《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练
习题
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练习题,希望同学们好好利用这篇文章,巩固学习的内容,加深对学过知识的印象,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1. 简要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2. 艺术的种类有很多。

比如青铜艺术、雕塑艺术、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等。

这些都为中华文化的宝贵中增添了绚丽多姿的色彩。

请你搜集我们在这一单元中所学的这几个方面艺术的代表,并将他们做成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

在图表中要举出具体的艺术代表及相应的年代,及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的地位。

 3. 你还知道王羲之其他的书法作品吗?有关王羲之的故事,你是否还能讲出一两个来?
 4. 阅读下面的材料: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请回答:
 (1)材料是评价哪位历史人物的什幺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被评价的人是哪个朝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历史上册同步训练: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初一历史上册同步训练: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键入文字]
初一历史上册同步训练: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同学们现在正处于这样一个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

因此就得不断努力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下面是历史网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上册同步训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选择题
1.遒媚劲健,绝代更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后人对哪位书法家书法的评价?( )
A.柳公权
B.米芾
C.赵孟頫
D.王羲之
2.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被称为圣人。

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是( )
A.王羲之
B.苏轼
C.关汉卿
D.曹雪芹
3.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

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下列作品中,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 )
4.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学艺术成就辉煌。

下列搭配都正确的是( )
A.蔡伦:造纸术/施耐庵:《西游记》
B.毕昇:指南针/李时珍:《天工开物》
C.王羲之:(兰亭序》/曹雪芹:《红楼梦》
D.顾恺之:《洛神赋图》/司马迁:《资治通鉴》
5.北朝时期石窟艺术是随着宗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这种宗教是( )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道教
二、非选择题
6.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为与敦煌莫高窟并列为中国三大石窟的另外两个石窟。

请写出他们各自的名
1。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练习2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练习2 新人教版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一、基础知识(一)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1.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2.顾恺之是东晋时的著名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二)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1.南朝的思想家范缜撰写的《神灭论》,揭露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欺骗人民的事实,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思想。

《神灭论》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三)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二、重难点分析例题精析1.重点(1)“书圣”王羲之和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王羲之,东晋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做过东晋的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他的楷书,进一步摆脱隶书的形迹,达到独立完美的境地,特别善写行书、草书,人们赞美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由于他的书法造诣很深,后人尊称他为“书圣”。

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序》,《兰亭序》写于公元353年。

此序共324字,笔势开放俊朗,结构十分严谨。

全文以“之”字最多,计有20个字,字字别开生面,无一雷同。

王羲之自己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历代书法家也认为这是行书的绝代佳作。

其幼子王献之继承他的书法艺术,被人们尊称为“小圣”,把他父子合称为“二王”。

(2)“三绝”顾恺之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他擅长人物画,画人物,难度很大。

顾恺之的人物画,其特点是“传神”和“神气”,即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主要表现在眼睛上。

只要他点眼睛,画中的人就像要活了一样。

他对艺术非常精心,如醉如痴。

人们赞誉他有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

这位绘画大师,他的绘画题材很广泛,佛教故事、历史故事、人物、山水、飞禽走兽等都有。

可惜流传下来的只有少量的摹本,如《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这两幅画,在绘画技巧上,比较准确地描绘了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特征,线条优美,人物栩栩如生。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练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练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一、选择题1.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开始于()A.西汉末年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西晋时期2.被后人称为“书圣”的是()A.王羲之B.顾恺之C.王献之D.柳公权3.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和作品是()A.《兰亭序》B.《洛神赋图》C.《女史箴图》D.《乐毅论》4.下列成就属于顾恺之的有()①《兰亭序》②《清明上河图》③《洛神赋图》④《女史箴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出现同下列哪种现象有直接关系()A.社会稳定B.社会动荡C.佛教盛行D.绘画艺术的发展6.艺术宝库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均始开凿于()A.北魏B.东魏C.西魏D.北齐7.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了一个三国初期曹植的书房道具,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错误的是()A.书桌上有毛笔和纸张B.墙上有临摹的《洛神赋图》C.书桌上放着一盘葡萄D.书架上有一本《九章算术》8.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画家是()A.顾恺之B.吴道子C.阎立本D.王羲之9.下列艺术品问世时间距离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的是()A.兰亭序 B. 洛神赋图 C. 女史箴图 D. 龙门石窟10. 2006年7月13日,在立陶宛首都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获准将我国河南省的安阳殷墟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是我国第33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也是河南省第二处世界文化遗产。

河南省的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应该是()A.龙门石窟B.云冈石窟C.秦兵马俑D.青城山、都江堰二、非选择题11.见下图请回答:(1)这两幅画的名称是什么?(2)这两幅画的作者是谁,生活在什么时期?(3)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到作者的绘画特点是什么?12.见下图请回答:(1)上图为与敦煌莫高窟并列称为“中国三大石窟”的两个石窟。

请说出名称是什么?各自位于什么地方?(2)这些石窟都是在什么时候开凿的?(3)在山坡崖壁上开凿出的洞窟形寺庙,反映了什么宗教?(4)现在这些石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已经面临着威胁,如果你是一位文物保护专家,你打算如何使这两大石窟永葆艺术魅力同步训练(2)选择题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A. 西汉末年B. 东汉末年 C 三国时期 D. 南北朝时期2.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是()A. 王羲之B. 王献之C. 颜真卿D. 陶渊明3. 魏晋南北朝时,最为出色的画家是()A. 王羲之B. 陶渊明C. 颜真卿D. 顾恺之4. 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A.《兰亭序》B.《孔雀东南飞》C.《十五从军征》D.《洛神赋图》5. 南朝时最著名的无神论思想家是()A. 王充B. 张衡C. 范缜D. 祖冲之6. 为宣传佛教,统治者命人在许多地方开凿石窟。

中学七年级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试题

中学七年级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试题

某某省滕州市滕西中学七年级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同步练习新
人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
1.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始于()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西晋时期
2.下列关于云冈石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位于某某某某市 B.主要开凿于北魏前期
C.第20窟露天大佛是代表作 D.以雕刻和壁画艺术为主
3.顾恺之生活在()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北朝
4.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达不正确的是()
教盛行的结果
5.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
7.南北朝时期开凿的最著名的石窟是①云冈石窟②龙门石窟③敦煌莫高窟④麦积山石窟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8.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搞错的是:①书桌上有毛笔、纸X ②书桌上有一叠印制的书籍③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④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代最远的是:
A. 兰亭序
B. 《洛神赋图》
C. 《女史箴图》
D. 龙门石窟佛像
10.顾恺之创作的作品很多,流传下来的摹本有:①《女史箴图》②《洛神赋图》③《奔马图》④《清明上河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1. 吸取前人精华,独创一家,其字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阅读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人的艺术成就?
②他的代表作是什么?有何美称?
③后人怎样尊称此人的?。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一、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1.书法的兴起: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行书也逐渐流行。

2.王羲之的成就: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

他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后人称他为“书圣”。

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3.绘画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出色的画家是东晋的顾恺之。

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二、辉煌的石窟艺术1.开凿目的: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雕造佛像。

2.著名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石窟内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也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问题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发展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探究:(1)科学技术世界领先:科技方面,继承了秦汉的成就,在数学、农学、地理学等方面超过了秦汉水平,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为隋唐科技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如祖冲之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等。

(2)文化艺术成就多样、各具特色。

由于民族大融合,这一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充分发展,其丰富多彩的成就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

书法、绘画、佛教艺术、哲学等都有较大成就。

【问题2】如何评价洛阳龙门石窟和大同云冈石窟的宗教内容和艺术形式?探究:(1)石窟艺术的大部分内容和统治者开凿石窟的意图是要宣扬宗教迷信,但它们却是古代艺术家和劳动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果。

(2)这些石窟艺术保存至今,其意义早已超出统治阶级的主观愿望和意识形态之局限。

它们以令人惊叹的浩大工程、雄伟气魄和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量。

一、选择题1.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形成于哪个时期()。

A.秦朝B.东汉末年C.魏晋南北朝D.隋唐答案:B2.2010年9月3日,第八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盛大开幕。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4年修订)《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习题03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4年修订)《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习题03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一、单项选择题:1.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始于()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西晋时期2.下列关于云冈石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位于山西大同市 B.主要开凿于北魏前期C.第20窟露天大佛是代表作 D.以雕刻和壁画艺术为主3.顾恺之生活在()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北朝4.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达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B.包含外来艺术特色C.不限于雕刻艺术D.佛教盛行的结果5.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A.敦煌莫高窟的飞天B.云冈石窟的浮雕C.王羲之的书法D.吴道子的绘画6.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大书法家是:()A.钟繇B.王羲之C.王献之D.柳公权7.南北朝时期开凿的最著名的石窟是①云冈石窟②龙门石窟③敦煌莫高窟④麦积山石窟()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③D.③④8.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搞错的是:()①书桌上有毛笔、纸张②书桌上有一叠印制的书籍③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④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9.下列艺术品问世时间距离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的是:()A.兰亭序B.《洛神赋图》C.《女史箴图》D.龙门石窟佛像10.顾恺之创作的作品很多,流传下来的摹本有:()①《女史箴图》②《洛神赋图》③《奔马图》④《清明上河图》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二、材料分析题:1. 吸取前人精华,独创一家,其字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阅读材料回答:①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人的艺术成就?②他的代表作是什么?有何美称?③后人怎样尊称此人的?三、活动与探究:1. 你还知道王羲之其他的书法作品吗?有关王羲之的故事,你是否还能讲出一两个来?2.看图分析:下面是龙门石窟中的北魏《礼佛阁》,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D3.B4.A5.C6.B7.B8.C9.D 10.A二、材料分析题:①王羲之②《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③“书圣”。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课时练习2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课时练习2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课课练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我国古代书法成为一门专门艺术开始于()A. 秦朝B. 西汉末年C. 东汉末年D. 三国时期2.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述正确的是()A. 体现田园诗意境B. 佛教盛行的结果C. 仅限于雕刻艺术D. 不包含外来艺术特色3.东晋一位画家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

”即眼睛最能表达人的精神面貌,画人物的关键在于画眼睛。

这位画家是()A. 顾恺之B. 曹不兴C. 钟繇D. 王献之4.范缜编著《神灭论》一书,主要是针对当时()A. 佛教盛行B. 皇帝需要C. 道教发展D. 国家分裂5.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娇若惊龙”的艺术是()A.东汉的“蔡侯纸”B.王羲之的书法C.东晋的人物画D.莫高窟的飞天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异彩纷呈的主要原因是()①国家的局部统一②各民族的大融合③经济的繁荣与发展④中外文化的交流A. ①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7.下列关于石窟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北朝时大规模开凿B. 为了宣传佛教C. 体现了田园诗意境D. 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8.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

下列作品中,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A B C D9. 北朝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凿佛像,其目的是()A. 宣传佛教B. 弘扬艺术C. 营造旅游景点D. 发展雕塑10. 在一次鉴宝活动中,某持宝人持有右图所示名画,经专家组鉴定,这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真迹的局部图,是顾恺之依三国时期魏国曹植的名赋而作。

它是()A.《步辇图》B.《洛神赋图》C.《天王送子图》D.《清明上河图》1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背景不包括()A. 社会动荡不安B. 人们生活在苦难中C. 统治者大力支持D. 大家能摆脱痛苦12.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山东省滕州市滕西中学七年级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山东省滕州市滕西中学七年级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教育资料山东省滕州市滕西中学七年级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同步练习新人教版(一)、单项选择题1.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始于()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西晋时期2.下列关于云冈石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位于山西大同市 B.主要开凿于北魏前期C.第20窟露天大佛是代表作 D.以雕刻和壁画艺术为主3.顾恺之生活在()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北朝4.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达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B.包含外来艺术特色 C.不限于雕刻艺术 D.佛教盛行的结果5.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A.敦煌莫高窟的飞天B.云冈石窟的浮雕C.王羲之的书法D.吴道子的绘画7.南北朝时期开凿的最著名的石窟是①云冈石窟②龙门石窟③敦煌莫高窟④麦积山石窟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③D.③④8.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搞错的是:①书桌上有毛笔、纸张②书桌上有一叠印制的书籍③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④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9.下列艺术品问世时间距离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的是:A. 兰亭序B. 《洛神赋图》C. 《女史箴图》D. 龙门石窟佛像10.顾恺之创作的作品很多,流传下来的摹本有:①《女史箴图》②《洛神赋图》③《奔马图》④《清明上河图》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二)、材料分析题1. 吸取前人精华,独创一家,其字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阅读材料回答:①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人的艺术成就?②他的代表作是什么?有何美称?③后人怎样尊称此人的?教育资料(一)。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习题4(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习题4(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一、单项选择题:1、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A、西汉末年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南北朝时期2、被后人称为“书圣”的是()A、王羲之B、王献之C、颜真卿D、钟繇3、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出色的画家是()A、王羲之B、陶渊明C、钟繇D、顾恺之4、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的是()A、《兰亭序》B、《孔雀东南飞》C、《十五从军征》D、《洛神赋图》5、南朝时最著名的无神论思想家是()A、王充B、张衡C、范缜D、祖冲之6、为宣传佛教,统治者命人在许多地方辟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开始于()A、南朝B、北朝C、西晋D、东晋7、关于石窟艺术表述不正确的是()A、吸收外来佛教艺术的特点B、佛教盛行的产物C、体现了田园诗意境D、是雕刻艺术的宝库二、填空题:8、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___、___、转到___、草书和行___也逐渐流行。

9、东晋的顾恺之擅长画人物,他的一生创作很多,流传至今的有摹本《______》和《_______》。

三、简答题:10、简要说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有哪些?(1)书法艺术形成,书法家辈出。

王羲之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书法家,楷、行、草等书体无不擅长,被尊为“书圣”,《兰亭序》是传世之作;北魏的“魏碑”对后世也颇有影响。

(2)绘画艺术进一步发展。

顾恺之是其中最杰出的画家,他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雕刻艺术为世界所瞩目,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是我国石雕艺术的宝库。

11、阅读下面材料:“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互相结合着的,有了肉体,才有精神;肉体死亡精神也随着消失。

”请回答:(1)上段话是谁的认识?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2)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他生活在什么时期?(3)东汉时有一位学者的思想与上段材料相近,这个人是谁?。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诗歌的发展和大放光彩的艺术初一历史试题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诗歌的发展和大放光彩的艺术初一历史试题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诗歌的开展和大放光荣的艺术初一历史人教实验版【重点难点解析】重点(1)陶渊明的诗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描绘农村生活和他自己劳动的诗篇,他的诗质朴、自然,使人感到亲切。

他的著名散文?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没有压迫的世界,表达了他对现实黑暗的不满。

(2)王羲之的书法东晋时,王羲之吸收前人书法的精华,独树一帜,楷、行、草都很精通,人们赞美他的字“飘假设浮云,矫假设惊龙〞,他的代表是?兰亭序?。

后人称他为“书圣〞,他大大推动了自东汉末年成为一门艺术的书法的开展。

难点建安诗人:“建安〞是指东汉献帝年号。

从196年至220年,这个时期的诗人称为“建安诗人〞。

但建安诗人中确实有些人没有生活在三国时期,如曹操死于220年,王粲死于217年等,他们都是东汉末期人物。

这里所指的建安诗人,已经跨越时间是概念,是对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的总称。

这些诗人的作品,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影响很大,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知识系统概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既是分裂时期,又是北方民族大交融与江南经济开发时期。

这个时期的诗歌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点,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

南朝的田园诗歌,为我国古代文学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对后世文人影响很大。

在书法艺术方面,出现了出色的书法家王羲之,绘画领域也获得卓越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云冈石窟门石窟是我国雕刻艺术的宝库,为世界瞩目。

【学习方法指导】1.本课内容主要是诗歌、艺术。

涉及的人物和著作篇名较多,同以前学过的同类文化史内容一样,可以用列表比照形式,系统、归纳起来便于掌握,也可同以前学过的同类知识进展比照,这更有利于复习、稳固旧知识。

2.本课学习内容,诗歌的名篇有些编入中学教材,许多大家都很熟悉,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去来辞?等,可以用这些诗歌组织一次诗歌朗读会,从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进步欣赏才能。

像王羲之的?兰亭序?也是大家常接触的艺术品,要让学生学会欣赏,有时机去欣赏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这都是学习历史不可少的方法。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案例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案例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典型例题
例1.佛教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原因是( )
①中外交流频繁,佛经大量传入②社会动荡不安,人民寻求寄托
③佛经印刷方便,民间易于传播④统治者大力提倡,以麻痹人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④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的两种能力,一是再认识重要史实、历史概念的能力;另一种是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揭示其本质的能力。

学生作答的时候,要对四个选项进行仔细、周密的思考,才能确定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盛行是由于人们生于战乱不断的社会中,找不到出路,统治阶级利用佛教麻痹人们的斗志,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上述历史现象,教材中都有简略的描述,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忽略了这些历史现象,或者不能透过历史现象抓住其本质,此题就不会做的很好。

例2.王充和范缜都是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其共同主张是( )
A.大自然有自身固有的规律
B.人的肉体和精神共存亡
C.世界由物质构成,不依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
D.人定胜天
答案:B
分析:此题是一道对比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王充、范缜两位思想家的观点的再现能力和对比寻找相同点的能力。

神论和无神论的斗争,由来已久。

这不仅是思想上的斗争,还是哲学观点斗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现象,但是由于内容较难理解,因此学生没有明确的概念。

此题的回答可以使学生加大对王充、范缜思想的理解。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2》课堂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2》课堂

《承上启下的xx南北朝文化2》课堂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开始于( )A.西汉末年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南北朝时期2.汉字书法字体的发展顺序是( )①篆书②草书③行书④隶书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D.④①③②3.“天下第一行书”是指( )A.《兰亭序》B.《黄庭经》C.《洛神赋图》D.《龙门二十品》4.上题中,它的作者被誉为一代“书圣”,请你指出一代“书圣”是( )A.xxB.xxC.xxD.xx5.看到成语“画龙点睛”,你最有可能联想起“以形写神”的著名画家( )A.王羲之B.祖冲之C.顾恺之D.贾思勰6.上题中的画家的主要代表作品有( )①《女史箴图》②《兰亭序》③《洛神赋图》④云冈石窟的浮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xx缜属于下面哪一类( )A.荀子、王充B.商鞅、孝文帝C.扁鹊、华佗D.秦始皇、汉高祖8.范缜发表《神灭论》,主要是针对( )A.佛教宣扬转生来世B.统治阶级利用“天命”思想进行欺骗C.佛教盛行加重人民的负担D.佛教寺院在政治、经济上势力很大9.下列人物中,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是( )①祖冲之②xx③xx④xx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驰名中外的龙门石窟在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位于( )A.陕西省B.河南省C.甘肃省D.山西省11.石窟艺术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之一,其艺术成就为世界所瞩目,南北朝时期的石窟群的兴建是当时哪一宗教广为流传的历史见证( )A.佛教B.伊斯兰教C.基督教D.道教12.下列有关石窟艺术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B.包含外来艺术特色C.不限于雕刻艺术D.佛教盛行的结果13.下列表述不确切的是( )A.《xx》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B.xx擅长画人物C.南北朝时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最为著名的石窟群D.xx书法作品出现在xx时期1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客观因素包括( )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②xx经济的开发③佛教的盛行④统治者高度重视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15.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最为准确的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C.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下面的材料:“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习题
一、选择题
1.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始于()
A.西汉末年
B. 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西晋时期
2.下列关于云冈石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位于山西大同市
B. 主要开凿于北魏前期
C.第20窟露天大佛是代表作
D.以雕刻和壁画艺术为主
3.顾恺之生活在()
A.西晋
B. 东晋
C.南朝
D.北朝
4.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达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B. 包含外来艺术特色
C.不限于雕刻艺术
D. 佛教盛行的结果
二、材料分析题
5.吸取前人精华,独创一家,其字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阅读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人的艺术成就?
②他的代表作是什么?有何美称?
③后人怎样尊称此人的?
三、问答题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文学和艺术上有哪些成就?
答案: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