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一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https://img.taocdn.com/s3/m/4cd5fe40941ea76e58fa04e1.png)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晴 空万里,(不一会儿)狂风大作,乌云翻滚,天空 (顿时)暗了下来,像是天神把墨汁打翻了似的。 (忽然)一道道闪电划过天空,一阵阵雷声掠过耳 边,( 紧接着)大雨倾盆而下,一颗颗都豆大的雨 点打在地上,发出“啪啪”的响声,溅出了一朵朵 水花,雨越下越大,(一会儿工夫)地上的雨水就 汇成了一条条“小溪”。
宣传标语
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保护生态环境,拥抱绿色家园。 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 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人们的眼泪。 保护野生动物: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保护野生动物,让人类不孤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雪花( )地落在大地上。
雪花(悄无声息)地落在大地 上。
忽然 顿时 紧接着 不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刚 还是晴空万里,( )狂风大作,乌云翻滚, 天空( )暗了下来,像是天神把墨汁打翻了 似的。( )一道道闪电划过天空,一阵阵雷 声掠过耳边,( )大雨倾盆而下,一颗颗都 豆大的雨点打在地上,发出“啪啪”的响声, 溅出了一朵朵水花,雨越下越大,( )地上 的雨水就汇成了一条条“小溪”。
语文园地一
表示声音很大: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 彻云霄
表示声音很小:低声细语 窃 窃私语
表示声音没有:雅雀无声 悄 无声息
春节到了,大街小巷( )。
春节到了,大街小巷(锣鼓喧 天)
他演得太精彩了,观众席上( ), 大家都在专心地看他表演。
他演得太精彩了,观众席上(鸦 雀无声),大家都在专心地看他 表演。
2024年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2024年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74f31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6.png)
2024年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内容包括:1. 词语盘点:通过词语盘点,让学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 读写天地:学习仿写句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口语交际:学会与人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诗歌欣赏:欣赏课文中的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熟练运用;学会仿写句子,提高写作能力;学会与人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词语盘点、读写天地、口语交际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的韵味,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仿写句子、口语交际。
2. 教学难点:词语的运用、句子的仿写、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词语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谜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词语盘点:学生自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教师讲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 读写天地:教师给出一个例句,学生仿写句子,并进行交流展示。
4. 口语交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5. 诗歌欣赏: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味,进行赏析。
六、板书设计1. 词语盘点:列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
2. 读写天地:例句及学生仿写的句子。
3. 口语交际:情境及角色扮演示例。
4. 诗歌欣赏:诗歌原文及赏析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用它们造句。
(2)仿写一个句子,要求运用修辞手法。
(3)与同学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记录下来并进行修改。
作业答案:(1)例句:小明勇敢地面对困难,终于取得了成功。
(2)例句:秋天的落叶像一只只金黄色的蝴蝶,翩翩起舞。
(3)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知识全解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知识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f670e9e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63.png)
《语文园地一》知识全解字词点击词语解释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现指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生嘈杂喧闹。
锣鼓喧天(luó gǔ xuān tiān):喧:声音大。
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表示声音巨大,场面热闹。
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óng):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响彻云霄(xiǎng chè yún xiāo):彻:贯通;云霄:高空。
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低声细语(dī shēng xì yǔ):形容小声说话。
窃窃私语(qiè qiè sī yǔ):私下里小声交谈。
鸦雀无声(yā què wú shēng):意思是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安静。
悄无声息(qiǎo wú shēng xī):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也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
作者作品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2abce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6d.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
反思(教案)
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语文园地一》中的内容,包括故事、诗歌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诗歌的内容,进行相关的理解和朗读;
•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赏析和感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3. 教学内容与方法
•内容:主要包括《语文园地一》中的故事和诗歌内容;
•方法: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阅读、讨论、赏析,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师生互动,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兴趣;
2.语文园地一故事内容阅读;
3.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
4.整合小组讨论结果,展示;
5.故事赏析,语文知识点提炼。
第二课时
1.复习故事内容,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2.诗歌内容阅读;
3.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味;
4.诗歌赏析,诗歌内涵提炼;
5.语文园地一整体感悟,展示学生成果。
三、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讨论和赏析等教学活动,使学生
能够全面理解《语文园地一》的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表现积极,教学效果明显。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仍需重点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认知水平。
以上是针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朩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指导。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3e426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1b.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通过各种语文活动,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课文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古诗、成语、谚语、谜语等多种语文元素,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古诗、成语等语文元素有一定的了解。
但个别学生可能对这些元素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对谚语、谜语等可能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引导学习。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语文元素,如古诗、成语、谚语、谜语等。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课文中的一些成语和谚语,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语文元素,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难点:对谚语、谜语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及翻译。
2.与课文相关的成语、谚语、谜语等资料。
3.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课文中的古诗、成语、谚语等语文元素,引导学生关注本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妙。
随后,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挑选课文中的成语和谚语,进行解释和示范。
学生跟读,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和谚语的意思。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互相提问课文中的成语和谚语,检查学习效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谜语,引导学生猜测。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谜语。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02b03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01.png)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精选《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优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44956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7.png)
由震耳欲聋想到的画面: 会场上爆发出震耳欲聋 的掌声。
由鸦雀无声想到的画面:同 学们都在上自习,教室里鸦 雀无声。
思考:你能找出下列词语的特点吗?
事物:风
烟花
词:霎时 顿时
过了一会儿
雷雨 小狗 忽然 一会儿工夫
这些词语都是表示时间很短,多用来写 某一事物的变化很快。
想象一下,风、烟花、雷雨、 小狗这些事物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怎样的变化?
这一
样个
的人
人所
才受
有的
学教
问育
。超
过
了
自
己
的
智
力
You made my day!
,
我们,还在路上……
创作背景
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 辋川别业。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 景之一。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 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 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 然,毫不做作。
注释:
鹿柴
[唐] 王维
(1)鹿柴:“柴”同“寨“, 栅栏。此为地名。
空山不见人, (2)但:只。
1.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 们自己。 2.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 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小结:
今天,我们围绕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 探讨,每个人都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相信,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会做得越 来越好。节约从点滴开始,环保从手边小 事做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它的爱护需 要我,需要你,需要他。
语文园地一
读文章的方法:
1.运用五觉(视觉、嗅觉、听觉、触觉、 味觉),加以想象。 2.边读边想,读思结合。 3.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4.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 5.联系自身情感体验的方法。 6.圈画批注的方法。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0422d2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c.png)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的一部分。
本单元的主题是“秋天”,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风俗和人物,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秋天的韵味。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欣赏秋天的美景图片、进行口语交际和书写练习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秋天的认识和感受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口语交际和书写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秋天的美景图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口语交际和书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书写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3.口语交际和书写练习的落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欣赏秋天的美景图片,营造美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口语交际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4.循序渐进法: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进行口语交际和书写练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秋天的美景图片,用于欣赏和讨论。
2.准备课文录音,用于听力练习和模仿。
3.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认读和复习。
4.准备练习册和书写纸,用于书写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秋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同时,引导学生自由发表对秋天的看法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837a4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bb.png)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主要内容包括《秋天的雨》和《听听,秋的声音》两篇文章。
具体章节为:《秋天的雨》(第一课时)和《听听,秋的声音》(第二课时)。
(1)《秋天的雨》文章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2)《听听,秋的声音》文章通过描绘秋天的各种声音,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篇文章,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会用词语描绘秋天的景象和声音,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两篇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会用词语描绘秋天的景象和声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提问:“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2. 学习《秋天的雨》(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描绘秋天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生分组讨论,用词语描绘秋天的景象。
(4)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 学习《听听,秋的声音》(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秋天的声音。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描绘秋天的声音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生分组讨论,用词语描绘秋天的声音。
(4)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4.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用自己的话描绘秋天的景象和声音。
六、板书设计1. 《秋天的雨》秋天的景象:金黄、凉爽、丰收、喜悦2. 《听听,秋的声音》秋天的声音:沙沙、哗啦、滴答、叮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一段话描绘你心中的秋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知识点及单元测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知识点及单元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5fd013a2700abb68a882fb35.png)
语文园地一及单元知识点总结知识点01词句段运用第一行是描写声音响亮的词语,第二行是描写声音细小或没有声音的词语。
1.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2.锣鼓喧天:敲锣打鼓的声音响彻天空。
形容激烈搏斗或热烈喜庆的景象。
3.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4.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5.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6.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交谈。
7.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8.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
02词句段运用示例:外面电闪雷鸣,狂风卷积着乌云压了下来,一会儿工夫,大雨下起来了,霎时天昏地暗。
小狗听到响声,顿时站起来,警惕地望着门口,过了一会儿,它才安静下来。
03日积月累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古诗简介《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
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
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理解词语①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
此为地名,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
②空:诗中为空寂、幽静之意。
③但闻:只听到。
但:只。
闻:听见。
④返景(yǐng):夕阳返照的光。
“景”古时同“影”。
⑤复:又⑥照:照耀(着)。
诗歌大意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必记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屹(yì)昂(áng)鼎(dǐng)沸(fèi)卵(luǎn)跃(yuè)穗(suì)巢(cháo)眠(mián)昧(mèi)坠(zhuì)霎(shà)(2)难写的字罩:上部是“罒”,不要写成“四”。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ea49f9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2.png)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正确书写、识别并理解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能力目标:能够用简单语言表达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难点: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教学准备•故事书籍:《语文园地一》•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4.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故事内容,并引出主题。
•第二步:学习带领学生逐段阅读故事,解释生字词汇,理解故事情节。
•第三步: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启发学生的思考。
•第四步: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步:归纳总结故事的主题及所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思考。
5. 课堂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复述并画出故事内容。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基本符合教学设计的要求,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或引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在学习环节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或小组讨论,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最后,在归纳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从故事中获得更多的启示。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对故事内容有所了解,也表现出一定的参与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知识。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bc184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c.png)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主要内容包括:阅读理解《白鹭》、趣味语文《趣味词语》、作文指导《我的暑假生活》以及语文实践活动“走进自然”。
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白鹭》,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学习趣味语文《趣味词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作文指导《我的暑假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提升写作能力。
4. 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走进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作文指导《我的暑假生活》,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白鹭》,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描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白鹭图片、趣味词语卡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白鹭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感受,引入阅读理解《白鹭》。
2. 阅读理解《白鹭》: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关键词语,分析作者描绘白鹭的特点。
3. 趣味语文《趣味词语》:教师出示趣味词语卡片,学生抢答,解释词语意思,并造句。
4. 作文指导《我的暑假生活》: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暑假生活,指导学生如何选材、构思,进行写作。
5. 语文实践活动“走进自然”:学生分组进行户外观察,记录自然景物,回来后进行分享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语文园地一》2. 板书内容:阅读理解:《白鹭》趣味语文:《趣味词语》作文指导:《我的暑假生活》语文实践活动:走进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阅读理解:《白鹭》课后习题。
写作练习:以《我的暑假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见课后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用日记、作文等形式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提高写作水平。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b641e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7.png)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学习并理解《青玉案·元夕》的内容及背景,感受古人的节日氛围。
2. 通过成语接龙游戏,巩固已学的成语,拓展词汇量。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妈妈的生日》一文,学会关爱家人,懂得感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青玉案·元夕》中的一些生僻字词、诗句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成语接龙游戏的运用,阅读理解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
2. 诗词欣赏:(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青玉案·元夕》。
(2)讲解诗句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分析诗句的写作手法,感受诗人的情感。
3. 成语接龙:(1)教师出示一个成语,学生接龙。
(2)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趣味语文:讲解一些有趣的语文知识,如对联、谜语等。
5.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妈妈的生日》一文。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学会关爱家人。
(3)讨论文中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情感教育。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词欣赏:《青玉案·元夕》2. 成语接龙:展示部分成语3. 趣味语文:对联、谜语等4. 阅读理解:《妈妈的生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青玉案·元夕》。
(2)用所学成语编写一段话。
(3)为妈妈写一封感谢信。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了解其他节日的诗词,进行诗词欣赏。
(2)开展家庭作业:观察家人的喜好,为家人制作一份特别的礼物,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青玉案·元夕》中的一些生僻字词、诗句的理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60af28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e.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体验、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课文以诗歌、童话、寓言等形式,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人类的智慧。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经典的传统文化,又有生动有趣的现代作品,既有中国的经典诗歌,又有外国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简单的文章,理解基本的故事情节,对诗歌、童话、寓言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此外,学生对大自然的美丽、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人类的智慧的认知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新句,掌握诗歌、童话、寓言等的基本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感受、体验、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的智慧的敬佩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新句,掌握诗歌、童话、寓言等的基本特点。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一些深层次的含义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阅读、写作等,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段落的复印件4.学生的语文作业本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大自然的美丽、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人类的智慧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一》优质精品课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一》优质精品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e9dd89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7.png)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一》优质精品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一单元,主要包括了课文《草原》、《秋天的雨》、《大自然的声音》三篇文章以及相关的语文素养训练。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通过阅读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在教材内容安排上,课文《草原》描绘了一幅草原的美丽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辽阔和生机;课文《秋天的雨》则描述了秋天雨后的美丽景色,让学生体会到秋天的丰收和喜悦;课文《大自然的声音》则引导学生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此外,本单元还设置了相关的语文素养训练,包括词语积累、造句、阅读理解等,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结构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关键词语的解释和句子结构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提高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色进行想象和描绘,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9eae4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7.png)
语文园地一【教课目的】1.学习词语的运用,养成累积好词好句的习惯。
2.领会成语的特色,学会成语的运用。
3.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依据文章描绘想象画面,更能依据声音描绘想象声音,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更好地表达。
4.学会运用表示时间词语描述一个事物的变化。
5.学会写字。
6.熟读并背诵古诗《鹿柴》,培育学生阅读和累积古诗的兴趣。
从古诗中感觉空山深林在夜晚时分的清静风景。
领会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爽自然,绝不造作。
【教课要点】词语的运用;累积古诗。
【教课难点】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依据文章描绘想象画面,更能依据声音描绘想象声音,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更好地表达。
【教课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词语的运用,养成累积好词好句的习惯。
( 要点 )2.领会成语的特色,学会成语的运用。
(要点)3.学会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描述一个事物的变化。
(要点)4.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依据画面描绘想象画面,更能依据声音描绘想象声音,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更好地表达。
(难点)【教具准备】课件资源【教课过程】内容一、导入新课导入种类:讲话导入。
教师口述:这一单元学完了,我们有了很多收获,比方,认识了课文是如何描绘这些自然景观的。
此刻,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学习里面的内容吧。
( 1)(板:文园地一)二、学用合板一:沟通平台1. 一,找。
( 2)(1)引出教口述:同学,你必定游多名遗迹和名山秀水,在、本上也多景美的山山川水,你游或( 3)的自然景怎向大家介呢?(板:想象画面)① 文《潮》一文中第 4 自然段:“那条白很快地向我移来,⋯⋯仿佛大地都被震得起来。
” 段运用了形象的比,把大潮由及近的子和声音穿插描述,展了大潮而来、奔( 4)吼怒的壮景。
作者是怎描绘想象画面的?(板:忧如看到)( 5)② 文《走月亮》我仿佛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喊声⋯⋯作者又是怎描绘想象画面的?(板:仿佛听到)( 6)了文章你能“ ”到什么?(板:仿佛到)a. 小沟通b. 构想奇妙、勇敢合理、感情真。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3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5b84a2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3.png)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3篇【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教学建议:1.运用“读中悟”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文本描绘的画面。
2.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
3.运用“读中赏”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
2.积累8个描写场景的成语和5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3.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运用创设情境、讨论的方式感知如何在读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发现语文知识的规律,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语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写字的好习惯;积累词语;背诵古诗《鹿柴》。
难点: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
初步理解古诗《鹿柴》,引导学生知道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王维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导入: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而我们读者要了解这种感情就必须看到超越平面文字的画面,学了本组课文,你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先一起来看看几名学生的发现吧。
2.生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人物对话。
3.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内容。
4.联系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想象到的画面。
5.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句子,进行简单的欣赏。
6.小结:读文章时不仅要想象画面,还要“听”声音,“闻”味道。
二、词句段运用(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1.读正确:(1)自由朗读这些成语,正确发音。
(2)指名读,正音。
2.解词意:(1)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你可以向你的同学寻求建议,或者借助习语词典来理解他们。
(3)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说一说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2)选择一个事物,用一两个带点的词描述,然后写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同学读左、右两部分的词语,说说 有什么发现?
风 烟花 雷雨 小狗
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左边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右边是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你能否用右边的一两个词语,描述左 边的一个事物。
风 烟花 雷雨 小狗
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点燃了烟花,忽然“砰”的一声, 一粒烟花飞上了天,紧接着,“啪”的一声,天空中顿 时开出了一朵五颜六色的花。
词句段运用
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小组交流,读 这些词语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听到了什 么声音?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响彻云霄
读“响彻云霄”时, 我仿佛看到了“神州飞 船”发射升空的场景, 倒计时结束,只听一声 巨响,火箭直入云霄! “响彻云霄”就是那种 感觉。
词句段运用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八个词语,注意把词语 读正确;再读一遍词语,你发现这两排词语有 什么异同吗?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这些词语都是形容声音的。
第一排词语形容声音大,第二排词语形容声音 小甚至没有声音。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学习了本单元课文,大 家对“读文章,想画面”有 了哪些阅读体验和收获?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让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 情景之美,读《观潮》时,我仿佛身临其境,目 睹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读《走月亮》时,随着文章的描写,我脑子 里就像放电视剧一样,一路走,一路欣赏月下的 美景。
读《现代诗二首》时,我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想象着鸟儿驮着夕阳归巢,夕阳染红芦苇的美景:想 象蓝天下,花牛在草地上自由自在的样子,不知不觉 就读懂了这两首诗。
拓展延伸
鹿柴 (裴迪)
日夕见寒山,便为独往客。
jūn jiā
不知深林事,但有麏麚迹。
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
听其声
李红:读了文章,我不仅能想象画面,还 能“听”到声音。如读《走月亮》,我似乎听 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
闻其味
赵亮:读文章,除了上面两位同学说的能想象 画面和“听”到声音之外,我还能“闻”到味道。 如《走月亮》中,那果园里的香味扑来,有雪梨、 火把梨、紫葡萄……瓜果飘香,令人陶醉。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景:日光之影,古时同"影"。 照:照耀(着)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诗文意思: 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
只听到一阵人语声。太阳的一 抹余晖返入深林,又照到林中 的青苔上。
古诗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 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 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 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 触发人幽暗的感觉。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 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 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他以音乐家对声的感悟,画 家对光的把握,诗人对语言的提炼,刻画了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 瞬间特有的寂静清幽,耐人寻味。
请你在左边选择一个事物,用上右边 的词语,把想象的画面跟大家说一说。
风 烟花 雷雨 小狗
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提示:风怎样吹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为了 让画面更生动形象,还可以用上“霎时”“顿时”等表示时间很短 的词。)
起风了!顿时,寂静的田野热闹起来了!柳树枝在风中摇摆, 忽东忽西;金黄的麦穗沙沙地唱起歌来;草地上像涌起了波浪, 红眼睛的蜻蜓上下翻飞,追逐着猎物……
阅读时除了上面几位同学说的阅读体 验,你还能从阅读文章中获得什么呢?
还能尝到味道,有时书上描写到食物味 道的时候,我也好像尝到了,还能触摸到, 比如读到大熊猫毛茸茸的,我想起我们家的 狗摸上去也是毛茸茸的,就能体会到大熊猫 毛茸茸的感觉。
读文章时,调动多种感官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帮助我们理 解文意,也是一种享受阅读的 好方法。
朗读指导
朗读节奏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整体感知 如何理解题目 “鹿柴”?
"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只
听见
山中空空荡荡不
思考:(1)“返景”和“照”怎么理解?
字距要差不多,标 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 持一定的距离。
认真对待每次写字, 养成提笔练字的习惯。
要想把字写的美观,要注意什么呢?
1. 字的大小要基本一致。 2. 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 一定的距离。 3. 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4. 正确握笔,坐姿端正,还要保持“三个一”。
请同学们自主选择左边的一个事物,把 想象到的画面和学生交流,然后把画面写下 来。
风 烟花 雷雨 小狗
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第二课时
我们常说要字迹工整, 书写美观,可究竟怎样才能 把字写的漂亮呢?
一起来观察教材中的书写范例, 结合右边的书写提示,谈谈把一段 话写美观的要点吧!
字的中心要在横格 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你又想到了什么画面呢?
鸦雀无声
看到“雅雀无声” 这个词,我就想到了一 次期末考试。监考老师 端坐在讲台上,同学们 奋笔疾书,教室里一片 安静,只听得到自己 “咚咚咚”的心跳声和 “沙沙沙”的写字声。
小结:读词语时,调动多 种感官去感受,画面会更立体, 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可 以更好地理解词语。
认真对待每次写 字,养成提笔就练字 的好习惯。快拿起手
中的笔开始练字吧!
日积月累
唐朝有位诗人,因擅长写山 水诗而著名。宋朝大文学家苏轼 赞誉他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 有诗”,他就是王维。
zhài
鹿柴
wéi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fǎn
tái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借助拼音,读通古诗。 注意“鹿柴”的读音。
读《繁星》我仿佛听到了大海的声音,看到了一 个人躺在甲板上,仰望满天的星空。
看来大家对“读文章,想画
台面””都,有总了结真边切读的边阅读想感象受画,面我 的们来方读法读?“交流平台”,总结边
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吧!
见其形
张芳:我能够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 如读《观潮》,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 奔腾而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