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县山楂生产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隆县山楂生产调研报告
认真学习由中央文献、党建读物发行的《、、论科学发展》一书,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精髓,结合本职工作,针对山楂栽培管理情况,深入农村认真开展调研。

兴隆县山楂已成为山楂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通过分析其栽培历史及现状,查找制约我县山楂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促进我县山楂发展的几点建议,为使我县山楂快速稳定的发展壮大,把兴隆建成“产量第一,质量第一、加工能力第一”山楂之乡提供依据。

山楂又名红果,俗称山里红,蔷薇科,山楂属植物。

自古以来兴隆就是我国有名的山楂生产县,这里生产的山楂以其树势强健、品质优良、果实个大、色泽鲜艳、耐贮藏、营养和医疗保健价值高、适于加工而驰名全国,久负盛誉。

目前全县山楂栽培面积11.24万亩、831.76万株,年产量17.67万吨,销售收入3.5
亿元,面积、产量均位居全国县级首位。

山楂已成为兴隆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为更好地使这一树种在我县发扬光大,我们认真展开山楂生产调研,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兴隆山楂栽培历史及现状
(一)兴隆山楂栽培历史
山楂是兴隆县传统栽种,已有近3000年的栽培历史,至今境尚有百年生由根蘖萌生的山楂大树,仍枝繁叶茂,株产上千斤。

由于建国前我县山楂栽培零散,面积很小,不成规模,不能代替粮食充饥,未能得到重视与开发。

真正的山楂发展应从建国后算起,历届县委、政府领导班子立足兴隆实际,始终坚定不移地把发展林果作为县域经济、农民增收的立足点和突破口,长抓不懈,特别是对发展山楂尤为重视,由此我县的山楂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综合分析可分为五个阶段:
(1)49年――82年兴隆山楂缓慢增长期
这段时期较长,发展速度缓慢,全县山楂树由解放初期只有十几万株,发展到110万株,33年中仅新发展山楂1.5万亩,每年不足500亩,但与建国前相比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多实生栽培,自1980年开始进行山楂品种选优工作,初步选出了大金星、小金星、粉红肉、大星铁楂、铁楂和自根系山楂7个品种,为兴隆山楂生产的良种化、商品化和基地化奠定了基础。

(2)83年――90年兴隆山楂大发展期
兴隆县83年资源清查时,山楂面积仅有2.5万亩、111万株,产量5706吨。

此时,山楂市场开始走俏,鲜果一斤卖到一块钱,最高达到2块多,县委、政府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引导、鼓励、扶持农民大力发展山楂,提出了“三年大育、五年大栽、实现一片红”,“少生孩子、多栽树”,“要想富栽果树、要想发种山楂”的口号,1986年6月26日,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把山楂确立为兴隆县“县树”,同年10月,举办兴隆县第一届山楂节,1987-1990年又连续举办了4届。

掀起了山楂栽植热,八年间新栽山楂9.5万亩,至1990年春,全县山楂面积达到12万亩、840万株,这是我县建国以来山楂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3)91年――98年兴隆山楂生产衰退期
自1991年开始,山楂价格大幅度回落,已经没有人再敢种山楂,到1993至1998年这段时间,由于山楂加工业发展缓慢,企业少,规模小,产品工艺流程简单、粗糙,缺乏市场竞争力,造成产销脱节,一度出现卖果难。

当时一斤山楂卖不到到一毛钱,摘山楂不够工钱,果贱伤农,部分群众开始挥泪砍树,山楂面积大幅度下降,至98年底,全县山楂面积仅剩8万亩、600万株,留下的山楂树绝大多数粗放管理,不施肥、不打药、不修剪。

这段时期、、、、、及京津山楂产区的形式与我县相似,波动更明显,尤其是平原地区山楂资源几乎毁之殆尽。

(4)1999年――2004年兴隆山楂生产复期
1999年至2004年我县山楂生产比较平稳略有提高,山楂平均价格在2、3毛钱一市斤,几乎与种玉米收入相当,优质果能卖到一斤5毛钱左右,已经超过种玉米的收入,群众不再坎树了,虽然管理还比较粗放,但多数山楂园能够进行冬季修剪。

2001年我县实施“林果立县”战略,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借助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首都水资源利用等重点林业项目,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有些群众开始在承包地里栽山楂了,到04年底全县山楂栽培面积达到8.3万亩、633.2万株、产量达到8.31万吨。

(5)05年至今兴隆山楂提质增效期
进入2005年,随着全社会人民消费能力的逐步上升,消费水准的不断提高,开始追求有益健康、营养、保健型的食品,山楂正好具备这些优点,因此山楂的鲜食与加工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市场对优质果山楂的需求显著增加。

当时,我县山楂生产在经历了前四个时期后,栽培现状为:
(1)管理粗放,果棒间作严重,枝条单细,花芽瘦弱,营养不良。

(2)树体严重超高,主枝过多、树形紊乱、主次关系不明、上强下弱、通风透光不良,手采困难,。

(3)大小年结果、外围结果、结果表面化现象严重,果个不整齐、果个小、花序坐果率低。

(4)病虫果率高,果面暗淡无光泽,着色差,贮藏期褪色严重,贮藏能力差,贮果损失高达40%以上。

市场上优质果有样品无商品,精品果寥寥无几。

针对这种现状,林业局开始实施山楂提质增效工程,进行山楂树体改造,试验、示、推广山楂矮化复壮修剪技术。

落头开心,降低树高,将树高由原来的5-6米降至1.5-2.5米,推广中小冠双层五主或开心形。

加强夏剪,利用徒长枝摘心,充实膛,外结果。

树下修树盆,行间不种高秆作物,推广施用农家肥,斤果斤肥、或高效有机肥、生物菌肥增加树势。

合理用药,使用无公害药剂防病治虫,生产优质果。

自实施山楂矮化复壮修剪技术以来,效果相当显著。

四年间由林业局亲自抓出百亩以上的示园27个,示面积达到2万亩,到08年底生产出能够手摘的优质果达到4万吨,价格卖到1斤一块钱以上。

价格的回升,使群众看到了栽培山楂的前景,掀起了第二次栽山楂热,四年间新栽山楂近3万亩,仅08年一年栽山楂实生苗近1.5万亩,这是我县建国以来山楂发展的第二个高峰,预计这种栽植势头还会延续3――5年。

至此我县山楂栽培面积已达到11.27万亩、831.76万株,产量达到17.767万吨,与04年比,产量提高8.89万吨,增长了一倍,收入翻了一番。

(二)兴隆山楂栽培管理现状
1、兴隆山楂品种结构现状
兴隆县现有山楂品种(品系)59个,其中燕瓤红、燕瓤青、大金星、雾灵红等16个为我县自选品种,其余43个品种分别由、、、、等地引进。

栽培上常用的品种有:铁山楂、燕瓤红、大金星、小金星、燕瓤青、辽红等,多为晚熟品种,约占栽培面积的91%以上。

在品种结构中,早熟品种几乎没有,以雾灵红、秋金星、大旺、大棉球为主的中熟品种,栽培面积不足1万亩,仅占总面积的8.9%。

山楂窖贮一般能保存到翌年的6月份,由于没有7、8月份成熟的早熟品种,缺少9月份成熟的中熟品种,造成我县加工企业7、8、9月份因原料供应断档,多闲置停产。

加工型品种比例过高,以秋金星为代表的甜酸型鲜食品种太少,栽培面积不足50亩,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今年秋金星每斤卖到3块钱以上,。

我县旅游景点较多,在旅游区沿线建观光采摘园,秋金星应为首选。

2、山楂矮化复壮修剪技术落实情况
(1)山楂矮化复壮修剪技术推广方式
开始推广山楂矮化复壮、落头开心修剪技术困难重重,群众非常不理解,不配合,都认为山楂树几千年都这样长,一下子去掉2/3仅剩1/3,肯定会减产,还有人担心会死树。

面对这些问题,技术人员反复做工作,逐户作动员,讲清树体改造后的好处,讲明利弊。

为了落实好这项工作,林业局技术人员,每天吃住在点上,白天和群众一起拉大锯,由于树体改造只能在冬季进行,顶风冒雪是经常的事,晚上还要让村干部领着走访农户做宣传,一个点抓下来往往要两三个星期,通常下来人也瘦一圈,此后根据不同物候期,随时进行跟踪指导。

秋天示效果出来了,及时召开现场会,自05年至今由云珉县长主持,农口各局、乡镇主管农业乡镇长、科技乡镇长、林业站长、示大户、山楂经纪人参加的山楂专项现场会每年一次,已连续召开了4次。

(2)山楂矮化复壮修剪技术实施效果
通过树体改造,山楂实现手摘,质量显著提高,收入翻番,效果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树体强健,没有大小年,年年丰产稳产。

②、果大整齐,花序坐果率高,最高的一个花序坐60个果,一斤多。

③、当年改造当年见效,立竿见影。

④、树体矮化、便于管理,降低作业难度,群众称之为“老头乐”,不受年纪限制,年岁大照样能施肥、打药、采摘,管理。

⑤、示园建成后,群众高度欢迎、认可,非常满意,一致认为不是搞形式、闹运动,而是实实在在的办实事、民心工程。

(3)山楂矮化复壮修剪技术示园建设情况
截止到目前山楂示园建设情况是:
①、2005年在大水泉乡场沟村推广50亩,并召开现场会。

②、2006年在上石洞乡上石洞村推广100亩,北水泉乡北双洞村推广1000亩,兴隆镇榆木林村推广300亩,南天门乡郭家庄村推广100亩,并在前三个乡镇召开了现场会。

③、2007年在六道河镇前苇塘村推广200亩,兴隆镇南双洞村推广100亩,北水泉乡塔西沟村推广100亩,南天门乡分水岭村推广200亩,大水泉乡田家庄村推广100亩,蓝旗营乡东风村推广100亩,并在前三个乡镇召开了现场会。

④、2008年在北水泉乡北水泉村推广200亩,北营房镇北营房村推广200亩,兴隆镇西品叶村推广200亩,大水泉乡庆丰村推广200亩,、栅子村推广200亩,半壁山镇靳杖子村推广200亩,寿王坟林场东山果园推广150亩,陡子峪乡东陡峪村推广100亩,家营乡家店村推广100亩,北水泉乡东梅寺村推广100亩,安子岭乡安子岭村推广100亩,蓝旗营乡佟家沟村推广50亩,半壁山镇摆宴堂村推广50亩,兴隆镇长河套村推广50亩,獐帽山林场50亩,平安堡镇东南沟村100亩。

并在前两个乡镇召开了现场会。

⑤、2009年春,截止到3月底已新建山楂矮化复壮修剪技术示园100多个。

(4)山楂矮化复壮修剪技术全县落实情况
截止到08年底,建山楂矮化复壮修剪技术示园27个,3820亩,全县示推广该技术18575亩,除去08年新栽的实生山楂苗1.5万亩,我县未落实山楂矮化复壮修剪技术的果园还有近8万亩。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2009年至少推广该技术4万亩,争取到2010年我县的山楂全部实现手摘,任务相当艰巨。

二、制约我县山楂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缺乏山楂研发经费
山楂是我县主栽树种,占有主导地位,但在全国、省果树栽培中,山楂不占位置,被列入小杂果之,不受重视。

国家、省林业系统几乎没有山楂课题项目,因此很难争取到项目资金。

兴隆县委、政府对果树生产高度重视,今年专门成立了果品研发中心,配备了人员,技术力量得到保证,但研发中心一没有车辆、二没有经费,下乡非常困难,引进品种、建品种比较圃、试验、示新技术,建示园都需要经费,从而限制了山楂的发展。

(二)地方政府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自2005年春开始,四年来共建成山楂矮化复壮修剪技术示园27个,示园面积达到3820亩,均匀分布于山楂主产区,但从示效果看,差距非常大,北水泉乡、兴隆镇两乡镇领导重视,该工作开展的就快,已经抓出11000亩,占全县的近60%,但有的乡镇四年只抓了一两片,还有的乡镇一点也没抓。

我们在推广中体会到,地方政府抓和不抓不一样,真抓和假抓不一样,重视程度高低效果不一样。

这一技术普遍受到群众欢迎,政府一定把他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层层抓落实,确保进度,加快提质增效步伐。

三、关于促进山楂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资金投入,孔子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为更好的促进山楂生产发展,政府应为果品研发中心配备一台车,便于下乡指导,每年财政列支20万元,主要用于研发中心课题研究,引进品种、试验、示及示园建设。

(二)将山楂树体改造列入农建考核指标,年初按乡镇分解任务,责令落实,实行奖惩。

(三)为确保果品安全,为果品研发中心配备检测、检验设备,健全果园档案,配方施肥,无公害防治病虫害,对果园环境、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监测。

(四)建品种资源圃一处,筛选我县的山楂品种,引进国其它省份的山楂品种通过改接,保存在圃,作为山楂种子资源,以便今后观察比较,杂交育种培育新品种。

(五)建品种比较圃,对选育的新品种进行比较鉴定,对性状优良的品种进行扩繁,推广。

(六)随着山楂收购价格的提升,群众发展栽山楂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由于山楂育苗需要两年出圃,山楂苗供应不足,今年春天全县栽植的1.5万亩山楂实际是群众从山上刨的根蘖苗(山丁子),今年秋季群众栽山丁子的还会增多,预计要超过春季。

山顶子需要嫁接才有栽培价值,我县明年既是山楂大栽高峰,同
时也是嫁接高峰,为了防止品种混杂、良莠不齐,建议政府出资统一调配优种接穗,合理规划,新建园品种化、良种化。

(七)借鉴佟家沟板栗交易市场的成功做法,在山楂主产区筹建山楂鲜果交易批发市场,解决小贩收购,小年收入低、大年被压价不多卖钱的现象,给农民一个有处卖果的市场,解决山楂栽培户的后顾之忧。

让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来兴隆县采购原料,让兴隆县的山楂产品走向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