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课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课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课](https://img.taocdn.com/s3/m/8dbc134833687e21ae45a906.png)
民间消费品
作为商品在 市场上流通
艰难发展,后来 居上,明中叶后 始居主导地位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的发展 有哪些特征?试举例说明。
(1)产品:历史悠久,素称发达;技艺高超, 世界领先;产品精美,享誉海外。
(2)形态:官营、家庭、民间三种经营形态 并存。民营手工业后来居上。
(3)规模:不断扩大,部门逐渐增多,分工 日益细密。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学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习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内 容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重点难点
• 重点:
(1)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 形态及其特点;
(2)冶金业、制瓷业、丝织 业的技术、成果、发展过程 和世界地位;
中国古代手工业存在哪三种经 营形态?其特点有何不同?
经营形态 官营
管理方式
政府直接经 营、集中的 大作坊生产
产品用途
官府贵族生 活品,武器 等军用品
发展趋势
由垄断主导到渐 小渐消,后被民 营手工业超过
家庭
交纳赋税家 农户的副业 庭消费,小
部分为商品
在封建时代一直 占有很大的比重
民营
民间私人 自主经营
东汉的罗
东汉丝绸袜子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汉代绢地 刺绣
陆 上 丝 绸 之 路
海 上 丝 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 路
“赛里丝”
• 据史书记载,古罗马 人十分喜爱中国的丝织品, 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 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袍 出现在剧场曾轰动一时。 那时期,身穿中国丝织品 衣服,成为罗马社会上层 的风尚。
历史必修二: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历史必修二: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a3ec136dd88d0d232d46a7d.png)
此,周天子也只好默许。这说明
A.各国开始税制改革
B.土地公有制形成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井田制遭到破坏
解析 根据材料中周天子默许郑国和鲁国擅自交换土地的行为,结合所学知识井田 制土地不得转让可知,井田制正在遭到破坏,故选D项。
123456
2.(2018·深圳高一检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实行“相 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 一时期的改革 A.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 B.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趋势 C.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实践运用
解析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授土授民”,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是周王分封的前提和 基础,通过分封又使井田制得以巩固和扩大。两者的关系实质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之间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故选A项。
史料实证
1.印证教材观点 史料一
图一
图二
应用1 图一“围剿公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 的瓦解;图二反映的是商鞅变 法的主要内容:“废井田开阡陌”,说明井田制被废除, 土地私有制 从法律上得以 确认。
战国时期形成了封建性质的生产关系。( √ )
问题思考 材料
商鞅变法 思考 材料中的历史事件导致土地制度和生产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 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发展到封建土地私有制。 生产形式:由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转变为以家庭为经济单位的个体农业劳动。
2.形式 (1) 君主 私有土地:由宫廷有关部门掌管的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
问题思考 材料 有渰(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 思考 材料反映出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现象:在公田以外,出现了私田。 原因:春秋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私田的开垦数量 越来越多。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第2课_古代手工业的进步.doc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第2课_古代手工业的进步.doc](https://img.taocdn.com/s3/m/f6e3575ea417866fb84a8efc.png)
【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熟练掌握中国古代冶金业、制瓷业、丝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2.让学生熟练掌握古代手工业各种经营形态以及各自的典型特征。
【教学重难点】1.官营手工业成就。
2.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时间】1课时【重难点“精讲”】一、整体感知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中国古代以冶金业、制瓷业、丝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长期居于世界前列,15世纪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自然经济趋于瓦解,古代农业包括手工业生产逐渐衰落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中国科技包括手工业生产在近代落后的根本原因。
二、官营手工业成就冶金业冶铜:①原始社会晚期:已掌握冶铜技术。
②商周时期:进入繁荣时期。
代表作有_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冶铁:①西周晚期:已有铁器。
②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鼓风冶铁工具。
③南北朝:灌钢法制瓷业①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②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④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⑤宋朝: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⑥明清: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丝织业①距今四五千年: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②商朝: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③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④西汉: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⑤唐朝:丝织技术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⑥宋朝: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⑦明清: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三、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四性”及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1.“四性”(1)进步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革命性:资本主义萌芽冲击并瓦解着传统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对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https://img.taocdn.com/s3/m/b44d8a354431b90d6c85c77e.png)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产生:夏朝2.特点: (1)方式:政府直接经营,(2)规模:集中生产,(3)过程: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生产不计成本(4)质量:精美(5)目的:供皇室官府使用,不投入市场3.地位:素称发达;世界领先4.重要成就:(1)领先世界的冶金业①原始社会晚期:掌握;②商周时代:繁荣;③西周时期:已有铁器;④战国:铁农具推广⑤两汉:高炉炼铁;⑥东汉: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⑦两汉:炒钢技术;⑧南北朝:灌钢法;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2)享誉世界的制瓷业①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②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③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④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⑤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五大名窑⑥明清: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著名瓷都景德镇(3)异彩纷呈的丝织业①原始社会:养蚕并有了丝织品;②商代:织机出现,可织多种丝织品③西周:斜纹提花织物;④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织室规模大,有数千人⑤唐朝:技术高,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⑥宋朝:品种繁多,吸收写实风格⑦明清时期:进入鼎盛时期:设织造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有苏州、杭州、南京;缎成为丝织品的代表5.影响(1)推动手工业发展,使中国传统手工业一直保持世界领先:(2)不利于新技术推广;(3)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形式:①家庭手工业②民营手工业2.发展历程:①春秋战国:产生;②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③明朝中叶以后:部分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明代的花楼机;④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3.影响:(1)私营手工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家庭手工业进一步巩固了自然经济,也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三、中国手工业享誉世界1.地位:生产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广受欢迎2.产品技术的外传:①陆上丝绸之路;②海上丝绸之路四.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1.产生:历史悠久;2.形式: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3.发展过程:明前官营占主导,明中期后私营占主导;4.状况:官营发达,私营艰难5.结果:官营衰落,私营在明中后期出现手工工场;6.地位:长期领先,享誉世界★归纳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历程:①原始社会晚期,与农业分离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②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工商食官)③春秋战国时期,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e1362ec850ad02de8041a1.png)
(男耕女织)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一、小农经济的形成
(1)条件: (2)时间: (3)特点: 利:生活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4)地位:
弊:
(5)评价:
一、小农经济的形成
(1)条件: (2)时间: (3)特点: 利:生活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4)地位: 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精耕细作的方向发展。
三、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2.主要组织方式: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 3.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 4.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土地私有制
练习:
牛耕之所以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
B 次革命”,原因是(
)
A.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B.畜力代替人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弱点:分散性 封闭性 落后性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的异同?
异: 自然经济简单讲就是自给自足没有商品交换的 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立。产生于原始社会,鸦 片战争后开始解体。 小农经济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农业生产,产生于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后,与集体耕作相对立。 解体于鸦片战争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被 集体经济取代。 自耕农经济指一家一户的个体农业生产且拥有 耕种土地的所有权,与租佃经济相对立。 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但自然 经济不一定就是小农经济。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课件
一、小农经济的形成
(1)条件:
1.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时间:战国时期
三、小农经济的形成
【实用】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教案
![【实用】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a03fb8aa00b52acfc7caea.png)
之时,将转瞬成熟麦地贱价准卖。山西等处富户,闻风赴豫,举放利债,借此准折地亩。贫民已经失
业,虽遇丰稔之年,亦无凭借。”材料所述现象对当时经营方式产生的影响是
()
A.土地买卖频繁
B.租佃关系发展
C .资本主义萌芽
D.庄园经济盛行 中 国教 育 出版 ~*网
12. 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 , 除井田 , 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 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 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 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 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
13. 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是①君主土地私有制②地主土地所有制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④贵族土
地所有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14. 下列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
高一历史 第 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整合
深化拓展
一.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
二.奴隶社会:土地国有——井田制
制是怎样逐步取代井田
1.形成:
时期,
2.内容(特点) :
①土地名义上为 由周王
遭到破坏,井田制出现。
, 。
制的? 封建地主土地 的来源:
②井田中有 由
之分。“公田”为 耕种,收获物
占有, 。“私田”
是
。
3.瓦解:
①瓦解原因: 诸候国为
和
的广泛运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各
,先后进行
改革,实际
上
。
②瓦解表现:
a.春秋时期:
历史必修二第2课
![历史必修二第2课](https://img.taocdn.com/s3/m/b96808f77c1cfad6195fa787.png)
青
发展过程
新石器时代: 烧制陶瓷 新石器时代: 商代: 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 东汉:瓷器生产进入成熟阶段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输出国外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输出国外 宋代: 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烧制青花瓷 明清:景德镇“瓷都” 青花瓷、彩瓷、 明清:景德镇“瓷都”,青花瓷、彩瓷、珐琅彩
二、制瓷技术
阅读 思考
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历程?
商代出现原始的瓷器
东汉出现成熟 的青瓷 宋朝出现五大 名窑
北朝出现成熟 的白瓷
唐朝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
代 国 瓷 宋 北宋 钧窑月白釉碗朝瓷器 珐明 宋 东汉青瓷器 商 朝瓷器 青 瓷 朝 瓷 代 ( 琅 宣 唐代瓷器 原始社会的陶器 雍 彩 宋 定) 汝正 青瓷熊形灯(三国) 青瓷熊形灯(三国窑 青瓷(公道杯) 青瓷德 (公道杯) 代 八 窑 年 兰景 天间 石 汝 方 德纹 蓝) 窑 四 镇碗 釉 系 窑 天 瓶 长 的 青 颈 镶 青 长 宋 钧窑玫瑰紫釉尊 珐琅瓷是一种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制造过程, 金 珐琅瓷是一种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制造过程, 花 颈 瓶 定窑孩儿枕 一般是先在景德镇用高温烧成白瓷, 一般是先在景德镇用高温烧成白瓷,然后送到清宫内 宋 瓷 瓶 —— 务府造办处绘彩,再在彩炉中以低温烧成。在上彩上, 务府造办处绘彩,再在彩炉中以低温烧成。在上彩上,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精品文档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b1aef03bd64783e09122be6.png)
2、中国瓷器的西传
唐代已输出国外 明清时随着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亚、非、欧 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的瓷器 清代按照欧洲人的订单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 在中国的影响下,17世纪欧洲国家开始生产瓷器
四 1、地位
、 异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彩
纷
呈
的
丝
织
业
四 、
2、发展历程:
五六千年前:出现了丝绸
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春秋战国秦汉时代 :
造型趋向灵便轻巧,纹饰趋于简
单,采用鎏金、镶嵌等装饰工艺
2、冶铁与炼钢技术
二
、 高 超
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
的
冶
金
技
术
2、冶铁与炼钢技术
二
、 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高 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
超 的
西汉: 高炉炼铁和炒铁.
冶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第二课
领先世界 的古代手工业
一
、
什么是手工业?
素 称 发
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 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达
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
的
为家庭手工业.
古
代
手
工
业
一
中国古代手工业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 素
1、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历程
称
原始社会晚期 :
发
手工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达
夏商周时期 :
的
较大发展,主要生产青铜器,由官府垄断
2)商代出现原始的瓷器
3)东汉青瓷 青瓷熊形灯(三国) 4)北朝:白瓷(公道杯)
5)唐代: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唐代越窑青瓷莲花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26152e2f121dd36a32d82a6.png)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为保证国家赋税收入,管仲改革实行 “相地而衰征”,鲁国在公元前594年 实行“初税亩”。改革实际上是使土地 私有制合法化。
“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为 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商鞅变法条令
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 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 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 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探讨土地兼并问题
二、土地兼并问题
读材料看现状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房屋),致令
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
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
哉?”
——《魏书·高祖纪》
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土地兼并 自耕农破产
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 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1.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 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 D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2.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 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对比变化看趋势
从地主“私属”——到国家“编户齐民”
秦汉以来﹐佃农一直是世家大族的私 属。直至唐朝﹐佃种大地主庄田的农民仍 多“王役不供﹐簿籍不挂”。赵宋立国后 ﹐把客户登录簿籍﹐从而成了封建国家的 编户齐民﹐他们的户籍权得到了承认﹐同 别的编户齐民有了平等的关系。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2课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2课](https://img.taocdn.com/s3/m/676ebb24aaea998fcc220ebd.png)
4、均田制实行的基本原因是( B ) A.大量无主荒地需要开恳 B.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C.许多流民需要安置 D.保证国家兵源的需要
5、史书记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洲府“佃 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上述材料反 映了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② 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③农副产品投入市 C 场④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 ) A.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诗经》
这首诗反映了什么情况?
井田制土地国有制的性质
(1)井田制的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①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出现使 私田开垦增多。 ②各诸侯国改革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③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仍,井田上的劳 动力日益减少,缺乏安定的生产环境。
)
2、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B A.大量公田被抛荒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 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
3、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 A 买卖”措施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
4、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商鞅变法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允许买卖土 地。这就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思考:我国土地制度演变的过程
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商周以来的
贵族土地所有制——战国以来以土地私 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形式。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课课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490ba9f524ccbff1218465.png)
云锦
花楼机
清代折枝玫瑰花金宝地
清 康熙 明黄地云龙纹妆花纱夏朝袍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施复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 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 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 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 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 绸,成为机户。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名称
阶段特征 发展
朝代
春秋战国 和秦汉
民间 手工 业
遭受摧残 恢复和发展 艰难发展
魏晋南北朝 隋唐 两宋
产量增多
元朝
资本主义萌芽 明清时期
种类
家庭 手工业
民营 手工业
作用
农户的 副业
主要生 产供民 间消费 的产品
三、中国手工业享誉世界 1、丝绸和“丝绸之路” 2、瓷器外销
故宫藏清雍正粉彩蟠桃纹天球瓶 清雍正粉彩桃花纹直颈瓶
除火去柴袖 盒口中和。领它口也较是重西的汉边 纱缘 织素, 水重 平纱量 的单只 代有 表衣作25,克更左是右楚,汉折文叠化后的甚骄至傲可。以放入
花鸟纹锦(唐朝)
南宋·刺绣海棠双鸟图 (现存辽宁博物馆)
南宋·刺绣瑶台跨鹤图 (现存辽宁博物馆)
苏绣
华贵之丝·缂丝作品
宋代缂丝名作 《蛱蝶山茶花》 《八仙介寿图》
东汉青铜器: 马踏飞燕
这匹骏马体态矫健,昂首甩 尾,头微微左侧,三足腾空, 右后足落在一只展翼疾飞的龙 雀背上。骏马体型的每一部分 都完美而匀称,姿态动感强烈。 雕塑的重心经过了极周密的计 算,稳稳地落在踏鸟的一只足 上。中国古代匠师运用现实主 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 法,以丰富的想象力,精巧的 构思,娴熟的匠艺,把奔马和 飞鸟绝妙地结合在一起,将奔 马的奔腾不羁之势与平实稳定 的力学结构凝为一体,它所具 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 的气势,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 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必修2第2课
![必修2第2课](https://img.taocdn.com/s3/m/f848258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ff.png)
朝代 商 西周 汉
南北 唐
宋
明清
项目
冶铜 青铜繁荣
冶铁
晚期有 炒钢水 灌钢法
铁器 排鼓风
制瓷 原始 瓷器
东汉青 北朝白 南青北 五大名 青花彩
瓷
瓷
白
窑
瓷珐琅
彩
丝织 织机 斜纹提 东西织
花
室
吸收波 花鸟写 苏杭宁
斯风格 实
成为中
心
官营手工业的优势和局限 (1)优势: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 作创造了条件;众多富有经验的工匠一起工作,加之对 产品质量的严格管理,有利于手工业技术的提高。 (2)局限:官营作坊原料由官府提供,产品由官府 调拨,不计成本,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弊端丛生; 官营手工业采取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手段,工匠生产 积极性低,效率低下。
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2)唐朝起,中国瓷器远达欧洲、非洲。 (3)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西方国家
称中国为“ ”。 ①明代烧制带有 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②清代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烧制 用具和鱼缸等。 (4)从17世纪开始, 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1)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的发 展提供了基础。
(5)元朝时 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6)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
至超过 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 地位。江南一些
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
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地位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很早就远销亚、
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2.表现 (1)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 ”的
高一必修二历史第2课
![高一必修二历史第2课](https://img.taocdn.com/s3/m/5862f96b51e79b8969022603.png)
利用政权 的强势
征集大量的劳动力 聚集能工巧匠
资金雄厚
原料上乘
2. 官营手工业的特征
规模大;产品质量高;技术水平领先
世界;不计成本;多供贵族消费。
2021/8/6
4
3. 各类官营手工业发展状况 青铜铸造
冶金业 冶炼钢铁
制瓷业
丝织业
2021/8/6
5
(1)冶金业
①青铜铸造: 原始社会晚期出现 商周时期繁荣
独特造型、精美工艺——无价国宝8
三 星 堆 金 面 青 铜 人 头 像
2021/8/6
9
②冶炼钢铁:西周晚期出现,各时期不断进步 16世纪前居世界领先地位
(西汉出现高炉炼 铁和炒钢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南北朝出现灌钢法)
2021/8/6
水排
10
(2)制瓷业: 商代出现原始瓷器 东汉青瓷成熟,北朝白瓷成熟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经营方式
产品
政府直接经 武器军用品
官营手工业 营、集中、 和官府贵族
大作坊
生活用品
民间私人 民营手工业 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 的产品
家庭手工业
2021/8/6
农户的 副业
供自己消费 和交纳赋税 的产品
流通方式
不在市场 流通
在市场 流通
剩余部分 出售
1
明代以前,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市场需求和外贸促进
2021/8/6
24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 地位:居世界领先地位 2. 备受欢迎的中国手工产品
丝绸:西汉起开辟了“丝绸之路”
瓷器 唐朝起,大量外运 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加大了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https://img.taocdn.com/s3/m/389996b0a0116c175f0e4885.png)
①『 辨 析 』 从 西 周至明代前期,官营手 工业在古代手工业中一 直占据主导地位,代表 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 水平。随着生产力的发 展以及各种因素的共同 推动,明代中叶以后,
私营手工业的生产规模
历
史 必
和范围日益扩大,逐渐
修
②
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
人 教
了主导地位。
版
返回导航
历 史 必
据欧洲商人的订单,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
『辨析』 中国古代手工业虽然长
期领先于世界,但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
修 ②
等,中国被称为__“_瓷__器__大__国_。”
阻碍,始终没有进入资本主义手工工场
人
时代,因此不能误认为中国手工业一直
教 版
领先于世界。
返回导航
·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__官__营_____手工业。 发展。 江南一带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__资__本__主__义__性质的
历 史
生产关系。
必
修
②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③
③『思考』 下面是古代中国在国 际上的三张“名片”。三张“名片”反
课堂合作探究
历 史 必 修 ②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主题一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经营形态
官营 手工业
管理方式
政府直接经 营,进行集中 的大作坊生产
产品用途
供官府、贵族 消费和军队使 用
流通方式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课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课](https://img.taocdn.com/s3/m/ca4f649f192e45361166f523.png)
谢谢观赏!
水平的代表作,更是楚汉文化 的骄傲。
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的条件
• 1.政治条件:中国较早建立了先进的社会制度 ---封建制度。
• 2.经济条件:中国出现了领先于世界的农业。 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 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农业技术的革新要求 又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
• 3.技术条件: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创 新,素称发达的纺织业、先进的冶金技术、 历史悠久的陶瓷业,使中国手工业长期领先 世界。
• 四大特征:1.规模大,分工细密
•
2.技术先进
•
3.工艺精湛,素称发达,世界领先
•
4.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东汉 杜诗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爵是古代中国常见青铜器,考古发现可以证明,爵很早就 已经存在了,最晚出现在夏朝。爵一般有三足。对比其他文 物,爵的三足比较长,算是文物里的“长腿欧巴”了。前面 一个流(倾酒的流槽),后面一个尾,以前大家都认为爵是 喝酒的饮器,但其实用它喝酒很困难。时间越早的爵,前面 的流越长,比如在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爵,前面的流差不多有 三四寸长,而且很窄,明显不适合用来喝酒。 爵的下部还 有一个假腹,上面有出烟孔,在三足之间可以放燃料用以加 热,这显然不符合古人喝冷酒的习惯。
脚踏三锭纺车
黄道婆(1245—1330年)元
代棉纺织家。又名黄婆,黄 母。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 海市华泾镇)人。出身贫苦,
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 州(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
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
并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 州被的方法。
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重返故乡, 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 传授和推广“捍(搅车,即轧棉机)、弹 (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之具和 “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
必修2第2课
![必修2第2课](https://img.taocdn.com/s3/m/60716e6bddccda38376baf58.png)
4、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响享誉世界
1、原因: ①技术领先 ②贸易往来频繁 2、重要成就
①西汉起:“丝国”、“丝绸之路” ②唐朝起:瓷器大量输出国外,“瓷器大国”
思考: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 么?
1、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 细。 2、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 3、经营方式不断进步: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手 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 4、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 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 5、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式并存。
(2)制瓷业 ①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 ②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④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⑤宋朝:出现五大名窑 ⑥明清: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 瓷都景德镇
(3)丝织业 ①商朝:出现织机、丝织品 ②西周:能生产提花织物 ③西汉:在长安开设东西织室 ④唐朝: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⑤宋朝:品种繁多 ⑥明清:进入鼎盛时期,中心在苏杭
材料三:(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 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迭出,岁 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 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 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好诉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 风气的那哪些变化? 答案:崇尚奢侈;道德沦丧;好诉讼。
4、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农业的发展 B、商业的发展 C、政府的重视 D、手工业品被 销往国外 答案:A
5、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 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 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萌I号”是发现于南海北部、沉没于800多年 前的宋代木质船,现已出土数千件完整的宋代瓷 器,还出土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认 为,“南海I号”的发现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 它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可能包括: ①海上陶瓷之路的盛况 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④制瓷技术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粉彩:有粉质感,也用渲染,立体感强。但粉彩渲染不能 做到全粉彩化,其中的矾红彩必定是五彩。如果发现矾红彩粉
化或玻化,此物必定是用现代工艺烧造。因为要达到玻化或粉
化,烧造温度高,但达到800~900摄氏度后,矾红彩就会出现
流动,会破坏画面的色彩。因此,民国以前的粉彩器中,矾红
彩都是使用五彩的。与珐琅彩比,粉彩有粉质感,有立体感, 表面平滑,但无玻璃质感。特别是在绿彩、黄彩上易见蛤蜊光 出现。
唐朝 白瓷长颈瓶
青瓷
白瓷
青花瓷
五彩所指是分布在瓷器釉面上多种颜色的彩,而五彩瓷并不
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种颜色,多于或少于五种彩的陶瓷,
在习惯上也同样被称之为五彩瓷。
五彩瓷在明清两代得到了发明和发展,其配方经过不断创新,
并经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后,才出现了以红、黄、绿、蓝、
至正二十二年 (•1362) 乡人张 守中重建并请王逢作诗纪念。明 熹宗天启六年 (1626) 张之象塑 其像于宁国寺。清嘉庆年间,上 海城内渡鹤楼西北小巷,立有小 庙。黄道婆墓在上海县华泾镇北 面的东湾村,于 1957 年重新修 建并立有石碑。上海的南市区曾 有先棉祠,建黄道婆禅院。上海 豫院内,有清咸丰时作为布业公 所的跋织亭,供奉黄道婆为始祖。 在黄道婆的故乡乌泥泾,至今还 传颂着:“黄婆婆,黄婆婆,教 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 的歌谣。
黑、紫等为主的彩瓷。
一、五彩:除绿彩有玻璃彩外,其余各色都是一抹平涂,面显
得粗糙。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明瓷之一,汉族传统制
瓷工艺中的珍品,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是 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 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 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始,后历朝流行不衰。
有些早期的爵容积很浅,大约能盛放150-200毫升液体, 这么少的酒一加热肯定要蒸发,产生蒸汽。爵内烧开以后产 生的蒸汽是给神闻的,是敬神用的礼器。古人说神不饮食, 不吃不喝,但喜欢闻味,古人有时候用歆字起名字,“歆” 的意思就是神食气也。作为礼器的爵要和其他青铜器搭配使 用,一起用来敬神,这是独特的东方观念。但到了元朝以后, 爵被改造了,前面的流变短,变为椭圆,就成为了可以喝酒 的饮器。
司母戊鼎又称司母戊大方鼎,是中 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 国之大事,在祀及戎”。对于中国先 秦中原各国而言,最大的事情莫过于 祭祀和对外战争。作为代表当时最先 进的金属冶炼、铸造技术的青铜,也 主要用在祭祀礼仪和战争上。
四羊方尊的寓意: 以四羊方尊为代表的着力表现羊的青铜器,一方面保留了原始的图腾崇拜, 又有替代羊作为牺牲献祭给神明的意思。羊是权力和尊荣的象征,后人也把
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以家庭为单位, 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
• 古代农业发展为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
• 古代手工业发展促进古代农业的发展。
识记: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 一个新因素:资本主义萌芽 • 两大象征:丝绸、瓷器 • 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 • 三大行业:冶金业、制瓷业、纺织业 • 四大特征:1.规模大,分工细密 • 2.技术先进 • 3.工艺精湛,素称发达,世界领先 • 4.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东汉 杜诗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爵是古代中国常见青铜器,考古发现可以证明,爵很早就 已经存在了,最晚出现在夏朝。爵一般有三足。对比其他文 物,爵的三足比较长,算是文物里的“长腿欧巴”了。前面 一个流(倾酒的流槽),后面一个尾,以前大家都认为爵是 喝酒的饮器,但其实用它喝酒很困难。时间越早的爵,前面 的流越长,比如在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爵,前面的流差不多有 三四寸长,而且很窄,明显不适合用来喝酒。 爵的下部还 有一个假腹,上面有出烟孔,在三足之间可以放燃料用以加 热,这显然不符合古人喝冷酒的习惯。
素纱襌衣是西汉时期纺织技 术巅峰时期的作品,为国家一 级文物。它是我国考古工作者 于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出土的“禅衣素纱”是一件知 名度很高的文物。这件纱衣见 于马大侯利苍夫人墓,衣长 128 厘米,袖长 190 厘米,重 49 克,折叠后不盈一握。它是 西汉纱织水平的代表作,更是 楚汉文化的骄傲。
羊看作是法律和公正的化身,反映了古人对法治国家的向往。寓意祖国或家
族的方方面面都能顺顺利利,兴旺发达;或是古人对羊等家畜养殖兴旺的期 盼。
三星堆青铜礼器
唐代白瓷生产以北方地区为盛,邢窑 在今河北省临城县、内丘县一带,其产 品色泽如雪似银,叩之铿锵有声,代表 了 当 时 白 瓷 的 最 高 水 平 。 此外,河南巩县窑烧造白瓷的时间 长,产量大,品种多,公元8世纪是其高 峰,西安市唐大明宫遗址和西市遗址曾 发 现 巩 县 窑 的 产 品 。 河北曲阳窑烧造白瓷的时代较晚, 但其产品胎质洁白,釉色白净光润,晚 唐时已取代了邢窑的地位。这件白瓷长 颈瓶的造型,在唐代瓷器中实属罕见。
脚踏三锭纺车
黄道婆(1245—1330年) 元代棉纺织家。又名黄婆, 黄母。松江府乌泥泾镇 ( 今 上海市华泾镇 ) 人。出身贫 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 落崖州 ( 今海南岛 ) ,以道观 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 妹中,并学会运用制棉工具 和织崖州被的方法。
元代元贞年间 (1295 — 1296) 重返故 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 制棉,传授和推广“捍(搅车,即轧棉 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 之具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 造技术。她所织的被褥巾带,其上折 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由于 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 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 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当时的太 仓、上海等县都加以仿效。棉纺织品 五光十色,呈现了空前盛况。黄道婆 去世以后,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 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 的美称。1330年卒。松江人民感念她 的恩德,在顺帝至元二年 (1336),为 她立祠,岁时享祀。后因战乱,祠被 毁。
珐琅彩瓷器的出现是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必 然产物。珐琅彩瓷器的前身就是景泰蓝,也就 是所谓的“画珐琅”。它兴起于明代,是在铜 胎上以蓝为背景色,掐以铜丝,再填上红、黄、 蓝、绿、白等色釉烧制而成的工艺品。
彩瓷
珐琅彩
棉花地位变化的原因:
• 元代时,丝、麻、棉三足鼎立。明代时,随着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极大地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棉布逐渐取代麻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的条件
• 1.政治条件:中国较早建立了先进的社会制度 ---封建制度。 • 2.经济条件:中国出现了领先于世界的农业。 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 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农业技术的革新要求 又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 • 3.技术条件: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创 新,素称发达的纺织业、先进的冶金技术、 历史悠久的陶瓷业,使中国手工业长期领先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