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16课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多样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答案】A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表:
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 年) 年份类别 1985 年 1990 年 1995 年 1999 年 报纸总印数(亿 246.8 211.3 263.3 318.4 份) 广播节目制作 280 799 647 762 2 332 164 2 931 682 时间(小时) 电视节目制作 38 056 91 572 383 513 526 483 时间(小时) 互联网用户(户) — — 7 213 2000 年 329.3 3 381 466 585 007
平日的年节庆典、婚丧寿辰、乔迁新居等,国人都会用张贴对
联,悬挂横幅的形式来烘染气氛,况且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在 厅堂悬挂书法佳作的习惯,以此来彰显主人的文化品位、学识 修养、改善和提升主人的自我形象,其实书法也从来没有真正 进入过象牙塔,它一直都在为民所用。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现在学习书法的人越来越多,保护 传统艺术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们大可不必为书法艺术的前途过 分担忧,既然钢笔取代毛笔没有使书法消亡,那么电脑也绝不
红色中华 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__________》、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 光明日报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日报》、《红旗》、《__________》、《文汇报》 等 改革开放后 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创办起来
二、影视事业
1.电影 (1)19 世纪末,传到中国。 定军山 (2)1905 年,《________》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3)20 世纪 20 年代后,发展迅速。 (4)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后,走向辉煌。 2.电视 北京 (1)1958 年,______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 诞生。 (2)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3)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看电视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 的内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共28张PPT)

问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题 1935年 结合教材内容,请简述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概况。 《渔光曲》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情 境 《风云儿女》的插曲 后来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六
建国后
20世纪80年 代中期后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称为电 影主题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形成
课 戊戌变法时期 《时务报》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否总结出近代以来报刊 程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小 业的发展史?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 结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 繁荣 改革开放后 《红色中华报》 《新华日报》 《解放日报》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 上 既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央精神 的最主要媒体,也是世界了解和观察中国的 重要窗口

问 题 探 究

退
推进新课
影视事业的发展
问 提示:时效性不强;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 题 电影媒介的特点有哪些? 情 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能给观众 境 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五


退
推进新课
影视事业的发展
时期或时间 1905年 代表 《定军山》 影响 标志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第 16 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退
课堂导入
《天龙八部》中阿朱飞鸽传书的镜头


退
课堂导入
俗语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大家想 问 题 一想这在古代社会里可能吗?古人用什么传递信息? 今天我们如何传递信息呢? 探 飞鸽传书、烽火传信等。 究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2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27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2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27张PPT)
工程”
B、“菜篮子工程”
C、“村村通工程”
D、“载人航天工程”
6、“第四媒介”的主要功能有( )
①能传播文字、图象和声音
②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③可查询资料、浏览新闻
④可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
⑤双方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
沟通
A、①② C、③④⑤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大 导演。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了国际影星。 至于香港电影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
张艺谋
巩俐
冯小刚 葛优
李连杰陈凯歌
周润发
杨紫琼
(二)、电视业的发展历程
1、中国电视诞生的标志—— 1958年,北京电视台的试播。
2、中国电视的普及—— 改革开放后。 我国的电视业为什么 能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速普及?
谭鑫培
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影 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试拍摄 有声电影。同年8月,有声电影 正式在美国上映。1931年中国 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 影──《歌女红牡丹》。
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 成为电影主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辉煌。
八十年代有《阿Q正传》、《红高粱》等影片。 九十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 司》、《霸王别姬》、《一个都不能少》等影 片在国际上多次获奖。20世纪更是好片迭出。
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
一、是出现一批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新闻类 节目; 二、是现场直播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 三、是播映许多优秀的电视连续剧。
1、互联网的诞生: 20世纪60年代诞生,90年代风靡全球。 2、互联网的特点(优点):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3、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共17张PPT)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共17张PPT)

(2)概况: ①观众不断增多
②电视技术不断发展
③节目日益丰富(名牌栏目、 现场直播、优秀电视剧)
三、广播(见P74,历史纵横) 四、互联网的兴起 (一)背景 1、国际: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2、国内: 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
转变;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概况 1、1994年正式接入 2、用户急剧增加,跳跃式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 工农生活、革命战争为主题 (2)20C80D中期以来: 走向辉煌
(二)电视(现代)
1、诞生 (新中国初 期):
标志: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
概况:电视台少数大城市只才有。 电视少;节目单调。
2、普及(改革开放后):
(1)原因 <参见P74页 学思之窗>
①物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②政策:政府的政策鼓励支持 ③科技:技术的发展 ④社会需求: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⑤电视自身的优势
投无路了,你只要足够坚定,运气会眷顾你;永远不要轻易放弃,或许再坚持下这个坎儿就过去了,一旦熬过阴霾,你会发现发现自己会变的无比强大。人生在世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如果遇到挫折和困难,我们必须激
励自己努力前行。不少朋友会写一些励志的话语贴在办公桌上,那么励志的句子致自己简短有哪些?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经典有气质内涵的句子,看看正能量的句子经典语句,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充满生机,向着美好的 未来前行!一、励志的句子致自己简短1、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2、穷则思变,既要变,又要实干。3、欲望如海水,越喝越渴。4、不去追逐,永远不会拥有。不往前走,永远原地停留。5、勇气不是感觉不到恐惧而 是感觉到恐惧也继续做下去。、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7、只要还有明天,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8、现实很近又很冷,梦想很远却很温暖。9、松驰的琴弦,永远奏不出时代的强音。10、东西,让你羡慕,却 不能拥有;有些错过,让你留恋,却终生遗憾。11、人生应该树立目标,否则你的精力会白白浪费。12、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13、最后的措手不及是因为当初游刃有余的自14、瞄准天上的星星,或许你永远也射不到, 但却比你瞄准树梢射得高远。15、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着,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7、过去是经历,现在是尝试,未来 是期待。经历过,尝试着,就有期待。18、别放弃你的梦想,迟早有一天它会在你手里发光。19、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拥有什么样的世界。20、当你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不要忘记别人还在奔跑。二、经典有气质内 涵的句子1、不要问自己收获了多少果实,而是要问自己今天播种了多少种子。2、别为小小的委屈难过,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智者懂得隐忍,原谅周围的那些人,让我们在宽容中壮大。3、如果你热爱一件事, 那么你整天都能埋头于这件事而不觉得无聊,这样你才能在这个领域内出类拔萃。如果你全力以赴地去做你真心热爱的事情,那没有人会是你的对手。4、把圈子变小,把语言变干净,把成绩往上提,把故事往心里收一收, 现在想要的以后都会有。5、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总会变得越来越宽容,所以很多事情到最后并不是真的解决了,而是算了吧。6、人和人真是说不清的劫数,你为了一个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那个人又为了别人,神魂颠倒 食不知味。7、突然发现有些感情,有些事,不是几句煽情的文字就能决定的,终究抵不过内心的波涛汹涌以及现实的无奈。8、过去的人,有他们出现的意义,但不要太念念不忘。过去的人有过去的好,但最好的,都是你 身边的那个。9、不是谁辜负了誓言,而是被时间扯淡了思念。0、总有一天,你会在我的世界里下落不明,我会在你的世界里杳无音信1、在前进的路上,别急着一口气狂奔到底。静得下心,才能守住目标,沉得住气,才 能持续发力。以笃志力行的心态,做久久为功的努力,踏踏实实的你,终将变得很了不起。2、不再向往单纯,而是让心底的单纯唤醒梦魇迷住的躁动与孤寂,于是慢慢的,开始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懂得了生命中那些 真正重要的东西,有一种单纯的幸福幸福。3、我们总是喜欢拿顺其自然,来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坎坷,却很少承认,真正的顺其自然,其实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4、因为平时你们没有利益 冲突,自然相安无事。但有些人就是一旦触及利益,就绝不会忍耐你。所以啊,看一个人爱不爱你,重点是看有矛盾时,他会不会忍你。忍你的是好心,吼你的要当心。5、心,是静的才好,能静下来的,才是心情。不然, 烦躁中怎么能让自己染上心思。心思,是美的那种,女子的心思就是在安静的时间里,想一些事,看一本书,想一个人,那种心情只能在静的环境里生存。6、如果自己都在偷懒,命运又怎么会认可你。别再虚度光阴,叫醒 那个沉睡的自己。记住,只要开始,就永远不晚。7、人最大的对手,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懒惰。别指望撞大运,运气不可能永远在你身上,任何时候都要靠本事吃饭。你必须拼尽全力,才有资格说自己的运气不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1

• 材料二 [中国青年报]消息:170亿“两费” 停收背后:民意如何升级为国家政策。
• 2008年8月22日,以普通机电工秦保常的调 研报告为基础形成的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得 到了国务院的采纳,工商“两费”停止征收。
• 材料三 [扬子晚报网消息]自来水哪来的红线虫
• 本报讯 “我们家自来水里,怎么会有像蚯蚓一样的 红虫子呢?”近些天,南京市疾控中心接到了一些市 民的电话。据该中心环境与职业卫生科副科长葛明介 绍:用户如果发现自来水中有红线虫,主要原因是由 于水箱或蓄水池管理不善,未能及时清洗而造成污染。 三楼以下的直供水用户如果发现水中有红线虫的现象, 则可能是因为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适宜红线虫生长, 其大量存活于下水沟渠、管道之中,每到夜间,它们 经常会从下水管道中爬出,爬进用户自来水龙头的出 口处,汇集成团状。
• A.报刊、电视 B.电影、报刊
• C.电视、电影 D.互联网、电影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中国 的电视业起步于1958年,互联网接入是在 1994年,排除有电视和互联网的选项,故 选B。
• 答案:B
• 2.右图是2005年中国邮政为纪念中国电影 百年华诞而发行的纪念邮票。该邮票纪念的 影片是( )
• B.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 C.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传媒。
• D.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 【解析】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互联网事 业的快速发展状况,B项正确。A、D两项分 别反映互联网对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 影响,故都正确。
• 【答案】 C
随堂练习
• 一、选择题
• 1.清代已出现的传媒有( )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
思维方 式的变化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20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20张PPT)
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 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报刊业发展的综合归纳
阶段 时期或时间
代表刊物
形成 19世纪中前期《《中万国国丛公报报》》_
1873年 《昭文新报》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五四运动时期《新青年》
影响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 的报刊(艾小梅,汉口)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 和新文化的武器,发 挥着制造舆论、唤醒 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第五单元——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空前高涨
:19世纪70年代起 国人自己办报
1873,艾小梅,《昭文新报》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国人最早在中 国境内创办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
新民对的斗争
国民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教方法 运用图示法掌握“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4.影响 (1)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 (2)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 生产、学习、娱乐方式。
主题一 报刊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1.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与特点 (1)原因 ①内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为报刊业发 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近代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 片战争前后,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刊 不断涌现;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②外因: 西方报刊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
2.电视事业 (1)诞生:1958年,北京电视台 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 视业的诞生。 (2)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3)影响 ①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
信息量 。 ②在现代社会中,看电视 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 的内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26张ppt)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欣欣向荣景象。
(4)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报刊具有:
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 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 的功能,
报刊业走向繁荣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电影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它 所利用的是人的视觉暂留现象。
戊戌变法前后,中国人创办的报纸越来越多: 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 革命派办《民报》,同维新派进行论战。 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20C前后,中共先后创办了《共产党》、《红色中 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成为我党的 主要舆论工具。
(3)中国报刊业的繁荣阶段。
四大媒介指的是哪四大媒介?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
1、下列有关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 19世纪中后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 B. 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是《昭文新报》 C. 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是政府刊物 D.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红色 中华》报、《中央日报》等报刊
2、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历史结束的是 D
A《渔光曲》 B《定军山》
C《风云儿女》 D《歌女红牡丹》
3、从信息传播和交流的角度看,如果你欣赏一场
精彩的球赛,你会选择下列哪一种传播媒介? D
A. 报刊
B. 电影
C. 电视
D. 互
联网
4、“第四媒介”的主要功能有 D
①能传播文字、图象和声音 ②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③可查询资料、浏览新闻 ④可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 ⑤双方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沟通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程标准学法·素养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理解报刊在近代中国产生的时代背景,认识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探究大众传播媒体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从唯物史观出发认识互联网普及的影响.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大众传媒的发展是中国走向近(现)代化的产物和表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理利用网络的责任意识.报刊业走向繁荣1.出现(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2)19世纪70年代,出现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2.发展(1)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在报上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2)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3)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4)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5)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的内容比较丰富.3.繁荣(1)时间: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2)表现①除党报党刊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创办起来.②各报刊把真实、及时、客观和讲求新闻价值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事业的发展(1)起步: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2)成熟:20世纪2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3)新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4)辉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以前.2.电视事业的发展(1)诞生: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2)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3)影响①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信息量.②在现代社会中,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互联网的兴起1.诞生:20世纪60年代末.2.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3.特点(1)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四媒介”.(2)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影响(1)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2)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名师点拨】《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图示记忆】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图示记忆】大众传媒的变迁【易错提醒】有关大众传媒认识的几个易错点(1)各种媒介都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2)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反而出现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的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许多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争夺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3)各种媒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相互不能完全取代.(4)报刊的特点和局限性①特点:报刊具有书面化的特点.②局限性:报刊缺乏直观感染力,而且阅读报刊要有一定的知识文化,传播范围有限.(5)影视总是带有政治导向性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但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消磨闲暇时光.(6)《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7)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的发展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了巨大挑战.(8)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主要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辨析比较】辨析传统媒介与现代媒介的异同(1)异:现代媒介具有信息的互动性、广泛性和及时性的特点.通过现代媒介,可以及时迅速地掌握第一手资讯,可以就某一问题在现代媒体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的被动接受者.(2)同:两者都可以使人们获取大量的信息,包括生活上的、工作上的、学习上的.网络小结术语精要1.报刊、影视、互联网等传媒的发展,反映出科技发展带来媒介手段的不断进步.2.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媒介手段发挥作用的程度各不相同.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在报上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创办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3.媒介手段的进步使人们越来越快、越来越广地获得信息,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近代报刊业的发展1.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史料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①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②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陈玉申《晚清报业史》①表明创办报纸的时代背景是内忧外患.②强调报刊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据史料,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提示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加重).主要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2.报刊的特点史料三幅图片分别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所办的报刊,这些报刊的创办在不同的时期分别宣传了其时代的思想.依据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份报刊传播的思想各是什么.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提示思想:《时务报》传播维新思想,《民报》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新青年》传播民主与科学思想.特点: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大部分报刊都是为了适应政治斗争的需要而创办的.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1)原因①受到西方报刊产业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②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③近代资产阶级宣传维新、革命思想,挽救民族危机,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都需要通过报刊这一媒介.④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进了各种报刊的不断涌现.(2)特点①新闻事业功能.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事业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它满足知识界“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愿望,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②强烈的政治性.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机关报是新闻传媒的主体,重视言论,尤其注重政论.③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中国的传媒事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它随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潮,维新运动中出现第一次高潮,辛亥革命前后再一次出现高潮.互联网的迅速发展1.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史料要想预言互联网的发展,简直就像企图用弓箭追赶飞行的子弹一样.哪怕在你每一次用指尖敲击键盘的同时,互联网就已经不断地变化了.——英国学者尼尔·巴雷特画线部分用夸张的比喻说明互联网发展迅速。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PPT课件
(3)影响: 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人们的视野,增 加了信息量,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
三、互联网的兴起
20世纪60年代末,互联网诞生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网民人数(亿)
1996年至2014年中国网民人数统计
网民人数(单位:亿)
7
6.18
6
5.13
5
4
3
2.1
2
1
0.591 0.0062 0.0537
新民主主义革 《新华日报》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
命时期
《解放日报》重要作用
建国后
《人民日报》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 《红旗》 针
探究二:阅读下面四幅图以及一纸通的【知 识拓展】,谈谈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主 要起到什么作用?
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 2.制造舆论,唤醒民众; 3.对夺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3040年代
《歌女红牡丹》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渔光曲》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新中国 成立后 20世纪80年 代中期以后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电影主题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二)电视业的发展历程
(1)中国电视诞生的标志—— 1958年,北京电视台的试播
(2)中国电视的普及—— 改革开放后
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 响最大的中文报刊《申
记传》1833
报》1872-1949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思考?
1. 我国报刊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9世纪 中前期
19世纪末
改革开放
兴起
发展
繁荣
2. 各个重要历史时期主要的报纸有哪些?
3. 其宣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完成【探究一】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共17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共17张PPT)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1.8.421.8.415:39:5515:39:55August 4, 2021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4日星期 三下午3时39分 55秒15:39:5521.8.4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8月下午 3时39分21.8.415:39August 4, 2021
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 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
——《报馆》 制造舆论、唤醒民众,促进思想解放;
学教新课:大众传媒变迁的影响
材料三
图为近代刊登在《申 报》的冠生园饮冰室 广告,近代以报刊为 代表的大众传媒促进 了近代广告业的兴起
材建料立四在:知信识息的技 生术 产和 、互 分联 配网 和的 使应 用用(使消知费识)商之品上化的 的经能济力。大其大中提所高 述了 的, 知使 识知 ,识 包运 括用 人于类制迄造今业为、止服所务创 业造的速一度切大知大识加 ,快 最了 重, 要人 的类部进分入是了科学知技识术经、济管的理时 代及。行为科学知识。 ——唐推文动全商、品傅经晓兴济《和信知息识技经术济、互的联发网展与知识经济》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推动近代大众 传媒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








梁启超创办《时务报》
重大政治文化运动
民报创刊词阐述三民主义
《陈 新
新独 文
青秀 年创 》办
化 运

材料二:1879年外商在上海创办的新式印刷工 厂——点石斋书局。1882年广东人徐润看到点石 斋图书印制精美,获利甚丰,遂与其兄集资在上 海创办同文书局。这是民族印刷工业之始。此后, 各地相继出现新式印刷厂,中国近代印刷业初步 形成规模。近代工业的发展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共33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共33张PPT)

2、报刊业的发展阶段
(1)表现:
①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宣传维新思想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宣传革命思想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宣传民主、科
学思想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11月创刊于日本东京。 《时务报》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在1896年创办 。
陈独秀
李大钊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色中华报》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 。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事业
(1)形成与发展:
电影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它 所利用的是人的视觉暂留现象。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 (共33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 (共33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 (共33张PPT)
③、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文革”时期不少 报纸停办。
3、报刊业的繁荣阶段
(1)表现: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 荣景象。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 到2000年的2 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 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 加到2000年的8 725种。
2、影响:开阔眼界,影响观念,丰富生活, 陶冶情操
3、文化素质的限制,形象性相对薄弱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 (共33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 (共33张PPT)
阶段
时期或时间
代表刊物

影响
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

19世纪中前期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但也是近代西方文明的载体和近 代文化的载体,传播了西方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第十六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9·宿迁高一检测)《故都杂咏》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

”材料表明近代报纸(C)
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
C.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D.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
[解析]题干中体现了秀才不出门也能知道世界大事,说明近代报纸推动了社会新闻的传播,故选C项。

2.(2019·铜陵高一检测)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上海出版的报纸多达1 786种,其中小报就有1 266种。

《福尔摩斯》报是当时小报界“四大金刚”之一,该报注重揭露党政军和社会各界的黑幕,特别注重新闻报道,常抛出惊人消息,销路很广。

这表明,近代报刊(A)
A.发挥了舆情监督的功用B.是列强文化侵略的产物
C.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迁D.推动了中国的文化多元
[解析]“发挥了舆情监督的功用”与材料中“该报注重揭露党政军和社会各界的黑幕”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上海出版的报纸……”反映了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而非侵略,故B项错误;材料中“销路很广”,但未涉及推动习俗的变迁,故C项错误;材料中“上海出版的报纸多达1 786种”不等于文化多元,故D项错误。

3.报纸是大众传媒的重要载体。

推动该报迅速发展的原因是(A)
①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②报纸可以迅速传递信息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④活字印刷术的发展
A.①②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报纸是第一媒介,可以迅速传递信息,是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故①②正确;图中文字“宣统元年”即1909年,而新文化运动是在1915年发起,故③错误;④属于古代
印刷技术,可排除。

故选A项。

4.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及发表的文章。

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D)
C.媒体对改革缺乏责任意识D.民众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斗争。

从材料表格可以看出当时还有很多的人并未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还在坚持极“左”的思想路线,反映了此时民众的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

故选D项。

5.1909年发行的《图画日报》描绘了当时上海人看电影的情景。

当时的票价还比较低,是普通民众可以接受的。

以下叙述你认为没有正确反映当时情况的是(C) A.“电光影戏即电影,票价只卖二十文”
B.“活灵活现景物真,观众面露诧异情”
C.“交头接耳说紫禁,争看清帝丢皇位”
D.“电影初创寂无声,旁有吹吹打打人”
[解析]1909年清帝并没有退位,清帝退位是在1912年。

故选C项。

6.位于无锡市中心的锡金公园建于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是具有现代意义和特征的公园。

如果你在锡金公园建成时游园,你不可能看到(B)
A.一对年轻人拿着报纸阅读新闻
B.看国人所造汽车,长中国人志气
C.看到电影,但没有声音
D.有人穿西装革履,有人穿长袍马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理解能力。

中国人自己制造汽车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故B项错误。

7.(2019·常州高一检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拍摄了《红旗谱》《燎原》《平原游击队》《董存瑞》《白毛女》等一系列影片,一方面是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另一方面是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

这主要体现了电影的(A)
A.教化价值B.娱乐价值
C.商业价值D.艺术价值
[解析]题干中电影歌颂“战争胜利”、控诉“旧社会”,体现了电影的教化价值。

故选A项。

8.(2019·宿迁高一检测)有人总结某种大众传媒的特点:第一,信息较为详细,可以获得比较系统的信息。

第二,信息具有可选择性。

第三,信息具有可保留性。

第四,信息成本低廉,不必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

这种传媒是(D)
A.报纸B.电影
C.电视D.互联网
[解析]报纸的信息不具有可选择性,A项错误;电影、电视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B、C两项错误;互联网提供的信息详细、系统,具有可选择性、可保留性,成本低,故选D 项。

9.(2019·贵州学业水平测试)用Email发邮件、用Blog(博客)写日记、用微信沟通,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这反映(C)
A.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
B.传统交流方式被完全抛弃
C.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
D.人们的生活习惯完全西化
[解析]“发邮件”“写日记”“沟通”是指生活与交往方式,互联网在改变着这一切。

故选C项。

A、B、D三项说法错误。

10.(2019·苏州高一检测)2016年4月,阿里巴巴公司依托互联网推出Buy+的全新购物方式,即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辅助传感器,生成可交互的三维购物环境,使网购变得更“触手可及”。

这说明互联网(C)
A.颠覆了人们的学习方式B.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C.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D.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解析]据材料“虚拟现实技术……生成可交互的三维购物环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的商业模式没有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材料反映的现象说明互联网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们的学习方式的问题,故A项错误;2016年之前信息时代已经到来,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问题,故D项错误。

故选C 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记载,革命爆发前夕的1788年,法国约有报刊60种。

1789年则有报刊250种,整个革命时期出现过的报刊达1 350种。

一般都有鲜明的政治倾向,笔调犀利,论战激烈,有些革命报刊以唤起民众为主旨,主要面向大众,用语粗浅通俗。

材料二从戊戌变法一直持续到1912年,华文报刊由百余种增至500种,连同断续刊行者,共有七八百种之多。

年度发行量仅据1913年邮政系统运送的报纸印刷品计,即达51 524 800份,成为中国报业史上的重要时期。

……据《大公报》1905年统计,标明为白话、俗语
的报刊就有20种,还有很多报刊开辟了白话专栏。

(1)材料一、二反映出报业发展的什么趋向?归纳说明共同的历史原因。

[解析]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中提到“一般都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材料二中“从戊戌变法一直持续到1912年”报刊数量的增加,也是为宣传革命服务的,由此可知,报业发展的趋向是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材料显示共同的历史原因都是政治革命、思想启蒙的推动。

[答案]趋向:鲜明的政治倾向。

原因:政治变革、思想启蒙的推动。

(2)“从戊戌变法一直持续到1912年”中国出现过许多进步刊物,试举两例。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举例:《时务报》《民报》。

(3)根据你的理解,说说材料二中报刊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解析]注意关系是双向的,相互促进的。

[答案]关系:相互促进。

报刊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奠定基础;辛亥革命推动了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目前中国有2 000多家报纸、9 000多家期刊、306家广播电台和369家电视台。

到2002年末,全国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70座,有线电视用户9 857万户;全国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3%和94.6%,基本形成了卫星、无线、有线等多种传输方式并存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络。

材料二古往今来人们与远方亲友联系方式的变迁
古代:“鸿雁传书”等。

近代:去邮局寄信、打电话、拍电报等。

现代:打电话(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发短信、上网发E-mail、QQ 聊天、写微博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解析]第一小问需对材料一反映的信息进行高度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众传媒业的迅速发展。

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思想的开放。

(2)结合材料二,回答古往今来人们与远方亲友联系方式变迁的趋势是什么,并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感想。

[解析]从沟通联系的渠道、便捷程度等角度概括“趋势”;“感想”可以自由发挥。

[答案]趋势:渠道越来越多,联系越来越方便。

感想:虽然出现了新的联系方式,但旧的联系方式并没有消失,都在发挥着各自的不同作用;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生活在
不断地丰富;沟通联系的方式越来越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