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最早印刷出版的周报: 1609年德国《报道或新闻报》; •最早日报: 1663年德国《莱比锡新闻》; •最早出现、有影响力、价廉的大众化报纸: 1833年美国《纽约
太阳报》。
2、发展阶段:
(1)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机关报)、1896、上海 ——改良
(2)辛亥革命时期:《民报》(同盟会机关报)、1905、东京 —革命
世界上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由英国传教士 威廉·米怜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内容主要是宗教,次为新闻、 新知识。该刊免费在南洋华侨中散发,于1821年停刊,共出80多期。
1872年4月,中文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英国商人美查。 《申报》创刊之初,每两天出版一次,从第五期起改为日报,星期日休刊。 1907年,上海金融世家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买下报馆全部产业,从此《申 报》的产权与管理权归中国人。1912年史量才成了申报馆的大股东,并对 申报原班人员和版面作重大调整,业务大有进展,成为上海发行量和影响 最大的一份报纸,据上海市邮政局1931年报告,《申报》发售量为十五万 份。1945年抗战胜利后,《申报》被国民党接收,解放前夕,该报终刊。
(3)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1915、上海
——新文化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1920,上海)、《红色中华》
报(1931,瑞金) 、《新华日报》(1938、武汉—重庆)、《解放日报》
(1941,延安)
——与敌斗争(1928,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
(5)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日报》(1946,邯郸,1949中委会机关报)、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
(1)古老的传媒手段: 马拉松战役、烽火戏诸侯、飞鸽传书、 驿站。
(2)人类普遍使用的传媒手段: 书籍、报纸、杂志。
(3)信息时代的传媒手段: 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 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唐代,各地方藩镇在京师设有办 事机构,其官员定期抄写朝廷官方文 化、政事,送回藩镇,称“进奏院状 报”,具有新闻传播的初步功能。 (后来称之为邸报)。
课标:以近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变迁为例,说明大众 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1)传媒:传递信息的载体就是传媒。
(2)大众传媒: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载 体就是大众传媒。
(3)号外:报社因需要及时报道某项重 要消息而临时增出的小张报纸,因在定 期出版的报纸顺序编号之外,故名。
思考: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 范围之广,可谓前所未有。请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哪些 方式获得信息?
《昭文新报》为国人最早在境内创办的报刊。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发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
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 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色中华》报、《新 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华日报》、《解放日报》等 。
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 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 “文革”时期不少 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
报纸停办。
方针的主意舆论工具。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
繁 荣
景象。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 2000年 的2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 10%。刊 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 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光明日报》(1949.6,北平,民盟机关报)
——党政方针
《时务报》由黄遵宪、汪康 年、梁启超在1896年创办 。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1905年11月创刊于日本东京。
《新青年》,由陈独秀1915年9月 在上海创办。第一卷名《青年杂 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一般笼统地称为《新青年》。
《新华日报》
创刊三周年 纪念招待会 情景
3、繁荣阶段: 特点:种类多,数量大,集团化,市场化。 1978年:报纸总数:186家 改革开放后,报刊业发展走向繁荣。
刊物种类:930种
表
现
社会影响
形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外文有《中 国丛报》和《万国公报》;中文有《东西洋考
成 每月统记传》、《申报》。1873年,艾小梅的
我国最早的报纸——邸报
一、大众传媒的兴起:
1、兴起原因: (1)西方报刊产业的发展和文化的扩张; (2)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3)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推动; (4)科技发展的进步。
2、类型: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电话、互联网等
3、功能: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传播知识,监督政府, 提供娱乐等。
(1)19பைடு நூலகம்中前期,外国人(传教士)在华办报: 外文报:1832年,广州《中国丛报》; 中文报:1833年,广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2)19c60,外文报:上海:《万国公报》(美国林乐知,1894更名); (3)19c70,中文报:
上海:1872年《申报》(英商创办;1907,席裕福买回其产业); 汉口:1873年《昭文新报》(中国人艾晓梅自办)
4、作用: (1)积极:近代:唤起民众,争取国家独立;
现代:对社会主义建设、巩固政权、稳定秩序、改革开 放起到推动作用。
(2)消极:诱发低级趣味,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虚假信息造成经 济、精神上的损失;信息过量,干扰人们正常生活。
二、报刊业走向繁荣:
思考:阅读课本,归纳整理我国报刊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形成阶段:
到2000年的8725种。
请大家阅读【历史纵横】,思考中国报刊业的发 展对社会有何影响?
报纸在报道新闻、传播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 丰富生活、开启民智、陶冶情操、立言议政、舆论监督 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电影: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它所利用的是人的视 觉暂留现象。
因为人的视觉具有一种短暂的记忆功能,能将迅速连续移动 显示的图像连接起来,如图像的形状和位置相差甚微,并以每秒 10幅以上的速度在人眼前显示的话,人眼所看到的将是一组活动 着的图像。
三、影视业的发展:
1、特点: (1)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不强; (2)制作精良,画面清晰,短时间给观众的感官享受(视、听、验); (3)教化功能强,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