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物理实验真题分类汇编解析专题01力学实验(含解析)
2019年全国理综卷(新课标)物理部分试题解析(精确排版完美解析)word精品文档9页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试题解析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D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解析:惯性是物体本身保持运动状态的一种属性,也就是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A 正确;圆周运动的运动方向在时刻改变,即运动状态在时刻改变,C 错误。
没有力作用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错,D 正确。
答案D 。
15. 如图,x 轴在水平地面内,y 轴沿竖直方向。
图中画出了从y 轴上沿x 轴正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 、b 和c 的运动轨迹,其中b 和c 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 BD )A.a 的飞行时间比b 的长B.b 和c 的飞行时间相同C.a 的水平速度比b 的小D.b 的初速度比c 的大 解析:平抛运动的时间gh t 2=是由下落高度决定的,高度相同,时间一样,高度高,飞行时间长。
A 错,B 正确。
水平位移由初速度(等于水平速度)和高度决定,由h gvx 2=得C 错,D 正确。
答案BD 。
16. 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
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 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 2。
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
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 B )A.N 1始终减小,N 2始终增大B.N 1始终减小,N 2始终减小C.N 1先增大后减小,N 2始终减小D.N 1先增大后减小,N 2先减小后增大解析:木板对球的压力与球对木板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均为N 2。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物理详细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物理[专家评卷]■高考新动向2019年全国Ⅰ卷物理试题的命题宗旨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的立德树人与深化高考内容改革的精神.试题契合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聚焦物理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加强了对考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信息加工能力、模型建构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引导考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1.试卷结构稳中有变单选题、多选题设置与去年一致.实验题延续了“一力”+“一电”模式,均来源于课本,均有所拓展.计算题第24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第25题考查了力学综合.第33题改变为“填空题+计算题”的形式,第34题改变为“选择题+计算题”的形式.2.突出主干知识考查试题注重对物理核心概念、物理规律、实验技能的考查,突出对主干知识、核心概念和规律的考查.试卷必考部分的选择题的难度和去年相当,力学实验题的考查方式和去年基本一致,主要考查基本操作和基本原理.电学实验题对考生的思维要求高,突出考查实验误差分析.第24题主要考查基本物理观念,难度较小.第25题无论是计算量,还是思维方式和模型建构等都比去年要难.3.强化考查关键能力物理学科主要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2019年试题突出考查了对图像信息的提取与分析能力,比如第20、21、25题;突出考查了对实验探究过程中理论思考和推理能力,比如第23题;突出考查了对实际问题的建模能力,比如第18题.4.聚焦社会科学技术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注重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规律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第16题的“长征九号”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第33(2)题的热等静压设备.■考点新变化与2018年全国Ⅰ卷相比,有如下新的变化:1.选修3—5部分知识的考查难度有所增加.第14题考查了原子物理,第16题考查了动量定理,第25题考查了弹性碰撞.2.万有引力定律结合运动学、能量知识进行考查.2018年考查了双星系统,2019年第21题将万有引力定律、a-x图像、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和运动学知识进行综合考查.3.物体受力平衡的知识考查有所增加.2019年第15题考查了电场力的平衡,第19题考查了连接体的受力分析和动态平衡问题.4.压轴题的考查方式和形式有所改变.2018年考查的是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2019年考查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对考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5.实验题注重对动手动脑能力的考查.2018年第22题考查的是利用游标卡尺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2019年考查的是通过纸带求速度和加速度,属于基本原理考查.2018年第23题主要考查替代法测电阻,侧重考查数据的分析和数据处理,2019年主要考查电流表的改装和校对,侧重对实验动手能力和误差分析能力的考查.■试题新亮点第18题,通过篮球运动员扣篮考查了竖直上抛运动.要求考生把竖直上抛运动看成反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第21题,通过物体压缩弹簧把万有引力定律、a-x图像、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和运动学知识结合起来,情境新颖,综合性强.第23题,考查电流表的改装和校对,重点是实验操作和误差分析.特别是多角度深入分析误差及其改进方法,思维要求高.第25题,考查小物块的碰撞,情境清晰,考查方式灵活新颖,对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第33(2)题,通过热等静压设备的充气和加热,灵活考查了玻意耳定律和查理定律.[名师解题]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2019年高考物理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含解析)

2019年高考物理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含解析)专题目录专题01 ······物理常识单位制专题02 ······直线运动专题03 ······相互作用专题04 ······牛顿运动定律专题05 ······曲线运动专题06 ······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07 ······功和能专题08 ······动量专题09 ······静电场专题10 ······稳恒电流专题11 ······磁场专题12 ······电磁感应专题13 ······交流电专题14 ······原子结构、原子核和波粒二象性专题01 物理常识 单位制1.(2019·北京卷)国际单位制(缩写SI )定义了米(m )、秒(s )等7个基本单位,其他单位均可由物理关系导出。
例如,由m 和s 可以导出速度单位m·s –1。
历史上,曾用“米原器”定义米,用平均太阳日定义秒。
但是,以实物或其运动来定义基本单位会受到环境和测量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采用物理常量来定义则可避免这种困扰。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力学实验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力学实验1、(2019年全国卷Ⅰ)23.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图。
长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
在平板上标出A 、B 两点,B 点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 实验步骤如下:① 用游标卡尺测测最滑块的挡光长度d ,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 ;② 用直尺测量A 、B 之间的距离s ,A 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 1,B 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 2; ③ 将滑块从A 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t ;④ 重复步骤 ③ 数次,井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t⑤ 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f 和斜面倾角的余弦值cos α;⑥ 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②③④⑤做出f 一cos α关系曲线。
(1)用测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重力加速度为g ) ①斜面倾角的余弦cos α= ;②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 ;③滑块运动时的加速度a = ; ④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f = ;(2)测量滑块挡光长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如图所示,读得d = 。
答案(1)①2212()cos s h h α--= ②dt ③222d a st = ④21222h h d mg m s st --(2)3.62cm【解析】(1)物块在斜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受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如图所示① 根据三角形关系可得到2212()cos s h h α--=,②根据x d v t t== ③根据运动学公式22v x a =,有22v s a=,即有222d a st =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sin mg f ma θ-=,则有21222h h d f mg m s st-=-. (2) 在游标卡尺中,主尺上是3.6cm ,在游标尺上恰好是第2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再考虑到卡尺是10分度,所以读数为3.6cm+0.2×1mm=3.62cm 。
教育最新2019年版本高考物理实验复习力学实验(含三年真题及部分答案)-Word版

高考实验专题复习—力学实验(附参考答案)一、考纲分析二、实验分类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本实验是力学实验的重点实验,是力学实验的基础,通过熟练掌握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为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做好必要的知识和方法上的准备。
一、考查重点:(一)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二)毫米刻度尺的使用(三)速度和加速度的求解方法二、注意事项1.交流电源的电压及频率要符合要求.2.实验前要检查打点的稳定性和清晰程度,必要时要调节振针的高度和更换复写纸. 3.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4.先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5.要区别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 =0.02×5 s =0.1 s .6.小车另一端挂的钩码个数要适当,避免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打的点太少,或者速度太小,使纸带上的点过于密集.7.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纸带上的点迹清晰.适当舍弃开头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 .8.测x 时不要分段测量,读数时要注意有效数字的要求,计算a 时要注意用逐差法,以减小误差.三、经典讲练【例题】(2010·广东理综)如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 ,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2)ABCD 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 、B 两点间距x =________;C 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打点计时器、刻度尺的读数、纸带公式、有效数字。
【规范解答】①s fT 02.01==②读A 、B 两点数值:1.00cm 、1.70cm 故:s=1.70cm-1.00cm=0.70cms m s m t BD v v BD c /100.0/102.010.190.022=⨯+===- 【答案】①0.02s ②0.70cm ;0.100m/s四、创新实验【例题】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当的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1)下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 =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①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______.(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 .木板的长度L B .木板的质量m 1 C .滑块的质量m 2D .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 3E .滑块运动的时间t②测量①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 ).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解析:(1)“逐差法”求解:s 4-s 1=s 5-s 2=s 6-s 3=3aT 2 (3)对整体列牛顿第二定律,m 3g-μm 2g =(m 2+m 3)a答案 (1)0.495 m/s 2~0.497 m/s 2 (2)①CD ②天平 (3)m 3g -(m 2+m 3)a m 2g偏大五、真题训练1.(2013浙江)如图所示,装置甲中挂有小桶的细线绕过定滑轮,固定在小车上;装置乙中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导轨的左端,另一端系在小车上。
2019-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详解 物理实验

白炽灯 滤光片 单缝 双缝遮光筒屏2019-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详解 物理实验1.[全国卷I .22](17分)(1)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几种说法: A .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B .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C .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E.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2)现要测量某一电压表○V 的内阻。
给定的器材有:待测电压表○V (量程2V ,内阻约为4k Ω);电流表○mA (量程1.2mA ,内阻约500Ω);直流电源E (电动势约2.4V ,内阻不计);固定电阻3个:R 1=4000Ω,R 2=10000Ω,R 3=15000Ω;电键S 及导线若干要求测量时两电表指针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
i .试从3个固定电阻中选用1个,与其它器材一起组成测量电路,并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
(要求电路中 各器材用题中给定的符号标出。
)ii .电路接通后,若电压表读数为U ,电流表读数为I ,则电压表内阻R V =______________。
(1)【答案】:ABD【解析】:由条纹间距公式Δx =dl,d 指双缝间距,l 指双缝到屏的距离,由此可知:A 项中l 减小,Δx 减小;B 项中λ变大,Δx 变大;D 项中d 变大,Δx 变小。
故A 、B 、D 正确。
【备考提示】:对双缝干涉实验现象的考查,主要涉及器材的实验装置和条纹间距公式所作的定性判断,考查考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答案】:(2)i .电路如图ii .11RU R I U-【解析】:i .实验电路如上图所示,若选用电阻R 1,则并联电阻R 并=2000Ω,电压表读数U =mA+R E r 并·R 并=E50020004.2+×2000=1.92>1V ,电流表读数I =mA +r R E 并=50020004.2+=0.00096A =0.96mA >0.6mA ,R 1符合要求,同理可得R 2、R 3不符合要求,故选R 1。
高考复习(物理)专项练习:力学实验【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分层突破练16力学实验A组1.(2021浙江衢州高三二模)(1)图甲中,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两实验均需使用的器材是(填写器材名称)。
甲(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通过对拉的方法来选择两个弹簧测力计。
方案一为两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在铁架台上对拉,方案二为两弹簧测力计置于水平桌面对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必须进行调零B.实验时,两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需一致C.若方案一的两弹簧测力计读数相等,则可正常使用D.若方案二的两弹簧测力计读数相等,则可正常使用(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使用的弹簧测力计量程为0~5.00 N,将橡皮条一端固定,先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标记为O点,紧靠细绳标记A、B两点,并记录弹簧测力计读数;然后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将其拉至O点,标记紧靠细绳的C点,并记录弹簧测力计读数,该小组完成的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在图乙中。
乙①按实验要求完成作图。
②结合图乙,分析实验过程与结果,下列措施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是。
A.适当增加橡皮条的原长B.适当增大两细绳的夹角C.增大A、B两点到O点的距离D.增大弹簧测力计的拉力2.(2021江西赣州高三一模)图甲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步骤如下:甲乙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刻度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计时器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Δt A和Δt B,求出加速度a;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a;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实验需要平衡摩擦力B.此实验需要遮光片的宽度d尽量小些C.此实验需要满足m'远大于mD.此实验需要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尽量小些(2)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cm。
2019年高考全国Ⅰ、Ⅱ、Ⅲ卷物理实验题赏析

2019年高考全国Ⅰ、Ⅱ、Ⅲ卷物理实验题赏析作者:***来源:《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9年第10期摘;要:力學实验和电学实验是全国高考卷的必考内容,通过对2019年高考全国Ⅰ、Ⅱ、Ⅲ卷中力学实验和电学实验题的剖析,总结命题特色及规律,体会力学实验题的常规考查和电学实验题的创新设计,通过备考策略的研究提升考生应对高考实验题的能力.关键词:2019年高考全国卷;力学实验;电学实验;备考策略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1],在2019年高考全国卷中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是力学实验的命题主干,电表的改装与校准和欧姆定律的应用是电学实验的热点.通过分析2019年高考全国Ⅰ、Ⅱ、Ⅲ卷物理实验题,阐述其力学实验和电学实验的命题规律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备考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1;力学实验2019年全国卷力学实验(见表1)主要考查“等时间间隔”背景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分析及数据处理,选自2019年考试大纲: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一).整体难度较易,属于对常规实验的基础考查,考生须注意数据单位及结果有效数字的保留问题.共同考点是“逐差法求加速度”,其中Ⅰ、Ⅱ卷中以纸带上的实验数据点呈现,Ⅲ卷以“频闪照相”的周期性计时原理代替打点计时器.从实验情境分析:Ⅰ、Ⅱ卷的实验情境为物块沿着粗糙斜面加速下滑,属于常规情境,与人教版必修1第4章第6节教材P84例题2中“滑雪的人”受力情境相同;Ⅲ卷的实验情境与人教版必修1教材P45“问题与练习T4”如出一辙,均注重促进课堂回归教材.2;电学实验2019年全国卷电学实验(见表2)侧重考查电表的改装及校准(Ⅰ、Ⅲ),本质上都考查了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Ⅰ、Ⅲ卷的电学实验选自考试大纲: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十一);Ⅱ卷的电学实验基于考试大纲: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九),实验情境开放性设计明显,并不直接选取于考试大纲中的某个实验内容,但究其本质却又回归到了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分析.电学实验命题规律如下:表2;2019年高考全国卷电学实验试题分析电学实验2019年全国Ⅰ卷2019年全国Ⅱ卷2019年全国Ⅲ卷实验目的改装和校准毫安表+问题的分析与排除研究硅二极管在恒定电流条件下正向电压与温度的关系改装和校准欧姆表实验装置考查内容①电流表改装原理②校准毫安表时实际量程的计算及问题原因分析③如何修正定值电阻的阻值,解决量程偏差问题①欧姆定律的应用②结合U-t图象,分析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控制电路的电流恒定①多用电表欧姆表原理②欧姆表中值电阻特征,选取合适的滑动变阻器③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标注表盘刻度④欧姆调零及电阻箱的读数链接教材人教版选修3-1第2章第8节“多用电表”不是教材规定的实验人教版选修3-1第2章第8节“多用电表”核心素养科学思维: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科学思维:科学推理科学思维:科学推理科学探究:证据2.1;注重电学实验基础原理的考查2019年高考全国Ⅰ、Ⅲ卷的电学实验分别考查了将微安表改装成毫安表和欧姆表的基本原理方法,要求考生掌握电表改装的基本原理,明白分流电阻和欧姆表内部电路的接法.通过将电路原理图连接成实物图,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考查应用基本的欧姆定律求解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问题.2.2;注重电学实验中数据的定量处理与分析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中利用标准毫安表示数为16mA,分析改装毫安表的实际量程是数据处理的难点之一.方法有两种:1. 明确标准毫安表与改装毫安表间串联电流相等的特征,可将旧表盘示数160μA等值为16mA,从而轻松推理出量程250μA等值为25mA;2. 若考生没有注意到方法1的特征,而是陷入分析改装毫安表的内部并联结构的话,解题时间将大大延长,涉及到的数据运算量较大:16mA=160μA+160μA·1200ΩR①解出R值.再利用I=250μA+250μA·1200ΩR②解出I=25mA为实际量程.Ⅰ卷中为了将改装毫安表的实际量程25mA修正为预期值20mA,提出一种解决方案为将分流电阻R替换为kR,k值的求解过程也是定量分析实验数据的重要体现.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中巧用“欧姆表中值电阻=欧姆表内阻”的原理特征,考查学生欧姆表内部调零电阻R的选取.并选取两个电流刻度25μA和75μA,考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内+Rx的定量计算.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中的定量计算主要体现在依据U-t图象计算测温灵敏度|ΔUΔt|,相对而言简单,但依然需要注意横纵坐标的起点刻度并不是0的细节.2.3;注重电学实验的问题分析与排除2019年全国Ⅰ卷中考查了造成改装微安表量程偏大的可能原因: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和分流电阻R阻值计算错误,属于对考试大纲中“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精准考查.2019年全国Ⅱ卷中加强了考生“审题能力”的考查,考生须注意到实验目的要求控制硅二极管始终处于恒定电流条件下,进而结合硅二极管U-t图象中呈现的随着温度t的升高,硅二极管两端电压降低的特征,利用欧姆定律定性分析应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以保证整个串联电路的电流恒定.2.4;注重电学实验的完整性和探究性2019年全国Ⅰ卷·23包括:确定实验目的→设计实验电路→连接实物电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019年全国Ⅱ卷·23包括:确定实验目的→观察实验电路→调节温度→分析如何调控电流恒定→实验结果→具体应用;2019年全国Ⅲ卷·23包括:确定实验目的→设计实验电路→选取合适的仪器→连接实物电路→改装表盘→校准表盘,均展现了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充分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考生犹如在实验室真实完成了实验一般.3;備考策略3.1;掌握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常规实验原理和关键实验方法高中阶段学生应学会使用的基本仪器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打点计时器;天平、弹簧秤;电压表、电流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2],要求掌握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并能规范读数.常规实验原理如:打点计时器中纸带数据的处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功能关系、动量守恒定律、伏安法测电阻、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表改装的原理、分流电阻和分压电阻的接法等.关键实验方法如:控制变量法、伏安法、等效替代法、描迹法、转化法、半偏法[3]等.教学中注意回归教材、落实基础、理解基本的物理原理及研究方法才是提升备考效率的基石.3.2;凸显物理实验的研究功能[4]2019年全国卷中力学实验分值为5分,难度较易;电学实验分值为10分,难度稍大.实验设计体现研究功能:如研究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用数码相机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硅二极管在恒定电流条件下正向电压与温度的关系等.这要求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摒弃“黑板上做实验、题海中分析实验、死背实验装置和步骤、死机误差结果”等错误做法,开好实验课,多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处理真实实验数据、分析实际实验误差.只有实际的操作体验和数据处理,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做实验、分析实验、改进实验”,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充分感悟物理实验的研究功能.3.3;增强实验的创新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考物理实验试题注重基本实验原理在不同情境下的迁移应用,高考试题通过增强实验情境的设计性、实验仪器的开放性等,推动物理实验教学更多地往探究性实验方向发展.教师应适时、适量的创设新颖的探究性实验活动、课题研究等,让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完成“设计实验装置→制定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操作→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误差”这一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此类型活动的设计应基于教材的基础实验并能在分析实验过程中回归到高中物理实验原理的本源,以此来提升学生基于实验目的设计新实验的能力,提升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样化的实验设计也可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参考文献:[1]程社宏,程力.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考物理实验考查研究[J].物理教学,2018,40(06):57-61.[2]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林秋华,张志鹏,肖丽芙,陈金朋.2018年高考物理备考专题——电学实验部分[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7(Z1):132-142.[4]黄恕伯.高考物理试题对高中教学的引导——评201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物理试题特点[J].基础教育课程,2018,(Z2):74-76.。
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高考物理力学实验)含答案与解析

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高考物理力学实验)含答案与解析组卷老师:莫老师评卷人得分一.实验题(共50小题)1.如图,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撤前后的动量关系。
图中0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倾斜轨道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上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测出碰后m1平均落地点在M点,m2平均落地点在N点,不计小球与轨道润的摩擦。
(1)实验中,不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填选项前的符号)。
A.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2)若实验中发现m1OM+m2ON小于m1OP,则可能的原因是(填选项前的符号)。
A.碰撞过程有机械能的损失B.计算时没有将小球半径考虑进去C.放上小球m2后,入射球m1从倾斜轨道上都止释放的位置比原来的低(3)若两球发生弹性正碰,则OM、ON、OP之间一定满足的关系是(填选项前的符号)。
A.OP=ON﹣OMB.2OP=ON+OMC.OP﹣ON=2OM第1页(共111页)2.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小车P的前端粘有橡皮泥,后端连接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在长木板右端垫放木块以平衡摩擦力,推一下小车P,使之运动,与静止的小车Q相碰粘在一起,继续运动。
(1)实验获得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根据点迹的不同特征把纸带上的点进行了区域划分,用刻度尺测得各点到起点A的距离。
根据碰撞前后小车的运动情况,应选纸带上段来计算小车P的碰前速度。
(2)测得小车P(含橡皮泥)的质量为m1,小车Q(含橡皮泥)的质量为m2,如果实验数据满足关系式,则可验证小车P、Q碰撞前后动量守恒。
(3)如果在测量小车P的质量时,忘记粘橡皮泥,则所测系统碰前的动量与系统碰后的动量相比,将(填“偏大”或“偏小”或“相等”)。
2019高中高考物理复习备考力学实验高考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19高考物理复习备考力学实验高考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2018•新课标Ⅱ)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两端分別与木块和弹簧秤相连,滑轮和木块间的细线保持水平,在木块上方放置砝码,缓慢向左拉动水平放置的木板,当木块和砝码相对桌面静止且木板仍在继续滑动时,弹簧秤的示数即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某次实验所得数据在下表中给出,其中f4的值可从图(b)中弹簧秤的示数读出。
0.050.100.150.200.25砝码的质量m/kg滑动摩擦力 2.15 2.36 2.55f4 2.93回答下列问题:(1)f4=N;(2)在图(c)的坐标纸上补齐未画出的数据点并绘出f﹣m图线;(3)f与m、木块质量M、木板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及重力加速度大小g 之间的关系式为f=,f﹣m图线(直线)的斜率的表达式为k=;(4)取g=9.80m/s2,由绘出的f﹣m图线求得μ=(保留2位有效数字)2.(2018•北京)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主要实步骤如下:a.安装好实验器材,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长木板运动,重复几次。
b.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接一个合适的点当作计时起点O(t=0),然后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T选取一个计数点,如图2中A、B、C、D、E、F……所示。
c.通过测量、计算可以得到在打A、B、C、D、E、……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记作v1,v2,v3,v4,v5……d.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3所示。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在下列仪器和器材中,还需要使用的有和(填选项前的字母)A.电压合适的50 Hz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刻度尺D.秒表E.天平(含砝码)(2)在图3中已标出计数点A、B、D、E对应的坐标点,请在该图中标出计数点C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v﹣t图象。
2019高考物理分类汇编(答案解析版)(专题1-7)

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1.( 2019 全国 Ⅰ 卷 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
H
t2
H。上升第一个
所用的时间为 t 1,第四个 所用的时间为 t 2。不计空气阻力,则
4
4
满足
t1
t2 A. 1< t1 <2
是曲线运动的竖直方向的分运动图像,结合图像分析竖直方向的运动,在分析水平方向的才能逐一解决问
题。
专题五 万有引力与航天
1.( 2019 全国 Ⅱ卷 14)2019 年 1 月,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探测器
“奔向 ”月
球的过程中,用 h 表示探测器与地球表面的距离, F 表示它所受的地球引力,能够描 F 随 h 变化关系的图
1 mg ,故选 D。
2
2
3.( 2019 天津 2) 2018 年 10 月 23 日,港珠澳跨海大桥正式通车。为保持以往船行习惯,在航道处建造
了单面索(所有钢索均处在同一竖直面内)斜拉桥,其索塔与钢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加钢索的数量可减小索塔受到的向下的压力
B .为了减小钢索承受的拉力,可以适当降低索塔的高度
A.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小
B.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大
C.第一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平均加速度比第一次的大
D.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 v1 时,第二次滑翔在竖直方向上所受阻力比第一次的大
【答案】 BD
【解析】由 v-t 图面积易知第二次面积大于等于第一次面积,故第二次竖直方向下落距离大于第一次下
精品解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题(新课标Ⅰ)(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量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A. 12.09 eVB. 10.20 eVC. 1.89 eVD. 1.5l eV【答案】A【解析】【详解】由题意可知,基态(n=1)氢原子被激发后,至少被激发到n=3能级后,跃迁才可能产生能量在E∆=---=.故本题选A.1.63eV~3.10eV的可见光.故 1.51(13.60)eV12.09eV2.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A. P和Q都带正电荷B. P和Q都带负电荷C. 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D. 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答案】D【解析】【详解】AB.受力分析可知,P和Q两小球,不能带同种电荷,AB错误;CD.若P球带负电,Q球带正电,如下图所示,恰能满足题意,则C错误D正确,故本题选D.3.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A. 1.6×102 kgB. 1.6×103 kgC. 1.6×105 kgD. 1.6×106 kg【答案】B【解析】【详解】设该发动机在t s时间内,喷射出的气体质量为m,根据动量定理,Ft=mv,可知,在1s内喷射出的气体质量634.8101.6103000m Fm kg kgt v⨯====⨯,故本题选B.4.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N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则线框LMN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A .2FB. 1.5FC. 0.5FD. 0【答案】B 【解析】【详解】设每一根导体棒的电阻为R ,长度为L ,则电路中,上下两路电阻之比为12:2:2:1R R R R ==,根据并联电路两端各电压相等的特点可知,上下两路电流之比12:1:2I I =.如下图所示,由于上路通电的导体受安培力的有效长度为L ,根据安培力计算公式F ILB =,可知12::1:2F F I I '==,得12F F '=,根据左手定则可知,两力方向相同,故线框LMN 所受的合力大小为32F F F '+=,故本题选B .5.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一个4H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H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A. 1<21t t <2B. 2<21t t <3C. 3<21t t <4D. 4<21t t <5【答案】C 【解析】【详解】运动员起跳到达最高点的瞬间速度为零,又不计空气阻力,故可逆向处理为自由落体运动.则根据初速度为零匀加速运动,相等相邻位移时间关系()()()()1:21:32:23:52....----,可知212323t t ==+-,即2134t t <<,故本题选C . 6.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N .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 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缓慢拉动N ,直至悬挂N 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45°.已知M 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A. 水平拉力的大小可能保持不变B. M所受细绳的拉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C. 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D. 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加【答案】BD【解析】【详解】如图所示,以物块N为研究对象,它在水平向左拉力F作用下,缓慢向左移动直至细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5°的过程中,水平拉力F逐渐增大,绳子拉力T逐渐增大;对M受力分析可知,若起初M受到的摩擦力f沿斜面向下,则随着绳子拉力T的增加,则摩擦力f也逐渐增大;若起初M受到的摩擦力f沿斜面向上,则随着绳子拉力T的增加,摩擦力f可能先减小后增加.故本题选BD.7.空间存在一方向与直面垂直、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匀强磁场,其边界如图(a)中虚线MN所示,一硬质细导线的电阻率为ρ、横截面积为S,将该导线做成半径为r的圆环固定在纸面内,圆心O在MN上.t=0时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如图(a)所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则在t=0到t=t1的时间间隔内A. 圆环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始终不变B. 圆环中的感应电流始终沿顺时针方向C. 圆环中的感应电流大小为004B rSt ρD. 圆环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200π4B r t【答案】BC 【解析】【详解】AB 、根据B-t 图象,由楞次定律可知,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一直为顺时针,但在t 0时刻,磁场的方向发生变化,故安培力方向A F 的方向在t 0时刻发生变化,则A 错误,B 正确;CD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 I R =,又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22B r E t t π∆Φ∆==∆∆,又根据电阻定律得:2r R Sπρ=,联立得:004B rS I t ρ=,则C 正确,D 错误. 故本题选BC .8.在星球M 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 轻放在弹簧上端,P 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 与弹簧的压缩量x 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在另一星球N 上用完全相同的弹簧,改用物体Q 完成同样的过程,其a –x 关系如图中虚线所示,假设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星球M 的半径是星球N 的3倍,则A. M 与N 的密度相等B. Q 的质量是P 的3倍C. Q 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 的4倍D. Q 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P 的4倍 【答案】AC 【解析】【详解】A 、由a-x 图象可知,加速度沿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kx ma -=,变形式为:k a g x m =-,该图象的斜率为km-,纵轴截距为重力加速度g .根据图象的纵轴截距可知,两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00331M N a g g a ==;又因为在某星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和万有引力相等,即:2Mm G m g R''=,即该星球的质量G gR M 2=.又因为:343R M πρ=,联立得34g RG ρπ=.故两星球的密度之比为:1:1NM M N N MR g g R ρρ=⋅=,故A 正确; B 、当物体在弹簧上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为0的一瞬间,其所受弹力和重力二力平衡,mg kx =,即:kx m g=;结合a-x 图象可知,当物体P 和物体Q 分别处于平衡位置时,弹簧的压缩量之比为:00122P Q x x x x ==,故物体P 和物体Q 的质量之比为:16p N P Q Q M x g m m x g =⋅=,故B 错误; C 、物体P 和物体Q 分别处于各自的平衡位置(a=0)时,它们的动能最大;根据22v ax =,结合a-x 图象面积的物理意义可知:物体P 的最大速度满足2000012332P v a x a x =⋅⋅⋅=,物体Q 的最大速度满足:2002Q v a x =,则两物体的最大动能之比:222212412Q QkQ Q QkPP P P P m v E m v E m v m v ==⋅=,C 正确; D 、物体P 和物体Q 分别在弹簧上做简谐运动,由平衡位置(a=0)可知,物体P 和Q 振动的振幅A 分别为0x 和02x ,即物体P 所在弹簧最大压缩量为20x ,物体Q 所在弹簧最大压缩量为40x ,则Q 下落过程中,弹簧最大压缩量时P 物体最大压缩量的2倍,D 错误; 故本题选AC .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2019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试题解析(1)课件

力 f 可能先减小后增大;也可能是一开始就有 T = mgsinθ+f ,随着 T 的增大,f 增
大. 故 C 错误,D 正确.
【分析】由于 M、N 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整体保持静止状态,那么所受的合力为零.又由于
重力恒定,水平拉力方向不变,可用三角形方法解决此类动态平衡问题.最后结合,
M 所受力的情况进行解答即可.
解最大动能之比;D 根据简谐运动的特点求解最大压缩量之比.
13
5(2019年2卷第14题单选)
14.2019年1月,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探测器“奔向”月球的过程 中,用h表示探测器与地球表面的距离,F表示它所受的地球引力,能够描述F随h变化 关系的图像是
【解析】设地球的质量为 M,半径为 R,探测器的质量为 m.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
8
4(2019年1卷第21题多选题)
21.在星球M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轻放在弹簧上端,P由静止向下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与弹簧的压缩量x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在另一星球N上用完全 相同的弹簧,改用物体Q完成同样的过程,其a–x关系如图中虚线所示,假设两星球均 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星球M的半径是星球N的3倍,则 A.M与N的密度相等 B.Q的质量是P的3倍 C.Q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的4倍 D.Q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P的4倍
高中物理
2019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试题解析
本课件包括了2019年全国卷1、2、3的理综物理部分.
高中物理
2019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试题解析(1)
2019年高考数学试题解析(1):力学 2019年高考数学试题解析(2):电磁学 2019年高考数学试题解析(3):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
2013-2019全国1卷 物理力学实验题汇编 word版 带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1卷9.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研究。
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所示。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
在ABCDE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______点,在打出C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1). A (2). 0.233 (3). 0.75【解析】【详解】分析可知,物块沿倾斜长木板最匀加速直线运动,纸带上的点迹,从A到E,间隔越来越大,可知,物块跟纸带的左端相连,纸带上最先打出的是A点;在打点计时器打C点瞬间,物块的速度24.65100.233m/s220.1BDCxvT-⨯===⨯;根据逐差法可知,物块下滑的加速度()22226.15 3.15100.75m/s440.1CE ACx xaT--⨯-===⨯。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0.233;0.75。
2018年高考全国1卷9. 如图(a),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支架顶端,下端悬挂一托盘:一标尺由游标和主尺构成,主尺竖直固定在弹簧左边;托盘上方固定有一能与游标刻度线准确对齐的装置,简化为图中的指针。
现要测量图(a)中弹簧的劲度系数,当托盘内没有砝码时,移动游标,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此时标尺读数为1.950 cm;当托盘内放有质量为0.100 kg的砝码时,移动游标,再次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标尺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cm。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 m/s2,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3.775 (2). 53.7实验所用的游标卡尺精度为0.05mm,游标卡尺上游标第15条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图(b)所示的游标卡尺读数为3.7cm+15×0.05mm=3.7cm+0.075cm=3.775cm。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一) 解析版

绝密 ★ 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 理(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19~21题有多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答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关于原子核的变化、核能及核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力是一种弱相互作用,只能发生在原子核内相邻核子之间 B .某原子经过一次α衰变和两次β衰变后,核内质子数不变 C .放射性原子核X 发生衰变,生成物的结合能一定小于X 的结合能D .U 92235+n 01→Ba 56144+Kr 3689+3n 01是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之一【答案】B【解析】核力是强相互作用,具有饱和性和短程性;故将核子束缚在原子核内的核力,是不同于万有引力和电磁力的另一种相互作用力,且每个核子只跟邻近的核子发生核力的作用,故A 错误;α衰变的过程中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β衰变的过程中电荷数增1,质量数不变,某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和两次β衰变后,电荷数不变,核内质子数不变,故B 正确;放射性原子核X 发生衰变,要释放能量,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X 的结合能的,故C 错误;太阳内部的反应是聚变反应,故D 错误。
15.光滑斜面上固定着一根刚性圆弧形细杆,小球通过轻绳与细杆相连,此时轻绳处于水平方向,球心恰位于圆弧形细杆的圆心处,如图所示。
将悬点A 缓慢沿杆向上移动,直到轻绳处于竖直方向,在这个过程中,轻绳的拉力( )A .逐渐增大B .大小不变C .先减小后增大D .先增大后减小【答案】C【解析】当悬点A 缓慢向上移动过程中,小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小球所受重力mg 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支持力的方向不变,对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拉力F T 先减小后增大,C 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实验
1. 2019年高考全国1卷第22题.(5分)
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研究。
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所示。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
在ABCDE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点,在打出C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 m/s(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22.A 0.23 0.75
【解析】因为速度是加速的,时间是相等的,所以相邻两点间距离是逐渐增大的,所以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A点;
速度
加速度
2. 2019年高考全国2卷第22题.(5分)
如图(a),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
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Hz的交流电源,纸带等。
回答下列问题:
(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 (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重力加速度g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表示)
(2)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
接通电源。
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止开始沿木板滑下。
多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
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
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重力加速度为9.8 m/s 2。
可以计算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结果保留2位小数)。
【答案】22.(1)sin cos g a
g θθ- (2)0.35
【解析】(1)根据牛顿定律
,得=
μθ
θcos sin g a
g -
=
=2m/s 1.97m/s
2
3. 2019年高考全国3卷第22题.(5分)
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利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实验中,甲同学负责释放金属小球,乙同学负责在小球自由下落的时候拍照。
已知相机每间隔0.1s 拍1幅照片。
(1)若要从拍得的照片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此实验中还必须使用的器材是 。
(填正确答案标号) A.米尺
B.秒表
C.光电门
D.天平
(2)简述你选择的器材在本实验中的使用方法。
答:
(3)实验中两同学由连续3幅照片上小球的位置a 、b 和c 得到ab=24.5cm 、ac=58.7cm ,则该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___m/s 2。
(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22.(1)A
(2)将米尺竖直放置,使小球下落时尽量靠近米尺。
(3)9.7
【解析】(3)
4. 2019年高考江苏省物理卷第10题.(8分)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10-1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
(1)有两种工作频率均为50Hz 的打点计时器供实验选用: A.电磁打点计时器 B.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为使纸带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应选择_______(选填“A”或“B”)
(2)保持长木板水平,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后端,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实验中,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在砝码盘中慢慢加入沙子,直到小车开始运动。
同学甲认为,此时摩擦力的影响已经得到消除。
同学乙认为还应从盘中取出适量沙子,
直至轻推小车观察到小车做匀速运动。
看法正确的同学是______(选填“甲”或“乙”)。
(3)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后,在砝码盘中加入砝码,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松开小车,小车运动,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一段如题10-2图所示。
图中纸带按实际尺寸画出,纸带上A 点的速度A v =______m/s.
(4)测出小车的质量为M ,再测出纸带上起点到A 点的距离为L 。
小车动能的变化量可用算
出。
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实验中,小车的质量应(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接近”)砝码、砝码盘和沙子的总质量,小车所受合力的功可用mgL W =算出。
多次测量,若W 与k E ∆均基本相等则验证了动能定理。
【答案】(1)B (2)乙(3)0.31(0.30~0.33都算对)(4)远大于 【解析】用刻度尺测出A 两边的两点间的距离为cm x 20.1 ,则速度。
这是江苏省物理卷要求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试卷上的实际长度了,所以老师一再要求学生高考时带齐文具包括刻度尺、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就有学生不以为然,果然吃亏。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嘛! 5. 2019年高考北京理综卷第21题.(18分)
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平地运动。
将白纸和复写纸对齐重叠并固定在竖直的硬板上。
钢球沿斜槽轨道PQ 滑下后从Q 点飞出,落在水平挡板MN 上。
由于挡板靠近硬板一侧较低,钢球落在挡板上时,钢球侧面会在白纸上挤压出一个痕迹点。
移动挡板,重新释放钢球,如此重复,白纸上将留下一系列痕迹点。
(1)下列实验条件必须满足的有____________。
A .斜槽轨道光滑 B .斜槽轨道末段水平 C .挡板高度等间距变化
D .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钢球
(2)为定量研究,建立以水平方向为x 轴、竖直方向为y 轴的坐标系。
a .取平抛运动的起始点为坐标原点,将钢球静置于Q 点,钢球的________(选填“最上端”、“最下端”或者“球心”)对应白纸上的位置即为原点;在确定y 轴时______(选填“需要”或者“不需要”)y 轴与重锤线平行。
b .若遗漏记录平抛轨迹的起始点,也可按下述方法处理数据:如图2所示,在轨迹上取A 、B 、C 三点,AB 和BC 的水平间距相等且均为x ,测得AB 和BC 的竖直间距分别是y 1和y 2,则1
2y y ______1
3(选填“大于”、“等
于”或者“小于”)。
可求得钢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结果用上述字母表示)。
(3)为了得到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同学们还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__。
A.从细管水平喷出稳定的细水柱,拍摄照片,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
B.用频闪照相在同一底片上记录平抛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平滑连接各位置,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C.将铅笔垂直于竖直的白纸板放置,笔尖紧靠白纸板,铅笔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将会在白纸上留下笔尖的平抛运动轨迹
(4)伽利略曾研究过平抛运动,他推断:从同一炮台水平发射的炮弹,如果不受空气阻力,不论它们能射多远,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都一样。
这实际上揭示了平抛物体_________。
A.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C.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5)牛顿设想,把物体从高山上水平抛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就一次比一次远,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不再落回地面,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人造地球卫星。
同样是受地球引力,随着抛出速度增大,物体会从做平抛运动逐渐变为做圆周运动,请分析原因。
【答案】21.(18分)
(1)BD
(2)a.球心需要
b.大于
(3)AB
(4)B
(5)物体初速度较小时,运动范围很小,引力可以看作恒力——重力,做平抛运动;随着物体初速度增大,运动范围变大,引力不能再看作恒力;当物体初速度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时,做圆周运动而成为地球卫星。
【解析】(1)斜槽末段水平保证钢球平抛。
(2)b.,所以,
6. 浙江新高考(2019年4月)第17题(5分)
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
(1)实验时需要下列哪个器材
A.弹簧秤 B.重锤线 C.打点计时器
(2)做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
下列的一些操作要求,正确的是(多选)
A.每次必须由同一位置静止释放小球
B.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记录小球位置
C.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相接触
D.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3)若用频闪摄影方法来验证小球在平抛过程中水平方向是匀速运动,记录下如图2所示的频闪照片。
在测得x1,x2,x3,x4后,需要验证的关系是。
已知频闪周期为T,用下列计算式求得的水平速度,误差较小的是
A. B. C. D.
【答案】(1)B (2)ACD (3)x4-x3=x3-x2=x2-x1=x1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