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健康教育知识
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5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5篇)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场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讲座。
在这个繁忙而多变的阶段,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学业成绩,更需要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
让我们深入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方面面,并学会如何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
一、认知心理健康1.1 理解心理健康的本质心理健康并非简单地消除心理疾病,更涉及积极的情感体验、稳定的心态和对自我的认同。
这需要我们建立积极的心理信念,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以及有效处理生活压力。
1.2 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一个心理健康的个体更容易适应生活的变化,更有能力面对压力,从而提高生活的幸福感。
二、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2.1 压力的类型及其影响深入了解压力的来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
学业、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等都可能带来不同形式的压力,而过大的压力则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
2.2 积极的压力应对策略通过身体锻炼、艺术创作、冥想等方式,可以释放身心的紧张感,同时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面对困难的抗压能力。
2.3 情绪调节的技巧学会认知情绪,通过情感表达、自我冷静等技巧来调节情绪,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控自己的情感反应。
三、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3.1 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尊重他人、倾听他人需求、展现真实的自我,都是构建健康人际关系的关键。
3.2 解决冲突的方法学会冷静分析问题、倾听对方意见、学会妥协等解决冲突的技巧,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四、自我认知与目标设定4.1 认知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深入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潜能,有助于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
4.2 设定合理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远大目标,并分解为可实现的短期目标,有助于激发内在动力,增强对未来的掌控感。
五、心理健康教育与资源5.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中学生健康教育

中学生健康教育引言概述:中学生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它旨在匡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供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本文将从饮食健康、运动健康、心理健康和性教育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中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饮食健康1.1 提倡均衡饮食: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需要各种营养物质来支持身体的发育。
健康教育应该教育学生要有均衡的饮食,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合理摄入。
1.2 避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中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例如垃圾食品的消费。
健康教育应该告诉学生不要过多地摄入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1.3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例如定时定量地进餐,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油炸食品和含糖饮料等。
二、运动健康2.1 引导适度运动: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水平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健康教育应该教育学生要适度参预体育活动,如晨跑、游泳、篮球等,以增强体质和锻炼身体。
2.2 避免过度运动:虽然运动对身体有益,但过度运动可能会导致身体的疲劳和损伤。
健康教育应该告诉学生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强度,不要过度追求身体的完美。
2.3 培养运动习惯:健康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养成长期坚持运动的习惯,例如每天锻炼一小时,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等,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三、心理健康3.1 增强自我认知: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面临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
健康教育应该匡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增强自我认知,从而更好地应对青春期的挑战。
3.2 学会应对压力:中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各种压力。
健康教育应该教育学生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如积极思量、寻求支持、放松身心等,以保持心理健康。
3.3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健康教育应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匡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困扰,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中学生健康教育知识

中学生健康教育知识
《中学生健康教育知识》
中学生健康是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基础。
健康教育知识对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下面是一些中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内容。
首先,饮食健康。
饮食对于中学生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学生在青春期会经历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因此他们需要摄入足够的营养来促进身体健康和发育。
中学生应该多吃蔬菜水果、谷类、蛋白质和适量的脂肪,避免过多的高热量食物和垃圾食品。
其次,运动健康。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中学生的体质和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并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和情绪问题。
中学生每天至少应该进行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慢跑、游泳、篮球等。
此外,心理健康。
青春期是中学生情绪波动较大的时期,因此他们需要学会正确处理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中学生认识到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并学会面对挑战、解决问题。
最后,性健康。
性健康是中学生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学校应该教育中学生有关青春期发育、生理周期、避孕知识等相关知识,帮助他们了解性健康问题,并加强性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总的来说,中学生健康教育知识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中学生们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20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20篇1. 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意义。
活动:请学生分组讨论心理健康的概念并进行展示。
让每个小组描述心理健康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管理情绪的技巧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学习和运用管理情绪的技巧。
活动:请学生完成情绪管理的小练习,如通过绘画、写日记或进行简单的呼吸深度放松练习来缓解消极情绪。
3. 建立积极的自尊心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尊心的重要性,并学习建立积极的自尊心。
活动:请学生写下自己的优点和取得的成就。
然后,让他们与同伴分享并互相欣赏。
4. 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学习和应用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
活动:请学生在小组中角色扮演各种人际关系场景,如争吵、合作和坦诚交流。
然后,让他们讨论并分享各自的体验和感受。
5. 应对学业压力的方法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应对学业压力的有效方法。
活动:请学生分享自己面对学业压力时采取的应对方法,并进行小组讨论。
然后,让每个小组提出一个学业压力应对指南。
6. 理解自我调节的重要性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自我调节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活动:请学生举例说明自我调节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讨论他们如何有效地自我调节。
7. 管理时间的技巧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学习和应用管理时间的技巧。
活动:请学生列出自己的日常活动,并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
让他们观察并记录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并进行反思和调整。
8. 增强适应能力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学习和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活动:请学生讨论并分享面对变化和困难时所采取的适应策略。
然后,让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总结的适应能力提高方法。
9. 建立健康的灵性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灵性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学习建立健康的灵性。
活动:请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对灵性的理解,并通过摄影或绘画等方式表达他们对健康灵性的追求。
10. 掌握情绪调节的技巧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学习和运用情绪调节的技巧。
活动:请学生尝试不同的情绪调节方法,如运动、听音乐或与朋友交流等,并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效果。
中学生健康教育资料

中学生健康教育资料中学生健康教育资料:1. 饮食健康- 均衡饮食:每天摄入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蛋白质和脂肪等各类食物。
- 避免垃圾食品:限制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品摄入。
- 注意餐饮卫生:避免食用生鱼片、不洁水源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物。
2. 锻炼身体- 坚持体育锻炼:每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篮球等。
- 强健体魄:进行体能训练,如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
- 避免久坐不动:避免长时间的久坐,每小时可以起身活动一下。
3. 心理健康- 积极心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乐观、自信、自尊心等。
-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与同学、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 缓解压力:通过运动、书写日记、听音乐等方式释放压力。
4. 睡眠养护- 确保充足睡眠:每晚应保持7-9小时的睡眠时间。
-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晚上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在床上使用电子产品。
5. 预防疾病-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遮住口鼻等。
- 预防传染病:接种疫苗,避免与患病者密切接触。
- 防止眼疾:注意用眼卫生,定期进行眼部保健。
6. 意外伤害防护- 安全用电:正确使用电器和插座,避免用电事故。
- 防止意外摔倒:保持走道整洁,避免跑跳和玩耍时发生摔倒。
- 注意骑行安全:佩戴头盔,遵守交通规则。
7. 性健康教育- 学习正确的性知识:通过健康的途径获取正确的性教育知识。
- 强调性行为的责任:宣传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倡导性行为的自愿和双方的同意。
- 防止性疾病和未计划的怀孕:普及避孕方法和性疾病预防知识。
请注意在实际使用时,根据不同年级和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中学生健康教育宣传栏

中学生健康教育宣传栏
一、身体健康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减少不良习惯,如吸烟、饮酒等。
定期体检:中学生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预防各种疾病。
科学锻炼:中学生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预防接种:按照规定进行预防接种,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应急处理: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如心肺复苏等,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自救互救。
二、心理健康
保持积极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学会调节情绪:掌握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学、老师、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归属感和安全感。
关注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发现心理问题及时寻求帮助。
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三、传染病预防
了解传染病: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如流感、水痘等。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保持室内通风和清洁。
避免接触传染源:避免与患有传染病的人接触,如有必要应采取防护措施。
接种疫苗:按照规定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情况。
四、安全教育
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逆行,不在马路上玩耍和打闹。
消防安全:掌握消防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灭火器和消防器材,遇到火灾不惊慌失措。
校园安全:了解校园安全规定,不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校园,不私自拆卸电器设备。
中学生健康教育

中学生健康教育引言概述:中学生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旨在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通过中学生健康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本文将从饮食健康、运动锻炼、心理调适、预防疾病和社交交往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学生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饮食健康1.1 合理膳食:教育学生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引导他们合理搭配食物,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1.2 饮食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定时定量进餐、少吃油炸和高糖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
1.3 饮食安全:教育学生关于食品安全的知识,如避免食用过期食品、学会判断食品是否新鲜等。
二、运动锻炼2.1 锻炼意义:向学生介绍运动对身心健康的益处,如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缓解压力等。
2.2 锻炼方法: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跑步、游泳、球类运动等,并告诉他们运动的频率和时间。
2.3 防止运动伤害:教育学生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注意事项,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损伤。
三、心理调适3.1 压力管理:教导学生如何认识和应对学业和生活中的压力,如寻求支持、进行放松训练等。
3.2 情绪管理:引导学生了解情绪的表达方式,教授情绪调节的方法,如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等。
3.3 心理健康知识:向学生传授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如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四、预防疾病4.1 常见疾病:介绍学生常见的青少年疾病,如近视、肥胖、心理障碍等,让他们了解这些疾病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4.2 卫生习惯:教育学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传染源等。
4.3 预防措施:向学生传授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如近视预防操、科学减肥方法等。
五、社交交往5.1 人际关系: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尊重他人、友善待人、学会与他人沟通等。
5.2 暴力预防:教育学生预防校园暴力和欺凌行为,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冲突和争执。
中学生健康教育

中学生健康教育中学生健康教育是指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旨在匡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学生健康教育的标准格式内容。
一、健康饮食教育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合理的饮食对他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健康饮食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1.均衡饮食:教育学生要摄取适量的主食、蔬菜、水果、蛋白质和脂肪,合理搭配各类食物,避免偏食。
2.营养知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营养知识,包括各类营养素的作用、来源和推荐摄入量等,匡助他们了解食物对身体的影响。
3.食品安全:教育学生要选择新鲜、卫生的食材,并注意食品的储存和加工过程,避免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心理健康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1.情绪管理:教育学生了解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和管理方法,匡助他们学会调节情绪,避免情绪失控。
2.压力管理:教育学生认识到适度的压力有助于激发潜力,同时教导他们合理分配时间和任务,避免过度压力。
3.人际关系:教育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匡助他们解决人际冲突和困扰。
三、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健康生活方式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1.运动锻炼:教育学生要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有助于增强体质和反抗力。
2.良好作息:教育学生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3.不良习惯防控:教育学生远离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提高对毒品和网络游戏等有害物质的认知。
四、性健康教育性健康教育是中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包括以下内容:1.生理知识:教育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包括月经、遗精等,匡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
2.性知识:教育学生了解性别、性行为和性疾病等相关知识,提倡性行为的合法、健康和负责任。
3.避孕措施:教育学生了解避孕的方法和重要性,引导他们正确使用避孕措施,避免未成年人早孕和性疾病的发生。
中学生健康教育

中学生健康教育健康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它涉及到身体、心理、社交等多个方面。
中学生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匡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下面将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健康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学生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身体健康1. 饮食健康中学生应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他们应该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依赖垃圾食品。
学校应提供健康的食堂餐饮,鼓励学生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
2. 锻炼身体中学生每天应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篮球等。
学校应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预。
此外,减少长期坐姿,避免久坐不动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3. 睡眠充足中学生应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学校应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避免过多的课业压力影响学生的睡眠质量。
二、心理健康1. 压力管理中学生面临学业、家庭、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
学校应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匡助学生学会正确应对压力,培养积极的心态。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应赋予学生关心和支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2. 情绪管理中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他们应学会正确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学校可以开设情绪管理课程,教授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3. 自我认知中学生应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自我认知的活动,如心理测试、自我评价等,匡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社交健康1. 人际交往中学生应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校可以组织团队合作活动、交流讲座等,提供学生交流的机会和平台。
2. 沟通能力中学生应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包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学校可以开设沟通技巧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
3. 社会责任感中学生应培养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参预公益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中学生健康教育知识

中学生健康教育知识
中学生健康教育知识:
1. 饮食均衡: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均衡的营养来满足身体需求。
他们应该每天摄取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并避免垃圾食品和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
2. 睡眠充足:中学生每晚应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一般需要8
至10小时的睡眠时间。
充足的睡眠对于增强免疫力、提高注
意力和记忆力,以及促进身体发育都非常重要。
3. 锻炼身体:中学生应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打篮球等。
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促进心血管健康和改善心情。
4. 维护眼健康:中学生在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时应注意保护眼睛,每小时休息片刻并眺望远处,避免过度眼疲劳。
此外,他们还应定期进行眼保健操,预防近视的发生。
5.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中学生要养成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有助于预防细菌和病毒的传播,并维护身体健康。
6. 心理健康重要:中学生面临着课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多种问题,应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他们可以通过与朋友交流、参加兴趣班、进行户外活动等方式来放松自己,同时也可向家长或
老师寻求帮助。
7. 拒绝不良习惯:中学生要远离烟草、酒精和毒品等不良习惯,这些行为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学业产生负面影响。
8. 定期体检:中学生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以及定期的牙科检查。
体检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治疗。
中学生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中学生卫生健康知识

中学生卫生健康知识
中学生卫生健康知识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个人卫生习惯:中学生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剪指甲、保持整洁的头发和身体等。
2. 饮食健康:中学生应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取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避免吃过多的垃圾食品和含糖饮料。
3. 锻炼身体:中学生应每天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选择喜爱的运动项目,如跑步、游泳、篮球等,增强体质。
4. 眼睛保健:中学生在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时应注意保护眼睛,避免近视的发生。
每小时可以进行眼保健操或将视线转移到远处放松眼睛。
5. 睡眠充足:中学生每天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需
要8至9个小时。
睡眠不足对身体和大脑发育都有不利影响。
6. 常规体检:中学生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及进行口腔
和牙齿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7. 心理健康:中学生需要注重心理健康,学会正确的应对
压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清楚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并
寻求适当的支持。
8. 疾病预防:中学生应接种疫苗,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
避免接触传染病的途径,如经常洗手、不分享个人用品等。
9. 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包括正确使用避孕方法,避免性
传播疾病的发生;避免滥用药物、尽量远离毒品等。
10. 性教育:中学生应接受适当的性教育,了解性健康知识、避免性关系,预防青少年怀孕和性传播疾病的发生。
总之,中学生应综合了解卫生健康知识,并养成良好的生
活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交关系。
最新中学生健康教育知识宣讲_PPT课件ppt课件

淮北市杜集区牛眠卫生院
特发性身材矮小的诊治
定义和流行情况
个体身高低于年龄、性别及其相同的正常 群体平均值2s以上,且无全身性、内分泌、 营养性疾病或染色体异常状况。
出生体重和生长激素水平均正常。 约占所有身材矮小儿童的60-80%,包括
体质性生长和青春期延迟及家族性身材矮 小。
定义和流行情况
疗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年龄小或体重大,GH用量大,以及预期遗
传身高相同的患儿中身材最矮者的疗效最 好。
GH对ISS的疗效
开始治疗时的年龄对成年身高有负面影响 父母遗传身高,开始治疗时的身高,骨龄
延迟和GH治疗第1年的疗效则有正面影响
ISS患儿使用GH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每3~6个月测量身高、体重、检查青春发 育情况和有无副作用
诊断时应排除表型异常(如骨骼发育不良 或Turner综合征),出生体重或身长小于 相应胎龄,以及有明确病因(如乳糜泻、 炎症性肠病、青少年慢性关节炎、生长激 素缺乏或抵抗、垂体功能减退、库欣综合 征等)的患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矮小儿童的检查
详询病史 家族史包括表型特点、躯体比例和青春期阶段,
特别注意父母是否系近亲结婚和他们青春发育的 年龄,以及一、二级亲属的身高。 出生史(有无宫内生长障碍和围产期并发症) 既往史(有无慢性病或相关症状、用药情况、营 养状态、社会心理状态和认知能力发展等)。
芳香化酶抑制剂 最新的研究显示,联用GH和芳香化酶抑制
剂至少2年可延缓骨龄进展并改善预期成年 身高,但仍需进行长期随访。
GH以外的其他治疗方法
心理咨询
GH疗效的判断
第一年:身高SDS增加0.3~0.5以上,身 高增长速度超过3cm/年,或身高增速 SDS大于+1
中学生健康教育

中学生健康教育引言概述:中学生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增强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1.1 规律饮食:教育中学生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不规律进食。
1.2 营养均衡:介绍膳食搭配原则,教导中学生摄入合理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1.3 避免垃圾食品:普及垃圾食品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引导中学生选择健康的食品,减少高糖、高盐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二、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2.1 体育锻炼:鼓励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运动兴趣,提高身体素质。
2.2 健康运动方式:教导中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游泳、跑步、瑜伽等,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体型和健康状态。
2.3 防止运动伤害:指导中学生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方法,提醒他们注意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放松,避免运动伤害的发生。
三、关注心理健康问题3.1 压力管理:教育中学生正确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通过放松技巧、情绪管理等方式缓解压力。
3.2 情感交流:鼓励中学生与家人、朋友进行情感交流,减少心理压力,增强心理健康。
3.3 心理疾病预防: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中学生了解和预防常见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症和焦虑症。
四、加强卫生习惯养成4.1 洗手习惯:教育中学生养成经常洗手的良好习惯,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4.2 环境卫生:提倡中学生保持个人和周围环境的整洁,避免细菌滋生和疾病传播。
4.3 预防疾病:普及预防疾病的知识,如艾滋病、流感等,引导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预防意识和行为习惯。
五、健康教育的重要性5.1 全面发展:中学生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5.2 预防疾病:通过健康教育,中学生能够了解疾病的预防方法,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5.3 健康生活方式:中学生健康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他们的未来健康打下基础。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情绪、认识和处理身心问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中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效果。
以下是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重要内容。
一、了解情绪和情绪管理情绪是人的主观体验,能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外界影响。
他们应该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了解不同情绪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并学会合理地表达和调节情绪。
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情绪管理课程,帮助学生学会倾诉、发泄和自我调节,以避免负面情绪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二、应对学习和考试压力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生活压力大,特别是面对升学压力,容易产生焦虑和紧张情绪。
学校应该开展有关学习和考试压力的心理教育,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技巧,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学习和考试观,从而减轻压力和焦虑。
三、培养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适应能力是指个体面对环境变化时,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在面临身心变化和学业、社交等多方面的挑战时,必须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生活自理、人际交往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中学生正处于社交重要时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培训,教给学生良好的沟通技巧、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
五、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或提供心理咨询热线,为有心理困扰的中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
心理咨询师能够通过对话和倾听,帮助学生解决内心的问题,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和指导。
学校也应该加强对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在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下,帮助中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篇1心理健康的中学生的行为有如下特征:1.中学生要肯学习,肯生活。
他们能在生活、学习、生活中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取得成功,获得满足感。
2、中学生是有朋友的。
他们乐于和别人交往,并且能和同学、教师、友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他们在与人相处时,持肯定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喜悦、友爱等,总是多于否定的态度,如憎恶、嫉妒、怀疑、畏惧等。
3.中学生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认识,能够愉快地接受自己。
他们可以努力发展自己,主动教育自己。
我也能安全的接受自己无法弥补的缺陷,正确的对待,不抱怨,不自找麻烦。
4、中学生应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对现实环境进行客观的正确的观察,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能以切实的方法加以处理而不企图逃避。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保持心理健康的首要任务是预防,而预防就是从理智上找出一些办法来解除心理上的压力。
下面这十一种方法,可以使人保持心理健康,能够预防心理疾病,也可以治疗心理疾病,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具体的要求和做法是1.坦率地谈。
找一个你信任的人倾诉,倾诉并且头脑冷静,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尽情地向他倾诉,交流思想,产生共鸣。
你为我担心,我喜欢你,我因为同情而流泪,我因为幸福而笑,我不想在心里积累任何负面情绪。
2、暂时地逃避。
如果你遇到了紧张的刺激冲击,或遇到挫折、困难、失败而陷入深深的自我烦恼之中,那么这种自我烦恼无异于一种自我惩处。
这种惩罚也是于事无补,不解决问题的。
自我诅咒、赌气不吃饭、躺倒不干等等,都是没有用的。
一个有效的办法是不妨暂时离开你所厌烦的情境,转移一下注意力,过段时间后,就会恢复心理上的平静,或者把心理创伤填平。
3、把思想感情转移到其他活动上。
当你的情感遇到激烈震荡的时候,你可以把思想暂时放在谋求“第二职业上”,比如专心致志地写字、绘画、逛街、洗衣服等,总之去“忘我”地热衷于一件你可以干的事情。
这就可以把你的苦闷、烦恼、愤怒、忧愁、焦虑等情绪转移换掉。
青少年健康教育知识

青少年健康教育知识材料主要内容:1、每天坚持刷牙人的口腔是消化道的第一站,口腔中寄生大量的病源菌,如果不刷牙,食物在口腔内残留,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有益的环境,同时发酵的食物腐蚀牙蚰质,不刷牙易引起齿、牙龈炎、口腔、胃肠道疾病等。
要每天饭前饭后及睡觉前要刷牙。
2、饭前上厕所要洗手手是接触外界的直接接触者,外界物品上有大量的致病菌,细菌、病毒、有害物质,当我们的手接触后,相应的有害物质污染我们的手,当我们的手与食物接触后再吃下,就有可能生病,上厕所后手被污染,如果不洗手病菌的感染机会大大增加,所以要求大家饭钱饭后要洗手。
3、中学生健康行为要求(1).饭前便后要洗手。
(2.)每天早晚要刷牙,饭后口,做到一人一刷。
(3).早晚洗脸一人一巾,睡前洗脚,一人一条脚布,一只脚盆.(4).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5).不随地吐痰,不乱仍乱倒杂物、垃圾。
(6.)不吸烟,不过良饮酒。
7.天天锻炼身体。
4、生吃瓜果要洗净生瓜果因富含维生素、水份等大量营养物质,生吃有益健康。
但瓜果在成熟和运输过程中,上面沾染大量的微生物,如致病菌、病毒、残留了一定量的农药,如生吃不洗净,易至消化道疾病,残留农药对身体有害。
5、吸烟有害健康烟中含有尼古丁、苯、一氧化碳等大量有害物质,吸入人体后最容易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浅表性胃炎、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硬化、吸烟不仅危害自己,由于他人的被动吸烟,也造成危害。
6、对粪便进行无公害处理,最好使用厕所(1). 许多疾病特别是腹泻都是由人粪便中的病菌引起的。
如果病菌污染了饮水、食物、手以及餐具或案板,这些病菌就会进入口中,引起疾病。
(2.) 防止病菌转播的最重要的方法是妥善处理人和动物的粪便。
每个人都使用卫生厕所,并使便坑保持清洁。
住房、道路上和儿童玩耍场所周围应没有粪便。
(3.) 如果没有条件使用厕所,每个人大便的地方应远离住房、道路、水源和儿童玩耍的地方。
便后应立即将粪便掩埋起来。
中学生健康教育

中学生健康教育引言概述:中学生健康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领域,它涉及到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良好的健康教育将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的机会。
一、营养健康1.1 饮食均衡:中学生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饮食均衡才干保证身体健康。
1.2 避免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导致消化不良、肥胖等问题,中学生应该培养节制的饮食习惯。
1.3 注重营养搭配:合理搭配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食品和高糖高盐食品。
二、心理健康2.1 疏导情绪:中学生面对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时,应该学会合理疏导情绪,避免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2.2 培养爱好:培养中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有放松身心的空间,减轻心理压力。
2.3 建立自信:鼓励中学生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面对挑战时能够坦然应对。
三、体育锻炼3.1 坚持运动:中学生每天至少应进行30分钟以上的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3.2 多样化运动:尝试不同的体育项目,锻炼身体的各个部位,提高身体素质。
3.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身体潜在问题,保证身体健康。
四、健康生活方式4.1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身体健康。
4.2 远离不良习惯:远离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4.3 注重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勤洗手、勤换衣,预防传染病。
五、性健康教育5.1 家庭教育:家长应该与中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传授正确的性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5.2 学校教育:学校应该开展相关性健康教育课程,匡助中学生了解性知识,预防不良行为。
5.3 心理辅导:对于性问题产生困扰的中学生,应该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匡助他们解决问题。
结语:中学生健康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项目,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中学生健康教育

中学生健康教育标题:中学生健康教育引言概述:中学生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匡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健康意识,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一、营养健康1.1 饮食均衡:教育学生合理搭配膳食,多吃蔬菜水果,少食油腻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1.2 饮水健康:教育学生养成每天喝足量水的习惯,避免过度饮酒或者饮饮料。
1.3 忌食有害食物:教育学生远离零食、烟酒等有害食物,保持健康饮食习惯。
二、心理健康2.1 情绪管理: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处理情绪,避免压力过大导致情绪失控。
2.2 自我认知:教育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培养自信心,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2.3 人际关系:教育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避免人际冲突,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三、运动健康3.1 锻炼习惯:教育学生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3.2 运动方式:教育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运动或者长期久坐。
3.3 体育课程:学校应加强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兴趣。
四、卫生健康4.1 个人卫生:教育学生保持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勤换衣等好习惯。
4.2 环境卫生: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保持学校和家庭的卫生整洁。
4.3 预防传染病:教育学生预防传染病,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避免疾病传播。
五、健康知识5.1 常见疾病:教育学生了解常见疾病的症状和预防方法。
5.2 急救知识:教育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
5.3 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会应对心理问题,保持身心健康。
结论:中学生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者缺的一环,通过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匡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中学生的健康教育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中学生健康教育

中学生健康教育一、引言中学生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旨在帮助他们获得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本文将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健康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学生健康教育的标准内容和方法。
二、身体健康教育1. 饮食营养中学生应保持均衡饮食,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教育内容包括食物分类、营养素功能、食物搭配等。
可以通过讲座、展览、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教育。
2. 锻炼习惯中学生应每天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慢跑、球类运动等。
教育内容包括锻炼的好处、适合中学生的锻炼方式和时间安排等。
可以通过体育课、运动会、俱乐部活动等方式进行教育。
3. 睡眠养生中学生应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晚至少睡眠8小时。
教育内容包括睡眠的重要性、良好的睡眠习惯和应对睡眠问题的方法等。
可以通过讲座、睡眠调查问卷、睡眠日志等方式进行教育。
三、心理健康教育1. 情绪管理中学生应学会正确表达情绪、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并学会应对压力和挫折。
教育内容包括情绪的种类和表达方式、情绪管理技巧等。
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情绪管理小组活动等方式进行教育。
2. 自尊与自信中学生应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育内容包括自尊和自信的概念、自我肯定的方法和培养自尊自信的途径等。
可以通过班会、心理讲座、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教育。
3. 人际关系中学生应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同学和社会交往。
教育内容包括沟通技巧、友谊的重要性、处理冲突的方法等。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交活动等方式进行教育。
四、社交健康教育1. 性教育中学生应了解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学会避免性侵害和性疾病。
教育内容包括生理发育、性别平等、避孕措施和性疾病预防等。
可以通过性教育课程、讲座、互动游戏等方式进行教育。
2. 上网安全中学生应学会正确使用互联网,避免上网成瘾和网络欺凌。
教育内容包括网络安全知识、防范网络陷阱和保护个人隐私等。
中学生健康教育知识

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思考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健康的人汝州一高学生健康教育知识问答1、人类健康有哪四个层次?人类的健康分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四个层次。
后一个健康层次,是以前一个健康层次为基础而发展的,比前一个更高级的健康层次,四者结合可谓“全面健康”。
2、健康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环境影响。
3、影响健康的十大恶习有哪些?(1)紧张。
情绪紧张易使人患高血压病、头痛、失眠。
(2)滥用药物。
产生药物成瘾或引起意外中毒。
(3)暴食。
是引起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原因。
(4)过度运动或缺少运动。
(5)不注意身体的警告。
身体不舒服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6)任意中断治疗,这样会使疾病复发。
(7)过度节食或素食,使身体缺少必要的营养。
(8)吸烟。
称为慢性自杀,也危害他人健康。
(9)酗酒。
过量饮酒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并对肝脏的机能有毒害作用。
(10)进食致癌物质。
如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烟熏的食物4、七大营养素对人体有哪些作用?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脂肪:是供给人体热能的营养素。
糖:是人体重要能量来源。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和各种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
无机盐: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纤维素:能促进肠蠕动,加速食物残渣的排泄。
5、食物中毒如何预防?(1)不吃病死禽、畜肉。
(2)不吃腐败变质食物。
(3)不吃被农药污染的食物。
(4)不吃发芽的土豆(马铃薯)6、心理保健是:培养良好温和的情绪,健全完美的性格,增强对不良刺激的抵抗力,保持心情愉快、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7、预防近视主要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自觉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是:光线要充足,姿式要端正,劳逸要结合,字迹要清楚,要做眼眼保健操。
五不要是:不要在光线太强、太弱和阳光照射下看书、写字,不要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写字,不要躺着或歪着看书,不要连续长时期看书、写字近距离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健康教育知识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6668 更新时间:2009-4-11 字体:小大中学生健康教育知识一、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一)身体形态的发育青春期是一个人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这时的生殖器官也开始从发育进入到成熟的阶段。
女孩的青春期一般是12~18岁,男孩比女孩晚两年进入青春期。
由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影响,人体的形态和功能都会出现显著的变化。
A.身高增长加速:身高增长速度加快,一般持续2~3年。
这期间身高一般以每年6~8厘米,多则以10~12厘米的速度增长。
身高的增长标志着骨骼的生长,先是下肢增长,然后是脊柱伸长。
身体长高固然有先天因素,但后天的合理营养、体育锻炼、科学的生活作息习惯,也有利于个子长得高、长得快。
B.体重增长加速:在身高增长的同时,体重也迅速增加。
青春期前体重以每年平均2~4公斤增加,到青春期可5~8公斤增加,体重的增加是骨骼、肌肉、脂肪和内脏迅速生长的结果。
C.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两性生殖器官的差异为第一性征,进入青春期后,男女除性别以外的其他外部差异,叫做第二性征。
如果性表现为喉结突出,声音变粗,长胡须,阴毛、腋毛先后出现。
而女性则为声音高亢,乳房发育,骨盆变宽,臀部变大,阴毛、腋毛也先后出现。
(二)身体功能的增强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不但身高、体重迅速增长,而且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生理功能都在迅速增强。
A.脑:主要表现在脑对人体的调节功能大大增强,推理与论证等能力都逐步提高,易接受新生事物。
与此同时,大脑皮质的兴奋性较强,遇事好冲动,思维和注意力较差,但可塑性强。
B.心脏:心肌增厚,心缩增强,心功能显著提高。
到17~18岁心脏每搏输出量为60~70毫升,已近成人。
C.肺脏:10岁时肺活量还只有1400毫升左右,到14~15岁时肺活量已明显增大到2000~2500毫升。
D.第二性征出现:从青春期开始生殖器官发育加快,体积重量增加,功能逐渐完善。
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调节轴作用下,男子的睾丸体积增大,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并出现遗精现象。
女子的卵巢重量增加,能够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并出现月经现象。
性腺所分泌的性激素,促进了生殖器官的进一步发育并促使第二性征出现。
要点:1.青春期的基本概念。
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其年龄范围在10~20岁左右。
女孩的青春期年龄平均比男孩早一些。
青春期的分期标准至今尚未统一,较倾向于将青春期分为早、中、晚三期。
2.青春期的内分泌变化。
内分泌是人体内重要的调节系统,它是由全身不同部位的多种内分泌腺和组织细胞所组成。
激素就是由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活性物质。
人体内的核酸与蛋白质代谢,受多种激素共同的调节,故大部分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均对生长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尤其是在青春发育期。
3.青春期的功能发育。
青春发育开始后,在形态发育与功能发育的相互促进下,使身体的发育逐渐成熟。
(1)心肺功能:反映心肺功能的常用指标为心率、脉搏、血压、呼吸频率、肺活量等。
(2)造血功能: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总数是反映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4.青春前期的生理象征。
青春期生理上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
形态方面,身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等都加速增长;机能方面,如神经系统、肌肉力量、肺活量、血压、脉搏、血红蛋白、红细胞等均有加强;身体素质方面,如速度、耐力、感受性、灵活性等方面变化很大;内分泌方面,各种激素相继增量;生殖器官及性功能也迅速发育等等。
5.青春期的素质发育。
青春期的素质发育与体育锻炼程度密切相关,尽管男女之间在素质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男孩在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越过女孩,而女孩则以柔韧、协调及平衡性方面见长。
但女孩在坚持体育锻炼和科学地训练基础上,也可克服生理上的不足,大幅度提高素质水平。
二、女性青春期保健(一)月经及月经期卫生月经:女孩子大约在13岁左右开始出现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因而子宫出血,由阴道排出,这种现象叫月经。
月经周期:月经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经来潮前一天所间隔的天数一般是28天。
月经期一般为3~5天,流血量约50~100毫升。
但女性在月经期机体抵抗力减弱,子宫内膜剥落,敞开伤口,子宫颈口微张,阴道内酸性分泌物被血感染,因此要特别注意卫生。
月经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A.心情要舒畅,精神不要过度紧张。
尽量避免情绪波动,否则会影响大脑皮层的调节功能,引起月经失调。
B.注意保暖,不要淋雨、游泳或用冷水洗头洗脚,以免因冷刺激引起子宫和盆腔的血管收缩,以致发生月经过少或闭经现象。
C.月经期用具要干净,应选用质软、容易吸水的棉布制成的月经带或吸水性强,质地柔软的卫生巾。
D.经常保持外阴部清洁,保持每天用洁净的水清洗外阴。
E.经期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的体育运动,以免造成经血过多,经期延长。
F.多食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腥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多喝开水,保持大便通畅。
G.按时作息,保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月经期间,小腹部有剧烈疼痛称为痛经。
其原因是经血不畅,使子宫过强收缩。
处理的方法是:生活有规律,保持愉快的情绪;平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身体调节良好,可减轻痛经;注意经期卫生,痛经厉害的,可服止痛片或用热水袋敷小腹部。
(二)月经异常的处理在青春发育期,由于内分泌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生殖器官的发育也不够完善,因此可能会发生一时性的月经异常。
主要表现为:A.痛经:女性在月经期间,小腹部有剧烈疼痛称为痛经。
其原因是经血不畅,使子宫过强收缩。
处理的方法是:生活有规律,保持愉快的情绪;平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身体调节良好,可减轻痛经;注意经期卫生,痛经厉害的,可服止痛片或用热水袋敷小腹部。
B.月经不调:月经不调也就是月经紊乱。
主要有两方面不正常:一方面是指月经周期,另一方面是指月经的血量多少。
月经一般为28天左右为一周期,如果月经期缩短,叫月经先期;如月经期延至40天以上,为月经后期,称之为月经不规则。
也有的女孩子月经周期正常,但月经量不正常,通常少于30ml以下,称为月经过少,这些情况,称为月经不调。
C.白带异常:白带是由阴道流出的少量粘液。
正常的白带是稀糊状,蛋清色或奶白色,无气味,它能防止病菌入侵,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如果出现白带的颜色,质量有改变,就是白带异常,应去妇科检查治疗。
防止白带异常,要保持阴道的清洁,每晚清洗外阴,要分盆分巾,不能用洗脚的毛巾擦外阴,去公共浴池洗澡,要沐浴,不要坐盆浴。
(三)青春期的禁忌青春期女子,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下,乳房开始发育,逐渐丰满。
乳房是身体的一部分,它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器官一起发育,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可有的女子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把乳房发育视为见不得人的事情,用束胸或穿紧胸小褂的方法来掩饰乳房的发育。
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严重影响了胸廓的扩展和肺活量的增大,影响乳房的正常发育,阻碍乳房内的血液循环,引起乳房疾病。
也有一些女孩子审美观念错误,片面追求所谓“苗条”喜欢穿紧身衣裤,把腰束得细细的。
要知道这样的结果,影响了内脏器官的发育,肝、脾、胃、肠受到挤压,血液循环受到阻碍,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甚至还影响到肺的呼吸功能。
还有的女孩子喜欢穿高跟鞋,殊不知青少年的骨骼可塑性大,易受压力的影响而使脚变形,所以女孩子穿高跟鞋有很多弊端:(1)影响走路速度。
(2)人体负荷加大,使小腿的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所以耗氧量多,加重了人体的负荷重。
(3)容易扭伤腿脚关节或发生骨折。
(4)它会使躯干的重力相对前移,时间长了可使骨盆前倾,而不利于将来分娩。
要点:1.乳房和乳罩。
在镜子前以立正的姿势站着,并使上身不断扭动,冷静地正视自己的裸体姿态,特别要注意乳房的位置。
如果乳房处在肩部和肘部的中间点偏上的话,则这个女性即使不用乳罩也无所谓。
如果不是,那么就务必要戴上乳罩,否则乳房就会逐渐下垂。
2.月经初潮。
月经初潮是女性青春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标志,通常作为女性性发育水平的评定指标。
初潮年龄范围在11~18岁之间,多数在12~14岁间来潮。
美国女孩平均初潮年龄较迟,可见初潮年龄的早晚与经济水平及营养状况有关,所以女孩月经初潮年龄有逐年提前的趋势。
3.女性最早出现的第二特征。
乳房发育为最早出现的第二性征,通常作为女性进入青春期的指标。
但发育年龄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范围在8~13岁之间,平均为11岁。
近年来,由于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乳房发育也有提前趋势,从乳房发育Ⅱ度到Ⅴ度,历时约4年左右。
4.预防痛经的方法。
生活要有规律,保持愉快的情绪,平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调节好身体,可减轻痛经;注意经期卫生,不做剧烈运动,不游泳、不吃生冷和刺激性食物;做医疗保健操,用以治疗原发性痛经;痛经厉害的,可服止痛片或用热水袋敷小腹部。
5.高跟鞋。
选择一双合适的鞋是很重要的,对中学生来说,穿高跟鞋有很多弊端。
为避免高跟鞋对人体的危害,鞋跟高度应以2~3厘米为佳。
但对未成年少女,还是以不穿高跟鞋为好。
尤其是在校学生,穿上高跟鞋,既失去少女天真、纯朴的自然美,又不利于参加体育运动和劳动。
三、男性青春期保健(一)遗精是怎么回事遗精,一般是指男子遇到外界刺激或在精神和体力过度劳累时,发生的一种自动射精现象。
有的男孩不理解遗精是怎么回事,偶尔发生一次遗精就惊惶失措,这是完全不必要的。
那么为什么会遗精呢?我们一起来了解,只有完全了解了这一生理状态,才能正确对待这种现象。
遗精是成年男子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首先,精液是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前列腺、精囊、尿道球腺分泌的粘液混合而成的。
睾丸从发育成熟开始,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精子,精囊等也在产生精子,精囊等也会分泌粘液,当精子在体内聚积到一定的数量后,就通过遗精的方式排出体外,俗话说“精满自流”,就是这个意思。
据统计,80%的未婚男青年都有过遗精。
一般说来,身体健康的青年每月有1~2次遗精是正常现象,不会影响健康。
如果一两天遗精一次,就属于遗精频繁,这就不正常了,应当请医生检查治疗。
为了防止遗精次数过多,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A.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课余时间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不看宣扬色情的书画,不听色情的故事,以分散对性的注意力。
B.注意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要按时睡眠,按时起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澡,特别要注意外生殖器卫生。
开展体育活动,如打球、登山、游泳等项目都应积极参加,以增强身体的素质。
C.如有手淫的不良习惯,必须坚持克服。
如有包皮过长,尿道炎、前列腺炎等症,及时治疗。
(二)克服手淫的不良习惯手淫在青少年中比较普遍,不但男性有,女性也有,在青春发育期,这个问题比较容易发生。
手淫对身体有什么危害,这是广大青少年关心的问题。
从医学观点看,偶尔手淫对身体没有什么危害,一般不会引起身体疾病。
但手淫易形成习惯,而一旦染上手淫习惯,就会造成不良后果。
青少年染上手淫习惯后,因为不能克制自己而十分苦恼,并产生羞耻、自卑、自责、悔恨和恐惧感,这种心理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更大,从而导致精神萎靡不振、头晕脑胀、记忆力衰退、腰酸腿软、失眠多梦等神经衰弱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