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三章第一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课件-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世界主要的几种农业地域类型 ◇ 整治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 矿产开采活动的区位受到矿藏状况的限制,并受到运输条件的影响
2.关键因素法 种植单一的经济作物,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
(2)主导因素: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即没有这种因素该农业就不可能在该区域分布。 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保持竞争优势。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 雨热不同期,不利于农业生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 终年温和湿润,有利于牧草 雨天多,云量大,日照不足,
气候
生长,有利于发展畜牧业 不利于谷类作物的成熟
类型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热带、亚热带、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 多种气象灾害影响生产(寒
温带季风气候, 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 潮、台风、干旱、暴雨洪
(4)城郊农业区位选择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方法归纳: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一般模式 1.自然条件 (1)气候
类型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温带大陆性 夏季(全年)光照、热量充足,昼夜 终年降水少,水源是
气候、热带 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农产 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
沙漠气候 品产量高、品质优
条件
类型
(2)交通运输、技术条件的变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产 品运输时间;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逐渐形成跨地区甚至世界性的农业区域专业化。
知识点三:农业地域类型 1.基本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 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同一农业地 域内,具有相同的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特征。 注意: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是不同的。农业类型强调农业部门的 结构,如种植业与畜牧业等;而农业地域类型侧重于农业的区域特点, 如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水稻种植业等。
围栏放牧,划
干旱、半干旱
保鲜运输成 区放牧;改善
大牧
茂盛;地广人稀;规模大,专业化
地区,如美国、
本高、水源 交通;培育良
场放 阿根廷、澳大 距海较近,交通 程度高;经济效 不足,生态 种牛;开辟水
牧业
便利,海上冷冻 益好;产品为肉
利亚、新西兰、
环境压力大 源;种植饲料
船的发明

南非等
作物
农业地 区位分布 域类型
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以外的各部门 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集约化生产,产品为奶制品
综合利用木材,建设自然保护区。 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消费大; 机械代替了人力和畜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其发展可以形成生产链+配套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业城市。 (3)主要产业活动的区位特点 2.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夏季(全年)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 雨天多,云量大,日照不足,不利于谷类作物的成熟 (2)主导因素: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即没有这种因素该农业就不可能在该区域分布。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是典型的混合农业 过度樵采,毁林开荒,以及森林火灾等使森林生态和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 互联网的使用:通过内部管理和对外联系的网络化,提高企业的营运效率和经济效益。 ◇ 生态问题: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夏季多暴雨,植被破坏,以及不合理的耕作、开矿,致使黄土高原生态脆弱,人地矛盾尖锐,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
(季风
水田农 以及东南亚的 肥沃的水稻土;人 平低(日本除外);科技水平低 模经营;
业)
热带雨林区(雨 多地少,劳动力充 水利工程量大;③水旱灾害 建设水
热同期)
足;喜食大米
科技水平低 频繁
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
农业 地域 类型
区位分布
发展条件(自然、 社会经济)
生产特点
存在的问题 解决措施
分布在大面积 气候温和,草类 商品率高;生产
(3)主要产业活动的区位特点
产业部门与自 产业 然环境的联系 类型
原因
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生产活动,都离 农业
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 最为密切
矿产开采活动的区位受到矿藏状况的限制,并 矿业
受到运输条件的影响
产业部门与自 产业 然环境的联系 类型
原因
受自然条件 限制较少
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能源和劳 工业 动力来自四面八方,选择机会多,以降低生
季节性和周期性:农业生产在时间分配上有特殊的规律,即农业生 产的一切活动都要按季节进行,并有一定的变化周期。“不违农时, 因时制宜。” (3)类型 ◇ 按生产对象,农业可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等。 ◇ 按投入状况,可分为粗放型农业和集约型农业。 ◇ 按产品用途,可分为自给型农业和商品化农业。
第一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 农业地域类型1
知识点一:产业区位因素 1.产业活动 (1)区位 区位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地理位置(位于哪里),二是与其周围事物的 联系(影响区位的因素或区位条件)。 主要的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土壤、气候、水源等;社会经济条 件——交通、市场、资本、劳动力等。
(2)产业活动的类型
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
2.世界主要的几种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 区位分布
域类型
发展条件(自然、 社会经济)
生产特点
解决 存在的问题
措施
主要分布在东 夏季高温多雨的气 小农经营;单 ①人多地少,加大科
水稻种
亚、东南亚和 候,平坦的地形, 产高,商品率 经营规模小 技投入;
植业 南亚的季风区,充足的灌溉水源, 低;机械化水 ②规模化、 适度规

影响农业的种植方式及农业类型;在干旱地区,水源情况影响农业生
水源 产的分布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市场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社 交通 会 运输
影响商品农业的分布;园艺业、乳畜业等要求较高
经 政策 通过政策、税收等方式限制或鼓励某种农业生产活动

技术改进促进农业发展,使单产提高,成本降低,作物生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或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即 ,出现旱涝、盐碱化、风沙等问题。
工程、生物固沙,发展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节约用水,合理灌溉; 矿产开采活动的区位受到矿藏状况的限制,并受到运输条件的影响
从有利、不利两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季节性和周期性:农业生产在时间分配上有特殊的规律,即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要按季节进行,并有一定的变化周期。
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一般方法
夏季(全年)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
1.整体评价法 农业生产区位是指进行农业生产的地理位置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或因素。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市场广阔,开发历史悠久。 这些产业活动的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 生态问题:黄淮海地区的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农业生产依赖灌溉,片面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以及不合理开垦土地
(1)地中海(式2农)业主:分导布于南因欧、素西亚:、北非影地中响海沿某岸以及种其他农地中业海气候发区。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即没有这种因素该
农业就不可能在该区域分布。
(3)限制性因素:类似于木桶原理中的短板,其他条件满足,唯有某 一条件不能满足,此条件即为限制性因素。一旦这个因素满足,该 因素就是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导因素。 3.发展分析法 (1)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市场是最富于变化的因素,市场的大小、 区位、产品的价格、竞争对手以及政府的政策等都从不同方面影响 市场的需求量,进而影响农业区位。
产成本为目的
与地理环境 商业服 关系不大 务业
这些产业活动的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产业部门的特点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2.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 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主要是四种方式: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科技和 信息联系以及互联网的使用。 ◇ 生产协作:指某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或某种 产品中相对独立的零部件工厂之间的生产联系。其发展可以形成生产 链+配套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业城市。 ◇ 商贸联系:分国内(区际)贸易、国际贸易两种类型。现代物流业有 完整的供应链。主要环节:采购—运输—仓储—包装—配送—完整的 供应链。
(1)主要因素: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要完整、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市场、资本、劳动力等。
主要的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土壤、气候、水源等; 不足:地表崎岖,地表缺水,土壤贫瘠。 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很高
全面地列出。 其发展可以形成生产链+配套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业城市。
(2)交通:水陆空交通的通达度。 ◇ 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
发展条件 (自然、社会经济)
生产特点
存在的 解决 问题 措施
美国、加拿大、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地
澳大利亚、阿 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 种植小麦和玉米;①农业
生产规模大,机 成本较
商品谷 根廷、俄罗斯、水源充足;便利的交通运
械化程度高;家 高
物农业 乌克兰等,我 输,地广人稀,消费市场 庭经营;商品率 ②能耗
或某种产品中相对独立的零部件工厂之间的生产联系。
第一产业:农业 区位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地理位置(位于哪里),二是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影响区位的因素或区位条件)。
2.世界主要的几种农业地域类型 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优势: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
修建水利工程,跨地区调水,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主要是四种方式: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科技和信息联系以及互联网的使用。 产业部门的特点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营;农业生态系
混合 将饲养牲畜和谷物 麦、牧羊混合经 统良性发展;灵 区,降水少 跨地区调
农业
营;澳大利亚墨
②水源不足 水,合理
生产有机结合;我
活地安排农事,
累—达令盆地是
安排农事
国珠江三角洲的基 典型的混合农业 较强的市场适应
活动
国的东北、西 广阔,高度发达的工业和


北农场
先进的科技等
降低 生产 成本; 降低 能耗
农业 地域 类型
区位分布
发展条件(自然、 社会经济)
生产特点
存在的问题 解决措施
主要分布在欧洲、 作物和畜牧混合 规模大,机械化
修建水
北美、南非、澳大
程度高;家庭经
经营,主要是小
①位于雨影 利工程,
利亚、新西兰等地,
◇ 科技和信息联系:可扩大技术交流;加强经济协作;有助于准确 地把握市场动态,保持竞争优势。 ◇ 互联网的使用:通过内部管理和对外联系的网络化,提高企业的 营运效率和经济效益。
知识点二: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生产的概念及特征 (1)概念:是指人类利用土地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的过程。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五个部门。 (2)特征 地域性:农业生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不同的区域, 农业生产的结构、数量和品种都不相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 北则为枳。”
科技

产能力提高,使产地与市场间距离的影响力降低
素 劳动 力
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区位因素 社会 机械 经济 冷藏技术 因素 环境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机械代替了人力和畜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扩大了农业产品的销售范围 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特别提示:光照≠热量,光照主要就太阳辐射而言,而热量的直接来 源是地面辐射。如我国的青藏地区光照很强,但由于海拔高,热量 不足;新疆地区夏季光照和热量都丰富。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它们通过对地形、 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 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热带草原气候 长
涝等)
终年高温多雨,光热水
热带雨林气候

充足,有利于生产
(2)地形:地形平坦,土层深厚,易于耕作。
(3)土壤:(黑土、紫色土、水稻土等)肥沃。
(4)水源:(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充足,灌溉便利。
2.社会经济条件 (1)市场条件:市场远近、城市人口数量、生活水平高低、消费习惯。 (2)交通:水陆空交通的通达度。 (3)科技:优良品种的培育、灌溉技术、机械化水平的高低等。 (4)国家政策:政策优惠的支持。 (5)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种植养殖技术。
2.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农业生产区位是指进行农业生产的地理位置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条
件或因素。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
光热条件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产量
自 地形 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宜于耕作,有利于水利建设和机械作业;山区

地块小,林业、牧业发展条件优越
因 土壤 土壤肥沃,单位面积产量高;土壤种类不同,作物种类也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