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泪与笑的赞歌——谨以此文献给邓稼先先生逝世30周年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曲泪与笑的赞歌
——谨以此文献给邓稼先先生逝世30周年祭
已经不记得是第几次教学杨振宁先生的《邓稼先》一课了。

这一次,在教学过程中,文中一个字——“泪”——让我感触颇深。

杨振宁先生在看了邓稼先先生的回信——说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竟“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

那是杨振宁先生为祖国自豪的泪,为友人骄傲的泪,是对美国谣言的笑。

其实,读罢《邓稼先》全文,你不得不说她更是一曲泪与笑的颂歌。

当作者满含愤慨之情回述百年屈辱之实,列举了1898年列强的强“租”强“借”的账目后,中华民族哭了,作者哭了,我们也哭了-----那是任人宰割的时代,那是亡国灭种的危险时代,那是落后就挨打的时代。

泪流了,怎么办?
许多儿女泪痕未干便投身到战列强,勇拼搏,创命运的战斗,最终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伟大的胜利。

面对如此重要的伟大胜利,中国笑了,作者笑了,我们也笑了。

新中国成立后,邓稼先先生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的恶劣环境下工作。

这环境往往“鬼哭”,岂止是“鬼哭”?人亦是哭。

同事被埋葬了,下属被埋葬了,邓稼先先生的心在流泪,为战友情同事谊而流泪,为他们的生命而流泪。

可尽管环境如此恶劣艰险,但邓稼先先生没有离开,28年如一日,坚守在一线,终于在这期间“两弹”成功爆炸。

从此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

中华民族笑了,邓稼先笑了,杨振宁笑了,我们也笑了。

工作的自然环境恶劣也就罢了,凶险也就罢了,可更恶劣凶险的是社会环境。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国家遭到重大挫折和困难。

随后又进入“文革”时期。

“文革”初期,工宣队、军宣队常对吵对打,叫人揪心,可邓稼先先生竟能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而到1971年,工宣队与军宣队矛盾更深,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惨案。

但邓稼先先生一去两派就能无事而开。

而此时的邓稼先先生和他的同事们已遭到“四人帮”的批判围攻。

社会环境的不公叫人心痛。

“文革”中遭受不公的待遇,让人流泪,可邓稼先先生以他那无私的心赢得人们对他的绝对信任。

正是他这种高尚的人格品质才使“两弹”能在无比严重的困境中成功诞生。

这难道不是黑暗路上的曦光吗?我们庆幸,我们拥有邓稼先先生——在那样的时代。

大家都知道,核武器实验是伴着危险的,大大小小的突发问题或意外层出不穷。

1982年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急,担心。

可邓稼先先生对劝他回去的人们说“我不能走”。

这是多么大的担当,多么大的勇气,多么大的无私,又是多大的沉着,多么大的冷静,多么大的自信啊!
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不公都可以被战胜被消解,但上天的不公更叫人痛彻心扉啊。

1985年8月至1986年5月,邓稼先先生做了三次手术。

癌症啊!可恶的癌症!邓稼先先生不是能被轻易打垮的。

他在与癌症病魔抢时间。

在一二次手术间,邓稼先先生还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给中国核武器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如一盏灯照亮了中华民族灵魂的世界。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先生逝世。

他是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山河为之悲切,苍穹为之恸哭。

我们失去了一位民族英雄,祖国失去了一位优秀男儿。

可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照汗青。

”邓稼先先生去了,年仅62岁,可邓稼先先生又是永恒的,生命的意义和精神的价值必将光耀千古,照亮世界。

是的,读罢文章,掩卷之余,我站起身,伴着泪的笑颜,在心中默默地致敬——向邓稼先先生致敬致颂。

今年是邓稼先先生逝世30周年。

值此之际,作为今天的中国人,我们更应当像邓稼
先先生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事业,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更应当像邓稼先先生那样做一个很“纯”的人,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拼搏,敢于成功。

诚如是,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就指日可待了。

愿长眠地下的邓稼先先生安息!
愿生活在神州热土上的人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