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人物赏析
活着余华人物赏析

活着余华人物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作者在此书中讲述了,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富贵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儿已经成了哑巴,母亲也病了,家里一点吃的也没有。
命运就是这样的作弄人,这样的令人无法琢磨,令人尴尬的无奈着,痛苦着。
一次又一次战乱和动荡,这个家庭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
新中国成立,在大跃进运动中,饥荒饿得福贵的妻子家珍驼了背。
邻居们为争抢剩余的发了霉的红薯大打出手,福贵的儿子为救学校校长的老婆产后大出血,踊跃献血,忙乱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看几页,都有我眼泪湿润的感觉,坏运气总是降临到福贵的头上,在小说的最后,悲剧和失败越来越多,眼泪和痛哭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我真的不想继续我的痛苦,我真的不想再折磨自己,想自己也算是个“久经考验”的读书不少的人了,怎么在这个时候会为了一个并不关乎自己任何前途命运的一本书而“浪费”自己的感情,我当时真的在心里痛斥大骂这个余华,为什么一定要把人家弄那么悲惨,仗着自己有点才华就那么肆意的折腾读者的感情,真是太没人道了,不过,倔强的自己还是顽强的把这本上看完了,另一个心思却不得不叹服作者的文学艺术造化,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是我看过的书中最有艺术价值的书之一,我也因此想到了美国短篇小说作家艾米丽·卡特对中国着名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的评价,艾米丽对《活着》的语言、情节,娓娓道来的叙述方法,简朴优美,未曾雕饰的魅力及小说中关于生、死、命运的内涵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艾米丽写道:“如果现在要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
《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品”。
余华在书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
”忍受,忍受生活赋予的快乐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伤和高兴以及兴奋和无奈等等……哪怕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坚强的忍受,这个就是书的本意内涵吗如果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我还是可以接受的,这个是我猜测的一种。
活着人物赏析

《活着》人物性格富贵父亲:富贵父亲,旧时的地主,他对富贵的教育反映了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父子教育——表面上严格,其实包含着纵容溺爱。
富贵处处拿父亲做榜样,后来把家产都输掉了。
他倒也是个能屈能伸的人,他发达的时候是一个很讲身份的人,城里人都叫他先生,没了家产之后,对索债的债主点头哈腰。
春生:比较精明会生存的人。
当别的兵都在疯抢军队从飞机上抛下来的大饼时,他和老全想的是分开去抢,才能多抢些大饼回来,可是春生则想到脱别人的胶鞋当作煮米的燃料,在寒冷的夜里他去死的兵身上扒衣服取暖……春生在无数次的战争中活下来,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着,九死一生。
可是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折磨迫害,最后吊死在一棵树上。
生命啊,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凤霞:凤霞四岁之前过的是好日子,那个时候她的嘴角总是挂着笑,无忧无虑,家庭富裕,家里人不下田地,却依然过着不愁吃穿的舒适生活。
后来,苦难和噩运袭向了这个乖巧的孩子。
父亲输光家产后她没了优越的生活条件,跟着家人过着下层农民的贫苦日子,但仍是那么快乐。
六岁那年的一场高烧使她变成聋哑人,从此在静静的世界里卖力干活、任劳任怨。
她是个非常朴实、懂事,又非常倔强、非常孝顺的孩子。
在她短短的生命中,饱经现实中的贫穷、劳累和饥饿的磨难和考验,但不乏有温馨的亲情、快乐的劳动和质朴而又浪漫的爱情。
为什么有的人幸福地出生,无忧无虑地过活,但有的人却生来要去忍受生命沉重的责任,艰难苦难地活着,这些她可能从来没想过。
家珍:是典型的旧时中国式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她善良、勤劳、任劳任怨、贤良、通达人情,长得漂亮,家境条件好,嫁到农村无论穷富日子都坚守着丈夫,爱惜着老人和孩子,她是最睿智、最会经营家庭的女人。
她面对玩世不恭的败家子、赌徒、受了其当众暴打仍旧默默抚摸着腹中胎儿独自扶墙回家;还有被父亲接走生完孩子后仍旧回到富贵身边;在饥饿年代她从父亲那要来的米放在胸口回去给一家人煮粥;还有对春生的原谅。
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分析以《活着》为例

社会意义
二喜和苦根的形象塑造及其命运 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苦难。他们 的经历启示人们要关注社会底层 民众的生存状态,呼唤社会的公 正与进步。
05
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 与价值
揭示人性光辉与复杂性
展现人性的多面性
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活着》 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自私、坚强、 软弱等多个方面,使读者对人性的复 杂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福贵从一个娇生惯养的少爷,经历了家庭的破败、亲人的离世等重重磨难,逐渐转变为一个坚韧、乐观的农民。他的 性格转变体现了人在面对苦难时的顽强与成长。
命运抗争
福贵虽然历经沧桑,但他从未放弃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他努力劳作,照顾家人,坚守着生命的意义。他的命运抗争 展示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力量。
生命哲学
女性形象
家珍的形象塑造突破了传统女性角色的局限,展现了女性 在面对苦难时的坚强与勇敢。她的形象对现代女性有着积 极的启示意义。
凤霞:美丽善良,聋哑女孩,爱情与命运抗争
美丽善良
凤霞是小说中的聋哑女孩,她美 丽善良、心灵手巧。虽然身有残 疾,但她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和追求。
爱情经历
凤霞与忠厚老实的二喜相识相爱 ,两人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困难, 最终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爱情故 事展示了纯真、美好的爱情力量
福贵的经历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但他通过坚守生命意义来超越这些限制。他的生命哲学启示人们 要珍惜生命,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家珍
传统美德
家珍具备贤良淑德的传统美德,她勤劳善良、忍辱负重。 在家庭中,她默默付出,关爱每一个成员,展现了母爱的 伟大和无私。
苦难承受
家珍在小说中承受了巨大的苦难,包括贫困、疾病和失去 亲人的痛苦。但她从未抱怨或放弃,而是默默坚持,用自 己的行动诠释了母爱的坚韧和力量。
《活着》人物赏析

《活着》人物性格富贵父亲:富贵父亲,旧时的地主,他对富贵的教育反映了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父子教育——表面上严格,其实包含着纵容溺爱。
富贵处处拿父亲做榜样,后来把家产都输掉了。
他倒也是个能屈能伸的人,他发达的时候是一个很讲身份的人,城里人都叫他先生,没了家产之后,对索债的债主点头哈腰。
春生:比较精明会生存的人。
当别的兵都在疯抢军队从飞机上抛下来的大饼时,他和老全想的是分开去抢,才能多抢些大饼回来,可是春生则想到脱别人的胶鞋当作煮米的燃料,在寒冷的夜里他去死的兵身上扒衣服取暖……春生在无数次的战争中活下来,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着,九死一生。
可是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折磨迫害,最后吊死在一棵树上。
生命啊,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凤霞:凤霞四岁之前过的是好日子,那个时候她的嘴角总是挂着笑,无忧无虑,家庭富裕,家里人不下田地,却依然过着不愁吃穿的舒适生活。
后来,苦难和噩运袭向了这个乖巧的孩子。
父亲输光家产后她没了优越的生活条件,跟着家人过着下层农民的贫苦日子,但仍是那么快乐。
六岁那年的一场高烧使她变成聋哑人,从此在静静的世界里卖力干活、任劳任怨。
她是个非常朴实、懂事,又非常倔强、非常孝顺的孩子。
在她短短的生命中,饱经现实中的贫穷、劳累和饥饿的磨难和考验,但不乏有温馨的亲情、快乐的劳动和质朴而又浪漫的爱情。
为什么有的人幸福地出生,无忧无虑地过活,但有的人却生来要去忍受生命沉重的责任,艰难苦难地活着,这些她可能从来没想过。
家珍:是典型的旧时中国式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她善良、勤劳、任劳任怨、贤良、通达人情,长得漂亮,家境条件好,嫁到农村无论穷富日子都坚守着丈夫,爱惜着老人和孩子,她是最睿智、最会经营家庭的女人。
她面对玩世不恭的败家子、赌徒、受了其当众暴打仍旧默默抚摸着腹中胎儿独自扶墙回家;还有被父亲接走生完孩子后仍旧回到富贵身边;在饥饿年代她从父亲那要来的米放在胸口回去给一家人煮粥;还有对春生的原谅。
《活着》人物形象读后感 活着人物形象分析

《活着》人物形象读后感《活着》是由余华所著的一部小说,通过主人公福贵的亲身经历,揭示了中国农村的苦难、家庭的破碎以及人性的无限扭曲。
在这本小说中,作者精心刻画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他们的命运和内心都展现出了强烈的生命力和复杂的情感。
下面将对《活着》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福贵福贵是本书的主人公,也是整部小说的灵魂。
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通过家族努力,拥有了一片田地。
然而,他的命运却在一瞬间发生了剧变。
他一度失去了家人,被迫流亡,成为一个无依无靠的人。
在艰难的岁月里,福贵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苦难,但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正义的追求。
福贵的坚韧和乐观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在最黑暗的时刻,他能够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忍受痛苦的力量。
他从来没有怨天尤人,反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困难。
尽管遭受了无尽的折磨,福贵始终坚信生活不仅仅是痛苦和困苦,而是充满了美好和可能性。
福贵的人物形象告诉我们,哪怕命运曲折,哪怕生活艰辛,我们都应该秉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他的坚韧和乐观也成为了其他人物形象的象征,激励着他们不断向前。
晓霞晓霞是福贵的妻子,是一个坚强而有勇气的女性。
在福贵最困难的时候,晓霞变得顽强而坚定,她承担起照顾福贵的责任,默默地守护着他。
她是一个细心而善良的女人,她的存在给予了福贵力量和勇气去面对一切困难。
晓霞的形象体现了一个家庭妇女的伟大和力量。
她无条件地支持和爱护着福贵,毫不犹豫地舍弃了自己的幸福,而只是默默为福贵的生存而奋斗。
通过晓霞,作者传达了人性中的温情和家庭的重要性。
阿耐阿耐是福贵的女儿,她是一个机智聪明的女孩。
在面对种种困境时,她经常是福贵的得力助手,也是他最亲密的伙伴。
她有着一颗善良而独立的心,她总是在有限的资源中寻找希望和生活的可能性。
阿耐的形象传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尽管她年幼,却能够理解并应对困境,她一直在尽力保护福贵,为他寻找生活的希望。
通过阿耐,作者呼吁读者要勇敢面对挑战,并从中找到力量和智慧。
《活着》人物形象分析

《活着》人物形象分析这部电影前年我看了第一遍,让我感觉这部电影很好。
所以这次看第二遍,我印象更为深刻。
说实话这部电影里面有的场景是让我掉了眼泪了。
电影里面的男主人公福贵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福贵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从民国时期到改革开放生活的这部分人的一个缩影。
他遇上中国当时的所有不幸(战争、斗地主、三大改造、三反五反、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反右、文革)。
最后,他还是坚强的活了下来。
或许是那次国民党抓壮丁让他经历了枪林弹雨,死里逃生,于是明白了活着是多么的不容易。
葛优饰演的福贵可谓是旧中国地主家少爷的一个缩影,年少时养尊处优,当家境不好时开始反思自己,从一个地主少爷到一无所有可以说这是他自己的一个悲剧。
这样大的落差可以说主要原因在于他自己,也可以说是时代的悲剧。
在这个人物形象中,我觉得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求生意思强。
不管经历了多大的挫折他依然能够好好的活下去,或许也是他看透了生离死别。
对于家珍可以说是旧中国典型的妇女形象(善良、勤劳、任劳任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对福贵死心塌地)。
她很会经营家庭,在穷困潦倒之迹可以把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条。
我想这样的女人是绝大部分男人所梦想的。
家珍在劝福贵不要赌被打骂之后离家出走,在福贵把家产输完之后又回到家里帮忙照顾生病的婆婆。
能够娶到这样的女人也是福贵前世修来的福气吧。
家珍是一个有毅力、有信心的人,坚韧的她不管自己的生活多么的艰苦依然把家庭处理得很好,她相信福贵会变好,所以她才回到福贵的身边。
在中国近几十年的历史中像福贵和家珍这样家庭应该是成千上万的,因为有那样的社会,于是个性变成了共性。
在电影前部分出现的角色龙二,这个角色给电影带来了一些笑点。
他处心积虑的得到了福贵的家产,成了地主,最后因为地主的身份而丧命。
本来作为一个皮影戏班主他的生活应该是衣食无缺的,只是比较辛苦。
但是人人都想往高处走,于是他算计了福贵,让他输掉了家产。
我想他觉得自己的聪明的,但是他是没有大智慧的,因为他没有跟着时代走,以至于挨了五颗枪子。
活着中苦根的人物解析

苦根是余华作品《活着》中的主要人物,他是福贵膝下最小的儿子。
苦根的人物解析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家庭背景:苦根是福贵在年老体衰之时才得到的儿子,但他从小身体就虚弱,生活的艰辛让他过早地体验了人间的苦难。
这个背景设定展现了福贵家庭的苦难历程,同时也暗示了苦根自身命运的不幸。
2. 性格特点:苦根的性格比较内向、温顺,这可能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关。
他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
但同时,他又很听话懂事,对于福贵和家人安排的任务都会尽心尽力地完成。
苦根的这种性格特点体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普通人的普遍状态。
3. 人生经历:苦根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他出生不久,母亲就去世了,长大后又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动荡。
他的人生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痛苦,这些经历塑造了他的性格和人生观。
4. 人物象征:苦根在《活着》中是一个象征性的角色,代表着中国社会历史变迁中的普通百姓。
他的命运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苦难历程和普通人的生存状态。
苦根的命运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生活,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综上所述,苦根是一个命运悲惨、性格温顺的人物形象,他的经历和命运反映了中国社会历史变迁中的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状态。
通过苦根这个角色,余华表达了对普通人的关注和对生活的思考,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珍惜当下的生活。
希望这个回答能让您满意!。
《活着》的人物、语言及叙事艺术

活着》的人物、语言及叙事艺术一.人物形象――主人公福贵的人生态度及起由在《活着》中,作者对于主人公福贵的刻画,主要是通过描述他的生平遭遇来侧面反映他内心世界的发展与变化,与其说《活着》是福贵的个人传记,倒不如说是他在生活磨难中逐渐发展形成的精神史。
“富贵的精神史是在生命――人性的层面上展开的。
” i正如余华本人对福贵这一角色的评价,“世界上对生命最为尊重的人”。
事实上,如果没有体会到生老病死的无常,如果没有不能直面生命的残酷与真实,福贵是无法得出如此真切的体验的。
从青年时期的家道中落、家破人亡到成家立业之后的妻离子散,从妻子被病魔缠身到儿女因意外而离世,最后再到与孙子相依为命最后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孙子痛苦离开人世。
这些接踵而至的痛苦恰似一座座厚重的大山一次又一次压在这位老人满目疮痍的脊梁上,没有气馁,没有绝望,没有堕落,当发现反抗只是一种无谓的挣扎,福贵最终选择了以一种乐观的态度来承受生命之轻。
纵观《活着》全文,我们不得不体会到余华在塑造福贵这个角色时,所暗含的一种黑色幽默意识,即福贵身边的亲人朋友相继离世,甚至连自己的儿女、孙子也先自己而去,而自己最后依然还是“活着”,这是何等的无奈和讽刺。
此时,“活着”已经不仅仅是主人公的现实状态,它更体现了一种源自于对生命的尊重,是人生而为人的基本责任。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人们不得不改观自己对于生命与磨难的认识,不得不重新审视对于苦难的态度,不得不在沉重面前不断忍耐,不断追求精神的强大和坚强。
《活着》因为福贵这种温柔地忍难而变得沉郁、坚定,变得温情脉脉。
然而,对生命包容态度的形成,这里不得不提及对福贵影响至深的两个人一一福贵的母亲和妻子家珍。
当福贵败光祖产祖业,失魂落魄地回家后,父亲气恨交加,声嘶力竭地喊道:“孽子,我要剐了你,阉了你,剁烂你这个乌龟王八蛋” ii 。
此时此刻,福贵像是行尸走肉一般,连自己都无法看到自己的希望,只是单纯地想要去逃避父亲的惩罚,这只是一种本能的心理,然而他的妻子和母亲却真正地鼓舞了他,告诉了怎样好好地活。
活着中福贵的人物形象给人的触动

活着中福贵的人物形象给人的触动
福贵是余华小说《活着》中的主人公,他的人生经历让人深刻触动。
他原本是地主家庭的儿子,从小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随着家道中落、贫困交加、亲人相继离世等一系列沉重打击,他的人生变得异常艰难。
然而,福贵并没有放弃,他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苦难,坚持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
福贵的人生经历中,有许多细节和故事让人深受触动。
比如,他在逆境中成长和蜕变的过程,展现出了坚韧的性格和顽强的生命力。
又比如,他在面对亲人的离世和生活中的种种挫折时,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和对生命的热爱。
这些细节和故事让人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也让人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福贵的人物形象也让人印象深刻。
他是一个普通的人,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
他的人生经历中充满了苦难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不仅体现在他的言行举止中,也渗透在他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的理解中。
这种态度和理念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也让人更加深
刻地理解了生活的真谛。
总之,《活着》中的福贵是一个让人深刻触动的人物形象。
他的坚韧性格和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尊重和敬畏,都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通过他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人生的不易和艰难,也可以看到生命中的美好和温暖。
这种感动和启示让人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也让人更加积极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浅析《活着》中福贵的人物形象

褊 贵 的成 长 的性 格 I 缺少 责 仟 与 勤 夼 。褊 贵 喜 欢 挥 霍 、 劳 { 1 不 状 , 欢 红仆 人 的背 上 , 人 的床 上 , 钱 的桌 上 找 剑 白我 实 现 喜 女 赌 的 价值 。就这 样 , 产 他 不 经 意 挥 霍 家 。一 个 人 从 贫 穷
浅 析 《 着》 活 中福 贵 的人 物 形 象
沈 阳师 范 大 学渤 海 学 院 O 7级 中文 系汉语 言专 业 一班 郭 萍 萍
【 摘
质。
要】 一个 国家的作 家, 他的笔 不需要歌颂 , 不需要反叛 , 而是需要批判 , 的是认识社会事 实, 需要 认清历史真相 , 这样这 个国
福 贵 不仅 仅 只 有一 个 , 许 多 和他 一 样 的福 贵 , 是这 个 福 有 只
己的 , 这 家 是 自己 的 , 贵 知 道 自己 的路 和 别 人 的小 一 样 , 但 富 别 人 足没 饯 上不 起 , t足 有 钱 不 , 贵 也 知 道 , 的爱 女 白. A 富 白
平 常不 过 的 。
贵 在麻 小 的 同时 “ 欢 凹 想 过 , 炊 讲 述 自己 , 乎 这 样 一 喜 喜 似
束 , 就 可 以 一 次 次 地 酉 r” 带 点 豁 达 。 接 下 来 分 析 “ 他 义 福 贵” 的人 物 形 象 : 放 荡 孝顺 的 儿 子 形 象 : 轻 时 的福 贵 , 像 他 的名 一 年 就 样 , 活 家产 殷 实 的地 主 家 庭 , 生 父 曾经 就 足 个 赌徒 , 注 定 就
伟 岸与 踏 实 的丈 人 形象 。家珍 的死对 于寓 贵米 说 足接 受 命
悲 剧 的化 身 。 严 厉 与 慈爱 的父 亲形 象 : 父 亲 ’ 为 一 个 正 常 的礼 会 角 … 作
论余华的《活着》

论余华的《活着》余华的小说《活着》是一部深刻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复杂性。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主题和叙述技巧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余华小说的风格以及其对中国文学的价值。
一、人物分析小说的主人公是福贵,他是一个平凡的农民,但在动荡的历史时期中经历了许多不幸的变故。
福贵具有特殊的体验,他亲身经历了苦难和死亡,但他依然能够坚强地生存下去。
这说明了福贵在心理上的强大和适应能力。
他的性格也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愚昧和顽固,但这些缺点也使他更加真实。
福贵的女儿小福贵也是小说中的一个关键人物。
她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女性的形象,她患病、被卖、死亡,但是她也表现出内心的坚强和玲珑剔透的品质。
其他人物如福贵的父母和妻子等也都是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他们与福贵一样,经历了生死考验。
二、主题分析《活着》的主题包括生命、死亡、家庭、人性等。
小说描绘了福贵一家人在改革开放时期所经历的一系列困境,成功地表现了生命这一主题。
通过小说中对食物、财产等物质生活的描述,以及对感情、尊严等精神需求的探讨,体现了生命的宝贵价值。
死亡是小说另一个重要的主题,福贵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子女相继死去,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小说中也论述了家庭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每个人都应有的人性尊严。
三、叙述技巧分析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深入了解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小说也通过时间和空间的重合,使小说呈现出复杂而有序的叙述方式。
小说的语言简单而朴素,同时也富有意象和象征性。
通过与其他文学作品的比较,本书可以被归类为魔幻写实主义,它利用了幻想和现实元素的交织,直接描述和间接象征的手段来呈现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和现象。
结论:《活着》充分体现了余华小说的独特风格,以及对中国文化、社会和历史的深刻反思。
福贵和其家人的遭遇,反映了社会中某些群体的生存状况,更凸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小说的语言简单而朴素,但却充满了情感和文化意义,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珍贵之作。
浅析余华《活着》中福贵的形象

浅析余华《活着》中福贵的形象
《活着》是余华创作的一部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福贵在中国动荡时期的人生故事。
福贵是一个充满着善良和坚韧精神的人物形象,通过他的遭遇和经历,作者展现了人性的强大和社会的残酷。
福贵是一个具有坚韧精神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福贵经历了家族的衰败、身世的变故、饥饿的煎熬、家人的离世等一系列困难和痛苦,但他从未放弃生活的希望和对家人的责任。
他通过卖唱、捡破烂等方式艰难维持生计,从不向现实妥协,展现了他的顽强和勇敢。
其次,福贵是一个富有善良品质的人物形象。
他对待家人无私无畏,把生活的重担扛在了肩上,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和照料家人。
在困境中,他不仅没有向家人索取任何东西,反而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和温暖。
他的善良和宽容让人感动,也显示了他内心的高尚品质。
最后,福贵是一个被动的人物形象。
尽管福贵在生活中经历了诸多痛苦和不幸,但他却一直没有反抗的意识和行动。
他没有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也没有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是顺从命运的安排。
这种被动性让福贵的形象显得有些消极,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对于人性的思考。
福贵是一个具有坚韧精神、善良品质但又被动的人物形象。
他的形象展示了在中国动荡时期普通农民所承受的苦难和生活的
艰辛,同时也借此反思了人性的强大和社会的残酷。
通过福贵的形象,读者可以深入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人性的可贵之处。
现实主义小说《活着》中的人物命运分析

现实主义小说《活着》中的人物命运分析引言《活着》是中国作家余华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一生。
这部作品以鲜明真实的语言展示了个体在特定历史、社会背景下所经历的苦难和命运变迁。
本文将对《活着》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一系列深入分析,探讨他们面临的命运挑战以及个体在残酷现实中如何选择与抗争。
主要人物及其命运分析1. 老白四老白四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也是一个普通农民。
他在一生中经历了诸多风险与变故,最终成为家族仅存的一员。
从他身上可以看出现实主义小说对于底层人民生活状况描写的重视。
•命运表现:老白四初出茅庐时充满希望和激情,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他经历了战乱、饥荒和家庭悲剧等一系列灾难。
这些不幸事件改变了他原本正常而简单的生活。
•选择与抗争:尽管老白四一直受到命运的残酷打击,但他从未放弃希望或者自暴自弃。
他在丧失了家庭财产和儿女后仍然坚持生活下去,并努力寻找挣扎和求生的机会。
2. 白娘子白娘子是老白四的妻子,她是一个顽强勇敢的女性形象,代表着妇女在现实社会中所面对的压迫和不公正待遇。
•命运表现:白娘子在小说中经历了种种不幸,她在丈夫被抓走后独自负责家庭,并面对各种磨难和艰辛。
尽管如此,她依然保持乐观和坚强。
•选择与抗争:白娘子在无情现实中选择与命运抗争。
她通过借钱、努力工作以及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来应对困境,展示出个体在悲剧背景下的积极向上精神。
3. 张四爷张四爷是老白四的朋友,也是一个普通农民。
他在小说中展示了现实主义中个人努力和追求幸福的无奈与艰辛。
•命运表现:张四爷在小说中一直以自己的力量寻求财富和幸福生活,但是无论他多么努力,命运似乎总是反复打击他。
他始终没有摆脱贫困和不幸。
•选择与抗争:尽管命运对张四爷不公平,他依然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
尽管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但他在现实主义小说中代表着个体面对失望、失败和挫折时仍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结论《活着》是一部充满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通过塑造各种命运际遇来揭示社会底层人民所承受的苦难和压迫。
《活着》人物赏析教学设计

《活着》人物赏析教学设计活着人物赏析教学设计引言本文档旨在设计一套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余华的小说《活着》中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理解人物形象的背景、性格特点和重要事件;- 探讨人物形象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教学内容人物赏析在教学中,我们将着重分析以下人物:1. 贾乃亮:- 背景:"活着"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农民。
- 性格特点:朴实、勤劳、乐观。
- 重要事件:经历了家庭的破裂、饥饿的折磨、儿女的离世等悲惨遭遇。
- 与主题的关系:贾乃亮在困境中坚持生活,展现了人类的顽强生命力,体现了小说探讨人生意义的核心。
2. 贾福贵:- 背景:贾乃亮的父亲,富有的村民。
- 性格特点:贪婪、自私。
- 重要事件:以剥削他人为乐,压迫贾乃亮等弱者。
- 与主题的关系:贾福贵代表了社会的黑暗面,反映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3. 小福子:- 背景:贾乃亮的妻子。
- 性格特点:坚强、忍耐。
- 重要事件:忍受饥饿、丧子的痛苦。
- 与主题的关系:小福子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勇气和母爱为小说增添了温暖和人情味。
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演示,学生将探讨以上人物形象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意义所在。
教学过程1. 导入:以问题引入人物赏析的主题。
2. 教师讲解:对每个人物进行详细解读,包括背景、性格特点和重要事件。
3.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各自感兴趣的人物形象,并准备观点和例证。
4. 学生演示: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人物进行演示和解读,展示陈述观点的能力。
5.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演示进行点评和总结,澄清问题,加深理解。
6. 总结:总结人物赏析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评估- 学生课后写作:要求学生写一篇500字的文章,分析一个自选的人物形象与主题的关系。
- 学生小组讨论表现: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表现和课堂参与度进行评估。
人性的光辉与黑暗《活着》的人物塑造

人性的光辉与黑暗《活着》的人物塑造《活着》是中国作家余华创作的一部小说,通过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
在小说中,除了福贵这一主要人物,还有许多其他角色,每个角色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行为,共同构建了这部作品丰富多彩的世界。
本文将从福贵、秀才、家福和隔离疗养所院长四个角色进行论述。
福贵是整部小说的主角,他经历了许多人生的磨难,从富甲一方到贫困潦倒,他亲身经历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
在常人看来,福贵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但在苦难面前,他表现出了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生活意志。
尽管他的家庭遭遇了一系列的厄运,他仍然坚守着对家庭的责任和对生活的执着。
他在困境中从不沮丧,在较量中逐渐光辉起来。
福贵的形象不仅展示了人性的光辉,也揭示了人性的黑暗。
在逆境中,他逐渐变得自私、无情,甚至对自己的女儿都流露出了冷漠。
他的形象引起了读者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相互矛盾性。
秀才是福贵的一位朋友,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文化人。
他具有极高的文化素养,博览群书,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思考。
秀才在小说中通过与福贵的互动,不仅展现出人性的光辉,也揭示了人性的黑暗。
他因批判时政而遭到迫害,在面临生命危险时选择了妥协和沉默。
秀才的形象显示了文化人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无奈和苦闷,也反映了个体在极端环境中所承受的压力和矛盾。
家福是福贵的儿子,他是一个具有天真和纯洁性格的孩子。
小说中,家福经历了许多不幸的遭遇,但他对生活和人性的态度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善良。
在逆境中,他表现出对父亲的关爱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他的形象展示了人性的善良和纯真。
不过,在一些细节中,家福也暴露出人性的黑暗面。
在生活困苦的情况下,他因积怨而对父亲产生了疏离和埋怨。
从家福的形象中,读者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隔离疗养所院长是另一个典型的角色,他代表着权力与腐败的黑暗面。
院长贪图权力和金钱,他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虐待病人,甚至谋杀他们。
院长的形象显示了人性的黑暗,以及权力对人性的腐蚀和扭曲。
浅析《活着》中福贵的人物形象

浅析《活着》中福贵的人物形象读了著名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一生的生活和奋斗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福贵作为千千万万不幸遭遇者的一个典型形象的代表,既有着他独特个性特征,也有着中国广大劳苦大众的共同特征,简单总结起来我觉得有如下几点:一、百折不挠的坚强父亲因儿子败家一命呜呼;母亲因体力透支一病丧命;儿子有庆因抽血过多顷刻停止心跳;聋哑女儿凤霞因产后大出血撒手人寰;妻子家珍因长年劳累落下软骨病不治身亡;女婿二喜因遭遇飞来横祸被水泥板砸成肉酱;外孙苦根因饿极吃多豆子被活活撑死……一个曾声色犬马的地主阔少沦为贫苦农民后的漫长生涯中,其家人相继躺在田头坟地永远弃他而去,惟留下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这就是这篇《活着》中福贵人生的真实写照。
当福贵目睹几千国民党伤兵活活冻死在雪夜,因之哭得眼泪融化了脸上的冰雪后,当他亲历所有患难与共的亲人颓然逝去的悲痛欲绝后,孑然一身的他意念上并未对死的阴霾与召唤俯首就擒,他仍不屈不挠地执着于生,满腔热情地好好活着,“他喜欢回想过去,喜欢讲述自己,似乎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
”他的顽强乐观感染和鼓舞着读者,传达出这样坚定不移的信念:就算世界上只剩下你最后一个生命,你也一定要好好地饱满地活着,为只此一次、生命诚可贵的本身,为活着而活。
如此,人的尊严、人的力量、人的不服输……人便不辜负了地球上最高级形态生命的美名。
正如余华在此书韩文版自序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在艰难困苦中百般忍受而活,即便在地狱中也要擦干眼泪微笑着高唱着牧歌而活,活下去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因此,在福贵亲手埋葬了他一个个苦命的亲人后,我们每天仍能听到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在落日的余辉里像风一样飘扬,他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充满了芬芳的泥土的气息,那是鲜活肥沃的活着的生命气息。
《活着》人物形象分析

《活着》人物形象分析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是作家放弃先锋探索重返写实之路的乡土力作。
这部小说反映了福贵这一小人物在建国前至70年代末三十年的时代浪潮中命运的跌宕沉浮,并通过主人公一生的生存状态告诉世人活着的自为性与终极性。
“《活着》作为现实主义小说,福贵不仅具有生动具体的形象和性格特征,亦是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
”作者在文本中让我们看到了对传统的人性价值和道德信念的坚持和固守。
这部小说讲述的是关于一位普通中国农民福贵一生的故事。
这部有12万多字的长篇,虽然只是刻意突出了几个农民的个人命运和细碎生活,但于平凡中达到奇妙的效果,几近写出了一种民族苦难史和民族生命力。
《活着》的主人公福贵,出身于地主家庭,在旧时代吃喝嫖赌,把祖上的家产败光,他的这一行为气死了老父亲,接着又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回来时老母亲已经死去。
福贵被解放军俘虏后放了回来,还赶上了分土地,洗心革面的他一心要和家人守在一起“好好的活着”。
可是,公社化和随后的大饥荒、文化大革命、包产到户,都波及到了这个普通的农家,劳累过度而又营养不良的气质家珍患了不治之症,最后死去,儿子友庆为了给县长的老婆输血被医生抽干了血而死去,女儿凤霞终于嫁了一个知冷知热的丈夫二喜,让福贵感到生活的幸福,却不料凤霞在分娩时难产而死,随后女婿二喜在劳动中死于意外事故。
包产到户后。
衰老的福贵体力不支,他的外孙苦根小小年纪就帮助他干农活。
先是淋雨得了病,又因为吃了过多的青豆胀死了。
最后只有可怜的福贵孤独终老。
一、死亡意象《活着》中的人物都不经意地“遭遇”死亡,死亡意象似乎构成了这部小说最鲜明醒目的一道风景。
通过密集而频繁的死亡叙述,我们不能不说作家具有一种对死亡的偏爱,在余华笔下,死亡只是作家达到自己创作目的的一个阶梯、工具或手段,它不是生命的另外一种形式,作家将其还原为一种生命的真实,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生存方式,并以死亡为跳板,以达到升华主题和剖析人生的目的。
法国哲学家弗拉基米尔·扬克雷维奇曾指出:“只有能够死亡的才是有生命的。
浅论《活着》中福贵的人物形象

浅论《活着》中福贵的人物形象
福贵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然而他的命运却因为嗜赌成性而急转直下。
在输
光所有家产后,他的父亲气死,母亲则被迫变卖首饰租间破屋过活。
一年后,
他的妻子家珍带着女儿凤霞离开了他。
这时的福贵陷入了一生中的最低谷,然
而他并没有放弃,开始痛改前非,为了生存而努力。
福贵的人生充满了苦难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抗争。
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他曾靠演皮影戏为生,用自己的技艺养家糊口。
尽管生活
如此艰难,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用幽默和机智面对生活的困境。
福贵的命运虽然悲惨,但他却始终保持着对家人的关爱和责任。
当家珍因病去
世时,他抱着家珍的尸体一步步走向西村口,将她埋在了埋着儿子有庆的地方。
他的内心痛苦难以言表,但他并没有崩溃,而是更加坚定了对生活的执着。
福贵的人生充满了悲欢离合,他的命运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守着生
命的意义,顽强地活着。
他在面对生活的苦难时,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
对命运的抗争,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总的来说,《活着》中的福贵是一个坚强、乐观、执着的人物形象。
他的命运虽然悲惨,但他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抗争。
他的形象深刻地揭
示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活着》人物赏析

《活着》人物性格欧阳学文富贵父亲:富贵父亲,旧时的地主,他对富贵的教育反映了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父子教育——表面上严格,其实包含着纵容溺爱。
富贵处处拿父亲做榜样,后来把家产都输掉了。
他倒也是个能屈能伸的人,他发达的时候是一个很讲身份的人,城里人都叫他先生,没了家产之后,对索债的债主点头哈腰。
春生:比较精明会生存的人。
当别的兵都在疯抢军队从飞机上抛下来的大饼时,他和老全想的是分开去抢,才能多抢些大饼回来,可是春生则想到脱别人的胶鞋当作煮米的燃料,在寒冷的夜里他去死的兵身上扒衣服取暖……春生在无数次的战争中活下来,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着,九死一生。
可是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折磨迫害,最后吊死在一棵树上。
生命啊,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凤霞:凤霞四岁之前过的是好日子,那个时候她的嘴角总是挂着笑,无忧无虑,家庭富裕,家里人不下田地,却依然过着不愁吃穿的舒适生活。
后来,苦难和噩运袭向了这个乖巧的孩子。
父亲输光家产后她没了优越的生活条件,跟着家人过着下层农民的贫苦日子,但仍是那么快乐。
六岁那年的一场高烧使她变成聋哑人,从此在静静的世界里卖力干活、任劳任怨。
她是个非常朴实、懂事,又非常倔强、非常孝顺的孩子。
在她短短的生命中,饱经现实中的贫穷、劳累和饥饿的磨难和考验,但不乏有温馨的亲情、快乐的劳动和质朴而又浪漫的爱情。
为什么有的人幸福地出生,无忧无虑地过活,但有的人却生来要去忍受生命沉重的责任,艰难苦难地活着,这些她可能从来没想过。
家珍:是典型的旧时中国式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她善良、勤劳、任劳任怨、贤良、通达人情,长得漂亮,家境条件好,嫁到农村无论穷富日子都坚守着丈夫,爱惜着老人和孩子,她是最睿智、最会经营家庭的女人。
她面对玩世不恭的败家子、赌徒、受了其当众暴打仍旧默默抚摸着腹中胎儿独自扶墙回家;还有被父亲接走生完孩子后仍旧回到富贵身边;在饥饿年代她从父亲那要来的米放在胸口回去给一家人煮粥;还有对春生的原谅。
《活着》中的人物分析

浅析几个《活着》里的典型人物摘要:通过分析《活着》中几个典型的人物,分析他们生命的命运的戏剧性转折,他们活着有的是忍受、责任、没有思索;死了,有的气死、有的平静、有的无奈、还有不堪忍受而自杀。
为了什么活着,活着的人值得思索。
关键字:《活着》、命运转折、时代、生活态度富贵父亲,旧时的地主,他对富贵的教育反映了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父子教育——表面上严格,其实包含着纵容溺爱。
以下片段是就这种教育的一个缩影:自从我赌博上以后,我倒还真想光耀祖宗了,想把我爹弄掉的一百多亩地挣回来。
那些日子爹问我在城里鬼混些什么,我对他说:“现在不鬼混啦,我在做生意。
”他问:“做什么生意?”他一听就火了,他年轻时也这么回答过我爷爷。
他知道我是在赌博,脱下布鞋就朝我打来,我左躲右藏,心想他打几下就该完了吧。
可我这个平常只有咳嗽才有力气的爹,竟然越打越凶了。
我又不是一只苍蝇,让他这么拍来拍去。
我一把捏住他的手,说道:“爹,你他娘的算了吧。
老子看在你把我弄出来的份上让让你,你他娘的就算了吧。
”我捏住爹的右手,他又用左手脱下右脚的布鞋,还想打我。
我又捏住他的左手,这样他就动弹不得了,他气得哆嗦了半晌,才喊出一声:“孽子。
”我说:“去你娘的。
”双手一推,他就跌坐到墙角里去了。
(节选《活着》第一章第一节)儿子是处处拿他爹做榜样啊,后来富贵把家产都输掉了,儿子走了他的老路,不知道他之前有没有预料过这么一天的发生,他曾把徐家的房产和两百亩田地输掉一半,还剩下一百多亩田一院房了在他们爷儿俩这,直到他亲手把这些地契和房契交给别人换来三挑铜钱去让儿子还债。
我觉得这次是此生他给富贵最好的一次教育,没有吵骂只是把其中的一切滋味给富贵自己体会,确实在那用南瓜叶盖住的三挑铜钱中富贵也没少体会到他以往的百无聊赖的荒糜。
他倒也是个能屈能伸的人,他发达的时候是一个很讲身份的人,城里人都叫他先生,没了家产之后,对索债的债主点头哈腰。
是不是人到穷途末路的时候都会变成这样呢?这时我想到了司马迁、屈原、阮籍,他们一个为了追求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一个为了使自己的清高气节不受玷染投江而死,一个则醉生梦死放荡山水之间而避世而活,我思考:他这是为了什么而活,难道仅仅是为了活着?直到他倒在粪缸死的那一刻不知道他有没有想明白,不管怎么样有一件事他是彻底的明白了——欠的债总得还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着》人物性格
富贵父亲:
富贵父亲,旧时的地主,他对富贵的教育反映了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父子教育——表面上严格,其实包含着纵容溺爱。
富贵处处拿父亲做榜样,后来把家产都输掉了。
他倒也是个能屈能伸的人,他发达的时候是一个很讲身份的人,城里人都叫他先生,没了家产之后,对索债的债主点头哈腰。
春生:
比较精明会生存的人。
当别的兵都在疯抢军队从飞机上抛下来的大饼时,他和老全想的是分开去抢,才能多抢些大饼回来,可是春生则想到脱别人的胶鞋当作煮米的燃料,在寒冷的夜里他去死的兵身上扒衣服取暖……春生在无数次的战争中活下来,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着,九死一生。
可是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折磨迫害,最后吊死在一棵树上。
生命啊,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凤霞:
凤霞四岁之前过的是好日子,那个时候她的嘴角总是挂着笑,无忧无虑,家庭富裕,家里人不下田地,却依然过着不愁吃穿的舒适生活。
后来,苦难和噩运袭向了这个乖巧的孩子。
父亲输光家产后她没了优越的生活条件,跟着家人过着下层农民的贫苦日子,但仍是
那么快乐。
六岁那年的一场高烧使她变成聋哑人,从此在静静的世界里卖力干活、任劳任怨。
她是个非常朴实、懂事,又非常倔强、非常孝顺的孩子。
在她短短的生命中,饱经现实中的贫穷、劳累和饥饿的磨难和考验,但不乏有温馨的亲情、快乐的劳动和质朴而又浪漫的爱情。
为什么有的人幸福地出生,无忧无虑地过活,但有的人却生来要去忍受生命沉重的责任,艰难苦难地活着,这些她可能从来没想过。
家珍:
是典型的旧时中国式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她善良、勤劳、任劳任怨、贤良、通达人情,长得漂亮,家境条件好,嫁到农村无论穷富日子都坚守着丈夫,爱惜着老人和孩子,她是最睿智、最会经营家庭的女人。
她面对玩世不恭的败家子、赌徒、受了其当众暴打仍旧默默抚摸着腹中胎儿独自扶墙回家;还有被父亲接走生完孩子后仍旧回到富贵身边;在饥饿年代她从父亲那要来的米放在胸口回去给一家人煮粥;还有对春生的原谅。
家珍穿着朴素,性格软弱,为别人着想,小心翼翼的活着,在那个吃人的社会下活的百般无奈,她隐忍,退让,不敢反抗。
想坚强起来,却无能为力。
对后来潦倒福贵始终如一陪伴坚守,其实这是她对于家、家人和
对爱与幸福的坚守,处处闪耀着女性和母性的智慧与品德的光辉。
富贵:
年轻时的富贵家庭,地主少爷,游手好闲。
自己玩世不恭,家境优越使得他养尊处优,他嗜赌如命,完全不在意家人的感受。
父亲的假淫威背后的管教无奈,母亲的包庇疼爱,妻子的贤良容忍,共同造成了他前期的人物形象。
后半生的富贵厄运连连,先是在家道中落被抓了壮丁死里逃生之后,他开始反思自己,洗心革面不再荒废生命,一心想着要和家人好好过日子。
后而踏踏实实过日子却又不断遇到挫折:生活艰难、生活环境动荡不安,一个个挫折不仅没有打倒他,更是让他变得豁达、乐观。
但死亡和灾难时刻伴随着他,亲人们一个个死去,只留下他一个人孤独的活着时,他已经对生死释然,最终老年与老黄牛为伴,还将自己的人生讲做故事给他人听。
他已变成一个不惧苦难、求生欲望强的人。
他后半生的关键词是忍受。
忍受生活赋予的快乐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伤和高兴以及兴奋和无奈。
哪怕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坚强的忍受,没有逃避,活的平静而坦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