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导学案
《陋室铭》教案(优秀7篇)

《陋室铭》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作者整理了7篇《陋室铭》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陋室”的“陋”和“不陋”,进而掌握文章的主旨“惟吾德馨”。
能力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理解“铭”这种文体,可以赏析并仿写对偶句乃至铭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本研读及课外知识延伸,理解作者刘禹锡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并进而理解中国古今名士的闲雅情趣和精神追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交流探讨,理解文章主旨!2、学习铭文的写作手法,尤其是比兴和类比的手法!3、反复吟诵乃至当堂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有效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感悟中国古今名士的闲雅情趣和精神追求,能够静听贤明之心!三、教材分析:《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
陋室,是作者刘禹锡受人挤兑而住的简陋房屋,但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
真可谓用“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的博大胸襟和高尚情操激励了太多的中国文人,所以在纯粹“赏析”的教学设计上,教会学生理解作者及所有和作者有一样精神追求的雅士的情怀,是上课的重难点。
至于铭文的写作手法,如“比兴、对偶和类比”学生很容易掌握,会仿写即可!四、计划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步骤1、导入:人的一生当中,必定会经历很多挫折和磨难,但是,越是苦难的挫折,越能折射出“高人雅士”的坦荡胸襟和励志情怀!一路走来,我们接触过苏轼被贬但仍“夜游承天寺”,释怀地吟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龚自珍被迫离开朝廷,也是一路高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今天,我们再来听一听又一个被贬文人刘禹锡的故事,看看他又经历了什么?2、【多媒体展示】话说唐朝诗人刘禹锡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到和州做“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
《陋室铭》导学案(通用12篇)

《陋室铭》导学案(通用12篇)《陋室铭》导学案篇1班级姓名座号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记住相关的文言字词解释。
2.技能目标: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不慕荣利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学习重点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难点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学法指导朗读法,导读法【自主学习】1、读一读,写一写(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惟吾德馨()鸿儒()调素琴()案牍()西蜀子云亭()苔痕()2、读一读,译一译(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4)何陋之有()(5)苔痕上阶绿()(6)草色入帘青()(7)谈笑有鸿儒()(8)往来无白丁()(9)可以调素琴()(10)无案牍之劳形()(11)惟吾德馨()()3、读一读,理一理(整体感悟课文)(1)《陋室铭》的作者是,他是代诗人,字。
题目中的“铭”是指:。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2)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
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接着以“”一句统领全篇。
下文则用“”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结尾再用“”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4、读一读,问一问学习质疑:【课堂探究】(合作学习最有效)5、读一读,品一品。
(1)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答:《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
从侧面烘托陋室清幽,宁静。
也表达了陋室是因室主人的德馨而出名的。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答:地方不大,但是整洁干净,有格调。
(3)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答: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陋室不陋,即:(1)从自然环境的清幽。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 (2) 从交往人物的不俗。
《陋室铭》导学案3篇

《陋室铭》导学案3篇《陋室铭》导学案3篇《陋室铭》导学案1导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一、自学反馈(自主完成,同桌互查)1、关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逐句翻译课文。
掌握重点词语。
二、合作探讨(交流互动,问题质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强语气。
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
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写室中事。
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两句写什么?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巩固检测(重点突破,当堂训练。
)1、按要求默写①写出本文的中心句②写出表现陋室环境幽美的句子③写出表现陋室主人所参与事之雅致的句子四、拓展延伸(融会贯通,提高能力。
)1、对于作者的陋室以及他的生活方式你有什么看法?2、学习文章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理想或追求通过某些物品(体)表现出来。
《陋室铭》教案(通用15篇)

《陋室铭》教案(通用15篇)《陋室铭》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陋室铭》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陋室铭》教案1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明确目标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教育目标。
师生讨论,逐条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身世、处境作一些了解。
让我们先复习有关刘禹锡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调整仕途得失的一条基本心理原则。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2.结合注释学习“铭”,让学生当堂记忆。
教师当堂抽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及节奏,全班学生齐读。
[复习旧课知识点:引入新课的学习,当堂记忆并检查,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给合都是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过程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字,时间为四分钟,教师巡视,个别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及预习提示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能提奖全篇大意?是什么意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德馨”指的是品德高尚,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文章头两句有何作用?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3)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教学设计15篇

《陋室铭》教学设计15篇《陋室铭》教学设计1【教学思想】《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文言文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又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写的一篇散文。
“千般教法读为本”,文言文的学习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
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__内容。
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分析】《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
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目的是让学生在过去学习古代诗文的基础上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
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抒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
本课教学,既要积累重要文言词汇,理解内容,又要解读“铭”的特点,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从而更好的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诵读品味,理解__内容及写法。
4、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
【教学方法】教法:点拨引导法、朗读品味法;学法:探究归纳法。
《陋室铭》导学案3

《陋室铭》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节奏的朗读课文并读出韵味,并背诵课文。
2、掌握重点文言词,疏通文意。
(重点)3、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难点)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小组合作,预习交流)1、解题,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题目中的“铭”是指:2)作者及背景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
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2、、朗读课文2至4遍,用笔圈点出感受深刻的词句和不理解的地方。
3、、下面的词语你认识吗?(请特别注意黑体字的读音)陋室铭()德馨()鸿儒()案牍()西蜀()调()素琴4、自学课文,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以及已有的文言知识,翻译课文。
1)请写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并解释。
2)请写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及其翻译。
3)还有哪些词或句不会理解的呢?请摘录下来。
二、【课堂学习】(一)课前小热身。
(二)听“陋室”:要求:听清停顿、重音,说说。
(三)读“陋室”:1、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注意句尾押韵的字,朗读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
3、朗读时语气要平缓,有些音节要适当拉长。
4、“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应读得轻些,才有韵味。
5、用肯定的语气,大声的语调读“孔子云:‘何陋之有?’”。
(四)说“陋室”(翻译课文)1、学生自行结合注解疏通课文,圈出不懂的词句。
2、小组交流讨论疑难问题。
3、检测。
(五)知“陋室”(整体感知)1、本文写了什么?《陋室铭》中哪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六)品“陋室”(合作探究)1、陋室,陋在何处?(看课文:不放过任何一个词──咬文嚼字)2、陋室,真的陋吗?(思维角度:主人、环境、交往、生活)3、作者写陋室用意何在?(联系点:“铭”这种文体的特点。
)(七)论“陋室”(拓展延伸,任选一题作答)1、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同学们认为刘禹锡的道德情操和为人处世有哪些可取之处,有哪些不可取之处?请同学们大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2、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陋室铭》教学设计15篇

《陋室铭》教学设计15篇《陋室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了解“铭”的特点,掌握相关的文言词汇。
三、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设想一、以尊重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为重点,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体会刘禹锡的那份情怀。
二、在加强诵读的同时,认真体会“铭”文句式整齐、押韵,节奏感强的特点。
三、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在朗读合作中实现“字音准确,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的目标。
⑴自由大声朗读。
⑵同位互相听读。
⑶同学朗读展示,听后师生评点。
⑷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储备和文下注释,粗通课文大意。
⑴对照注释,默读全文,疏通文意。
⑵交流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点评正误。
注意以下词句的解释:①馨xīn 散布得很远的香气.②无丝竹之乱耳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乱:使……混乱。
乱耳:扰乱听觉。
③劳:使……劳累。
④庐:简陋的房屋。
⑤何陋之有?“有何陋”的倒装。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⑶齐读课文,读出节奏和语调。
四、三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怀。
默读课文,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体验中再造陋室形象,理解作者情趣。
⑴作者说“斯是陋室”,“陋”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自然环境(景致少、来客少)。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往来客人(来客少,古时读书人少,“鸿儒”更少)。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主人情趣(陈设少、作为少)。
⑵“陋室”真的“陋”吗?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而不陋,关键在人。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环境清幽。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交往高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情趣脱俗。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用古代名贤类比。
“何陋之有”——以圣贤之语自勉,呼应开头。
《陋室铭》导学案

•••••••••••••••••《陋室铭》导学案《陋室铭》导学案1.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
世称刘宾客。
有《刘禹锡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辨音识字:德馨(xīn)苔(tái)痕案牍(dú)鸿儒((hòng rú)西蜀(shǔ)何陋(lòu )调素琴(tiáo)文言词语【名】有名,著名。
【灵】灵异。
【斯】这。
【德馨】品德高尚。
馨,香气。
【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素,朴素,不加装饰。
【金经】指佛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理解探究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_________(惟吾德馨)。
2.文章的点题句是:_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环境幽雅、交往文雅、情趣高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4.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陋室环境清幽宁静5.写陋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
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交往之人不俗6.写陋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情操高尚:生活情趣高雅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7.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8.《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
《陋室铭》导学案及答案

十陋室铭一、目标导学1.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2.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了解本文的出处及作者,查阅有关资料弄清“铭”的含义。
(2)查字典,积累生字词,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将重要的字词抄写在下面。
2. 二读课文,熟读课文至背诵,默写两句自己喜欢对偶句。
3. 三读课文,口头翻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读通课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
1.写出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有仙则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鸿.儒()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3.这篇课文几乎通篇押韵、对偶,试通过朗读,体会它的音韵美。
文中押韵的字是:韵脚是:4.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曰:“何陋之有”(三)解析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及托物言志的写法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分别是从哪个方面写出陋室的什么特点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与写作者的陋室有什么关系5.引用孔子说的话有什么作用(四)课堂总结。
这篇铭文通过赞扬,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和、的生活情趣。
文章的这种写法叫。
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
1.本文作者(人名)是(朝代)著名文学家。
《陋室铭》导学案

《陋室铭》导学案《陋室铭》导学案六篇《陋室铭》导学案1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背诵并能准确默写全文。
2.过程与方法:初步领会韵文和对偶句的语言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自甘淡泊、不慕名利的思想。
学法指导:以读为主,合作探究。
资料链接1.背景资料:(1)《陋室铭》这篇“铭”文早已成了“名文”,其实,这篇名文是“气”出来的。
刘禹锡是我国唐代着名的作家、诗人,他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时的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
和州知县策某是个势力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
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到城南门,面江而居。
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他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策知县,于是策某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到一间半。
新宅位于德胜河,附近还有一排排杨柳树,环境还不错。
刘禹锡也没有计较,他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县见他仍是悠然自得,又把刘禹锡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其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狗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了,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中学语文在线(2)子云亭:即西汉文学家扬雄的草玄亭。
据《汉书杨雄传》扬雄所处的成、哀、平三世,统治权被外戚和弄臣所篡,只有投靠他们才能青云直上,而扬雄不事谄媚,不屑逢迎,不会钻营,不愿投靠,因而“三世不徙官”。
作者以扬雄德高不论室陋自比,可见作者之志。
知识巩固:1.填空:本文的作者是代着名诗人。
体裁是,这种体裁的特点是。
2.全文的主旨句是,。
3.试写出本文的对偶句(至少两句)4.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有仙则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孔子云:“何陋之有”6.你认为本文的写作意图是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拓展延伸:阅读刘禹锡的一首充满哲理的词,完成练习。
陋室铭导学案

《陋室铭》导学案第一课时苏培亮课例研究主题: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的引领作用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识记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及节奏,体味语言的音韵美。
3、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4、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识记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选自《全唐文》卷六O八。
陋室,简陋的屋子。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
3》【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了灵异的(水)了。
龙,古代传说中能兴云作雨的一种神奇的动物。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敢到简陋了)。
斯,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5》【苔痕上阶绿,草舍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舍青葱,影入帘里。
6》【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7》【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调素琴】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
10》【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1》【案牍】官府的公文。
12》【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1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敬仰。
南阳,郡名。
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
诸葛,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
西蜀,现在的四川。
子云,指杨雄,西汉文学家。
《陋室铭》教案(集合15篇)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集合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陋室铭》教案1一、导入: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叫《古文观止》,它是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供学塾使用的文章读本。
此处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观止”表明作者的态度是:古文的精品都已选入了,你已经欣赏到最好的的了,不用再看其他的了。
当然这有些夸张,这本书选了从先秦到明末的222篇古代散文作品,其中有一篇仅仅81个字的短文就占有古代散文的一席之地,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种思考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
(展示课题、作者)二、学习新课1、指名学生回答“铭”的特点。
师补充: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有勉励或警戒的意思,表示永记不忘。
2、师: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生回答:写写他的陋室师:陋室有何可写之处呢?我们来读课文。
三、一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后齐读。
(师提示:注意挺胸抬头,声音洪亮,精神饱满。
)2、师:读得整齐,也很流畅。
你们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师: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得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忆一下电影和电视里看到古人是怎样读书得呢?生回答:跟唱歌一样,摇头晃脑等师:古人读书师很有韵味的,自得其乐地读,一般说语气都比较舒缓,老师试着读一下。
(师配乐读)师:我们要读出韵味来,还是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下面我们结合注释,同桌或前后桌讨论解决。
(展示词语、句子的意思,学生有疑问自己上来查。
)四、二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作者感情。
师: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再读就要带感情读,谁来读?指名学生读,互相点评。
师: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咱们读了文章,能不能说说你的收获。
学生边说边讨论。
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文章的主旨,表明作者的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饿节操。
陋室铭教案学情分析优秀5篇

陋室铭教案学情分析优秀5篇《陋室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4、能力目标:背诵、仿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正感到春风得意的他,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
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因为这首诗,他又被贬到连州。
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
这不怕惹祸老先生,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亦云。
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
我们一起来背诵这位老先生的。
诗。
1、背诵已学诗歌《秋词》。
(多媒体显示)2、请学生简介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
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多媒体显示)3、出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显示)4、简介“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常见的铭有:座右铭、墓志铭。
5、韩愈说:“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篇文章也不例外,请一同学介绍背景。
(可见,此文并非作者自命清高、孤芳自赏,而是愤世嫉俗之作。
)二、初读课文。
1、欣赏课文录音。
2、洪亮、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去掉标点)三、译读课文。
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2、学生相互质疑、解答。
《陋室铭》教案六篇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六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陋室铭》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陋室铭》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淡泊明志,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卡片等。
设计思路教学本文要贯穿“以读会意”的方法。
在读的方法上要灵活,可由教师范读、学生推荐朗读、比赛读等。
让学生自学,找出生僻字,由老师帮助解决。
疏通文意,然后背诵课文。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以通过设计巧妙的题目引导完成。
教学时数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家,你怎样设计呢?(学生自由说。
)唐朝刘禹锡却喜欢鄙陋居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样。
(板书课题及作者。
)2.介绍作者及文体。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在这里是一种文体,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要求:记住作者及文体。
二、自主学习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2。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
2.本文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文章结尾再一次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并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并分析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1.解释下列词语。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明确:(陋:不华美、狭小。
馨:香气散布很远。
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
牍:古时写字用的木简。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指同学解释,如有错误让其他同学纠正。
《陋室铭》导学案(通用2024)

相关历史背景介绍
唐代社会风貌
了解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方面,探究《陋室铭》产生的历史背 景。
作者刘禹锡的生平
唐代文学的发展
《陋室铭》作为唐代文学的代表作之 一,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有助于把握该文的文学价值。
了解刘禹锡的生平经历、思想及文学 成就,以便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
同类作品比较阅读
与《爱莲说》比较
01
从主题、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等方面对两篇作品进行比较,提
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与其他唐代铭文比较
02
选取几篇具有代表性的唐代铭文,与《陋室铭》进行比较阅读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铭文的特点和风格。
与现代散文比较
03
选取一篇现代散文,与《陋室铭》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古今
文学的差异和联系。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梳理
陋室描述
阐述陋室的地理位 置、环境及室内布 置。
陋室之德
阐述陋室所体现的 道德品质及人生哲 理。
引言
简要介绍文章背景 及作者刘禹锡。
陋室生活
描述作者在陋室中 的日常生活及感受 。
结尾
总结全文,表达作 者对陋室的情感及 态度。
关键句段解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出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 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实 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06
资源推荐与课外阅读指导
经典名篇推荐阅读
《爱莲说》
同为唐代文人刘禹锡所作,通过描写莲花的美丽与纯洁,表达了 作者的高尚情操。
《陋室铭》导学教案

《陋室铭》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佳作。
这首诗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引起了人们的深思与感悟。
本文将从导学教案的角度分析《陋室铭》的意义、主题以及诗歌技巧,以促进学生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与欣赏。
一、教目标1. 了解《陋室铭》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2. 理解《陋室铭》所表达的思想和主题;3. 学习诗歌韵律和意象的运用;4. 培养学生欣赏和感悟古典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陋室铭》的背景和作者生平简介2. 《陋室铭》的文本分析3. 《陋室铭》的韵律和意象分析4. 诗歌欣赏与感悟三、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介绍《陋室铭》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表现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为主,饱含着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他的生平履历也是一部波折曲折、悲欢离合的历史,也正是这样的命运历程,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深刻的悲壮色彩。
可以进行阅读理解,并与学生讨论,让他们思考杜甫的人生经历对他创作的影响。
2. 正文阐释:介绍《陋室铭》的重要意义和主题。
这首诗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认知。
通过一位居住在简陋房间的人的视角,诗中描绘了房间、庭院和附近物件的状态,寓意出对世俗财富和荣誉的淡漠和超脱,传达了诗人内心所持的一种深层信仰和情感体验。
在解读《陋室铭》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所反映的人性、社会现实、益民主义和自我价值等问题,并鼓励学生通过借鉴杜甫深刻的思想理念和感性表达方法,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真实,探索人类生命的真正意义。
3. 诗歌技巧讲解:以诗歌的结构、韵律和意象为关键要素,分析《陋室铭》中的诗艺构成。
在诗歌欣赏和讲解中,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汇含义和境界描写,明确诗歌所涉及的抒情、咏物、景物、哲理和呼声等方面的特征,并帮助学生体验诗歌的韵律之美。
语文老师可以在学生新学了一批词汇,或者某一知识点积累之后,集中对这些单词在《陋室铭》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词汇理解。
《陋室铭》导学案(教师版)

《陋室铭》导学案〖学习目标〗1.疏通文言语句,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高尚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学习重点〗1.疏通文言语句,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保持高尚的节操。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纵观历史,高洁如颜回者,不胜枚举。
唐代诗人刘禹锡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陋室铭》,看看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二、有关资料1.题目解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读来铿锵有力,多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2.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
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词》《江南春》《浪淘沙》等。
3.背景资料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
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官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和州县令见刘禹锡是被贬下来的官员,就故意刁难。
让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怨言,便写一幅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把刘禹锡从城南门迁到城北门,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导学案
主备人:李娟审阅:张琼
一、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识记文学常识。
2、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二、学习重点
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学习难点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三、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0),字梦得,唐代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著名诗人,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进步思想家。
刘禹锡为人正直,在政治上主张法治。
唐顺宗时(唐代中后期),刘禹锡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朗州、和州等州刺史。
在文学上他比较重视文艺的社会价值。
在流传下来的作品中,有不少具有明显的进取精神。
王安石称他为天下奇才,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有《刘梦德文集》四十卷传世。
知识链接
“铭”: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修辞手法上多用比喻,对偶,排比,文句精美,句式整齐,讲究押韵,是典型的骈文。
本文除末尾句外,其余各句都押韵(文中押韵的字是:名、灵、馨、青、丁、经、形、亭),读来朗朗上口,极富音韵美。
托物言志写法:托物言志,“托”借、假托的意思,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即借物言志,借物抒怀。
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借“陋室”扬“德馨”,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学习过程
(一):读顺课文,积累文学常识,掌握生字词(A级)做一做,我一定能过关)(学习方法:参考课下注释,查阅有关工具书)
积累生字词,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陋室(lòu)德馨(xīn)调素琴(tiáo)鸿儒(hóng)案牍(dú)西蜀(shǔ)
(二):读通课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B级)一试身手,我最棒。
(学习方法:对照课下注释,参考资料与巳学过和知识,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1、写出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①有仙则名()②有龙则灵()③斯是陋室()④惟吾德馨( ) ⑤鸿儒()⑥白丁()⑦调素琴()⑧阅金经()⑨丝竹()⑩案牍()⑾乱耳()⑿劳形()
2、写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3、翻译句子:
⑪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⑫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孔子云:“何陋之有?”
4这篇课文几乎通篇押韵对偶,试通过朗读,体会它的音韵美。
文中押韵的字是:
韵脚是:
(三):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及托物言志的写法(B级)相信自己,我能行。
(学法:学生先注意听别人读课文,然后标画之后讨论,最后集体交流)
1、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
开篇“;”,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接着以“”一句统领全篇。
下文则用“”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结尾再用“”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
2、用课文原句填空:
(1)全文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2)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这些是实写,虚写的句子是:。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课文中与这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4)表明作者以古代明贤自况的句子是:。
(5)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㈣自展:解析课文(C级)展示风采,我精彩。
(学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
“解析”部分先由学生试做或思考,自展课时再由老师引导学生将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解析到位。
)
1本文题目是《陋室铭》,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山水写起,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2、最后为什么要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引用“孔子云”有何作用?
3、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了具体的描写?请概括。
这些是写“陋室”的“陋”吗?
4、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用什么比喻陋室,又用什么类比陋室?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五)主旨探究
《陋室铭》通过对_________的描绘,极力形容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的节操,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隐逸情趣(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