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导学案及答案(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陋室铭》(导学案和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陋室铭》(导学案和答案)

16、短文两篇——《陋室铭》【学习目标】1、掌握作者的相关情况。

2、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传统文化固有的审美取向,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的志趣。

4、背诵默写短文,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学习重点】1、掌握作者的相关情。

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反复诵读课文到背诵默写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学习难点】理解传统文化固有的审美取向,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的志趣。

【学习过程】任务一: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知识链接: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2学生复习上学期学过的诗歌。

3、根据课下注解掌握“铭”的文体知识。

自学检测一:1、本文作者(),字梦得,()代文学家。

其诗风格豪健、俊朗,后人称之为“”。

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诗歌《》。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押韵的,属于古代的骈体文。

《陋室铭》导学案(通用12篇)

《陋室铭》导学案(通用12篇)

《陋室铭》导学案(通用12篇)《陋室铭》导学案篇1班级姓名座号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记住相关的文言字词解释。

2.技能目标: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不慕荣利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学习重点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难点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学法指导朗读法,导读法【自主学习】1、读一读,写一写(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惟吾德馨()鸿儒()调素琴()案牍()西蜀子云亭()苔痕()2、读一读,译一译(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4)何陋之有()(5)苔痕上阶绿()(6)草色入帘青()(7)谈笑有鸿儒()(8)往来无白丁()(9)可以调素琴()(10)无案牍之劳形()(11)惟吾德馨()()3、读一读,理一理(整体感悟课文)(1)《陋室铭》的作者是,他是代诗人,字。

题目中的“铭”是指:。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2)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

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接着以“”一句统领全篇。

下文则用“”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结尾再用“”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4、读一读,问一问学习质疑:【课堂探究】(合作学习最有效)5、读一读,品一品。

(1)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答:《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

从侧面烘托陋室清幽,宁静。

也表达了陋室是因室主人的德馨而出名的。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答:地方不大,但是整洁干净,有格调。

(3)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答: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陋室不陋,即:(1)从自然环境的清幽。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 (2) 从交往人物的不俗。

陋室铭导学案带答案

陋室铭导学案带答案

七年级下册导学案16.《短文两篇》《陋室铭》一.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的含义,翻译课文。

2.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

3.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味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学习重点:目标1、2三.学习难点:目标3四.学习过程(一)预学1.字音、字形陋室铭()德xīn()鸿儒()案牍()苔痕()2.了解“铭”这种文体,见课下注释①,一般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其中文中押韵的字是:韵脚是:3.刘禹锡与《陋室铭》刘禹锡因支持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

按规定,他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地方官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地方官很生气,吩咐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迁到县城北门,由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附近垂柳依依,刘禹锡见景生情,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地方官见其仍然悠闲自乐,又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刘禹锡身居斗室,提笔写下了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4.参照课下注释,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并翻译整篇文章。

5.文章哪句话能概括全文主旨?本文是从哪三方面写陋室不陋的?各有什么特点?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课文从三方面写“陋室”不陋:陋室环境清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陋室来往客人高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室中事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讨论探究1.本文通过写“陋室”,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文章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托物言志的写法。

2.文章开头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用了比兴的手法,用“仙”“龙”类比自己,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类比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陋室铭导学案

陋室铭导学案

《陋室铭》导学案【导学目标】:1.掌握文言词语,翻译全文。

2.认识“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重难点】:1.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背诵课文,从中获得的启发。

学习过程:一、解题导入“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一般都押韵,陋室指简陋的房子,“陋室铭”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居室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二、自主学习(我能行)1.查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刘禹锡,字,代家,有之称,代表作品。

2.给加横线的字注音德馨()鸿儒()苔痕()案牍()调()素琴3.解释加横线的字词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鸿儒:白丁: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翻译下列句子(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二、互助学习,展示精彩 (我最棒)1.听范读,标出自己易读错的字音及节奏。

2.以小组合作等形式朗读,并找出韵脚,体会文章的音韵美。

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指明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三、合作探究,互动展示(我虚心)1.文中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哪句?它有哪些含义?2.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3.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找出原句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四、拓展提升,能力提高(我积极)1、本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提示】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2、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五、课堂检测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3、写出来往客人之高雅的句子是:4、表明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的句子是:六、作业布置请同学们为自己的家起一个恰当的名字,模仿刘禹锡的《陋室铭》给自己的家描上一笔,真切地让我们大家来感受你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陋室铭》导学案

《陋室铭》导学案

《陋室铭》导学案一、简介作家及作品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

他和柳宗元交谊很深。

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二、解题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三、正音)四、解释下面句中词语。

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指示代词,此,这)(简陋的屋子)唯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苔痕上阶绿(长到,蔓到)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无丝竹之乱耳(扰乱)无案牍之劳行(使……劳累)(形体,身体)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五、翻译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

陋室铭导学案

陋室铭导学案

《陋室铭》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

2.朗读、翻译、背诵全文。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操,能客观地评价作者的思想。

学习过程:一导入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铭”是一种文体。

二听“陋室”要求:听准字音,听清停顿、重音和节奏。

三读“陋室”要求: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情味。

四说“陋室”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结合文下注释边朗读边疏通文章的字词句。

自主检测: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陋室铭()德馨()鸿儒()案牍()苔痕()西蜀()2、铭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写出韵脚。

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①山不在高②调素琴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④谈笑有鸿儒⑤往来无白丁⑥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之劳形⑧何陋之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并翻译句子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5.找出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解释: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③无丝竹之乱耳。

④无案牍之劳形。

6、找出本文的对偶句和倒装句五品“陋室”继续发挥集体力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品在设计这一部分是,依然依照以问题为纽带的思路设计了品“陋室”,这一部分重点是对文本所体现的写作手法、写作思路、作者感情的解读。

这次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完成深入探究文本的问题:读文章,完成探究问题:1、作者是否从一开始就写陋室?文章从何入笔?文章开头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把山“”和水“”与陋室进行,说明室虽陋,但是有德者居之,则室不陋矣。

如此立论,颇有一锤定音之势。

2、作者是如何写陋室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中用“,。

”一句写出了陋室环境之幽雅;用“,。

,。

”写出室中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再用“,。

”一句从反面写出主人超凡脱俗的胸襟。

这些句子总的来说都表现了陋室主人是一个高尚的人,即一个的人,一个的人。

《陋室铭》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陋室铭》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陋室铭》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体会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

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

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2、写作背景:被贬期间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3、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检查预习、听写词语()()()()()二、导学释疑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过的同学可以背诵课文。

接下来请各组小组长一人一句讲解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讲)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③斯是陋室,唯吾独馨。

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⑦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⑧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⑨孔子云:何陋之有?三、巩固归纳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从哪可以看出?(可以用原文回答,也可小组内自己总结)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这是什么写法?四、检测补缺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五、点评延伸仿写课文,如“电脑铭”,“考试铭”,“旅游铭”等等学生铭天赋不高,有志则行,成绩不佳,发奋则灵。

斯是求学,唯苦唯勤,读书破万卷,求知凭悟性,谈笑添学问,思辩助长进,可以明事理,冶性情,无世俗之乱耳,有墨香之赏心。

《陋室铭》导学案附答案

《陋室铭》导学案附答案

《陋室铭》导学案附答案《陋室铭》导学案附答案引导语:小编整理《陋室铭》的优秀导学案与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陋室铭》导学案附答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识记文学常识。

2、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朗读并背诵课文。

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4、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重点难点】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难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学习过程】一、读顺课文,积累文学常识,掌握生字词:1、了解本文的出处及作者,查阅有关资料弄清“铭”的含义。

2、查字典,积累生字词,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将重要的字词抄写在下面。

3、熟读课文至背诵,默写两句自己喜欢对偶句。

二、读通课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1、写出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有仙则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鸿儒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①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

②何陋之有?3、翻译句子: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⑤孔子曰:“何陋之有?”三、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及托物言志的写法1、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一题2、想想本文托的是什么物,言的又是什么志?四、合作探究:1、本文写“陋室”为什么开篇要写“山”和“水”?2、最后为什么要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3、引用“孔子云”有何作用?4、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作者的陋室还有什么可取之处吗?参考材料: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陋室铭》(导学案和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陋室铭》(导学案和答案)

16、短文两篇——《陋室铭》【学习目标】1、掌握作者的相关情况。

2、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传统文化固有的审美取向,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的志趣。

4、背诵默写短文,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学习重点】1、掌握作者的相关情。

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反复诵读课文到背诵默写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学习难点】理解传统文化固有的审美取向,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的志趣。

【学习过程】任务一: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知识链接: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2学生复习上学期学过的诗歌。

3、根据课下注解掌握“铭”的文体知识。

自学检测一:1、本文作者(),字梦得,()代文学家。

其诗风格豪健、俊朗,后人称之为“”。

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诗歌《》。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押韵的,属于古代的骈体文。

《陋室铭》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陋室铭》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陋室铭》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陋室铭》导学案预习检测1.铭,是指 ,后来成为 ,它的特点是。

2.本文作者是,字,朝著名的、家。

本文选自3.生字注音铭斯馨苔鸿儒调牍庐蜀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识记文学常识。

2、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学习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学习难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自主学习互助探究读通课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B 级)一试身手,我最棒。

(学习方法:对照课下注释,参考资料与巳学过和知识,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1、写出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有仙则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鸿儒()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3、这篇课文几乎通篇押韵、对偶,试通过朗读,体会它的音韵美。

文中押韵的字是:韵脚是:4、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曰:“何陋之有?”展示训练评价推进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及托物言志的写法(B级)相信自己,我能行。

(学法:学生先注意听别人读课文,然后标画之后讨论,最后集体交流)1、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

开篇“”,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接着以“”一句统领全篇。

下文则用“ ”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 ”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 ”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结尾再用“”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这是一种的写法。

2、用课文原句填空:(1)全文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2)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这些是实写,虚写的句子是:。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最新《陋室铭》导学案及答案

最新《陋室铭》导学案及答案

十陋室铭一、目标导学1.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2.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了解本文的出处及作者,查阅有关资料弄清“铭”的含义。

(2)查字典,积累生字词,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将重要的字词抄写在下面。

2. 二读课文,熟读课文至背诵,默写两句自己喜欢对偶句。

3. 三读课文,口头翻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读通课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

1.写出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有仙则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鸿.儒()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3.这篇课文几乎通篇押韵、对偶,试通过朗读,体会它的音韵美。

文中押韵的字是:韵脚是:4.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曰:“何陋之有?”(三)解析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及托物言志的写法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分别是从哪个方面写出陋室的什么特点?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与写作者的陋室有什么关系?5.引用孔子说的话有什么作用?(四)课堂总结。

这篇铭文通过赞扬,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和、的生活情趣。

文章的这种写法叫。

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

1.本文作者(人名)是(朝代)著名文学家。

陋室铭导学案

陋室铭导学案

《陋室铭》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3、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4、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

一、基础达标1、释题“陋室铭”2、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作者刘禹锡(772—842),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

二、设问导读(一)、整体感知1、正确朗读2、疏通文意(二)、问题探究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2、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3、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4、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5、文章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两个典故和孔子的话的作用是什么?6、从文章的相关内容看,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三、自我检测1、文章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引出主旨句的?2、本文用什么比喻陋室,又用什么类比陋室?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4、刘禹锡写《陋室铭》的目的是什么?四、巩固练习1、对下面这些仿写“铭”你是如何看待的?请从思想感情、内容、语言几方面加以评价。

仿写作品之一:教室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唯我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

心里说,混张文凭。

仿写作品之二:网站铭网不在大,有你则成。

名不在响,有朋则灵。

斯是陋室,实用就行。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谈谈心,叙叙情。

无烦恼之扰心,无愁苦之抗争。

大站有雅虎,名站有搜狐。

老于曰:“何陋之有!”仿写作品之三:为官铭(讽刺某些“公仆”)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

这个衙门,唯我独尊。

前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心腹,往来有小兵。

可以搞特权,结帮亲。

无批评之刺耳,有颂扬之雷鸣。

青云能直上,随风显精神。

群众曰:“臭哉此翁。

”2、填空(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陋室铭》导学案

《陋室铭》导学案

《陋室铭》导学案《陋室铭》导学案六篇《陋室铭》导学案1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背诵并能准确默写全文。

2.过程与方法:初步领会韵文和对偶句的语言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自甘淡泊、不慕名利的思想。

学法指导:以读为主,合作探究。

资料链接1.背景资料:(1)《陋室铭》这篇“铭”文早已成了“名文”,其实,这篇名文是“气”出来的。

刘禹锡是我国唐代着名的作家、诗人,他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时的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

和州知县策某是个势力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

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到城南门,面江而居。

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他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策知县,于是策某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到一间半。

新宅位于德胜河,附近还有一排排杨柳树,环境还不错。

刘禹锡也没有计较,他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县见他仍是悠然自得,又把刘禹锡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其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狗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了,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中学语文在线(2)子云亭:即西汉文学家扬雄的草玄亭。

据《汉书杨雄传》扬雄所处的成、哀、平三世,统治权被外戚和弄臣所篡,只有投靠他们才能青云直上,而扬雄不事谄媚,不屑逢迎,不会钻营,不愿投靠,因而“三世不徙官”。

作者以扬雄德高不论室陋自比,可见作者之志。

知识巩固:1.填空:本文的作者是代着名诗人。

体裁是,这种体裁的特点是。

2.全文的主旨句是,。

3.试写出本文的对偶句(至少两句)4.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有仙则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孔子云:“何陋之有”6.你认为本文的写作意图是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拓展延伸:阅读刘禹锡的一首充满哲理的词,完成练习。

陋室铭学案答案

陋室铭学案答案

陋室铭学案答案【篇一:《陋室铭》导学案及答案定(1)】标: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背诵全文。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3、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重点: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学习难点:1、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2、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学法指导:1、文体知识。

“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

2、托物言志的写法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

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

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3、走近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

洛阳人,唐德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授监察御史。

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朗州、和州等州刺史。

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和柳宗元交谊很深。

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

本文是他被贬为地方官,在和州刺史任上写的。

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读通课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陋室铭()德馨()苔()痕...鸿儒()案牍()西蜀()...二、合作探究,翻译课文。

1、理解加点词词义。

(1) 有龙则灵(2)有仙则名..(3) 斯是陋室 (4) 惟吾德馨...1.本文作者(人名)是(朝代)著名文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陋室铭一、目标导学1.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2.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了解本文的出处及作者,查阅有关资料弄清“铭”的含义。

(2)查字典,积累生字词,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将重要的字词抄写在下面。

2. 二读课文,熟读课文至背诵,默写两句自己喜欢对偶句。

3. 三读课文,口头翻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读通课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

1.写出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有仙则名()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有鸿儒( )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 )()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3.这篇课文几乎通篇押韵、对偶,试通过朗读,体会它的音韵美。

文中押韵的字是:韵脚是:4.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曰:“何陋之有?”(三)解析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及托物言志的写法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分别是从哪个方面写出陋室的什么特点?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与写作者的陋室有什么关系?5.引用孔子说的话有什么作用?(四)课堂总结。

这篇铭文通过赞扬,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和、的生活情趣。

文章的这种写法叫。

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

1.本文作者(人名)是(朝代)著名文学家。

“铭”是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⑷无丝竹之乱耳()⑸无案牍之劳形()4.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5.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6.体会下列加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二)课内阅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①有仙则名()②斯是陋室()③谈笑有鸿儒()④)无丝竹之乱耳()2. 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五、拓展阅读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益:长进。

③损:减损。

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

⑤说:谈论。

⑥视:看,比照。

⑦化:融和。

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谈笑有鸿儒()②无案牍之劳形()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2.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只需填序号)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4.简答题:(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

[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

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并在下面默写2.完成学案“拓展阅读”部分10.陋室铭答案二、预学导学1.(1)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三、互动探究(三)解析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及托物言志的写法1.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2.“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强语气。

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

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写室中事。

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4.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5.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课堂总结:简陋的居室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不求闻达、安贫乐道托物言志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1.刘禹锡唐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略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略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D 6.“上”这里是“长上”的意思,动词;“入”在这里是动词,“映入”的意思,两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意近即可)7.诸葛亮;杨雄(二)课内阅读1. 出名这学识渊博的人奏乐的声音2. 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3.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五、拓展阅读1. ①博学的人②使身体劳累③所以,因此2. D3. 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4.(1)诸葛庐(南阳诸葛庐)子云亭(西蜀子云亭)(2)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

内容2分,语言1分。

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2分。

例一: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

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