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 第3讲
第三讲 “报界奇才”黄远生

• 12月25日下午6时许,当黄远生在旧金山唐人街的 广州楼内用餐时,中华革命党(国民党改组后的名称) 美洲总支部负责人林森指派刘北海从背后枪杀了他,时 年不满31岁。
•
当年刺杀黄远生的凶手刘北海80年代中期在台湾
临死前,道出了真相,他执行的刺杀竟是中华革命党美
洲支部指使,由后来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直接指
黄远生的新闻作品
外交部的厨子
最近秘密之政闻
新闻通讯
政界小风潮零记
记者眼光中之 孙中山
乔装打扮之内阁
黄远生报业活动 新闻工作
中进士后,他获得了“知县即用”的资格,但他 不愿按清廷惯例接受官职进入官场,便在高中进士 的这一年(1904),以进士身份东渡日本,入日 本中央大学学习法律。六年后(1909),他学 成回国,因为某些原因,还是进入了官场,历任清 政府邮传部员外郎、参议厅行走、编译局纂修、法 政讲习所讲员等职。公事之余他还从事报业活动, 经常为京、沪报刊撰写国际时事评述。此时李盛铎 以北洋五大臣之一赴西欧考察宪政归国,他对黄远 生说:观点鲜明,见解独到,能从常事看到常人所 看不到的深度,因此时人赞誉他的文章为“洞朗轩辟 幽隐毕达”。
黄远生 同是记者最翩翩,脱手新闻万口传。
黄远生
黄天鹏在他的《新闻学概论》中曾赞 誉说:“自黄远生出,而新闻通讯放 一异彩,……为报界创一新局面。”
黄远生
好友梁漱溟闻听黄远生噩耗陷入 了痛苦的矛盾之中,开始写作《究元 决疑论》一书,试图从佛教出世思想 中寻求“人生之苦”与人生真义,思 想情感由此发生了极大转变。
黄远生PK王韬
所处历史背景比较
王韬 1828—1897 晚清时期
黄远生 1885—1917 清末、民国初年
黄远生PK王韬
新闻学概论.

考试科目:《新闻学概论》第一讲、第二讲(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计5分)1、新闻是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新闻是信息,表达出新闻的——①实质②标准③作用2、舆论是指——①个人的意见②少数人的意见③公众意见3、新闻传播的归宿是——①受者晓其事②传者传其情③受者明其理4、所谓的“无形意见”,是指——①用理论说话②用形象说话③用事实说话5、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是——①延缓性新闻②软新闻③突出性新闻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计10分)1、以新闻的内容来分类,有——①政法新闻②经济新闻③国际新闻④文教卫生新闻⑤体育新闻2、亲身传播的不足之处有——①传播面窄②传播速度慢③互动性差④针对性差⑤保真度差3、大众传播的长处有——①反馈快②互动快③传播速度快④传播面广⑤保真度好4、传播新闻的主要载体是——①报纸②杂志③书籍④广播⑤电视5、信息的特点有——①新鲜性②反常性③共享性④扩缩性⑤组合性三、是非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计15分)1、新闻与宣传具有共体性与共时性。
()2、新闻重在说理,宣传重在叙事。
()3、信息传播要求定性的准确,而宣传要求定量的准确。
()4、宣传者在受众心目中的信任度和宣传效益成正比。
()5、舆论就是个人周围的飞短流长。
()6、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有硬新闻、政法新闻。
()7、以新闻发生地来分类,有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8、以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类,有突出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9、给新闻下定义实质上就是揭示新闻的本质,概括新闻最根本的一些特征。
()10、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
()11、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
()12、信息沟通要求定性的准确。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3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3章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1、新闻与信息:信息的定义、特点,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2、新闻与宣传:宣传的定义,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决动宣传效应的因素◎3、新闻与舆论:舆论的定义、特点,舆论的社会功能,新闻媒介与舆论的关系一、释义:1、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
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
(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2、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3、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注意:媒介现实、媒介拟态环境、拟态公众,P53 主流意见(优势意见)】二、简答1、信息的基本特点和一般特点是什么。
第一、信息最基本的特点:信息必须包含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
第二、信息的一般特点:1)共享性或使用不灭性。
正是信息的共享性才使得信息得以传播。
2)扩展性。
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
3)组合性。
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新信息来。
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
这也是信息和物质的又一显著区别。
5)相对性。
信息的相对性是和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注意到的信息又和接受者的内在需求相关。
2、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是什么。
第一、观念上必须明确:1)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
媒介以向社会提供广泛而及时的信息成为其生存的前提,一切宣传都只能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上。
2)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第二、在新闻工作业务上也体现出新的要求和特色:1)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
新闻学概论教案(全)

新闻学概论教案(一)第一章:新闻的定义与功能1.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的定义与特性掌握新闻的功能与作用认识新闻与信息、宣传、广告的区别1.2 教学内容新闻的定义:新闻的内涵与外延新闻的特性:真实性、时效性、客观性、公正性新闻的功能:报道、传递、引导、监督、教育新闻与信息、宣传、广告的区别与联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的定义、特性、功能及区别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案例,加深对新闻特性的理解讨论法:分组讨论新闻的功能与作用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的定义、特性及功能案例分析:评价新闻案例是否符合新闻特性小组讨论:评估新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新闻学概论教案(二)第二章:新闻传播与媒介2.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掌握新闻媒介的种类与特点认识新闻传播与媒介的关系2.2 教学内容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传播过程、传播模式新闻媒介的种类: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介的特点:受众、覆盖范围、传播速度等新闻传播与媒介的关系:相互影响与制约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与新闻媒介的特点比较法:比较不同新闻媒介的优缺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传播案例,理解新闻媒介的作用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与新闻媒介的特点比较分析:评价不同新闻媒介的优缺点案例分析:分析新闻传播案例,理解新闻媒介的作用新闻学概论教案(三)第三章: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3.1 教学目标掌握新闻采访的基本技巧学会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了解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新闻采访的基本技巧:准备、提问、倾听、观察等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倒金字塔、叙述、议论等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相互依赖与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模拟采访:分组进行模拟采访练习写作训练:练习新闻写作,提高写作能力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模拟采访评价:评价模拟采访的技巧与效果新闻写作评价:评估新闻写作的质量和表达能力新闻学概论教案(四)第四章:新闻编辑与新闻评论4.1 教学目标掌握新闻编辑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学会新闻评论的写作技巧与要求了解新闻编辑与新闻评论的关系4.2 教学内容新闻编辑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等新闻评论的写作技巧与要求:逻辑性、针对性、准确性等新闻编辑与新闻评论的关系:相互联系与作用讲授法:讲解新闻编辑与新闻评论的基本原则、技巧与要求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编辑与新闻评论案例,加深理解写作训练:练习新闻评论写作,提高评论能力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编辑与新闻评论的基本原则与要求案例分析评价:评价新闻编辑与新闻评论案例的质量新闻评论写作评价:评估新闻评论的逻辑性、针对性及准确性新闻学概论教案(五)第五章: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5.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伦理的基本原则掌握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认识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5.2 教学内容新闻伦理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等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保密、隐私、避免偏见等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责任感、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案例,加深理解讨论法新闻学概论教案(六)第六章:新闻报道与新闻体裁6.1 教学目标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类型了解新闻体裁的种类与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新闻体裁进行报道6.2 教学内容新闻报道的基本类型:动态报道、深度报道、批评报道等新闻体裁的种类: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等新闻体裁的特点:格式、结构、语言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报道的基本类型与新闻体裁的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报道案例,加深对新闻体裁的理解写作训练:练习不同新闻体裁的写作,提高写作能力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报道的基本类型与新闻体裁的特点案例分析评价:评价新闻报道案例的体裁选择与运用新闻写作评价:评估不同新闻体裁的写作质量和表达能力新闻学概论教案(七)第七章:新闻摄影与视觉传播7.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掌握新闻摄影的技巧与方法认识视觉传播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7.2 教学内容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客观性、美学性等新闻摄影的技巧与方法:构图、用光、拍摄角度等视觉传播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图片的选择、布局、搭配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与技巧实践操作法:进行新闻摄影实践,提高拍摄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摄影案例,加深对视觉传播的理解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与技巧实践操作评价:评价新闻摄影作品的质量与效果案例分析评价:分析新闻摄影案例在视觉传播中的作用新闻学概论教案(八)第八章:新闻机构与新闻业8.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机构的基本类型与组织结构掌握新闻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认识新闻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挑战8.2 教学内容新闻机构的基本类型: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业的发展历程: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演变新闻业的现状与挑战:竞争、商业化、伦理道德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机构的基本类型与新闻业的发展历程比较法:比较不同新闻机构的特点与运作方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业的发展案例,加深对现状与挑战的理解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机构的基本类型与新闻业的发展历程比较分析:评价不同新闻机构的特点与运作方式案例分析:分析新闻业的发展案例,理解现状与挑战新闻学概论教案(九)第九章:新闻法规与新闻自由9.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法规的基本内容掌握新闻自由的概念与原则认识新闻法规与新闻自由的关系9.2 教学内容新闻法规的基本内容:审查制度、版权保护、记者权益等新闻自由的概念与原则: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采访自由等新闻法规与新闻自由的关系:相互制约与平衡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法规的基本内容与新闻自由的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法规与新闻自由的案例,加深理解讨论法:讨论新闻法规与新闻自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与挑战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法规的基本内容与新闻自由的原则案例分析评价:评价新闻法规与新闻自由的案例处理讨论评估:评估新闻法规与新闻自由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新闻学概论教案(十)第十章:新闻教育与新闻从业者10.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教育的基本内容与重要性掌握新闻从业者的基本素质与要求认识新闻业的发展与新闻教育的关联10.2 教学内容新闻教育的基本内容:新闻理论、新闻写作、新闻摄影等新闻从业者的基本素质与要求:专业知识、职业素养、技能等新闻业的发展与新闻教育的关联:培养新闻人才、新闻学概论教案(十一)第十一章: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11.1 教学目标理解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掌握新闻事业在社会中的作用认识新闻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1.2 教学内容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新闻事业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新闻事业在社会中的作用:监督、引导、教育、娱乐等新闻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技术进步、市场竞争、伦理道德等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新闻事业的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事业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案例讨论法:讨论新闻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新闻事业的作用案例分析评价:评价具体新闻事业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讨论评估:评估新闻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新闻学概论教案(十二)第十二章:新闻与全球化12.1 教学目标理解新闻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特点掌握新闻在全球化中的作用与影响认识全球化对新闻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12.2 教学内容新闻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特点:跨越国界、多元化、传播迅速等新闻在全球化中的作用与影响:塑造国际形象、影响国际关系等全球化对新闻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市场竞争、文化冲突、伦理道德等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特点及新闻在全球化中的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在全球化中的影响案例讨论法:讨论全球化对新闻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特点及新闻在全球化中的作用案例分析评价:评价具体新闻在全球化中的影响讨论评估:评估全球化对新闻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新闻学概论教案(十三)第十三章:新闻业的发展趋势13.1 教学目标理解新闻业的发展趋势掌握新媒体对新闻业的影响认识新闻业未来的发展方向13.2 教学内容新闻业的发展趋势: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等新媒体对新闻业的影响:改变了新闻传播方式、拓宽了新闻来源等新闻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融合、创新、可持续发展等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业的发展趋势及新媒体对新闻业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媒体对新闻业影响的案例讨论法:讨论新闻业未来的发展方向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业的发展趋势及新媒体对新闻业的影响案例分析评价:评价具体新媒体对新闻业影响的案例讨论评估:评估新闻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闻学概论教案(十四)第十四章:新闻实践与新闻职业14.1 教学目标理解新闻实践的重要性掌握新闻职业的基本规范认识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责任14.2 教学内容新闻实践的重要性:培养新闻素养、提升新闻技能等新闻职业的基本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等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责任: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实践的重要性及新闻职业的基本规范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责任案例讨论法:讨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责任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实践的重要性及新闻职业的基本规范案例分析评价:评价具体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责任案例讨论评估:评估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责任新闻学概论教案(十五)第十五章:新闻事业的未来15.1 教学目标理解新闻事业的未来发展掌握新闻事业的发展策略认识新闻事业的发展前景15.2 教学内容新闻事业的未来发展:发展趋势、挑战与机遇新闻事业的发展策略:创新、转型、拓展等新闻事业的发展前景:影响力、可持续性、社会责任等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事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事业的发展前景案例讨论法:讨论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新闻学概论》共有五个章节,分别是新闻的定义与功能、新闻传播与媒介、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新闻编辑与新闻评论、新闻机构与新闻业、新闻法规与新闻自由、新闻教育与新闻从业者、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新闻与全球化、新闻业的发展趋势、新闻实践与新闻职业以及新闻事业的未来。
中国海洋大学新闻专业新闻学概论课堂PPT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正确与真实的报道,完整陈述主要事 实; 平衡与公正地呈现一个议题中各方面 的看法,呈现所有主要的相关要点; 使用中性语言,避免偏颇、怨恨以及 迂回的言论; 多用引语,将记者本身的态度、意见、 或涉入的影响降至最低; 将事实与意见分开,避免记者直接发 表意见。
在峰会的“专业素养与职业精神”板 块,饶克勤是主要发言人之一 。他对 比了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和2011年国家医改进展监测报告的数 据,认为医改3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医 疗服务满意度有所提高。但也面临挑 战:部分地区医患关系紧张、医德滑 坡。
“医德”现在是一个流行词汇。在对很多医疗 事件或现象的观察中,用医德败坏来解读总是 最省时省力的。医生收回扣,是医德问题;医 生误诊,是医德问题;药品支架滥用,最后还 是医德问题,医德简直成了一用就灵的“万金 油”。但事实上 ,如果把这些问题的原因简 单归咎到“职业道德”或“个人道德”上,把 “医德”当万金油来用,那是一种很偷懒的选 择。 左右一个人行为的所有动机里,道德的作用很 可能不是决定性的,没有谁不喜欢和希望自己 是一个名声好的“好人”,真正起决定性的因 素是利益,利益分配决定一切,这才是桌底下 的秘密。
理论内涵
第一,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的 反映现实。新闻报道将客观世界如实 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其作用在于将个 人与外部世界连接起来,从而有助于 形成个人对外部世界的独立判断; 其二,在新闻报道中将事实与意见分 开。
冲击
首先,从理论上来看,在新闻业的运 作过程中,主观性无法避免: 第一,当新闻业作为一项社会事业参 与社会活动,就不可避免的与社会上 各种利益集团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 第二,新闻从业人员的主观意识:事 实和新闻报道并不是一回事。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超详细笔记(新闻与传播学考研必备)

找了好长时间的资料然后自己整合一遍,重点无一遗漏,格式都调整完毕,完美主义和强迫症患者请放心使用。
——Hiason绪论第一节新闻学新闻学的定义: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学内容:新闻理论(理论),新闻史(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应用),媒介管理与经营(应用)新闻学的形成:世界的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发轫,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
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第二节新闻学与新闻工作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却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1、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2、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3、新闻工作设计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
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四种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党报理论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美国。
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主要观点:1、报刊独立自主,受政府的干涉报刊和政府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主张,报刊是独立自主的,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来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
政府的唯一职责是采取措施来保护新闻自由,为新闻媒介的采访、发布新闻提供种种方便。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资产阶级的理论先驱们从权力相互制衡的原则出发,认为除了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外,公众舆论无疑也是约束权力的一种权力。
新闻学概论(完整版)

新闻学概论绪论理论——————理论新闻学新闻学—————历史——————历史新闻学应用——————应用新闻学新闻学是兼有人文属性的社会科学。
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构筑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的三本著作:徐宝璜《新闻学大纲》、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葛公振《中国报学史》。
第一章新闻及其特征第一节什么是新闻一、新闻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或陈述)。
(新闻发言人陈述的事实不一定都能被报道出来,但它也属于新闻)二、新闻的种类1、硬新闻(Hard news)关系到国计民生及人们的切身利益的新闻。
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变化,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
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
2、软新闻(Soft news)富有人情味儿,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
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三、新闻与信息、宣传(一)新闻与信息1、信息:广义的信息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信息与物质、能量构成客观世界。
2、一般信息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3、狭义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即不确定性的东西。
4、新闻是一种信息。
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习惯把宣传当做新闻媒介首要的,或者主要的,甚至唯一的功能。
而现在,中国新闻界已经达成了基本共识:虽然不同的新闻媒介在功能上的定位有不同侧重,但从整体上看,新闻媒介以向社会提供广泛而及时的信息成为其生存前提。
一切宣传都必须建立在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因为信息是人们任何行为的先决条件。
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二)新闻与宣传1、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马工程新闻学概论(第二版)课件-第三章新闻价值

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要素是衡量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具体标准。
·新闻敏感
案例:1963年,新华社记者郭超 人在西藏农村采访时,敏锐地发现当 地生产工具从木犁换成铁犁,由此写 下《西藏木犁即将绝迹》的新闻,反 映西藏在推翻农奴制后,农业生产力 正发生着历史性巨变。
《西藏木犁即将绝迹》
第二节 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
由于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价值是预测性的,它产生的效果可能因人因 地而异。
第三节 新闻价值取向
一、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 (一)社会政治制度是决定新闻价值取向的根本因素 不同社会政治制度下新闻事业在新闻价值取向上有很大差异。
(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对新闻价值取向的重要影响 新闻价值取向从表面上看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价值的选择,实际上是社会核 心价值体系在新闻价值上的反映。
第二节 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
新闻价值的呈现具有多样性,表现为对新闻价值要素的具体理解不同、 新闻作品制作方法不同和新闻传播方式不同等。
案例: 针对2003年伊拉克战争,各国媒体的报道立场和价值取向差异很大,美 国聚焦所谓“正义战争”,阿拉伯人看到战争的恐怖,英国BBC则因为“相 对客观”的报道而遭到以色列的封杀。
新闻学概论第三章新闻价值新闻学概论编写组202009第一节新闻价值的内涵一新闻价值的定义二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三新闻价值的客观性第二节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一新闻价值的发现二新闻价值的呈现三新闻价值的检验第三节新闻价值取向一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二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目录一新闻价值的定义第一节新闻价值的内涵?国外
新闻的分发模式——越来越精确的针对个体目标受众的新闻呈现方式
第二节 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
三、新闻价值的检验
新闻价值的实现最终表现为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要,体现在社会和公众 对其需要满足程度的评价之中。预测的新闻价值是否符合实际,最终要 通过社会效果来衡量和检验。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三章思维导图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三章思维导图
三、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规定 4.维护新闻真实性新闻失实的特点和趋势
纯粹的假新闻越来越多,新闻失实愈演愈烈
虚假新闻呈现出高度的媒介融合特性
社会敏感问题成为虚假新闻的高发区
虚假新闻的存活周期较短新闻失实的原因党风严重不正,个别领导利用新闻自我吹嘘,骗
取虚荣记者、编辑队伍中地作风问题新闻信息核实不足
网络谣言危害政治上:敌对双方地攻防武器;国际政治领域,成为影响战争进程和结局地重要因素
经济上:谋取利益的工具坚持唯物论,维护真实性合理想象扩大宣传效果 3.新闻失实定义
广义:新闻工作者和传播媒介由于不能准确反映客观现实世界的真实面目,造成对客观世界的虚假反应狭义:某一篇报道中的事实与客观实际不相符的情况主要表现无中生有、凭空捏造添枝加叶、层层拔高要件残缺、隐瞒事实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因果不符
故意性失实、非故意性失实2.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职业要求在我国坚持新闻真实的极端重要性 1.新闻真实性含义: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要求: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5W1H 都经得起核对。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3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章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新闻与信息:信息的定义、特点,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新闻与宣传:宣传的定义,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决动宣传效应的因素◎、新闻与舆论:舆论的定义、特点,舆论的社会功能,新闻媒介与舆论的关系一、释义:、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
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
(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注意:媒介现实、媒介拟态环境、拟态公众,主流意见(优势意见)】二、简答、信息的基本特点和一般特点是什么。
第一、信息最基本的特点:信息必须包含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
第二、信息的一般特点:)共享性或使用不灭性。
正是信息的共享性才使得信息得以传播。
)扩展性。
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
)组合性。
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新信息来。
)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
这也是信息和物质的又一显著区别。
)相对性。
信息的相对性是和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注意到的信息又和接受者的内在需求相关。
、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是什么。
第一、观念上必须明确:)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
媒介以向社会提供广泛而及时的信息成为其生存的前提,一切宣传都只能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上。
)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第二、在新闻工作业务上也体现出新的要求和特色:)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
“事前有预测报道,发生时有动态追踪报道,事后有总结反映报道”)加强深度报道。
新闻学概论第三章复习笔记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第一节:新闻与信息1,新闻的本质:信息2,根本目的:获取外界变动的信息3,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4,信息:排除了其他种种可能性,只取其中一种可能性5,基本特点:必须包含: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6,信息的特点:A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新闻机构一经发布一条消息,就可以使亿万受众同时享受B扩缩性:信息是可以无限发掘的C组合性:几个信息有机结合,可以产生出新的信息D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人们对信息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可以从不同角度运用信息。
E相对性7,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观念上: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主要功能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业务上: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加强深度报道加强新闻的综合评述加强全方位报道第二节:新闻与宣传1,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告诉人们所需要的信息。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影响人们思想,引导人们行动。
2,两者最基本的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
A出发点不同:宣传时宣传者出于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去追逐受众新闻活动是受众出于自身生存发展去追逐信息B归宿点不同:宣传的最终目的:要人们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收买人心”新闻发布者对新闻本身没有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受众自己去分析判断。
C传播方式不同:宣传往往用同一种或者不同种形式向人们重复宣传一中观念信息是消除人们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D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要求: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宣传要求: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观点正确鲜明材料真实典型,能够恰到好处说明观点的正确3,当人们把新闻和宣传结合在一起或者利用新闻做宣传时,一定要尊重新闻传播信息的基本要求,不能把新闻当成宣传品,只有宣传味道,没有新闻味道。
4,宣传的7个环节:宣传者,被宣传者,宣传内容,宣传场合,宣传时机,宣传动机,宣传方法。
第三节:新闻与舆论1,新闻媒介从舆论中吸收力量,在西方各国号称除立法司法行政以外的第四势力,舆论借助新闻媒介作为公开展示力量的舞台。
新闻学概论PPT课件

• 1918年10月,邵飘萍促成北大成立了新闻研究会,蔡元培聘他为 导师,这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开端。当时《京报》刚刚创立,工作 非常繁忙,但他一直坚持去上每周二小时的课。 • 1919年10月,得到一年结业证书的有23人,得到半年证书的有32 人。我们今天再去看看这份名单,不禁感慨万端。名单中有不少 人是中共最早的领袖级人物,如毛泽东、高君宇、谭平山、陈公 博、罗章龙、杨晦、谭植棠等等,还有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区声 白等人。55人中也有些人终身都从事新闻事业,是中国新闻界的 中坚。由此可见其影响的深远。
• 郭松龄在日本关东军和张作霖的联合夹攻下,兵败被杀。 邵飘萍把事件的真相公诸于世,引起了北方民众的反日、 反张运动,张作霖他们这才对他恨之入骨,要枪毙邵飘萍。 • 在北京创办《京报》的同时,1918年,邵飘萍与北京大学 校长蔡元培及教授徐宝璜一起创立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 究会”,揭开了我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的序幕。他作为新 闻学会的导师,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包括毛泽东、邓 中夏。
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 成立,这标志着中国将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进 行研究的开端。研究会以“研究新闻学理,增 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为宗旨, 由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兼任会长
邵飘萍(1886—1926),原名镜清,后改振青,浙江东阳人,革命 烈士,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 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
邵飘萍被人称为“新闻全才”。北京大官本讨厌见记者,邵飘萍却能使 之不得不见,见且不得不谈,旁敲侧击,数语已得要领。如他夜探总理 府,虚访美使馆,独家新闻总是被他抢到。邵飘萍风流倜傥,慷慨豪爽, 善于言辞,广泛交游,上至总统、总理,下至仆役百姓,他都靠得拢, 谈得来。
新闻学概论课程讲义

一、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定义: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及新闻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
新闻学的学科结构(学什么?)▪1、理论新闻学:研究新闻的本质特征和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关系以及新闻事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它的功能和特点,它的工作原则、方法和一般规律。
▪2、历史新闻学:研究中外新闻出版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中外新闻界名人史,通过研究新闻传播历史发展的自然进程,揭示新闻现象的本质和新闻事业发展的规律。
▪3、实用新闻学:研究新闻采访和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新闻广播、新闻事业经营与管理等新闻业务方面的知识,探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录制等方面的技能方法和一般规律。
新闻边缘交叉学科:新闻社会学、新闻美学、新闻伦理学、新闻法学、新闻心理学、新闻管理学、新闻哲学、新闻经济学、新闻语言学、新闻统计学等,有的属于理论新闻学有的属于应用新闻学。
新闻学研究的方法(怎样学?)1、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坚定的政治信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3、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世界与我国)▪B、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无产阶级新闻学)▪ C 、吸收与扬弃的关系(西方新闻新闻学)4、注意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二、西方新闻理论评析1、集权主义理论16、17世纪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新闻思想,这一理论认为,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拥有绝对统治权,可以批准或限制报刊出版,对报刊进行审查;严禁报刊批评政府。
集权主义理论来自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利和英国哲学家霍布士等人的思想和学说。
他们认为,政治权力只有控制在少数有智慧有经验的优秀人物手中,才能对国家实行强有力的合法统治,国家权力是至高无上的,绝对的。
2、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产生的。
1644年,由英国诗人、政治家约翰·弥尔顿首先提出的。
后来得到发展。
新闻学概论课件1-5

完全形成的人:
文明社会(成形状态)
4、新闻传播产生的原因 对此,有两种不同观点: (1)唯心主义的自然人性论:天生就有 (2)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社 会劳动视为新闻传播产生的动力
我们认为:新闻传播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的需要 人类自身的传播能力逐渐得到加强 人类对传播的内在需不断强化和多样化
二、新闻事业的总体特征和基本特征
◎新闻事业的总体特性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 通过新闻手段反映社会生活,影响公众认识,引导 社会舆论。 ◎新闻事业的基本特性是: 1. 与政治上层建筑相比,新闻事业是精神武器,不 是物质手段,对社会公众只有劝服功能,不起强制 作用; 2. 与意识形态的其他组成部分相比,新闻事业离政 治更近,政治性更强; 3. 用新闻手段反映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靠报道和 评价新近事实来引导社会舆论; 4. 同其他信息传播相比,新闻传播具有不间断和无 边界的时空特征,能以持续连贯的信息流,迅速持 久的覆盖所指向的地域。
三、新闻选择
(一)新闻选择的含义 选择是行为主体对行为目标或方案的搜寻、比较和确 认。新闻选择是传播主体对报道目标或传播方案的搜 寻、比较和确认。新闻选择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关键环 节和重要手段。 1. 新闻选择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2. 新闻选择过程的目标有两个:择真和择优; 3. 新闻选择有三个环节,即搜寻、比较和确认; 4. 新闻选择在本质上是从多种可行性方案中选取一个 满意度较高的方案; 5. 新闻选择也是一种主观能动性很强,但又有极严格 的客观规定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新闻选择的两个主要标准—— 一是新闻价值,二 是政策法规和伦理道德
第四章 新闻事业的特性
一、新闻事业的阶级性与社会性 (一)阶级性: 新闻事业之所以必然带有阶级性: 1) 根本原因是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是剥削和被 剥削的阶级对立关系,新闻事业作为经济基础上层 建筑领域的反映,一定会反映经济基础中阶级对立 的关系。在经济领域占有生产资料的阶级,就是政 治上的统治阶级,同时也会拥有新闻资产,成为新 闻事业的主人。 2) 资产阶级新闻学历来否认和回避新闻事业的阶级 性,资本主义世界的新闻传媒极力标榜自己在阶级 之间的中立和超脱。
新闻专业新闻学概论(下)

新闻专业新闻学概论(下)新闻事业的性质与功能新闻传播专业基础课件第一节:第一节:新闻媒介的共性与个性一、新闻媒介的共性共性: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世界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
理解:1、新闻媒介是反映现实变动的。
2、新闻媒介是用真实的事实反映现实变动的3、新闻媒介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变动的4、新闻媒介传播的新闻是面向大众的新闻传播专业基础课件二、新闻媒介的个性1、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介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电视媒介重影视剧广播重音乐报纸重分析性、解释性、深度报道性新闻。
2、同一类型的不同媒介亦有不同:它们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与众不同之处。
受受众欢迎的媒介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新闻传播专业基础课件第二节: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第二节:一、新闻事业是一种上层建筑理解:新闻事业是一种上层建筑。
新闻事业在上层建筑中,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领域)新闻传播专业基础课件新闻事业作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又有自己的特点:1、比哲学、文学、艺术等更接近政治。
2、对群众的辐射面大,传播速度快,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强。
3、主要运用新闻手段反映生活,为社会生活服务。
新闻传播专业基础课件二、新闻媒介的产业性质“事业单位,企业管理” 二、新闻媒介产业化的表现1、争夺受众2、争夺新闻3、争夺人才4、强化经营新闻传播专业基础课件第三节:第三节: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一、怎样理解新闻媒介的商品性?1、报纸的商品性体现于报纸的行销方式――两次买卖2、广播电视的商品性体现于广告二、媒介的商品性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1、考虑受众的需要2、不断改进工作3、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新闻传播专业基础课件三、媒介的商品性与媒介的品格以商品原则指导媒介的运行,会带来消极因素― ―为了争取受众,迎合受众,产生色情、暴力等内容。
新闻传播专业基础课件第四节:第四节:新闻事业的阶级性一、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现实社会中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反映。
二、阶级性的表现形态:1、选择事实2、编写新闻3、稿件的编排4、写作言论新闻传播专业基础课件(!)新闻事业的阶级性不等于新闻都有阶级性。
马工程《新闻学概论》复习重点

马工程《新闻学概论》复习重点第一章新闻本源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唯心主义的新闻起源观——人类自身本能的需要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中信息交往的需要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一、新闻内容以事实为依据1. 事实的特点:事实是客观的、可认知的、可反映的。
2. 作为新闻本源的事实可分为两类: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发生的事;纯粹的自然现象二、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是否承认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是区分唯物论新闻本源观和唯心论新闻本源观的分水岭。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一、真实准确二、内容新鲜三、报道及时四、传播公开第二章新闻真实第一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1. 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2. 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第二节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真实性原则一、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1. 构成新闻要素的“ 5W ”要准确无误;2. 事实的细节描述要有根有据,符合实际;3. 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要真实可靠;4. 新闻中所概括的事实要符合客观实际。
二、从整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1. 从总体上反映事实:新闻所反映的局部情况是真实的,而且它们的总和所反映的整体情况也是真实的;2. 从整体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在真实、准确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透过事实以及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使整个新闻报道与事实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相符合,与社会生活的本质相符合。
三、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1. 全面: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中去把握事实,从事实的相互联系中准确描述事实,不孤立、静止、片面看待事实。
2. 客观:对事实呈客观描述,如实呈现事实原貌,用事实说话;事实原委及根据,应有据可查;消息来源真实可靠。
3. 公正:尊重民众知情权,不以主观意愿为先导,平衡反映多方意见,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审慎审视大局。
四、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关键在于尊重事实。
新闻学概论 第三章资料

• 其次,传播要快。戈公振说:“新闻之 ‘新’,由时间之距离而起。”他所谓的 “时间之距离”,就是指新闻的事实要新, 即以“现在发生事件为内容”,同时他接下 去马上又说:“现实性既为报纸之最大特色, 则报纸之搜集材料,对于一分一秒之迅速, 努力竞争,亦系自然之趋势。”可见事实之 新与传播之快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有事实之 新,就有传播之快。如果传播速度不及时, 即使事实最新,有“最强的现实性”也无济 于事,最终会是“新闻”变“旧闻”。速度 是每一个优秀报人所必具的重要条件。
• 新闻的新鲜性这一特征最终落实于新闻传播 者的工作特性——在强大的时间压力之下采、 写、编、播新闻,要快、要抢先、要先声夺 人。
• 时效是新闻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 从这种意义上,整部新闻传播史就是新闻 争夺时效的历史。新闻传播的速度原来越 快,新闻的时效性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 • 美国总统林肯遇刺身亡的消息,当时从美 国传到英国伦敦花了五天时间;而1963年 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的消息,五分钟 后就在全世界传开了。
二 新闻的新鲜性
• 新鲜——新闻的存在价值 • 自从有“新闻”这个词以来,其含义中的 “新”,一直是一个不变的义项。具体地说, 新闻的新鲜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新闻 所反映的事实要新,要“活鱼”;二是指新 闻对新的事实的反映要及时,要快。所以, 新闻界有个习惯说法叫“抢新闻”。
• 徐宝璜在《论新闻学》一文中说,新闻除 了不能“闭门捏造”、“以讹传讹”、 “颠倒事实”外,还必须是“亦非明日黄 花之消息也”。也就是说,只有事实而不 新鲜,仍然不能算是新闻。 • 人们之所以需要传播新闻,其目的就是为 了及时了解外界的新变化、新事物,为了 迅速交流新情况、新经验,并借此作为未 来决策与采取行动的一种依据。新闻也正 是因此得以存在因此在社会中争得一席之 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学概论 第三讲
一、新闻传媒的产生过程
3、西方报纸的产生--三个阶段 (3)周报、日报 1609年,德国奥格斯堡发行《德国观察周刊》可能是 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周刊。 1616年,《法兰克福邮报》问世。 1626年,《马德堡新闻》问世。 1663年,德国莱比锡出版《莱比锡新闻》。 1665年,《牛津公报〉问世。 1702年,《英国每日新闻》,成为现代日报始祖。
新闻学概论 第三讲
《苏报》和《苏报》案
6月29日和30日,逮捕了章太炎等人,邹 容自动投案。7月7日《苏报》被查封。这就是 中外瞩目的政治事件——苏报案。
新闻学概论 第三讲
一、新闻传媒的产生过程 2、中国报纸的产生过程 中国的近代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
《民报》和革命报刊
同盟会于1905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 《民报》。《民报》初为月刊,后来则不定期出版, 共刊行26期。1910年2月1日出版了最后一期。
《天下新闻》 奇德主编。 《各国消息》 麦都思、奚礼尔主编。
新闻学概论 第三讲
一、新闻传媒的产生过程 2、中国报纸的产生过程
中国的近代报刊 传教士办的报刊(外文、鸦片战争前)
《蜜蜂华报》 《广州纪录报》 《澳门钞报》 《香港钞报》 《中国丛报》
新闻学概论 第三讲
一、新闻传媒的产生过程 2、中国报纸的产生过程
古代的邸报
“邸报不是报纸”--不是现代新闻传媒 内容:皇帝圣谕、大臣奏折,包含新闻。 对象:皇亲国戚、政府官员,非大众。 传播:有限派送,非市场流通,自由买卖。
新闻学概论 第三讲
一、新闻传媒的产生过程 2、中国报纸的产生过程
古代的邸报
人员:邸吏,无自己采写的新闻 作用:政府发布信息、宣传的工具。 邸报是政府公报的始祖。 中国古代社会没有提供新闻传媒产生的条件
新闻学概论 第三讲
一、新闻传媒的产生过程
4、广播的产生
自此,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建立广播电台。 1922年初,英国下院批准设立英国广播公司, 简称BBC;法国在1921年由邮电部经手建立第 一座广播电台,1922年成立国家广播电台, 1922年5月,苏联的莫斯科无线电台开始试播, 11月7日改名为共产党国际广播电台正式播音; 1924年3月25日日本出现第一家私营的东京广播 电台,1925年,三家电台合并成立日本广播协 会(又译为日本放送协会),简称NHK。
秋瑾 《中国女报》第一期 《敬告姊妹们》
我的最亲爱的诸位姊姊妹妹呀! 二二万的男子,是入了 文明新世界。我的二万万女同胞,还依然黑暗沉沦在十八层 地狱,一层也不想爬上来。足儿缠得小小的,头儿梳得光光 的;花儿、朵儿,扎的、镶的、戴着;绸儿、缎儿,滚的、 盘的,穿着;粉儿白白,脂儿红红的搽抹着。一生只晓得依 傍男子,穿的、吃的全靠着男子。身儿是柔柔顺顺的媚着, 气虐儿是闷闷的受着,泪珠是常常的滴着,生活儿是巴巴结 结的做着: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马。试问诸位姊妹,为人 一世,曾受着些自由自在的幸福未曾呢?
《中国日报》之 官吏资格
皮要厚,膝要软,嘴要硬,耳要大,辫 要小,足要捷,手要长,发要短,头要尖,舌 要弯,心要黑,牙要黄,眼要快,背要圆,须 要劣,须要缩,音要响,膀要粗。
新闻学概论 第三讲
一、新闻传媒的产生过程 2、中国报纸的产生过程 中国的近代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 《苏报》和《苏报》案
时 务 报 第 一 期 封 面
新闻学概论 第三讲
一、新闻传媒的产生过程
2、 中国报纸的产生过程
中国的近代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
异国彼岸的“清议”、“新民”之声: 《清议报》 近代妇女的呼喊 : 《女学报》 《白话》 《中国女报》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泄汪洋。潜龙腾 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冀,风尘吸 张。奇花初胎,驈裔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 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 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 无疆。
新闻学概论 第三讲
《苏报》和《苏报》案
1903年5月27日,《苏报》大胆聘请爱国学 社学生章土创为主笔,主持编务。给《苏报》带 来了更加加活跃的生机。为了使对学潮的报道更 加醒目、调整了栏目编排顺序,把“学界风潮” 栏置于“论说”后的显要位置。此后,《苏报》 论锋益锐,连续刊出《客民篇》、《论中国当道 者皆革命党》《驳<革命〉驳议》、《杀人主义》 等战斗檄文,犹如攻势凌历的排炮,射向清朝统 治者和保皇党人:《苏报》这种无所畏惧的革命 宣传,在连续刊登介绍《革命军》以及发表章太 炎批驳康有为的文章中达到了高潮。
新闻学概论 第三讲
一、新闻传媒的产生过程 2、中国报纸的产生过程 中国的近代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
《羊城采新实录》,1872年创刊于广州。 《昭文新报》1873年创刊于汉口, 艾小梅主编。 《循环日报》,1874年创刊于香港,王涛主编。 《汇报》,1874年创刊于上海,曾易名《益报》。 《新报》,1876年创刊于上海。 《维新日报》(1879――1912)香港,后改名为《国民日报》 《广报》,1886年创刊于广州。邝其照创办。
新闻学概论 第三讲
一、新闻传媒的产生过程
3、西方报纸的产生--三个阶段 报纸: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
16-18世纪,西方社会,《威尼斯公报》 (1)手抄新闻:威尼斯,欧洲贸易中心 内容:商贸信息,自行采集、编写 对象:商人 传播: 围拦、新闻房、公开买卖、加工订货、邮寄 人员:新闻专业从业者,独立(真正靠新闻谋生)。 新闻成为进入市场流通的商品,作用是沟通信息,增强联系。
新闻学概论
第三讲
新闻学概论 第三讲
一、新闻传媒产生的过程
二、新闻传媒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三、新闻传媒产生的意义
新闻学概论 第三讲
一、新闻传媒的产生过程
1、新闻传媒产生前的媒介 姿态:原始的方式 口头:普遍的方式 实物:简单的方式 书信:最重要的方式 印刷:邸报
新闻学概论 第三讲
一、新闻传媒的产生过程 2、中国报纸的产生过程
新闻学概论 第三讲
一、新闻传媒的产生过程 2、中国报纸的产生过程 中国的近代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
兴中会时的《中国日报》
《中国日报》以救国保民、复兴中国为己任,创刊半 年以后,言论日趋激烈,提倡民族主义.宣传“革命排满” 思想。 《中国日报》十分重视对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和各地 民变、暴动事件的报道、派出专访员前往实地采访,以电 报转发战况。
新闻学概论 第三讲
一、新闻传媒的产生过程 2、中国报纸的产生过程 中国的近代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
《民报》和革命报刊 辛亥革命前,革命派在国内外共创办了约120种报刊。这些 报刊内外呼应,促使革命风潮迅猛发展。到1911年10月武昌起义 爆发时,国内几乎所有大城市和海外华侨聚集地都有革命派的报 刊。
新闻学概论 第三讲
一、新闻传媒的产生过程
3、西方报纸的产生--三个阶段 (2)新闻书 1588年,奥地利人艾青氏印刷出版新闻书。 1611年,英国出版《西班牙新闻》。 1620年,荷兰人在阿姆斯特丹印制新闻书。
新闻学概论 第三讲
一、新闻传媒的产生过程 3、西方报纸的产生--三个阶段 (2)新闻书
新闻学概论 第三讲
一、新闻传媒的产生过程
4、广播的产生 1923年初,美国记者奥斯汀利用华商资本在上海外 滩开设“中国无线电公司”,呼号ECO,1月24日正式 播音,播送音乐和新闻,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 1928年8月1日,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开办的“中央广播电 台”开始播音。1940年12月30日,延安的新华广播电台 开始播音,呼号XNCR,发射功率300瓦,这是中国共产 党所创办的第一个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被作为中 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纪念日。
中国的近代报刊 传教士办的报刊(中文、鸦片战争后)
《六合丛谈》 伟烈亚力主编。 《中外新报》 玛高温、应思理主持。 《中外杂志》 麦嘉湖任主笔。 《中外新闻七日录》查美斯任主笔。 《中国教会新报》林乐知为主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闻学概论 第三讲
一、新闻传媒的产生过程
2、中国报纸的产生过程 中国的近代报刊 传教士办的报刊(外文、鸦片战争后)
中国的近代报刊 传教士办的报刊(中文、鸦片战争前)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简称《察世俗》)。 《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新闻学概论 第三讲
一、新闻传媒的产生过程 2、中国报纸的产生过程 中国的近代报刊 传教士办的报刊(中文、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前,外国人共办了6种中文报刊,除以上 3种外,还有: 《依泾杂说》
鸦片战争后,在华外文报刊的种类、 报道范围和发行量也不断扩大,有英文、 日文、葡文、法文、德文和俄文,总数达 100多种。
新闻学概论 第三讲
一、新闻传媒的产生过程 2、中国报纸的产生过程 中国的近代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
《中外新报》 《中外新报》的前身为《香港船头货价纸》1857年 底创刊,大约在1865年改名为《中外新报》 主持《中 外新报》编务的是黄平甫和伍廷芳。
王 韬 像
新闻学概论 第三讲
商业业性报纸的竞争
在中国人自办近代化报刊的同时,外国人开 始创办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性商业大报,并 展开了报业竞争,传教士主办的宗教性报刊则日 趋没落。当时,在全国商业中心的上海,成为这 种大报角逐的中心。
新闻学概论 第三讲
商业业性报纸的竞争
《上海新报》VS《申报》
新闻学概论 第三讲
一、新闻传媒的产生过程 3、西方报纸的产生--三个阶段 (3)周报、日报 内容为新闻、言论 有刊名,定期、连续发行 市场公开销售,有固定读者 有专业人员组成专业机构 新闻传播业成为社会独立的行业、独立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