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农20112号

合集下载

悯农其一和其二的古诗

悯农其一和其二的古诗

悯农其一和其二的古诗一、悯农其一悯农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绅所写,全诗共有五十四字,以描写农民的疾苦为主题。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农村景色,表现了农民的生活环境。

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表现出农民们在紫烟丛中辛勤耕作的情景,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勤劳辛苦的生活状态。

接着,诗人又写到了农民不易的处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句话表达出农民们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们仍然能够充分地利用资源,把握机遇,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最后,诗人以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深院无人眼自啼。

”作为结尾,表达了对农民可悲的命运的同情。

西湖和西子全都是美好的事物,但追求美好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我们无法去改变农民的处境,但我们可以为他们点燃一盏明灯,让他们在黑暗中感受到希望的光芒。

二、悯农其二悯农其二也是元代著名诗人陆游所作,整首诗以悼念农民的离世为主题,其中蕴含着对于农民的关爱和怀念。

开头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里可以看出与李绅的《悯农其一》里的描绘的相似之处,强调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艰苦生活。

但是,在这篇诗中,陆游还在描述一件令他悲痛的事情——农民的死亡,“桑园之中,葬我其侄。

自土中来,自土中归。

”。

这句话表达出了诗人对于农民的尊敬和愿意为他们效力的决心。

他对于农民所做的一切和所付出的一切都心怀感激,认为农民是这个国家不可或缺的一种力量。

最后,陆游用“至今笔底声犹在,不复当年之万世。

”表达了自己沉重的思想感情。

他写句,或许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也同样适用。

我们不应该忘记过去,在寻找未来的路途中,我们应该尊重所有为我们默默奉献的人,包括那些看起来可能不似美好生活的农民。

结语以上就是古诗《悯农其一》和《悯农其二》的相关内容介绍。

这两首诗歌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善良、宽厚、慷慨、感恩、正义等品质,也承载着诗人对农民的情感、关怀之心。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

小学教材语文公开课古诗讲解《悯农》

小学教材语文公开课古诗讲解《悯农》
悯 农(其二)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悯 农(其二)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注释排难
1. 悯:同情,怜悯。 2. 锄禾:锄清禾苗旁的杂草。 3. 餐良师益友。你能照样子给汉字找词语朋友吗?
例子:午 (下午)
辛( ) 知( ) 夫( ) 农( )
二、学以致用。背诵本诗,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 。 1.吃饭时,奶奶看见小妹妹总把饭粒撒到地上,连忙对她说:

”。
2.诗人李绅看到地里长满了稻谷,种地的农民顶着烈日劳动 ,不由得说道:“ ”。
在烈日当头的中午锄地,汗水滴 进禾苗下边的泥土。有谁知道,盘子 里的饭食,每一粒都饱含农民的辛苦 劳动。
点拨理解
这首诗描写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 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表达了对农民深深 的同情和敬重。在前两句中,诗人用非常粗 疏的笔调勾画出农民在正午的烈日下挥汗如 雨地锄地的情景,后两句直接发出感叹,有 谁知道这盘中餐,每一粒都是农民用千辛万 苦的劳动换来的。李绅在青年时亲眼看见农 民终日辛苦劳动,于是以同情的心情写出了

悯农 (2)

悯农 (2)

悯 农
李 绅
课件制作人:倪爱华
悯农
锄禾日当午 , 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 , 粒粒皆辛苦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粒皆辛苦
李绅:字公垂(772—846), 唐代诗人,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 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对唐代诗歌 的创作与繁荣,作出了理论和实践 两方面的贡献。曾写过《新题乐府 》二十首,可惜今已失传。李绅的 诗,感情朴实、语言平易近人。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餐飧:昼饭为餐,晚饭为飧。
[简析]
在烈日当空的正午, 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 盘中的每一粒米, 都是农,唐代诗人,字公 垂,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 亳州。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 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 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

古诗欣赏

古诗欣赏

谢谢
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 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 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 幅田 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 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这 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 有多少人正 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 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 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 汗水换来的呵!这一 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 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古诗欣赏
肉丸子
悯农1 悯农1
悯农1 悯农1解析
悯农2 悯农2
悯农2 悯农2解析
悯农1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作者背景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 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 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 关系 很密切。 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悯农2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注词释义 粟:谷子,去皮后就小米。这里指粮食作物的种子。 子:谷子。 四海:全国之内。 闲田:空闲的、没有利用的土地。 犹:还是。
古诗今译 春天种下一料粟种,秋天收获万颗粮食。四 海之内没有荒田,还有农民活活饿死。 名句赏析 诗人形象地用“种”和“收”,“一料粟” 就变成了“万颗子”描绘出农民的劳动;而且 全国的土地尽被开垦,毫无荒废,我们由此能 够想象出一个遍地谷穗金黄、粮食堆积如山的 丰收景象。而“四海无闲田”则显示了农民的 勤劳和辛劳,诗歌最后一句笔锋陡转,揭示出 一个残酷的实现:创造丰收的农民却被活活饿 死。这一巨大的反差形成极大的震憾力量,它 迫使我们深思,是谁造成了农民的悲惨命运? 诗人用通俗明白的语言声讨了那些不劳而获的 剥削者,也使我们认识了当时社会制度的极度 不公正。

悯农二首·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悯农二首·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悯农二首·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悯农二首·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语近意深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悯农二首·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悯农二首·其二唐朝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二首·其二》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悯农二首·其二》注释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悯农二首·其二》赏析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

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

《悯农》原文翻译及赏析

《悯农》原文翻译及赏析

《悯农》原文翻译及赏析一、关键信息1、诗词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版本:____________________4、赏析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诗词原文1、《悯农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作者信息1、李绅(772—846),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

27 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 20 首,已佚。

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四、翻译版本1、第一首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2、第二首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五、赏析重点1、深刻的社会洞察《悯农》两首诗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悲惨命运和生活的艰辛。

第一首诗中“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描绘了尽管土地都被耕种,粮食丰收,但农民仍然挨饿的残酷现实,揭示了社会分配的不公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第二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生动地展现了农民劳作的辛苦,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强调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呼吁人们珍惜劳动成果。

2、朴素的语言与强烈的对比这两首诗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却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诗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与“农夫犹饿死”,“盘中餐”与“粒粒皆辛苦”,通过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农民的不幸和粮食的珍贵。

《悯农》诗及意义

《悯农》诗及意义

《悯农》诗及意义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

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

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唐代诗人。

悯农2

悯农2

《悯农》(一)(作者:李绅shēn)chú hé rì dānɡ wǔ锄禾日当午,hàn dī hé xià tǔ汗滴禾下土。

shuí zhī pán zhōnɡ cān谁知盘中餐,lì lì jiē xīn kǔ粒粒皆辛苦。

译文: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

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悯农》(二)chūn zhònɡ yī lì sù,春种一粒粟,qiū shōu wàn kē zǐ。

秋收万颗子。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四海无闲田,nónɡ fū yóu è sǐ。

农夫犹饿死。

译文: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

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nìng)官夺去而饿死。

mǐn nónɡ《悯农》(三)lǒnɡ shànɡfú lí er垄上扶犁儿,shǒu zhònɡfù chánɡjī手种腹长饥。

chuānɡ xià zhī suō nǚ窗下织梭女,shǒu zhī shēn wú yī手织身无衣。

wǒ yuàn yān zhào shū我愿燕赵姝,huà wéi mó nǚ zī化为嫫女姿。

yī xiào bù zhí qián一笑不值钱,zì rán jiā guó féi自然家国肥。

简析:前四句说,在田地里扶犁耕种的男儿,理应有饭吃,吃得饱,但是实际上却挨饿;在窗牖(yǒu)下投梭织布的妇女,理应有衣穿,穿得暖,但是实际上却在受冻。

一年级古诗悯农其二

一年级古诗悯农其二

一年级古诗悯农其二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共两首。

其中第二首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烈日炎炎下辛勤劳动的情景,表达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浪费粮食行为的强烈谴责。

整首诗语言朴素,形象生动,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
1. 首句“锄禾日当午”,以农民在烈日下的劳作开篇,直接展示了农民的辛苦。

2. 第二句“汗滴禾下土”,进一步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形象,汗滴如同珍珠般落下,象征着农民的辛勤付出。

3. 第三句“谁知盘中餐”,通过对日常饮食的描述,引出人们对食物来源的思考。

4. 最后一句“粒粒皆辛苦”,点出了每一份食物都包含着农民的辛勤努力,呼吁人们珍惜粮食,不要浪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的辛勤劳动,唤起了人们对农民的尊重和对粮食的珍视,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悯农其二]悯农二多篇

[悯农其二]悯农二多篇

[悯农其二]悯农二多篇悯农二篇(1):改写《悯农》改写《悯农》一个烈日当空,赤日炎炎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阳高高挂在空中,仿佛要把大地烤焦。

空中的鸟儿也早跑的无影无踪,不知了去向。

一望无际的田野,原本生机勃勃。

可肥沃的土地因为长期的干旱早就已经裂出了深深的,长长的缝隙。

原本郁郁葱葱的禾苗现在都耷拉着头,像一个个生病的孩子。

这时,一位骨瘦如柴的老伯伯正在田野里辛勤地除草。

他穿着一件破烂不堪的衣衫,头上戴着缝了很多补丁的破草帽,赤着脚,一张面如土色的脸上挂满了一颗颗汗珠,手里还拿着一个破旧的锄头,正在艰难的除着草。

老人望着一望无垠的田野心想:老天爷,您就给我们下点雨吧!俺们农民的日子实在是太苦了!他又拿着锄头给长长的田垄除草。

看到农民伯伯辛勤的劳动,诗人不禁感慨万千,挥毫写了这首千古名篇《悯农》:锄禾日当午,汉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结辛苦。

悯农二篇(2):这可不是小事这可不是小事在中国的饭店,常常能看见在一个包厢里有一大张桌子和满桌的剩菜,有的或许还是一个喜宴厅,里面二十来张桌子上,都摆满密密麻麻的剩菜。

没有人去吃,没有人去打包,更没有人说三道四。

剩菜就源源不断地进入垃圾箱,好几种本是非常有营养的菜也一盘一盘地减少。

从小我们就熟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意思,从小我们就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为什么现在还是没有人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解释这首《悯农》?你们知道德国人吗?他们不但严谨,而且非常节约。

看过一篇文章。

作者讲诉了他在德国的一家饭馆吃饭,由于自己点了很多的菜而留下剩菜被罚款了50马克,后又仔细观察了德国人,发现他们点菜简单,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如果还不够,也要等自己吃完再点。

看过这篇文章,我有些脸红了。

同样是地球上的居民,怎么差距会如此大?德国人认为节约是一种美德,要从节约一滴水、一升油、一张纸开始营造地球的未来,而中国人呢?不过现在,中国人浪费的现象也有了好转。

留心观察生活的朋友会发现,今年除夕夜时,在各个饭店吃团圆饭的人们大多尽量吃掉所点的菜,实在吃不下就打包,第二天接着吃,都不肯浪费。

第四十四首诗悯农(其二)

第四十四首诗悯农(其二)

第四十四首诗悯农(其二)《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这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作品原文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词句注释⑴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2)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3)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白话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创作背景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出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

唐朝宰相、诗人。

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迁居润州无锡。

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

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

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1]事迹见沈亚之《李绅传》(《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和新、旧《唐书》本传。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

《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今编为四卷。

其中《悯农二首》诗流传甚广。

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悯农

悯农

悯农
作者:李绅
nóng

xīn

农 午 辛 苦
(农田) (中午) (辛劳) (刻苦)
悯农两首(其二)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 绅 sòng 写的,他的诗很有名气,为世人所传 诵。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粒皆辛苦
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 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 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 么的辛苦。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 道理?
告诉了我们粮食来得不容 易,人人都要爱惜粮食。

悯农

悯农



每一粒都是那么的பைடு நூலகம்苦。
注释
• 1.悯:怜悯。 •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 谁知盘中飧(sun), 国内由于飧字用的很 少,是个冷僻字,当初为了让诗歌更通 俗易懂,改为餐了。
语文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 来学习《悯农》这篇 课文,请大家做好准 备,跟着我,一起进 入知识的殿堂! !
悯农
(唐)李白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悯农的解释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 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 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

《悯农》全文及注释

《悯农》全文及注释

《悯农》全文及注释11 合同主体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 甲方权利和义务权利:有权要求乙方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准确、完整的《悯农》全文及注释内容。

有权对乙方提供的内容进行审核和提出修改意见。

义务:按照合同约定向乙方支付相应的报酬。

尊重乙方的知识产权和劳动成果,不得擅自篡改、抄袭乙方提供的内容。

112 乙方权利和义务权利:有权获得甲方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的报酬。

有权要求甲方对提供的内容进行及时审核和反馈。

义务:向甲方提供准确、完整、权威的《悯农》全文及注释内容。

保证所提供的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

12 合同标的本合同的标的为《悯农》全诗的全文及相关权威、准确的注释。

具体包括诗中每一句的详细解释、字词的含义、作者的创作背景等相关内容。

121 《悯农》全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22 注释内容“锄禾日当午”:在正午时分顶着烈日锄禾。

“汗滴禾下土”:汗水不断地滴落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谁知盘中餐”:有谁知道我们盘中的粮食。

“粒粒皆辛苦”:每一粒都是农民辛勤劳动得来的。

13 违约责任若甲方未按照合同约定向乙方支付报酬,每逾期一天,应按照未支付金额的X%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若乙方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准确、完整的《悯农》全文及注释内容,应在甲方指定的时间内进行修改和补充,若因此给甲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若双方违反本合同的其他约定,应承担因此给对方造成的全部损失。

14 争议解决方式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农…2011‟2号
三明市农业局
关于开展农业摄影、书法大赛活动的通知
各县(市、区)农业局,局属各单位: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局决定举办三明市农业摄影、书法大赛,旨在用摄影、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总结和展示“十一五”农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展望“十二五”农业的新发展和农村劳动者的精神面貌。

为我市农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在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上一份贺礼。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成立三明市农业摄影、书法大赛主委会(见附件1)
二、成立三明市农业摄影、书法大赛联络组(见附件2)
三、三明市农业摄影大赛征稿启事(见附件3)
四、三明市农业书法大赛征稿启事(见附件4)
五、征稿对象及作品数量
各县(市、区)农业局,按摄影、书法征稿启示要求,各选送摄影参赛作品20幅,书法作品10幅(其中毛笔书法7幅、硬笔书法3幅);局属相关单位,按摄影、书法征稿启示要求,各选送摄影参赛作品5幅,书法作品1幅(毛笔书法、硬笔书法皆可)。

附件:
1.三明市农业摄影、书法大赛主委会成员名单
2.三明市农业摄影、书法大赛联络组成员名单
3.三明市农业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4.三明市农业书法大赛征稿启事
三明市农业局
二〇一一年一月五日
三明市农业摄影、书法大赛组委会成员名单主席:黄友杰(三明市农业局局长)
副主席:杨敏(三明市农业局副局长)
成员:陈淑蓉(梅列区农业局局长)
曾素庭(三元区农业局局长)
邢克强(永安市农业局局长)
肖强(明溪县农业局局长)
陈雄豪(清流县农业局局长)
陈建刚(宁化县农业局局长)
蔡岩松(沙县农业局局长)
陈应奎(尤溪县农业局局长)
池乃国(大田县农业局局长)
余鹏英(将乐县农业局局长)
肖九进(泰宁县农业局局长)
阮兆礼(建宁县农业局局长)
三明市农业摄影、书法大赛联络组成员名单主任:肖庆发(三明市农业局)
联络员:张爱华(梅列区农业局)
赵世平(三元区农业局)
邓其盛(永安市农业局)
张长兴(明溪县农业局)
罗爱华(清流县农业局)
凌延平(宁化县农业局)
罗木旺(沙县农业局)
郑亨万(尤溪县农业局)
王民富(大田县农业局)
林福星(将乐县农业局)
李世俊(泰宁县农业局)
谢良群(建宁县农业局)
刘婷婷(三明市农业局)
附件3
三明市农业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一、摄影大赛活动目的
“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回眸“十一五”,农业取得辉煌成就,展望“十二五”,农业任重道远,前程似锦。

举办三明市农业摄影大赛,旨在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状况,用摄影艺术的表现形式,总结和展示“十一五”农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展望“十二五”农业的新发展和农村劳动者的精神风貌,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强农业、做特农业”的产业发展战略,倡导健康文明的时代新风,为我市农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在2011年“十二五”开局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二、大赛作品要求细则
(一)参赛作品必须在三明市辖区拍摄。

(二)参赛作品为农业纪实照片,要求思想性、艺术性俱佳。

(三)参赛作品彩色、黑白均可,照片一律为10吋;不收反转片,不要装裱;组照作品每组不超过5幅;每幅作品必须在背面写明标题、拍摄地点、拍摄时间,并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

(四)参赛作品不收参赛费、不退稿;有关作品肖像权、署名权、著作权等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负。

(五)获奖作品统一调底,数码照片用TIFF格式的不小于30MB,用JPG格式的不小于3MB;不收电脑合成与暗房特技制作的照片;主办单位有权将入选照片和获奖照片作为各种非商业用途使用,且不再另付稿酬。

(六)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到底片或有关数据资料的,视为自动弃权,取消获奖资格。

三、征稿、截稿日期
2011年1月1日起开始征稿,2011年9月30日截稿(以作品到达为准)。

四、组织机构和评选办法
主办单位:三明市农业局
协办:三明市摄影家协会
由市有关领导和三明市摄影家协会组成评委小组进行评选五、奖项设置
(一)金奖1名奖金3000元并发给证书(二)银奖2名各奖励2000元并发给证书(三)铜奖5名各奖励1000元并发给证书(四)优秀奖10名各奖励500元并发给证书(五)入选82名各奖励100元并发给证书
六、投稿事宜
投稿地址:三明市农业局办公室
邮编:365000
联系人:刘婷婷
联系电话:8252973
电子邮箱:sm8222649@
附件4
三明市农业书法大赛征稿启事
一、书法大赛活动目的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举办三明市农业书法大赛,旨在用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现农业发展的美好前景,抒发农业工作者对农业的热爱,同时为我市农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二、大赛作品要求细则
(一)作品内容:讴歌党在农村的政策、方针;积极向上,情系“三农”。

(二)作品规格:毛笔书法限四尺宣纸以内;硬笔书法以A3纸为准。

(三)参赛选手:限定为本市农业系统工作人员。

三、征稿、截稿日期
2011年1月1日起开始征稿,2011年9月30日截稿,由各单位集中选送,主办单位统一装裱。

四、奖项设置
(一)评选优秀毛笔书法作品30幅。

奖金各200元。

(二)评选优秀硬笔书法作品15幅。

奖金各200元。

五、投稿事宜
投稿地址:三明市农业局办公室
邮编:365000
联系人:刘婷婷
联系电话:8252973
电子邮箱:sm8222649@
主题词:农业摄影书法通知
抄送:
三明市农业局2011年1月12日印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