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3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3月25日,昆明多个地区呈现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细 颗粒物。据此完成3~5题。 3.雾霾出现期间,昆明一天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时间是( D ) A.清晨 B.夜间 C.上午 D.下午 4.研究表明,昆明的空气污染是由外来污染源造成的,带来外 来污染源的是( B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5.下列行为可有效缓解雾霾的是( A ) A.控制工程施工 B.燃烧秸秆 C.燃煤供暖 D.减少外出
4.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1)影响因素: 人口数量 、人均资源消费量和 技术水平 。 (2)关系。 ① 人口数量 增加,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数量和 排放的废弃物 数量也会增加。 ② 人均资源消费量 越高,对环境的影响越大。由于 经济发展 水平的不同,人均资源消费量具有显著的 区域差异 。
③技术进步对环境的影响具有 两面性 。技术越发达,人 类对 自然环境 影响的程度越大;人类通过研发 环境友好 技术,能够提高 资源利用率 和废弃物处理能力,降低对自 然环境的 负面 影响。
解析:第3题,雾霾出现往往是辐射逆温引起的,夜晚地面温度降 低,近地面出现逆温,此后逆温现象加重,厚度增厚,高度增高,在 清晨达到最大值,日出后地面温度升高,逆温逐渐消失。四个选 项中,下午气温最高,对流运动最强,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质 量最好。第4题,昆明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受东北季风和西 南季风影响,由于云贵高原的阻挡作用,昆明受东北风影响较小, 且3月底太阳直射点北移,此时可能是受西南风影响。第5题,控 制工程施工可以减少扬尘,有效缓解雾霾;燃烧秸秆、燃煤供暖 会产生大气污染,使雾霾加剧;减少外出对缓解雾霾影响较小。
C.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D.增加该地的降水,易形成涝灾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图中反映的是地面沉降问题,地面沉降是过度 开采地下水造成的。第(2)题,地面沉降会影响地面建筑物及 工程的安全;地面沉降会使河流泄洪能力降低;并不会增加该 地区的降水;京广铁路并不经过该地区。
(1)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该认识到( D )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绝不兴建排污量大的企业 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A ) 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B.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 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 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调整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
问题 原因
主要危害
植被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 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
破坏 活活动
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生物 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
多样 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 部分物种灭绝
性减少 和外来物种入侵
水土 流失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 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
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结构遭到破坏
(2)危害。 能见度降低,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交通事故多发;加剧大气 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诱发结膜炎、气管炎、哮喘等疾 病;对航空事业造成不利影响。
海洋酸化即海水吸收了空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酸碱度 降低的现象。海水应为弱碱性,海洋表层水的酸碱度值约为 8.2。当空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进入海洋时,海洋就会酸化。 科学研究表明,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预计到2100年,海洋表层 水的酸碱度将下降到7.8。
方法技巧 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的问题
过度开采地下水,会造成潜水水位下降而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导致地面下沉,沿海地带可能因此引起海水入侵等问题。
学以致用 土壤盐碱化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土壤底层或地下 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在表层土壤 累积的过程。干燥度是指某地一定时间内的可能蒸发量与同 期降水量的比值。下图为某地干燥度、地下水埋深年变化示 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土壤表层含盐量最高的月份可能是( B ) A.3月 B.5月 C.9月 D.11月 (2)土壤盐碱化对当地农业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C ) A.生物物种减少 B.水土流失加剧 C.土壤肥力下降 D.地下水位下降
解析:第(1)题,影响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和蒸发,降 水量越大,淋溶作用就越强,土壤的含盐量就越低;而盐分随着 水分的蒸发向地表集聚,蒸发越强,表层土壤中的盐分含量就 越高。由图可知,5月份干燥度最大,降水补给较少,地表水分 蒸发量大,表层土壤盐分含量高,故选B项。第(2)题,土壤盐碱 化会影响农作物生长,使其产量降低,但不会导致物种减少,A 项错误、C项正确。水土流失的强度与降水强度、地形和植 被覆盖率等有关,与土壤盐碱化无关,B项错误。在半湿润、 半干旱区,土壤盐碱化往往是由地下水位高引起的,土壤盐碱 化不会引起地下水位下降,D项错误。故选C项。
(1)分析海伦娜岬角地区的动物丧失视力的原因。 (2)分析导致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 提示:(1)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不断扩大,臭氧含量减少, 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损害动物的视力。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等,破坏了臭 氧层。
典例剖析 下面两幅图反映了某环境问题。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大量 自然资源 ,维持城市、 农田等人类系统的运行,将所形成的 废弃物 排入自然环 境。 (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 调节 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 支撑服务 功能,使自然环境 偏离应有的 稳定 状态。 3.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水污染、生态退化、 全球变暖 等。
问题举例 火山喷发造成的大气污 染;地震引起的水体污染
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水导 致水体污染
乱砍滥伐导致的水土流 失、草场退化和生物多 样性减少等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工业生产的发展。
(2)世界人口高速增长。
(3)科学技术的发展。
海伦娜岬角位于智利南端,那里几乎所有的动物都丧失了视 力。下图为南极臭氧层空洞变化示意图。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目标素养
1.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综合思维 2.了解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能够针对不同环境问题提出相对应 的解决方法,培养地理实践力 3.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培 养人地协调观
知识概览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1.自然环境的稳定机制 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 太阳能 持续供给能量, 物质能够从 无机环境 进入 生命体 ,最终又回到无机 环境,从而完成 物质的循环 与能量的流动,同时自然环境 能够通过 自我调节 维持稳定。
土地 荒漠化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
可利用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 土地养育人口的能力降低
3.雾霾的成因及危害 (1)成因。 ①自然原因:冬春季节多沙尘天气,降水少;地形较封闭(盆地 或周边多山等);大气比较稳定(逆温或少风),细颗粒物不容易 扩散。 ②人为原因:冬季取暖消耗大量煤炭,排放的细颗粒物较多; 排放大量汽车尾气;工地扬尘等。
解析:第(1)题,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人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 展经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通过采取各种措 施来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不能采取“先污 染、后治理”的策略;后工业化阶段的环境问题需要人类干预 才能得到缓解;“不兴建排污量大的企业”的说法太绝对,应加 强对污染物的处理。第(2)题,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科技 得到发展,环境质量也得以提高。
一 环境问题的类型及原因
重难归纳 1.环境问题的类型 按环境问题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一般可分为原生 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
类型
成因
原生环
由自然环境本身变化
境问题
引起的
人类的工农业生产和
环境 生活消费活动使环境
次生 污染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
环境
生变化
问题
生态 破坏
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 资源引起的生态环境 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
分析工业革命以来海洋酸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海 洋酸化的危害。
提示:主要原因:人口数量增加、工业发展消耗了大量矿物 燃料,植被破坏、绿地面积减少,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增加,进入海水的二氧化碳增多,加快海洋酸化。
危害:破坏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渔业减 产,对船舶、建筑工程等腐蚀加剧。
典例剖析 下图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反映的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
(2)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A.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
B.影响京广铁路线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安全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1~2题。
1.四幅图片表示的环境问题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幅图片表示的环境问题是由科学技术进步造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答案:1.A 2.D
D.④
解析:第1题,原生环境问题是由自然因素造成的,如洪水、旱 灾、虫灾、台风、地震、火山爆发等。①是由地震引起的, 属于原生环境问题;②③④都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属于次生 环境问题。第2题,④图中的垃圾是电子产品淘汰后形成的垃 圾,是由科学技术进步造成的环境问题。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每到夏季,上海的大多数公共场所将空调温度调至26 ℃以上。 据统计,每节约1亿度电,则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00万吨。 (1)简述为减缓全球变暖可采取的措施。 (2)请你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做出贡献。 答案:(1)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矿物燃料的燃 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大量植树造林;加强全球合作。 (2)节约用电;环保出行;资源循环利用;避免使用一次性购物 袋;植树种草等。
方法技巧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联系与区别
两者都属于次生环境问题。一般来说,环境污染会导致生态 破坏,反过来,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 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而发达国 家的环境问题则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学以致用 下图表示经济发展阶段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读图,完成 下列各题。
图1
图2
(1)两图反映的环境问题为( ) A.资源短缺 B.生态破坏 C.环境污染 D.全球环境变化 (2)该类环境问题的形成主要与人类( ) A.排放废弃物有关 B.获取自然资源有关 C.农业生产活动有关 D.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关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图1反映的问题为大气污染,图2反映的问题为 固体废弃物污染,两者都属于环境污染问题。第(2)题,环境污 染主要是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 能力而导致的。
2.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 大气、 水 、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会直接损害人的 生活质量 和健康。 3.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环境问题不仅直接造成 生命财产 的损失,也对自然环境 的服务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制约 社会经济 发展。 微思考2企业应如何避免“先污染、后治理”? 提示:实行清洁生产或发展循环经济;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 处理;利用清洁能源,加大技术投入。
二 环境问题的危害
重难归纳
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类型
主要原因
危害
全球变暖 温室效应不断增强
导致南、北极地区部分冰川融化,海 水受热膨胀,海平面上升
酸雨污染
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 业化的推进
危害水生生物、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 发育;腐蚀建筑物;有时直接损害人体 健康
臭氧层 破坏
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 等物质
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微思考1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提示: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都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 危及人类的生存。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而自 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都会引发环境问题,当前人为原因引发的 环境问题尤为严重;部分自然灾害是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
二、环境问题的危害 1.影响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1)自然环境的 供给服务 功能下降,使人类难以获得足 够的自然资源,导致自然资源 稀缺 甚至枯竭。 (2)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失常,使 环境污染 与生态 退化加剧,并增加 自然灾害 的风险。 (3)自然环境的 文化服务 功能降低,会降低人的舒适感、 审美体验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