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施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保施工方案
目录
1 路基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
1.1清理及结构物拆除 (1)
1.2路基开挖 (2)
1.3路基填筑 (3)
1.4施工中主要措施及防治: (4)
2 桥涵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4)
2.1桥涵工程潜在环境影响: (4)
2.2施工中主要措施及防治: (5)
3 拌合站和预制场潜在环境影响与防治措 (6)
3.1活动内容与潜在影响: (6)
3.2施工中主要措施及防治: (6)
4 其他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 (6)
4.1 水土保持控制措施 (6)
4.2 水资源保护控制措施 (7)
4.3 施工期间噪声控制措施 (7)
4.4 大气环境及粉尘的控制措施 (8)
4.5 固体废弃物控制措施 (8)
1 路基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
1清理及结构物拆除
地表清理及结构物拆除潜在环境影响:
开挖施工中表层土保护是一个重点环境保护问题,表层土流失除引起水土流失外,也可
能引发一系列生态平衡失调,如植被丢失、景观破坏等.地表清理将对沿线植被及动物栖息地造成永久性的破坏;此外,表层土壤的剥离容易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和肥力的下降。
主要措施:
⑴在施工前应明确清理对象和范围,不应仅考虑方便施工而任意破坏沿线两侧的植被.对于古树名木等有保存价值的植物,应事先联系当地林业部门,采取移植等异地保护的方法加以保护.地表清理物应有专门的场地用以处置,不得随意丢弃.
⑵施工清场的树木、农作物、杂草应及时清运。
⑶剥离表层土予以保存,用于其他地面的土地改良,或沿线受破坏土地的恢复。
不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直接覆盖至可供耕作的其他地面;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移至他处堆存,堆放地宜相对低凹、周围相对平缓,并设置排水设施。
⑷结构物拆除点周围30m范围内有居民点的,拆除框架混凝土结构,宜整体大部件吊装移除,减少粉尘排放,并且在拆除前应对被拆体充分洒水,保持湿润.
1.2路基开挖
路基开挖潜在环境影响:
路基开挖对沿线植被及动物栖息地将造成永久性的破坏;此外,土壤的剥离与开挖容易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和肥力的下降。
弃渣问题在此也会比较突出,弃渣场若选址不合理,有可能导致河道淤塞而阻碍行洪、滑坡、地基下陷以及损毁耕地、园地、林地等土地。
施工中主要措施及防治:
⑴在施工前应明确开挖范围,不应仅考虑方便施工而任意破坏沿线两侧的植被。
根据环评报告书的结论对弃渣场进行认定,明确弃渣场的范围。
弃渣应在指定范围内严格按照设计技术要求进行堆置。
⑵预防表层土流失。
剥离表层土,不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直接覆盖至可供耕作的其他地面;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移至他处堆存,堆放地宜相对低凹、周围相对平缓,并设置排水设施。
⑶将弃土、弃渣于指定地点堆放,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其流入水体。
公路边的临时零星弃渣,应在公路封闭前处理完毕,以免公路全封闭后,难以清理。
⑷施工单位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废气、尘土,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
⑸土石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
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及时设置临时土沉淀池拦截混砂,待路基建成后,及时将土沉淀池推平,进行绿化或还耕。
⑹闽南是雨水充沛地区,应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
⑺施工现场噪声限值为昼间75dB,夜间55dB,在学校、幼儿园、医院、疗养院、敬老院、居住区等敏感点附近,夜间停止作业,如确需连续作业的,应报环保部门批准,并公告居民。
⑻尽可能以挖掘代替爆破,以多点少药代替大量炸药爆破,采用延时爆破技术等手段降低噪声和振动。
夜间禁止开山爆破,敏感点及文物保护单位附近禁止开山放炮,确需放炮作业的,应加以支挡、防护,以防碎石冲击,并减小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1。
3路基填筑
路基填筑潜在环境影响:
1。
4施工中主要措施及防治:
⑴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废气、尘土,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
⑵对成形施工路段适时洒水,减轻扬尘污染。
⑶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GB12523-90).该阶段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为昼间75dB,夜间55dB,在学校、幼儿园、医院、疗养院、敬老院、居住区等敏感点附近,夜间停止作业,如确需连续作业的,应报环保部门批准,并公告居民。
⑷雨季施工时,应及时掌握气象预报资料,以便按降雨时间和特点实施雨前填铺的松土压实等防护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2 桥涵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2.1桥涵工程潜在环境影响:
2。
2施工中主要措施及防治:
1、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GB12523-90)。
桥梁打桩噪声的场界限值为昼间85dB,夜间禁止打桩。
2、施工期污水不得排入《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所规定的Ⅰ、Ⅱ类水域。
3、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3。
4.6的污水排放评价,当取样测试有害成分含量值高于排放标准时,必须进行污水处理。
4、水泥混凝土拌合站不得设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
施工过程中搅拌站的排水、混凝土养护水等含有害物质的废水不得排入地表水Ⅰ~Ⅲ类水源地保护区。
5、对桥梁施工机械、船只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露.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
6、桥梁施工中的工程用水需经沉淀池沉淀后方可排放,工程弃方不能随意丢弃河流中或岸边;涵洞出口水流速较大时,必须在进出口进行加固,防止冲刷。
7、水泥混凝土的搅拌、振捣、运输、摊派等作业中防粉尘、防噪声(振动)措施同前。
8、对于不可避免的河道及河岸开挖工程,要明确并严格控制开挖界限,不得任意扩大开挖
范围。
3 拌合站和预制场潜在环境影响与防治措施
3。
1活动内容与潜在影响:
3.2施工中主要措施及防治:
3.2.1稳定土拌合站、水泥混凝土拌合站不得设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
3。
2。
2拌合站距离学校、医院、养老院、城乡居民区和有特殊要求的地区不宜小于300m,减少拌合站对环境敏感点的粉尘和噪声污染。
3。
2.3拌合站和预制场地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GB12523—90)。
该阶段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为昼间70dB,夜间55dB。
不能达标时,夜间应停止作业。
3.2.4大型拌合站(预制场)应配有除尘装置;砂石料场应及时洒水;砂石装卸时应尽量降低落差。
施工人员应配有防尘用具,以保护工人健康.小型临时拌合场地应离敏感点大于100m,并应尽量避开下风向有人群的时段。
3。
2。
5砂石料冲洗废水其悬浮物含量大,需建沉降池,悬浮物进行沉淀后排放。
部分废水澄清后可用建筑工地洒水防尘。
3.2。
6混凝土养护可以直接用薄膜或塑料溶剂喷刷在混凝土表面,带溶液挥发后,与混凝土表面结合成一层塑料薄膜,使混凝土与空气隔离。
4 其他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
4。
1 水土保持控制措施
4.1。
1闽南地区雨水充沛,施工中应及时采取以绿化为主的防护措施,以控
制面蚀和沟蚀的形成。
4.1.2对正在扩建工程建设的公路路面径流,宜集中汇入污水管,先流入沉淀池,在沉淀池中设置土工布过滤帘,经充分过滤后再排入水体。
4.1.3对场地清理产生的表层腐质土应收集起来统一堆置,并播散草籽防止土壤养分流失,待施工完毕将这些熟土恢复和整理.
4.1.4严禁随意开辟施工便道、取弃土场.弃土应设立挡防,以防止环境染。
4.1。
5暴风雨强度较大,岩体风化严重、节理发育的石质挖方边坡或松散碎(砾)石土填挖方边坡地段,要求采用植物与工程综合防护措施.
4。
2 水资源保护控制措施
4.2.1生活营地的生活污水、搅拌站、预制场产生的生产污水,不得直接排入农田、河流和渠道,必须经沉淀或处理达标后方能排放。
4。
2。
2不得将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4。
2.3对施工机械经常进行检修,防止机械用油跑、冒、滴、漏产生污染,机械产生的废油、废水,采用隔油池或其他方法处理合格后才能排放.
4。
2。
4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及时设置沉淀池拦截泥砂,待路基建成后,及时将沉淀池推平,并恢复植被。
4.2。
5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设标志牌,区内不得设置混凝土搅拌站,不得堆放或倾倒任何含有害物质废弃料,不得取土、弃土,破坏土壤植被。
4.3 施工期间噪声控制措施
4.3.1要求对产生强噪声辐射的施工机械的作业时间、场地布置等噪声保准应符合规定,特别注意泉州的噪声控制。
4。
3.2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休息时间内禁止施工.
4.3。
3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施工路段附近学校、医院等的干扰。
4.3。
4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在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件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
4。
4 大气环境及粉尘的控制措施
4。
4。
1进场设备的型号要选择低污染设备,并安装空气污染控制系统,较少对空气的污染。
4。
4。
2在运输水泥等粉状材料时,进行严密的遮盖。
4。
4。
3利用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和临时便道进行洒水湿润,防止尘土飞扬,减少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4。
4.4对汽油等易挥发品的存放要密闭,并尽量缩短开启时间。
4。
4.5把施工堆料场、拌合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200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医院等。
4。
4.6沥青混凝土拌合站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300m的主导风向的下风处,既方便生产,又须符合卫生要求,不得采用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
4.5 固体废弃物控制措施
4.5.1施工营地和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定时清运。
4.5.2对施工中的废弃物,应经当地环保部门同意后,运到指定的场地进行处理。
4。
5。
3对报废材料或施工中返工的挖除材料应立即运出施工现场,各种包装袋应及时清理处理,以免造成白色污染。
4.5。
4对材料运输车辆的管理,严禁超载、高速行驶,从而保证不会沿线撒漏,若撒漏迅速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