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感应式静力水准仪(原理、用途及安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容感应式静力水准仪(原理、用途及安装)
RJ 型电容感应式静力水准仪
一、用途
RJ 型静力水准仪是测量基础和建筑物各个测点间相对高程变化的专用精密仪器。
主要用于大型建筑物如水电站厂、坝、高层建筑物、核电站、水利枢纽工程岩体等各测点间不均匀沉陷测量。
与RD 系列变形仪器采用同样的采集装置构成完整的变形监测系统。
二、原理及结构
该仪器依据连通管原理的方法,用电容传感器,测量每个测点容器内液面的相对变化,
再通过计算求得各点相对于基点的相对沉陷量。
如图3-1所示,设共布设有n 个测点,1号点为相对基准点,初始状态时
各测量安装高程相对与(基准)参考高程面▽H 0间的距离则为:Y 01、Y 02……Y 0i …Y on (i 为测点代号I=0,1……n);各测点安装高程与液面间的距离则为h 01、h 02、h 0i …h on 则有:
Y 01+h 01=Y 02+h 02=…Y 0i +h 0i =…Y on +h on 。
(1)
1
2
n
...
h j n
h j 2
h j 1
h j i
▽H
任意次状
态(j)
h j1△h j2
△h ji
△h jn
Y 01+△h j1
Y 02+△h j2
Y 0i
+△h ji
Y 0n +△h jn Y 0n
Y 02
Y 01
12n
...
Y 0i
h 0n
h 02
h 01
h 0i
▽H 0
初
始状态(0)
图3-1、连通管测量原理示意图
当发生不均匀沉陷后,设各测点安装高程相对于基准参考高程面▽H0的变化量为:Δh j1、Δh j2…Δh ji…Δh jn (j为测次代号,j=1,2,3 ……);各测点容器内液面相对于安装高程的距离为h j1、h j2、…、h ji、…、h jn。
由图可得:(Y01+Δh j1)+h j1=(Y02+Δh j2)+h j2
=(Y0i+Δh ji)+h ji
=(Y0n+Δh jn)+h jn。
(2)
则j次测量i点相对于基准点1的相对沉陷量H i1
H i1=Δh ji-Δh j1 。
(3)
由(2)式可得:
Δh j1-Δh ji=(Y0i+h ji)-(Y01+h j1)
=(Y0i-Y01)+(h ji-h j1)。
(4)
由(1)式可得:(Y0i-Y01)=-(h oi+h01)。
(5)
将(5)式代入(4)得:
H i1=(h ji-h j1)-(h oi-h01)。
(6)
即只要用电容传感器测得任意时刻各测点容器内液面相对于该点安装高程的距离h ji(含h j1及首次的h0i),则可求得该时刻各点相对于基准点1的相对高程差。
如把任意点g(1,2…i,n)做为相对基准点,将f测次做为参考测次,则按(6)式同样可求出任意测点相对g测点(以f测次为基准值)的相对高程差H ij:
H ig=(h ij-h ig)-(h fj-
h fg)。
(7)
由图3-2所示,仪器由主体容器、连通管、
电容传感器等部分组成。
当仪器主体安装墩
发生高程变化时,主体容体相对于位置产生
液面变化,引起装有中间极的浮子与固定在
容器顶的一组电容极板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
化,通过测量装置测出电容比的变化即可计
算得测点的相对沉陷。
三、仪器安装、调试
仪器的安装尺寸如图3-3所示,按要求在
测点预埋∅180三个均布的M8⨯40(伸出长度)螺杆。
180mm
210mm
三孔均布
(直径10mm)主体容器
管路
浮子
2
8
m
m
屏蔽管
电极2
中间极
电极1
图3-2、结构及原理示意图
1. 检查各测墩顶面水平及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检查测墩予埋钢板及三根安装仪器螺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 予先用水和蒸馏水冲洗仪器主体容器及塑料连通管。
4. 将仪器主体安装在测墩钢板上,用水准器在主体顶盖表面垂直交替放置,调节螺杆螺丝使仪器表面水平及高程满足要求。
5. 将仪器及连通管系统联接好,从未端仪器徐徐注入S G 溶液,排除管中所有气泡。
连通管需有槽架保护。
6. 将浮子放于主体容器内。
7. 将装有电容传感器的顶盖板装在主体容器上。
仪器及静力水准管路安装完毕后,用专用的3芯屏蔽电缆与电容传感器焊接,并进行绝缘处理(方法同垂线,引张线)。
3芯屏蔽电缆的红芯接测量模块的信号接线端口,白、黄芯接激励(桥压)接线端口。
当容器液位上升时,电容比测值应变小,否则将白、黄芯接线位置互换。
传感器的主要性能已在出厂前由厂家标定给出。
现场仅在2~5mm 内标定检查系统性能。
六、静力水准的观测
由式(2)可得出i 测点第j 测次相对与首次基准点的相对高程变化: H i1=(h ji -h i0)-(h 1j -h 10)
H ij =(Z ij -Z i1)×Kf i -(Z 1j -Z 10)×Kf 1
式中:Z ij 、Z i1为第i 测点仪器的第j 次和首次读数;Kf i 为第i 测点仪器的灵敏度系数; Z 1j 、Z 10 为基准点仪器第j 次和首次读数;Kf 1为基准点仪器的灵敏度系数。
计算结果为正,则测点相对基准点沉陷了H ij 。
Ø
61520
50508
3-M10 1.5×
均布
3-M10 1.5× 均布
R105
60
60
Ø 3- 6均
布R90
R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