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2021届物理八上期末模拟检测试题(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河东区2021届物理八上期末模拟检测试题(三)
一、选择题
1.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的拇指宽度约为1.5厘米
B.两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克
C.初中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8s秒
D.健康的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
2.A、B、C 三种物质的质量 m 与体积 V 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A、B、C 三种物质的密度ρ A、ρB、ρ C和水的密度ρ 水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ρ A>ρ B>ρ C,且ρ A<ρ 水
B.ρ A>ρ B>ρ C,且ρ A>ρ 水
C.ρ A<ρ B<ρ C,且ρ A>ρ 水
D.ρ A<ρ B<ρ C,且ρ A<ρ水
3.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你认为该凸透镜的焦距f
A.一定大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小于l D.可能大于l也可能小于l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
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缩小的
5.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错误的是
A.B.C.D.
6.太阳光通过校园林荫道旁树叶的缝隙,在路面上形成了许多光斑,这些光斑
A.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 B.是树叶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C.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D.是树叶缝隙形的,它是太阳的影子
7.下列现象是描述一定质量的酒精在不同条件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蒸发快慢跟它的表面积有关的是
A.温度不同的等量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B.温度相同的酒精等量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C.温度相同的等量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D.温度不同的不等量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8.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这个实验表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再玻璃罩中发生反射
C.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9.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铁路的路基加厚,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340m/s
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医生用听诊器检察病人身体,是因为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
10.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冬天湖面结冰
B.冰箱冷冻室里的“白霜”
C.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D.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二、填空题
11.两个物体甲和乙,若它们的质量之比为2:3,体积之比为1: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
将甲切去1/3,乙切去1/4后,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
12.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如图表示的是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情况,应配戴由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
13.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下图所示,________ (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________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14.在夏天阳光下晒衣服,衣服很快就变干了,这是________现象;而在北方的冬天,即使在0℃以下,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________现象,有时我们还能在窗户的玻璃上看到一些冰花,你认为这些冰花应该是在窗户的________侧(选填“内”或“外”)。
15.声音是由物体______而产生的。
利用超声波雷达可以探测海底深度,若声呐向海底发出声波信号后2s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则该处海底的深度为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
16.如图中(a)、(b)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图(a)表明: ________;
图(b)表明: ________
三、计算题
17.一个空瓶的质量是0.2kg,装满水后的总质量是1kg。
用这个空瓶装一些油后,瓶子和油的总质量为0.65kg,若在装油的瓶中再装满水,总质量为0.95kg。
(水的密度=1.0×103kg/m3)
求:(1)瓶子的容积
(2)油的质量
(3)油的密度
18.甲、乙两车从同地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是10 m/s,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1.5倍,甲车出发1 min后,乙车才出发去追甲车。
求:
(1)乙车出发时距甲车多远?
(2)乙车追上甲车需用多长时间?
(3)乙车追上甲车时离出发点多远?
四、实验题
19.小丽同学想知道家里一只陶瓷茶壶的密度,她用壶盖进行实验
(1)将壶盖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盘,往右盘放入砝码并移动游码,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壶盖的质量为_____g。
(2)如图乙将壶益浸没到装满水的烧杯里,然后把溢出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为_____cm3,则壶盖的密度是_____kg/m3
(3)用该方法测出壶盖的密度比真实值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图接着用现有的器材探究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①在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空烧杯的质量时,往右盘中加入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丁所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
②她描绘出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线如戊图中A所示。
她分析后发现,由于误将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当作了水的质量,导致图线A未经过坐标原点,由此推断:水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线应是_____(选填戊图中“B”、“C或“D”)。
20.凸透镜是初中物理中常见的光学器材,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对凸透镜进行以下实验.
(1)他们决定先从测凸透镜的焦距开始,如图甲所示:
①在光屏中央画一个与凸透镜直径相同的圆,找出圆心O'.
②将光源、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光源、凸透镜光心和_____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③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将光源从紧贴凸透镜的位置缓慢向外移动,直到光屏上的光斑_____,就可以从光
具座上读出凸透镜的焦距.
④为了验证测出的焦距值是否准确,小明提出可以左右移动光屏,若光屏上的光斑大小不变,则测出的焦距准确.若向右移动光屏,光斑变大,说明本次测出的凸透镜的焦距比真实值_____.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他们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_____.
②随着蜡烛越烧越短,小明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上方,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把凸透镜向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
③为了使光源更加稳定,小明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拼装在不透明的纸板上替代烛焰,使“F”正立面对凸透镜,如图乙所示,给二极管通电,移动光屏至图示位置,此时恰从M处看到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像的形状是图丙中的_____(填写序号)
④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光屏_____透镜或将蜡烛向_____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21.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竖直纸板A和竖直纸板B均可绕竖直线ON前后转动,O点为平面镜与纸板A右侧边缘的交点,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
(1)纸板A和纸板B在同上平面内,当入射光线EO出现在纸板A上时,反射光线OF出现在纸板B上;将纸板B向后转过30°角,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要在这个位置的纸板B上观察到反射光线,你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跟入射角的关系,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_____。
22.物理实验课上同学们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
下表为小阳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图为另一组的小朝同学依据本组实验数据绘制的该物质的熔化图象。
请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由小阳的实验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
(2)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温度为2℃时,该物质处于______态。
(选填:“固”或“液”)
(4)小朝同学没有记录到该物质熔化时温度不变的过程,这是因为:___________。
23.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
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号。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_____。
24.如图所示,甲、乙为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时间时打出的两条纸带中的一段。
打点计时器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秒。
(1)在甲图中,从A点到达G点,所用的时间______s,从A点到G点的过程中,纸带是____拉动的(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
(2)在乙图中,A点到D点的时间___________从D点到F点的时间(“大于”、“等于”或“小于”)。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4: 3 4: 3
12.近视眼凸
13.乙凹
14.蒸发升华内
15.振动 1500
16.在相同的时间内,摩托车比自行车通过的路程长,所以摩托车运动的快些通过相同的路程,摩托车比自行车所用的时间短,所以摩托车运动的快些
三、计算题
17.(1)8×10-4m3(2)0.45kg(3)0.9×103kg/m3
18.(1) 600 m;(2) 120 s;(3) 1 800 m。
四、实验题
19.2 20 2.16×103偏大先取下小砝码,再向右适当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 C 20.O’(光屏中心)与圆重合小使像成在光屏中央下放大 C 远离远离
21.把纸板A向前转动30度角
23.(1)20.50;(2)3;(3)不能;没有控制变量
24.12 匀速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