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复习教案新版新1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现象知识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的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声现象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为后续的声学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声音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生活经验对声音的传播和特有一定了解。
但是,对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以及声音特性的科学解释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过程。
2.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声音特性的科学解释。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生活实例、小组讨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理解声现象。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声源(如鼓、锣等)、扬声器、话筒、音叉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吗?”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传播过程。
同时,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通过填空、选择题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音响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编写一个关于声音的小故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拓展要求:
(1)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通过阅读材料和观看视频,加深对声音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2)学生可以结合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声音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过程。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讲解声音的传播时,部分学生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理解还有些模糊,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另外,在实验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还不够仔细,这可能影响到他们对声音现象的理解。
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以下改进:
1.在讲解声音的传播时,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声现象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声音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声现象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3.素质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动手能力,以便能够准确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便在实验探究和讨论中能够与他人有效地协作。
4.行为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1)课堂参与度: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对课堂讨论和提问不够热情,这会影响他们对声现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声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本章知识的基础;声学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对声音特性的了解就显得很重要。
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成为本章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中考考查时,该部分知识点难度较低,却是每年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声的产生和传播,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声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减弱噪声的方法,所以平时学习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声现象与生活的联系。
1.声现象的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有关声的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本章的兴趣,在第一章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物理研究方法有了一点了解,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加强学习,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实验,并让学生试着去总结,归纳。
2.学生在实验中的具体操作有些还掌握不好,如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每次拨动都应控制用力大小相同,但学生很难控制,可在学生做完实验后,再让学生听录音机快放和慢放时的声音加以区分。
3.学生对“声的利用”很感兴趣,但具体的应用还不清楚,教师要多举例,并鼓励学生多搜集相关资料,做到资源共享。
4.在本章中,学生会接触到开放性试题,由于刚刚接触,对学生的答案不要要求太高,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根据本章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本章的教学建议如下:1.对课本上安排的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要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3.在学习中可运用比较、归纳、转化等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更明确。
4.在学生印象中,噪声是有害的,在讲课时,可通过阅读或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它的利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5.在实验过程中,可对学生渗透研究物理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二章声现象单单元备课.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骨传导的原理;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骨传导的原理,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噪声的来源和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物理规律的能力,声音的定因素讲授法、单元名称:声现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骨传导的原理;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3.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4.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3.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4.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三)情感目标: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主要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1. 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骨传导的原理,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2.声音的特性,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3.噪声的来源和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4.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
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而对声现象的了解也易于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案第一课时授课班级:初三(二)班授课教师:巴哈尔木垒县哈族中学2017年5月26日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设计理念]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声现象复习过程中,以实验和生活实例为主线,通过再现实验,体验生活,让学生切身体会,逐步掌握声现象各个方面知识点。
[教材分析]《声现象》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的学习内容。
本章内容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重视用物理实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维目标]1、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声现象相关实验,充分利用小组学习,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营造和谐的讨论、交流环境,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仪器材料] 大小不同的音叉乒乓球直尺鼓水盆[教学流程设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用小锤敲击音叉,多媒体展示图片。
思考:用小锤轻敲音叉,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乒乓球有什么作用?采用的是什么方法?拓展:还有那些实验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展示图片并做演示实验:将敲击的音叉放入水盆。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声现象
(3)(仿生学)声呐——探测海深、绘制海底地形图、探测鱼群
3. 从异常声音中获取信息: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汽车修理师傅听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判断故障、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4.检测方面:
(1)B超;
(2)超声探伤仪——可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缝,并可测出有多大多深。
二、声与能量
1. 声是一种波动,声能传递能量。
(1)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引起的强烈振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2)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结石。
2. 声波具有能量
Ⅰ.超声波雾化(超声波具有高能量);
Ⅱ.晚上拍手,走廊的灯自动亮了;
思考:超声波为什么应用那么广泛?
1)超声波的穿透力强;
2)超声波方向性好;
3)超声波易获得集中的声能。
★巧计:辨别声传递的是信息还是能量,就看声有无引起其他物体变化..........,若有则传播的是能量;若无则传播的是信息。
一、噪声及来源
1.噪声定义:(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2)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休息、工。
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211020214

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211020214课题复习课第二章声现象第 8周第 1 课时(总第 18 课时)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体验,初步了解声音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3通过实验探究,明白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了解声音是一种波,声波具有能量。
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说明。
考点与措施初步养成使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的适应,感受物理学的真实性以及物理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和关注的学生一、基础知识1.声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声源。
2.声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
3.固、液、气都_________传声,真空____________传声。
(选填“能”或“不能”)4.声以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_______________。
5.声传播的快慢用__________描述,它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声速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还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7.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________,它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固体传声________,液体传声_________,气体传声___________。
(选填“快”、“慢”、“最慢”)9.人们感知声音的差不多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__________,这种___________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__________,如此人们就听到了声音。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声现象

第二章声现象✿<声现象>必考知识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人发声靠声带振动发声的,鸟发声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的振动,蟋蟀是靠左右翅的摩擦的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不同介质中的声音的速度是不同的。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关系是V气体<V液体<V固体。
声音靠介质传播,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
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m。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5、人耳的构造: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6、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7、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8、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9、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
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度。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还与距离有关,同一声源处发出的声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声音的特色。
决定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
辨别声音主要靠区分声音和音色。
10、人的听觉频率为20Hz—20000Hz(1)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特点:传播距离远,无孔不入等,主要发生于大型的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台风、核爆炸等,(2)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等11、噪声的含义:(1)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

这些知识点涉及抽象概念和定量分析,学生理解和应用起来较为困难。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体验声音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结合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生动地展示声音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耐心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3.学生在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学生对噪声污染的认识不足,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噪声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因材施教,注重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有何不同?为什么?
-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分别受哪些因素影响?
-什么是回声现象?它有哪些应用?
-请列举三种噪声防治的方法,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2.完成课后练习题:
-根据教材第XX页的练习题,独立完成相关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一道与声音相关的应用题,并求解。
-填空题: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介质?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是怎样的?
-选择题:关于声音的特性,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计算题: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计算声音从A地传到B地所需的时间。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以及噪声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复习(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声现象【考纲说明】【知识梳理与例题】一、声音的产生:1、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2、研究方法:(1)、转换法: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其他物体以某种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两种现象存在内在的联系,是因果关系。
(2)、应用举例: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时,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碎纸屑、泡沫、乒乓球的跳动或溅起的水花。
例题: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声音消失了,原因是手()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二、声音的传播:1、形式: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条件: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例题:“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发射标志着我国的空间站建设正式开始,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空间站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通话,其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信设备对话更方便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三、声速:1、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5℃时空气的声速为340m/s 。
2、声速的比较:一般情况下,v 气体 < v 液体 < v 固体四、回声: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
2、能够区分开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时,人们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若不到0.1s ,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就使原声加强。
因此,在屋子里讲话听起来比较响亮。
根据s=vt 知,人耳要区分自己的回声和原声,人与障碍物间距离至少是s=340m/s ×21×0.1s=17m 。
3、回声的应用: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可以测定海水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距离。
4、测量原理:s=21v 声t ,其中t 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 声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例题:如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 。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导学案设计

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 通过复习, 掌握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声音的特性。
2.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会运用声知识分析简单的声问题的方法。
3.激情投入, 积极思考, 养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声音的特性, 防治噪声的途径。
【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
梳理案 Ⅰ知识导图Ⅱ. 知识梳理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 产生的。
(l)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
体、 体和 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2)振动一定会发声, 但发出的声音人 会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 是 发出声音的。
(3)振动 , 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 即 、 和 都可以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 的形式传播, 叫做声波。
在传播过程中同时传递着 和 。
(2)真空 传声。
3.回声(1)形成: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形成 。
(2)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如果回声与原声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为 , 人就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 如果时间间隔____0.1 s, 人耳就无法辨别出回声与原声, 此时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 起到 原声的作用. 声音听起来变得响亮。
(3)应用:可以利用回声测 , 如测海底 的 等。
声 现 象声音的产生条件: 实验:声音的传播 条件:传播形式 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声音的特性音调的决定因素:频率响度的决定因素: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音色的决定因素: 噪声防治措施:在声源处减弱、声音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 。
4.声速(l)影响因素: 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__________和有关。
(2)规律: 声音在中传播速度最快。
其次是 , 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同一种介质, 当它改变时, 声音的传播速度也有差异。
(3)15℃时,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5. 声音的三要素项目音调响度音色概念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声音的特色影响因素频率振幅和距离发声体本身如材料、发音方式等改变方法改变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细等改变用力的大小改变发声体的振动方式等描述如尖锐刺耳如震耳欲聋如“闻其声知其人”说明频率: 是指物体在, 表示物体振动的 , 单位是 , 简称 , 符号是。
2022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梳理归纳(带目录)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目录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同、不同)。
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第2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用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它的单位是。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HZ~ HZ。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声现象【考纲说明】【知识梳理与例题】一、声音的产生:1、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2、研究方法:(1)、转换法: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其他物体以某种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两种现象存在内在的联系,是因果关系。
(2)、应用举例: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时,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碎纸屑、泡沫、乒乓球的跳动或溅起的水花。
例题: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声音消失了,原因是手()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二、声音的传播:1、形式: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条件: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例题:“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发射标志着我国的空间站建设正式开始,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空间站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通话,其原因是( ) A 、太空中噪声太大 B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 、用通信设备对话更方便 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三、声速:1、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5℃时空气的声速为340m/s 。
2、声速的比较:一般情况下,v 气体 < v 液体 < v 固体四、回声: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
2、能够区分开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时,人们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若不到0.1s ,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就使原声加强。
因此,在屋子里讲话听起来比较响亮。
根据s=vt 知,人耳要区分自己的回声和原声,人与障碍物间距离至少是s=340m/s ×21×0.1s=17m 。
3、回声的应用: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可以测定海水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距离。
4、测量原理:s=21v 声t ,其中t 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 声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例题: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需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2、设海水的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 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的深度为( )。
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211020213

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211020213教学目标:1、明白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明白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明白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2、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说明。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
教材分析:1、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周围现象去进行教学。
能够利用课本外的实验、现象去进行教学。
2、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说明有关的现象。
预习提纲: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声音的速度有多大?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
引入课题:声音是如何样产生和传播的?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赶忙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1)、得出:固体、气体能够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 (1)、看15页的表格内容(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学生活动: 对着远处的高山喊能够听到回声,什么缘故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
4、回声:声音的反射。
<秒二、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能够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四、板书设计:第一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
3.了解乐音的特性及与生活现象的联系。
4.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5.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6.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7. 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声音产生和传播;②乐音的三个特性。
难点:①回声测距离;②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导学案。
【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导入语:(展示图片)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歌声美妙动听……声现象和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现在我们就来复习这看似简单,但又藏有许多奥秘的《声现象》。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利用板书,开门见山的引出课题,结合网络结构图让学生回顾本章内容的内在联系,后面的几个专题复习就是围绕本章的内容而展开的,这样能使学生的复习有明确的目标。
二、专题复习【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聚焦:1.声音是由物体的所产生的,停止,发声随之停止。
2.声音靠 (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以的方式传播.。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不同,正常情况下,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液体,而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气体,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m/s。
4.声音从声源发出,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回来使其又传入人耳的声音,利用回声可以测定。
针对知识点聚焦第1题,设疑:振动停止,声音消失了吗?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吗?带着以上问题完成以下内容:【典题探究】例: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温度无关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例: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D.传到远处学生处的声音是次声波思考并研讨:(1) 振动停止,声音消失了吗?(2)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吗?学生回答:(1)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不一定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现象【考纲说明】考点题型分值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选择题或填空题3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选择题或填空题3分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选择题或填空题或实验探究题6分音色的应用选择题或填空题3分噪声的控制方法选择题或填空题3分【知识梳理与例题】1、声音的产生:1、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2、研究方法: (1)、转换法: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其他物体以某种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两种现象存在内在的联系,是因果关系。
(2)、应用举例: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时,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碎纸屑、泡沫、乒乓球的跳动或溅起的水花。
例题: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声音消失了,原因是手( ) A 、不能传播声音 B 、吸收了声波C 、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 、使鼓面停止了振动学 员 编 号 : 年 级 :八年级(上) 课 时 数 :3学 员 姓 名 : 辅 导 科 目 :物理 学 科 教 师 :课 题声现象授课日期及时段教 学 目 的1、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3、理解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4、掌握音色的应用;5、掌握噪声的控制方法。
重 难 点1、重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声音的特性和噪声的控制;2、难点:(1)、真空不能传声实验; (2)、声音三特性的辨别。
2、声音的传播:1、形式: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条件: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例题:“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发射标志着我国的空间站建设正式开始,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空间站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通话,其原因是( ) A 、太空中噪声太大 B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 、用通信设备对话更方便 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3、声速:1、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5℃时空气的声速为340m/s 。
2、声速的比较:一般情况下,v 气体 < v 液体 < v 固体四、回声: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
2、能够区分开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时,人们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若不到0.1s ,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就使原声加强。
因此,在屋子里讲话听起来比较响亮。
根据s=vt 知,人耳要区分自己的回声和原声,人与障碍物间距离至少是s=340m/s×21×0.1s=17m 。
3、回声的应用: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可以测定海水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距离。
4、测量原理:s=21v 声t ,其中t 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 声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例题:如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 。
介质v (m/s )介质v (m/s )水(5℃)1450冰3230水(15℃)1470软橡胶(常温)40--50水(20℃)1480软木500海水(25℃)1531铁(棒)5200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需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2、设海水的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 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的深度为( )。
3、真空中声速是( )。
5、声音的三种特性的比较:音调响度音色物理意义指声音的高低(声音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声音的特色、品质的粗细)大小)决定因素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不同的发声体可以通过调整发声频率来发出相同频率的声音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决定音色的重要因素是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当发声体的材料和内部结构改变时,音色也会随之变化相应关系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振幅大,则响度大振幅小,则响度小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相关联系音调与响度毫无关系,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性。
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甲的频率低,音调低;乙的频率高,音调高。
甲的振幅大,响度大; 乙的振幅小,响度小。
三种不同音色的声音的波形图。
甲:音叉 乙:钢琴 丙:长笛例题:1、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
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指的是( );“高”指的是( )。
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 )的大小。
2、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
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___图和___图,响度相同的是___图和___图。
6、声的利用:1、声的分类:(1)、可闻声:频率范围为:20--20000Hz的声。
(2)、人耳听不见的声:①、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
②、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
2、传递信息:如,B超,回声定位(声呐),预报地震、海啸、台风,倒车雷达等。
3、传递能量:如,声波清洗、去污、碎石等。
7、噪声:1、概念:(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其波形杂乱无章。
(2)、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等级:声音的等级单位是分贝(dB)。
3、几个特殊值:(1)、声音的听觉下限为: 0 dB。
(2)、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90 dB。
(3)、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70 dB。
(4)、为保证睡眠和休息,声音不能超过: 50 dB。
4、噪声的控制方法:(1)、防止噪声的产生。
(2)、阻断噪声的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例题:1、下列实例中,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B超检查身体B、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C、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D、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2、城市的许多地方设有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目的是从以下哪个环节防治噪声()A 、噪声的产生B 、噪声的传播C 、噪声的接收D 、噪声的隔离【课后作业】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
这些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 ____而产生的。
物体的 停止,发声也停止。
悦耳动听的笛声是靠管子里的空气 产生的。
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 ____不同(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 ,而响度比蚊子 。
2.如图4所示,A 为信号源,B 为接收器,A 、B 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 分别发射出次声波、无线电波、可见光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B 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 A .次声波 B .无线电波 C .可见光 D .紫外线3.如图5所示,下面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4.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林设计了几个实验(如图6)。
你认为能够实现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5.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调和晌度物质中的声速v /(m·s -1)A B 图5 C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图66.小刚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击打铁管,小钢先后听到两个响声,由右表可知:( )A .先听到的是由空气传来的响声B .先听到的是由铁管传来的响声C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铁中要快D .声音在铁中传播比在空气中要快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而获得B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 .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相同8.在如图2所示的图文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9.有一物体正在振动,其每分钟振动900次,则这种物体振动是频率是 Hz ,此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被人耳听到,因为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在 。
10.向一个暖水瓶里灌水,注意听暖水瓶里空气柱发出的声音,实验证明,随着空气柱由长变短,空气柱发出的音调越来越 。
11.现代城市在主要街道上装有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装置显示的示数为50.62,这个数字的单位是 ,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 。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2.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面对面站着也不能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这说明声的传播需要 ,采用 可以使宇航员互相交谈。
13.我们对着高墙喊话,过一会儿能听到回声。
若从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历时2s ,则喊话人距高墙的距离为多少米?14.在一根长为884m 的铁管一端重重敲击一下,在铁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两次声音,声音传播的时间间隔为2.4s 。
声音在铁管里的传播速度是多少?空气(15℃)340空气(25℃)346铁(棒)5200(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