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 化学与能源精练精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与能源
1.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21%
B. 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全球总储水量的不足1%
C. 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柴油、煤焦油等
D. 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等
【答案】B
【解析】A.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B. 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全球总储水量的不足1%;C. 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柴油等,煤焦油是煤加工的产物;D. 人们已经利用和开发的清洁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等;选B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在A 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A.植物的呼吸作用
B.含碳燃料的燃烧
C.发展利用氢燃料
D.人和动物的呼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C.发展利用氢燃料。
考点∶考查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3.钓鱼岛及附近海域蕴藏着大量石油和天然气。
下列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天然气是混合物 B.石油是可再生资源
C.石油是一种化石燃料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天然气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石油是一种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故选B.
考点:化学燃料
4.化学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化石燃料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应禁止使用
C.改进燃煤炉灶,促进燃料充分燃烧
D.使用汽油和柴油的汽车尾气应采用催化净化装置,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化石燃料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应合理使用,但不能禁止;改进燃煤炉灶,促进燃料充分燃烧;使用汽油和柴油的汽车尾气应采用催化净化装置,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故选B.
考点:环境保护
5.人体健康与化学物质和元素含量有密切联系,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A.甲醛是重要的防腐剂,为了防止食品变质腐烂,我们可以用甲醛溶液来浸泡食品
B.为了响应“节能减排”,霉变食物应高温蒸煮后再食用
C.“大自然”牌蔬菜,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元素,真正的“绿色”食品
D.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人们可以食用加入铁强化剂的酱油来预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甲醛是重要的防腐剂,为了防止食品变质腐烂,不可以用甲醛溶液来浸泡食品,因为甲醛有毒;为了响应“节能减排”,但是霉变食物也不能再食用;“大自然”牌蔬菜,天然种植,不可能不含元素,真正的“绿色”食品;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人们可以食用加入铁强化剂的酱油来预防。
故选D.
考点:化学与健康
6.化学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下列事实与化学发挥的作用不符合
...的是
A.生产化学肥料和农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B.研发新型药物治疗困扰人类的癌症——用化学解决疑难病救治的问题
C.研发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燃烧——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
D.研制可降解塑料——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适量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达到增产丰收的目的;农药化肥过度使用会导致水和土壤的污染。
考点:化学与农业,化学与环境
7.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不能彻底将污染问题解决,不利于环境保护。
故选C.
考点:环境保护
8.下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其中水电解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溶液均采用氢氧化钾溶液。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水电解系统的正极上得到的气体能供给呼吸
B.水电解系统实现由电能到化学能的转化,燃料电池系统实现由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
C.水电解系统中的溶液采用氢氧化钾溶液,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D.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循环使用,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能量实际上来自于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由转化图可知,该系统中水既可分解也可生成,正极上得到的气体为氧气,说法正确;
B、水电解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说法正确,燃料电池是利用化学反应产生能量,则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说法正确;
C、水电解系统中的溶液采用氢氧化钾溶液,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能量来源于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则D说法错误,
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能量的转化。
9.“地球一小时”以“蓝天自造”为主题,号召更多人关注空气污染,推动解决方案,应对雾霾,找回蓝天。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 B.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C.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农作物的秸秆和垃圾 D.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城市道路定时洒水,防止灰尘污染空气,符合这一主题;B选项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防止灰尘污染空气,符合这一主题;C选项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农作物的秸秆和垃圾,会造成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污染空气,不符合这一主题;D选项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防止灰尘污染空气,符合这一主题;故答案选择C
考点:
10.坚持绿色发展,构建生态盐城,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宗旨的是()
A.扩大公共绿地,打造绿色家园 B.鼓励燃煤发电,保障电力供应
C.禁止秸杆燃烧,减轻雾霾影响 D.发展公共交通,提倡低碳生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扩大公共绿地,能吸收粉尘,净化空气,正确;B.燃煤会产生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应该大力提倡利用新能源发电,错误;C、禁止燃烧秸杆不会产生大量可吸入颗粒物,减轻雾霾影响,正确;D.汽车燃烧燃料产生二氧化碳,发展公共交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正确。
故选B。
考点: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
11.“同呼吸,共奋斗”是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
大气中PM2.5(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x10-6m 的颗粒物)增多会导致灰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
下列措施中不利于PM2.5治理的是
A.发展燃煤发电 B.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
C.禁止焚烧秸秆 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发展燃煤发电,会造成大量的烟尘,不利于PM2.5治理;B选项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利于PM2.5治理; C.选项禁止焚烧秸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利于PM2.5治理; D选项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减少粉尘的排放,利于PM2.5治理;故答案选择A
考点:空气污染
12.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柴草 B.煤 C.氢气 D.乙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化石燃料是指动植物遗体经过成千上万乃至上亿年才形成的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柴草、氢气、乙醇不属于化石燃料。
故选:B。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13.化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和能源利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C.生活中常用的合金、塑料、蚕丝等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 O2、CO、NO2、CO2、臭氧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除防止金属腐蚀能保护金属资源外,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也能节约保护金属资源,故说法错误;B.煤、石油、天然气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故说法正确;C.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蚕丝属于天然材料,故说法错误;D.根据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有CO、SO2、NO2、O3(臭氧),不包括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故选B。
考点:金属资源的保护;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14.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A.积极开发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汽车排气管装上催化转化器,减少空气污染
C.为了方便,将垃圾就地焚烧
D.提倡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答案】C
【解析】A、积极开发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减少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B、汽车排气管装上催化转化器,能减少空气污染,故选项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C、将垃圾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等,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D、提倡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能减少燃油、燃气等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故选:C.
15.从环保的角度看最理想的燃料是()
A.煤 B.沼气 C.酒精 D.氢气
【答案】D
【解析】A、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故A错误;
B、沼气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B错误;
C、酒精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C错误;
D、氢气燃烧后的产生是水,不污染环境,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6.下列选项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石油 B.煤炭 C.天然气 D.沼气
【答案】D
【解析】石油、煤炭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沼气可以通过生物发酵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D.
17.“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答案】B
【解析】低碳经济就是指通过开发新能源,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含量,保护环境,故正确;
B、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增加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且会产生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环境,故错误;
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可以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高碳能源消耗,故正确;
D、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可以减少石油、天然气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正确;
故选B.
18.学好化学,就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下列总结有错误的一组是()
气中毒──CO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A、瓦斯爆炸是甲烷引起的,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故A说法正确;
B、硬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量高,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B说法正确;
C、氢气燃烧的发热量高,能用于高能燃料,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故C说法正确;
D、空气中含有多种成分,河水中含有多种成分,都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D.
19.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水是循环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会减少
B.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属于物理变化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D.更多的利用太阳能可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A
【解析】A、自然界中水是循环的,但是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会减少,故A说法错误;
B、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说法正确;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次是铁元素,故C说法正确;
D、太阳能没有污染,所以利用太阳能可减少环境污染,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20.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利用化学反应获得电能的是()
A.风力发电 B.水力发电 C.火力发电 D.太阳能发电
【答案】C
【解析】A、风力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利用化学反应获得电能.
B、水力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利用化学反应获得电能.
C、火力发电是利用了煤燃烧放出的热量,属于化学变化,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是利用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
D、太阳能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利用化学反应获得电能.
故选C.
21.使用绿色能源有利于降低碳排放量,不能降低碳排放量的是()
A.煤 B.风能 C.太阳能 D.氢能
【答案】A
【解析】A、煤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物质,不能降低碳的排放,会污染环境.故可选;
B、风能属于绿色能源,可以降低碳的排放,属于绿色能源,故不可选;
C、太阳能属于自然的绿色能源,同样可以降低碳的排放,故不可选;
D、氢能燃烧后的产物只有水,属于无污染的绿色能源,故不可选.
故选A.
22.益阳市某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雾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减少雾霾的说法正确的是()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B.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C.鼓励用煤火力发电 D.鼓励露天焚烧垃圾
【答案】B
【解析】A、开私家车可以增加粉尘的排放,故A错误;
B、太阳能属于清洁无污染的能源,故B正确;
C、火力发电可以增加粉尘的排放,故C错误;
D、露天焚烧垃圾会增加粉尘的排放,故D错误.
故选:B.
23.以下获取氢气的途径中,从绿色能源的角度看,较有发展前途的是()
①电解水②利用太阳能分解水③使用高效催化剂分解水
④水煤气法:C+H2O(气)CO+H2 ⑤热裂法:CH42H2+C.
A.②③ B.④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答案】A
【解析】绿色能源是污染很小的能源,获取氢气的五种方法中,水煤气法需要高温及碳,热裂则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均不是有前途的方式,只有②③是高效清洁的方式.故选A
24.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列有关做法不正确
...的是
A.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油,变废为宝
B.使用新型的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D.加高化工厂的烟囱排放废气,防止形成酸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油,变废为宝,既可用节约能源,又可以避免地沟油用于生活中对人身体健康产生影响,正确,B、使用新型的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正确,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可以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从而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正确,D、加高化工厂的烟囱排放废气,并不能从根本上除去有害气体,故并不能防止形成酸雨,错误,故选D
考点:能源利用及环境保护
2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氢气 B.天然气 C.汽油 D.煤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正确;B、天然气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错误;C、汽油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错误;D、煤油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烟尘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空气污染等,错误。
考点:考查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26.下列各种行为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提倡使用煤作燃料 B.提倡使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
C.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D.提倡出行时多使用私家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煤中含有硫,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形成酸雨,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提倡使用煤作燃料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错误,B、甲醛溶液有毒,会使蛋白质变质,故提倡使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错误,C、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正确,D、使用私家车会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错误,故选C
考点:“绿色化学”理念
27.“珍惜地球资源,改变发展方式”是当今世界的共识.针对这一主题下列表达正确的是()A.地球上水含量非常丰富,无需节约,可以任意使用
B.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C.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西气东输”输送的是CO,它是一种清洁能源
【答案】B
【解析】A、虽然地球表面积的75%是水,但是淡水资源却比较少,并且分布不均匀,所以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故错;
B、垃圾分类放置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而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故对;
C、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不是可再生资源,故错;
D、“西气东输”输送的是甲烷,不是CO,故错.
答案:B
28.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在炼油厂精馏塔中分馏后能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由此可以判断石油属于()
A.单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D.纯净物
【答案】C
【解析】解:A、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而据题意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由此可以判断石油不属于单质;故A错误;
B、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而据题意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由此可以判断石油不属于化合物;故B错误;
C、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等;由题给信息可知,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在不同的温度下可以分离出汽油、煤油、柴油等,说明石油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而据题意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由此可以判断石油不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C.
29.下列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煤 B.酒精 C.风能 D.沼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正确;B、酒精能通过粮食发酵产生,属于可再生能源,错误;
C、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错误;
D、沼气能通过动物粪便发酵产生,属于可再生能源,错误。
考点:考查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的知识。
30.如图是甲烷(CH4)分子两种结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B.图1是比例模型,图2是球棍模型
C.甲烷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4
D.甲烷发生化学反应时,甲烷分子结构并没有变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甲烷的结构模型进行解答;
B、根据图1是球棍模型,图2是比例模型进行解答;
C、根据元素的质量比就是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比进行解答;
D、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解答;
解:A、由图可知,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故选项正确;
B、图1是球棍模型,图2是比例模型,故选项错误;
C、由甲烷的化学式CH4可知,甲烷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2:(1×4)=3:1,故选项错误;
D、甲烷发生化学反应时,甲烷分子会分裂成原子,然后原子重新组成新分子,故甲烷分子结构一定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1.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太阳能 B.潮汐能 C.风能 D.石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能源,不属于新能源.新能源包括太阳能、电能、氢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解:A、太阳能属于新能源,是很有开发潜力的能源.
B、潮汐能也是新能源,如果能合理利用,将会提供大量的能源.
C、风能也是新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石油不属于新能源,是化石能源,不能再生.
故选D
32.化学在工农业生产、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A.用铝合金制飞机外壳是因其硬度大、密度小、耐腐蚀
B.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中常含有K2SO4是一种复合肥
C.发射火箭采用的液氢、液氧都是无污染的纯净物
D.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铝合金制飞机外壳硬度大、密度小、耐腐蚀,故可以作制造飞机外壳的原料,正确;B.K2SO4只含有钾一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原料,而复合肥是含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元素的化合物,故不属于复合肥,错误;C.发射火箭采用的液氢、液氧的构成微粒只有一种,因此都是无污染的纯净物,正确;D.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可以使水中的Ca2+、Mg2+形成沉淀,故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应用正误判断的知识。
33.我国许多地区的家用燃料是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g
B.32g甲烷含有24g碳元素
C.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D.甲烷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相对分子质量不能带质量单位g,错误,B.利用32g的甲烷乘以碳元素质量分数得24g,正确;C的1:4位碳氢原子个数比,质量比是12:4=3:1,错误;D的表达应该是“1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错误。
故答案选B。
考点:考查物质的元素组成及含量比较的知识。
34.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
A.研发使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B.分类回收利用垃圾,节约资源和能源
C.将工业废水注入地下,治理水污染
D.研发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开发利用新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的排放,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错误;B、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即节约资源又能减少污染,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错误;C、将工业废水注入地下,治理水污染,又会污染地下水,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正确;D、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从而减少“白色污染”,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错误。
考点:考查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吻合的做法正误判断的知识。
35.烟气脱硫的工艺不仅能消除二氧化硫污染,还能将七转化为石膏,其主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①喷淋水能脱去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H2SO3
B.步骤②中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将H2SO3转化为CaSO3
C.步骤③反应前后只有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步骤④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流程图A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生成物为亚硫酸;B选项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硫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D选项是正确的叙述,硫酸钙和水化合生成石膏;故答案选择C
考点:工艺流程
36.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
包括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等。
A、煤属于化石燃料。
B、石油属于化石燃料。
C、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
D、氢气可以人工制造,不属于化石燃料。
故选:D。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37.2015年3月9日,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开始环球飞行,并在名古屋和夏威夷之间创下了118小时不间断飞行的记录,下列有关能源和环保的说法错误的是()
A.“阳光动力2号”所用太阳能是绿色环保新能源
B.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C.煤完全燃烧后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其主要成分是CH4
【答案】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