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 邓稼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 片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75页 0104页 0163页 0190页 0217页 0268页 0326页 0328页 0512页 0554页 0575页 0641页 0689页 0713页 0809页 0863页
第一单元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4 孙权劝学 第二单元 6 最后一课 8 木兰诗 第三单元 10 老王 12 卖油翁 名著导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 逢入京使 第四单元 14 驿路梨花 16 短文两篇 爱莲说 综合性学习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老山界》 课件 (共18张PPT)优秀课件
检查预习,积累字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惊惶( huáng ) 军阀( fá )
缴租( jiǎo )
蜷身( quán)
点缀( zhuì)
搀扶(chān)
呜咽( wū yè ) 咀嚼( jǔ jué)
澎湃( péng pài )
酣然入梦( hān )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 也说明了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 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 思想。
2、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 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 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一个坚强的意 志”具体指什么?)
这里说的“一个坚强的意志”,指红军指战 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 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用在这里,点明了红军 进行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不矛盾,有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分明很 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感觉很近,声响 洪大;有的声音来自近处,分明很洪亮,可 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越传越远,越 变越细。
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将 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不可捉摸的声响,给人以美好的联想。 从侧面表现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奇观”首先“奇”在火光与星光相接,以许 多“之”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景象壮观、浪 漫;其次,“奇观”准确而又形象地写出了山路的 陡峭,反映出红军丝毫没有被这样的艰险吓倒。
“奇观”蕴含着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 红军的赞叹之情。
2.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 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 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 像波涛在澎湃。(描写声音是否矛盾,说说你 的理解。) (从修辞角度赏析。)
惊惶( huáng ) 军阀( fá )
缴租( jiǎo )
蜷身( quán)
点缀( zhuì)
搀扶(chān)
呜咽( wū yè ) 咀嚼( jǔ jué)
澎湃( péng pài )
酣然入梦( hān )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 也说明了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 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 思想。
2、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 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 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一个坚强的意 志”具体指什么?)
这里说的“一个坚强的意志”,指红军指战 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 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用在这里,点明了红军 进行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不矛盾,有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分明很 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感觉很近,声响 洪大;有的声音来自近处,分明很洪亮,可 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越传越远,越 变越细。
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将 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不可捉摸的声响,给人以美好的联想。 从侧面表现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奇观”首先“奇”在火光与星光相接,以许 多“之”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景象壮观、浪 漫;其次,“奇观”准确而又形象地写出了山路的 陡峭,反映出红军丝毫没有被这样的艰险吓倒。
“奇观”蕴含着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 红军的赞叹之情。
2.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 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 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 像波涛在澎湃。(描写声音是否矛盾,说说你 的理解。) (从修辞角度赏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ppt课件(64页)
问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究:
3、《木兰诗》中除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之外,还有哪些诗句用了哪些“互文”的修辞手法?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4、诗歌除了运用“互文”以外,还运用了哪些修 辞方法?试举例说明。
…女 亦无 所忆
问女 何所 反 思… 复
渲 染 临 行 紧 张 气 氛 排 比 、 互 文
花木兰(412年-502年),北魏宋 州(今河南商丘虞城县)人,花木 兰是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 她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 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 支悲壮的英雄史诗。花木兰这一英 雄形象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 民歌的绝唱。 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北方 古代民族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 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唐 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花木 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 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唧唧(jī jī):纺织机的声音 当户(dāng hù):对着门或在 门旁,泛指在家中。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 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 布梭(suō)子。 惟:只。 句意:叹息声唧唧又唧唧,木兰对着门织布。 听不到织布机的响声,只听到木兰一阵阵的叹息。
句意:木兰早晨辞别黄河上 路,傍晚到达燕山头,听不 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 能听到燕山胡马的马叫声。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 里,奔赴战场。 戎(rïng)机:指战争 。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 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 ,越过一座座的山。 度,越过。
句意:木兰不远万里 奔赴战场,像飞一样 越过关塞和群山。
例如: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第五部分:写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邓稼先所 表现出来的超凡的创造才能与身先士卒、不怕 牺牲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 书信中的几段话,总评邓稼先,总结全文。
细读感悟
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 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 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 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 第一颗原子弹。
1939年10月,美国政府决定 研制原子弹,1945年造出了 三颗。其他国家爆炸第一颗 原子弹的时间如下:
苏联——1949年8月29日;
英国——1952年10月3日;
法国——1960年2月13日;
印度——1974年5月18日。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署名
pìn
选聘
diàn
Hale Waihona Puke 奠基chàn颤抖xiòng
夐
àn xī xiǎn
黯兮 鲜为人知
xūn
日曛
zhì
挚友
rú
妇孺皆知
【宰割】比喻侵害,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当之无愧】担得起某种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 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 1967 年 6 月 17 日 由 飞 机 空 投 的 300 万 吨 级 氢 弹 试 验 获 得 圆 满 成功。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 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 零8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 界上最快的。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课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阿长与《 海经》
教学课件
(一)走近作品 从本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 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 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 绘图《 海经》之事,作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
(二)重难点点拨 1.体会本文题目匠心所在
首先,题目明确了本文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第二, “阿长”一看便是俗人俗称,却偏偏与典雅的先秦古籍 《 海经》相连,一俗一雅的矛盾组合,产生了奇妙的幽默 意味,引发读者的好奇和阅读兴趣。第三,全文近半部分
2.下列句子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A ) A.王老师,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写作的指导,今奉上力作一本,敬请 斧正。 B.日前本人不慎丢失支票一张,承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 C.我们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改进食堂服务质量的调查报 告,期盼学校领导能加以研究。 D.近来听说宝号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帮助的话,我们将竭 尽全力。
12.联系整部小说有关情节,简要说说选文内容对今后刘四父 女关系的影响。 _闹__翻__后__,__刘__四__没__有__给__虎__妞__钱__,__虎__妞__和__祥__子__租__房__成__亲__。__刘__四__把__车_ _厂__转__手__后__消__失__,__断__了__虎__妞__的__念__想__。__父__女__俩__永__远__失__去__了__联__系__。___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_示__例__一__:__《__朗__读__者__》__引__发__巨__大__反__响__。__________________ _示__例__二__:__广__泛__关__注__,__朗__读__亭__落__户__广__州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来到了朗读亭,你会选择读什么?仿照画波浪 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阿长与《 海经》
教学课件
(一)走近作品 从本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 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 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 绘图《 海经》之事,作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
(二)重难点点拨 1.体会本文题目匠心所在
首先,题目明确了本文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第二, “阿长”一看便是俗人俗称,却偏偏与典雅的先秦古籍 《 海经》相连,一俗一雅的矛盾组合,产生了奇妙的幽默 意味,引发读者的好奇和阅读兴趣。第三,全文近半部分
2.下列句子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A ) A.王老师,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写作的指导,今奉上力作一本,敬请 斧正。 B.日前本人不慎丢失支票一张,承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 C.我们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改进食堂服务质量的调查报 告,期盼学校领导能加以研究。 D.近来听说宝号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帮助的话,我们将竭 尽全力。
12.联系整部小说有关情节,简要说说选文内容对今后刘四父 女关系的影响。 _闹__翻__后__,__刘__四__没__有__给__虎__妞__钱__,__虎__妞__和__祥__子__租__房__成__亲__。__刘__四__把__车_ _厂__转__手__后__消__失__,__断__了__虎__妞__的__念__想__。__父__女__俩__永__远__失__去__了__联__系__。___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_示__例__一__:__《__朗__读__者__》__引__发__巨__大__反__响__。__________________ _示__例__二__:__广__泛__关__注__,__朗__读__亭__落__户__广__州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来到了朗读亭,你会选择读什么?仿照画波浪 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35张PPT)
正音识字
热泪盈眶 (kuànɡ) 可歌可泣 (qì)
鞠躬尽瘁 (cuì)
彷徨(pánɡ huánɡ)
殷红 (yān) 殷切 (yīn)
鲜红 (xiān) 鲜为人知 (xiǎn)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妇孺皆知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 知人之明 层出不穷 马革裹尸
整体感知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 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 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 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最有中国农民的质朴气质”。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 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 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比较:
职务
国籍
功劳
相当
文化背景
不同
学术水平
性格
锋芒毕露
最不引人注意
善于辞令
奉献精神 忠厚平实
复杂的人
“纯”
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对比手法有利于突出两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更有利于表现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气 质和风度,突出了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
人物介绍
正音识字
整体感知
内容赏析
归纳总结
人物介绍
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 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 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邓稼先(1924—1986),安 徽省怀宁县人,中国研制和发展 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 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 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 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人教新编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游山西村ppt课件
大志,临终之前写下诗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
告乃翁。” 完整版课件
28
5、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的所见所闻。
①村民的热情好客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②优美的景色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③淳朴的风土人情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完整版课件
29
6、从诗歌诗人的所见、所感中, 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
记》等。
完整版课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游山西村》此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 (1167),在此之前,陆游因为极力支持张浚 北伐,北伐失败,陆游被罢归故里。诗人心 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家乡淳 朴的生活自然会令作者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 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始终忧怀国事。 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否极泰 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产 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 这首诗写作者到山西村做客,生 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 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纯朴民 风的陶醉、赞美,及对秀丽清新 的山村景色和淳朴农村生活的喜 爱留恋之情。
完整版课件
30
古诗中富含哲理的名句: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 西林壁》)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 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5、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的所见所闻。
6、从诗歌诗人的所见、所感中, 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
完整版课件
22
1. 首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
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 和热情好客的习俗。农民生活本 来贫苦,但遇到丰年也要酿点酒, 宰鸡杀猪,庆祝一番,同时也要 邀朋友来共庆。这是多么淳厚的 乡风。一个“足”字,“既写了农 家的丰年景象又表达了农家好客 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莫 笑”一句表现出农民的厚道。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7《谁是最可爱的人》PPT课件(56张页)
写法探究
第12、14段的抒情、议论与第8段有什么不同呢
在时间、空间上做了最大限定
对“最可爱”内在的揭 示
14.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
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地美丽和宽广。
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
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
像、环境、心理、 战士马玉祥这
动作等描写
一个体形象
正面描写: 语言描写
表现了志愿军战 士品质的纯洁和 高尚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文中描写细腻、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 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精神品质。 2.分析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 会其表达效果。
前文回顾
松骨峰战斗(书堂站战斗):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小孩:国际主义精神 防空洞中的谈话:爱国主义精神
抒情 议论
抒发对志愿军战士英勇奋 战精神的赞美之情
再次强调我们的战士“确 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写法探究
8.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 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引述营长的话,真挚动情,抒情的回答成为了鲜 明的见解,呼唤着读者的同感。
高尚的 苦乐观
高度的 责任感
崇高的 荣誉感
分析比较
事例 描写对象 时间
地点 情节主体 思想感情 精神品质
松骨峰 战斗
某部先 头连
打仗时
枪林弹雨 的战场
阻击敌人
对敌人 的恨
革命英雄 主义精神
火中救 小孩
马玉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课件(共36张PPT)
①松骨峰战斗(5-7)
英雄主义精神
②马玉祥救朝鲜儿童(10-11) 国际主义精神
③与吃雪战士的谈话(13) 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
1. 体会、学习作者根据表达需要和语 言环境选用人称、词语、句式和修辞, 生动形象地进行报道的方法。(重点) 2.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传 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重难点)
自主学习
1.本文可以划分为几部分,分别 写了什么?
2.课文选取了哪三个典型示例来 展示战士们是最可爱的人?各表 现了志愿军的什么精神?
1.本文可以划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1-3)从切身感受提出志愿军战士是 “最可爱的人”,概括歌颂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4-14)选用三个典型事例,表现志愿 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品质,具体说明他们是我们最可 爱的人。 第三部分(15)联系我们的幸福生活,号召人们热 爱志愿军战士,因为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2.在这三个事例中作者都运用了哪些描写 方法?
环境描写: “火又盛,烟又大”“满屋子灰洞
洞的”等语句。
心理描写: “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人民不是一
样的吗”等语句。
动作描写: “踹、扑、摸、拉、抓、抱、跳”
等动词。
3.这三个事例都有典型性,那么文中安排这三个例子 的顺序能否改变呢?请说出理由。
不能改变。志愿军出国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打击侵略者是他们最大的任务,“松骨峰战斗”是这神圣 任务的具体体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所以应放在首位来写。“火中救小孩”写的是战争的另一 侧面,是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具体援助,战士对朝鲜 人民的这种爱,超越了国界,超越了亲情,是纯洁高尚的 爱,是国际主义精神的高度体现,前面这两个事例主要写 英雄的行为美,后一个事例则揭示志愿军战士的心灵美, 它是产生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 主义精神,所以放在最后来写。
第24课河中石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共27张PPT)
fèi
xié
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
yān 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 /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 浮,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 niè kǎn xué
水处/啮 沙 /为坎 穴 ,渐激渐深,至/石 zhì
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sù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 /其言,果
得/于数里外。然则 / 天下之事,但/知其 yì yú
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欤?
六、课文梳理
闻之笑曰
代词,代顺流而下寻 找石兽这件事
沿河求之 代词,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当求之于上流
之 其反激之力
代词,代石头. 的
至石之半
的
求之下流、 求之地中
代词,代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 的
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 之去?
介词,被
为 众服为确论
动词,认为
必于石下迎水处 啮 沙为坎穴
动词,形成
注意实词的意义及虚词的用法
gān pĭ
沧州南一寺 临 河干,山门 圮于河,二石
靠近 岸边 坍塌
兽 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 募金重修, 求二
一起 经历 年 募集
寻找
zhào
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竟然
摇(船)
yè
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牵引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苦与乐》优质ppt课件
就像一位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 的说教口吻。)
明确:“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 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任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 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知责任,勇担当
最苦与最乐——尽职尽责,勇于承担,不惧责任 兼备智仁勇——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总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束语
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希 望同学们能遇事独立,积极探索钻研, 解决更多的难题。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感谢各位聆听
初读感知
1.自主阅读课文,填写以下空格,互相交流。 未尽责任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了责任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 日日尽责任 ,而不能 卸却责任 。 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论述了什么?
明确: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4段),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 (5、6段),论“人生当勇于尽责任”。
每个人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 间的关系能稳定地维系,并不断优化,全面发展,依我看来,最 关键的离不开“责任”二字。
我们中学生从现在起就要充分认识到责任之重大,从今天起 就要尽我们应尽的责任。在未来,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会更重大, 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起去迎接新的挑战吧!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学习目标
1.运用略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 脉络。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件
字音字形
yǎo kāi dié
ké sou tiáo gēng jiǎo
舀
揩
碟
捆
咳嗽
调羹
绞肉
xīn 薪金
jiào duì shuài
校对
草率
洗澡
悠然
吩咐
mǒ shā 抹杀
gē da 疙瘩
wù
hé
深恶痛绝
不以为然
阖
多音字
sè 堵塞 塞 sài 边塞
sāi 活塞
mǒ 抹杀 抹 mò 拐弯抹角
mā 抹布
——本段内容比较简单,可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可概括 为:笑声明朗
方法指导
【例二】 ③在鲁迅先生家里做客人,刚开始是从法租界来到虹口,搭电车也要差不多
一个钟头的工夫,所以那时候来的次数比较少。还记得有一次谈到半夜了,一过 十二点电车就没有的,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讲到一个段落就看看旁边小长桌 上的圆钟,十一点半了,十一点四十五分了,电车没有了。
从“
”中,我发现鲁迅先生是
一个
的人。
作为朋友的鲁迅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 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 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 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 谈得热闹。那一天吃得是很好的。
鲁迅还曾作诗:“横眉冷对 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此 句中既体现对待敌人决不屈服的 一面,又体现他温和、慈爱、奉 献的一面。与上面这首诗有共同 之处。
LOGO
在与他接触过的文学青年眼中,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 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 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 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部分:写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邓稼先所 表现出来的超凡的创造才能与身先士卒、不怕 牺牲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 书信中的几段话,总评邓稼先,总结全文。
细读感悟
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 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 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 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好处:
用虚笔描述邓稼先工作环境之恶劣、艰苦, 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 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 精神品质?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报效祖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
设计了两弹
“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 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拔尖人物→锋芒毕露
邓稼先→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对比,鲜明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朗读并翻译《吊古战场文》,说说引用 这段的好处。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 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 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 “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 闻!”
品味语言
1.“‘粗估’参数的时候……签字的时 候,手有没有颤抖?”
排比,突出了邓稼先的大将风度;作者对邓稼 先充满了赞扬、佩服之情。
2.“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 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 “忠厚平实”,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谓人人皆知。
【妇孺皆知】妇女儿童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 周知,流传得很广。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 死于战场,借以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 意志。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恳恳,竭尽心 力,到死为止。多半用于形容人的伟大。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根据内容概括大意。
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 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 1967 年 6 月 17 日 由 飞 机 空 投 的 300 万 吨 级 氢 弹 试 验 获 得 圆 满 成功。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 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 零8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 界上最快的。
字词积累
qīng
氢弹
tuò
开拓
shǔ
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年来的中国历史乃至世界 历史的背景中推出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生平经历和贡献, 肯定邓稼先“‘两弹’元勋”的地位,赞扬邓 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第四部分:作者写自己得到的消息,中国的原 子弹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是自力更生搞 出来的,因而感情受到极大震荡,一时热泪盈 眶。
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 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像飘带一 样弯曲流 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 凄凉,北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百草 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 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 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 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 听得更加清楚!”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然说服工 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勇敢、公正无私
⑥一封短短的信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⑦1932年,“我不能走” 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 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卒,对祖国、民 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1949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 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 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 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17年2月,已放弃 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 士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关介绍
【邓稼先】(1924—1986年),中国科学院院 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 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 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 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 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 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 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 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3.“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这 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 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 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这两句 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 第一颗原子弹。
1939年10月,美国政府决定 研制原子弹,1945年造出了 三颗。其他国家爆炸第一颗 原子弹的时间如下:
苏联——1949年8月29日;
英国——1952年10月3日;
法国——1960年2月13日;
印度——1974年5月18日。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署名
pìn
选聘
diàn
奠基
chàn
颤抖
xiòng
夐
àn xī xiǎn
黯兮 鲜为人知
xūn
日曛
zhì
挚友
rú
妇孺皆知
【宰割】比喻侵害,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当之无愧】担得起某种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1 邓稼先
R·七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2.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 学习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法。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新课导入
点 击 播 放 视 频
走近作者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 安徽合肥三河镇,清华大学高等 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 讲座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 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