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枯梢病
松蚜虫和松树枯梢病防治技术
松蚜虫和松树枯梢病防治技术作者:李文辉来源:《农业与技术》2015年第18期摘要:松树是常见的造林树种之一,在全国各林区均能见到,这与松树的生长物性分不开。
松树对于生长环境有极强的适应性,能耐-30℃的低温和最高40℃的高温。
松树对于土壤的适应性也极强,无论是裸露的矿质土壤、砂土,还是一些火山灰、钙质土、石灰岩土都能存活生长,十分耐干旱、贫瘠。
松树相对来讲病虫害很少,在武都松树林区发现了“一虫一病”即松蚜虫和枯梢病危害林木,为此进行了防治技术实践。
关键词:松蚜虫;枯梢病;发生危害;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S7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3120武都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白龙江中游,地处南秦岭加里东构造带西延部分,林业用地22.53万hm2,主要分布在西汉水流域、白龙江南岸及东南部的下山区。
而近1/4树类为针叶林-松树,包括油松、华山松、落叶松等,尤其多年来造的生态林也以松树为主。
近年来,在渭子沟国有林区发现松蚜虫和枯梢病危害林木,蚜虫群集在松树枝条上吸食嫩芽、嫩枝条、松针叶和汁液,引起早期落叶,使整个枝条下垂,最终枯萎;枯梢病菌侵入松树的嫩梢组织,发病后形成梢枯或溃疡斑,被害部位常溢流松脂,严重影响了松树的生长和材质。
为此,笔者对“一虫一病”的发生进行观察,对防治进行了实践。
1 松蚜虫的防治1.1 虫害情况成虫、若虫常密集于5~15a生嫩梢或幼树枝干上吸食树液,被害枝条的针叶颜色渐淡发黄,生长不良。
松树若连年受害,抽梢长度显著缩短,针叶由短小瘦弱变成黄色;有的树皮表面爆裂或呈小木状突起,生长停滞;当虫口密度增大,直至蔓延到全株时,松树很快死亡。
松蚜虫群集性很强,虫口密度往往多达50只/cm2,林木受害严重时,树干及枝草灌木上布满黑色分泌物,非常显眼。
其活动能力差,扩散范围小,在一般情况下,以郁闭度较大、通风透光较差的幼林发生较为严重。
1.2 防治办法1.2.1 生物防治松蚜虫的天敌主要是瓢虫,常见七星瓢虫和龟纹瓢虫。
松树病虫害防治措施
封山育林
采取封山措施,限制人类 活动,保护森林植被,促 进森林自然恢复。
生物防治措施
天敌保护利用
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如鸟类、昆虫 等,通过生物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控制 病虫害。
微生物防治
利用微生物制剂,如细菌、真菌等, 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化学防治措施
科学用药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 的农药,避免对环境和生 态造成不良影响。
松树毛虫
总结词
以松树针叶为食,造成松树生长缓慢、枯黄甚至死亡。
详细描述
松树毛虫的幼虫在孵化后开始以松树针叶为食,随着幼虫的生长,食量逐渐增大 ,严重时可将整株松树的针叶吃光,导致松树死亡。该虫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容 易爆发。
松突圆蚧
总结词
以寄生的方式附着在松树根、干、枝上,吸取养分,导致松 树生长不良。
03
防治松树病虫害的注意事项
注意保护环境
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在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时,应尽量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避免对非目标生物造成 伤害。
合理使用农药
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避免对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同时降低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注意安全用药
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在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穿戴防护服,避免农药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药 雾。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防止 其扩散和蔓延。
提高防治技术
推广无公害防治技
术
优先采用无公害的防治技术,如 生物农药、天敌等,减少化学农 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优化防治方案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林分的实际 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 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
松枯梢病的发生与防治
松枯梢病的发生与防治作者:葛占英王恩广庞丽杰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1年第06期我国随着华北、西北、内蒙古等地区樟子松的人工引种和造林面积的逐年的扩大,樟子松病害的种类、面积也逐年增加,枯梢病便是其一。
松枯梢病自70年代后期在东北地区的樟子松中发现后迅速蔓延危害。
目前,该病在辽宁、黑龙江樟子松人工林栽培地区大面积发生和流行,轻者影响树木的高生长,茎生长变慢,重者全株死亡,造成严重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论文重点就该病害的发生、症状、病原菌、寄主、侵染循环、流行因素、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松枯梢病的发生概况松枯梢病寄主范围广,在不同国家的众多针叶树上可引起类型各异的多种症状,幼树和大树均可受害。
该病可侵染松属、冷杉属、落叶松属、崖柏属、雪松属、刺柏属、云杉属和黄杉属等8个属约60种。
早在1912年南非Fisher首次报道了Sphearopsis sapinea是松枯梢病的一种病原菌。
松枯梢病在美国主要危害人工林、防护林、苗圃苗木和作为圣诞树的一些针叶树。
70年代松枯梢病在新西兰一些地区严重爆发危害。
在澳大利亚,松枯梢病菌是夏季引起松树原木边材变色的最常见病原菌。
国内,1980年梁子超和项存悌分别在广东省马尾松人工林中和黑龙江省樟子松人工林中首次发现了松枯梢病。
(二)症状由于松枯梢病发病因素复杂,所以表现症状多样化。
根据国内外有关松枯梢病的报道,其发病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1)顶芽枯死型(2)枯针型(3)枯梢型(4)丛枝型(5)枯萎型(干枯型)(三)松枯梢病病原菌的研究该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的松色二孢菌(Pesm.)引起的。
该菌由于个体发育阶段、寄主的不同部位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形态不稳定,因此出现了许多异名。
因常在针叶上产生有色单孢,1984年以后许多学者常用Sphaeropsis sapinea(Fr.) Dyke et Sut-ton。
孢子萌发后产生隔膜,形成双胞。
枝上和树皮上的常为双胞。
如何防治松树枯梢病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松树林作为监测点,包括病害发生区和未发生区,以全面了解松树枯梢病的分布和 发生情况。
监测方法与工具
要点一
监测方法
采用定期巡查、样地调查和重点监测等方法,以获取准确 的监测数据。
要点二
监测工具
包括放大镜、测量尺、标签纸等工具,以便对病株进行详 细记录和识别。
05
总结与展望
防治成果总结
01
02
03
加强科学研究
进一步深入研究松树枯梢 病的发病机理和传播途径 ,为制定更加科学的防治 措施提供依据。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防治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对松树枯梢病防治的意识 和重视程度,促进全社会 共同参与防治工作。
如何防治松树枯梢病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松树枯梢病概述 • 枯梢病的诊断与识别 • 防治方法 • 防治效果评估与监测 • 总结与展望
01
松树枯梢病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松树枯梢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 传染性病害。
症状
松树枯梢病主要表现为针叶枯黄 ,枝条枯死,严重时全株枯死。
病原与传播途径
病原
松树枯梢病的病原为松瘤座坚壳菌( Rhizopus artocarpi)。
发病时间
枯梢病通常在春季和夏季发生,因为这两个季节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传播。
03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加强松林抚育管理,改善林地卫 生条件,增强树木长势,提高树
木抗病能力。
及时清除病死枝条、枯叶和病根 ,并集中销毁,防止病害扩散。
合理修剪,避免过度修剪导致树 木损伤,增加树木的抗病能力。
如何防治松树枯梢病
如何防治松树枯梢病松树枯梢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会导致松树枝条干枯,使得松树的生长受到影响。
同时,枯梢病也会给松树的生长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会引起树木的死亡。
因此,如何防治松树枯梢病变得至关重要。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如何防治松树枯梢病的措施。
防治前期1、选择适合生长环境的松树:首先,我们应该选择适合生长环境的松树种植,这样有利于松树的健康生长,同时也会减少引发病害的风险。
在选择松树的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地形等方面做出合理的选择。
2、在种植松树前进行土壤改良:为了让松树的生长环境更加适应松树的生长,可以在种植松树之前进行土壤改良。
通过添加有机肥料或矿物肥料等方式来改良土壤的营养水平,从而让松树能够更好的吸收营养,提高松树的免疫力。
3、勤奋浇水:松树夏季需要大量的水分来维持生长,不及时浇水会导致松树生长受到严重影响,从而给松树生长带来风险。
防治中期1、剪除枯死部分:当发现松树有枯死的枝条或部分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剪除,这样可以防止细菌进一步侵染健康部分,增强松树的免疫力。
2、松树除草:要保持松树底部的土壤干爽,避免长出过多的草,因为长草容易吸收大量水分,导致松树缺水。
同时,这也可以减少松树感染病菅的风险。
3、及时除虫:如果在松树上发现松毛虫等有害生物,应及时进行除虫处理,以防止这些有害生物吞噬松树的树汁和嫩叶,从而增加松树感染病菅的机会。
防治后期1、多种方式预防:通过多种方式来预防松树枯梢病的发生,例如,定期进行松针的喷雾、施肥、修剪枯枝等方法。
这样可以使松树生命力更加强健,提高抵御病菅的能力。
2、松树补充营养:在松树的生长过程中,如果在树体中出现某些贫瘠区域,就意味着这个区域的营养缺失,需要通过补充营养来改善。
可以使用复合型肥料等方式来为松树补充营养和必要的营养成分。
3、病菅防治:当松树出现枯梢病的时候,我们应该采用针对性强的病施防治措施。
例如使用专业的防病杀菌剂来进行治疗,这些杀菌剂的作用可以削弱病菅的生长和传播,从而有效的防治松树枯梢病害。
松树枯梢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
松树枯梢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作者:满晓国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年第01期摘要:本文重点就该病害的发生、症状、病原菌、寄主、侵染循环、流行因素及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松枯梢病;原因;防治我国随着华北、西北、内蒙古等地区樟子松的人工引种和造林面积的逐年的扩大,樟子松病害的种类、面积也逐年增加,枯梢病便是其一。
松枯梢病自70年代后期在东北地区的樟子松中发现后迅速蔓延危害。
目前,该病在辽宁、黑龙江樟子松人工林栽培地区大面积发生和流行,轻者影响树木的高生长,茎生长变慢,重者全株死亡,造成严重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松枯梢病的发生概况松枯梢病寄主范围广,在不同国家的众多针叶树上可引起类型各异的多种症状,幼树和大树均可受害。
该病可侵染松属、冷杉属、落叶松属、崖柏属、雪松属、刺柏属、云杉属和黄杉属等8个属约60种。
2 症状由于松枯梢病发病因素复杂,所以表现症状多样化。
根据国内外有关松枯梢病的报道,其发病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顶芽枯死型②枯针型③枯梢型④丛枝型⑤枯萎型(干枯型)。
3 松枯梢病病原菌该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的松色二孢菌(Pesm.)引起的。
该菌由于个体发育阶段、寄主的不同部位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形态不稳定,因此出现了许多异名。
因常在针叶上产生有色单孢。
1984年以后许多学者常用Sphaerop sissapinea(Fr.) Oyke et Sut-ton。
孢子萌发后产生隔膜,形成双胞。
枝上和树皮上的常为双胞。
人工培养的孢子大于自然产生的,在散光和室内常温下或用枯针上黑光灯与日光灯交替培养2周即可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器。
分生孢子萌发需空气,埋在水中萌发数低,悬浮液中加入1 %蔗糖或松针煮出汁.可提高萌发率。
最适萌发温度为25 ℃,菌丝生长温度为28 ℃、PH6、24小时萌发率达97 %。
氮源以天冬酰胺最好,碳源以蔗糖,葡萄糖和麦芽糖最好。
4 寄主国外寄主有辐射松、欧洲黑松、欧洲赤松、美国黄松、冷杉、云杉等,国内寄主主要有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樟子松、长白赤松、黑皮油松、杜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
如何防治松树枯梢病
2023如何防治松树枯梢病•松树枯梢病的基本概念•松树枯梢病的病因分析•松树枯梢病的诊断与识别目录•松树枯梢病的防治方法•松树枯梢病的防治实践•松树枯梢病的案例分析01松树枯梢病的基本概念松树枯梢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森林病害,主要危害松树等针叶树。
定义感病松树的新梢和针叶会逐渐变黄、枯萎,严重时树冠呈现火烧状,甚至导致整株树木死亡。
症状定义与症状发生规律松树枯梢病通常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生,流行速度非常快。
危害松树枯梢病对松树的生长和森林生态造成极大的影响,不仅会导致木材产量下降,而且还会破坏森林的景观和生态平衡。
发生规律与危害传播途径松树枯梢病的病原菌通过风、雨和昆虫等途径传播。
防治意义防治松树枯梢病可以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持树木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提高木材的产量和质量。
传播途径与防治意义02松树枯梢病的病因分析1病原菌种类与特性23松树枯梢病主要由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引起。
病菌可在病梢残体上以菌丝体或子实体越冬,成为次年的侵染源。
病菌主要通过气流、风雨传播,从气孔、伤口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寄主。
生态环境与发病关系枯梢病的发生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高温、高湿、多雨的季节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传播。
郁闭度过大或过小、林内卫生状况不佳的林分,以及土壤贫瘠、含水量低、pH值不适宜的土壤条件,均易导致枯梢病的发生。
寄主抗性与病害关系不同松树品种对枯梢病的抗性存在差异。
树冠茂密、枝条密集的松树以及幼树、弱树抗病能力较弱。
林分密度过大,导致通风、透光条件不佳,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03松树枯梢病的诊断与识别03诊断根据症状表现和采集到的样本,结合松树枯梢病的特点进行诊断。
现场调查与诊断技巧01观察症状注意观察松树树枝和针叶是否有变薄、失绿、早落等现象,以及病害部位是否有黑褐色腐烂、松脂外溢等情况。
02采集样本收集病害树枝、针叶等样本,注意记录症状表现、发病部位等信息。
松树枯梢病与松树锈病、松树黑斑病等叶部病害有所不同,可通过症状特点、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别。
松树枝枯病的防治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松树枝枯病概述 • 松树枝枯病的诊断与识别 • 松树枝枯病的预防措施 • 松树枝枯病的治疗方法 • 松树枝枯病的预防和治理经验 • 松树枝枯病防治的未来展望和发展趋势
01 松树枝枯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松树枝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常见 病害,主要危害松树的枝条。
探索生物防治途径
利用生物拮抗剂、微生物菌剂等生物制剂,探索松树枝枯病的生物防治途径,降 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障生态环境的安全。
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度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科普讲座等形式,加强对松树枝枯病防治知识的 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枝枯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增强自我 防护意识。
鼓励公众参与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松树枝枯病的防治工作中来,如定期检 查、报告疑似病例、配合专业人员进行调查等,共同维护森 林健康和生态安全。
04 松树枝枯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喷洒药剂
可以使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按照 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进行喷洒,以控制病原 菌的扩散和感染。
土壤消毒
将药剂与土壤混合,进行消毒处理,以消灭 土壤中的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修剪治疗
要点一
去除病枝
及时发现并剪除已经枯死的病枝,以防止病害扩散。
要点二
修剪整形
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
发生规律
松树枝枯病的发病高峰期通常在春季和秋季,此时的气候条件适宜病原菌的繁 殖和传播。在高温多雨的夏季,病害会受到抑制。
影响因素
土壤养分不足、气候条件不利、林分密度过大等因素都会影响松树枝枯病的发 生和蔓延。此外,树木的抗病性和品种也会对病害的发生产生影响。
02 松树枝枯病的诊断与识别
松树枝枯病的防治
防治现状
1 2
防治手段有限
目前针对松树枝枯病的防治手段相对较少,缺 乏有效的防治药剂和措施。
病害检测困难
松树枝枯病病害的检测和诊断较为困难,往往 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3
缺乏科学认识
松树枝枯病的发病机理和传播途径尚不完全清 楚,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展望
加强基础研究
加强松树枝枯病发病机理和传播途径的 基础研究,为防治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运用科学方法对松树枝枯病的发生趋势进行预测预报。
提供防治建议
03
根据预测结果,为防治单位提供针对性的防治建议。
严格检疫封锁
加强植物检疫
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加强对松树枝枯病疫区的检疫封锁。
防止疫情扩散
加强对松树苗木、松树种子等的检疫,防止带病植株的扩散。
防止人为传播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松树枝枯病的防范意识,防止人为传播疫情。
选育抗病品种
01
开展抗病育种
通过杂交、诱变、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选育抗松树枝枯病的优良品
种。
02
Hale Waihona Puke 优化种植结构在松树种植方面,优化品种结构和种植布局,减少易感病品种的种植
面积。
03
加强抗病栽培
采取抗病栽培措施,如科学施肥、合理灌溉、控制种植密度等,提高
松树的抗病能力。
05
松树枝枯病的防治现状与展望
病原菌
病原菌
松树枝枯病的病原菌为松树锈色小孢菌。
传播途径
该病原菌主要通过风雨传播,从气孔侵入松树针叶中,进而导致枝枯病。
发生规律
1 2
发病时间
松树枝枯病一般在春季开始发病,夏季病情加 重,秋季最为严重。
落叶松枯梢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落叶松枯梢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落叶松枯梢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发生在落叶松的新梢上。
病原菌主要有松枯梢病菌、干腐病菌等。
落叶松枯梢病主要通过种子、枝条、树皮等途径传播,并在潮湿的环境下迅速繁殖。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一、发生规律1.气候条件:落叶松枯梢病主要在湿润的环境下发生,尤其是高温多雨的夏季。
在这种条件下,真菌繁殖迅速,并通过风、气候等方式传播到健康的树木上。
2.树龄:年轻的落叶松更容易受到枯梢病的侵害,因为它们的抗病能力较弱,且新梢生长较为旺盛,更容易成为病原菌的目标。
3.树体状态:树体受损、树势衰弱的落叶松更容易感染枯梢病。
例如,长期缺水、缺养分或受到机械伤害的树木更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害。
二、防治技术1.物理防治:及时清除病梢和枯枝,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同时,注意修剪树冠,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有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2.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洒,以阻止病原菌的繁殖。
选择合适的杀菌剂,按照说明进行正确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落叶松枯梢病的发生。
3.生物防治:使用天敌或拮抗菌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例如,可以引入寄生性天敌或施用拮抗菌剂,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减少病害的发生。
4.树体管理:加强营养管理,保证落叶松的养分供应,提高其抗病能力。
合理施肥、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有助于提高树木的养分吸收能力,增强其抵抗病害的能力。
5.病害监测:定期巡查落叶松林地,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及早发现并控制病害,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传播范围,减轻其对落叶松的危害程度。
了解落叶松枯梢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对于保护落叶松林地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并保持落叶松林地的良好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对落叶松的管理和养护,提高其抗病能力,也是预防和控制落叶松枯梢病的关键。
如何防治松树枯梢病
如何防治松树枯梢病松树是一种阔叶常绿乔木,是中国常见的经济林木之一。
然而,某些松树品种可能会遭遇松树枯梢病,这可能会导致大量的枯梢和光合作用降低,最终导致栽培失败。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防止和治疗松树枯梢病。
什么是松树枯梢病松树枯梢病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可以导致树枝和树干的死亡和干枯。
症状主要表现为松树新梢顶端的干枯,如果不及时处理,会消耗大量的氮肥和水分,导致树木的整体生长受到阻碍,甚至影响整个林场的生态系统。
松树枯梢病主要由松疫菌属(Ceratocystis和Gremmeniella)的真菌引起。
这些真菌通常会入侵松树的叶针、嫩枝和树皮,并繁殖,蔓延并控制其生长。
在发病初期,松树枯梢病的症状不明显,但是会不断恶化,最终会导致大量树干和枝条的死亡。
松树枯梢病的危害松树枯梢病不仅会影响松树的生长和发展,而且还会影响整个林区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在土地水分和氮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以下是松树枯梢病的主要危害:1.影响生长和发育:松树枯梢病会导致树冠逐渐减少,枯梢增多,从而导致枯死率增高,影响整棵树的生长舒适度。
2.降低景观效果:枯梢和死亡的松树不仅会影响林地美观度,对于公园、广场、道路两旁的林地美化效果更加明显。
3.降低木材质量:由于枯梢变脆,“林分“、“刨花”和“浆木”等木材的质量生态干扰,成熟林经济产值下降。
4.威胁松林健康:松树枯梢病可能会影响整个林区的生态环境,在进行瘤背改良、薄板山谷造林等林权配置及立地型优化建设工程进行时,会对林区发展带来风险。
防治松树枯梢病的方法1.常规管理松树枯梢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松树中的真菌很容易随着雨水和风力进行传播,因此普遍进行栽培的时候,需要进行常规的管理活动来防止枯梢病的出现,如下:1.松树的砍伐和剪枝要使用专业的工具,注意隔离。
2.减少松树园地的密度,每个园地的数量应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3.松树,特别是最初的树苗,应在嫩枝成熟之前进行不同层次的疏通修枝。
73松枯梢病
病害的发生规律:
2.1 树种与病害:不同树种、原产地不同,生 物学特性有差异,对环境的适应性也不同,发病 率不一样。在相同立地条件下,枯梢病发病率 湿地松高于火炬松,而马尾松未见发病。另外, 大树比小树感病重。 地形地势:不同地形、地势、坡向松枯梢病 发病率不同,一般沿山脚、山脊、山顶上升。 坡地比平地严重。迎风干旱的北坡、西坡,比 避风向阳的东坡、南坡发病率要高。另外, 低洼积水地段病害也重
病菌种内的变异
南非Laughton首次提出松球壳菌的不同 菌株存在致病力的差异。 美国人Palmer从美国北部地区分离到两 类菌株——A型和B型菌株。发现A型在 培养基上生长速度较快,有伤和无伤接 种均能侵染松树;B型菌株在培养基上 生长慢,需要伤口才能侵染松树。认为 B型菌株是一种机会菌。
四、病害的侵染循环
顶芽枯死型症状
顶 芽 枯 死 或 枯 梢 型 症 状
枯梢型症状
大树枯梢型症状
幼苗出现的枯梢症状
幼苗出现的枯梢症状
枯 梢 或 丛 枝 型
病梢枯死并流脂
干 枯 型 症 状
根腐型症状
三、病原
பைடு நூலகம்
病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的( Sphaeropsis sapinea)。 分生孢子器椭圆形或近圆形,半埋于寄 主的表皮下。 分生孢子初期为单细胞,卵型或椭圆型, 无色,后期有的变为双细胞。
松枯梢病 ( Sphaeropsis sapinea)
异名:Diplordia pinea
一、分布和危害
该病害为世界性病害,5大洲27个国家均有发生(可 以说能种植松树的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受害最重 的国家有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荷兰、美国和中 国。 该病害为弱寄生病害,可侵染的树种很多。松属 (Pinus)、冷杉属(Abies)、落叶松属(Larix)、云杉属 (Picea)、黄柏属(Pseudotsug)内的很多树种均可受害。 在国外主要为害的树种有辐射松(Pinus radiata)、欧洲 黑松(P.nigra)、欧洲赤松(P.sylvestris)、美国黄松 (P.pondersta)、海岸松(P.pinaster)等。 在国内,主要为害的树种有湿地松(P.elliottii)、火炬 松(P.taeda)、樟子松(P.slyvestris)等。
松树针叶发黄,落针,松梢枯黄,甚至死亡,如何解决?
松树针叶发黄,落针,松梢枯黄,甚至死亡,如何解决?松树(油松、华山松、马尾松、黑松、白皮松)出现油松等松柏植物出现枝枯、落针、叶尖发黄、树势衰弱、大面积死亡等现象较为普遍,发生原因是什么呢?如何解决呢?一、落针病病原:松树落叶病的病原为松散斑菌、日本落叶松球腔菌。
症状:针叶病初生淡绿色斑,很快呈现为鲜黄色斑点,再发展成段斑。
斑间生成淡黑褐色横线,使松针变黄脱落。
病害发生规律:病菌通常侵害2年生针叶,每年发生1次。
即病菌在脱落至地面的病针里过冬,3月-4月形成子囊孢子,4月-5月借风传播,由气孔进入松针,6月-7月出现症状。
4月-5月湿度大时,适于孢子散发和萌生,有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
过于干旱缺水时,林木抗病力降低,很容易染病;当年移栽的弱势植株,也容易染病;同一林地杂草丛生的地方病重,多形成发病中心(或中心病株),病菌易向周围植株蔓延。
解决办法:1.清理枯枝落叶,对枯死树木立马清理。
2.定期喷淋跟建,枯美宜治,叶力进行预防,易发病期半个月用药一次。
3.已患病植株用药:根系浇灌跟建,飘绿八号肥;树干输液,使用枯美宜治,树心丸配合吊注;叶片一周喷淋一次枯美宜治,叶力。
二、松树枯梢病规律:病菌孢子可在针叶表面萌发,从气孔侵入寄主。
也可从表面伤口侵入。
孢子借雨水传播,在松树抽梢期如果有持续2小时以上的降雨,孢子将大量释放、传播、侵染。
分生孢子的形成、释放及病害的发生与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密切相关,种子不带菌。
病是一种寄主主导病害,病菌具腐生性,广泛潜伏在寄主体上,只有生态环境恶化,树木生长衰退时病菌侵染引起枯梢病。
即诱发因素(气候不适、土壤水分失调、土壤不良和空气污染等)、激化因素(食叶害虫、霜害、干旱和机械损伤等)、促进因素(蛀干害虫、溃疡病菌、病毒等)。
症状:由于松枯梢病发病因素复杂,所以表现症状多样化。
根据国内外有关松枯梢病的报道,其发病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顶芽枯死型②枯针型③枯梢型④丛枝型⑤枯萎型(干枯型)。
松树枝枯病的防治
按照药剂说明配制药液,对枝叶进行喷雾,确保 药剂渗透到树体内部。
安全间隔期
注意药剂的安全间隔期,避免在采收前使用药剂 ,保证食品安全。
生物防治
01
02
03
天敌引入
引入松树枝枯病的天敌, 如寄生蜂、寄生蝇等,以 控制病菌的繁殖。
增强树体免疫力
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增 强树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 力。
探索病害发生 规律
深入研究松树枝枯病的 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 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 措施提供依据。
加强抗病品种 选育
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手 段,选育抗病性强、生 长优良的松树品种,提 高松树的抗病能力。
构建综合防治 体系
结合物理、化学、生物 等多种防治手段,建立 综合防治体系,实现松 树枝枯病的科学防控。
缺乏病害发生规律研究
松树枝枯病的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尚不清楚,难以有效控制病害 的扩散和蔓延。
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加强病害识别
通过研究松树枝枯病的 症状和病原菌的生物学 特性,开发快速、准确 的病害识别方法,提高 诊断准确率。
研发新型防治 药剂
针对松树枝枯病的发病 机制,研究新型的防治 药剂和防治技术,提高 防治效果。
THANK YOU.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Bt乳剂 等,对病菌进行防治。
04
松树枝枯病防治案例分析
某地区松树枝枯病防治模式
及时清理病枝
定期巡查,发现病枝立即 清理,减少病害在树间的 传播。
喷洒防治药剂
选用针对性强的药剂,定 期对树木进行喷洒,有效 防止病害侵袭。
加强树木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增强树 木抵抗力,降低患病风险 。
某松树苗圃病害控制实践
松树出现枯梢,针叶发黄?原来是它在作祟!
近日很多客户都反映这样一个情况:松树出现枯梢,针叶发黄。
这到底是病害还是虫害呢?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原来是有小虫子在作祟,今天我们大家就来认识并了解它。
松稍螟:鳞翅目螟蛾科松梢螟属的一种昆虫。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陕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等地。
寄主为五针松、云杉、湿地松、红松等。
以幼虫钻蛀主梢,引起侧梢丛生,树冠呈扫帚状,严重影响树木生长。
幼虫蛀食球果影响种子产量,也可蛀食幼树枝干,造成幼树死亡。
幼虫:一龄体长2.8mm,头宽0.3mm;二龄体长6.4mm,头宽0.6mm;三龄体长12.7mm,头宽1.1lmm;四龄体长17.9mm,头宽1.7mm;五龄体长20.6mm,头宽2.0mm。
幼虫头部及前胸背板赤褐色,中、后胸及腹部淡褐色;体表有许多褐色毛片;腹部各节有对称的4对毛片;胸足3对,腹足4对,臀足一对。
卵:椭圆形,长约0.9mm,黄白色,有光泽,近孵化时变为樱红色。
成虫:体长10~16mm,翅展20~30mm。
灰褐色。
触角丝状;前翅暗灰色,中室端有一肾形大白点,白点与外缘之间有一条明显的白色波状横纹,白点与翅基部之间有两条白色波状横纹,翅外缘近缘毛处有一条直的黑色横带。
后翅灰褐色,无斑纹。
蛹:长椭圆形,长约15mm,宽约3mm。
黄褐色,羽化前变为黑褐色。
腹末着生3对钩状臀棘,中央一对较长。
蛹期最长17-19天,最短10-12天,平均16天左右,羽化率90%以上。
该虫多发生于郁闭度小、生长不良的4-9年生幼林中。
发生规律:吉林1年1代,辽宁、北京、河南、陕西2代,南京2-3代,广西3代,均以幼虫在被害枯梢及球果中越冬,部分幼虫在枝干伤口皮下越冬。
出现期分别为越冬代5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一代8月上旬至9月下旬,第二代9月上旬至10月中旬,11月份幼虫开始越冬。
各代成虫期较长,其生活史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
危害特点:松梢螟主要以幼虫钻蛀松树嫰梢,嫰梢失水后萎蔫下垂成倒挂状。
幼虫蛀食球果影响种子产量,也可蛀食幼树枝干,造成幼树死亡。
松树梢枯病
松树梢枯病1基本信息:松树枯梢病是一种分布广、危害大的林木真菌病害, 广布于亚洲、非洲、大洋洲、美洲和欧洲等五大洲, 世界上有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报道了该病发生和为害, 其中南非、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国家的松林发病较为严重。
我国自1980 年广东报道该病发生以来, 先后在十几个省份都发现了该病, 其中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江苏等省都发生了该病引起松树大面积枯死的现象, 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图1图22病害类型:真菌3病原:松树枯梢病是由松球壳孢菌[ Sp haer opsis sapinea ( Fr. ) Dy ko & Sutton] [ 异名: Dip lodia p inea( Desm. ) Kickx ] 引起的。
该菌属于半知菌亚门( Deuteromycotina) 腔孢纲( Coelomycetes) 球壳孢目( Sphaeropsidales) 球壳孢科( Sphaeropsidaceae) 球壳孢属( Sp haerop sis)。
它的分生孢子器近圆形或椭圆形,单生或群生, 半埋于寄主表皮下, 有乳头状孔口。
分生孢子初为单胞, 卵形到椭圆形, 无色, 成熟后变为淡褐色, 单胞或双胞。
在孢子萌发时, 多数只产生1 个芽管, 少数产生2~ 5 个芽管, 但均未见有附着胞或类似于附着胞结构的出现。
对松枯梢病菌群体分化研究表明, 松枯梢病病菌种内群体间形态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4主要危害部位:针叶,枝干图3图45危害症状:干部溃疡,开裂,流胶,膨大,畸形;枝梢丛枝,枯死,下垂;叶部枯死,黄化,下垂。
6发生规律:前人研究指出,发病程度受一些因素。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梢或病叶上越冬。
4月份以后分生包子大量散发。
树干的机械伤或松梢虫害是病菌入侵的门户,导致较易达到梢部,加剧为害。
石灰岩片麻岩发育成的林分土壤较第四纪粘土上林分,发病更多。
在安徽火炬松较湿地松普遍病害。
落叶松枯梢病发病规律
落叶松枯梢病发病规律落叶松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树种之一,它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
然而,落叶松也容易患上枯梢病,这是一种常见的病害。
本文将从发病规律的角度,对落叶松枯梢病进行详细介绍。
落叶松枯梢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侵害落叶松的嫩枝和梢部。
在发病初期,落叶松枯梢病往往表现为嫩枝萎缩、变黄、变褐,并且逐渐蔓延到整个梢部。
受害的梢部枯死,形成“枯梢”,严重影响了落叶松的生长和发育。
枯梢病的发病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枯梢病的发病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落叶松枯梢病一般在潮湿多雨的季节较为严重,特别是春季和夏季。
这是因为真菌在潮湿环境下更容易繁殖和传播。
此外,高温和高湿也是枯梢病发生的有利条件,因为这些条件有利于真菌的生长和侵染。
枯梢病的发病与落叶松的生长状态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生长势强的落叶松更容易受到枯梢病的侵害。
这是因为生长势强的落叶松嫩枝较多,而嫩枝是枯梢病的主要侵染部位。
此外,落叶松在生长季节中的生理代谢活动也会影响枯梢病的发病。
例如,落叶松在生长季节中会进行光合作用,这会产生一定的有机物质,而这些有机物质会为真菌提供养分,从而加速了枯梢病的发展。
枯梢病的发病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落叶松枯梢病多发生在密度较大、通风不良的林分中。
这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湿度相对较高,真菌更容易生长和传播。
此外,落叶松枯梢病还与树木的密度和树冠结构有关。
树木密度大、树冠结构复杂的林分中,阳光照射不到内部的枝条,湿度较高,真菌更容易生长和侵染,从而导致枯梢病的发生。
枯梢病的发病还与落叶松的抗病能力有关。
一般来说,生长势强、健壮的落叶松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相对不易受到枯梢病的侵害。
而生长势弱、营养不良的落叶松容易受到枯梢病的侵害。
因此,加强落叶松的管理,提高其抗病能力,对于预防和控制枯梢病具有重要意义。
落叶松枯梢病的发病规律主要包括气候条件、落叶松的生长状态、生态环境和抗病能力等方面的因素。
了解这些发病规律,对于预防和控制枯梢病具有重要意义。
松树枝枯病的防治方法
松树枝枯病的防治方法松枝枯病又名松干枯病、松烂皮病。
危害赤松、黑松及油松等多种松树。
在我国分布于东北、##、##、##、##等地区,松树从苗木、幼树到成年树均可受害,轻者技条枯死,重者全株死亡。
一、病症特点松枝枯病主要发生在2〜10年生的枝条和树干上,主要危害皮层部分。
大树多侧枝发病,小树上有顶梢发病。
主要病症表现有多种形式,如顶芽枯死、枯叶、枯梢、丛枝、根腐、软枝、生长不良等,发病严重时,即使是数10年生的大树全株亦无一安康的新梢。
当小枝、侧枝或干部发病时,其上的针叶先变为黄绿至灰绿色,逐渐变街至红褐色,此时患病枝干并无明显变化,当针叶变为红揭色时,被害枝干则明显表现出因失水而病皮收缩起皱的病状,针叶逐渐脱落、叶痕处稍膨大。
病害若发生在小枝上,小枝则干枯死亡。
病斑不明显,与安康树皮不易区别,但用小刀剥开发病部位可见皮层发黑,同时,有的树体大量流出透明灰白色胶状物质,自上而下黏着在树干周围,经过一段时期后变成棕褐色。
后期树皮开裂,受害部位分布大量纵裂纹,其病症和杨树溃疡病较为相似,但出现流脂现象。
二、发病规律松枝枯病是由子囊菌亚门铁锈薄盘菌引起的。
病菌于秋季侵染松树后,以菌丝在树皮内越冬,次年3月针叶开始显现枯萎病症,4月中旬前后,病枝干皮下生出囊盘,5月下旬至6月上旬子囊盘开始成熟,6月以后全部成熟。
分散时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
子囊抱子借风力传播,在水湿的条件下萌发,自伤口侵入皮层组织中,越冬后翌春再现病症。
立地条件差,土层较浅,腐殖质少,土壤微量元素缺乏(如硼)致使松树生长衰弱,抗逆能力降低的易发病。
在松树受到旱涝、风折、高温高湿、冻害、虫害,或因管理不善等因素导致生长衰弱时也易引起病害发生。
三、发生程度划分标准发病株率在1〜5%。
(含5%。
)为轻度发生面积;发病株率在5〜10%。
(含10%o)为中度发生面积;发病株率在10%o 以上为重度发生面积。
四、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1)加强抚育管理,增施有机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枯梢病
枯梢病又称樟子松梢枯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危害辐射松、湿地松、长叶松、火炬松等许多松树。
该病危害植株的芽、叶、梢、枝引起枯梢,还可危害根茎引起腐烂,严重时引起松树枯死。
症状:
病菌能直接侵入幼树或嫩梢。
对较老树木,导致梢枯与溃疡斑后,被害部常流脂,并在死亡组织表面,产生分生孢子器。
发病初期,感病嫩梢出现溃疡病斑后,皮层开裂流出松脂,其附近针叶死亡。
以后部分溃疡愈合,有些继续扩展,致使顶梢弯曲,形成枯梢,类似松梢螟危害。
在枝干上溃疡不断扩大后,病部长期流脂。
病斑一旦围绕枝干,则整株死亡。
发生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梢或病叶上越冬。
第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树木的机械伤或松梢虫害是病菌入侵的门户。
由于土壤瘠薄、虫害、积水等原因所导致的树木生长不良,都能促使枯梢病加重发生。
发病特点:发病初期,嫩稍上出现暗灰蓝色溃疡病斑,皮层开裂,从裂缝处流出松脂,邻近受害的针叶短小、枯死。
以后部分嫩稍会继续伸长,溃疡病部也会愈合;但有些病斑继续扩展,嫩稍弯曲,进而发展为枯稍。
在枝条和主干上,溃疡病部不断扩大、膨肿,并长期流脂。
当溃疡斑绕枝条一圈时,溃疡病部以上的顶梢枯死,针叶变成黄色。
若病斑环绕主干,则树木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①减少侵染来源:及时清除病枝、病叶,集中销毁。
②适地适树,合理造林,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林木抗病能力。
选用抗病树种。
③药剂防治:后期严重时会大量开始落针,然后开始慢慢死亡。
建议用药:佳多复配破千菌兑水喷雾,根部建议用蓝菲一号灌根。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