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阅读材料《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全文与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全文与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首《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
先来说说这诗的全文。
开篇“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暗”字用得极为巧妙。
在这春夜之中,不知从谁家悄然飘出了笛声,“暗”字不仅点明了笛声的不知出处,更营造出一种神秘、悠远的氛围,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
“散入春风满洛城”,这笛声借着春风的力量,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想象一下,春风轻拂,悠扬的笛声随之飘散,仿佛无处不在,使得整个城市都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之中。
“此夜曲中闻折柳”,诗人在这夜里听到的曲子是《折柳曲》。
“折柳”在古代是送别之意,常常蕴含着离别的愁绪。
听到这样的曲子,自然而然地引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何人不起故园情”,这句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
意思是在这样的情境之下,谁能不涌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呢?这是一种普遍的、共通的情感,诗人相信,每一个在他乡漂泊的人,都会被这笛声触动心底对故乡的眷恋。
接下来咱们深入赏析一下这首诗。
从意境营造上看,诗中的春夜、笛声、春风,共同构成了一幅优美而略带忧愁的画面。
春夜本就宁静,而那悠悠的笛声在春风中飘荡,更增添了几分空灵和悠远。
这种意境,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心境。
在情感表达方面,李白通过这首诗将自己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他没有直接说自己如何思念故乡,而是通过描写听到笛声后的感受,让读者能够深切地体会到那份深深的眷恋。
这种借景抒情、以小见大的手法,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
从语言运用上,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毫无雕琢之感。
李白用最朴实的文字,描绘出了最动人的场景和情感。
比如“散入春风满洛城”,一个“满”字,将笛声的传播范围形象地展现出来,让人感受到其影响力之大。
再看诗歌的结构,它层层递进,逐步将情感推向高潮。
从不知何处传来的笛声,到笛声传遍洛城,再到点明所闻之曲为《折柳》,最后引发所有人的思乡之情,一气呵成,过渡自然,毫无突兀之感。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春夜洛城闻笛》含答案2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春夜洛城闻笛》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题中的“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洛城”点出地点。
B.次句“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笛声的悠扬和夜的宁静。
C.“折柳”指汉代乐府曲《折杨柳》,诗人春夜听到此曲,勾起了乡情。
D.本诗着重以诗人感情变化来烘托吹笛人技艺高超和笛声的魅力。
10.结合《逢入京使》和本诗,分析两首诗中“故园”这一意象的意思及其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并据此谈谈你对阅读古代诗歌方法的发现。
【链接材料】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答案】9.D 10.相同,两首诗中的“故园”都是故乡、家乡的意思,都蕴含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习诗歌时,可以通过关注意象或有特殊意义的关键词来理解诗歌的情感。
【解析】9.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
D.有误,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结合“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在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分析可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烘托吹笛人技艺高超和笛声的魅力”理解有误;故选D。
10.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其中“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故园”指的是故乡。
岑参《逢入京使》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
其中的“故园”也指故乡。
通过这两首诗中的“故园”这一意象和关键词语,我们理解了诗歌的思想感情,这启示我们,鉴赏诗歌可以通过抓住有特殊意义的意象或关键词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导语:《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下面是为您收集的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注释】⑴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
⑵玉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
玉:指玉石。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⑶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⑷闻:听;听见。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曲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皆言《折柳曲》也。
”一方面内容多写离情别绪,一方面又暗含一种习俗: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
柳:暗指“留”。
⑸故园:指故乡,家乡。
【翻译】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2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
(2分)22. 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 。
(2分)23.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4分)24. “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2分)。
2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2.此夜曲中闻折柳。
23.“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写全一个字各得2分)24.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唐诗原文白话译文及赏析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唐诗原文白话译文及赏析《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整首诗感情真挚,读来令人感到余韵无穷。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唐诗原文白话译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夜洛城闻笛作者: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词句注释⑴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
⑵玉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
玉:指玉石。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⑶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⑷闻:听;听见。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曲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皆言《折柳曲》也。
”一方面内容多写离情别绪,一方面又暗含一种习俗: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
柳:暗指“留”。
⑸故园:指故乡,家乡。
白话译文: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春夜洛城闻笛》赏析:《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
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
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
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练习及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21.诗中能揭露要旨的诗句
是:,。
(2分)
2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
是:。
(2分)
23.先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成效。
(4 分 )
24.“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
音,因此先人常借“柳” 表达与亲友挚友分别时的迷恋之情,
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2 分)
答案:
2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22.此夜曲中闻折柳。
23.“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尽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感动了很多听众,惹起人们无穷的隐忧;“满”字
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安静,笛之婉转,反衬诗人心里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写全一个字各得 2 分 )
2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作品原文:春夜洛城闻笛⑴谁家玉笛暗飞声⑵,散入春风满洛城⑶。
此夜曲中闻折柳⑷,何人不起故园情⑸。
词句注释:⑴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
⑵玉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
玉:指玉石。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⑶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⑷闻:听;听见。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曲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皆言《折柳曲》也。
”一方面内容多写离情别绪,一方面又暗含一种习俗: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
柳:暗指“留”。
⑸故园:指故乡,家乡。
白话译文: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
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
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作品鉴赏: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
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起句即从笛声落笔。
已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
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
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
“暗”字为一句关键。
注家多忽略这个字。
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春夜洛城闻笛》阅读材料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题目9.“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10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11.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12.此诗写得感人,说说它的感人之处。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9.答:①“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②“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
10.答:①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
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
②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
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11.答:①它的寓意是惜别怀远的象征。
②我同意关键之说。
只有理解折柳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此诗的主题。
“柳”在风力的吹动下有循环往复、依恋不舍的姿态,这姿态就象依恋不舍的离人分别时的情态,所以在古典诗歌中,柳,作为写作对象,常用来作为惜别怀远的象征。
如《诗经》里有“惜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纷纷”。
柳永《雨钤霖》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而,“折柳”曲有惜别怀远的寓意。
(或者我不同意关键之说,因为即便不知道“折柳”的寓意,但最后一句直接表达诗人惜别怀远的思想感情很明确。
)12.答:本诗没有详写笛声,而是写由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结句“何人”一词,说明爱国思乡人人皆有,爱国思乡之情是崇高的,因而千百年来这首诗感人肺腑。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练习与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
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
“散”字用得妙。
“散”是均匀、遍布。
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
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3、“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
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4、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5、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简单作一下分析。
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
《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6、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全文及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全文及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春夜洛城闻笛》。
先来看这首诗的首句“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暗”字,用得极为巧妙。
它生动地描绘出笛声不知从何处悄然传来的情景,仿佛是在不经意间,这悠扬的笛声就钻进了诗人的耳朵。
“飞”字则赋予了笛声灵动之感,仿佛它具有了生命,能够自由自在地穿梭于空气之中。
这一句以问句开篇,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让人不禁想要探寻这神秘笛声的来源。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句境界顿开。
那悠扬的笛声借着春风的力量,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春风本是无形之物,但在此处,却仿佛成了笛声的传播媒介,将那美妙的声音带到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一个“满”字,尽显笛声的穿透力和感染力,让人感受到这笛声的无处不在。
同时,也侧面烘托出了洛阳城在春夜中的宁静与祥和。
“此夜曲中闻折柳”,“折柳”是一个经典的文化意象,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折柳”曲往往寄托着离愁别绪。
诗人在这个春夜听到了这饱含离愁的曲子,心中的情思也被悄然勾起。
这里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情感,而是通过“闻折柳”这一动作,让读者自行去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深愁绪。
“何人不起故园情”,这一句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
诗人由自己的感受推及到众人,发出了深情的一问:在这样的夜晚,听到这样的笛声,谁能不涌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呢?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诗歌的主题得到了升华,不再仅仅是诗人个人的思乡之情,而是所有漂泊在外的游子共同的心声。
整首诗以笛声为线索,从“暗飞声”的神秘,到“满洛城”的传播,再到“闻折柳”的触发,最后到“故园情”的迸发,情感层层递进,一气呵成。
诗人没有刻意去渲染思乡的愁苦,而是通过对春夜笛声的细腻描绘,自然而然地引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简洁明快,语言质朴自然。
李白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在这首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辞手法,却能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种真挚而深沉的思乡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及简析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及简析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所提到的“折柳",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诗人”闻折柳”后,就产生了浓浓的“故园情”?答: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所以折柳是一支曲子名,所以“曲中闻折柳“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 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
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2)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答:听到《折杨柳》笛曲(1分,意思对即可(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分,意思对即可)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案:"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 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
2、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答:“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3、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答:“柳“和"留"是谐音,古人往往用"折柳"送别,有挽留、不舍之意,在这首诗里“折柳”应是一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4、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从“故园情"三字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中考语文诗歌阅读《春夜洛城闻笛》《晚春》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阅读《春夜洛城闻笛》《晚春》含答案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域。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乙】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首诗歌皆为唐朝时期七言绝句,构思精巧,且情趣相融不落俗套。
B.两首诗都善用修辞,甲诗用夸张写笛声衬托夜之宁静,乙诗用拟人写花。
C.两首诗各具风格,甲诗清新流畅、抑扬顿挫,乙诗语言轻灵、活泼有趣。
D.甲诗以“谁家”“何人”发问,引发思考;乙诗写杨花飞舞,引人入胜。
25.两首诗皆由现实场景勾起情思,表达的主旨却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24.D 25.甲诗由春夜闻笛感发,抒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乙诗借花草树木对春天的留恋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解析】2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D.有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意思是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
并非只写“杨花飞舞”;故选D。
2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
《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
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起句即从笛声落笔。
已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
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
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
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
《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晚春》中前两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意为: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春夜洛城闻笛》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春夜洛城闻笛》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8.对这首诗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散入春风满洛城”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本诗中的“折柳”指汉代名曲《折杨柳》,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
29.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和本诗在题目中都写到“闻笛”,“笛声”分别触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28.D 29.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写诗人漂泊在外,曲子《折杨柳》触发了思念家乡的情感;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写诗人征战沙场,凄凉幽怨的笛声,唤起了征人征战不得归的思乡之情。
【解析】28.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
D.诗歌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在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呢,诗人因闻笛而思乡,并未“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故选D。
29.本题考查情感主旨的对比阅读。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诗写乡思,题目“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
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抒发了诗人独自漂泊、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
这首诗的前两句“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
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
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
“不知何处吹芦管”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诗人征战沙场,凄凉幽怨的笛声,唤起了征人征战不得归的乡愁。
《春夜洛城闻笛》赏析份
《春夜洛城闻笛》赏析(2)份《春夜洛城闻笛》赏析 1《春夜洛城闻笛》赏析原文《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赏析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
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
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
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__,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
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
“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
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
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
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
折柳__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
“何人不起故园情”,好象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__是相通的。
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古诗词阅读理解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要正确理解本诗的情感,应抓住的“关键”词语是()
A.玉笛B.春风C.折柳D.此夜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乡思之切。
【答案】
1.C
2.C
【解析】
1.“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其中,“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怨别怀远等情思。
这正与本诗抒发的思乡之情相契合。
故选C。
2.C项,“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表述有误,应该是悠扬的玉笛声引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春夜洛城闻笛》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标题:《春夜洛城闻笛》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文人杜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这首诗描绘了洛阳城在春夜时分,夜风轻拂,笛声悠扬的景象。
下面,我们将对《春夜洛城闻笛》进行深入的鉴赏,并揭示其中的考点。
一、《春夜洛城闻笛》鉴赏《春夜洛城闻笛》以洛阳城的春夜为背景,通过对盛夏酷暑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人们夜间生活的美好。
在诗的开篇,杜牧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绘了洛阳城内翠绿的柳树和白色的鹭鸟。
这两句直接暗示了春夜的美好景色,营造了清新宜人的氛围。
接着,诗人写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两句诗在景物上进行了对比,将西岭的雪与东吴的船只相提并论,以凸显洛阳城的壮美和它与世界的联系。
而在第三、四句中,杜牧描绘了流水悠长、夜风轻拂的景象。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通过描绘夜间的鸟鸣和蝴蝶的飞舞,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大自然与人的情感交融。
整首诗如行云流水般展现了春夜的美景,揭示了洛阳城内外的和谐与宁静。
二、《春夜洛城闻笛》考点揭秘1.运用景物描写突出主题《春夜洛城闻笛》通过对春夜景物的描写,突出了春夜的美好和宁静。
这一手法凸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对夜晚时光的珍视。
2.比喻手法的运用在《春夜洛城闻笛》中,杜牧使用了一些比喻,如将窗外的雪与东吴的船以及鸟鸣与蝶舞进行对比。
这样的写法不仅使诗歌更具表现力,还为读者创造了丰富的意象,增强了诗意。
3.音乐元素的运用诗歌多次提到笛声,这为整首诗赋予了音乐的元素。
这样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具有韵律感,增强了读者阅读时的感官体验。
4.意象的营造杜牧巧妙地通过描绘鹭鸟、柳树等景物,使诗歌中的景象更为生动,读者几乎能够心目中仿佛出现这样的场景。
这种意象的营造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性,还带领读者进入作品的世界,共同感受春夜的美景。
综上所述,《春夜洛城闻笛》以独特的表现手法展现了春夜的美景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阅读习题及答案一】7.关于本诗的“关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玉笛B.春风C.折柳D.此夜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乡思之切。
【阅读习题及答案二】2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
(2分)22. 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是: 。
(2分)23.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4分)24. “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2分)参考答案:2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2.此夜曲中闻折柳。
23.“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写全一个字各得2分)24.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阅读习题及答案三】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
(方法:抓物象:《折柳曲》+诗眼“故园情”)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1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阅读题目2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2分)22. 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 (2分)23.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4分)24. “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2分)《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2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2.此夜曲中闻折柳。
23.“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写全一个字各得2分)24.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2【原文】: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阅读训练】:一、1.诗中所提到的“折柳”,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诗人“闻折柳”后,就产生了浓浓的“故园情”?2.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3、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4、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一、1.答: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所以折柳是一支曲子名,所以“曲中闻折柳”。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夜洛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题)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两诗都写夜间“闻笛”,都抒发思乡之情,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春夜洛城闻笛》运用想象和夸张,突出笛声的无处不在,借抒发离情别绪的《折杨柳》表达思乡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含蓄蕴藉,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夜风中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抒发征人思乡之情。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分析。
《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笛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是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
《夜上受降城闻笛》景中寓情,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
这首诗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含蓄地道出征人思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晨读材料十九
诗歌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
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
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
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
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
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
“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
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
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
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
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
“何人不起故园情”,好象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
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袁行霈)附: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试题选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来鉴赏。
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论是:“‘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
”现在的题目也就从这儿提出。
“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
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有霸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
但从本诗“此夜曲中闻析柳”一句来看,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
其实“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
本诗描写
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
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飘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
可见,“折柳”在诗中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
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听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
所以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