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教案
表达。同时,基因也是控制染色体行为和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
03
基因与染色体异常
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都可能导致生物体出现遗传性疾病或表型异常,
因此研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对于预防和治疗遗传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03 基因在染色体上 定位方法
遗传学实验技术简介
经典遗传学技术
包括杂交实验、突变体分析等,用于 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
遗传咨询与诊断策略建议
家族史调查
收集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的遗传 病史和临床表型信息。
遗传风险评估
根据家族史和临床表型评估先证 者及其家庭成员的遗传风险。
基因检测与诊断
采用分子遗传学技术对先证者及 其家庭成员进行基因检测和诊断。
遗传咨询与指导
提供个性化的遗传咨询和指导, 帮助家庭成员了解遗传风险并作
出知情决策。
基因在医学与健康领因在预防和 治疗疾病、促进健康方面的应用前景。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学员A
通过这次课程,我深刻认识到基因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以及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密切关 系。同时,我也了解到了基因在医学和健康领域的应用前景,对未来充满期待。
学员B
• 关注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潜在风险:虽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但这些变异也 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异常和遗传疾病的产生。未来研究需要关注这些变异的潜在风险,并探索如何有效预防和 应对相关疾病。同时,也需要关注基因编辑等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伦理和安全问题。
• 推动跨学科合作与交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涉及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未 来可以推动这些学科之间的跨学科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基因在染色体上研究领域的发展。此外,还可以通过 举办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案
恩平第一中学课时教案
200 8学年第二学期
惊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加深理解〞类比推理〞]
声具有波动性,因其具有直线传播,折射,反射等现象.
现在,光也具有直线传播,折射,反射等现象,那么能推断,光也是具有波动性的吗?
实验结果说明,这样的推理是合理的.这样的科学方法就叫类比推理法,是科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练习]又如a // b, c//a,那么b//c
[新课推进与过渡] 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其正确与否,还需要经过观察与实验的检
验.
正如萨顿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上〞这一
结论,他是如何证明这一结论的正确,让全
世界的人都相信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呢?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据
证据1:果蝇杂交实验证据
[学生自学讨论与交流]
[设问]美国的科学家摩尔根和他的学生是怎样开展这个实验的.他们选择了什么材料进行实验的.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材料呢?
[关于果蝇的介绍] 果蝇的生存环境介绍;材料选择的重要性;实验中研究了果蝇的眼色的性状.(红眼[W]为显性性状,白眼[w]为隐性性状);果蝇染色体组成的情况.
[设问]果蝇杂交实验图解的解释:。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案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案课题: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遗传方式。
一、导入(10分钟)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课题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简单复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二、理论解释(30分钟)1.介绍基因的概念和定义,让学生明白基因是什么。
2.介绍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3.解释基因如何分布在染色体上,如何和染色体上的其他基因相互作用。
4.介绍基因的遗传方式,包括显性遗传、隐性遗传和性连锁遗传等。
三、实例分析(20分钟)1.以人类性别的遗传为例,讲解基因和染色体如何决定一个人的性别。
2.分析人类血型的遗传规律,让学生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组合方式,以及它们对个体的表现形式有什么影响。
3.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基因遗传的规律。
四、小组讨论(3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有遗传特征的现象,如眼睛颜色、头发类型等。
2.让小组成员讨论这个特征的遗传方式,并给出相关的实例和证据。
3.鼓励学生相互分享和交流,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合作实践(20分钟)1.将小组成员重新组合,每个新小组选择一个遗传特征,通过上述讨论的方式分析和总结。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组员讨论并取得共识。
3.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总结与展望(10分钟)1.整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路和笔记,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的问题,如基因工程的发展和伦理道德等。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研究相关领域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遗传方式,并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此外,还加强了学生对基因和遗传规律的认识,并引导他们关注与基因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课题
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课时
第一课时
教研组
生物组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概述基因和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并了解科学家探索的过程。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基因和染色体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行为,存在一致性。本节课通过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学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本节课的内容涉及性染色体,与后续的伴性遗传有连贯性,需要学生掌握。
3.基因的数量染色体的数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
4.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上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
的过程中,会随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上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彼此分离的同时,上的自由组合。
同学们,时间到,接下来大家根据ppt上的要求进行小组讨论。(ppt翻页至议的内容)
提问: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进入配子时有什么样的特征(同源、非同源)?
在形成配子时,基因进入配子有什么样的行为(等位、非等位)?
【旧知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和基因的平行关系】
提问“思考(非)等位基因和(非)同源染色体有什么关系?”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在孟德尔提出他的遗传理论之后,其他科学家都带来了什么新的思考?
三、议min
1.快速核对思的答案,并解决错误;
2.除了回交,还有什么样的杂交组合可以验证摩尔根的解释?【火箭班】
3.非等位基因间是否一定能够自由组合?为什么?
4.(在ppt上用图片表示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让学生思考配子的基因型有哪些?并回答非等位基因间是否一定能够自由组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设计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基 因与染色体的相互作用, 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变 异和遗传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 趣和探索精神,树立正确 的科学观念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基因的概念、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方式、 基因与染色体的相互作用、基因在染 色体上的变异和遗传规律等。
02
基因与染色体基本概念
基因定义及功能
基因定义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基因功能
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 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 生物的性状。
染色体组成与结构
染色体组成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体结构
染色体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包括着丝粒、端粒等,不同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 存在差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个基因都有特定的位置。通 过遗传学实验和基因测序技术,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 精确位置。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影响生物的性状。不同基因的 组合和表达方式会导致生物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拓展延伸: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取得了重大突 破,使得我们能够精确地编辑生物体的基因。这为基因治疗、农作物遗传改良 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通过影响DNA构象和稳定性,以及招 募甲基化结合蛋白等方式,调控基因 转录。
如长非编码RNA和环状RNA等能通过 多种方式调控基因表达,包括与DNA、 RNA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等。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概念,知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2. 让学生理解基因的概念,知道基因是DNA分子上的特定遗传信息片段。
3. 让学生掌握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事实,了解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染色体的组成2. 基因的概念3. 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三、教学难点1. 染色体的组成2. 基因的概念3.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染色体模型3. 基因模型4. 实验材料:显微镜、染色体样本、染色剂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复习染色体的概念: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1.2 引入基因的概念:基因是DNA分子上的特定遗传信息片段,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
2. 学习染色体的组成2.1 通过PPT课件展示染色体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2 展示染色体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染色体的结构。
3. 学习基因的概念3.1 通过PPT课件介绍基因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基因是DNA分子上的特定遗传信息片段。
3.2 展示基因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基因的结构。
4. 学习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4.1 通过PPT课件展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让学生了解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4.2 进行实验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样本,让学生亲眼见证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5. 课堂小结5.1 让学生复述染色体的组成、基因的概念以及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5.2 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6.1 让学生绘制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图,加深对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
6.2 选择一道相关题目,进行课后练习。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知道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
2. 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环境因素。
基因在染色体上 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
2、尝试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3、认同科学研究需要运用科学方法、大胆推理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教学难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三、教学过程
1、观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并回忆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中遗传因子的行为,比较二者
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可得出什么结论?
2、摩尔根选用了什么实验材料?摩尔根做了什么实验?
3、摩尔根的依据实验结果提出的设想是什么?他设计了什么实验来验证设想从而验证基
因在染色体上?
四、板书设计
萨顿的假说
类比
推理
基因在染色体上
实验证据
摩尔根
果蝇:后代数目多,易培养,繁殖周期短
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
P 红眼(雌)X 白眼(雄)
F1 红眼(雌、雄)
F1雌雄交配
F2 红眼(雌、雄)白眼(雄)
3/4 1/4
雌果蝇同型XX
雄果蝇异型XY
摩尔根猜想: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实验现象符合猜想
把一个特定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
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设计生物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运用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课程标准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按照遗传学的发展顺序,在学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基础上,科学家通过类比推理法以假说的形式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而后才以实验的方式加以证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基于萨顿的假说,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内容的学习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利用第一章学到的假说演绎法推理整个过程,得出实证,更能够激起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兴趣。
与此同时,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结合了细胞学和遗传学内容,较为深奥,选择用微课课下教学,课堂针对性解决难点问题应当会更加高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过程与方法(1)掌握假说演绎法,并运用验证摩尔根的果蝇实验,证明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上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
(2)运用有关基因与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科学研究需要大胆质疑,勇于实践,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参与假说演绎的推理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实验设计技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二)教学难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2)推动假说演绎法的使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果蝇的测交实验。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过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孟德尔遗传规律等相关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022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3篇
2022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3篇2022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一课程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说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根底知识1、萨顿的假说(1)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原因: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3)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
由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的现象,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推理方法。
(4)推理:①独立性: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②存在方式: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③来源: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④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
思考:萨顿认为基因和染色体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平行关系。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实验者:摩尔根。
(2)实验材料:果蝇。
(相对性状多且明显、培养周期短、本钱低易饲养、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繁殖率高)(3)实验过程及现象:P 红眼(雌) 某白眼(雄)↓F1 红眼(雌、雄)↓F2 红眼(雌、雄) 白眼(雄)3/4 1/4(4)提出问题:白眼性状与性别相联系。
(5)作出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在某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6)理论解释:SHAPE RMAT(7)设计测交实验:F1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测交。
SHAPE RMAT(8)结论:白眼基因在某染色体上。
摩尔根通过实验,将一个特定的基因(控制白眼的基因w)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某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思考:果蝇的红眼基因在哪里?假设雄果蝇是红眼,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果蝇中红眼的是什么性别?提示:红眼基因在某染色体上。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5篇)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课标点击】学习目标:1.说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重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自主探究】◆复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发生分离,分离后的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再把分离定律念一遍,你觉得这样的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能联想到什么呢?一、萨顿的假说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基因的行为染色体的行为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_体细胞中存在形式_________存在___________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_______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_________体细胞中的来源成对中的基因一个来自______一个来自______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______一条来自______形成配子时组合方式非等位基因:___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__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
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摩尔根:他对孟德尔的遗传理论,萨顿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持怀疑态度,但他认真钻研,寻找证据解决疑点。
2.实验材料:果蝇选取果蝇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在染色体上 的教案
确山二高 年级 学科共案时 间: 星 期:主 备 人: 使用人:【教学主题】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能力目标: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知识梳理】【学点1】萨顿的假说1、实验发现: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______与_________的形成过程中,发现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_____________的分离非常相似。
2、推论:基因是由_______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即:基因在_________上。
3、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表现如下:4、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萨顿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惊人的一致性,提出 位于 上的假说。
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 的检验。
〖总结〗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
〖学点1学习情况检测〗1、下列关于基因在细胞中存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存在B .在体细胞和配子中都成单存在C .在体细胞和配子中都成对存在D .在体细胞中成单存在,在配子中成对存在【学点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果蝇做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容易饲养,繁殖快;(2)染色体大,且数量少。
2、摩尔根的果蝇实验:请同学们看书上P29的实验过程,回答以下问题:(1)亲本的表现型 × 。
项目 基因 染色体①形态结构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和_______ 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有相对稳定的________ ②存在形式体细胞中成 存在,配子中只含成对中的 个 ③体细胞中的来源 一个来自 ,一个来自母方 ④在形成配子时(减Ⅰ后) 基因分离, 基因自由组 染色体分开, 染色体自由组合 说明:基因和染色体存在明显的 关系(2)F1的表现型,。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教学案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相关联。
1.生命观念:从基因和染色体层面解释新情景下的简单遗传现象。
2.科学思维:尝试用假说—演绎法分析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3.社会责任:认同摩尔根等科学家尊重科学事实,勇于否定自我的科学精神。
一、萨顿的假说1.假说内容:基因(遗传因子)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项目基因染色体传递中的性质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存在方式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来源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即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分配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自由组合1.实验者: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
2.实验材料——果蝇(1)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①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②易饲养,繁殖快;③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
(2)果蝇体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果蝇体细胞中共有4对染色体,其中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
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
3.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
4.实验过程(1)实验现象现象分析P红眼(♀)×白眼()↓F1红眼(♀、)↓雌雄交配FF2红眼(♀、)∶白眼()=3∶1 ①红眼为显性性状。
②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③F2中白眼果蝇只有雄果蝇(2)提出问题白眼性状的表现为何总与性别相关联?(3)实验假说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4)对实验现象的解释(5)测交实验①测交预期F2中的白眼雄果蝇和F1中的红眼雌果蝇交配,然后选取子代中的白眼雌果蝇再和F1中的红眼雄果蝇杂交。
【公开课】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课题:《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与解读【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内容要求”是:“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本模块“学业要求”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解释并预测种群内某一遗传性状的分布及变化。
【课标解读】本节按照科学史的顺序进行编排。
科学家对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研究,是从寻找基因的物质实体,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相似现象开始的。
教材首先介绍萨顿基于上述相似现象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教材从四个方面归纳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这是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假说的理论依据。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 基因与染色体体都属于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中的核心概念。
在必修二第一章中已经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了深入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有了充分的掌握.在第二章的第一节教材介绍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形态变化有了- -定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说必修二教材前面关于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的介绍已经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节内容首先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推理,充分理解基因和染色体在行为上存在的平行关系,从而得出萨顿假说的内容。
其次了解相关科学史,在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假说演绎法,充分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
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后面如伴性遗传、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等相关内容的学习。
可以说本节内容既是必修二前面内容的总结,也是后面相关内容的开端和基础。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分析,学生对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画遗传图解、假说演绎法和减数分裂已经掌握,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分析,由于本节内容较为枯燥,而且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可能在开始进行思维探究的时候学生会出现思维发散的现象,对问题的思考不够聚焦,因此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的预设,做好知识铺垫,降低理解难度,保证教学效果的顺利达成。
2.2基因在染色体上 - 教案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
染色体分离
阅读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杂交过程中
指导学生学会基因的表示方法:
常染色体性染色体3对:ⅡⅡ,ⅢⅢ,ⅣⅣ
雌性同型:XX
雄性异型:XY
假设二: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 、假设三: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 染色体上,而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把核心概念形成概念图,如下:色体上,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
作业布置
Homework
2.2基因在染色体上作业案
板书设计Blackboard Designs 1、萨顿假说
2、摩尔根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学解释
教学反思Teaching Reflections 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重点把握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联系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进一步学习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图解。
课件名称或课件网址
Name or Website of CaseWare
2.2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优质课(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沿着遗传学史的开展顺序,在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即基因〕的根底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寻觅并确定基因在细胞内的存在位置,完成整个有关“基因在哪里〞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节课既是对前面“基因和染色体知识〞的总结和升华,又为第三章说明基因的本质奠定了根底。
同时,本节课所表达出的“类比推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在后续的章节中还会屡次用到,因此本节课具有鲜亮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的处理与安排: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包含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以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三局部,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需要联系前面所学的相关知识,还需要补充有关性染色体的内容,最后对孟德尔定律的升华关键在于应用,容量大,难度高,所以本节课我方案安排两个课时:第—课时通过回忆相关知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觉过程,侧重能力的培养和感情的体验;第二课时则用“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新的发觉去深刻理解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并通过适当的练习,完成知识的升华和应用。
〔本教案为第—课时教案〕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理解并掌握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能够理解和阐述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过程;(能力目标):•通过类比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假说演绎,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科学研究的严谨、艰辛和一般过程;•体验和感想“类比推理和假说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究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基因和染色体平行关系的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验证;(教学难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验证。
四、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启发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模型演示、PPT课件展示等。
五、教具打算制作PPT课件,制作染色体和基因的模型;六、教学设计思路通过“鲁班的故事〞,介绍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第二册教案讲义: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在染色体上[学习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
2.阐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3.说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一、萨顿的假说1.假说内容:基因(遗传因子)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项目基因染色体独立性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存在方式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来源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即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分配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自由组合判断正误(1)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2)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1个基因()(3)雌蝗虫体细胞中的24条染色体,12条来自父方,12条来自母方()答案(1)×(2)×(3)√解析(1)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细胞质中的基因不位于染色体上。
(2)配子中不只含有一个基因,而是含有每对基因中的一个。
任务一: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1.根据萨顿的假说,请在图中染色体上标注基因符号,解释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中染色体上白色横线代表基因的位置)。
提示如图所示2.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从理论上支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但事实是否如此呢?为什么?提示不一定;这样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实验的验证。
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萨顿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B.萨顿发现了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C.萨顿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萨顿假说的提出并没有科学的实验依据作为支撑答案C解析萨顿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但并没有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该假说的提出在当时并没有科学的实验依据作为支撑。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调查、观察、实验和制作等活动,体验科学家探索生物生殖、遗传和进化的奥秘的过程”。
在“遗传的分子基础”部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还提到“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在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中,萨顿和摩尔根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们有独到的研究方法,有缜密的思考,有严谨的推理,并得出了科学的结论。
这些都应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活动,领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究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基于以上考虑,本节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应突出两点:一是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二是在染色体和基因水平上阐明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教学设计思路引导学生研究“问题探讨”中的问题,体会类比推理的方法。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并关注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
↓引导学生活动:画减数分裂示意图(染色体上标注基因)。
↓引导学生活动:根据图示表述自己所发现的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并介绍萨顿假说。
↓教师介绍摩尔根实验,引导学生就实验提出问题并解答(或教师设问,学生解答),从而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
在染色体上。
↓学生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
↓长链的关系。
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基因与DNA长链的关系。
↓总结总结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和引导教师组织和引导 教学意图教学意图阅读。
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问题探讨”一栏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论。
引入新课,引导学生通过活动,体会类比推理的方法。
引导提出问题,引导提出问题,为下为下面探究做准备。
面探究做准备。
画含一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有一对等位基因)和含二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设计
2)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非等位基因会?
同源染色体会?非同源染色体会?
3)比较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你有什么发现?
按要求完成指定任务。
投影绍,讲述一段摩尔根实验的趣事,摩尔根为什么一定要用果蝇来做实验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播放果蝇资料介绍。(包括其材料优点,染色体组成及性别决定方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播放录制好的摩尔根与果蝇的故事有关视频,引出本节问题“基因在哪里”。
观看视频,了解科学发展史中的趣闻轶事。
采用会生会影和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制作“摩尔根与果蝇的故事”的微视频
讲授
展示任务:完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F1产生配子的图解”、画出“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示意图”。
本节主要探究“基因位于哪里”,这个问题比较抽象,我采用微课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本节的重难点是“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据”,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在学案上设计了遗传图解的分析图,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书写遗传图解的能力。对于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可以采用虚拟实验的方法录制成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虚拟实验现象,经过思考讨论,大胆提出合理假说,逐步分析并解释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在实践中检验了假说演绎法,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实验探究的科学精神。
2、观察果蝇杂交实验现象,运用假说演绎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同基因是物质实体。
2、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案教案标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3. 掌握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传递和变异。
教学重点:1. 基因的定义和功能。
2. 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
3.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
4. 基因的传递和变异。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白板和马克笔。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张染色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染色体的结构和形状。
2. 引发学生对基因的思考,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基因吗?它在我们的身体中起到什么作用?”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简要介绍基因的定义和功能,强调基因是决定个体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2. 介绍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解释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其中包含了许多基因。
3. 解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决定了它们的遗传方式。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个基因传递的案例,例如父母分别携带某一特定基因,让学生分析这个基因是如何从父母传递给子代的。
2. 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变异,例如基因突变会导致新的特征产生。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对遗传的影响。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五、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2. 收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评,解答学生的疑惑。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内容,强调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思考基因研究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科普文章,进一步了解基因和染色体的研究进展。
2.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研究机构或实验室,让他们亲身感受基因研究的现实应用。
教学评估:1. 学生练习册的完成情况和答案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在染色体上
宋翠
一、教学理念
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中强调:生物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同样也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和基本理念之一。
此外,新课程理念中还倡导探究性学习,认为只有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才能使知识和能力之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努力以这些新课程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层层深入的推理和探究活动,立体推进三维教学目标,努力使学生亲历并感悟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沿着遗传学史的发展顺序,在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即基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寻找并确定基因在细胞内的存在位置,完成整个有关“基因在哪里”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节课既是对前面“基因和染色体知识”的总结和升华,又为第三章阐明基因的本质奠定了基础。
同时,本节课所体现出的“类比推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在后续的章节中还会多次用到,因此本节课具有鲜明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的处理与安排: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包括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以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三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需要联系前面所学的相关知识,还需要补充有关性染色体的内容,最后对孟德尔定律的升华关键在于应用,容量大,难度高,所以本节课我计划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回顾相关知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过程,侧重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第二课时则用“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新的发现去深入理解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并通过适当的练习,完成知识的升华和应用。
其中第一课时是我本次要讲的内容。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说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
能够概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明过程;
【能力目标】:尝试通过“类比推理”研究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能够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一种假说的正确与否;
【情感价值观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切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严谨,初步确立正确的思维方法,努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验证;
【教学难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验证。
三、学情分析
1.分析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
①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②高一学生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具备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一定的探究水平;
2.分析了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具体对策:
①由于学生尚未学习伴性遗传,在实验探究前应该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
②由于学生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不足,在学生画遗传图解前要给予其一定的提醒和指导;
③由于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欠缺,在探究完成之后,教师要做好总结。
四、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启发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模型演示、PPT课件等。
出一些更为大胆地推测呢?
【介绍】萨顿及其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歧,
讨论。
聆听,感悟。
色体上”的理论依
据,同时感悟科学
研究的一般过程。
过渡
【提出问题】这样的推
测一定正确吗?
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
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
思考
进一步理解
“类比推理”的内
涵,并进行过渡。
过渡
【过渡】所以,当萨顿
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
假说时,遭到当时很多遗传
学家的质疑,这其中就包括
摩尔根。
但摩尔根是伟大的,
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对
萨顿假说的质疑是出于科学
的严谨,但好奇心也在促使
他对假说进行验证。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摩尔
根进入本节课的第二部分,
亲身体验一下假说的整个验
证过程。
体会
二假说演绎
【介绍】摩尔根等人对
实验材料的选择,通过展示
“雌雄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
的图解”,给学生介绍有关
性染色体的知识。
聆听
思考,回答,
发现问题——果蝇
通过介绍并分
析摩尔根的果蝇杂
交实验,发现问题,
进入下面的探究。
六、作业布置:以AaBb为例,画出细胞的减数分裂图,尝试用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解释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七、设计心声
在我刚刚接触新课程时,曾经很轻率地认为,这不过是“换汤不换药”,但是当我真正地去认真阅读新教材,用心去体会新教材的编排时,我深深地被吸引了。
我不敢说自己真正把握住了新课程的精髓,但至少新教材让我看到,它在努力引导教师不仅仅要授学生以“鱼”,更要授学生以“渔”。
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讲,学生不仅仅要学会已有的知识,更要掌握发现新知识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在旧教材中,仅仅简单几句话介绍的结论性的知识,在新教材中却“大张旗鼓”地介绍了这些知识的整个发现过程,这就为教师设计探究式的教学活动提供了鲜活的模板,这也是“为什么新教材总的知识点比旧教材少,而课时安排却有所增加”的原因,这更是很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探究式教学”的教学理念。
当然,这也是这节课吸引我的地方和我设计本节课努力达成的目标。
要想真正的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就应该努力还原真实的探究过程,而“真实的探究”就存在着一定的不可预见性,而“不可预见性”就意味着“无法设计”,而“无法设计”就可能显得整个探究不太“完美”。
但摒弃“虚假的完美”,还原“真实的缺憾”正是新课程努力倡导的“生活化课堂”的重要标准。
但是,我们仍然要以追求完美的态度去设计出可能并不完美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