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旋转 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C D B A

《图形的旋转》导学案设计

23.1图形的旋转(一)

一、简介:

《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的内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是以省级课题《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五步教学》为蓝本来设计的。“五步教学法”以“导学——自学——助学——强化——评价”五步组成,就是将“先讲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换成"先学后讲"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过程

《一》导学

1、引入新课:运用课件欣赏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旋转现象,如旋转的风车、旋转的钟面、飞驰的车轮等,然后让学生根据上述现象用一个动词进行概括引入新课。

(设计说明:借助课件,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入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迅速的的引入课堂中,又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2、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旋转现象;

(2)、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3)、知道旋转的性质,会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说明:学习目标的展示,是为了让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认识,知道这节课即将学习哪些内容,要掌握哪些知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无的放矢。学习目标是属于课前预设性目标,是学生对这堂课的一个浅性认识阶段。)

3、重点:旋转的有关概念

难点:理解并运用旋转的性质

(设计说明: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平移、轴对称这两种图形的基本变换之后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所以确定旋转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性质的运用。在“五步教学”中,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知道这些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在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逐步实现的,就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应变能力。)

《二》分层学习

第一层次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预习p56——57页归纳之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约4分钟

(3)、自学方法:观察生活中物体的旋转现象,体会旋转过程,形成旋转概念的感性认识。

(4)、自学参考提纲:

①、旋转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课文中的思考实例可以看出:图形的旋转三要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将△ABP 旋转到

△CBP ′的位置时,其旋转中心是______,旋转角为________,旋转方向为_______。

A与_____是对应点,P与_____是对应点。

2、自学:学生可参考自学指导进行学习。

(设计说明:自学参考提纲中除了涉及到与旋转有关的概念之外,还设计了一个读图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旋转的三要素。)

3、助学:

(1)明了学情

(设计说明:自学过程中,学生容易把旋转角找错,说明学生对概念只是机械的记忆,理解不清。)

(2)差异指导

(设计说明:借助多媒体展示旋转的过程,由简单的点的旋转过渡到线段的旋转,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逐步树立学生几何直观感,然后在小组的帮助下,形成旋转的定义。)

4、强化

(1)、指出你手中风车的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并说说每一片扇叶绕着它的旋转中心转多少度就能与自身重合?是唯一答案吗?

(2)、课本P56页小练习

(设计说明:设计小练习(1),除了对所学内容进一步强化外,还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它的旋转角度并不是唯一的。小练习(2)涵盖了第一层次所学的内容,既有旋转概念的熟悉,又有旋转三要素巩固,再现了本层次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层次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P57页探究到例题1以前的内容。

(2)、自学时间:约8分钟

(3)、自学方法:按照课本上的分析和解答内容进行阅读和思考

(4)、参考提纲

将△ABC绕着点O旋转到△A′B′C′的位置,根据下图回答问题(一组推荐一人上台说明)

①、A、B、C、A′、B′、C′到O点的距离是否相等?

②、旋转角为____________(答案不唯一)

③、旋转前、后的图形中有全等的图形吗?说一说。

④、线段OA与OA′,OB与OB′,OC与OC′有什么关系?

2、自学:学生可根据自学参考提纲进行自学。

(设计说明:旋转性质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借助一个探究

活动,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进而发现图形在旋转性质。

通过学生的动手-猜想-交流-归纳,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

“再发现”并结合自学参考提纲,完成对旋转性质的学习。)

3、助学:

(1)明了学情

(设计说明:学生自学之后,能得出结论,但不能用数学语言把它准确的描述出来。)

(2)差异指导

(设计说明:教师在硬纸板上按探究的要求制作一个教具,教师演示旋转过程,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然后所有学生参与整理,最终得出旋转的的性质。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抽象和分析能力,他们能从探究活动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性质,但思维

的严谨性、抽象性相对薄弱,语言交流和表达上存在一定的障碍,所以仍需要教师引导。)4、强化

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设计说明:第二层次的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首先要对旋转的性质进行强化,让学生形成定义性认识,为后面性质的运用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层次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自学P57页例题1

(2)、自学时间:约6分钟

(3)、自学方法: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关键是确定△ADE三个顶点的对应点,及他们旋转

后的位置。

(4)、自学参考提纲

①旋转中心是哪一点?

②旋转了多少度?

③、先不看例题的作法,你先按照你的想法试试,然后与小组交流一下你的作法,看谁的做法更好。

2、自学:小组合作,掌握作图的方法。

(设计说明:自学参考提纲的设计是学生在明了旋转角是90°的情况下,再现旋转的三要素,让学生明白找准旋转的三要素,也是作图的关键。其次,在作图的过程中,先让学生不看例题,而是自己根据已有经验完成,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一层次的自学过程中,对应点的寻找以及画法是难点,虽然学生喜欢学习生动活拨的内容,并乐于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但个人的思维难免存在缺陷,因此需要小组合作来完善。)

3、助学:

(1)明了学情

(设计说明:根据第二层次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旋转的性质,但学生在实际画图中仍然会不知所措,对应点的寻找仍然存在问题。)

(2)差异指导

(设计说明:学生在作图过程中,寻找点E的对应点是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全等的性质,可以推导出作图的方法。)

4、强化

(1)、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80°得到△AB′C′.若∠BAC=50°,则∠CAB′的度数为()

A. 30°

B. 40°

C. 50°

D. 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