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 第六章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一 第6章 自然灾害

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一 第6章 自然灾害
√C.水库较多
D.支流众多
解析 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集中于夏季; 支流众多,上游来水量大。水库较多,可以起到调蓄防洪作用,不容易发生洪涝灾 害,故C项符合题目要求。
12345
2.若图示区域雨季正常时间出现,则下列 有关该区域洪涝灾害危害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淹没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解析 由图知最大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 影响,东南沿海还受到台风影响,因而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从东南 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2345
(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多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
答案 ①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 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③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建垸; ④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湖、水库淤塞; ⑤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 ⑥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等。
读“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干旱频次大于30的地区是__华__北__平原、_长__江__中__下__游___平原及_东__南__沿__海__。
2.从资源方面看,北方干旱灾害严重的原因是 什么? 答案 北方水资源数量少、耕地多、水土资源 不匹配、供需矛盾突出。
3.从社会经济方面看,北方干旱灾害严重的原 因有哪些?
高中地理新教材 必修一 第6章 自然灾害
目录
第1节 气象灾害 第2节 地质灾害 第3节 防灾减灾 第4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第一节 气象灾害
目录
课时1 洪涝与干旱 课时2 台风与寒潮
课时1 洪涝与干旱
【第六章】 第一节 气象灾害
课程标准
KE CHENG BIAO ZHUN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高一第六章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高一第六章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高一第六章一、地理必修一第六章概述地理必修一的第六章主要介绍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运动对于地理现象的影响,深入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

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周期为24小时。

地球的自转对地理现象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地球的自转造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当地球的某一地区处于太阳直射时,该地区将出现白天,而其他地区则处于夜晚。

其次,地球的自转还导致了地球的地理经度和地理纬度的划分。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做椭圆形运动,周期为365.25天。

地球的公转同样对地理现象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地球的公转引起了季节变化,这是由于地球轨道上的离心率导致了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的变化。

其次,地球的公转还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这也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地球的倾斜度和赤道等分圈地球的倾斜度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法线的夹角。

地球的倾斜度主要影响了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球表面的太阳照射角度和照射面积,进而影响了地球的气候变化和季节现象的产生。

赤道等分圈是地球表面上等候线的一种特殊线型,是指赤道上分布的各个纬度线按相等角度分割地球表面的情况。

赤道等分圈的存在也是地球倾斜度的一个重要表现。

四、地球的地理经度和地理纬度地理经度是指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将地球表面分为东经和西经两个半球的方式来度量地球表面的角度。

地理经度的存在与地球的自转运动密切相关,它对于确定地球表面上某一地点的位置非常重要。

我们通常使用经度来表示某一地点的东西距离。

地理纬度是指以赤道为基准,将地球表面分为北纬和南纬两个半球的方式来度量地球表面的角度。

地理纬度的存在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有关,它对于确定地球表面上某一地点的位置同样至关重要。

我们通常使用纬度来表示某一地点的南北距离。

五、总结通过地理必修一第六章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于地理现象的影响非常重要。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教案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教案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教案地质灾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中的地质灾害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6章第1节“地质灾害的类型与成因”,第6章第2节“地质灾害的影响与防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分布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地质灾害影响和防治措施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地质灾害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重点: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特点及其防治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质灾害案例视频、地图、地质模型。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地质灾害防治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地质灾害案例视频,引发学生对地质灾害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及成因。

(1)教师讲解:结合地图和地质模型,讲解地质灾害的成因、类型及分布特点。

(2)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分析各类地质灾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地区的地质灾害为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4. 例题讲解:讲解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地质灾害类型: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震成因: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分布:山区、地震带防治:工程措施、生物措施、避难措施2. 地质灾害的影响与防治影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防治措施:监测预警、工程治理、生态修复、科普宣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质灾害的类型及成因。

(2)分析某地区地质灾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2. 答案:(1)地质灾害类型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震等,成因主要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2)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其地质灾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地质灾害的知识,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PPT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PPT
栏目导航
三、台风灾害 1.台风 在_热__带__或__副__热__带___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

特点: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频发海域:__西__北__太__平__洋___
栏目导航
三、台风灾害 2.灾害危害
交通
滑坡 养殖
海岸
倒灌
3.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栏目导航
一、洪涝灾害 3.主要危害 (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 基础设施 ,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 减产、交通受阻、用水困难等。 (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 水土流失 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 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3)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栏目导航
一、洪涝灾害 4.危害特点:人口越 密集 ,经济发展水平 越高 的地区,洪涝 造成的损失越大。 5.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 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栏目导航
[归纳总结]
1.洪涝灾害的成因
洪水的发生以自然原因为主,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可能诱发或加剧洪水灾害,如
成洪水量大,水位高
流域 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大
状况 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高
汇水速度加快,
自然原因
植物覆盖率 支流
植被覆盖率低 支流多,尤其是扇形水系
有利于洪水形成
提示:不一定。治理洪水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和 非工程措施两个方面相结合。
栏目导航
问题 3 (综合思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黄河、海河、淮河是 如何进行综合整治的?归纳大江大河防治模式。
提示:在黄河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治理水土流失,下游疏浚河 道、加固堤防;在海河、淮河各大支流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洼地修 筑蓄洪工程,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防治模式:上游修建 水库,中下游河道整治,加固堤防,开辟分洪区,调整扩大洪水出 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气象灾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气象灾害
第一节 气象灾害
本节主要讲述了气象灾害,包括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台风灾害、寒潮灾害 等。在学习时要注意把握各灾害之间的联系,掌握各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1.洪涝灾害的成因除了与地形因素有关外,还和气候因素(降水)密切相关。 2.要明确干旱和干旱灾害的区别。 3.台害
分布规律 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
危害
剧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 冻害 ,造成农业损失
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 线路等
交通 ,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会出现大量降水或强降水的低洼地区,就会发生洪涝灾害。 ( ✕ ) 出现洪涝的地区不一定会发生洪涝灾害,如果该地区人口稀少或根本无人居住, 洪涝没有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那么就不能被称为洪涝灾害。 2.洪涝灾害是降水较多所致,而干旱灾害却是降水较少所致。由于许多地区降水季 节分配不均,故容易出现洪涝灾害的地区,也是容易出现干旱灾害的地区。 ( ✕ )
淹没农田、聚落等
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造成⑤ 人员伤亡 、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引发河流泥沙淤塞、⑥ 水土流失 等生态问题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⑦ 中下游 平原
2 |干旱灾害
缺水
非洲 华北
牧草
3 |台风灾害
概念
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 大风力在 12 级以上
华南沿海
随着冷空气迅速南下,锋面雨带从东北、华北退到华南沿海
夏季风的强弱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 (1)夏季风强的年份,夏季风移动速度快,锋面雨带会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降水多, 容易形成涝灾;而南方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容易形成旱灾。 (2)夏季风弱的年份,夏季风移动速度慢,锋面雨带长期控制南方,南方降水多,容易 形成涝灾;而北方由于受单一气团控制,多晴朗天气,降水较少,容易形成旱灾。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六章自然灾害知识点梳理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六章自然灾害知识点梳理

授课主题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授课目标第六章知识点总结:自然灾害学习重难点掌握各种灾害形成因素以及影响教学内容【知识点一】气象灾害1.洪涝灾害1.1定义:是因或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1.2影响因素:主要受因素和因素影响1.3分布地区:从气候因素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从地形因素来看,主要分布在、地区。

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广大山区也会收到洪涝灾害的威胁。

1.4危害:(1)对人员及财产的危害:淹没农田、聚落,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2)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引起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此外,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如2021年7月河南郑州洪涝灾害)(3)经济损失程度: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经济损失越大。

【即学即用】下图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的是()A.冰雹B.洪涝C.台风D.干旱2.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但春季有时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试分析主要自然原因。

2.干旱灾害2.1 干旱:因或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2.2 干旱灾害: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2.3 主要分布地区:世界: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其中的旱灾最为严重。

我国:(降水季节变化、年季变化大);华南、华北、西南和江淮地区(最为频繁、最严重)2.4 危害:(1)对种植业的危害: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2)对畜牧业的危害: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3)对水资源的危害: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引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4)引发其他灾害:干旱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3.台风灾害3.1台风:或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涡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级已上。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6章自然灾害第1节第1课时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6章自然灾害第1节第1课时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课件

解析:第(1)题,根据赣州城的地理位置,河流汇合,几乎四面环 水及东部季风区的降水特征,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等方面分 析回答。第(2)题,结合材料中的措施,归纳总结相应措施所起 的作用。
二 干旱灾害 重难归纳
1.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形成旱灾的自然原因
2.干旱的危害与治理措施 (1)危害。 ①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②影响畜牧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③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 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④诱发次生灾害:沙尘暴、森林火灾、虫灾等。
材料二 赣州古城示意图。
(1)从自然条件分析赣州城为什么容易遭受洪涝灾害。 (2)从地理角度分析北宋时期采用的几项措施在使赣州城免 受洪涝灾害危害上所起的作用。
答案:(1)赣州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 暴雨;赣州城位于两江汇合处,几乎四面环水,汛期时极易遭受 洪水侵袭。
(2)坚固的城墙如同防洪大堤,可以抵御(贡江、章水)洪水对 城市的侵袭。依据地势修建的地下排水管道,能在暴雨初期 将水排入河流中。当江面洪水水位高于排水口时,水窗能防 止江水倒灌;城内的水塘与地下排水管道连接,具有调蓄作用, 防止城市内涝。
汇水速度快,利于洪水 形成
因素
支流多少
自然 水系 因素 状况
河道曲直 河谷坡度
入海口宽窄
支流多,特别 是扇形水系 河道弯曲 纵向坡度小 入海口狭窄
影响
排水速度慢,容易 形成洪水
因素
人为 破坏植被 原因
围湖造田
影响
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 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 小,诱发或加剧洪水 使湖泊对洪水调节作用减弱
2.分布
项目 从气候 因素看 从地形因素 看 我国洪涝 灾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区域认知:通过自然灾害分布图,明确不同区域主要防避的自然灾 害类型。
综合思维:通过分析各种自然灾害类型的特点,分析不同自然灾害 的防避措施。
人地协调观:通过各种自然灾害的防避,分析灾后减灾救灾措施。 地理实践力:通过模拟各种自然灾害,学会灾害中自救、互救的方 法。
返回导航
第六章 自然灾害
返回导航
第六章 自然灾害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提示:(1)灾害救援与救助。 (2)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快速实施灾中救援与救助;积极稳 妥地安置灾民;通过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积极防御自然灾害;加 强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提高当地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救助能力。 (3)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程,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积极实施 各种防御措施;经济水平提高,救灾物资充足;技术水平提高;居民文 化素质提高,防灾意识加强。 (4)加强灾害成因调查,为灾后重建进行科学规划;遵循自然规律, 因地制宜,恢复不能等同于恢复原貌;对灾害造成的环境变化,寻求新 的利用方式;对灾后环境进行科学论证,制定新的保护方案和灾害防御 措施。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1.防灾减灾工作主要包括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 助、灾后恢复等多个方面。
2.面对自然灾害,掌握自救与互救措施至关重要。
返回导航
第六章 自然灾害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新知突破•储素养
返回导航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知识点一 防灾减灾手段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自主梳理•探新知
返回导航
第六章 自然灾害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2.洪灾防御措施
项目 监测和预报
工程 防洪措施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教案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教案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教案地质灾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中的地质灾害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地质灾害的种类、成因、分布特点及防治措施。

我们将重点探讨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常见的地质灾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质灾害的种类、成因、分布特点,提高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

2. 使学生掌握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学会分析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质灾害的种类、成因、分布特点及防治措施。

难点: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质灾害图片、地图、PPT、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地质灾害防治手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质灾害图片,引发学生对灾害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地质灾害的种类:地震、泥石流、滑坡等。

(2)地质灾害的成因: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

(3)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山区、地震带、沿海地区等。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地震发生时的情景,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危害。

(2)分析地震成因,引导学生学习地震防治措施。

4. 例题讲解:(1)分析某地区地震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2)探讨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

5. 随堂练习:(1)列举三种地质灾害,并说明其成因。

(2)简述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地质灾害2. 内容:(1)地质灾害种类:地震、泥石流、滑坡等。

(2)地质灾害成因: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

(3)地质灾害分布特点:山区、地震带、沿海地区等。

(4)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加强监测、科学规划、提高自救互救能力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

(2)分析某地区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及防治措施。

2. 答案:(1)地震成因:地壳运动、断层活动等。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六章 第一节 气象灾害 课件(新人教版)(65张PPT)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六章 第一节 气象灾害 课件(新人教版)(65张PPT)

【易错辨析1】 干旱和旱灾的区别 干旱是常年降水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特征,而旱灾指某一 时期降水量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少的情况,使地区经济活动(尤其是农 业生产)、人类生存受到影响。因此,干旱区不一定发生旱灾,而湿 润区也可能发生旱灾。例如,我国南方地区降水较多,但有时长时间 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也会造成严重的旱灾,而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的一些无人区,连续几个月范围广的特点。
关键能力·课堂探究
探究点一 洪涝灾害
【探究导引】
传说在尧帝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 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 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 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 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 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 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 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后来禹因 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于后世。
四、寒潮灾害 1.成因:_强__冷_空__气__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 雨雪、___冻__害___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活动特点:北半球_中__高__纬_度__地区的深秋到___初__春___时节。
使农作物遭受 冻害 ,造成农业损失
3.危害:造成畜牧业损失 阻断 交通 ,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思考交流】 1.运用“区域认知”方法分析:黄河中下游流域易发洪涝灾害的主 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提示:黄河中下游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中下游地势较 为平坦,河流流速减缓易发洪涝。

第一节 气象灾害 第六章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节  气象灾害 第六章高一地理必修一

我国台风分布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琼、台、粤、闽、浙)
发生时间:夏秋时节
台风的危害
台风危害巨大,其破坏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台风危害
狂风
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 讯设施等
台风的危害
暴雨
掀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
风暴潮
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台风
课堂探究:为什么会有人盼着台风来?
√C.①②③
D.②③④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 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强降水
低洼土地
2.影响洪涝灾害分布的因素 (1) 气 候 因 素 : 主 要 分 布 于 亚 热 带 季 风 区 、 亚 热 带 湿 润 气 候 区 、 ___温__带__季__风__气__候__区_____、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地形因素:沿河、沿海___地__势__低__洼_____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C.会带来低温、大风、暴雪天气
D.在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
A.风害 C.雨雪
B.沙尘暴
√D.冻害
解析:第1题,寒潮是因强冷空气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 有大风、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主要在冬半年发生,可影响我国大部 分地区,春季和秋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影响最大。故C正确。第2题,寒潮 对农业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冻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最大。故D正确。
防御 措施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提前做好防寒准备; ②防冻寒:培育耐寒品种,采用技术措施为农作物保暖, 为牲畜搭建棚舍,降低死亡率; ③防雪:及时为交通和电力设施除雪,保障交通和电力的 持续性; ④防风:加固户外设施,停止出海捕鱼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六章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六章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六章教案第六章:地球的水资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掌握地球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利用状况;(2)了解地球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3)能够分析地球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

2.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地球、珍惜水资源的意识;(2)引导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3)激发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球水资源的分布特点;(2)地球水资源的利用状况;(3)地球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2. 教学难点(1)地球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的分析;(2)如何培养学生的节约用水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地球水资源的分布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地球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水资源的重要性。

2. 学习(1)地球水资源的利用状况讲解地球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方面。

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2)地球水资源的保护措施介绍地球水资源的保护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管理、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推广节水技术等方面。

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3. 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当前地球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 总结通过总结,让学生对地球水资源的重要性、利用状况和保护措施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引导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球水资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地球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了锻炼。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高一第六章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高一第六章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高一第六章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第六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对于我们理解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章将介绍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的运动以及地图的制图原理与应用。

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三维几何体,它的北半球略呈圆形,南半球稍扁,而赤道则是最宽的部分。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0,076公里。

地球被一层薄薄的大气包围着,这层大气对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地球的运动1.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

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交替和地球上的时区。

2.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5天。

地球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和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3.倾斜:地球的轴倾斜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的太阳直射角度和光照时间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季节的变化。

三、地图的制图原理与应用地图是用比例尺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绘制到平面上的工具,制图原理和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地图资源和空间信息。

地图制作需要考虑比例尺、投影方式和符号等要素。

1.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的尺度关系。

常见的比例尺有比例分数、语词比例尺和图幅尺等表示方式。

2.投影方式:地球是一个三维的椭球体,而地图是将其展示在平面上,为了消除地图上的形状、面积和方位的失真,人们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投影方式,如等经纬度投影、等距离投影、等面积投影等。

3.符号:地图上使用了各种符号来表示地理现象和地理要素,如颜色、线条、文字和图例等。

符号的使用应准确、简洁,便于读者理解。

地图的应用十分广泛,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地理分布和地理关系,为决策、规划和学习提供了基础数据。

总结:通过学习第六章的知识点,我们对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了解了地图的制图原理和应用。

地理知识不仅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我们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解与思考的基础。

第六章+知识点总结+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六章+知识点总结+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从气候因素看主要是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的地势低洼地区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还有广大山区直接危害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间接危害洪涝还会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1、分布:世界: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非洲的旱灾最严重。

中国: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地区类型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东北、华北地区以春旱为主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雨季尚未到达,降水稀少;春季正值东北农作物播种期和华北冬小麦返青生长发育关键期,需水量大,故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人口和工农业生活、生产用水量大;长江中下游等江淮地区以伏旱为主7、8月份,雨带北移,降水少;该地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高温晴朗;正值作物生长期;人口、工农业生活、生产用水量大;华南地区夏秋旱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雨带北移,降水少;人口、工农业生活、生产用水量大;西南地区以冬春连旱为主冬春季降雨少;冬春季受冷空气影响小,多晴天,蒸发较强;大面积种植桉树、橡胶树等吸水量大的树种;工农业用水量大危害表现影响种植业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影响畜牧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诱发其他灾害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三、台风灾害1、概念: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分布:世界:西北太平洋海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西北太平洋),多发于夏秋季节;3、影响:(1)不利:(2)有利:台风带来丰沛的降水;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6章 自然灾害 第2节 地质灾害 (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6章 自然灾害 第2节 地质灾害 (2)

2.危害 (1)直接危害: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 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间接危害: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 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3.频发地 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是地震易发地区,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4.在我国的分布 我国地震灾害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我国地震灾 害发生频繁的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 等。
4.地质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
规律总结 滑坡、泥石流的分布特点 (1)时间分布特点:泥石流大多受连续降雨、暴雨等激发,因 此具有与降水相一致的季节变化;滑坡表现出常发性,由于诱 发原因很多,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发 生较多,均以外界诱发因素为引发条件。 (2)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3)地域分布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 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完成第5~6题。 5.上图表明该库区滑坡多 发的诱因是( )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6.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概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
A.流速减小
B.流速加大
结合材料探究: (1)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属于何种自然灾害? (2)突发滑坡、泥石流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地质灾害。 (2)地处地震带,地势崎岖,多陡坡,岩石易松动,且正值夏季, 降水量大。
归纳提升
1.滑坡和泥石流的关系
地质灾害 滑坡
泥石流
滑坡与泥石流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的分布地区基本
相同,主要发生在山区;主导因素是重力作用,是在一定
会破坏或掩埋农田、建 庄,破坏森林、农田、道

最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教学课件PPT(共4节)

最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教学课件PPT(共4节)

4.我国的洪涝灾害 (1)我国是世界上洪涝频繁且灾害严重的国家。 (2) 主 要 分 布 : 东 部 季 风 区 各 大 江 河 的 _____中_下__游_平__原__ 。 广 大 __山__区__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二、干旱灾害 1.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____空__气_枯__燥___、 _____土_壤__缺_水___的现象。
二、选择题 6.下列关于洪涝灾害多发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 ②地形崎岖 ③地势低洼 ④季风气候明显的地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7.旱灾容易引发的次生灾害有( )
①滑坡
②泥石流
③森林火灾
④沙尘暴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答案:D
D.③④
提示:(1)季风气候夏秋降水集中且多以暴雨形式降落,东部、 南部沿海经常受台风影响;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长江流域的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洪涝 灾害更为频繁。 (3)与其他地区相比较,长江流域的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 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流的流量更大,再加上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所以更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4)长江流域人口稠密,有我国最发达的农业区、工业基地和密 集的城市群,单位面积上的经济密度大,所以一旦发生洪涝灾 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8.我国东部季风区易发生旱灾的原因是( ) A.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B.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 C.降水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小 D.降水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 答案:B
9.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这些现象主要发
生在( )
A.台风眼
B.漩涡风雨区
C.外围大风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坐标图
然增长率呈负增长 C A
三角形坐标图
三角形坐标图
变式图
甲为现代型 乙 丙 为过度型 (丙 传统型 )丁为原始型
发展顺序:丁丙乙甲
变式图
变式图

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 ①发展中国家―― 过渡型——人口压力 大 发达国家――——现代型-—人口老龄 化,劳动力不足 • ②承受人口经济压力最大的国家是儿童与 老年人比重大的国家。 • ③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的原因:人口 老龄化问题更突出
开疆拓土
开发矿产
政策因素
务工
经商
就业
改革开放

人口迁移
•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社 会经济、政治 • 国际人口迁移 • 中国人口迁移 • 美国人口迁移
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80年代以来我国中西部人口大量迁向东南沿海城市
90年代后期向西部迁移人口增多
南宋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影响人口增长模式变化的因素:
• 出生率、死亡率、生产力水平(根本因素) 对生育率的影响 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 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及宗教。 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影响极小。 对死亡率的影响 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的 影响较为明显,大的自然灾害影响。 环境污染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社会环境因素:是主要因素(经济、政治、受 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
2001年阿富汗大量难民流入巴基斯坦等国
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区人口分别向南北迁移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气候 土壤 水 矿产资源
自然环境因素 经济因素 交通通信 家庭婚姻 文化教育
影响 人口迁移的 主要因素
社会 经济 因素
政治 因素
政策 政治变革 战争
பைடு நூலகம்
人口迁移基本原因:人口、生活资料在地区、
数量上的不平衡,以及生存环境的差别。
一、世界人口数量变化与地区差异 ●不断增长●地区间不平衡 二、人口增长模式
●特点●转变过程●分布●成因
要求:图表的判读
曲线图
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 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
柱状图
曲线图
金字塔图
B D
人口增长类型转变图
一般坐标图
思考并归纳三种类型特点
正确的人口观
•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对 社会发展起促进和延缓作用。人是生产者,也是 消费者,人口的发展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因为当人类自身的 生产同物质资料生产互成比例协调发展时,人口 增长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当两种生产互不 协调时,则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人口偏多或偏 少,对社会发展都有延缓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