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Edit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文档3篇
生物实验报告文档3篇Biological experiment report document编订:JinTai College生物实验报告文档3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生物实验报告文档2、篇章2:浙江大学生物传感器实验报告文档3、篇章3:大学生物实验论文要领文档篇章1:生物实验报告文档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
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
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
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
其反应式如下: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的鉴定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
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A)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B)的硫酸铜溶液。
分子模型实验报告
分子模型实验报告篇一:分子模拟实验实验报告生物大分子分子模拟实验作业——生物大分子一、实验部分12-3-1获得PDB号为“1HCK”的蛋白(human-cyclin-dependent kinase 2,i,e.,CKD2和ATP的结合晶体结构),并采用不同的模型观察其特点①分别用卡通模型和丝带模型显示生物大分子结构,并用球棍模型、棒状模型显示其中小分子、金属离子等。
参考文献:Analysis of CDK2 Active-SiteHydration: A Method to Design New Inhibitors Zdeneˇk Krˇ?′zPROTEINS: Structure, Function, and Bioinformatics 55:258–274 (XX)12.2 分子对接①聚合物对接前效果图②聚合物对接后效果图对接后实际距离和设置的最优值12-3-2在样本文件中,创建冰的晶体结构,分别做温度为260K,273K,298K,373K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10 ps),观察晶体机构的变化情况,并做定性解释。
①不同温度下冰晶体结构图:原始冰晶体结构图由冰晶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结构可见,随温度升高,冰晶体的各个水分子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加,晶体结构趋向于分散无序状。
②不同温度下,冰晶体分子动力学模拟图③不同温度下体系的总能量与势能由曲线形状可见,经过分子动力学模拟之后,体系的能量降低,变得更加稳定。
由计算结果可见,体系的总能量和势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因为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加剧,使分子的伸缩、转动、振动势能增加从而使分子总能量增加,而体系的是能增加是因为非键相互作用尤其是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减弱。
二、实验心得与体会本次实验主要进行了生物大分子的模拟。
生物大分子一般包含上千个原子,目前还不能应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模拟,常用的方法有QM/MM方法,和纯粹的分子动力学模型。
1.关于分子力学要求掌握四点内容:(1)分子力学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函数是什么?(2)势函数中存在特定的参数,怎么给参数赋初值?(3)原子类型怎样确定?(4)力场有哪些?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下面详细解释:(1)V(r)有四项,前三项对应于键伸缩势能、弯曲势能和扭转势能。
生物芯片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基因表达水平检测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生物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特定基因在不同样本中的表达水平。
3.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材料:1. 基因芯片:包含待检测基因和对照基因。
2. 样本:待检测的组织或细胞。
3. 标准品:已知表达水平的对照样本。
4. 实验试剂:包括核酸提取试剂、PCR扩增试剂、杂交试剂、洗涤液等。
5. 仪器设备:PCR仪、杂交仪、荧光显微镜、凝胶成像系统等。
实验步骤:1. 样本处理:- 提取待检测样本的总RNA。
- 使用DNase I去除DNA污染。
- 通过RNeasy Mini Kit进行纯化。
2. cDNA合成:- 使用Oligo(dT) primers进行第一链合成。
- 使用Reverse Transcriptase进行第二链合成。
3. PCR扩增:- 使用PCR试剂进行目的基因的扩增。
- 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
4. 标记:- 将扩增产物与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
5. 杂交与洗涤:- 将杂交后的芯片放入杂交仪中进行杂交。
- 使用洗涤液进行洗涤。
6. 扫描与分析:- 使用荧光显微镜或凝胶成像系统扫描芯片。
- 使用软件分析杂交信号,计算基因表达水平。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地将待检测基因的cDNA与荧光标记的探针杂交,并在芯片上得到了清晰的信号。
通过比较待检测样本与标准品的结果,可以判断待检测基因在不同样本中的表达水平。
数据分析:1. 对比待检测样本与标准品的信号强度,计算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对值。
2. 分析不同样本之间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
3. 对比实验结果与已知文献报道的结果,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利用生物芯片技术检测了待检测基因在不同样本中的表达水平。
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芯片技术在基因表达水平检测方面具有高效、准确、高通量的特点,为基因功能研究和疾病诊断提供了有力工具。
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如RNA提取、PCR扩增、杂交等步骤的误差。
生物信息学实验报告
生物信息学实验报告**:__ **____ __ _ 学号:___ *********_ ___ 宋晓峰 _指导老师:__ 宋晓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4月实验一实验一 生物信息数据库的检索生物信息数据库的检索生物信息数据库的检索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1.了解生物信息学的各大门户网站以及其中的主要资源。
了解生物信息学的各大门户网站以及其中的主要资源。
了解生物信息学的各大门户网站以及其中的主要资源。
2.2.了解主要数据库的内容及结构,理解各数据库注释的含义。
了解主要数据库的内容及结构,理解各数据库注释的含义。
了解主要数据库的内容及结构,理解各数据库注释的含义。
3.3.以以PubMed 为例,学会文献数据库的基本查询检索方法。
为例,学会文献数据库的基本查询检索方法。
二.实验内容:二.实验内容:(1)国际与国内的生物信息中心)国际与国内的生物信息中心国际NCBI NCBI、、EBI EBI、、ExPASy ExPASy,,EMBL EMBL、、SIB SIB、、TIGR 以及国内CBI CBI、、BioSino 网站的熟悉及内容的了解。
解。
核酸序列数据库: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EMBL-bank/DDBJ genbank/EMBL-bank/DDBJNCBI 网址:网址://EBI 网址:网址://EMBL 网址:网址:/embl /embl蛋白质序列数据库:蛋白质序列数据库:Swiss Prot Swiss Prot 、、ExPASy 网址:网址://Uniprot 网址:网址://蛋白质结构数据库:蛋白质结构数据库:PDB 网址:网址:/pdb//pdb/(2)数据库内容、结构与注释的浏览)数据库内容、结构与注释的浏览分别读取The spike protein of SARS-Corona Virus 在NCBI 中的核酸序列、SWISS-PROT 蛋白质序列以及PDB 蛋白质结构序列,熟悉数据库记录的结构,学会看懂其中的注释。
湖南大学生物信息学实验报告-W9
实验3 核酸序列分析1基本信息:姓名:程瑶学号:201378020205班级:医学1301 实验日期:2016-04-262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已知或未知序列接受号的核酸序列检索的基本步骤;2)掌握如何获取某个基因的序列,结构和功能信息;3)掌握使用BioEdit软件进行核酸序列的基本分析3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计算机(联网)4实验原理: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结构包括调控区域与编码区。
前者又包括转录调控和翻译调控,后者包括外显子与内含子。
5实验步骤:1 进入NCBI官方网站/,在Search处选择Gene数据库,在输入框输入”homo sapiens leptin”,查找人leptin的基因(提示:ID:3952),点击进入该基因;2 了解该页面包括哪些方面的信息;特别关注以下信息:基因名字,物种,功能描述,在基因组的位置,基因结构等A:3 在“Genomic regions, transcripts, and products"部分,点击GenBank进入对于该基因的编码结构的描述,查看其以下信息:1)该基因编码的mRNA有多少?各个mRNA之间是否有差异?A:2个。
a : 1-105 ; 10790-10961 ; 13206-16427 ;product="leptin, transcript variant X1"(瘦素,转录变异体X1)b:77-105 ; 10790-10961 ; 13203-16428 ;product="leptin"(瘦素)2)该基因的CDS有多少?CDS之间是否有差异?A:2个。
a: 10818-10961 ; 13203-13562 ;product="leptin precursor"(瘦素前体);c: 10818-10961 ; 13206-13562 ;product="leptin isoform X1"(瘦素蛋白 X1)3)下载所有的mRNA与CDS的FASTA格式的序列A:略4)下载该基因的FASTA格式的序列A:略4 分别比较leptin的mRNA序列与其外显子序列,mRNA序列与基因序列,以及外显子与基因序列。
生物基因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生物基因的提取与鉴定二、实验目的1. 学习生物基因提取的方法和原理。
2. 掌握DNA提取、纯化及检测的基本操作。
3. 鉴定提取的DNA是否为纯DNA。
三、实验原理生物基因提取的原理是利用细胞破碎、蛋白质变性、DNA与蛋白质分离等方法,从生物细胞中提取出DNA。
实验中常用的提取方法有酚-氯仿法、柱层析法等。
DNA鉴定通常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法。
四、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新鲜植物叶片(如水稻、玉米等)。
2. 试剂:酚-氯仿、NaCl溶液、Tris-HCl缓冲液、琼脂糖、DNA标准品、DNA酶、DNA荧光染料等。
3. 仪器:离心机、电泳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显微镜等。
五、实验方法1. 植物材料的处理:将新鲜植物叶片洗净,剪成小块,加入适量液氮研磨成粉末。
2. DNA提取:(1)将研磨好的植物粉末加入酚-氯仿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分层。
(2)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的NaCl溶液,混匀后加入等体积的冷无水乙醇,充分混匀。
(3)室温静置30分钟,离心取沉淀。
(4)将沉淀溶于适量Tris-HCl缓冲液,得到粗提DNA。
3. DNA纯化:(1)将粗提DNA加入柱层析柱,用适量Tris-HCl缓冲液洗脱。
(2)收集洗脱液,加入适量无水乙醇,静置沉淀。
(3)离心取沉淀,溶于适量Tris-HCl缓冲液,得到纯化DNA。
4. DNA鉴定:(1)取适量纯化DN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浓度。
(2)将纯化DNA与DNA标准品在同一琼脂糖凝胶电泳槽中电泳,观察DNA条带。
(3)对电泳后的凝胶进行紫外透射,观察DNA条带。
六、实验结果1. DNA浓度: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纯化DNA浓度为20ng/μl。
2. 琼脂糖凝胶电泳:纯化DNA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呈现清晰的条带,与DNA标准品对照,条带大小相符。
七、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避免DNA污染,如使用无DNA酶的试剂、操作过程严格无菌等。
2. 提取的DNA浓度受植物材料、提取方法等因素影响,可通过优化实验条件提高DNA浓度。
生物信息学实验报告
生物信息学实验报告班级::学号:日期:实验一核酸和蛋白质序列数据的使用实验目的了解常用的序列数据库,掌握基本的序列数据信息的查询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和熟悉NCBI 核酸和蛋白质序列数据库,可以使用BLAST进行序列搜索,解读BLAST 搜索结果,可以利用PHI-BLAST 等工具进行蛋白质序列的结构域搜索,解读蛋白质序列信息,可以在蛋白质三维数据库中查询相关结构信息并进行显示。
实验容提要在序列数据库中查找某条基因序列(BRCA1),通过相关一系列数据库的搜索、比对与结果解释,回答以下问题:1. 该基因的基本功能?2. 编码的蛋白质序列是怎样的?3. 该蛋白质有没有保守的功能结构域 (NCBI CD-search)?4. 该蛋白质的功能是怎样的?5. 该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什么?如果没有的话,和它最相似的同源物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给出示意图。
实验结果及结论1. 该基因的基本功能?This gene encodes a nuclear phosphoprotein that plays a role in maintaining genomic stability, and it also acts as a tumor suppressor. The encoded protein combines with other tumor suppressors, DNA damagesensors, and signal transducers to form a large multi-subunit protein complex known as the BRCA1-associated genome surveillance complex (BASC). This gene product associates with RNA polymerase II, and through the C-terminal domain, also interacts with histone deacetylase complexes. This protein thus plays a role in transcription, DNA repair of double-stranded breaks, and recombination. Mutations in this gene are responsible for approximately 40% of inherited breast cancers and more than 80% of inherited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s. Alternative splicing plays a role in modulating th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this gene. Many alternatively spliced transcript variants, some of which are disease-associated mutations, have been described for this gene, but the full-length natures of only some of these variants has been described. A related pseudogene, which is also located on chromosome 17, has been identified. [provided by RefSeq, May 2009]2. 编码的蛋白质序列是怎样的?[Homo sapiens]1 mdlsalrvee vqnvinamqk ilecpiclel ikepvstkcd hifckfcmlk llnqkkgpsq61 cplcknditk rslqestrfs qlveellkii cafqldtgle yansynfakk ennspehlkd121 evsiiqsmgy rnrakrllqs epenpslqet slsvqlsnlg tvrtlrtkqr iqpqktsvyi181 elgsdssedt vnkatycsvg dqellqitpq gtrdeislds akkaacefse tdvtntehhq241 psnndlntte kraaerhpek yqgssvsnlh vepcgtntha sslqhenssl lltkdrmnve301 kaefcnkskq pglarsqhnr wagsketcnd rrtpstekkv dlnadplcer kewnkqklpc361 senprdtedv pwitlnssiq kvnewfsrsd ellgsddshd gesesnakva dvldvlnevd421 eysgssekid llasdpheal ickservhsk svesniedki fgktyrkkas lpnlshvten481 liigafvtep qiiqerpltn klkrkrrpts glhpedfikk adlavqktpe minqgtnqte541 qngqvmnitn sghenktkgd siqneknpnp ieslekesaf ktkaepisss isnmelelni601 hnskapkknr lrrksstrhi halelvvsrn lsppnctelq idscssseei kkkkynqmpv661 rhsrnlqlme gkepatgakk snkpneqtsk rhdsdtfpel kltnapgsft kcsntselke721 fvnpslpree keekletvkv snnaedpkdl mlsgervlqt ersvesssis lvpgtdygtq781 esisllevst lgkaktepnk cvsqcaafen pkglihgcsk dnrndtegfk yplghevnhs 841 retsiemees eldaqylqnt fkvskrqsfa pfsnpgnaee ecatfsahsg slkkqspkvt 901 feceqkeenq gknesnikpv qtvnitagfp vvgqkdkpvd nakcsikggs rfclssqfrg 961 netglitpnk hgllqnpyri pplfpiksfv ktkckknlle enfeehsmsp eremgnenip 1021 stvstisrnn irenvfkeas ssninevgss tnevgssine igssdeniqa elgrnrgpkl 1081 namlrlgvlq pevykqslpg snckhpeikk qeyeevvqtv ntdfspylis dnleqpmgss 1141 hasqvcsetp ddllddgeik edtsfaendi kessavfsks vqkgelsrsp spfththlaq 1201 gyrrgakkle sseenlssed eelpcfqhll fgkvnnipsq strhstvate clsknteenl 1261 lslknslndc snqvilakas qehhlseetk csaslfssqc seledltant ntqdpfligs 1321 skqmrhqses qgvglsdkel vsddeergtg leennqeeqs mdsnlgeaas gcesetsvse 1381 dcsglssqsd ilttqqrdtm qhnliklqqe maeleavleq hgsqpsnsyp siisdssale 1441 dlrnpeqsts ekavltsqks seypisqnpe glsadkfevs adsstsknke pgversspsk 1501 cpslddrwym hscsgslqnr nypsqeelik vvdveeqqle esgphdltet sylprqdleg 1561 tpylesgisl fsddpesdps edrapesarv gnipsstsal kvpqlkvaes aqspaaahtt 1621 dtagynamee svsrekpelt astervnkrm smvvsgltpe efmlvykfar khhitltnli 1681 teetthvvmk tdaefvcert lkyflgiagg kwvvsyfwvt qsikerkmln ehdfevrgdv 1741 vngrnhqgpk raresqdrki frgleiccyg pftnmptdql ewmvqlcgas vvkelssftl 1801 gtgvhpivvv qpdawtedng fhaigqmcea pvvtrewvld svalyqcqel dtylipqiph 1861 shy3. 该蛋白质有没有保守的功能结构域 (NCBI CD-search)?有保守的供能结构域。
BioEdit及MEGA分析序列同源性简介
利用系统进化分析软件对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1.0目的1.1为了保持国际上各个耐药性实验室的高检验水准,进行分子进化分析是有很重要作用的。
它不仅可以保证流行病学目的顺利实现,而且有利于发现检测阶段可能产生的潜在的交叉污染。
1.2利用此软件进行分析所得的信息对于进行艾滋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的流行病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通过对实验室之前分析的数据与当前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此前实验过程中由于标本处理不当所导致的潜在的实验室污染。
1.4对于确保得到高质量的实验结果并及时发现可能出现在实验室里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0仪器设备2.1计算机一台。
2.2Windows 95以上的操作系统。
2.3BioEdit 以及MEGA 4 分析软件。
2.3.1均为免费软件,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在计算机上进行安装。
3.0操作过程3.1局限及要求3.1.1经过序列编辑软件拼接处理后的txt文件或fasta文件均可,例如ChromasPro软件。
3.1.2可以在MEGA上分析的分子序列或距离矩阵数据。
3.1.3Mega 4软件只能将长度相等的序列转换为MEGA输出文件,因此,任何多序列文件必须通过BioEdit软件进行对齐修剪,然后才能进入通过Mega软件转换成*.meg格式进行分析。
3.1.4该数据集的大小受限于计算机上可用的物理(RAM)和虚拟内存。
3.1.5分析的序列必须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长度相同的序列,所有序列分析之前必须用MEGA软件对齐。
3.1.6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应该用英文字母连续书写,不区分大小写。
一些特殊的特殊符号,例如表示对齐缺口,碱基缺失等的符号也可以包含在序列中。
3.1.7空格和制表符经常用于数据文件中,因此会被MEGA忽略。
ASCII字符,如(.)(- )(?),一般都作为特殊符号来表示序列中的不同碱基,分别表示第一个序列,对齐缺口及碱基缺失。
3.1.8BioEdit 软件进行序列比对3.1.9双击BioEdit图标打开BioEdit 序列对比编辑器窗口。
bioedit 和Primer 使用软件
实验四使用Bioedit 和Primer 软件一、实验目的1、掌握Bioedit 一个核苷酸和蛋白质序列分析软件的使用,完成如序列比对、序列检索等内容。
2、掌握primer一个引物设计软件的使用,包括单双向引物、探针的设计与酶切位点的分析等。
二、实验器材计算机,Bioedit 和primer软件,核苷酸和蛋白质序列。
三、实验内容应用我们预先准备好的序列,然后在bioedit里先打开,然后进行序列的分析;将需要设计引物的序列在primer里打开,然后设置相关参数进行引物设计。
四、实验步骤1、在电脑里将以前下载好的FASTE格式的序列,全部复制到一个新的TXT格式文本中,保存到桌面方便使用。
2.在Bioedit里打开桌面上新建的TXT格式文本;进行序列分析Accessory application选择Clustalw Multiple alignment弹出的对话框点击Run clustalw等待分析结果;并根据需要保存实验结果。
3、打开NCBI主页在搜索框中,分别将相对的序列GI值输入,打开相关文章,将文章转换成genbank格式,在上面查找相关信息,填写相关表格对应信息。
4、在ncbi中选择5个氨基酸序列,下载成FASTE格式,在电脑上新建一个TXT格式文本,将下载的5个序列全部整理在一起,保存在我的桌面上,方便使用。
5、在bioedit中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先打开保存的氨基酸序列文件,进行序列分析Accessory application选择Clustalw Multiple alignment弹出的对话框点击Run clustalw等待分析结果,保存结果图片,再根据相关表格要求填写相关的结果数据。
6、打开NCBI的主页,进入BIASTE选择BIASTE P 将下载在桌面上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在显示结果中找到显示的保守序列。
将相应名称填入表格中。
7、在bioedit进行序列分析的结果上,应用primer软件进行引物和探针的设计。
特异引物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学习并掌握特异引物设计的方法,通过实验验证设计引物的正确性,为后续的PCR实验提供高质量的引物。
二、实验原理特异引物设计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主要用于PCR、实时定量PCR等实验中,通过设计特定的DNA序列作为引物,在模板DNA上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
特异引物设计的关键在于确保引物与目标DNA序列的高度特异性,避免非特异性扩增。
三、实验材料1. 质粒DNA模板;2. 引物合成试剂盒;3. PCR仪;4. 电泳仪;5. DNA电泳凝胶;6. 紫外线灯;7. 引物设计软件(如Primer Premier);8. 其他试剂(如PCR反应缓冲液、dNTPs、Taq酶等)。
四、实验方法1. 引物设计使用引物设计软件(如Primer Premier)设计特异引物。
根据目标DNA序列,选择合适的引物长度(通常为20-30 bp),确保引物与目标DNA序列具有高度特异性。
同时,考虑引物的Tm值、GC含量、引物之间的退火温度等参数。
2. 引物合成按照引物合成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引物合成,得到特异引物。
3. PCR反应将质粒DNA模板、特异引物、PCR反应缓冲液、dNTPs、Taq酶等试剂加入PCR管中,进行PCR反应。
反应程序如下:- 预变性:95℃,5 min;- 循环扩增:95℃,30 s;55℃(根据引物Tm值调整),30 s;72℃,1 min;- 最后延伸:72℃,10 min。
4. PCR产物分析将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扩增结果。
如果出现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的条带,说明引物设计正确。
5. 引物验证将PCR产物进行纯化,并进行测序,验证引物特异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引物设计结果通过引物设计软件,成功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特异引物,引物长度为25 bp,Tm值为59.5℃,GC含量为45%。
2. PCR反应结果PCR反应后,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观察到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的条带,说明引物设计正确。
生物基因编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生物基因编制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生物基因的基本概念和基因编码过程。
2. 掌握基因序列的获取和基因编辑技术。
3. 学习利用CRISPR-Cas9系统进行基因编辑。
4. 通过实验验证基因编辑的效果。
三、实验原理1. 基因是生物体内具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负责编码蛋白质和调控生物体的生长发育。
2. 基因序列的获取可以通过PCR技术、测序技术等方法。
3. 基因编辑技术包括基因敲除、基因敲入、基因替换等,其中CRISPR-Cas9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编辑技术。
4. CRISPR-Cas9系统由Cas9蛋白和sgRNA组成,sgRNA引导Cas9蛋白识别并切割目标DNA序列,实现基因编辑。
四、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菌株、含有目标基因的质粒、CRISPR-Cas9系统相关组件等。
2. 试剂:PCR试剂、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电泳缓冲液、琼脂糖等。
五、实验步骤1. 目标基因的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目标基因片段,并纯化。
2. CRISPR-Cas9系统的构建:将Cas9蛋白和sgRNA构建到质粒上,构建成功后转化大肠杆菌。
3. 转化大肠杆菌:将构建好的CRISPR-Cas9系统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中,筛选阳性菌株。
4. 验证基因编辑效果:通过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验证基因编辑效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目标基因的获取:成功扩增出目标基因片段,片段大小与预期一致。
2. CRISPR-Cas9系统的构建:成功构建CRISPR-Cas9系统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筛选到阳性菌株。
3. 基因编辑效果验证:通过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到编辑位点附近的条带变化,证明基因编辑成功。
七、实验结论1. 成功获取目标基因片段,构建了CRISPR-Cas9系统。
2. 成功转化大肠杆菌,筛选到阳性菌株。
3. 通过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基因编辑效果明显。
八、实验讨论1. 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基因治疗、疾病研究等提供了有力工具。
生物改造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改造技术在农业、医药、环保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实验旨在探究生物改造技术在提高作物抗病性、改良品种性状等方面的应用效果,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生物改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探究基因工程在提高作物抗病性、改良品种性状等方面的应用效果。
3. 分析生物改造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种子,基因工程菌、质粒等。
2. 实验方法:(1)基因克隆: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将其克隆到载体上。
(2)基因转化: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重组质粒导入植物细胞。
(3)植株培养:将转化后的植株在温室中培养,观察植株生长情况。
(4)抗病性测定:采用病原菌接种法,观察植株抗病性。
(5)性状分析:通过观察植株形态、产量等性状,评估改造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基因克隆:成功克隆出目的基因,并将其插入载体。
2. 基因转化:成功将重组质粒导入植物细胞,转化率较高。
3. 植株培养:转化植株生长状况良好,与对照植株相比,植株高度、叶面积等性状有所提高。
4. 抗病性测定:转化植株对病原菌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发病率显著降低。
5. 性状分析:转化植株在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对照植株,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
五、实验结论1. 生物改造技术在提高作物抗病性、改良品种性状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2. 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 本实验成功实现了基因克隆、转化和植株培养,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
六、实验讨论1. 生物改造技术在提高作物抗病性、改良品种性状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案,提高转化效率。
2. 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需注意生物安全、伦理等问题。
3. 本实验为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仍需深入研究,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技术支持。
综合序列分析软件BioEdit 中文说明书共66页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综合序列分析软件BioEdit 中文说明书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BioEdit实验报告
生物信息学引论实验课报告(3)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熟悉使用BioEdit软件基于核酸序列比对分析的真核基因结构分析;2、熟悉使用BioEdit软件进行核酸序列的点突变定位;二、实验内容(一)使用BioEdit软件进行序列分析(选取一种数据);(二)1. 人瘦素(leptin) 基因编码区点突变408 A→C的定位:打开BioEdit软件→将人瘦素(leptin) mRNA的FASTA格式序列输入分析框→点击左侧序列说明框中的序列说明→点击Sequence栏→选择Nucleic Acid→点击Find next O RF→从起始密码ATG的第一个碱基开始查找该基因编码区408(464,NM_000230)位碱基(A);2. 人瘦素(leptin) 基因编码区点突变408 A→C的限制酶切点分析:再点击Sequence栏→选择Nucleic Acid→点击Restriction M ap→点击Generate Map按钮→找到该基因编码区408(464,NM_000230)位碱基后可见该位置有限制酶Hind III 的切点(AAGCTT);(提示:如发生408 A→C突变,则该酶切点消失);3. 人瘦素(leptin) 基因编码区点突变408 A→C分析的引物设计:调用Internet浏览器并在其地址栏输入primer3网址(/cgi-bin/primer/primer3.cgi)→用复制/粘贴方式将人瘦素(leptin) mRNA(NM_000230)的FASTA格式序列输入分析框→在targets框填入464,1→选择Product Size (~300 bp)和Primer Tm (~58.0) →点击Pick Primesr按钮→从显示的五队引物中选择合适的引物;4. 人瘦素(leptin) mRNA定量的引物设计:方法同“3. 人瘦素(leptin) 基因编码区点突变408 A→C分析的引物设计”,但在targets框将突变点位置改为外显子交会点位置,另外Product Size 一般选择~150 bp。
基因编辑实验报告
基因编辑实验报告1. 引言基因编辑是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通过直接修改生物体的基因组,可以精确地改变其遗传信息。
本实验旨在探究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具体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和效果。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针对特定基因进行精确修改,并观察和分析修改后的表型变化。
3. 实验材料和方法3.1 材料- 编辑目标生物体(如果蝇或小鼠等)- 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系统等)- 编辑目标基因序列- 培养基和培养设备3.2 方法3.2.1 设计基因编辑引物根据目标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于切割和修改目标基因。
3.2.2 基因编辑操作将编辑工具导入编辑目标生物体的目标细胞中,使其与目标基因序列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进行切割和修改。
3.2.3 验证编辑效果通过PCR扩增、DNA测序等技术验证修改后的基因序列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确认编辑效果是否成功。
3.2.4 观察表型变化观察编辑后生物体的表型变化,如外貌、行为、生长速度等,并与野生型生物体进行对比分析。
4.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了精确修改。
通过验证编辑效果和观察表型变化,我们得出以下结论:4.1 编辑效果验证通过PCR扩增和DNA测序,我们确认修改后的基因序列与预期目标一致,证明编辑效果成功。
4.2 表型分析与野生型生物体相比,编辑后生物体的表型出现了明显变化。
例如,编辑后果蝇的翅膀颜色由原来的红色变成了黄色,编辑后小鼠的毛色从原来的黑色变成了白色等。
4.3 讨论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为我们研究生物基因功能提供了有力工具。
通过修改特定基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在生物体生长发育、疾病发生等方面的功能和影响机制。
同时,基因编辑技术也为遗传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5.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对目标基因进行了精确修改,并验证了编辑效果和观察了表型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基因编辑技术在研究生物基因和治疗遗传疾病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改造实验报告总结
生物改造实验报告总结研究背景生物改造是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科学研究,旨在通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改变生物的基因组,从而实现对生物性状的精确调控和改良。
这不仅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也为农业、医疗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实验旨在探索生物改造技术在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之一——实验室小白鼠身上的应用。
实验目的1. 探究生物改造技术对实验室小白鼠基因组的影响;2. 观察实验室小白鼠中生物改造后的表型特征变化;3. 分析实验室小白鼠生物改造对其生存与繁殖能力的影响。
实验过程本实验使用CRISPR/Cas9技术在实验室小白鼠中靶向编辑了特定基因。
1. 设计合成用于靶向编辑的两个核酸序列,并将其导入实验室小白鼠的胚胎细胞培养基中;2. 利用CRISPR/Cas9技术引入外源单链DNA分子,使其与目标基因发生重组;3. 筛选正常发育的实验室小白鼠胚胎,并将其植入实验室小白鼠母体内;4. 观察实验室小白鼠正常发育过程中的表型特征及行为表现。
实验结果基因编辑效果通过PCR和基因测序技术,我们证实目标基因在实验室小白鼠基因组中发生了有效的编辑。
编辑后的基因呈现出预期的突变类型,并且与设计的目标序列高度吻合。
表型特征变化与野生型实验室小白鼠相比,生物改造后的小白鼠表现出了一些显著的表型特征变化。
例如,它们的体毛颜色变得更加鲜艳,体型略大于野生型,并且在体重方面呈现出更好的生长趋势。
此外,它们的耐受力和抗病能力也得到提高。
生存与繁殖能力我们对生物改造后的小白鼠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它们的生存率与野生型相近,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死亡情况。
而在繁殖能力方面,生物改造小白鼠相对于野生型小白鼠而言,其产仔数量略高,且仔鼠存活率也较高。
实验讨论和启示通过本次生物改造实验,我们成功地在实验室小白鼠中使用CRISPR/Cas9技术实现了目标基因的精确编辑,并观察到了编辑后的表型特征变化。
这为我们进一步探索生物改造技术的应用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支持。
生物信息学实验指导—实验三
实验三核酸序列分析【实验目的】1、掌握已知或未知序列接受号的核酸序列检索的基本步骤;2、掌握使用BioEdit软件进行核酸序列的基本分析;3、熟悉基于核酸序列比对分析的真核基因结构分析(内含子/外显子分析);4、了解基因的电子表达谱分析;5、熟悉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实验原理】针对核酸序列的分析就是在核酸序列中寻找基因,找出基因的位置和功能位点的位置,以及标记已知的序列模式等过程。
在此过程中,确认一段DNA序列是一个基因需要有多个证据的支持。
一般而言,在重复片段频繁出现的区域里,基因编码区和调控区不太可能出现;如果某段DNA片段的假想产物与某个已知的蛋白质或其它基因的产物具有较高序列相似性的话,那么这个DNA片段就非常可能属于外显子片段;在一段DNA序列上出现统计上的规律性,即所谓的“密码子偏好性”,也是说明这段DNA是蛋白质编码区的有力证据;其它的证据包括与“模板”序列的模式相匹配、简单序列模式如TATA Box等相匹配等。
一般而言,确定基因的位置和结构需要多个方法综合运用,而且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对于真核生物序列,在进行预测之前先要进行重复序列分析,把重复序列标记出来并除去;选用预测程序时要注意程序的物种特异性;要弄清程序适用的是基因组序列还是cDNA序列;很多程序对序列长度也有要求,有的程序只适用于长序列,而对EST这类残缺的序列则不适用。
1. 重复序列分析对于真核生物的核酸序列而言,在进行基因辨识之前都应该把简单的大量的重复序列标记出来并除去,因为很多情况下重复序列会对预测程序产生很大的扰乱,尤其是涉及数据库搜索的程序。
2. 数据库搜索把未知核酸序列作为查询序列,在数据库里搜索与之相似的已有序列是序列分析预测的有效手段。
在理论课中已经专门介绍了序列比对和搜索的原理和技术。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相似性分析作出的结论可能导致错误的流传;有一定比例的序列很难在数据库里找到合适的同源伙伴。
对于EST序列而言,序列搜索将是非常有效的预测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信息学引论实验课报告(3)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使用BioEdit软件基于核酸序列比对分析的真核基因结构分析;
2、熟悉使用BioEdit软件进行核酸序列的点突变定位;
二、实验内容
(一)使用BioEdit软件进行序列分析(选取一种数据);
(二)
1. 人瘦素(leptin) 基因编码区点突变408 A→C的定位:打开BioEdit软件→将人瘦素(leptin) mRNA的FASTA格式序列输入分析框→点击左侧序列说明框中的序列说明→点击Sequence栏→选择Nucleic Acid→点击Find next O RF→从起始密码ATG的第一个碱基开始查找该基因编码区408(464,NM_000230)位碱基(A);
2. 人瘦素(leptin) 基因编码区点突变408 A→C的限制酶切点分析:再点击Sequence栏→选择Nucleic Acid→点击Restriction M ap→点击Generate Map按钮→找到该基因编码区408(464,NM_000230)位碱基后可见该位置有限制酶Hind III 的切点(AAGCTT);(提示:如发生408 A→C突变,则该酶切点消失);
3. 人瘦素(leptin) 基因编码区点突变408 A→C分析的引物设计:调用Internet浏览器并在其地址栏输入primer3网址(/cgi-bin/primer/primer3.cgi)→用复制/粘贴方式将人瘦素(leptin) mRNA(NM_000230)的FASTA格式序列输入分析框→在targets框填入464,1→选择Product Size (~300 bp)和Primer Tm (~58.0) →点击Pick Primesr按钮→从显示的五队引物中选择合适的引物;
4. 人瘦素(leptin) mRNA定量的引物设计:方法同“3. 人瘦素(leptin) 基因编码区点突变408 A→C分析的引物设计”,但在targets框将突变点位置改为外显子交会点位置,另外Product Size 一般选择~150 bp。
三、实验报告
给出上述实验内容及每一步操作结果。
1、解答步骤:
将人瘦素(leptin) mRNA的FASTA格式序列输入分析框
→点击左侧序列说明框中的序列说明
→点击Sequence栏→选择Nucleic Acid→点击Find next O RF→从起始密码ATG的第一个碱基开始查找该基因编码区408(464,NM_000230)位碱基(A);
2. 人瘦素(leptin) 基因编码区点突变408 A→C的限制酶切点分析:再点击Sequence栏→选择Nucleic Acid→点击Restriction M ap→点击Generate Map按钮→找到该基因编码区408(464,NM_000230)位碱基后可见该位置有限制酶Hind III 的切点(AAGCTT);(提示:如发生408 A→C突变,则该酶切点消失);
没发生408 A→C突变,该酶切点没消失
3. 人瘦素(leptin) 基因编码区点突变408 A→C分析的引物设计:调用Internet浏览器并在其地址栏输入primer3网址(/cgi-bin/primer/primer3.cgi)→用复制/粘贴方式将人瘦素(leptin) mRNA(NM_000230)的FASTA格式序列输入分析框→在targets框填入464,1→选择Product Size (~300 bp)和Primer Tm (~58.0) →点击Pick Primesr按
钮→从显示的五队引物中选择合适的引物;打开网页进行引物设计
输入瘦素序列
填好数据所得的五个引物
下拉菜单寻找目引物
最终选择的引物
四、教师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