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音乐专业中外音乐史与欣赏教学大纲资料
中外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教学大纲新
中外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教学大纲新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艺术学院综合理论教研室制订二○一四年三月《中外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外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考核类别:考查适用对象:本科适用专业:音乐学总学时、学分:72学时4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该课程为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并把握中国音乐历史发展的整体框架与基本线索,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所遗留下来的音响、文物以及文献等史料的欣析与学习,对中国音乐的历史面貌给予较为全面的认识、对中国音乐的时代风格给予听觉感知、对中国音乐的历史背景给予综合了解、对中国音乐历史的基本发展规律给予初步把握,从而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历史与文化修养,为今后开展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打下必须的思想基础与专业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1、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较为系统地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进程、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音乐生活、各种音乐体裁以及主要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及艺术表现创作手法,丰富音乐史论知识,提高音乐艺术的理论修养,并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本课程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学,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对中国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和修养。
在音乐欣赏中需要适当加强视频欣赏的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还应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与西方音乐之间的联系。
3、教学的重点在于对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的音乐活动、音乐体裁及作品、音乐家等内容要有基本的了解。
教学中的难点在于如何结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和掌握音乐史知识,同时结合音乐的感性体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隋唐至近现代时期的音乐。
难点:古代乐律学、音乐美学、各种外国传入中国的乐器、各个时期的音乐机构名称。
中西方音乐史教学大纲
中西方音乐史教学大纲中西方音乐史教学大纲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方式。
中西方音乐史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和传承中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
为了有效地开展音乐史教学,制定一份全面且有深度的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一、教学目标音乐史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掌握音乐史的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音乐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演变和创作背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此外,音乐史教学还应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批判思维,使其能够进行音乐史的深入探究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中西方音乐的起源与发展教学内容应包括中西方音乐的起源及其在古代的发展情况。
中西方音乐的起源不同,中方音乐起源于古代的中国,而西方音乐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
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古代乐器、音乐形式和音乐理论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中西方音乐的起源和特点。
2. 古典音乐时期古典音乐时期是音乐史上的重要时期,包括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
教学中可以分别介绍这几个时期的音乐特点、代表作品和音乐家,让学生了解古典音乐的发展脉络和代表作品。
3. 现代音乐时期现代音乐时期是音乐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包括印象派、表现主义、民族音乐和现代主义等流派。
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这些流派的代表作品和音乐家,让学生了解现代音乐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4. 中西方音乐的交流与融合中西方音乐在交流与融合方面有着丰富的历史,如中国古典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的交流、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现代音乐的融合等。
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这些交流与融合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中西方音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借鉴。
三、教学方法音乐史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研究和实践等。
讲授是基础,可以通过讲解音乐史的知识点和案例,让学生了解音乐史的发展脉络。
讨论是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研究能力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讨论音乐史的问题和争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研究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让学生选择一个音乐史的主题进行研究和撰写论文,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中外音乐欣赏教学大纲
中外音乐欣赏教学大纲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具有跨越国界和文化的力量。
不同国家和文化的音乐有其独特的韵味,同时也具有共性的元素。
因此,中外音乐欣赏教学大纲是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中外音乐欣赏教学大纲应该从哪些方面考虑呢?首先,它需要具备多样化的内容。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体验,而人们对于不同类型的音乐有着不同的欣赏方式。
因此,在教学大纲中应该包括不同类型音乐的欣赏,例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爵士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和美感,拓宽他们的音乐欣赏范围。
其次,教学大纲还应该考虑到历史和文化的背景。
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类型的音乐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环境下的人们思想和情感表达。
因此,在教学大纲中应该融入历史和文化的元素,让学生能够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另外,教学大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欣赏并不仅仅是一种听觉体验,还需要通过深入地分析和解读音乐作品,理解其中的音乐元素和组成结构。
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过程中,应该学会分析和比较不同作品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这能够加强他们的音乐素养,提高音乐欣赏的品味。
最后,教学大纲还应该注重实践性。
在学习中,学生应该有机会进行听音练习、作品分析和演奏实践。
实践能够让学生深入地理解音乐,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总的来说,中外音乐欣赏教学大纲应该具备多样化与历史性、培养音乐素养、以及实践性等方面的特点。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音乐,在未来的音乐生涯中,发挥更为出色的表现。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412011,412012学分:4分总学时:72学时适应专业:音乐学先修课程:音乐基础知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国音乐史与欣赏》是音乐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专门阐述中国音乐发展历史的学科,是高等音乐院校和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学科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从宏观上掌握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线索,了解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出现的重要作品,学会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音乐历史中的事件、人物和作品,树立正确的音乐史观。
学生还可以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音响、文物以及文献等史料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中国音乐史发展的整体框架与基本线索。
了解中国音乐史的背景,感知中国音乐史的时代风格,并初步掌握中国音乐史的发展规律,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质,为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为继承和弘扬我国音乐文化的优秀传统,发展和创新民族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学年,开课时间在第四、第五学期,周课时两节,共计72学时。
第一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一、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4学时)1、了解我国音乐的起源,以及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2、理解并掌握原始社会时期“乐舞”出现的主要原因和远古音阶;3、了解并掌握我国远古时期民歌、乐舞和乐器的概况;4、了解远古、夏、商时期的宫廷音乐、音乐家、音乐文化交流和音乐教育;5、重点掌握《葛天氏之乐》,《弹歌》。
二、周、秦时期的音乐(8学时)1、正确理解西周时的礼乐制度,实际上就是等级制度;2、了解《诗经》、《楚辞》、《成相篇》的艺术特征和贡献;3、掌握八音分类法、五声与三分损益率以及旋宫转调理论;4、重点掌握周代“六代乐舞”的内容、用途,以及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在我国音乐历史上的作用,我国音阶的产生和先秦音乐美学的典范——《乐记》的内容;5、理解并掌握周秦时期“儒”、“墨”、“道”三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中西方音乐史》教学大纲
《中西方音乐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Chinese and western music History授课对象:音乐学专业、录音艺术专业本科学生开课学期:第1、2学期学分/学时:4/64先修课程:无教学方式:采用理论讲授和演唱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方式:考试(笔试和口试结合)课程简介:中西方音乐史是音乐学、录音艺术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主要是以中国、西方社会文化发展为背景,按编年体体例来介绍各个时期的音乐发展状况。
本课程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
学好这门课程,对于了解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成就,提高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分析能力,增强传统音乐文化的素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1.中国音乐史部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基本轮廓,对中国远古时期至近现代时期产生过重要影响的音乐品种、作家、作品和成就有所了解,增长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规律的思考和认识。
2.西方音乐史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西方音乐的历史(21世纪以前的音乐)有一个比较概括的了解,特别是对各个时期的音乐风格的演变及其深层的文化、历史的根源有所认识,从而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
要求学生在了解西方音乐文化背景、主要流派、重大事件、著名作曲家、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综合简要评述。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四、作业、实践环节1.在教学过程中,以课上讲授为主,课后学生须完成相应的演唱练习曲目。
五、建议教材[1] 赵志安陈振华.中国音乐文化教程.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2] 曾遂今李婧.西方音乐文化教程.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1] 夏野.中国音乐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 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3] 杰拉尔德·亚伯拉罕. 简明牛津音乐史.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4] 迈克尔·肯尼迪,乔伊斯·布尔恩.牛津简明音乐词典.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5] [英]斯坦利·萨迪主编. 孟宪福主译. 剑桥插图音乐指南.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6]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7] 刘东升.中国音乐史图鉴.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8] 伊鸿书.中国古代音乐史.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9]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执笔人:杨倩教研室主任签字:肖俊珍二级学院院长签字:。
中外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教学大纲(新)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艺术学院综合理论教研室制订二○一四年三月《中外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外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考核类别:考查适用对象:本科适用专业:音乐学总学时、学分: 72学时 4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该课程为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并把握中国音乐历史发展的整体框架与基本线索,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所遗留下来的音响、文物以及文献等史料的欣析与学习,对中国音乐的历史面貌给予较为全面的认识、对中国音乐的时代风格给予听觉感知、对中国音乐的历史背景给予综合了解、对中国音乐历史的基本发展规律给予初步把握,从而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历史与文化修养,为今后开展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打下必须的思想基础与专业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1、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较为系统地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进程、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音乐生活、各种音乐体裁以及主要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及艺术表现创作手法,丰富音乐史论知识,提高音乐艺术的理论修养,并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本课程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学,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对中国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和修养。
在音乐欣赏中需要适当加强视频欣赏的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还应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与西方音乐之间的联系。
3、教学的重点在于对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的音乐活动、音乐体裁及作品、音乐家等内容要有基本的了解。
教学中的难点在于如何结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和掌握音乐史知识,同时结合音乐的感性体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隋唐至近现代时期的音乐。
难点:古代乐律学、音乐美学、各种外国传入中国的乐器、各个时期的音乐机构名称。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为主,以学生讨论为辅,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播放,以增强授课的知识性、生动性,多角度、多感官地传递教学信息。
中外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大纲在当今的音乐教育领域,中外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已经成为了必修课。
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其文化修养、拓展其人生视野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如何制定一份高质量、富有创意和实用性的中外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大纲,则是当前音乐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设计中外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大纲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比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体系等等。
下面将就这些方面,简要介绍一些相关的要点和建议。
首先,教学目标是一个课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中外音乐欣赏课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形式、派别和时期的音乐作品。
为此,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理解性、情感性和实践性三个层次。
理解性目标可以包括对音乐作品、作曲家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和认识;情感性目标可以包括对音乐作品所传递的情感、意境和感受的领会和表达;实践性目标可以包括学会如何欣赏音乐作品、写出有关音乐作品的评论和解读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这些目标的有机组合,可以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课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其次,教学内容和方法应该是中外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大纲中最繁琐的部分。
首先,我们需要对不同形式和类型的音乐作品进行分类和细化。
比如,可以从音乐类型、创作时期、地域特色、风格特点、表演方式等多个方面来考虑如何分门别类地安排教学内容。
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我们需要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
比如,针对交响乐、器乐曲、民间歌曲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听音乐、阅读乐谱、观看视频、访问音乐厅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集体表演、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以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最后,教学评价体系也应该是中外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大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估要素。
《外国音乐史及名作欣赏》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外国音乐史及名作欣赏》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西方音乐发展的基本脉络、主要流派的艺术特征及代表人物。
大致理解各代表人物的主要艺术思想以及在西方音乐发展的过程中所作贡献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等,并结合当今的音乐发展现状,引导学生掌握前人的技术与方法,培养学生在音乐学术研究中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认识西方音乐文化的形成发展及诸多的音乐现象,特别是了解欧美艺术音乐、文化的产生、发展、演变和各个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作曲家以及音乐风格和流派,包括他们的生平、创作道路和历史地位以及各个时期的体裁,乐器演奏、演唱、织体、音乐理论等,以此丰富学生的史论知识和对作品的体验,提高其音乐素质,开阔其艺术视野,从而为他们今后所从事的专业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解、赏析相关音像资料、共同探讨相关论题、学生课后作业、期末书面考试等环节和形式,采用教育、教学及心理学的相关原理与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及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与理念,而不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提倡批判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将理论知识与哲学、美学、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与知识巧妙的结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品行操守,使音乐理论课的教学成为使学生科学全面的发展与成长的有效途径。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后进行,如《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大学英语》等课程之后开设,该课程的开设将对学生以后学习《音乐美学》、《复调音乐》、《曲式与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管弦乐法》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并有助于学生在撰写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时开阔思路、提高思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
中外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中外音乐欣赏课程类型: 职业基础课总学时:96 讲课学时:96 学分:6适用对象: 音像技术(计算机音乐制作、电子音乐表演)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在08级培养方案中为职业基础课, A类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中外音乐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各个不同阶段的音乐文化、主要艺术成就,了解中外音乐史上重要的流派、作曲家及其代表性音乐作品,了解中外音乐的美学特征,了解中外音乐体裁及其历史变迁,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达到学一致用的目标。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通过讲解、欣赏、讨论中外各时期著名音乐家及其代表性经典音乐作品,掌握音乐的表现特征与欣赏心理;掌握音乐的表现要素、手法和结构;学习音乐的风格和流派;讲解声乐体裁、舞曲体裁、特性器乐体裁、大型器乐体裁。
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感。
本课程结合音乐发展史进行教学,系统性、普及性强、听赏内容丰富。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要求:在第一篇的教学中,用欣赏的实例重点讲述音乐的表现要素、手法和结构,和各流派的音乐风格。
欣赏各时期的经典作品。
要求学生掌握音乐的欣赏心理和音乐表现特征,对各流派的作品能进行基本赏析。
教学内容:第一篇音乐欣赏基础知识音乐的表现特征与欣赏心理音乐的表现要素、手法和结构多元音乐文化与音乐功能多元化音乐的风格和流派教学要求:在第二篇的教学中,欣赏和观看、讲解、讨论、演示童声、女声、男声分类,重点讲解各类作品演唱风格。
教学内容:第二篇中外声乐作品欣赏人声的分类、演唱形式和风格中国民歌和民间歌舞音乐、外国民歌声乐体裁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阐述每一种体裁和类别的概念、表现特征和风格,列举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和较为典型的曲目,配合音响资料进行讲解欣赏。
将聆听与对音乐的分析、指导和相关知识背景相结合。
教学内容第三篇中外器乐作品欣赏中外民族器乐西洋管弦乐队概述舞曲体裁特性器乐体裁大型器乐体裁现代音乐作品欣赏第四篇综合艺术形式歌剧舞剧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四、实践环节课外音乐数据库的资料整理,第二学期结束前,要求每个学生,将所欣赏的经典作品,以及个人喜爱的作品进行交流,讨论。
《音乐欣赏2》教学大纲
《音乐欣赏》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音乐欣赏课程编号PA4147英文名称Music Appreciation 课程类型本专业推荐选修课总学时18 理论学时18 实验学时实践学时学分 1 预修课程音乐基础、中外音乐史适用对象表演专业课程简介音乐欣赏是音乐文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与音乐创作、音乐作品和音乐表演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将注重音乐欣赏方法的介绍,培养同学的音乐欣赏能力。
综合各方面的知识着重介绍各历史时期重要流派,重要体裁,中外代表性音乐作品。
借助多媒体技术,配以专业音像、音响资料使同学们在理论的指导下视觉、听觉得到审美享受同时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和音乐作品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音乐欣赏是音乐系统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体现音乐价值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习能够了解音乐发展的大至概况,各种音乐元素与乐曲之间的关系。
正确理解音乐背景、音乐形式、音乐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
掌握曲式结构基本常识帮助理解音乐内涵。
最终实现提高音乐修养的目的。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章节章节内容讲课实验实践合计第一章怎样欣赏音乐11第二章音乐的曲式和结构22第三章中国古典名曲欣赏11第四章中国传统民族器乐欣赏33第五章中国汉民族民歌22第六章近现代中国声乐作品欣赏22第七章二十世纪中国器乐欣赏22第八章西方音乐欣赏55合计1818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怎样欣赏音乐(1学时)第一节什么是音乐欣赏要点:音乐欣赏、音乐鉴赏和音乐批评的区别?第二节为什么说音乐欣赏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要点:音乐欣赏与自身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联系。
第三节怎样音乐欣赏要点:全面理解音乐的方法是什么?本章重点与难点:怎样音乐欣赏的理解;音乐欣赏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音乐欣赏的大至概况和学习范围;理解音乐欣赏的几个重要步骤;掌握作品分析的基本常识以及在简单作品中的实际应用。
第二章音乐的曲式和结构(2学时)第一节单乐段、单二段、单三段音乐的形式介绍和曲例要点:学会曲式运用第二节复二部和复三部音乐的形式介绍和曲例欣赏曲例欣赏要点:通过音乐指示曲式结构图第三节变奏曲、回旋曲、奏鸣曲音乐的形式介绍和曲例欣赏要点:辨别变奏曲、回旋曲的音乐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专业中外音乐史与欣赏教学大纲(五年制)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中外音乐史是高职音乐专业必修的音乐基础课程。
它是一门概要的学习、了解中国外国音乐文化历史发展传统和遗产的音乐史论课程。
其目的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史论知识,提高音乐修养,开阔艺术视野,使之对中外音乐文化传统具有较为系统的认识,为专业学习、艺术实践打下牢固的基础。
本课程把原来传统教学中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内容加以整合,使学生对音乐史的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生动地了解,尤其是对于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作曲家的音乐作品理解的更为深入。
使得课堂的教学气氛更加活跃。
二、课程内容、目的、要求
( 一) 中国音乐简史部分
1、教学内容:原始社会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要求学生掌握音乐的起源和远古音乐的状况。
(2) 、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2、教学内容:先秦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对先秦音乐的主要内容作以了解。
(2) 、先秦历史作以简介。
3、教学内容:秦、汉、魏、晋、南北朝。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重点了解何承天的<<声无哀乐论>>。
(2) 、理清不同时期音乐风格的延续和创新。
4、教学内容:隋、唐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隋、唐音乐及历史的辉煌,并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对唐代大曲重点介绍。
5、教学内容:宋、元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对中国戏曲音乐作重点掌握。
(2) 、各个戏曲门派代表人物着重介绍。
6、教学内容:明、清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明、清音乐概况。
7、教学内容:中国近代、现代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学堂乐歌。
(2) 、了解学堂乐歌的作者沈心工、李同。
8、教学内容:中国现代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是对器乐创作和音乐社团
的了解。
9、教学内容:五、六十年代的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五、六年代的代表
作曲家、作品。
10、教学内容:七、八十年代前后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七十年代社会现状从而理解当时音乐发展缓慢的原因对歌剧、合唱作重点介绍。
( 二)外国音乐简史部分
11、教学内容:古希腊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西方古典音乐的产生和特点。
(2) 、与中国同期音乐相比较。
12、教学内容:中世纪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中世纪,及其中世纪音乐的主要特点。
(2) 、对中世纪建筑、绘画作以介绍。
13、教学内容: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及巴洛克时期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主要掌握文艺复兴代表作者。
(2) 、通过介绍文艺复兴时期,文学领域、美术领域出色人物加深对音乐领域的理
解。
(3) 、掌握巴洛克的器乐、声乐主要作者。
(4) 、重点介绍巴赫和亨德尔。
14、教学内容:维也纳古典乐派。
教学要求与目的:
(1) 、对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作品重点介绍。
(2) 、理清三个代表人物作品风格的延续和创新情况。
15、教学内容:浪漫乐派与民族乐派。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用马列主义方法论掌握浪漫乐派的代表作曲家。
(2) 、重点介绍舒曼、肖邦、李斯特。
(3) 、通过学习民族乐派作曲家,学习他们的民族情怀和爱国品质。
16、教学内容:二十世纪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二十世纪音乐。
三、教学课时安排与分配
总学时量64学时。
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共32学时
理论教学32学时
实践教学共32学时
四、教材与参考书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冯志平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田可文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欧洲音乐简史》钱仁康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音乐史》陈秉义著春风文艺出版社
《中国音乐史》藏一冰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