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阶段的人生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不同阶段人生观的分析
对于人生的不同阶段,分类有好多种。根据最传统的年龄来划分,可以分为婴儿、儿童、青少年、成年、老年。但我觉得这样分太古板了,抓不到一些年龄层次的实质问题。网络上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的五大发展阶段,首先自己要行;其次要有人说你行;再次,说你行的人要行;然后,你说谁行谁就行;最后,谁敢说你不行。虽然这是根据人生能力分的,但也很有哲理性,但是,我要从对人生的追求和境界来分,如果非要对应年龄的话,我也会相应注明。把人的一生分为:求学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儿童,青少年合为一体;工作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成人阶段;老人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就是年龄层次上的老人阶段。虽然很笼统,但是这样分,更能从哲理层面上来分析出于此阶段的人生观。下面就让我来具体阐述各个阶段:
求学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求学阶段我也把它分为儿童和青少年两个阶段。
儿童:此时的儿童没有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别人说什么好,就认为那是可以的,缺少自我的判断能力,人生观这个词,还用不上。因为人生观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他们还小,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洗礼和打磨,一直在父母的保护和关怀下成长,所以,他们看到的是什么,一般认为的就是什么,看到和听到的信息并没有经过大脑深层次的加工。因此,所以说此时他们的人生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青少年:此时的青少年处于人生的交叉路口,处于迷茫期,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虽然说有一些的经历,但毕竟还很青涩,思想还是有点幼稚。可能,他们知道,社会很现实,工作很累人,对某些事情有了一定的自己的判断,但都是很片面的。也就是说,还不够成熟和稳重。他们形成的一些观念绝大都来自老师,父母和身边的朋友。但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可能有些自己认为永远不会变的东西,变了,变质了,以前的想法和观念甚至颠覆了,因为这些青涩的人生价值观还经不起社会的考验而坚定不变。但在这一阶段,还是要依靠别人的指导外加自己的判断,但人生境界还是处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总结:所以,在求学这一阶段,人生观不成熟,尚处于过渡阶段。但是,在这一阶段,很多青年都在抱怨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正常现象,这说明,大多数青年是希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但是,光有抱怨和牢骚是没用的,当我们在抱怨的同时,应当首先问一下自己,是否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是否在日常的小事中坚守了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从身边的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为社会的发展实实在在地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应该是我们这一代青年的选择。应该正确树立人生观。在这一阶段,要力争做到自己要行!
工作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走上了工作岗位,一般也都成年了。社会的阅历也逐渐增多。自己已经过了人性的年纪,肩上也担负起了一些必不可少的责任:通俗一点讲就是养家糊口,再大一点,就是小我和大我了。这一年龄段,对社会时事的了解也就逐步增多,从而自己的思想也稳定了。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负起责任,许多事情不再有人引着你,而是你自己抉择,并且一旦抉择了,就要负责,不管结果如何,都必须承受。这时,人生观基本上形成,有了责任感,心里的承受能力强,想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有上取心,,可能就老是找机会在领导面前扑棱尾巴,这时的幸福观其实就有了明显的变化,老是认为谁要是当的官大,谁可就是了不起的了,科员见了科长,科长见了处长,处长见了厅长,厅长见了局长,就像见了他爹一样虔诚,和上学时羡慕学习好的同学一样,须仰视才见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见了当官的就慢慢地不那么感冒了,这是谁要是有钱,腰缠万贯,谁就成了大爷,虽然人家不会白给咱一分钱,但是就是犯贱,就时间了有钱的浑身骨头软。辛辛苦苦忙
活了一辈子,没有几年就快退休了,官也没当大,钱也没挣多,那些当初学习好的同学没准儿都拿到绿卡出国了,这一生可能都没机会见面,就是见了面,人家皱着眉头想了好几分钟还闹不清咱是哪个班的。咱自己往日羡慕的什么长们,没准儿以后还真成了省部级,见了面自我介绍了半天,人家还是搞不清咱是哪个庙的和尚,你说郁闷吧。
总结:这一阶段,心灵已不在纯净,具有了一定的人格魅力或没有,所以,处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在这一阶段,要力争做到,要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要行,你说谁行谁就行!
老人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年纪大了,就会有点看破世俗的咸淡,用现在流行的话叫,神马都是浮云啊!他们对自己的成就看得不太那么重,更倾向于亲情。老人也更怕孤独,所以,安抚他们的心,成就可能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没有亲人的陪伴来的更具直接。但不想身边的人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能干了,还是有一种不服老的劲头!我想用一个小故事来点头老人的人生观:
一位老年人,在菜地里忙碌着,他的年龄让他的行动很滞缓,他躬着背,弯着腰,用一把小锄头泡着地里的蔬菜.他是坐在一把小橙子上,做一点向前移一点.他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劳动的年龄,但他仍然需要自食其力.他没有选择干或不干的可能,他只有干了才会有吃的.据他的邻居讲,他有儿子,也有女儿,但是都不怎么管他,每年都只送他一些粮食.显然他这个古稀之年的老年人是根本不可能再去田里插秧种谷的.也算他的子女最后还有一些良心,让他不致受饿挨饥.只是仍然充满着很悲壮的色彩,有什么办法呢,可能也不能完全怨他的子女,也许仅仅只能过着紧巴巴的日子,无论日子好一些,他们就可能会让老年人过得好一些.
老年人的效率很低很低,这么一小块菜地,他需要独自侍弄一上午才能够完成,但他仍然无所怨言,总是这么默默无闻地操劳着.他坚信着这么一个信念,只有自己动,才会有的吃,否则一切都免谈.他知道在现在这种情况下,他是无所依靠的,他所依靠的就只有自己.尽管自己已经过了七十岁,但他仍然做着,必须如此,只有如此,如此之后,中餐和晚餐才有依靠.依靠成了他的一切的现实的考量,他知道依靠是有一些虚无,依靠是有一些遥远,依靠也就成了一种奢望.当他企求着一份奢望可能发生的时候,他知道一切的自我努力才是最值得内心感慨的.他其实也曾经年青过,他其实也曾经努力过,他其实也曾经发奋过,但他靠着这些原始的耕种方式,最古老的耕种办法,很难突破现实的约束,终究也难以走出人生困局.人生的困局让他终生都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一年四季从春做到冬,都顶不上朱门酒食臭的人家一餐饭食.但他没有太多的抱怨,他所有的抱怨都只是责怪天气,土地,不能使他的耕种收获更多.其实他也曾经有过那么一次机会,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村里的山山寨寨,他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吃苦耐劳的特质,走出村里,不种那几分薄田寡地,在外面创一番业,或许他也成功了.但他没有做那一份选择,就这么在时间的跑道里,他错过了自己可能的机会,这就注定他成了永远的种田人.他依然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好,种田就种田,有吃有穿,生活平淡,但也还稳定,不用到外面受气,热脸挨城里人的冷面,好生尴尬.
这种想法在一闪之间,他就慢慢地变老了.变老的他,没有向政府伸出手,也没有向家人伸出手,他没有采用最懒散而轻松的方式,沿街行讨,他要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他尽管年岁一大把了,也这么积极地努力着,他坚信一份汗水就会有一份收获,那怕这种收获有一些微不足道,但仍然值得他坚持和继续.老年人真的很勤奋,很年人也很朴实.望着老年人那一张饱经风霜的脸,我有一种想与他对话的冲动.我问,老人家,你这么大的年龄了,还这么辛苦地干,怎么不喊亲戚帮忙呢.老年人,头也不抬,没有停下手里的活.嘴里却答道.我不靠谁,我也可以过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