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题王处士郊居赏析翻译

合集下载

郊居秋日酬奚赞府见寄翻译

郊居秋日酬奚赞府见寄翻译

郊居秋日酬奚赞府见寄翻译
翻译:
很多的菊花开在居所,即使是春天来临时的香气都不如这个香。

到处寻找周处士,原来是在陪伴庾尚书。

天气渐渐晚了,云开雾散,草木都稀疏了。

闲言碎语都不愿意说了,漫步在自己的家乡。

乡野村夫都可以自己亲自干活,真正的高人需要看的高远。

此时凉风吹来,岸边也有些许冷了。

日暮时分没有了蝴蝶飞舞,知道是秋天到了。

是时候思考自己的生涯,否则就愧对他们了。

原文:
繁菊照深居,芳香春不如。

闻寻周处士,知伴庾尚书。

日晚汀洲旷,天晴草木疏。

闲言挥麈柄,清步掩蜗庐。

野老能亲牧,高人念远渔。

幽丛临古岸,轻叶度寒渠。

暮色无狂蝶,秋华有嫩蔬。

若为酬郢曲,从此愧璠玙。

《郊居秋日酬奚赞府见寄》是唐代诗人杨巨源的诗词之一。

白居易题流沟寺古松赏析翻译

白居易题流沟寺古松赏析翻译

题流沟寺古松唐代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

欲知松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

这是一首关于:的诗翻译赏析个人作品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

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

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

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

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

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

”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

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

白居易文言文及翻译赏析

白居易文言文及翻译赏析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通俗易懂,被誉为“诗史”。

本文将选取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春题湖上》三首诗,进行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一、《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翻译:原野上的草,一年一度枯萎又茂盛。

野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又重新生长。

远处的芳草蔓延至古道,阳光下的翠绿连接着荒城。

又送走远行的朋友,离愁别绪充满整个心间。

赏析: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两句,以草的生长周期比喻人生的起落,寓意深刻。

诗的结尾“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令人感同身受。

二、《忆江南》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翻译:江南风光好,那里的风景我曾熟悉。

太阳升起时,江畔的鲜花红得胜过火焰;春天到来时,澄澈的江水碧绿如蓝草。

怎能不怀念江南?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赞美之情。

诗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以鲜明的色彩描绘出江南春景的美丽,意境优美。

诗人通过回忆江南的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春题湖上》原文: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翻译: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

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

一轮圆月倒映在湖中,犹如一颗明珠。

田野里早稻拔节抽穗,好像碧绿的毯子上的线头;河边菖蒲新长出的嫩叶,犹如罗裙上的飘带。

未能舍弃杭州离去,一半原因是留恋这美丽的西湖。

赏析:此诗描绘了杭州西湖春天的美景。

诗中的“湖上春来似画图”一句,将西湖春景比作一幅美丽的画卷,意境深远。

处士泸沽山居的古诗翻译

处士泸沽山居的古诗翻译

处士泸沽山居的古诗翻译译文在西溪向砍柴的人打听卢岵山居的所在地,然后远远地认准方向向卢岵山居走去。

沿途看到古树的老根缠连着石头,仿佛是天生的,湍急清澈的泉水冲走水面上的浮土、树叶,露出泉底的沙子来,显得水明沙净。

山里峰峦座座,由于在雨中显得幽暗,看不清楚,只见得那通往卢岵山居的小路高峻、幽深,曲曲弯弯一直通向烟云深处。

时间已到傍晚,还不见卢处士,晚鸦也已飞往自己巢里栖息,漫山遍野的荞麦花在夕阳下更显得一片洁白。

注释⑴卢处士:卢岵(hù)。

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山居:山中的住所。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贫道也要老丈到我山居中,寻几味野蔬,少少酬答厚意一番。

”⑵樵客:出门采薪的人。

南朝梁王僧孺《答江琰书》:“或蹲林卧石,籍卉班荆,不过田畯野老、渔父樵客。

”⑶遥识:一作“遥指”。

楚人家:一作“主人家”。

⑷急:湍急。

露沙:露出沙石。

⑸径:小路。

⑹飞鸦集:一作“鸟飞散”。

⑺满山:一作“满庭”。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

茎赤质柔。

叶互生,呈心脏形,有长柄。

花色白或淡红。

果瘦三角形,有棱。

子实磨成粉可制面食。

通常亦称其子实为荞麦。

【作品鉴赏】《题卢处士山居》在寻找处士的过程中,诗人发现了内心,也寻找到了自己精神的归宿首联两句通过“问樵客”、“遥识”的写法,暗示出卢岵山居的幽僻。

作者不称砍柴的人为樵子、樵夫,而称之为“樵客”,意味着这个砍柴者并不是俗人,这对于诗的气氛也起着一定的渲染作用。

诗从“西溪问樵客”开篇,颇类似贾岛的“松下问童子”,用问答的方式开篇,是为了追求生动活泼的效果。

这种问答形式使诗情顿生波澜,起伏荡漾,读来轻松自然;若改用直接议论抒情,会有些板滞沉闷。

诗人是古代的追隐一族,访寻隐居深山的卢岵,特别渴望见到这位深山高士,暗示了他对山居生活的倾慕之意,对山居主人的赞许之情。

颔联两句写一路所见,是近景。

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幽僻山径中特有的景物和色彩。

《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翻译及赏析

《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翻译及赏析

《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翻译及赏析《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原文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翻译我住在郊野外很少交住,僻巷里难闻到车马声响。

白天里经常地关闭柴门,独处在空室中不生杂想。

偏远的村落里人情淳厚,拨开草丛不时互相来往。

相见时不谈论世俗之事,只说道桑麻的生长情况。

我种植的桑麻不断长高,我开垦的土地日益增广。

常担心严霜雪突然早降,使桑麻也像那零落草莽。

《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赏析陶渊明“性本爱丘山”,这不仅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田园之中,炊烟缭绕的村落,幽深的小巷中传来的鸡鸣狗吠……都会唤起他无限亲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目中,恬美宁静的乡村是与趋膻逐臭的官场相对立的一个理想天地,这里没有暴力、虚假,有的只是淳朴天真、和谐自然。

因此,他总是借田园之景寄托胸中之“意”,挖掘田园生活内在的本质的美。

《归园田居》组诗是诗人在归隐初期的作品,第一首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这一首则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

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

诗人摆脱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之后,回到了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官场中人造访,所以他非常轻松地说:“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他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

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的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了。

——诗人的身心俱静。

在这四句中,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不过,虚掩的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他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诗人也并非总是独坐“虚室”之中,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桑麻。

白居易《冷泉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白居易《冷泉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白居易《冷泉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白居易《冷泉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白居易《冷泉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白居易《冷泉亭记》原文及翻译白居易原文: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

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

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

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

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

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矧又潺湲洁沏,粹冷柔滑。

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

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

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作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

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

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

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译文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好;在郡里,灵隐寺的景致最为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

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

它高不到十六尺,宽不超过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

春天,我爱它花草的芬芳,树林的茂盛。

在这里可以吸入纯净新鲜之气,使人心平气顺,使人气血舒畅。

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

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脱酒醒后的疲惫,激发游人的兴致。

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从亭子的栋梁上生出,水与亭的台阶相齐平。

你坐着玩赏,可用亭椅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

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

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出家的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一见冷泉就能除去尘垢。

唐诗赏析-《韦处士郊居》原文译文及赏析

唐诗赏析-《韦处士郊居》原文译文及赏析

《韦处士郊居》原文译文及赏析'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是一首描述友人韦处士郊外隐居环境之作。

诗人在郊居中没找到友人,就在院内绕了一圈,看到秋色甚美便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韦处士郊居的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受用。

唐代:雍陶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

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

译文红叶在风中纷纷飘落,铺满了整个庭院,使人仿佛置身于诗的境界。

步上台阶,只听叮叮咚咚的琴声在身畔缭绕,哦,原来正溅落着一道隐蔽的飞泉。

走出门外,已是夕阳西下,秋天的景色也失去了平时的姿彩。

只剩下冷森森的万竿绿竹。

沉沉的暮烟正从蜿蜒流淌的溪水上升腾起来。

注释①韦处士:韦处士生平不详,不仕之士。

②绕砌:石阶。

③万条寒玉:玉质清凉,故称寒玉。

多用以比喻清冷雅洁之物。

此指寒竹。

首联写韦处士郊居庭院景物,起句描写整个庭院满是飘飞飘落的红叶,将深秋庭院装点得色彩绚丽、纹饰斑斓,极富诗情画境。

所以,诗人以“诗境”二字赞叹共庭院之奇景妙境,虽然抽象,但却绝佳,堪称微妙夺神。

而韦处士并不去清扫地面的红叶,顺其自然,一任红叶飘落,表现出韦处士喜爱、欣赏自然野趣的兴致。

次句写韦处士室内弹琴,那清泠的琴声在庭院台阶间缭绕回旋,从琴声流荡之间,不时地从暗处传出泉水滴答的声响,琴声有暗泉的泉水滴答声响陪伴,汇成自然美妙的音韵和旋律。

古代弹奏琴声,多有觅求知音的寓意。

此处,写琴声有暗泉相伴,暗示出韦处士以自然天籁为知音的自得其乐的清高。

次联写韦处士郊居门外的景物。

三句写门外正是秋晚黄昏晴好的天气,放眼望去,满目秋色,一个“老”字,点染出秋色的苍翠浓深。

末句以“寒玉”、“溪烟”之意象描摹秋色之“老”。

“寒玉”,一般形容清冽雅洁的物象,如水、月、竹。

此诗“万条寒玉”,是形容、描摹韦处士门外生长了茂密的苍翠挺拔的青竹,好像万条寒洌的碧玉清高地耸立于尘世。

“一溪烟”,是写韦处士门外临近一条溪流,那溪流从万条寒玉之间穿过,水面上飘浮着如烟似雾的潆漾水气,更烘衬出韦处士郊居的清幽、雅洁,特别是“寒玉”意象更具隐喻意味,似乎衬托并象征着韦处士的人格与精神。

《送王处士》古诗赏析

《送王处士》古诗赏析

《送王处士》古诗赏析《送王处士》古诗赏析作品介绍《送王处士》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选入《全唐诗》的第424卷第42首。

原文送王处士作者:唐·白居易王门岂无酒,侯门岂无肉。

主人贵且骄,待客礼不足。

望尘而拜者,朝夕走碌碌。

王生独拂衣,遐举如云鹄。

宁归白云外,饮水卧空谷。

不能随众人,敛手低眉目。

扣门与我别,酤酒留君宿。

好去采薇人,终南山正绿。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元和初。

王处士:疑为王质夫。

②望尘而拜:形容卑躬屈膝。

《晋书·潘岳传》:“岳性轻躁,趋势利,与石崇等谙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③采薇人:指殷末伯夷、叔齐。

周武王灭殷,伯夷、叔齐耻之,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饿死。

见《史记·伯夷列传》。

此借指王处士。

④终南山:又称南山,在唐长安之南。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

是唐代的杰出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对白居易称“诗魔”、“诗王”、“诗豪”、“诗史”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诗神” 。

其实,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诗仙”之称,请看唐宣宗的'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在此期间,他关心朝政,屡屡上书言事,并写了不少讽谕诗,要求革除弊政,因而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此后他历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

官终刑部尚书。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写了《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了深刻批判。

在艺术上,白居易诗以平易晓畅著称,在当时就流布很广。

有《白氏长庆集》,存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为唐人之冠。

郊园即事原文及赏析

郊园即事原文及赏析

郊园即事原文及赏析郊园即事原文及赏析原文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

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

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译文郊外院子里烟雾云霞蒸腾的春光,已被我早早欣赏到了。

那青翠的松树和竹子,已经寄托了我多年的心愿。

断裂的山崖,好像有图画的屏风。

悬崖上飞流直下的山泉,发出了弹琴一样动听的响声。

南亭周围的草都长满了,由于花开叶茂,北院显得更幽深了。

不问世事,闲居有很多乐趣,可以尽兴饮酒赋诗。

为了追求这种乐趣,我打算弃官归隐。

注释郊园:城外的'园林。

即事,以目前事物为题材作诗。

春旦:春天的早晨。

旦,一作“早”。

松竹:松与竹,喻坚贞的节操。

故年心:多年的心愿。

断山:陡峭壁立的高山。

画障:有图画的屏风。

悬溜:山泉。

泻:从上而下流。

鸣琴:琴声,喻泉声。

南亭:南边亭子。

开:一作“浓”。

北院:北面的庭院。

饶:多。

酒赋:指喜好饮酒赋诗。

抽簪:谓弃官引退。

古时作官的人,须束发整冠,用簪连冠于发,故称引退为“抽簪”。

簪,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

赏析这首诗当作于王勃任沛王府修撰时,大约为总章元年(668)前后。

春日里,诗人外出游赏郊外的园林并创作了此诗。

创作背景这首描写春天的诗写得清新自然、开合有度。

全诗不仅仅局限于客观地描写景色,而是更多地融入了作者自己的感受,正如刘勰所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文心雕龙·物色》)首联表明诗人的心迹,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描写春天,吟咏春天。

颔联描写春天的山景、山泉,用画障、鸣琴作比,用“疑”这个表示作者主观感受的词连接,说明两者之间极为相似。

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色彩、声音的词语,但处处充满艳丽的颜色、动听的音乐;虽然是侧面描写,但比正面描写更能激发想象力,更加兴趣盎然。

颈联转入正面描写春天的花草,用“合”、“深”二词渲染春天无处不在,春天的勃勃生机尽现眼前。

尾联写诗人游春后的感受,与首联相照应,也抒发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想要回归田园的心志。

郊居赋译文

郊居赋译文

郊居赋译文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郊居赋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郊居赋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3.郊居赋的译文及解析
4.对郊居赋的评价和影响
正文
郊居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篇名篇,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白居易。

这篇赋以作者在郊外的生活为题材,描绘了郊居生活的宁静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郊居赋的文学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描绘手法和情感表达上。

白居易运用了细腻的描绘手法,将郊居生活的点滴细节刻画得入木三分,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郊居生活的美好。

同时,他以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使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郊居赋的译文及解析如下:
原文:“翩翩者天下之能贵也;婉婉者天下之能美也。


译文:翩翩是天下能够尊贵的人;婉婉是天下能够美丽的人。

原文:“吾不贵其贵,而贵其所贵;吾不美其美,而美其所美。


译文:我不羡慕他们的尊贵,而是羡慕他们所羡慕的;我不喜欢他们的美丽,而是喜欢他们所喜欢的。

原文:“鸟鼠之辈,相与为羣。


译文:鸟类和鼠类,相互为伴。

原文:“吾与之游,彼故我友。


译文:我和它们一起游玩,它们因此成了我的朋友。

郊居赋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它不仅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还对后世的赋、散文、诗歌等文学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郊居赋中的描绘手法和情感表达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题诗山人野居解析

题诗山人野居解析

《题施山人野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生活和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白居易以清丽自然的描写,细腻而质朴的笔触,展现了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他追求无著之境,即不受世俗之累;谋生而不为功利所困。

诗中描绘了春泥秧稻、夜火焙茶等小生活中的温暖和美好,体现了对自在生活的向往。

同时,诗人也拒绝去寻求权势和地位,认为高闲是至贵的。

此外,这首诗也展示了白居易对传统文化的尊奉和对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的宣扬。

他不拘一格,游走于现实与境界之间,以古拙、优雅的文风,表达出对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题施山人野居》的更详细解析,建议查阅古诗文网等网站或咨询专业人士。

《小村》阅读答案及翻译

《小村》阅读答案及翻译

《小村》阅读答案及翻译《小村》阅读答案及翻译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村》阅读答案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村》梅尧臣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②版籍③论④。

【注】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①仁宗八年,淮河地区惨遭水灾。

②王民:臣民。

③版籍:交租税的户籍。

④论:看待。

[1]棘篱:用荆棘编的.篱笆。

漫:轻易地,此处指草率地。

此联意为淮水泛滥之后,形成许多小州。

州上小村中人家的篱笆墙已破败了,草草地留个门,景象萧条。

[2]王民:臣民。

版籍:交纳租税的户籍。

论:看待。

[3]鸟翘:像鸟尾翘起的船头。

(1)这首诗描绘了小村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概括。

(3分)(2)第三句中的“寒”和第六句中的“啮”常为后世赏读者称道,试作赏析。

(4分)(3)近人陈衍评此诗说:“写贫苦小村,有画所不到者。

末句婉而多风。

”请作具体分析(3分)参考答案:(1)水灾后,小村荒凉破败,一片萧条;百姓饥寒交迫,生活十分艰难。

评分建议:共3分。

答对1层给2分,答对2层给3分。

仅对诗句加以解说而未加概括的不给分。

(2)“寒”,生动地描摹了鸡子瑟缩的样子,巧妙地点明深秋这一季节;“啮”,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受灾时间之久、破坏程度之深。

评分建议:共4分。

生动描摹形象,1分;巧妙点明季节,1分;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写出内容,1分。

比拟,也可写成“拟人”。

(3)该诗看似无只言片语表示指责之意,实则婉转地谴责了官府胡乱收税、不顾百姓死活的做法,字里行间寄予了作者对小村贫苦百姓深深的同情。

评分建议:共3分。

看似未指责、谴责做法、寄予同情三层意思,各1分。

东郊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

东郊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

东郊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第一篇:东郊原文翻译及赏析东郊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东郊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译文:整年拘束官署之中实在烦闷,清晨出去郊游顿觉精神欢愉。

嫩绿的杨柳伴随着春风荡漾,苍翠的山峰淡化了我的思虑。

靠着灌木丛自由自在地憩息,沿着涧流旁任凭意愿地徘徊。

芳香的原野落着迷蒙的细雨,宁静的大地到处是春鸠鸣啼。

本爱长处清幽屡次不得如愿,只因公务缠身行迹十分匆促。

终有一日罢官归隐在此结庐,羡慕陶潜差不多能得到乐趣。

注释:①跼:拘束。

②旷清曙:在清幽的曙色中得以精神舒畅。

③澹吾虑:澹,澄净。

虑,思绪。

④依丛适自憩:丛,树林。

憩,休息。

⑤缘涧还复去:缘,沿着。

涧,山沟。

还复去,徘徊往来。

⑥霭:迷蒙貌。

⑦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意谓自己颇爱这地方的幽静,想住下来,却又几次终止,就因公事在身,形迹上还是显得很匆忙。

⑧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意谓终当辞官在此筑室,平生敬慕陶潜的愿望,到这时就可以接近了。

慕陶,指归隐。

直,或作真,就。

庶,庶几,差不多。

赏析:这是写春日郊游情景的诗。

诗先写拘束于公务,因而案牍劳形。

次写诗人走出官衙,春日郊游,呼吸到郊外清新的空气而心旷神怡,快乐无限。

再写归隐不遂,越发慕陶,想到要在此结庐长住,表现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诗以真情实感诉说了官场生活的繁忙乏味,抒发了回归自然的清静快乐。

人世哲,经验谈,话真情真,读之教益非浅。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可谓风景陶冶情怀的绝唱。

作者晚年对陶渊明极为向往,不但做诗效陶体,而且在生活上也慕陶,等陶。

东郊原文翻译及赏析2东郊向晓星杓亚。

报帝里,春来也。

柳抬烟眼。

花匀露脸,渐觉绿娇红姹。

妆点层台芳榭。

运神功、丹青无价。

别有尧阶试罢。

新郎君、成行如画。

杏园风细,桃花浪暖,竞喜羽迁鳞化。

遍九阳、相将游冶。

水稻良种的诗句

水稻良种的诗句

水稻良种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水稻良种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水稻”的诗句都有哪些1. 试望家田还自适,满畦秋水稻苗平。

——唐·韦庄《虢州涧东村居作》释义:发现了家里的农田心里稍稍舒适,田地里积满了秋天的雨水,稻苗长得整整齐齐。

(.)2. 秋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

——唐·许浑《晚自朝台津至韦隐居郊园》释义:秋天的小山村长满了松树,使得整个山村看着暗暗的,门前是1条水,传来了稻花的阵阵香气。

3. 没腰寒水稻生芽,满眼青泥车折轴。

——宋·汪藻《阻风雨辟邪渡寄王仲成》释义:水稻在齐腰深的水里生长,满眼都是青色的泥车印上的车轴印。

4. 西南望平原,汝水稻千顷。

——宋·苏过《北山杂诗10首其6》释义:向西南方向望见了1片平原,水稻有千亩之多。

5. 安得长洲田,清水稻百畦。

将汝入故庐,亲戚坐成围。

——宋·范纯仁《累约舍弟纯礼以职事未至》释义:在洲上的田地里,水稻有百垄之多。

把你请入我的家,亲戚们围着坐下来。

6. 汉中沃野如关中,45百里烟濛濛。

黄云连天夏麦熟,水稻漠漠吹秋风。

——宋·黄裳《汉中行》释义:汉中平原像关中1样土地肥沃,方面百里烟雨蒙蒙。

夏天黄云连天是麦子成熟的季节,秋天,是水稻成熟的季节。

7. 野水稻苗青拂岸,柘冈麦穗熟分岐。

——宋·释德洪《初夏4首》释义:田野里水稻苗轻轻地拍打着岸边8. 雨过山村6月凉,田田流水稻花香。

——宋·戴复古《山村》释义:雨水过后,6月的山村飘来阵阵凉意,水田里的水流着,还传来了阵阵稻花香。

9. 故园霜雪繁,野水稻粱微。

——元·杨弘道《凌霄》释义:园子里霜雪频繁,田野里水稻和高粱长得也不好。

10. 寺后青峰梵阁阴,寺前流水稻苗深。

——明·刘崧《重游里良感赋》释义:寺庙后青色的山峰给阁楼带来了阴凉,寺庙前有1片长得深深的稻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王处士郊居唐代半依云渚半依山,爱此令人不欲还。

负郭田园九八顷,向阳茅屋两三间。

寒松纵老风标在,野鹤虽饥饮啄闲。

一卧江村来早晚,著书盈帙鬓毛斑。

这是一首关于:的诗翻译赏析个人作品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

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

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

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

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

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

”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

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

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

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

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

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

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

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

对大历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

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创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作品风格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轶事典故爱恋湘灵白居易11岁那年,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

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

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

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赞美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

贞元十四年,白居易27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

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

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

由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与湘灵经过17年的相处和8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

离别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虑过结婚问题。

但是湘灵担心她家门第低,攀不上白居易。

最后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

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29岁考上了进士,回符离住了近10个月,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封建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

白居易无奈,便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

贞元二十年秋,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门户大于一切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

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厚的爱情并没从此结束。

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惩罚母亲的错误,并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

在近8年里,母亲再没让白居易和湘灵见面,也不允许他提起湘灵。

白居易37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但直到元和七年还写诗思念湘灵。

例如《夜雨》、《感镜》等。

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

这时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也40岁了,但未结婚。

这首诗里白居易再次用了恨字,此恨与《长恨歌》的恨不会毫无关系,所以说白居易亲身经历的这段悲剧般的爱情为《长恨歌》打下了基础。

直到白居易53岁的时候,他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看到变换旧村邻而湘灵已不知去向的时候,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离开的句号。

樊素小蛮在杭州刺史位上,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

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

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

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

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里有池塘,可泛舟。

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

这个数字可不算小。

他喝酒时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

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

素口蛮腰,蓄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

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

他蓄妓与嗜酒无度,直到暮年。

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

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现代人形容美女说樱桃嘴、小蛮腰或杨柳腰,就是从白居易那里学过来的。

白居易后来老了,体弱多病,决定卖马和放妓,他不希望他们跟着自己吃苦。

但是他心爱的马居然反顾而鸣,不忍离去。

樊素和小蛮等对白居易还是蛮有感情的,都不忍离去。

樊素感伤落泪地说:“主乘此骆五年,衔橛之下,不惊不逸。

素事主十年,中擳之间,无违无失。

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

骆力犹壮,又无虺愦。

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以送主一杯。

一旦双去,有去无回。

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

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白居易也长叹道:“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骆返庙,素返闺。

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姬!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

我姑酌彼金缶,我与尔归醉乡去来。

”当然最后于白居易70岁樊素和小蛮还是走了。

白居易思念中写道:“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

这个醉吟先生,当然就是他自己。

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

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

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友、琴侣一起游乐。

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家酿名酒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坛泻罇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

”。

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心瞩洛阳贞元十五年,白居易从江西浮梁县到洛阳省母。

贞元二十年二月,白居易任校书郎时,曾春游于洛阳。

长庆四年五月,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满,不想去长安,打算回洛阳隐居。

便将自己剩余的俸薪,又加上两匹马作价的钱,在洛阳履道里,买下原散骑侍郎杨凭的旧宅。

实现了他“但道吾庐心便足”的夙愿。

不久白居易又奉召出任苏州刺史。

宝历二年他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

太和元年,他奉使到洛阳,与皇甫镛、苏弘、刘禹锡,姚合交游。

太和三年,白居易57岁,罢刑部侍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四月到洛阳,长期住在洛阳龙门东山香山寺,至直18年后终老。

正象他自己所说:“往时多暂住,今日是长归”。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诗词流传至今三千多首,数量居唐代名诗人之首。

会昌二年,白居易71岁时,他与香山寺僧如满,结香火社,白衣鸠杖,自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他做官30多年,以清贫自守,体察民情,从未忘记老百姓的疾苦。

他73岁时捐资并提议民众共同治理被称为“八节滩”的伊河险段,使得“夜舟过此无倾覆,朝径从今免苦辛”,白居易对这件事十分欣慰,他临终前一年,写的《欢喜二偈》中,就有这么二句:“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

太和六年七月,白居易把自己为元稹撰墓志的钱,捐献给僧人修正香山寺,使香山寺面貌一新。

开成元年,白居易自编《白氏文集》65卷,共诗文3255篇。

藏于洛阳圣善寺钵塔院,为后人研究唐代的社会情况和诗歌创作,提供了大量有用的史料。

他留下的3000多首诗中,讴歌洛阳的就有800多首。

如《洛城东花下作》中的“记得归诗章,花多属洛阳”。

《柳枝词八首》中的“何以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

在白居易的笔下,人们了解了洛阳的美容,对洛阳更加热爱。

正如唐代诗人徐凝在诗中写的“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

会昌四年春,白居易已73岁了,他还到赵村观赏杏花,写了《游赵村杏花》诗。

会昌五年,白居易和在洛阳的6位年过70的朋友,组成7老会。

后来95岁的僧人如满和136岁的李元爽,也参加了7老会,号称“九志图”。

他们饮酒赋诗,在诗坛上传为佳话。

会昌六年八月,白居易与世长辞。

临终前,他遗嘱“不归下王圭,葬于香山如满之侧”,想永远与洛阳山水为伴。

家人依照他的遗嘱,将他埋在龙门东山琵琶峰上。

人们为了更好地纪念这位伟大诗人,在琵琶峰上对其墓加以扩建,建成了“白园”。

整个白园庄严肃穆,质朴典雅,布局结合地形,峰回路转,曲径通幽,依山筑房建亭,高低错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