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医药学中国医学史资料文档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寒凉派
以研究寒病为主,主张寒凉药物治疗,代表人物有刘 完素、李时珍等。
岭南医学派与地域医学派
岭南医学派
以研究岭南地区特有的疾病为主,结合当地气候、水土等特点,代表人物有葛洪、陶弘景等。
地域医学派
以研究不同地域的疾病特点为主,结合当地地理、气候等特点,代表人物有朱丹溪、汪机等。
针灸学派与正骨学派
针灸学派
经络理论
经络理论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人体内有许多经络,贯通全身,将各个脏腑和组织 器官联系在一起。经络理论在针灸疗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针灸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治 疗方法之一,它起源于古代,经过长期的 发展和完善,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针 灸疗法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副作用 小等特点。
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药物学家和医学家,他编撰的《本 草纲目》是中国药物学的经典之作,对中医药学的发展 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该书共收录了1892种药物,详 细描述了每种药物的性味、功效、主治和用法等。
伍连德与现代医学在中国的传播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现代医学先驱
伍连德是马来西亚籍的华人,他在中国推广和传播了现 代医学理念和技术,为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做出了卓越 的贡献。他积极推动了中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并在鼠疫 防控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以研究针灸治疗为主,强调穴位与经络的 作用,代表人物有皇甫谧、杨继洲等。
VS
正骨学派
以研究骨折治疗为主,强调手法复位与固 定,代表人物有危亦林、薛己等。
07
中国医学史上的文化交流 与融合
中西医学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早期接触与碰撞
在明朝和清朝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 西医学开始有了早期的接触和碰撞。
中国传统文化与医药PPT课件
老子,又称老聃、 李耳?, 春秋时期楚 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 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 )人,是我国古代伟大 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存 世有《道德经》(又称 《老子》)。其学说对 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 影响。
老子论“道”,首先是世界本原。他认为,天地 万物都由道而生。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 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关于道生万物的过 程,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说:“道之为 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 中有物。”又说:“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归结起来, 老子所说的“道”有三方面的涵义:道是先于天地的 混成之物;道是存在于万物之中的;道无形无象。“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关于《易经》 《易经》原名《易》、《周易》,汉代 人统称为《易经》。“易”字,一说为“简 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易” 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所以有 人认为《周易》是周人筮占材料的总结。 汉代以后的人所说的《周易》,包括“ 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 解释。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 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 ”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 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近 代,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 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 物,足以证明《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 之手,因此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 说”,所据不一。
三、传统文化对医药的影响
中华民族的医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既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又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中华 民族的医药文化,是在中华民族文化基础之上,伴随 着中华民族的产生、繁衍、发展、成长。是民族文化 的一朵奇葩。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医学的起源1、医学源于长期的生活实践第二章??医药卫生经验积累与医学理论萌芽1、甲骨文中对人体部位的认识,心是甲骨文中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内脏器官2、甲骨文中是世界医学史上有关龋齿的最早记载3、《左传》记载“六气致病说“(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病因学说)4、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诗经》5、《尚书》中《甘誓》、《洪范》两篇,是最早出现“五行”字样的文献。
6、酒在医疗上的应用及其意义7、汤液的发明:商代以前,人们习用单味药,且用重剂。
汤液的出现人们由用生药转变为熟药,由重剂量使用单味药改变为适量混用复味药。
8、周代宫廷医生出现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科,食医主管帝王饮食卫生,疾医相当于内科医生职责是施治万民之疾病。
疡医相当于外科医生。
兽医主要治疗家畜之疾病或疮疡9、周代开始重视对病历的记录和死亡原因的报告,并形成制度。
?周代还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医政组织和对医生的考核制度。
第三章??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1、《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目前发现的最早论述经脉的文献。
2、《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方书。
3、《导引图》是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4、《却谷食气》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专着。
5、《胎产书》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妇产科专着。
6、《脉书》是现存最早的疾病症候专论。
7、《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并非出自一人一时之手笔。
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原书各9卷,每卷9篇,各为81篇,合计18卷162篇。
8、《黄帝内经》的基本精神: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注重整体观念,注重脏腑经络。
9、《黄帝内经》价值及其影响:标志着中医学由经验积累阶段上升至理论总结阶段,完成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10、《难经》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首次提出奇经八脉的说法,指出了无形三焦的部位,提出肾与命门的关系。
11、《神农本草经》(《本经》《本草经》)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着,是我国药物学的第一次系统总结,标志着我国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诊断方法
中医的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 、切四种诊法,注重对患者进行 全面的整体评估;西医则以病史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为主, 注重对疾病的客观认识。
治疗手段
中医的治疗手段包括中药、针灸 、推拿等,注重整体调节和机体 内环境的平衡;西医则以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为主,注重对疾病 病灶的消除和根治。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02
古代医学的发展
中药的发展历程
01
天然药物时期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通过采摘、狩猎 等方式利用自然界存在的药物,开启 了中药的起源。
02
经验医学时期
随着人们对药物性质、作用和配伍的 深入了解,中药逐渐形成了以四气五 味、升降浮沉等理论为基础的应用体 系。
03
经典医学时期
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 经典医学著作的指导下,中药的理论 和应用得到了系统总结和发展。
华佗(三国):<华氏中藏经>
01
首创用全身麻醉施行手术。
03
02
中国古代的名医之一,精通内、外、妇、儿 、针灸各科。
04
孙思邈(唐代):<千金方>
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有“药王”之称。
05
06
著作《千金方》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近现代医学名人及其成就
林巧稚(1901-1983):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奠基 人之一
差异。
古代医学的分支与流派
经方医学
以《伤寒杂病论》为代表,强调 以六经辨症、以八纲论治,形成 了独特的经方医学流派。
温病学派
以叶天士、吴鞠通等为代表,强 调“外感必从热化”,注重清热 解毒、养阴生津的治疗方法。
寒凉学派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情发展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气血理论
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 础,强调对气血的调节和保养。
脏腑理论
将人体分为脏、腑、经络等几部分 ,强调脏腑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中药方剂的组成与疗效
方剂组成
中药方剂由君、臣、佐、使四个部分组成,强调药物之间的相互配伍和协同作用。
未来,中西医结合将继续发挥重要作 用,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具体而言,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范围将 更加广泛,研究方法将更加先进,临 床应用将更加普及,同时还将注重培 养中西医结合的人才队伍,加强中西 医结合的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中医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和推广, 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医学疗 法之一。
03
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古代名医的生平与成就
华佗(145-208年)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发明了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剂,还创作了《青囊书 》、《麻沸散》等医学著作。
张仲景(150-219年)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创作了《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发展了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为中医临床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医的传承和发展
中医的起源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中医传承和发展
中医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 同的流派和理论体系,如伤寒学派、温病 学派等。这些流派和理论体系在不断完善 和丰富的同时,也为中国医学史的发展做 出了重要贡献。
02
中国医学史的发展历程
04
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著作
古典医籍的版本与校勘
《黄帝内经》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医学的起源1.火的发明和使用在人类保健史上的意义是什么?(P2)火的使用推动了人类由生食转向熟食,熟食使肉类中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从而使人的身体和大脑得到的营养增加,提高了人类的智力水平和身体素质;火还可以取暖御寒,改善人类的生活居住环境,减少因久居寒冷潮湿的洞穴引发的疾病;火的使用还是一些原始治疗方法。
2药物是如何被发现并用于疾病治疗的?(P6)原始人类在采集各种野果、种子或挖取植物根茎来获取更多食物中,往往会误食某些植物而中毒,出现呕吐、腹泻甚至死亡等意外情况,有时也会因食用了某些植物使身体原有的痛楚不适减轻甚至消失;或同食一种植物,因摄入量的多少而出现不同效果,从而逐渐认识了各种植物对人体的不同作用,趋利避害。
3.婚姻制度的演变对人类的繁衍的影响如何?(P4)由野合到血缘群婚再到对偶婚,这种婚姻形态的演变和进步,减少了因近亲婚配导致的遗传疾病,非常有利于人类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健康繁衍。
4.应该怎样看待医药起源问题上的不同观点?(P10)各种观点都从不同的层面揭示出医学起源的内涵,但似乎远未洞悉事物的全貌,医学起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并非单一因素所为。
第二章医药卫生经验积累与医学理论萌芽1.“六气致病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成就?(P16)“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
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①以四时、五节、六气等季节、气候变化为主要病因的观念已经形成②从阳淫热疾、阴淫寒疾的记载来分析,“阳盛则热,阴虚则寒”的病理学说已基本确立,并且“风淫末疾,雨淫腹疾”之说与中医学说风病四肢痛、湿病有腹泻的理论有密切关系③五味、五色、五声的概念,对后世中医诊断学及药理学具有启发作用④实物病因开始出现,鬼神致病之说开始动摇。
它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病因学说,是基于对自然界气候环境的变化与人体发病关系的认识而形成的。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医学的起源1、医学源于长期的生活实践第二章医药卫生经验积累与医学理论萌芽1、甲骨文中对人体部位的认识,心是甲骨文中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内脏器官2、甲骨文中是世界医学史上有关龋齿的最早记载3、《左传》记载“六气致病说“(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病因学说)4、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诗经》5、《尚书》中《甘誓》、《洪范》两篇,是最早出现“五行”字样的文献。
6、酒在医疗上的应用及其意义7、汤液的发明:商代以前,人们习用单味药,且用重剂。
汤液的出现人们由用生药转变为熟药,由重剂量使用单味药改变为适量混用复味药。
8、周代宫廷医生出现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科,食医主管帝王饮食卫生,疾医相当于内科医生职责是施治万民之疾病。
疡医相当于外科医生。
兽医主要治疗家畜之疾病或疮疡9、周代开始重视对病历的记录和死亡原因的报告,并形成制度。
周代还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医政组织和对医生的考核制度。
第三章?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1、《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目前发现的最早论述经脉的文献。
2、《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方书。
3、《导引图》是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4、《却谷食气》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专着。
5、《胎产书》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妇产科专着。
6、《脉书》是现存最早的疾病症候专论。
7、《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并非出自一人一时之手笔。
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原书各9卷,每卷9篇,各为81篇,合计18卷162篇。
8、《黄帝内经》的基本精神: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注重整体观念,注重脏腑经络。
9、《黄帝内经》价值及其影响:标志着中医学由经验积累阶段上升至理论总结阶段,完成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10、《难经》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首次提出奇经八脉的说法,指出了无形三焦的部位,提出肾与命门的关系。
11、《神农本草经》(《本经》《本草经》)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着,是我国药物学的第一次系统总结,标志着我国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中华医学史概述
中华医学史概述── 讲述中医历史继承传统文化文章来源:三百千中国传统医学子夜星网站整理编辑一门科学的历史,就在这门科学本身。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文化一脉相承,从未中断,有五千年左右有文字可考的医学史,中医科学也因此成为历史最为久远的一门科学。
其体系庞杂,理论丰富,所衍生出的技术方法多种多样。
其发展脉络历历在目,原始文献丰富翔实。
形成了有东方文化发展的特色的独特理论框架。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就创造了原始医学。
这一时代的医学没有文字记载,但通过文物考古研究和民间的传说故事,我们可以推测和想象出当时尚处茹毛饮血时代的人类如何与疾病作斗争。
那时候的人大都是根据经验治病防病的,而他们集体智慧创造出来的医学知识被归属于若干贤人:伏羲,传说他创立了八卦;燧人氏,传说他教会老百姓熟食;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妇孺皆知,以至于第一部本草着作就假托了他的名字;黄帝,以及他手下的歧伯、伯高、鬼臾区等臣子,传说他们当年进行了大量的中医学研究讨论,并总结出一本《黄帝内经》;另外还有巫彭为代表的一系列巫师,传说他们是第一批医生。
无论传说如何,不能否定的是,中医并非起源于一时一人,而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劳动中逐渐创造的结果。
夏商西周时期医巫并存,在卜筮史料中记载了大量的医药卫生的内容,形成了医学的雏形。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整个学术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时期,医巫分离,医学具有更显明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理性,占据了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导地位;临床医学的分科已现端倪,趋于专业化。
扁鹊是这一时代的名医,扁鹊又名秦越人,据说他治好了虢国太子的尸厥,并因此被认为能够哦起死回生;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更说明了扁鹊的望诊技术出神入化。
中医学的一部经典之作《难经》相传为秦越人所作,但一般认为这也是和《黄帝内经》一样假借古人之名而已。
秦汉时,以伤寒、杂病和外科为最突出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医药学中国医学史
绪论 .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三棱器、尖状器、多边圆形刮削器
绪论 .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骨针
头颅部外科手术
医药的起源 . 第一节 考古与神话传说
2.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仰韶文化:其分布为以渭、汾、洛等黄河支流汇集的 中原地区为中心;时间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
龙山文化:泛指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时间为公元前 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 遗存,也有称为金石并用时代。
枚牙齿化石中,三枚有氟牙症的痕迹,一枚6岁儿 童的左上第一臼齿和一枚属10岁左右个体的左上 犬齿,釉质缺损尤为严重;
绪论 .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丁村人的牙齿化石
绪论 .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孕产和少儿疾病: 山顶洞人一具遗骨为尚未出生而死于母腹的胎儿; 甘肃永清大何庄遗址见一婴儿位于成人大腿之间, 很象是难产而致母婴俱丧;
绪论 .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3.早期智人 早期智人体质上与现代人更接近。但仍有一定的原始性 质,距今约30万年(或20万年)至5万年, 我国发现的丁村人、马坝人、长阳人、桐梓人等均属早 期智人。
绪论 .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4.晚期智人 晚期智人亦称新人,生活在距今5万年,体质特征与现 代人基本相似。 我国发现的河套人、资阳人、柳江人、山顶洞人等均属 晚期智人。
•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 毒”
• 古今药铺常挂其画像,浓 眉大眼、笑容可掬、腰围 树叶、手执草药就是“神 农氏”。
中国医学史
清代学者吴乘权的简明中国通史《纲鉴易知录》记载: “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始草木之滋,察其寒、
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口而遇 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 矣。”
中国医学史(重要资料)
中国医学史(重要资料)中国医学史原始社会的医疗活动一、医药起源论1、医源于圣人伏羲尝百药、制九针、画八卦神农尝百草黄帝尝味百木、典主医药2、医源于巫3、医源于动物本能4、医食同源5、医易同源6、医源于实践(广大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二、医药知识外治法:1、砭石:我国最早的石质医疗工具,砭,以石刺病也,用来切割脓包或浅刺身体的某些部位,可以减轻或消除病痛。
砭石或针灸起源时间:新石器时代2、灸法:对某一部位进行长时间固定温热刺激的方法介质:艾叶(灸草)夏~~春秋时期的医学一、病因对流行病最早的记录:疾年、降疾、雨疾、疾疫医和:六七致病说(阴、阳、风、雨、晦、明)二、预防医学酒为百药之长(酒的作用):兴奋、麻醉、溶剂、消毒杀菌、驱寒、散瘀、活血通络、挥发汤药:伊尹,单味变复方三、医事制度《周礼·天官》医事分工:食医、疾医、疡医、兽医战国~~东汉时期的医学一、马王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涉及经脉学的文献三、四大经典《黄帝内经》1、作者:托名黄帝2、成书年代:战国~~秦汉3、篇幅:《素问》、《灵枢》:各9卷,81篇4、基本内容(精神)和成就(1)注重整体观念A、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B、人与社会是统一的*- C人体自身是统一的D人的身心是统一的(2)重视脏腑经络(3)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难经》1、作者:传为秦越人,待考2、成书年代:西汉末~~东汉3、篇幅:3或5卷4、主要内容和成就脉诊诊脉独取寸口脏腑七冲门经络奇经八脉针刺腧穴疾病广义伤寒《神农本草经》1、作者:托名神农2、篇幅:3或4卷3、主要内容和成就(1)创药物三品分类法,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2)概述中药学基本理论A、论述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B、提出药物七情和合理论C、完整提出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D、阐述药物采集、加工、炮制和制剂(3)记载临床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4)论述药物的功效和主治(5)我国研究制药化学的滥觞《伤寒杂病论》1、作者:张机(仲景、长沙)医圣2、成书年代:东汉末3、篇幅:《伤寒论》、《金匮要略》4、主要内容和成就(1)《伤寒论》确立六经辨证论治原则《金匮要略》确立脏腑辨证论治原则(2)对方剂学的贡献~~方书之祖组方严谨灵活、剂型种类繁多、方剂疗效可靠魏晋南北朝的医学一、脉学《脉经》第一部脉学著作1、作者:晋·王叔和2、主要成就1)确立“寸口诊脉”的脏腑定位2)整理归纳24脉,规范脉象名称3)强调诊脉与临床治疗结合二、针灸学《针灸甲乙经》第一部针灸学专著1、作者:晋·皇甫谧2、主要成就1)系统整理人体腧穴,349个,比《黄帝内经》多189个2)提出分部划线布穴的学位排列方法3)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4)总结临床针灸治疗经验《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载药730种,按药物自然属性、功效分类《雷公炮炙论》现存最早炮制学专书雷斆,炮制业鼻祖《肘后救卒方》“肘后”指随身携带以备急用“救卒”意在救治突然发生的急病1、作者:晋·葛洪,字稚川,号抱补子,江苏南京句容人代表作:《抱补子》《肘后救卒方》老婆鲍姑(潜光)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家2、羌虫病、狂犬病以毒攻毒、天花、结核病、隔物灸《刘涓子鬼遗方》现存最早外科专书整理者:北齐·龚庆宣隋唐五代时期的医学一、尚药局、药藏局、太医署医事分科: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医科:少小、体疗、疮肿、耳目口齿、角法二、《内经》研究1、隋·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我国现存最早《内经》注本2、唐·王冰《次注黄帝内经素问》三、《诸病源候论》现存最早的病源症候学专书1、作者:隋·巢元方等人2、主要成就1)详细记载各种疾病2)正确阐述疾病病因3)确切描述疾病征候四、《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常合称《千金方》古代医学百科全书1、作者:唐·孙思邈2、主要成就1)注重医德修养2)集唐以前医方大成3)重视妇儿疾病4)积累丰富药物经验5)强调综合治疗6)积极倡导养生五、《外台秘要》又名《外台秘要方》,简称《外台》1、作者:唐·王焘(医学文献整理大师)2、主要成就1)整理保存大量古代医学文献2)搜集整理推广民间单验方3)载录唐以前医学发明六、《新修本草》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由唐政府主持编撰的具有药典性质的著作彩色药图844种,新增144种《本草拾遗》《食疗本草》《海药本草》七、《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1、作者:唐·蔺道人2、成就1)较为系统的论述骨折的治疗常规2)针对骨折复位固定,提出动静结合的治则3)治疗肩关节脱臼,首次采用“椅背复位法”4)收载40余道处方,运用外洗、外敷、内服等多种方法八、《颅囟经》作者不详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经效产宝》现存第二部妇产科专著《胎产书》现存最早妇产科文献宋金元时期的医学翰林医官院、太医局、官药局校正医书局——国家卫生出版机构儒医:宋代一些读书人进入医学队成为医生方书(宋政府)《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成药专书和配方手册药物(宋政府)《嘉祐本草》、《本草图经》是《证类本草》(唐慎微)编撰的基础《饮膳正要》元·忽思慧——我国古代重要的营养和食疗专著《苏沈良方》金·成无己首次注解《伤寒论》医学理论的发展和临证各科的成就解剖《欧希范五脏图》、《存真图》(杨介)诊脉施发《察病指南》创“以图示脉”法舌诊杜本《熬氏伤寒金镜录》图文并茂验舌专书病因病机南宋·陈言(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完善三因致病说内科葛可久《十药神书》治疗虚劳病(主要是肺痨)专著外科陈自明《外科精要》伤科元·李仲南:《永类钤方》“曲针”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麻醉、首次采用悬吊复位法妇科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总结性妇产科专书儿科宋·钱乙(仲阳)《小儿药证直诀》针灸王惟一:针灸铜人——开创了实物教学之先河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倡“同身寸”取穴法法医宋慈《洗冤集录》法医学鼻祖金元医家的创新一、刘完素1、生平:字守真,号通玄处士,金代河间人。
中国医学史(全)
中 国
5、注重疾病预防。
医
学
史
黄帝内经的内容与成就
阴阳五行学说 藏象经络学说 病因病机学说 诊法治则学说 针灸运气学说
中 国 医 学 史
《神农本草经》——现存第一部药书
《神农本草经》三卷,大约成书于东汉。
《神农本草经》的内容
365种药物:植物药252味、动物药67味、 矿物药46味。
分上中下三品:
针灸
针法:针的起源——源于砭石的产生。
中
灸法:灸的起源——源于学会用火之后。 石刀:有锋刃, 用于破痈排脓。
国 外治法
新石器时代。
医
学
可能源于用泥土、香灰、树叶等敷裹伤口
史
等的做法。
伏羲
中 国 医 学 史
中 国 医 学 史
中 国 医 学 史
2 早期的医药卫生活动时期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夏~春秋)
2、阳淫热疾,阳淫寒疾说 明“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的病理学说基本正确。
中 国 医
3、五味、五色、五声的概 念也给后世诊断学及药理学 以一定的启示。
学
史
(傳一·十二) 晉侯求醫於秦,秦伯使醫和視之,曰: 「疾不可為也,是謂近女室,疾如蠱。非 鬼非食,惑以喪志。良臣將死,天命不 佑。」公曰:「女不可近乎?」對曰: 「節之。先王之樂,所以節百事也,故有 五節;遲速本末以相及,中聲以降。五降 之後,不容彈矣。於是有煩手淫聲,慆堙 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聽也。物亦如之。 至于煩,乃舍也已,無以生疾。君子之近 琴瑟,以儀節也,非以慆心也。天有六氣, 降生五味,發為五色,徵為五聲。淫生六 疾。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 分為四時,序為五節,過則為菑:陰淫寒 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 淫惑疾,明淫心疾。女,陽物而晦時,淫 則生內熱惑蠱之疾。今君不節、不時,能 無及此乎?」
中国医学史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医药的起源1.导引:是古代的一种养生术和健身法,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是由原始舞蹈演化而来的。
相当于现在的气功或运动疗法。
2.针法:是借助一定的工具对人体的某些部位进行针刺治疗疾病的方法。
3.砭石:是一种锐利的楔形石块,最早是用来进行针刺治疗的工具,还可以用来破开脓肿和排脓放血。
4.灸法:是通过对身体的某一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以达到减轻疼痛、治疗疾病的目的。
5.原始时期的外治法:止血法按摩法热熨法手术疗法6.火的使用对人类卫生保健的意义①火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②使人类的饮食结构由“生食向熟食”转化;③改善了人类的居住条件;④为某些原始的治疗方法,如热熨法和灸治法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第二章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1、酒的医学作用兴奋剂麻醉剂消毒剂驱寒散瘀溶剂2、汤药的意义汤液的出现,使人们由习惯用生药转变为用熟药,由使用重剂量单味药转变为适量混用多种药物,这就有利于药效的发挥,并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促进了中医复方的发展。
3.六气、六疾、六气致病学说的内容六气致病说:(《左传》)公元前541年,秦国名医医和为晋候诊病时,提出“六气致病说”。
他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
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
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灾。
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4.“病入膏肓”典故出处与早期治法规范的提出《左传》:“成公十年(公元前576年)晋候有疾,医缓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病入膏肓”)“攻”和“达”有人认为指的是温熨和针刺。
提出了“攻”、“达”、“药”治法规范。
5.藏冰、变火藏冰:用储藏冰块的办法,调节四时气候变化给人带来的影响,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变火:在不同的季节燃烧不同的燃料,以预防疫病的发生。
6.阴阳、五行概念的最早出处阴阳:始于《周易》五行:始于《尚书·洪范》7.天人关系的主流思想内容人顺应天地人和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所以,一切人和事都应该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医学史(全)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中国医学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医学 • 隋唐至宋元时期的医学 • 明清至中华民国时期的医学 •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医学发展 • 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
01
中国医学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原始社会的医学起源
最早的医疗活动
处于萌芽状态的原始医疗活动,包括对伤病的初步认识和简单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方法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通过将中医和西医 的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模式。
中西医结合的实践
中西医结合的实践包括在临床治疗、康复和预防保健等方面,通过对患者进 行整体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现代化和医疗器械的发展
01
中药现代化的历程
医疗机构
出现了医馆、药店等医疗机构,医学教育也开始兴起。
02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医学
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
《黄帝内经》
该书基本成书于秦汉时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总结了春秋战国以 前的医学成就,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神农本草经》
该书成书于汉代,是中药学理论的奠基之作,收录了365种药物,并对其药性 、组方、禁忌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
04
明清至中华民国时期的医学
明清温病学派及儿科学的成就
温病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明清时期,温病学派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这一学派强调对急性热病 的治疗应以温病为重点,同时注重调理脾胃和气血。
儿科学的成就
明清时期,儿科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不少儿科医学著作,如《幼科 释迷》等,这些著作对儿科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
中药现代化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
中国医学史绪论PPT文档资料
学 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0年后)
•.
•1
概说中医
一、中国医学越来越走向世界
二、中医为什么能流传下来
三、中医为什么管用
四、独特的疗法
中
国
医
学 史
五、学习中医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2
中医为什么能流传下来 我国有不间断的文字记载的历史
中 国 医 学 史
•.
•3
中医为什么管用
中医的特点是: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刮杀
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
以五味节之。
兽医,下士四人, 掌疗兽病,疗兽疡,凡疗兽病灌而行
之。
中 国 医 学 史
•.
•25
三、秦代
“疠迁所” : 世界上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
“封诊式”: 法医检验鉴定的标准格式。
中 国 医 学 史
《洗冤集录》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是中国法医学 的里程碑。
清同治六年,荷兰人首先将这本书翻译成荷兰文,传入西方。
中 后又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影响世界各国法医学的发展极为深远。
国 医
宋慈因此被西方人称作 “ 法医学之父 ” 。
学
史
•.
•35
元代 发明了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 发明了外科缝合用的缝合曲针。
•.
•6
一、什么是医学史
概念
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药学的起 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 科。
中 国 医 学 史
•.
•7
中 国 医 学 史
•.
•8
中 国 医 学 史
•.
•9
中国文化史-第十讲中国传统医药文化
书中选收300多种药方(除去重复实269首),基本包 括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大都具有用药灵活和疗 效显著的特点,对每味药的应用都比较明确、谨 慎,对药物的煎法和服法也作了详细的规定,其 中有些药方直到今天仍有很好的疗效。方书之祖。
总之,该书述及辨症——立法——拟方——用药, 以六经辨伤寒,以脏腑辨杂病,确立了中医学辨 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与治疗原则,为临床医学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饮食-药方,取暖-热熨与灸法,生产-针刺疗法-经络学说
夏商周时期
甲骨文中关于疾病记载的资料有近五百条。其中所涉及的疾病有 头、眼、耳、口、牙、喉、鼻、足、趾等十多个部位。
西周时期开始出现医巫分离的趋势,政府设有管理医疗事业的官 员叫“医师” ,总管医药行政,年终考核医生们的医疗成绩, 来确定他们的级别和俸禄。当时已开始重视病历记录和医疗报告。
◇他用麻沸散作临床麻醉以进行外科手术,在世界外科麻醉史 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当时的诊断术、解剖术和止血 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他精于脉诊和针灸,并特别注意选用穴位,以达到最好的疗 效,首创 “华佗夹背穴”应用至今。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2世纪中至3世纪初), 河南南阳人,是汉代著名的医 学家,后人尊称为“医圣”。 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撰写了中国第一部理、法、方、 药俱备的经典著作《伤寒杂病 论》。
葛洪和《肘后备急方》
葛洪(284-364),医学家、 炼丹家。对化学、医学、药物 学、养生行等著造诣精深。著 述包括天文、潮汐、军事、兵 法、人物传记、杂记、气功等 是世界制药化学的先躯。现存 所著《肘后备急方》包括各科 医学、其中有对肺结核、麻风、 天花、狂犬病等世界最早的记 载,开创了中医传染病学和临 床症学的先河。
中国医学史
《中国医学史》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中医学的发展过程:1.学术体系形成时期2.实用经验发展时期3.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4.传统延续与创新时期5.中西医交汇撞击时期火的使用,特别是人工取火的发明,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婚姻形态的演变和进步过程:由野合到血缘群婚再到对偶婚关于药物起源的几个传说中的人物:伏羲氏、神农、黄帝。
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对矿物的性能有所了解,并认识到某些矿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针灸技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砭石可谓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
《说文解字》曰:“砭,以石刺病也。
”砭石在古代除用来治病外,还较多地用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故又称针时或鑱石。
灸法即通过对人体某些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甲骨文中“疾年”、“降疾”、“雨疾”、“疫疾”等记载是我国最早关于传染病、流行病的记载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
传说中伊尹创制汤药周代宫廷医生分为四种: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唐太医署的医学教育分为四科:医科(体疗、少儿、疮肿、耳目口齿、角法)、针科、按摩科、咒禁科隋唐医政制度:主要有三个系统:1.为帝王服务的尚药局;2.为太子服务的药藏局;3.为百官医疗兼教育机构的太医署和地方医疗机构最早的经脉学著作是《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最早的医疗体操图《导引图》现存最早的妇产科著作是《胎产书》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是《却谷食气》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论述病原证候学的专著是《诸病源候论》我国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针灸甲乙经》最早的外科专书《刘涓子鬼遗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书《颅囟经》《普济方》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我国最早的医学杂志是《吴医汇讲》最早的麻风病专书是《解围元薮》较早的梅毒病专书是《霉疮秘录》《黄帝内经》的基本内容和成就:《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九卷,每卷九篇,各为81篇,合计162篇《素问》所论包括人的生理、心里、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灵枢》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着介绍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成就:1.强调整体观念2.重视脏腑辩证3.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黄帝八十一难经》的主要内容和成就:脉诊部分主要论述了脉诊的基本知识、脉学的基础理论、正常脉象、病脉、各类脉象之鉴别经络部分着重论述了经络的长度、流注次序,奇经八脉、十五经络及其有关病症,十二经脉一别络的关系,经脉气绝的症状与预后等脏腑部分主要论述了脏腑的解剖形态、生理功能以及与组织器官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 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 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 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 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 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 万里。
出自三国时代吴人.徐整
绪论 .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三棱器、尖状器、多边圆形刮削器
绪论 .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骨针
头颅部外科手术
医药的起源 . 第一节 考古与神话传说
2.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仰韶文化:其分布为以渭、汾、洛等黄河支流汇集的 中原地区为中心;时间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
龙山文化:泛指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时间为公元前 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 遗存,也有称为金石并用时代。
中国文化怎样起源?起于何时?在没有考 古实证之前,人们往往信从一些传说。传 说认为,中国的古史始于“三皇”(伏羲、 燧人、神农)或“五帝”(黄帝、颛顼、 帝喾、尧、舜),以后是夏、商、周三代。
考古学的兴起和发展,为我们真实地了解远古历史提供了确凿的实证资料。这样,使我 们真实地了解远古历史成为可能。 旧石器时代,人类尚处于蒙昧野蛮的阶段。同民族文化起源基本上没有直接的关系。同 民族文化起源有直接关系的,是大约始于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文化。
早期直立人或称南方古猿。距今300万—150万年; 由于中国过去未发现南猿化石,考古学家一般认为,亚 洲的人类是由非洲迁移而来; 1970年在湖北建始县发现三颗与南方古猿纤细种接近的 下臼齿;
绪论 .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2.晚期直立人
晚期直立人在欧、亚、非三洲均有发现,距今200万年 (或150万年)— 40万年(或30万年)。 直立人脑容量显著增大,能制造较进步的旧石器,并开 始用火,但体质上仍有较多的原始性。 我国发现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均属晚期直立人。
早在十七世纪,德国大数学 家莱布尼兹研究八卦,并根 据八卦的“两仪,四象,八 卦,十六,三十二,六十四 卦”,发明了二进位记数和 当地欧洲先进的计算机。八 卦中包含的“二进法”,现 在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及电子 学中。
伏羲伏羲是中国古文明代表人物的“三皇之首”,《三 字经》中有,“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于是烟即合,二人即结为夫妇 。
伏 羲 女 娲 交 尾 图
中国医学史
(三) 伏 羲(人文始祖)
相传为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伏羲是蛇身人首 伏羲出生于蛇系氏族, 并且以蛇为尊,形若蛇 之鳞身或花纹。
伏
的
羲
人
氏
文伏 始羲
像
祖是
,中
居华
三民
皇族
之敬
首仰
。
医药的起源·第一节 考古与神话传说
伏 羲 演 八 卦
创造精神是伏羲精神的核心,重视德行是伏羲作为时代 领袖人物的重要标志。
伏羲又是中国各民族共同承认的老祖,是团结多民族的 原始亲缘。
医药的起源·第一节 考古与神话传说
战国诸子百家著作中有关于有巢氏、燧 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的传说。
有巢氏 “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燧人氏 “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伏羲氏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 神农氏 “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
横断山脉东侧有蜡玛猿、西瓦猿化石的发现, 证明这一地区是人类的摇篮之一。
中国医学史
生态环境的剧变、严峻的自然选择力量,迫使 人类从其起源开始都必须与自然展开艰巨的斗争。
与疾病及损伤的斗争,是人类生存和保健的需 要,是医学产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它向医学史研究者提出,史前人类的研究是医 学起源和医学历史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盘古的传说——历史记载汇集】 【《艺文类聚》卷----引《五运历年纪》】
医药的起源 . 第一节 考古与神话传说
盘 古 开 天 盘古
医药的起源·第一节 考古与神话传说
(二) 女 娲
女
【女娲造人】
娲 造 人
【女娲补天】
医药的起源·第一节 考古与神话传说
杀炼 黑五 龙色
女 娲 造
以石 人
济以
冀补
州天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医药学·中国医学史
《楚辞·天问》开头写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 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闇闇,惟时何为?阴阳 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 功,孰初作之?……”
圜: yuán 闇: 暗
医药的起源 . 第一节 考古与神话传说
医药的起源 . 第一节 考古与神话传说
龙
○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济南章丘县 山
龙山镇的城子崖而得ຫໍສະໝຸດ 。文○龙山文化依照各自的不同特点,可 化
分为山东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 陕西龙山文化等。
( 黑
陶
器
)
绪论 .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通过分析考古发现 ,从古猿→早期直 立人→晚期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现代类人古猿 ,都反映出原始人类的生活习 性、疾病种类、疾病卫生的防治原貌。
[重 点]:了解人类早期的卫生保健的几个主要环节, 即:居住、衣着、用火、导引、婚姻的进化情 况及简单的医药知识。 掌握针灸术、导引术和医药的起源; 熟悉古代婚姻的进化对卫生保健的意义。
[难 点]:医药的起源。
中国医学史
概述
人类绝不是从天然环境优越的地区发展起来的; 中国喜玛拉雅山系: (1800万年板块飘移)
绪论 .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三)原始人类的寿命
原始人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防治疾病的条件极 差,他们的平均寿命极低。
人类学家对北京人的38个个体的年龄进行过认真 研究,发现死于14岁以下的15人,30岁以下的3人, 40~50岁的3人,50~60岁的只有1人,其余16人 死亡年龄无法确定。
中国医学史
The history of TCM
甘肃中医学院 基础课部中医医史文献教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医药学·中国医学史
. 第二章 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
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1)
(原始社会)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
远古~公元前21世纪(原始社会)
[教学目的]:认识医药的起源来自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及与疾 病斗争实践。
,,
积断
芦鳌
灰足
以以
止立
淫四
水极
。,
医药的起源·第一节 考古与神话传说
《太平御览》:
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创造出鸡, 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羊,初四创造猪,初六 创造马,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 自己的样子造出了数个小泥人…….
医药的起源·第一节 考古与神话传说
《独异志》:
女娲是与伏羲为兄妹。当宇宙初开时,天 地之间只有他们兄妹二人,在昆仑山下,而天 下未有其它人民。相议想为夫妻,又自觉羞耻。 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为 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
医药的起源 .第一节 考古与神话传说
(二) 原始人类的疾病 口 腔 疾 病: 氟牙症、龋齿、齿槽脓肿、牙齿磨耗 ; 创伤性疾病:头盖骨留有伤痕,并且是受利刃器物、 圆石或棍棒打击所致 ; 骨关节疾病:常见有骨质增生、骨性关节炎、骨结核、 脊椎变异、股骨弯曲增大及骨髓炎之类疾病痕迹 ;
孕产和少儿疾病:难产而致母婴俱丧 ;小儿死亡;
山顶洞人饰品
绪论 .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一)原始人类体质的演变
人类体质是由古猿进化逐渐形成的,其进化为: 古猿→早期直立人→晚期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
人→现代人古猿; 我国均已发现具有代表性的化石,在体质上也明显具
有中国人种(即蒙古利亚人种)的特征。
绪论 .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1.早期直立人
氟牙症: 1971~1972年在贵州桐梓县发现的桐梓人六
枚牙齿化石中,三枚有氟牙症的痕迹,一枚6岁儿 童的左上第一臼齿和一枚属10岁左右个体的左上 犬齿,釉质缺损尤为严重;
绪论 .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丁 村 人 的 牙 齿 化 石
绪论 .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孕产和少儿疾病: 山顶洞人一具遗骨为尚未出生而死于母腹的胎儿; 甘肃永清大何庄遗址见一婴儿位于成人大腿之间, 很象是难产而致母婴俱丧;
传 说 中 的 炎 帝 , 号 神 农 氏 ,
—
华 民 族 的 始 祖
炎 帝
医药的起源·第一节 考古与神话传说
)
(
神 农 教 稼 图
明 刻 本
医药的起源·第一节 考古与神话传说
• 原始农业发明者。教人开 垦土地,播种五谷,带动 原始社会后期由渔猎畜牧 向农业经济转变发展;
•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 毒”
中国医学史
考古资料表明: 人类已有300万年的历史
中国境内的考古遗址和文化遗存表明: 170万年前 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此生存繁衍
第一节 考古与神话传说
. 第二章 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
一 .考古发现
考古发现奇迹 文物承载历史
一、考古发现
1.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化石:
元 谋 人:距今约 170 万年 蓝 田 人:距今约 78~80 万年 北 京 人:距今约 40~50 万年 丁 村 人:距今约 15~10 万年 山顶洞人:距今约 18,000 年
• 古今药铺常挂其画像,浓 眉大眼、笑容可掬、腰围 树叶、手执草药就是“神 农氏”。
中国医学史
清代学者吴乘权的简明中国通史《纲鉴易知录》记载: “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始草木之滋,察其寒、
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口而遇 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 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