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孟子见梁惠王》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孟子》梁惠王上下PPT课件

《孟子》梁惠王上下PPT课件

推广到百姓的身上,这样就可以得到百姓的拥戴,
从而稳固国家的统治。
.
3
2、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①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③有肥肉,厩④有肥马,民有饥色,野 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 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⑤在其 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⑥,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上》1)
.(《孟子·梁惠王下》128
(1)下列各项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国君任用贤人一定要谨慎,否则,就会 使地位低的超过地位高的,关系疏远的超过关系亲近 的。 B、孟子认为国君任用贤人不能听左右之人和大夫的 意见,而要听国人的意见,只有国人的意见才是可靠 的。 C、孟子认为国君在任用贤人的时候能做到一切都听 从国人的意见,这样的国君就真正是百姓的父母之君 了。 D、老百姓认为可以,就任用他;老百姓认为不可以 ,就不任用他,这是一个深具全民意识的观点。
.
4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A.“以梃与刃” 的譬喻是为了说明“以刃与政” 的“不 仁”,来引起惠王的警惕,提高他的觉悟。
B.“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强调的是用人形的土 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 呢?
C.文中用人们对兽相食尚且恶其残忍,来说明人之 所以不同于禽兽就是对人的同情,这样来激发惠王对 人民的仁心。
D、从闻过则喜闻善言则拜,到与人为善,虽然有程度 的不同,但其性质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善于吸取别人的优 点而改正自己的缺点。

孟子梁惠王上课件PPT课件

孟子梁惠王上课件PPT课件
心"、"善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 为"四端";此"四端""非由外铄我也,我固之有也 ",(《孟子•告子上》)而它们正是仁、义、理、 智"四德"的基础。这即是孟子的"性善论"。 •
《孟子》
•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 心;……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 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 端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公孙丑上》)
《孟子》
• 2,主张行政爱民,确立“民贵君轻”的民本 精神。
• 在先秦诸子的政治学说中,孟子的“民本” 思想最引人注目。冯友兰认为民本“乃孟 子政治及社会哲学之根本意思” 。有研究 者将之称为“先秦民本思想的高峰” 。
《孟子》
• 3,主张“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确定“制 产裕民”的经济政策。
• (1)制民之产,实行井田制。 •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
《孟子》
• 1,性善论和王道仁政是“贵民说”的理论 基础。
《孟子》
• 2,古代重民思想是“贵民说”的思想之源。 • 《尚书·皋陶谟》说:“天聪明,自我民聪
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尚书·泰誓》 也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周 书·泰誓上》) • 《管子·权修篇》提出:“士、农、工、商 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孟子》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 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 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 矣。”(《梁惠王上》)孟子又说:“亲 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上》) 这里存在着这样一种“推”的程序:亲 (亲)→ 仁(民)→ 爱(物)。这就是 儒家关于如何“施爱”方面的“爱有差等” 的思想。

孟子见梁襄王 PPT课件 3 人教版

孟子见梁襄王 PPT课件 3 人教版


76、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77、年轻就是这样,有错过有遗憾,最后才会学着珍惜。

78、时间不会停下来等你,我们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79、在极度失望时,上天总会给你一点希望;在你感到痛苦时,又会让你偶遇一些温暖。在这忽冷忽热中,我们学会了看护自己,学会了坚强。

80、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一:1、六王毕,四海一
2、一人、一桌、一椅、一扇
3、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4、孰能一之
与:
1、孰能与之
2、与斗卮酒
3、蜩与学鸠笑之 4、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5、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6、管仲非仁者与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 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 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 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 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 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 然谁能御之?’”

46、在浩瀚的宇宙里,每天都只是一瞬,活在今天,忘掉昨天。

47、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48、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49、人往往会这样,顺风顺水,人的智力就会下降一些;如果突遇挫折,智力就会应激增长。

50、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不是无知,而是对无知的无知,才是知的死亡。

51、对于最有能力的领航人风浪总是格外的汹涌。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 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孟子见梁惠王PPT2

孟子见梁惠王PPT2
• 孟子认为:四端与生俱来,人人都是相同的,未能 成为善人,不是人性本质有什么差别,而是由于不 去培养扩充这些善端,以致逐渐失去本性。如《三 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因此,“圣人与我同类”,“人皆可以为尧 舜”。 18.05.2019
6
仁政说
Hale Waihona Puke 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 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
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
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
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
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18.05.2019
11
•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
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
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
• 责任:“养生丧死无撼,王道之始也。”
18.05.2019
10
以义治国,何必言利
•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
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
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
吾家?’土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
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
‘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
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
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
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

孟子见梁惠王ppt2

孟子见梁惠王ppt2
7、《尽心》上下。
孟子的学说以“性善论”为出发点,核心是 “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其文章说理 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
2020/4/6
4
孟子思想
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 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 权推翻政权。
2020/4/6
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
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
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
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
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
说利呢?”
2020/4/6
确立霸主地位,在大部分人都在追求“霸道”时,孟子
却独树一帜,举起了“王道”大旗,虽然二者都能达到
一统天下的目的,但毕竟“霸道”的效果来得快且明显,
而“王道”却要贯彻仁义精神等很长时间。所以,从某
种角度可以这样说:孟子有点儿不识时务。与孔子当年
游学各国的命运一样,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但他从不
怨天尤人,相信人皆可以为尧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
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
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
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2020/4/6
11
•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
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
• 孟子认为:四端与生俱来,人人都是相同的,未能 成为善人,不是人性本质有什么差别,而是由于不 去培养扩充这些善端,以致逐渐失去本性。如《三 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选修《孟子见梁惠王》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选修《孟子见梁惠王》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孟子人生三乐
• 孟子说“人生有三乐也,父母俱在,兄弟 无故,一乐也”,父母亲都健在,兄弟都 没有什么变化,这就是一种快乐。“仰不 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抬头不 愧于天,低头不愧于地,我心无愧于天地, 这是人生的第二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 之,人生三乐也”,能够得到天下英才来 教育,这是人生的第三种快乐。
2024/10/21
14
孟子对“利”的观点
• 有一天,孟子来到齐国王宫,游说齐宣王实行仁政。齐宣王认为实行 仁政实在是太难而且也太飘渺了,就干脆说:“我不行,因为我有个 毛病,——我贪财”。孟子不以为意,反而苦口婆心地劝道:“你贪 财不要紧,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只要你能以自己对财物的爱好中体会 到别的人,老百姓也同样爱好财物,并且努力在满足自己贪财愿望的 同时,让老百姓也富裕起来,也满足他们对财物的需求,那就是行仁 政了”。齐宣王还是很犹豫,又说:“我还有个毛病,我好色”。孟 子回答到:“当年的圣人太王宣父也好美色,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 大圣人。可见善好美色也不能成为不行仁政的藉口。只要你自己好美 色的时候想到老百姓也喜好美色并在满足自己好色愿望的同时也满足 老百姓对美色的喜好,那也是在仁政了”。
7、《尽心》上下。
孟子的学说以“性善论”为出发点,核心是 “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其文章说理 畅达,气势充分并长于论辩。
2024/10/21
4
孟子思想
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惜人民 为先,为政者要保证人民权利。 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 权推翻政权。
2024/10/21
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
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
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

2.3孟子见梁惠王 胠箧PPT课件人教版

2.3孟子见梁惠王 胠箧PPT课件人教版
(6)虽重
.圣人而治天下(形容词作动词,重用)
(7)则是重
.利盗跖也(形容词作动词,增益)
(8)而天下始人含其明
.矣(形容词作名词,视觉)
(9)胶
.离朱之目(名词作动词,粘住)
(10)非所以明
.天下也(形容词作动词,明示)
-13-
孟子见梁惠王
凝听作家故事
胠箧
了解作品背景
首 页
积累语言知识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4)乃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你的)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只,仅仅)
-10-
孟子见梁惠王
凝听作家故事
胠箧
首 页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把握文脉主旨
何适而无有道邪(到……去)
(5)适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惑乱天下的主要原因。因而庄子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要求摒弃
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回到“至德之世”,这表现了庄子社会观和政治观
中消极颓废的一面。
-16-
孟子见梁惠王
句段点评
胠箧
多维探究
首 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审美鉴赏
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
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把握文脉主旨
6.明句式
(1)何以利吾国(宾语前置)
(2)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被动句)
(3)何适而无有道邪(宾语前置)

人教孟子见梁惠王高三语文课件(通用)

人教孟子见梁惠王高三语文课件(通用)
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2021/5/142021/5/142021/5/142021/5/14 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2021/5/142021/5/14Friday, May 14,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5/142021/5/142021/5/145/14/2021 3:54:12 AM
报我以艰险,我就是一座坚强挺立的大山; 报我以痛苦,我就是一只婉转歌唱的黄鹂; 报我以不幸,我就是一棵笑傲霜雪的劲松。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2021/5/142021/5/14Friday, May 14, 2021

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2021/5/142021/5/142021/5/145/14/2021 3:54:12 AM
拓展延伸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本直中绳,輮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 学》
《出发与到达》
……生命也有出发,生命也有到达。西方人说:人生就如
航海。人们年少的时候,总想在人生的征途上高歌猛进; 历尽沧桑步入晚年的时候,就停泊在平静的岸边。然而, 看见洁白浪花的人总想听见抛锚的喧哗,听见抛锚喧哗声 的人也会回味出航时的浪花。就如某些武侠小说中的人物, 年轻时总想一战成名;年老了,当了武坛盟主之后便想急 流勇退。浪花是喧哗的开始,喧哗是浪花的结束。起航总 会到达,到达又会再出发。人的生命就是在洁白的浪花和 铁链的喧哗中航行出来的。
05湖南高考满分作文:那鱼 那鹰 那人
我把自己比喻成一条鱼,我要努力寻 找离开水的出口。

孟子见梁惠王ppt1 人教课标版

孟子见梁惠王ppt1 人教课标版

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
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 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 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 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 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 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 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 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
• 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 的基础上。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 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 爱之心。但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不同于墨子的 “兼爱”,而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孟子主张, “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 上的体现。
回来,再坚持一下吧,母亲点头。 午夜,母亲呼吸急促,神志明显不清。我们晚辈愚孙、亲朋好友二十多人守候在母亲床前。天时感应,外孙赶到家握着外婆的手不几分钟,老人家静静辞世。母亲停止呼吸那一刻,我们都默默地告诫自己,不哭不哭,同时谁也不愿打破母亲宁静的睡意。依母亲的心愿和嘱咐,夜里没有 哭声,没有鞭炮声。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 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 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 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 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 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 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 的高见吧?”

孟子见梁惠王ppt1 人教课标版

孟子见梁惠王ppt1 人教课标版

道德伦理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 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 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 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 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 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 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 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 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他说:“故凡同类者, 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这里, 孟子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摆在平等的地位,探讨他们所具 有的普遍的人性。这种探讨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 革的历史潮流,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对伦理思想的发 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
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 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 • 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 的基础上。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 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 爱之心。但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不同于墨子的 “兼爱”,而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孟子主张, “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 上的体现。 •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 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 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 “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 的。
孟子见梁惠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汉族。 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战 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 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 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 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 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 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 称为“孔孟”,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 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 著书。

高中人教新课标语文选修孟子见梁惠王2ppt课件

高中人教新课标语文选修孟子见梁惠王2ppt课件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 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 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 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 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 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孟子说: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是 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 百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 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孟子认为,人民的物质 生活有了保障,统治者再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 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 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 心”的基础上。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 之心。但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不同于墨子的“兼爱”,而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孟子主张,“亲亲 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政就是这种不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 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正因此原因,《汉书》「艺文志」 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 到五代十 国的後蜀时,後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 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子》与 《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 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 思想,曾命人删节《孟子》中的有关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 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 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
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 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 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 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 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 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 必曰‘利’?”
有《孟子》七篇传世:《梁惠王》 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 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 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 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 张德治。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 长于论辩。
孟子思想
1、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 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 权推翻政权。
道德伦理
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 出了性善论的思想。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 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 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他说:“故凡同类 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 我同类者。”这里,孟子把统治者和被统治 者摆在平等的地位,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 的人性。这种探讨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 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 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
我们平时说话作文要学会这样, 1.讲求章法 增加说理的深刻性
先亮出自己的观点 然后破对方的观点 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2.善于铺排
论辩要注意些什么
• 观点鲜明 • 结构严谨 • 有理有据 • 思维严密 • 底蕴深厚
重难点探究:
孟子的义利观究竟是怎样的?我们 今天应该怎样看待他的义利观?
人有不为
“重义”只是以义为上、 也,而后 先义后利、以义求利, 可以有为。 并非不言利,也不轻利。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 在孔孟看来,只顾追求利,会使人忽略对 道德的完善和追求,使行动失去准绳。在春秋 战国时代,犯上作乱多,原因是对私利的追求。 而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将私利理解宽泛些:个 人的利只要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并且和国家集 体利益方向大体一致,追求就没错。不过在如 今市场经济大潮中,利在人们心目中多指物质 利益,同时忽略了精神追求,忽略了道德完善, 这样虽有钱,但精神空虚,甚至损人利己。在 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学学孔孟对利的理性认识, 并适应时代的需要,用道德约束人们对利的追 求。
• 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 者也。
感悟孟子的人格魅力
既然梁惠王只知言利,孟子还向他讲诉 自己的“仁政”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 怎样的个性?
答案: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
理想有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执 著的追求,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 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
4.面对利字当头的梁惠王,孟子怎样游说自己的观 点呢?(也就是说说有什么艺术特色)
问题展现:
1.文章开头,梁惠王一看到孟子提了一个什 么样的问题? 核心是什么?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一句话就栩栩如生地 刻画了一个人
重利。
2话、中从可梁看惠出王他的是直率问一
个怎样的人君呢?
2.诵读文章,置身文境,说说梁惠王、大夫、 士、庶人眼中的利分别是什么,揣测他们为 了自己的利
孟子永远是一位壮志满怀、热情激越、才 华横溢、肩担天下的热血青年。他忧以天下, 乐以天下,修身养性,积极出世;他满怀治国 良策,一心想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在天下推行 王道。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周游列国,倚马 万言,以孜孜不倦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 张,以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
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 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
散文集。南宋时朱熹将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
合在一起称“四书”。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
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 同编写而成,是记录孟子的 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 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承 孔伋(孔子之孙。一般来说 是师承自孔伋的学生),继 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 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 师,有“亚圣”之称,与孔 子并称为“孔孟”, 孟子曾 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 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 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
2、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 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 “亲亲”、“长长”的原则(即“人人亲其亲、 长其长,而天下平”)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 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3、道德伦理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 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 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 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 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人之安宅也;义, 人之正路也。”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 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 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 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 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孟 子 见 梁 惠 王
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自学:能辨析文中重点 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 2.了解孟子及其思想,了解本文艺 术特色。 3.评价孟子的义利观及对现代社会 的借鉴意义。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 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威慑灵公》)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利。”(《里仁》)
3仁、是孟蕴子藏见在内梁惠王给他开出什么治国
的,义是发之 良药?
于外的
先破后立
• 答案:仁义用。铺排为手什么法?, • 因 以利为吾①家王?曰’‘破士何、对以庶利方人吾观曰国点‘?何’以大利夫吾曰身‘?何’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 君者必立千自乘己之的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 百乘之家观。点……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 餍。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 路也。”(《离娄上》)
孟子其人:
孟子(前372年—前289 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 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 父名激,母邹氏。孟子远祖是 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 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 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 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 迁”、“孟母断织”等故事, 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 典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