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汇编)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医院名称】感染发病率监测1.简介1.1 目的:本文档旨在对【医院名称】的感染发病率进行监测和评估。
1.2 背景:感染发病率是评估医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2.定义和指标2.1 医院感染:在住院期间,患者由于医院感染措施不当而出现的新感染。
2.2 发病率:在一定时间和人群中,感染的发生率。
2.3 医院感染发病率:在【医院名称】内,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比例。
3.基础数据收集3.1 感染发病率收集范围:收集所有住院患者的相关数据。
3.2 数据收集周期:每月收集一次。
3.3 数据收集内容:患者个人信息、住院期间可能感染的因素、感染细菌种类和药敏情况等。
4.数据分析和报告4.1 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感染发病率。
4.2 报告内容: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形式呈现,包括历史趋势、不同科室的感染发病率比较等。
4.3 报告频率:每季度一次,以及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特殊报告。
5.结果评估和改进措施5.1 结果评估:根据感染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和与其他医院的比较,评估【医院名称】的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5.2 改进措施:如有必要,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和实施改进措施,提高感染控制水平。
【附件】1.数据收集表格:包括患者个人信息、感染发生情况等。
2.分析结果报告示例:包括感染发病率趋势图、不同科室比较图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院感染措施:指医院对患者进行预防感染的各种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卫生、消毒灭菌等。
2.感染细菌种类和药敏情况:指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对药物的敏感性。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
1、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的有关规定,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漏报率,杜绝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2、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对医院感染可疑病例,可能存在感染的环节进行监督,并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
3、各临床科室医师应按照卫健委颁布的《医院感染的分类及诊断标准》,对所经治的病人实施主动而连续的监测。
4、对疑似和确诊的医院感染病例,留取临床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体的直接检查、分离、培养及抗原抗体的检测和药敏试验。
5、对已确诊的医院感染病例,经管医师必须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要求项目填写齐全,字迹清楚,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统一回收;病人出院后应在出院病历首页“医院感染”栏内,如实填写。
6、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应定期和不定期的深入高危科室,对高危人群实施前瞻性监测。
7、一旦有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趋势,科室应立即上报不得隐瞒,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人员进行调查、采样,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
8、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根据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和前瞻性监测资料,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各科室发病率、
感染部位发病率进行统计,每季定期对上述各项监督资料及感染高危科室、高危人群、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和反馈。
医院感染监测指标
一、全院综合性监测医院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例次)数同期新发医院感染病例×100% (式1)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以同期出院人数替代。
一、全院月季年各科手术量、Ⅰ类手术量、Ⅱ类手术量、Ⅲ类手术量二、Ⅰ类手术感染例数、Ⅱ类手术感染例数、Ⅲ类手术感染例数1 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者数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100% (式1) 2 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某危险指数手术感染发病率=者的手术数指定手术某危险指数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指定手术该危险指数患×100%(式2) 3 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3.1 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某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手术病例数某医师在某时期进行的部位感染病例数该医师在该时期的手术×100%(式3) 3.2 不同危险指数等级的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感染发病专率= 级患者手术例数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例数级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该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100% (式4) 3.3 平均危险指数 平均危险指数=手术例数总和手术例数危险指数等级∑⨯)( (式5)4 医师调正感染发病专率医师调正感染发病专率=等级某医师的平均危险指数某医师的感染专率 (式6)一、各科室尿道插管数、呼吸机使用数、血管导管相关使用数二、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数、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数、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数1 病例感染发病率和患者日感染发病率病例(例次)感染发病率=处在危险中的患者数数例次感染患者)(×100% (式1) 患者(例次)日感染发病率=患者总住院日数数例次感染患者)(×1000‰ (式2) 2 器械使用率及其相关感染发病率2.1 器械使用率尿道插管使用率=患者总住院日数尿道插管患者日数×100% (式3)中心静脉插管使用率=患者总住院日数中心静脉插管日数×100% (式4) 呼吸机使用率=患者总住院日数使用呼吸机日数×100% (式5) 总器械使用率=患者总住院日数总器械使用日数×100% (式6) 2.2 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患者尿道插管总日数感染人数尿道插管患者中泌尿道×1000‰ (式7)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数患者中心静脉插管总日流感染人数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血×1000‰ (式8) 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病率=患者使用呼吸机总日数炎人数使用呼吸机患者人中肺×1000‰ (式9) 3 调整感染发病率3.1 平均病情严重程度(分)平均病情严重程度(分)=患者总数每周参加评定的标准评定的患者总分值每周根据临床病情分类ICU (式10) 3.2 调整感染发病率调整感染发病率=平均病情严重程度感染率例数患者)(四、细菌耐药性监测1不同病原体的构成比。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医院感染是指在就诊过程中患者在医院获得的新的感染。
它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困扰,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建立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一、制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而且在不同的科室和病区中发病率也有所不同。
因此,建立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有助于了解各个科室和病区的感染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二、建立监测制度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
建立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应基于科学的依据和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全面性。
监测制度应涵盖所有的感染类型和科室,全面了解感染的分布和发展趋势。
3.及时性。
监测制度应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汇总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的问题。
4.可操作性。
监测制度应具备实际可行性,能够指导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三、监测指标与数据收集1.感染发病率。
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如院内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等,统计感染的发病率,包括发病总数和发病人数。
2.感染来源。
对感染来源进行分类统计,如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及时发现感染的源头。
3.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对医疗服务中的各项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如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创口护理等。
4.感染发病率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
分析感染发病率与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手术次数、住院时间等之间的相关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感染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四、监测结果的分析与应用1.监测结果的汇总与分析。
将收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汇总,定期发布医院感染发病率报告,及时通报感染情况和趋势。
2.制定感染控制措施。
根据监测结果,科学地制定和优化感染预防控制策略,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技能。
3.监测结果的回顾与调整。
定期回顾和评估监测结果和应用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监测制度和控制措施,不断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的质量和效果。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表
根据监测目标和范围,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和流程,包括监测 方法、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等。
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
建立由医生、护士、微生物学家、流行病学家和数据统计人员 等多学科组成的协作团队,共同负责监测工作。
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和统计分析
确保数据质量
通过培训和指导,确保医护人员正确填写感染发病率监 测表,避免漏报和误报。
研究范围和方法
研究范围
本研究涵盖了某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 数据。
研究方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监测系统中的数据,对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影响因 素和防控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
02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现状
监测现状及问题
监测制度不完善
01
目前医院的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存在漏洞,导致无法全面、有
的传播
。
03
清洁卫生
医院的清洁卫生工作不到位,可能导致细菌的传播和耐药菌株的滋生
。清洁卫生措施的实施和监督对医院感染的控制非常重要。
04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改进措施建议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
确定监测目标和范围
明确监测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目的是什么,以及要监测哪些科室 和病种的感染发病率。
效地监测感染发病率。
监测数据不准确
02
由于监测手段和技术的限制,目前的监测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
,影响了对感染发病率的准确评估。
监测范围不全面
03
目前的监测主要集中在住院病人,而对门诊病人、急救中心病
人等未进行有效的监测。
监测方法及优缺点
传统的手工方法
通过医生手工填报感染情况,这种方法工作量大,而且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医院感染防控监测标准
医院感染防控监测标准一、医院感染发病率<8%。
二、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1.5%。
三、医院感染漏报率<20%。
四、医院感染患病率<6%。
实查率不得低于 96%(每年一次)。
五、蒸汽压力灭菌效果监测:灭菌合格率100%。
(一)工艺监测(物理监测):(1)每锅→测量表(压力表、温度表、计时表)、图表、指示针、报警器。
记录灭菌器型号、压力、温度、时间、灭菌物品、灭菌操作者签名。
(2) B-D 试验(设备控制测试):每日第一次空载测试。
(二)化学监测:包内指示卡,包外各种化学指示胶带,每包监测。
(三)生物监测(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灭活试验,每周一次;灭菌物品抽样细菌培养:必要时进行。
六、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效果监测,灭菌合格率100%:(一)工艺监测(每锅进行)(二)化学监测(每包进行)(三)生物监测(每锅一次)。
七、器械清洗效果监测:(一)目测→肉眼裸视法/放大镜观察法。
(二)监测有机物污染法:1.残留血试验→联苯胺-双氧水法/蓝光实验/残留血试纸法/杰力试纸测试法;2.残留蛋白质法→水合茚三酮法/双缩脲法;3.ATP生物荧光法。
(三)微生物检测法:细菌培养计数法/ATP生物荧光法。
(四)内毒素法。
八、诊疗用品监测标准(一)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 或100cm2,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二)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0cfu/g 或100cm2,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三)灭菌后医疗用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四)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五)使用中的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六)医疗用品监测:1.生物监测→灭菌医疗器材监测/消毒医疗器材监测(必要时采样)。
2.相关证明审核→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九、使用中消毒剂监测标准(一)使用中消毒剂,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灭菌剂每月一次;化学监测:根据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邻苯二甲醛每天监测。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范文(4篇)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范文目的:确保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医院感染的发病率进行监测,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一、监测频率和时机1. 每月进行一次感染发病率监测,并进行统计分析;2. 应急情况下,根据需要可以进行额外的监测;3. 每次监测结果应及时上报并进行记录。
二、监测指标1.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包括细菌性感染、真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等各类感染;2. 感染发病率可针对不同科室、不同感染方式、不同感染部位进行监测;3. 监测指标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和记录。
三、监测方法和数据收集1. 监测方法包括入院感染监测、手术感染监测、医源性感染监测等;2. 数据收集应由专职人员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 监测结果需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制作监测报告。
四、监测结果分析和应对措施1. 监测报告应包括感染发病率的分析和趋势预测,以及感染高发科室、感染易发时段等信息;2. 监测报告应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并制定应对措施;3. 应对措施包括加强感染控制,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及时处理感染源,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等。
五、监测结果反馈和评估1. 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医务人员和患者,增强其对感染预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2. 定期评估监测制度的实施效果,及时改进和完善。
六、附则1. 所有相关人员必须遵守医院感染监测制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2. 监测数据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保密处理;3.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所有。
以上为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的范本,具体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范文(2)一、背景和目的为了确保医院内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制定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对感染病例的监测、报告和分析过程,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提高医院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水平。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科室、病房以及相关医务人员。
医院感染发病率
医院感染发病率(一)定义:住院患者中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意义:反映医院感染总体发病情况指标来源/文件:《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 312-2009)B.4.1《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公式:医院感染发病率=新发医院感染人数/同期住院患者人数×100%计算细则:全院:分子:确定时段全院住院患者中同期新发医院感染的人数分母:确定时段曾住院的患者人数,即同期出院人数+期末在院人数。
同期一位住院患者两次入院,全院住院人数计为2病区:分子:确定时段监测目标病区住院患者中同期新发医院感染的人数分母:确定时段曾住监测目标病区的患者人数。
同期一位住院患者两次入院均住监测目标病区,病区住院人数计为2;同期一位住院患者在一次住院期间多次入出监测目标病区,病区住院人数计为1分子说明:1.除手术部位感染外,统计医院感染人数或医院感染例次数的归属时间段以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例次的“医院感染日期时间”为准2.统计手术部位感染的归属时间段以手术部位感染例次对应手术例次的“手术开始日期时间”为准。
统计手术部位感染的归属时间段比较特殊,因为无植入物的手术患者在术后30天内或有植入物的手术患者在术后1年内发生的手术部位感染有可能在患者出院之后,若按照“医院感染日期时间”统计会造成分子中的感染患者不在分母中的情况3.除手术部位感染外,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例次的“医院感染日期时间”应在住院患者一次住院期间(从“入院日期时间”到“出院日期时间”的时间段),否则,应为错误数据。
对于住院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感染,出院后发病的情况,该医院感染例次的“医院感染日期时间”为住院患者的“出院日期时间”4.统计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例次归属的病区应根据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例次的“医院感染日期时间”和住院患者的入、出病区记录。
如:根据入、出病区记录住院患者甲在T1时间点住在D1病区,那么住院患者甲在T1时间发生的医院感染应归属D1病区。
对于住院患者甲从D1病区转到D2病区后发生的医院感染,若认为责任病区为D1病区,应将患者甲医院感染例次的“医院感染日期时间”修改为患者甲从D1病区转出的日期时间纳入群体:1.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住院患者2.在医疗机构内感染而出院后发病的住院患者3.是否新发医院感染为“是”的感染例次排除群体:1.慢性感染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2.新生儿经胎盘获得感染(出生后48h内发病)感染的新生儿患者如单纯疱疹病毒、弓形虫、水痘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新生儿住院患者3.在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或分泌物中只有细菌的定植而没有临床感染症状的住院患者4.由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或由非生物因子——如化学性或物理性刺激而引发炎症的住院患者分母说明:1.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 式B.1),即观察期间所有接受医疗机构住院诊疗的患者人数。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
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监测制度不完善
部分医院缺乏完善的监测制度 和操作流程,导致监测数据不
准确、不完整。
人员培训不足
监测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不能准确识别和记录医院感染病 例。
监测设备落后
部分医院缺乏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仪 器,无法满足实时、动态监测的需 求。
改进措施及发展趋势
• 完善监测制度和流程: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和操作流程,规范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提高数据的准确 性和完整性。
分析
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包括总体情况、科室分布、年龄分布、性别分布等,并采用图表、表格等形式 进行可视化展示。
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
分析医院感染发病的影响因素,如患者 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住院时间、科 室特点等。
VS
分析
采用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讨 各因素与医院感染发病之间的关系,并得 出结论和建议。
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将更加智能化 、精细化,为医院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持。
03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 系统设计
系统需求分析
01
02
03
实时监测
系统需要能够实时收集并 分析数据,以便及时发现 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标准化操作
系统需要遵循国际和国内 的相关标准,以确保数据 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04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 实证分析
数据来源及处理
数据来源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数据来源于医院信息系统、病历档案、患者随访等。
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筛选、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等。
监测结果及分析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模版(3篇)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模版一、引言在医疗机构中,医院感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医院感染指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患者感染的疾病,不仅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还会增加医院的经济负担。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制定并监测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二、定义医院感染发病率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新的、诊断确立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通常以千分比或千人当量表示。
三、监测目的1. 及时了解医院感染发病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2. 评估医院感染控制效果,对比不同科室、不同时间段间的发病率;3. 结合其他质量指标,提升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效果;4. 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医疗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
四、监测内容1. 医院感染分类监测:根据感染部位、病原体类型等进行分类监测,包括手术部位感染、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2. 监测细菌耐药性情况:定期监测医院内细菌的耐药性情况,及时采取合理抗生素使用措施;3. 监测院内外感染来源与传播途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监测医院内外感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4. 监测医务人员感染情况:及时了解医务人员感染情况,采取防护措施保护医务人员健康。
五、监测指标与方法1. 医院感染发病率指标:(1)手术部位感染率=手术部位感染例数/手术例数×100%;(2)呼吸道感染率=呼吸道感染例数/人数当量×1000‰;(3)尿路感染率=尿路感染例数/人数当量×1000‰。
2. 监测方法:(1)每日例行检测:对符合监测标准的患者进行例行监测,包括病历复核、病原体检测等;(2)定期抽样检测:每隔一定时间对特定科室或特殊病种进行抽样检测;(3)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生聚集性感染或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
六、监测结果分析与应对措施1. 分析监测结果:根据监测结果,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2. 制定应对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明确责任主体;3. 定期评估效果:定期评估实施的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4. 及时反馈信息:向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和患者等反馈感染监测结果,提高工作透明度。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范本(2篇)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范本一、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科室和相关医务人员。
三、定义1. 医院感染:指患者在住院、手术或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2. 发病率:指某一时间段内,医院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比例或事件数。
四、监测内容1. 医院感染类型:对各类医院感染进行统计,如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切口感染等。
2. 感染发生率:统计每个科室的感染发生率,以科室为单位进行监测和比较。
3. 感染源追踪:对感染患者进行详细调查,找出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4. 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穿戴隔离衣物等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
五、监测方法1. 数据收集: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对感染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准确录入,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感染时间、感染类型等。
2. 数据汇总:医务人员汇总各科室的感染数据,并定期进行统计分析。
3. 数据报告:医务人员根据统计结果,制作感染发病率报告,并上报给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六、监测频率1. 感染发病率监测应每月进行。
2. 感染源追踪应及时进行,发现感染源后,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和治疗。
七、责任及追责1.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将负责制定感染发病率监测的具体方案,组织实施并进行监督。
2. 各科室负责人应严格执行感染监测制度,并对本科室的感染发病率负有直接责任。
3. 对于发现的违反感染控制制度的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八、改进措施1. 根据感染发病率监测结果,各科室应及时总结问题和经验,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2.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应根据感染监测报告,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
九、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改,应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并报医院行政部门备案。
以上所述为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的范本,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的监测
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的监测在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共13项,首当其冲的是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
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能够反映医院感染总体发病情况,那么国家规范对于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的监测有哪些要求?发病率如何计算?监测方法都有哪些?根据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指标,评审专家关注点又在哪里?1、什么是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调查?其意义是什么?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监测,能够反映医院感染总体发病情况,也是反映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主要计算指标是发病率,计算公式如下:2、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指标计算中有哪些注意事项?①计算全院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时:分子:确定时段全院住院患者中同期新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人数。
分母:确定时段曾住院的患者人数,即同期出院人数加上期末在院人数之和。
统计时段内同一位住院患者曾N次入院,统计全院住院人数时计为N。
②计算某病区发病(例次)率时:分子:确定时段监测目标病区住院患者中同期新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人数。
分母:确定时段曾在监测目标病区住院的患者人数。
统计时段内同一位住院患者曾N次入院,均入住监测目标病区,统计病区住院人数时计为N;统计时段内同一位住院患者在1次住院期间曾N次入住监测目标病区,统计病区住院人数时计为1。
③分子纳入群体: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住院患者、在医疗机构内获得感染而出院后发病的住院患者。
④分子排除群体:慢性感染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并在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患者(如单纯疱疹病毒、弓形虫、水痘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在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或分泌物中检测到只有细菌的定植而没有临床感染症状的患者、由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或由非生物因子(如化学性或物理性刺激)而引发炎症的患者等。
⑤分母纳入群体:住院患者。
⑥分母排除群体:没有实际住院就退院的“住院患者”、产科中跟随母亲的新生儿。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五篇)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一、为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医院感染病例的综合性监测和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
二、为及时掌握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暴发趋势,开展医院感染散发病例____小时报告制度,定期总结、分析,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三、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监测资料应妥善保存。
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四、医院应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
五、根据本院的特点有计划地开展目标性监测,并定期总结、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监测结束,应有终结报告。
六、根据医院的耐药特点有选择的开展医院感染耐药菌的监测,并定期总结、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监测结束,应有终结报告。
七、当发现医院感染暴发趋势时按我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控制制度》中的流程进行处理。
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报告制度一、各临床科室必须对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监测,以掌握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我院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并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
三、感染日期的确定是以出现症状的日期或实验室出现阳性证据(收集标本的日期)的日期认定。
四、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并于____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五、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尚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六、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主管医生报告科主任,会同该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一同讨论,并作进一步的分析及检查,作好讨论记录,讨论后能确定的按本制度第四条的规定进行报告。
七、小组讨论尚不能认定的,须将该病员的全部资料及讨论的结果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研究、分析,最后认定或否定。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
是指为了评估和监测医院内各种感染病例的发生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的一套制度。
以下是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的一些要点:
1. 目标确定:设定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的目标和指标,例如每个感染类型的发生率、手术切口感染率等。
2. 数据收集:建立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库,记录感染病例以及相关信息,包括感染类型、发病时间、感染部位、病患基本信息等。
3. 数据报告:定期编制医院感染发病率报告,包括总体感染发病率以及各种感染类型的详细数据和趋势分析,向医院管理层和医务人员进行汇报。
4. 分析评估:通过对医院感染发病率进行分析,评估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和改进的需要,及时调整和改进感染防控策略。
5. 监测方法: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可以采用定点监测、抽样监测或全面监测的方法,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6. 措施改进: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并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医废处理等方面的改进措施,提高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效果。
7. 培训与宣教:加强医务人员和病患的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和宣教,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操作技能,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
总之,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是为了及时掌握和评估医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生情况,优化感染控制措施,降低感染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的一项重要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报告制度
1、监测目的:掌握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2、监测对象:全部住院病人。
3、监测方法: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实施内容。
4、确定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己开始或入院时己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5、病例发现方法:由各病区经治医师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定临床医院感染病例。
发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及时按要求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由监控医生检查后交感控护士,感控护士于24小时内上交感控办公室。
遇有感染暴发时,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各病区的兼职控感人员均有义务监督本病区的医院感染登记和上报工作。
6、医院感控专职人员应及时到目标监测区域巡查、指导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上报工作,发现漏报应及时核查补报。
7、医院感染管理科需每季度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按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
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定时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
监测资料妥善保存,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8、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
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10%。
9、按照医院有l00-200张床规模,医院感染发病率应分别应低于8%,一级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应低于0.5%。
10、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应针对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域、高危部门开展1至2项目标监测,对目标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追踪改进措施的效果。
1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12h内报告主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经调查证实医院感染暴发时按要求逐级上报。
12、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依据医院感染监测标准将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纳入医院质量控制体系。
(一)医院感染散发病例登记、报告
1、各科室感染监控小组,负责本科的医院感染监控工作。
2、每日交班时应将本科有无医院感染病人作为交班内容之一。
在查房或护理病人时,应对易感病人进行重点观察,若临床发现医院内感染病例,应及时进行病源学和相关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医院感染时需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3、经治医生应逐项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填表后及时交监控护士。
凡报出的感染病例均应做细菌学检验和药敏试验。
4、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负责对各科报表进行登记、核对、统计分析、总结及对发现漏报病例,将信息反馈到各科室,并协助临床
寻找漏报原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二)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制度
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时限:
1、发生以下情形时,医院应当于1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报告,并同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告:
(1)5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2、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h内进行报告: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3、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属于法定传染病的,还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
(1)5例以上医院疑似感染暴发;
(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处置控制工作:
1、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2、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应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1)查找、控制感染源;
(2)切断感染途径;
(3)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危害;
(4)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