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与内审关系

合集下载

图解内部审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关系

图解内部审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关系

图解内部审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关系内部审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通过几张图一探究竟。

一、目标导向一致:战略目标导向内审、内控、风控都是基于治理、监管等因素下的“产品“,继续追溯产生的动因,从内部角度分析,两权分立(所有权与经营权)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外部角度分析,组织运营要满足法律法规遵循性的要求。

企业的组织层次可以分为管理层和控制层,管理层侧重运营执行,控制层侧重监督评价(分类纯属个人观点,值得商榷,因为管理本身的职责就有控制)。

内审、内控和风控对公司的运营就是一种制衡,对人的制衡,对事的制衡,对利益的制衡,制衡之外是对组织健康发展的一种促进。

公司存在的目的:生存、发展、获利。

公司要实现其目的,内审、内控、风控可以说是公司的”防火墙“、“保健医生”。

内审、内控、风控的落脚点要导向组织的战略目标、远景、规划,从近处说,要服务组织某阶段的发展目标(短期目标),从这个角度分析,三者目标导向是一致的。

二、内审、内控、风控的关系关系浅析:(1)、有交叉部分。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主要表现在风险评价和评估。

三者都与风险、风险评估有关。

内部控制侧重公司层面与业务层面,而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延伸和升华,关注风险与战略。

(2)、治理的三道防线。

内审对应审计部门,内控对应业务层与管理层(如财务部门),风控对应风控部门(如质量、安全)。

(3)、独立性的程度。

理想内审的独立性最高,对董事会负责。

其他的独立性相比而言较弱。

事前控制:防微杜渐事中控制:张弛有度事后控制:亡羊补牢三、内审、内控、风控的关注点四、内审、内控、风控的标准。

内控与内审的关系

内控与内审的关系

内控与内审的关系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内部控制本质上是组织为了达到一定目标所采取的=系列行动和过程,主要目的包括: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规的遵循性;资产的安全性:资源使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为经营和计划所确定的目的和目标完成情况。

而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评价组织控制,它既对内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进行评价,以确保揭露组织潜在的风险和运行的经济达到组织的目标。

其本身又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经济实体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的真实、完整与否,与该实体是否存在具有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有着相当程度的因果关系。

内部控制的存在与否,对内部审计方式的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由于内部控制是为了推进经济实体的有效运营,而内部审计则在于协助管理层调查、评估内部控制制度,适时提供改进建议,以求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持续实施。

在通常情况下,内部控制系统由经济实体经营管理部门指定并在实施执行中评价和改进,通过内部审计部门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由于内部审计是在有限的时间与合理的成本条件下进行的。

同时,审计主体对审计结论负有相应的责任。

因此,审计工作必须讲究效率与结果,保证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运行的有效性。

适当的组织目标和合理的评价标准是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走向规范的标志。

没有合理的评价标准,就等于没有实质意义的管理,缺少有效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工作展开也就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风险导向审计属于开放式的模型。

审计人员当开始一项审计项目时,必须首先评估组织面临的经营、管理、财务,风险,考虑组织目标是否适当和是否有相应的控制,这不仅体现在具体项目及与部门的相互沟通方面,而且还反映在宏观上审计目标的不断演变。

由此可见,内部审计人员根据风险评估的思路开展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以组织目标为起点和核心,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建设性作用,完成由监督控制到风险基础,为组织做好服务。

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有哪些重要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事业单位有效的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内部审计相对薄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那么企业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有哪些重要作⽤呢?下⾯店铺⼩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存在⼀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1.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是为加强内部经济监督和经营管理的需要⽽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企业内部⼀种独⽴的评价⼯作,通过检查会计、财务及其他业务,为管理有提供咨询、建议等服务。

内部审计作为监督的⼀个重要⾓⾊置于整个内控的较⾼层。

2.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内部审计是全⾯审查、监督内控制度的专门组织,它独⽴于会计控制之外,具有其他任何部门和控制所⽆法代替的重要作⽤。

⽬前,内部审计范围已从传统的财务收⽀审计扩展到经营管理的各⽅⾯,根据国际惯例,内部审计通常代表管理层对整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及其遵循情况等进⾏评价,所以它⼜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

在我国,内部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员,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种评价活动。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个重要分⽀系统,⼜是实现内部控制⽬标的重要⼿段。

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标的过程”。

⼆、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1.内部审计的主要作⽤是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员应对企业管理风格、企业⽂化、会计核算、控制程序等各⽅⾯⾮常熟悉,清楚各项业务活动的关键控制点;加之其相对独⽴并在企业内部有较⾼的地位,使其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成为可能。

2.内部审计的⽇常⼯作是监督内部控制的运⾏为了确保企业相应管理制度措施与程序得到全⾯准确地执⾏,必须要有监督。

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并不直接参与相关的经济活动,处于相对独⽴的地位,但⼜时时处在各项管理活动中,对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较熟悉、对发⽣的事件⽐较了解,是实⾏内部监督的最好选择。

管理体系内审、内控

管理体系内审、内控

管理体系内审、内控一、管理体系内审管理体系内审是指组织内部对管理体系进行审查、评价和改进的活动。

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内审是管理体系运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内审,组织可以及时了解管理体系的运作情况,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1.1 内审的目的内审的目的在于评估管理体系的运行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内审还可以为组织提供一种自我评估的机会,了解组织内部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为组织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1.2 内审的重要性内审对组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内审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解决问题,提高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

内审可以加强组织内部的控制和监督,防范内部造假、失职等行为。

内审可以提升员工对管理体系的认知和贯彻执行,增强员工的管理体系意识。

内审可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信誉,为组织赢得市场优势。

1.3 内审的流程内审一般包括确定内审范围和目标、编制内审计划、进行内审调查、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编制内审报告、监督改进措施的执行等步骤。

在内审流程中,内审员需要严格遵守内审程序和要求,保证内审的客观、公正和独立。

二、内控内控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并应用的一套制度和措施。

内控包括风险管理、流程管理、监督管理、信息和沟通等方面,通过内控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组织内部的各种风险,提高组织的经营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

2.1 内控的作用内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内控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评估各种风险,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提高组织的经营效率和效益。

内控可以加强组织内部的监督和控制,避免内部失职、违规等行为的发生。

内控可以提高组织的运作透明度和规范性,为组织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

内控可以改善组织内部的信息流通和沟通,加强组织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和配合。

2.2 内控的建立建立内控需要组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内控政策和程序,并通过培训和沟通等手段,推动内控制度的贯彻执行。

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评价,关系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的关系简介:摘要:内部控制评价、内部审计通常被各类型企业作为有效开展内部监督的两项重要手段,都对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将通过对内部控制评价、内部审计的研究,分析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内部审计;区别;联系一、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概述(一)内部控制评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内容:摘要:内部控制评价、内部审计通常被各类型企业作为有效开展内部监督的两项重要手段,都对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将通过对内部控制评价、内部审计的研究,分析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内部审计;区别;联系一、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概述(一)内部控制评价概述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2020年5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制定并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020年4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大中型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指引》明确了组织内部控制建设及开展内控评价的具体办法、要求和工作程序。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指引》,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根据内控缺陷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内控缺陷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

(二)内部审计概述2020年1月,审计署修订并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旨在通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法务-合规-风控-内控-内审关系

法务-合规-风控-内控-内审关系

法务现代企业立足市场,会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风险,诸如合同行为的风险、资本运作的风险、知识产权的风险、人力资源的风险、环境保护的风险、税务筹划的风险以及公共关系的风险和诉讼仲裁的风险等等。

如何防范这些风险以达到保障企业安全运营的目的,从根本上预防潜在的风险变成现实的灾难,防患于未然,这就需要建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服务机构,健全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

大型企业往往会在内部设立法律法规室或法律事务部,以处理企业的日常法律事务。

鉴于公司的设立往往是以盈利为目的,在企业内部设立法务部门也是基于降低风险、减少损失、维护公司合法利益为出发点,因此企业法务以一切服务于公司业务、服务于生产经营为根本宗旨,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作为根本任务,也是就通常所说的服务于业务部门工作。

合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2014年12月15 日发布了国际标准ISO19600《合规管理体系-指南》对“规”有定义:组织宜以适合其规模、复杂性、结构和运营的方式制定“合规义务”文件。

合规义务信息应包括合规要求,可包括合规承诺。

前者包括监管机构制定发布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法规、监管条例规定等,后者包括组织及社区、公共权力机构、客户签订的协议、组织要求、政策、程序、自愿原则、规程、环境的承诺等。

广义的“合规”,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企业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遵守法律法规,即企业要遵守公司总部所在国和经营所在国的法律规定及监管规定;第二层是企业经营要遵循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包括企业商业行为准则的规章;第三层是企业员工要遵守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等。

狭义的合规是指企业遵守反对商业贿赂方面的规定。

结合以上,合规的“规”应该按照三层涵义来正确理解:第一层是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即企业总部所在国和经营所在国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规定及监管规定;第二层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写入企业规制的对相关方(客户、股东、监管方、企业内部员工等)的自愿性承诺;第三层是企业要遵守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公序良俗等,这些不是强制性的,但在社会活动中普遍为大众所认同。

内审和内控的关系

内审和内控的关系

在国外,内部审计部门他直接隶属于董事会下属审计委员会管,直接对董事会负责。

审计委员会的主席,又是外部董事(代表小股东利益),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反映的问题和情况,可以讲是手眼通天,基本不受公司总经理控制。

因为,当年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意义,就是帮助董事会监督总经理和行政条线的工作,因此在对企业内部审计力度上,可以讲是不遗余力(要人有人,要枪有枪,有钱有钱)。

而国内的企业基本上没有这么一套合格的法人治理结构,基本上董事长和总经理分工不分家,过几年还轮流坐庄,甚至有部分单位把内部审计部门直接让本应受到审计监管的财务经理来管理,美其名曰:“我们不懂审计业务,还是财务懂行,由专业人员管好”,那么你讲审计部门和人员他还敢讲真话吗?即使真有本事查出问题,还敢往下弄吗??另外,借此契机,高管又在审计部门的资源分配上搞动作,基本上是能砍就砍,搞到审计部门“要人没人,要枪没枪,要钱没钱”的境地,美其名曰:“精简机构,勤俭办企业”,甚至还有领导提出质问,给你钱和人,你们能查出多少案子,创多少效益?你讲这还能接下去审吗??所以,内审人员即便有三头六臂,也经不住这样的诋毁。

但是,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健全,以及对公司治理上的严刑峻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高。

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的春天一定会到来!!社会审计机构(审计事务所)他来内控检查,为何好像只盯着财务报告的内控查的问题。

那就是,他们的内控评价工作和会计报表审计是连在一起的。

也就是讲,他们只关心那些直接影响会计报表数据的内控措施的执行情况,而不是企业所有的内控制度和环节。

我搞了这么多年财务和内部审计,最后才明白了一个道理。

所谓的审计事务所的财报审计,基本上就是照着会计准则,查你会计处理方法是否正确;审计事务所的内控审计,也就是蜻蜓点水的查一下内控执行的痕迹,看看是否会印象财报数据;仅此而已。

基本上,企业真实的情况他们外审根本会不关心,其实也没法关心(因为,时间上就那么几天,检查人员也不一定懂具体行业的业务),这同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相比,基本不是在一个重量级别上的。

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看内控与内审的关系

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看内控与内审的关系

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看内控与内审的关系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保障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根据法律法规、经营管理制度和规范,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对企业内部各项业务、财务和风险进行控制,保障企业的长期发展。

而内控与内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两个重要部分,二者的关系密切,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非常重要。

内控是企业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的前提和基础。

它通过从内部对企业的各项业务、财务以及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管控和监督,保障企业的稳健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完善和优化的过程,它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协作和贯彻执行。

内审是内部控制的核心部分。

它通过对企业内部各项业务、财务和风险进行全面审计和监督,确保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可靠性。

内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独立监督者和评估者,它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监管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检查企业是否遵守法律法规,是否履行企业管理制度,是否有违规操作等行为,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为企业提供可靠的内部监督和管理支持。

内控和内审的关系是“双方互动、互补互促、有效协作”的关系。

内控为内审提供了前提和依据,内审则为内控提供了核心监督和评估,保障企业的长期发展。

内审不能离开内控,内控也离不开内审。

如果说内控是企业保障稳定运营的基础,那么内审就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降低风险的关键。

当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完善时,内控和内审就能够达到协同作用的最佳状态。

具体表现为:内控规范和内审机制相互补充,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加强,风险控制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控和内审的协同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企业应该注重完善内控制度和加强内审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监管和风险控制,推动企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内审和内控的关系

内审和内控的关系

在国外,内部审计部门他直接隶属于董事会下属审计委员会管,直接对董事会负责。

审计委员会的主席,又是外部董事(代表小股东利益),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反映的问题和情况,可以讲是手眼通天,基本不受公司总经理控制。

因为,当年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意义,就是帮助董事会监督总经理和行政条线的工作,因此在对企业内部审计力度上,可以讲是不遗余力(要人有人,要枪有枪,有钱有钱)。

而国内的企业基本上没有这么一套合格的法人治理结构,基本上董事长和总经理分工不分家,过几年还轮流坐庄,甚至有部分单位把内部审计部门直接让本应受到审计监管的财务经理来管理,美其名曰:“我们不懂审计业务,还是财务懂行,由专业人员管好”,那么你讲审计部门和人员他还敢讲真话吗?即使真有本事查出问题,还敢往下弄吗??另外,借此契机,高管又在审计部门的资源分配上搞动作,基本上是能砍就砍,搞到审计部门“要人没人,要枪没枪,要钱没钱”的境地,美其名曰:“精简机构,勤俭办企业”,甚至还有领导提出质问,给你钱和人,你们能查出多少案子,创多少效益?你讲这还能接下去审吗??所以,内审人员即便有三头六臂,也经不住这样的诋毁。

但是,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健全,以及对公司治理上的严刑峻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高。

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的春天一定会到来!!社会审计机构(审计事务所)他来内控检查,为何好像只盯着财务报告的内控查的问题。

那就是,他们的内控评价工作和会计报表审计是连在一起的。

也就是讲,他们只关心那些直接影响会计报表数据的内控措施的执行情况,而不是企业所有的内控制度和环节。

我搞了这么多年财务和内部审计,最后才明白了一个道理。

所谓的审计事务所的财报审计,基本上就是照着会计准则,查你会计处理方法是否正确;审计事务所的内控审计,也就是蜻蜓点水的查一下内控执行的痕迹,看看是否会印象财报数据;仅此而已。

基本上,企业真实的情况他们外审根本会不关心,其实也没法关心(因为,时间上就那么几天,检查人员也不一定懂具体行业的业务),这同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相比,基本不是在一个重量级别上的。

用PDCA解构内控评价与内审的协同性

用PDCA解构内控评价与内审的协同性

用PDCA解构内控评价与内审的协同性引言用PDCA解构集团财务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的协同性能够进一步提升两者各自工作领域的职能作用,且在实践过程中,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用PDCA来加强两者的协同效应,能够使得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PDCA的相关概念与内涵PDCA循环包含了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四个不同的阶段。

在计划阶段,其是依据企业的要求与管理方针,来对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来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及相应计划。

而实施阶段则是对计划的落实与执行过程。

检查则是对计划落实过程进行监控分析,以此来衡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计划目标。

处理则是对最终实施得出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优良的经验则进行标准化,可形成规章制度、指导手册以及流程图等。

如果说仍旧存有问题,则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进而保持持续性的管理状态。

PDCA的实施适用于质量改进的整个过程,不同的阶段是在周而复始的循环进行,某一循环的完成,仅仅是对当前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解决,而其余所存问题及可能发生的新问题,则需要在下一循环中进行分析与处理。

PDCA循环能够在单一过程之中进行开展,也可以在整个过程系统之中开展。

例如在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中,PDCA循环不仅能够在具体项目的质量评价中实施,还能够在整个内部审计体系之中进行开展,进而实现对内部控制评价质量全面动态的管理。

PDCA循环一般来说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特点:其一,PDCA循环是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

PDCA循环并不是进行一次单一的运行,其是在不断周而复始的开展,各个循环的结束仅是对局部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解决,而剩余的以及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则在之后的PDCA循环之中进行发现与解决。

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实际应用之中,通过定期的评价开展,来将评价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与经验进行积累,通过对问题的查缺补漏,能够不断地强化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效果与效率;其二,PDCA循环是环环相扣的。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管理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管理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管理随着经营管理环境日趋复杂,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成为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提高自身经营效率、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从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根据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管理、提升实效的一系列措施。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的概念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和COSO 框架中对于内部控制的定义,这里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经营目标,同时规避企业在经营上的、管理上的及财务上的风险,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内部审计的概念据II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最新定义,内部审计是指在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评估组织的内部控制来提高其有效性。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对于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合理保障国有资产的完整,提高经济效益,保护股东权益,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经营,提升企业形象和信誉,为企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一,确保企业管理信息真实有效的前提。

健全的内部控制是保障管理信息真实有效的基础,也是降低企业风险的有效举措,对于保障企业资产和资金安全具有重大的影响。

大量的实际案例证明,管理信息失真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意义。

第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

“实现经营管理目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是國有企业重要的任务之一。

然而企业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企业要想实现经营目标,首先必须重视风险评估体系的建设,制定合理的风险应对。

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风险预防和评估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科学的内控管理,可以全面掌握风险状况,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活动,有效控制风险。

企业内审与内控工作之间的关系分析

企业内审与内控工作之间的关系分析

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及发展要求,深入分析内审与内控工作之间的关系,可使财务管理效果更加显著,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营利润,提高其发展过程中的内部稳定性,避免影响企业资金利用效率、经营管理效果等。

因此,促进企业发展、细化管理,应给予内审与内控工作更多的思考,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确保企业有效应对经营风险,为其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提供专业支持,逐渐实现企业科学管理及长远发展目标。

在此基础上,企业不断总结财务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内审及内控工作。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概述现代企业的内控和内审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加高效地降低经营风险,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企业的风险防范就显得更加重要,而企业的风险控制则可以细分为内审和内控两个层面。

(一)内部审计概述所谓内部审计,是指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可在系统、规范的方法支持下,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及内部控制等,以达到完善组织、创造价值及实现管理目标的目的。

内部审计在推动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使企业科学应对财务风险,丰富财务管理工作内涵。

同时,通过对内部审计科学应用的思考,有利于增强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内部监督及评价效果,为现代企业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也能为内部控制提供专业支持。

企业有着生产经营的监督体系。

企业的内部审计就是对经营内容的监督和管理,采用多种有效的风险把控措施,针对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这样不仅有助于企业生产效益的提升,也很好地凸显出自身的监督价值。

内部审计以风险防范为目的,这也是企业内部审计的具体内涵。

企业在进行各种管理能力的提升中,同时需要内审能力的优化。

这样才能保证各种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时对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进行控制。

企业的内部审计展现的独立性,并不会受到企业环境影响。

内部审计需要保证自身的客观独立性,这样才能更精准地反映出企业的发展情况。

企业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存在明显的差异,更多是为了服务于企业的内部工作,并不需要对于社会层面进行考虑。

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区别与关系

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区别与关系

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区别与关系摘要:企业的内部审计以及内部控制均是对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进行监督管理,二者在企业中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

内部审计的开展,对于及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并纠正、保障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护外部投资者的利益,以便正确行使权力和各项决策奠定基础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竞争力1.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1.1内部控制的含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或者单位的管理层所做的一项工作,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归根结底是为了提升企业财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为了提升企业信息资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了企业经济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对企业的内控需要制定一份合理的经营战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与经营方向等进行大概的指导与规划,需要采取较为合理的控制方法与手段。

企业的内控具有明确的目的,旨在通过对企业的控制使得企业能够实现某一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动态措施。

内控是“措施”而不是“目标”,也不是单纯地指企业内部进行调整的某一个特定事件。

内控是与企业的经济活动结合起来的,是针对某一目标实施的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内控与企业大环境的影响有关。

同时,内控也在决定着企业的具体经营状况。

企业内的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控制中的一部分,既是被控制的一部分,也是实施控制措施的主体。

1.2内部审计的含义企业内审是通过内控这一手段来进行的,并有专业的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来进行,审计人员依照法律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与财政等进行真实程度、合法程度、效益提升程度等进行准确的审核与检查,并对结果进行鉴定,对经济责任进行合理的评价。

内审是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的有效措施,是有效的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的手段。

内审在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中主要发挥了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内审是对不法经济活动与手段的约束,是对不法手段的揭露与惩罚,进而减少影响经济活动进行的消极因素。

内控与内审关系

内控与内审关系

内控与内审关系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

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

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评价之间的关系1。

评价对象相同。

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控制审计都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只不过两者对于内部控制的范围各自有所侧重。

这两种评价必然存在内在的关联性,所以往往也依赖同样的证据,遵循类似的测试方法并使用同一基准日。

2.内部控制评价滋生了内部控制审计工作。

对于执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或其他中小企业,按照《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同时对外披露或报送.由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催生了内部控制审计的产生。

3。

内控审计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适当利用企业内控自评工作。

内部控制审计执行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对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利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相关的工作以及可利用的程度,相应减少可能本应由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工作。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控制评价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相应的联系。

需要强调的是,注册会计师虽然可以利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所形成的结论,但需对其本身发表的审计意见独立承担责任,该责任不因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而减轻。

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评价之间的区别1。

范围不同。

内部控制审计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为主。

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直接决定着审计的质量、成本和责任,决定着审计的可行性。

为了遏制内部控制的各种可能的缺陷滋生,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促进被审计单位全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内部控制审计应当以整个内部控制为审计范围。

但是,以整个内部控制作为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既不明确,也不好把握,容易产生审计风险,审计的可行性会有问题。

管理体系内审、内控

管理体系内审、内控

管理体系内审、内控管理体系内审和内控是现代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管理体系内审是对企业各项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的一种管理方式,而内控则是企业对内部各种业务活动和风险进行合理规划、控制和监督的管理制度。

两者紧密结合,协同作用,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保障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结合管理体系内审和内控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实施方法,详细探讨二者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场景。

我们将从管理体系内审入手。

管理体系内审是指企业内部对其采用的各项管理体系标准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估的过程。

管理体系内审的目的在于发现现有管理体系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并帮助企业建立一个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诸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一系列管理体系标准的应用日益广泛,管理体系内审成为了企业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它可以帮助企业检验和评估管理体系是否有效、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找出管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点,为企业持续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与管理体系内审相辅相成的是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内控是保障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合法合规、高效运行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保障。

内控制度的构建主要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制定、内部控制手段的建立和运行等步骤。

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企业可以规避各类经营风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维护企业的长期根基。

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需要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配合,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措施和监督机制,在企业日常运营中不断巩固和优化。

管理体系内审和内控在企业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在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目标设定阶段,管理体系内审可以帮助企业对自身的管理体系状况有清晰的认识,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内控制度则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各类经营风险,规避外部威胁,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内审与内控工作之间的关系探究

企业内审与内控工作之间的关系探究

企业内审与内控工作之间的关系探究摘要:企业在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上往往容易混淆,并且对于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主要工作以及注意事项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这就使得企业的管理制度无法正确落实。

因此本文对企业内审与内控工作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关系一、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现状从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工作内容上分析,可以看出,两者都是依照可靠的信息、经济政策、战略发展计划、企业管理程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最大限度的确保企业资金的平稳运转,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有效利用,并且最终促使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得以顺利实施和完成。

但是在内部审计与内部管理的过程中,无论是从机构的设置,审计和控制内容的深度以及广度,审计和控制政策以及规范等方面往往容易混淆,无法正常发挥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所应有的功效,所以不能给企业的内部管理提供足够的支持,无法实现现代企业建立系统、完善的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以下对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缺乏独立性企业常常把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工作混为一谈。

在一些企业中,上级部门要求的内部控制工作以及相关的资料,往往都推给审计部门。

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的上级领导所强调的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只是停留在条文规定,并没有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再加上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具体细则和工作职责不太清楚,对具体的工作方向和工作内容不了解;更有甚者,对于内部控制工作所需要的资料都是通过现场编造的,极大地降低了内部控制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自身能力以及专业知识有限,再加上企业没有开展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和辅导工作,使得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分工不明确,业务开展较为单一,大多数情况下仅仅开展一些简单的财务审计、内部管理以及控制工作,使得审计和控制内容的深度以及广度严重受到限制,无法将具体责任落到实处,这就使得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工作形同虚设。

内审与内控、合规、风险管理关系的肤浅认识

内审与内控、合规、风险管理关系的肤浅认识

内审与内控、合规、风险管理关系的肤浅认识关于内审与内控、合规、风险管理的关系已经有很多文章进行过详细的说明了。

这里更想通过一点肤浅、偏颇但形象的认识,抛砖引玉,获得大家更有价值的认知。

一、内控、合规与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和风险管理的概念在很多书籍以及网络上都有描述,这里不再剖析。

我们仅仅从直观的感觉上来看看三者的关系。

内控更多地来自企业组织自身发展的管理需求。

尽管外部监管部门会对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的内控有更具体的需求,但企业要想健康、长远地发展,会主动完善自己的内控体系。

合规管理,可简称合规,多来自于企业组织的外部要求,例如国家法律法规、行业的监管规定等等。

企业组织也会自己定立一些规章制度来约束各经营单位、部门、员工等的经营行为,这也是合规。

风险管理,是企业组织面对经营中的风险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企业组织面临的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七大类,例如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等。

风险既可以来自外部也可以来自内部。

内控不严也能产生舞弊风险。

如上图所示,内控的范畴最小,合规的范畴要大些,风险管理的范畴更大。

不是所有流程的所有环节都要有内控节点,而所有流程都要符合合规要求。

而风险对企业组织来说,更具有复杂性和不可控性,尤其是外部风险。

风险的范畴相对合规更大,合规风险就是众多风险中的一种。

狭义地看,合规包含内控,风险管理又包含合规管理。

当然,如果从更多的角度看,内控、合规和风险管理并不是单纯的包含关系,可以互相有所交叉和渗透。

合规中也有内控的要求,内控也是为了控制风险,降低合规风险也是风险管理的任务之一。

之所以在图中以包含的关系展示,是为了便于理解。

实际工作中,为了便于组织和协作,我们可能对一些任务进行人为划分。

例如审计项目中,我们可能会分为业务检查小组、财务检查小组、行政检查小组等,如果从一条完整的业务线来看,业务、财务、行政等环节都会涉及,这样划分主要从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工作背景等方面来考虑的。

二、内审与内控、合规、风险管理内审是风险防控的第三道防线,内控部门、合规部门、风险管理部门是风险防控的第二道防线。

试论企业内审与内控工作之间的关系6篇

试论企业内审与内控工作之间的关系6篇

试论企业内审与内控工作之间的关系6篇篇1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内部审计(内审)和内部控制(内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它们不仅有助于企业规范管理流程,提高运营效率,还能有效规避风险,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

本文旨在探讨企业内审与内控工作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1. 内部审计(内审)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公正的财务监督活动,旨在检查企业会计报表、财务收支以及其他经济活动中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通过内部审计,企业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2. 内部控制(内控)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维护财产的安全、完整,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以及保证各部门经济活动协调有效运转而采取的一系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方法和措施。

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管理等各个环节。

1. 目标一致性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维护企业的财务安全和经营成果。

内部审计通过审查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并改进管理;而内部控制则通过规范企业的操作流程和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为内部审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2. 相互依存性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在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管理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它们又是相互依存的。

内部审计需要内部控制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有效地开展审查和评价工作;而内部控制也需要内部审计的监督和反馈,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因此,二者在企业中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3. 互补性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在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着明显的互补性。

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查和评估,可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而内部控制则可以通过规范操作流程和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为内部审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关系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关系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关系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了保证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在分工负责的前提下,组织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程序和方法,用以明确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一种相互联系、协调、制约的控制系统的总称。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单位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所进行的独立评价,它由独立于被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来完成。

一个现代企业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中,必须有完善严密的内部审计制度、独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和高素质、高责任心的内部审计人员,它既是内部控制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系统,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

内审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同时,内部审计还能为改进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离不开强化内部审计,并且还要与风险管理相融合。

一、当前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如何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目前,一般企业中的内部审计,从内容上讲主要是围绕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定的遵循,保护资本的安全,资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经营目标的完成等方面来展开的.但内部审计从机构的设置、审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审计方式和规范管理等方面,还未发挥出应有的支持内部管理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首先,内部审计机构应重新合理定位。

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机构一般也不对同处一级的其他部门进行审计,只审计下属(或控股)企业。

公司应在监事会下设内部审计机构,同时也对董事会负责,地位高于其他职能部门,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

其次,内部审计的职能要从查错防弊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

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其主要职能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建议,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内部控制论文作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摘要】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是企业规模和经营范围扩大后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措施,两者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既相互作用又相互独立。

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实施的先决条件,推动内部审计的变革,而内部审计反过来监督内部控制,防止内部控制失效。

为更加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现代企业必须准确而深刻地理解二者的基本关系,以保障企业健康有序运行,对于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避公司风险、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关系一、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概述(一)内部控制概念一般意义的控制是指对一个物质、一个组织或一个系统的活动进行的约束或指导。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解释,“内部精致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这个定义强调的是内部控制是一种全员、全面、全程的控制。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标准说明》指出内部控制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设计的管理控制程序,为实现以下主要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1.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2.对政策、计划、程序、法律等规定的遵守.3.对资产的保护.4.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

5.完成所制定的经营或计划的任务和目标.该定义则是强调了内部控制的五项目标,即报告、合规、资产安全、经营和战略目标.内部控制的五个目标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目标体系.其中战略目标是最高目标,是企业使命相互联系的终极目标;经营目标是战略目标的细化、分解与落实;资产目标是实现经营目标的物质前提;报告目标是经营目标的成果体系与反映;合规目标是实现经营目标的有效保证。

(二)内部控制的演变内部控制是组织运营和管理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科学管理必然要求。

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等四个不同的阶段,并初步呈现与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交融发展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控与内审关系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
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

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
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
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
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

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评价之间的系 1.评价对象相同。

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控制审计都是对企业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只不过两者对于内部控制的范围各
自有所侧重。

这两种评价必然存在内在的关联性,所以往往也依
赖同样的证据,遵循类似的测试方法并使用同一基准日。

2.内部控制评价滋生了内部控制审计工作。

对于执行内部控
制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或其他中小企业,按照《内部控制基本规
范》及配套指引的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开
展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同时对
外披露或报送。

由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催生了内部控制审
计的产生。


3.内控审计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适当利用企业内控自评工作。

内部控制审计执行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对企业内部控制
自我评价工作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利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相关的
工作以及可利用的程度,相应减少可能本应由注册会计师执行的
工作。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控制评价既有本质的区别又
有相应的联系。

需要强调的是,注册会计师虽然可以利用企业内
部控制评价所形成的结论,但需对其本身发表的审计意见独立承
担责任,该责任不因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工
作而减轻。

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评价之间的别
1.范围不同。

内部控制审计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为主。

内部
控制审计的范围,直接决定着审计的质量、成本和责任,决定着
审计的可行性。

为了遏制内部控制的各种可能的缺陷滋生,为财
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促进被审计单位全面加
强内部控制建设,内部控制审计应当以整个内部控制为审计范围。

但是,以整个内部控制作为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既不明确,也
不好把握,容易产生审计风险,审计的可行性会有问题。

所以,
目前内部控制审计只能突出重点,重点解决内部控制弱化可能产
生输出虚假财务信息的问题,内部控制审计范围应当限于与财务
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杨瑞平,2010)。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内部控制评价围绕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控制要素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内容,建立内部控制评价的核心指标体系,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2.性质不同。

内部控制审计是企业外部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是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的审计,是一种独立的鉴证业务。

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内部管理层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通常情况,授权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服务业务。

3.目的不同。

内部控制审计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自
我评估报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发表审计意见,为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提供合理保证。

内部控制评价是管理层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的一种自我评价,一方面,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时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情况,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投资者、社会公众等企业利益相关者根据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可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评估企业抗风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从而为投资决策和正确行使相关权利提供资料依据。

4.责任主体不同。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规定建立健全
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董事会的责任。

按照该指引的要求,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企业内部控制责任
是由企业承担的,而内部控制审计责任是由注册会计师承担的。

两种责任的分离决定了企业和注册会计师在分别实施内控自评和内控审计时必须按照不同的规则独立完成,两者之间不能够相互替代和免除。

5.评价依据不同。

内部审计评价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进行评价,而内部控制审计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进行审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