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经典管理名言语录整理汇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直有个梦想,想在管理咨询行业里做自己的一点点贡献。当然我自己也很清楚,自己不是科班出身,更没有丰富的实际管理经验。对于管理更多的只是了解了一些理念,主要是自己在“锡恩天翼企业大学”里“学习”了一些锡恩总结出来的经典理念和方法,在销售过程中了解了一些企业的现实管理方式。
这些积累,对于我现在实现自己的梦想是不现实地,我不愿意去“忽悠”,因为那样即会损害客户价值,又会让自己不得超度。。。
不过我同所有年轻人一样,都希望快速出人头地,所以经常心里经常郁闷。
康老师一直说我太过浮躁,基础不牢是不能盖起高楼的,只能让人摔得很惨!管理不是快餐,最基础的知识掌握是必不可少!想在管理咨询行业有所发展,基本概念一定非常清晰,推荐我多学习一些德鲁克先生的理念和方法,因为这些都是现代管理学的基础,正好健哥给了许多关于德鲁克先生的资料,这里非常感谢他。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我喜欢分享,哈哈!
德鲁克在企业界的影响
“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字,在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听。”
——《哈佛商业评论》
深受德鲁克影响的企业领袖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微软前总裁比尔·盖茨
德鲁克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对时髦思想狂热的人群中独树一帜。
——英特尔前主席安德鲁·格鲁夫
从上面这些评价里面大家不难看到,作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先生取得的成就和他对管理学的影响。
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彼得·德鲁克
德鲁克管理学说的三大特点:
l 实用性
l 系统性
l 前瞻性
德鲁克的忠告
•1、要向上级征求意见;
•2、要让上级按自己的方式行事;
•3、要发挥上级的长处;
•4、要即使向上级汇报情况;
•5、不要让上级感到以外,以及
•6、永远不要低估上级的能力。
德鲁克谈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应具备管理能力,管理者要有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既不是科学也非一门艺术,它是一种实践。
企业家精神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创造性的”,而是培养出来的。
德鲁克谈变革
我们不能管理变革,我们只能领导变革。
在一个结构快速变迁的时期,唯一能存活的只有能够领导变革的人。在21世纪,管理最大的挑战是使组织成为变革的领导者。
管理者的三大任务
•完成组织特定的目的和使命
•使工作富有成效,员工具有成就感
•处理对社会的影响与承担社会责任
管理者的五项工作
v 设定目标
v 组织
v 激励与沟通
v 评估绩效
v 培养人才(包括自己)
应当设立企业目标的八大领域
∙营销
∙创新
∙人力资源
∙财力资源
∙物力资源
∙生产力
∙社会责任
∙利润需求
制定目标的SMART原则
∙具体—— SPECIFIC
∙可测量——MEASURABLE
∙可实现——ATTAINABLE
∙相关—— RELEVANT
∙时效——TIME-BASED
德鲁克论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
∙技术和资本必须通过有能力的管理者才能发挥作用和功效。
∙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德鲁克论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
管理者不可能依赖进口。他们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管理者,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并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社会和环境当中。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
德鲁克论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
∙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需求和面临的最好的机遇,应该说是快速培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到的,也是必须学到的。
我会认真学习,天天向上,每天进步1%(戴明的观点,嘿嘿!)!朋友们一起加油偶!
“知识、知识经济学和知识生产力”中的一些重要观点
最近40年来,进入这个经济舞台的主角产业,所生产和销售的都是知识或信息,而不是具体的实物。制药业真正的产品是知识,药丸、软膏只不过是包装在外面的壳子罢了。
这用在新知识方面,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是持续“改善”流程、产品、服务,日本人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第二种是“利用”,也就是持续地利用既有的知识去开发新的、不同的产品。第三种是真正的“创新”。在经济领域(以及社会领域)中,这三种运用知识带来改变的方法,需要同时并用。虽然这三种方法重要性是同等的,可是在经济上却有“定性”差异,也就是说成本及经济效益有所差异。
尤其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使知识有高度生产力是管理的责任,这既不能由政府承担,也不能由市场在背后推动。要使知识有高度生产力,就需要有系统、有组织地运用知识去创新知识。对此,很可能首先是要使知识有目标。达成目标的过程可能是点点滴滴的,但要完成的目标却必须是高瞻远瞩的。
要使知识有高度的生产力,还必须清楚地强调目标,集中往那个目标前进。不论是个人或是工作小组,知识工作必须有目标,有组织。创新不是“天才的灵感”,而是一种艰苦的工作。
不论是改进或利用原有产品(或流程、服务),还是创新产品,知识的高度生产力往往要在一段长时间之后才能显现。可是,我们也要求知识滔滔不绝地涌现出短期效果。这就要求的有管理工作当中最难做到一件事:平衡长期结果与短期结果。
我们大多数人知道很多原理,但却不会使用,主要原因是我们不会整合自己拥有的各种知识。我们不会问,“从我知道的,从我学过的,有哪些可以应用到这个工作上?”相反的,我们往往会划分,这个工作用这门知识,那个工作用那门知识。
在教学上,我们必须强调知识是拿来用的。在使用知识时,我们必须强调其最后要达成什么效果,也就是强调知识的任务和作用。
知识愈来愈专门化,这使得我们在各个专业领域有很大的作为能力。可是,正是因为知识已经专门化了,所以我们也需要一种方法学、一种学科、一种技术,可以将能力施展出来,否则,这些有用的知识大部分会变得没有用,仍然停留在信息阶段。
(想一想我们按照学科体系设置的课程体系,确实与社会需求不太一致。但是,如何改变?改变又需要什么样的前提条件?)
“有绩效的学校”中的一些重要观点
在未来几十年,计算机一定会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计算机会改变教育经济学,学校原本是劳动力高度密集,最后将会变为资本高度密集。
学校的社会地位与角色的变迁将更加巨大。长久以来,学校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一直扮演“社会当中”(of society)的一个机构,而不是“融入社会”(in society)的一个单位。
将来教育与学校的最重要的改变,一定不是科技上的改变,无论科技改变多么重要和多么明显。最重要的改变一定是重新反省教育与学校的角色和功能,反省教育的内容、目的、价值的改变。
现在学校教育真正面临的挑战不是科技,而是科技教学是为了什么。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符合知识社会的需要,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开始着手应对这些重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