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娃娃家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娃娃家》
幼儿园中班教案《娃娃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娃娃家》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包括家庭认知、家庭成员的角色扮演以及日常家庭礼仪。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庭的基本结构,认识家庭成员及其相互关系。
2. 培养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意识,提高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扮演,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娃娃家玩具、家庭成员图片、家庭场景布置材料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布置一个娃娃家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大家来看看这个娃娃家,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家庭的基本结构和成员。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家庭成员图片,讲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
并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家庭成员的不同角色。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标注出他们的角色。
同时,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家庭礼仪的练习,如见面问好、分享食物等。
4. 家庭场景扮演(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家庭场景进行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加深对家庭成员角色和家庭礼仪的认识。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图片及关系图2. 家庭场景布置示例图3. 家庭礼仪关键词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家庭,标注出家庭成员及其角色。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家庭成员实际情况完成画作,教师批改并给予指导。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角色扮演,录制视频。
答案: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角色扮演,教师观看视频并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主题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家庭文化。
中班主题活动《娃娃家》教案
中班主题活动《娃娃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娃娃家》的相关内容。
该主题依据教材第四章“家庭与社会”,具体涉及第3节“家庭生活”。
我们将详细探讨家庭成员的角色、家庭日常生活场景以及简单的家庭礼仪。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家庭成员的称谓及角色,培养家庭观念。
2. 培养幼儿对家庭日常生活场景的认知,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庭成员角色的认知与表达、家庭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
教学重点:家庭观念的培养、家庭礼仪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娃娃家场景图片、家庭成员卡片、家庭日常生活用品模型。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娃娃家场景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家庭成员及日常生活场景。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家庭成员卡片,教幼儿认识家庭成员及其称谓,讲解家庭日常生活场景。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彩泥、画笔等学具,创作一幅以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的作品。
4.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家庭成员角色、家庭日常生活场景及家庭礼仪。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及称谓2. 家庭日常生活场景3. 家庭礼仪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家庭生活场景。
答案:要求幼儿发挥想象,画出至少包含三代家庭成员的家庭生活场景。
2. 作业题目:介绍你的家庭成员。
答案:要求幼儿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及其称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关注幼儿对家庭观念、家庭日常生活场景和家庭礼仪的掌握程度。
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延伸,如:1. 开展家庭主题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家庭成员角色。
2. 组织家庭主题的绘画比赛,提高幼儿对家庭日常生活场景的认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落实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家庭成员角色的认知与表达、家庭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
幼儿园中班教案《娃娃家》精选
幼儿园中班教案《娃娃家》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娃娃家》。
通过故事讲述,让孩子们理解和体验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与责任。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听懂故事内容,理解家庭成员间的情感。
2. 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能够讲述自己的家庭故事。
3. 培养孩子们的同理心,懂得关爱家人,承担家庭责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家庭的重要性,体验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爱和责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娃娃家家具模型。
2. 学具:画纸、彩笔,供孩子们绘制自己的家庭故事。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个家庭生活的短片,让孩子们了解家庭的基本构成,引发孩子们对家庭的兴趣。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讲述《娃娃家》的故事,孩子们跟随故事情节体验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与责任。
3. 讨论交流(5分钟):教师引导孩子们分享自己对家庭的故事和感受,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
4. 绘画表达(10分钟):孩子们用自己的画笔,绘制出自己的家庭故事,教师巡回指导。
5. 分享展示(5分钟):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作品背后的家庭故事。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关键词为主,包括:家庭、亲情、责任、爱。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向家人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爱和感谢。
2. 答案:孩子们的答案因个体差异而异,重点在于表达爱与感谢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孩子们对家庭的故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大多数孩子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绘画。
在分享环节,孩子们能够主动表达对家庭的爱和感谢。
但也有部分孩子对家庭的概念理解较浅,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一次家庭主题的活动,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体验家庭生活,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娃娃家》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通过讲述一个富有情感的家庭故事,引导孩子们理解和体验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与责任。
幼儿园中班娃娃家教案
幼儿园中班娃娃家教案第一章:认识自己和家人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和家人,增强家庭观念。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3. 培养幼儿的亲情情感,增进亲子关系。
教学内容:1. 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性别。
2. 认识家人的名字、关系和特点。
3. 学习用语言描述家人的外貌和性格。
教学活动:1. 家庭介绍游戏:幼儿扮演家庭成员,用语言描述家人的特点,其他幼儿猜猜是谁。
2. 家庭照片分享:家长带来全家福照片,幼儿分享并介绍家庭成员。
3. 亲情绘画:幼儿画出自己和家人的画像,并在旁边写上家人的特点。
第二章:了解自己的情绪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和调节。
2. 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增进同伴关系。
教学内容:1. 认识基本情绪:开心、生气、伤心、害怕。
2. 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3. 学会通过适当的方式调节情绪。
教学活动:1. 情绪猜谜游戏:幼儿表演情绪,其他幼儿猜猜是哪种情绪。
2. 情绪表达绘画: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情绪,并写上原因。
3. 情绪管理讨论:幼儿分享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讨论有效的方式。
教学目标:2. 培养幼儿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自己穿衣、洗手、整理物品等生活技能。
2. 了解保持环境整洁的重要性,学会垃圾分类。
教学活动:1. 生活技能比赛:幼儿比赛自己穿衣、洗手等,鼓励自我完成。
2. 垃圾分类讲解:教师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幼儿实践操作。
第四章:了解公共场所和交通安全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公共场所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2. 培养幼儿的公共场所适应能力。
3. 增强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公共场所:商场、公园、医院等。
2. 学习公共场所的规则和礼仪。
3. 了解交通安全知识,学会过马路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教学活动:1. 公共场所角色扮演:幼儿扮演各种角色,演示在公共场所的礼仪和行为。
中班主题活动《娃娃家》教案
中班主题活动《娃娃家》教案第一章:活动背景与目的1.1 活动背景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以“娃娃家”为主题,让幼儿通过模仿和扮演,体验家庭生活,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1.2 活动目的(1)让幼儿体验家庭生活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归属感。
(2)通过扮演角色,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3)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
第二章:活动目标2.1 认知目标(1)让幼儿认识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
(2)让幼儿了解家庭生活的基本规律。
2.2 技能目标(1)培养幼儿的模仿和扮演能力。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如折纸、粘贴等。
2.3 情感目标(1)培养幼儿对家庭生活的热爱。
(2)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第三章:活动内容3.1 主题介绍向幼儿介绍“娃娃家”的主题,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
3.2 角色扮演组织幼儿进行角色分配,如爸爸妈妈、宝宝、哥哥姐姐等,让幼儿通过扮演,体验家庭生活。
3.3 家庭生活情境创设家庭生活情境,如做饭、洗衣、打扫等,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了解家庭生活的基本规律。
第四章:活动过程4.1 热身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热身游戏,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4.2 主题活动(1)角色分配:让幼儿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2)家庭生活情境:组织幼儿进行家庭生活情境的表演,如做饭、洗衣等。
(3)互动交流:鼓励幼儿在表演过程中,进行交流互动,如商量做饭的食材等。
4.3 总结活动组织幼儿进行主题总结,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认知评价评估幼儿对家庭成员角色和家庭生活规律的认识程度。
5.2 技能评价评估幼儿在活动中的模仿、扮演和动手操作能力。
5.3 情感评价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表现,如合作、分享等。
第六章:活动准备6.1 环境创设布置一个温馨的“娃娃家”场景,包括家具、玩具等。
6.2 材料准备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如头饰、衣物等;家庭生活场景的玩具,如锅碗瓢盆等;以及幼儿动手操作的材料,如折纸、彩泥等。
中班主题活动《娃娃家》教案
中班主题活动《娃娃家》教案一、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家庭结构,增进对家庭成员关系的认识。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扮演家庭成员的角色,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制作家庭用品,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4.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家庭情境,提高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家庭图片、家庭成员角色牌、娃娃家场景布置物品等。
2. 材料:纸张、剪刀、胶水、彩笔等。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家庭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家庭成员以及家庭环境。
2. 主题讨论:引导幼儿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家庭生活情景。
3. 角色扮演:分发家庭成员角色牌,引导幼儿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娃娃家情境表演。
4. 制作家庭用品:引导幼儿动手制作家庭用品,如碗、筷子、衣服等。
四、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家庭结构,增进对家庭成员关系的认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表现和作品完成情况,评价幼儿对家庭主题的理解程度,家庭成员角色扮演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六、活动内容:1. 家庭结构认知: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幼儿认识家庭的基本结构,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等。
2. 家庭关系理解:通过故事、讨论等方式,让幼儿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友情等关系。
3. 家庭生活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幼儿体验家庭生活,增进对家庭生活的了解。
七、教学活动:1. 家庭结构认知:展示家庭图片,让幼儿说出家庭成员的名字,并简单介绍他们的关系。
2. 家庭关系理解:讲述一个有关家庭成员间互相帮助、关爱的小故事,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3. 家庭生活体验:设置一个家庭情境,让幼儿扮演家庭成员,进行互动表演。
八、教学策略:1. 直观展示: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认知家庭结构和关系。
中班语言活动《娃娃家》教案设计
一、活动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学会用适当的语言和动作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3. 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角色头饰、娃娃家场景布置等。
2. 学具:每位幼儿一份角色卡片、一份娃娃家场景图。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讲述故事《娃娃家》,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角色分配: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佩戴相应头饰。
3. 场景布置: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布置娃娃家场景。
4. 角色扮演:教师指导幼儿用适当的语言和动作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5. 情景表演: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表现力。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与家长一起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录制视频,分享到班级群。
2. 环境创设:将娃娃家场景布置延伸至班级环境,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主扮演角色。
五、活动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语言表达和动作表现,评价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表现力。
2. 家长反馈:通过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参与角色扮演的情况,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3. 同伴评价:鼓励幼儿互相评价,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意识。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感知故事中的角色。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难点:1. 引导幼儿用适当的语言和动作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2. 提高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七、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娃娃家场景,让幼儿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角色扮演。
3. 小组合作教学法:鼓励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八、活动步骤:1. 导入:教师讲述故事《娃娃家》,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角色分配: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佩戴相应头饰。
3. 场景布置: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布置娃娃家场景。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娃娃家》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娃娃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材《娃娃家》,主要围绕第三章“家庭生活”,第一节“我的家人”进行展开。
内容包括认识家庭成员、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以及家庭成员的职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成员的职责。
2. 培养幼儿关爱家人,懂得感恩的品质。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家庭成员及其称呼,了解家庭成员的职责。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并体会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娃娃家玩具、家庭成员照片、卡片、PPT。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个布置成娃娃家的环境,邀请幼儿进入。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家庭成员的构成,并让他们试着介绍自己的家人。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PPT,讲解家庭成员的称呼及职责。
(2)通过卡片游戏,让幼儿辨认家庭成员,并说出他们的称呼和职责。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的家人,并标注称呼。
(2)邀请幼儿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介绍家庭成员。
4. 互动环节(10分钟)(1)角色扮演:教师邀请幼儿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员,表演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互动。
(2)讨论:让幼儿谈论自己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如何关心家人。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娃娃家》2. 内容:家庭成员: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家庭成员职责:工作、照顾孩子、做饭、打扫卫生等关爱家人:关心、帮助、陪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家人,并标注称呼。
写一段关于家庭成员关爱自己的小故事。
2. 答案:画出的家人符合实际,称呼正确。
故事内容真实、感人,体现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认识家庭成员、关爱家人方面的理解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娃娃家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娃娃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家庭生活》,详细内容为《娃娃家》。
通过歌曲学唱,让幼儿体验家的温馨,培养对家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熟悉歌曲《娃娃家》的旋律,学会演唱。
2.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家庭、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跳跃。
2.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娃娃家》,感受家的温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乐播放器、歌词卡片。
2. 学具:小鼓、沙锤、节奏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扮演家长,与幼儿互动,模拟家庭生活场景。
(2)引导幼儿说出家庭成员及家务活动,为学习歌曲做铺垫。
2. 歌曲学唱(10分钟)(1)教师弹奏钢琴,引导幼儿跟唱《娃娃家》。
(2)针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跳跃,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
(3)分小组进行歌曲学唱,教师巡回指导。
3. 例题讲解(5分钟)(1)出示歌词卡片,引导幼儿识记歌词。
(2)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和示范。
4. 随堂练习(5分钟)(1)分组进行节奏练习,用小鼓、沙锤、节奏棒等辅助教学。
(2)邀请个别幼儿上台展示,给予表扬和鼓励。
5. 歌曲演唱展示(10分钟)(1)全体幼儿齐唱《娃娃家》。
(2)教师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娃娃家》2. 歌词:按照歌曲段落排版,突出难点和重点歌词。
3. 节奏符号:标明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演唱《娃娃家》,感受家的温馨。
2. 答案:无需书面答案,家长签字确认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开展家庭主题音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跳跃。
补充说明:(1)针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教师应提前准备相应的教具,如小鼓、沙锤、节奏棒等,通过实物演示和互动教学,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中班主题教案娃娃家
中班主题教案娃娃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主题活动教材第四章《娃娃家》。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情景模拟,让幼儿体验家庭生活,学会基本的家庭用语,培养幼儿的亲情观念和自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庭的基本结构和成员,培养幼儿的家庭观念。
2. 通过娃娃家活动,使幼儿学会基本的家庭用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幼儿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使用基本的家庭用语,进行情景对话。
重点:培养幼儿的家庭观念,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娃娃家场景布置、家庭用品道具、家庭成员玩偶等。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教师布置娃娃家场景,让幼儿自由扮演家庭成员,进行家庭生活体验。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幼儿进行情景对话,示范使用基本的家庭用语。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指导幼儿用基本的家庭用语进行对话,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4. 家庭用语学习(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教授幼儿基本的家庭用语,并进行跟读练习。
5. 娃娃家活动(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娃娃家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活动心得,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宝宝2. 家庭用语:早上好、晚安、谢谢、不客气、再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用所学家庭用语进行对话,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模拟,让幼儿学会了基本的家庭用语,但部分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仍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一幅以家庭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培养幼儿的家庭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使用基本的家庭用语,进行情景对话。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家庭观念,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4. 作业设计:与家人一起用所学家庭用语进行对话,并记录下来。
幼儿园中班娃娃家游戏教案
幼儿园中班娃娃家游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理解和认知。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锻炼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娃娃家游戏道具(包括玩具家具、娃娃等)。
2.手工材料(纸张、剪刀、胶水等)。
3.游戏指导册(记录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游戏引导(10分钟)–介绍娃娃家游戏的概念和目的。
–引导幼儿对家庭的认知,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家庭经验。
2.游戏规则说明(10分钟)–向幼儿介绍娃娃家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解释游戏中各个角色的职责和任务。
3.游戏实践(30分钟)–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中的角色。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爸爸、妈妈、孩子等。
–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模拟家庭生活场景,如做饭、洗衣等。
4.游戏总结(10分钟)–回顾游戏中的经历和感受。
–提问幼儿对于家庭的理解和认知。
5.制作娃娃家游戏道具(30分钟)–分发手工材料,让幼儿制作娃娃家游戏道具。
–引导幼儿用创造力构思自己喜欢的道具,并进行手工制作。
6.游戏拓展(20分钟)–鼓励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娃娃家游戏道具。
–引导幼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扩展游戏场景和角色。
四、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包括角色扮演能力、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2.提问幼儿对于家庭的理解和认知,了解他们对家庭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五、教学扩展1.组织幼儿参观真实的家庭环境,加深对家庭的理解和认知。
2.继续进行娃娃家游戏的扩展,鼓励幼儿设想和创造自己的家庭场景。
3.教唱相关的家庭歌曲,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家庭的情感和认知。
六、教学注意事项1.确保游戏道具和手工材料的安全性和适宜性。
2.设置游戏规则和指导原则,确保游戏过程有序和安全。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度和表现,提供个体化的引导和支持。
4.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以上是本次幼儿园中班娃娃家游戏教案的详细内容。
通过这个教案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理解和认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以及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观察力。
中班语言活动《娃娃家》教案设计
中班语言活动《娃娃家》教案设计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语言活动,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 通过扮演角色,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幼儿对家庭、亲情和爱的感知,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娃娃家场景图、角色头饰、娃娃玩具等。
2. 材料:小床、小桌子、小椅子、玩具餐具等。
3. 音乐:摇篮曲、欢快的儿歌等。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参与语言活动,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 活动难点:通过扮演角色,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歌、捉迷藏等,让幼儿充分活跃起来。
2. 导入活动(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娃娃家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家庭成员及物品名称。
3. 主体活动(10分钟)1. 教师分发角色头饰,引导幼儿选择角色,并佩戴头饰。
2. 教师根据角色设定情节,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如爸爸妈妈照顾娃娃、做饭、吃饭等。
3. 教师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创编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合作。
4. 教师选取几位幼儿进行表演,让其他幼儿观看并模仿。
4. 总结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活动过程,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扮演的角色和做的动作。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扮演娃娃家游戏,分享活动乐趣。
2. 环境创设:在班级角设置娃娃家区域,投放相关道具,供幼儿自由玩耍。
3. 教学内容:下一节课将继续开展娃娃家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家庭亲情。
六、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认识角色和场景。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幼儿参与角色扮演,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4. 模仿教学法:通过观察、模仿,让幼儿学会扮演角色,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娃娃家
二、教学方法
1.采用直观演示法、逐句讲解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幼儿克服学习难点。
2.通过集体演奏、分组练习等形式,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三、课堂氛围
1.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和耐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在讲解歌曲时,教师应使用亲切、温柔的语言,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在强调节奏变化部分时,适当提高语调,以突出重点。
二、时间分配
1.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控制在5分钟内,确保充分激发幼儿兴趣,又不占用过多教学时间。
2.歌曲教学环节控制在10分钟内,重点讲解节奏变化部分,给予幼儿充分练习时间。
5.歌曲演唱展示(5分钟)
-每组幼儿轮流演唱歌曲《娃娃家》,其他幼儿用打击乐器伴奏,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
1.歌曲名:《娃娃家》
2.歌词卡片:贴在黑板上,方便幼儿跟唱。
3.家庭场景图片:贴在黑板旁边,作为实践情景引入的辅助材料。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演唱歌曲《娃娃家》,并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心得。
2.答案: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由家长签字确认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课后反思:教师应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拓展延伸:让幼儿观察家庭成员的特点,创作一首关于家庭的歌曲,下节课进行分享和展示。
重点和难点解析:
1.实践情景引入
2.歌曲教学中节奏变化的部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中班娃娃家教案四篇
中班娃娃家教案四篇《中班娃娃家教案四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中班优秀主题教案详案《娃娃家》含反思一、主题的由来:说到家这个字,不论是年迈的老者,还是呀呀学语的孩童,他们的脸上一定会绽露笑容,因为家既是一个熟悉、温暖的地方,更是每一个人最牵挂的地方。
浓浓的亲情,会使幼儿感到安全,得到温暖,我们在小一班中刻意营造家的氛围,是为了让幼儿能在幼儿园中依然感受到那份亲情,在老师的呵护中得到成长。
家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们的集合,宝宝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和家人亲亲秘密的生活在一起,孩子渴望妈妈温暖的怀抱,期盼和爸爸一起游戏。
幼儿在家里常常有着特殊的地位,是被宠爱,被保护的对象,然而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也应学会感激,学会报答,学会关心、学会爱。
让每一个幼儿成为和谐家庭中的一员,也是让他们学会做人的一个良好起点。
适逢九九重阳,我们又将幼儿对爷爷奶奶的关爱融入《娃娃家》这个主题中,有了祖孙三辈的家庭真可谓是其乐融融,尽享天伦之乐。
二、内容与要求1、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员。
2、亲近父母和祖辈,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主题线索《娃娃家》主题是在3;—;;—;4岁学习参考用书(P7;—;P20)、有5个次级主题:1、爸爸妈妈好2、喂娃娃吃饭3、摇篮曲4、我的家5、九九重阳节(调整部分)1、爸爸妈妈好(P2)2布置全家福照片(P8)★2和妈妈一起整理物品(P8)2花儿送给爸爸妈妈(P8)★2飞呀飞(P8)2介绍我的爸爸妈妈(P8)2小宝宝在长大(P8)2鸡蛋变娃娃(P9)2快乐的梦(P11)2、喂娃娃吃饭(P11)2作小围兜(P11)2逗蚂蚁。
(P11)2小当家(下面条、自制饼干、炒小菜、炸薯条、好吃的香饼)(P11)★3、摇篮曲(P12)2布娃娃(P12)2娃娃不见了(P12)★2花被子(P12)★2美丽的纽扣(P12)★2别吵,小宝宝睡了(P13)2小熊醒来吧(P13)4、我的家(P15)2宝宝来开门(P15)2帮妈妈绕绒线(P15)★2爸爸的胡子(P16)★2我家的房子(P16)★2上楼梯(P16)★5、九九重阳节2你好爷爷、你好奶奶2我为爷爷奶奶做相框备注:★为教师在本主题内选用内容四、环境创设●通过幼儿的折纸(我的家)及与父母共同在折纸(我的家)写上小区名、门牌号几楼几室,让幼儿初步知道自己家的地址。
中班主题教案:娃娃家
中班主题教案:娃娃家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类型的家庭结构,培养关爱家庭的意识。
2.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帮助孩子发展情感意识和合作意识,增进孩子之间的友谊。
教学准备1.孩子们自带娃娃或教具。
2.教具:娃娃家玩具、绘画工具、白纸、玩具车等。
教学内容变换娃娃家1.老师先给孩子们展示一幢小房子,叮嘱孩子们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所房子。
2.然后,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玩娃娃家,让孩子们和娃娃沟通互动,并根据娃娃的需求布置房间。
3.孩子们依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力,可以重新布置娃娃房,变换娃娃家的内部结构,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家庭结构的介绍1.老师向孩子们讲解不同类型的家庭结构,包括核心家庭、单亲家庭、寄养家庭等,并让孩子们说出他们身边的家庭类型。
2.然后,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玩娃娃家,让孩子们描述自己在玩娃娃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和其他娃娃之间的关系,帮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家庭的概念。
娃娃家物品的制作1.老师为孩子们讲解如何用纸板、布料、纸张等材料制作娃娃家内的一些小物品,例如桌子、椅子、床铺、窗帘、地毯等。
2.然后,老师带领孩子们动手去制作。
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相互交流分享。
娃娃家的娱乐活动1.老师和孩子们一起为娃娃家设计一场娱乐活动,例如生日聚会、毕业典礼、家庭聚餐等。
2.在娱乐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厨师、主持人、歌手等,增进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意识。
教学后记通过本次主题教学,孩子们了解了不同类型的家庭结构、培养了关爱家庭的意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了情感意识和合作意识,增进了孩子之间的友谊。
同时,通过与娃娃的互动,孩子们也增强了自己的责任心和照顾能力,是一堂充满趣味、尊重和互动的教学。
幼儿园中班教案《娃娃家》
幼儿园中班教案《娃娃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娃娃家》,涉及教材的第三章节“家庭生活”,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认识、家庭角色的扮演以及家庭日常生活用品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及其角色,培养幼儿的家庭观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学会关爱家人,懂得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扮演家庭角色,学会关爱家人。
教学重点:认识家庭成员,了解家庭日常生活用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成员图片、家庭日常生活用品模型、娃娃家场景布置材料。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教师布置娃娃家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家庭成员及其角色,让幼儿自由扮演家庭角色,进行家庭生活情景剧表演。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展示家庭成员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并说出家庭成员的称呼,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
教师出示家庭日常生活用品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物品名称,如电视、冰箱、洗衣机、桌子、椅子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画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家庭成员的肖像,并标注称呼。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家庭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活动(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家庭日常生活用品模型,讨论并列举出该物品在家庭中的用途。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
2. 家庭日常生活用品:电视、冰箱、洗衣机、桌子、椅子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家庭的场景,标注家庭成员和日常生活用品。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家庭角色扮演游戏,记录下游戏过程中的趣事。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家庭成员和日常生活用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娃娃家教案【篇一:娃娃家区域活动教案】篇一:幼儿园小班游戏区域教案活动名称:图书区《常规培养》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初步的阅读习惯,学习翻阅、摆放书籍的方法。
2、让幼儿体验读书的乐趣。
材料准备:各类书籍、坐垫、图片等。
活动指导:1、教师介绍区域规则,幼儿进区摆放进区卡,找到合适的位置,找自己喜欢的书。
2、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取、放书籍,知道书籍的摆放位置。
3、引导幼儿认识书的封面、尾页等,指导幼儿正确的翻书方法(一页一页的翻)。
4、指导幼儿在看图时要小声说话,不要打扰别人。
5、观察幼儿在活动区的兴趣、情绪和活动的表现,对活动中幼儿进行适当的指导。
6、活动结束时,提醒幼儿将书摆放整齐,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7、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评价,表扬遵守区域常规的幼儿。
活动反思:活动名称:美工区《学习涂色》活动目标:1、对美术活动感兴趣,乐意参与此活动。
2、懂得用各种好看的颜色进行涂色。
3、掌握用油画棒涂色的方法。
活动准备:油画棒、画好水果图案的涂色卡指导要点:1、指导幼儿进区游戏规则,提醒幼儿涂色时所要注意的问题。
2、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以及握笔的方法。
3、教师指导幼儿正确的涂色方法,并鼓励幼儿大胆的用色。
4、教师对能力较为薄弱的幼儿进行单独指导。
5、活动结束后提醒幼儿要将物品归类摆放整齐。
活动反思:活动目标:1、喜欢参加游戏活动,愿意动手进行操作。
3、学习一一对应。
活动准备:重点难点:学习一一对应。
指导要点:数字。
2、学习一一对应。
利用教师提出的材料进行摆放,初步学习一一对应。
找相应的数字。
4、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进行合作游戏。
活动反思:活动时间:2012年9月活动班级:小班区域名称:数学区《套圈圈》活动目标:1、初步尝试体验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2、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自制的不同颜色的管状底座、各色圈圈、数卡重点难点:请幼儿按颜色、数量在自制管状底座上按颜色套圈。
指导要点:1、能根据颜色将指环套在相应颜色的自制管状底座上。
2、学习按数卡,在自制管状底座上套入相同数量的指环。
3、尝试着在自制管状底座上套入多于1个的指环。
4、教师可引导幼儿将指环套在自己的手上,以训练其双手的协同能力。
5、对数学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增加难度。
反思:活动时间:2012年9月活动班级:小班活动名称:角色游戏《娃娃家》(一)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友好地和同伴进行游戏。
2、指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创设家的环境、洋娃娃、炊具等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请幼儿参观“家”的环境,看看家里都有什么?二、基本部分1、提问:小朋友的家里都有谁?他们在家的时候分别都喜欢干什么?当家里来了客人爸爸妈妈是怎样招待的?(请幼儿踊跃发言)2、师:现在我请幼儿扮演爸爸妈妈和娃娃玩娃娃家的游戏。
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
3、提出游戏要求:(1)玩具要轻拿轻放,不争抢玩具。
(2)来了小客人要有礼貌并热情招待。
4、幼儿分角色游戏,教师指导幼儿开展游戏。
三、结束部分游戏结束整理材料。
简单评价幼儿游戏的情况。
篇二: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教案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教案《小巧手》教师:才巍巍活动目标:1、认识数字1-5,能进行点数。
2、爱护图书,不撕扯毁坏,能安静看书。
3、喜欢与同伴交流,能一起合作游戏。
4、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能按图形进行粘贴花朵和叶子。
能较好使用胶水。
5、游戏结束能将玩具材料收放整齐。
活动准备:语言区:图书、字卡。
美工区:画好的花朵图形、各种颜色的花瓣和叶子。
科学区:带数字的手、海绵纸制作的戒指。
活动过程:一、引入:小朋友们,大家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你的手会做些什么?幼儿说一说。
现在让我们用灵巧的手开始好玩的游戏吧。
二、认识各区1、玩玩乐:大家一起看,在娃娃家中,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好玩的餐具和厨具,有小锅小勺,杯子水壶,大家商量好自己当什么,可以当爸爸妈妈,可以当爷爷奶奶,还可以当小娃娃。
注意,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哦。
2、读读乐:现在我们来到了读读乐,这里有很多图书和字卡,老师听说小朋友可爱看书了,咱们轻轻翻,慢慢看,安静地,不打扰别人好吗?3、套套乐:这里来了好多的手宝宝,看看手指上都有什么?有有数字宝宝,你认识这些数字吗?能给她戴上戒指吗4、贴贴乐:花园里的花开得真鲜艳,这些花都是什么颜色的?我们一起做一做好吗?三、幼儿取卡进区活动,教师提要求:小朋友们看见这么多好玩的,已经跃跃欲试想玩了,让我们赶快取卡进区吧。
注意,不要喊,不要挤。
要互相谦让。
四、幼儿活动,教师指导五、讲评,展示作品六、活动结束,整理材料。
篇三:小班-娃娃家(1—4课时)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游戏主题由来】刚入园时,很多幼儿就对娃娃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游戏区中,经常会看到幼儿一边抱娃娃一边说:“天黑了,娃娃快快睡觉。
”有的游戏喜欢玩炒菜煮饭的游戏,因此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开展“娃娃家”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环节中了解各个家庭主要成员及其主要职责,从幼儿熟悉的生活体验以及感兴趣的生活环节入手,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初步感受爸爸妈妈做家务的辛苦,懂得爱爸爸妈妈。
【游戏总目标】1. 愿意参加角色游戏,模仿家庭生活进行游戏,对游戏有初步的兴趣。
2. 对家庭中的主要角色产生扮演的兴趣,初步明确自己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了解简单的角色职责。
3. 角色间能进行简单的交流和互动。
4. 在游戏中体会父母照顾宝宝及做家务的辛苦,萌发爱父母的情感。
5. 能遵守基本的游戏规则。
6. 能初步懂得爱护玩具,整理玩具要轻拿轻放。
【游戏目标】1﹒学习抱娃娃、喂娃娃吃饭。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分配角色,初步明确自己的角色。
3﹒初步会收拾娃娃家的餐具。
【游戏准备】:经验准备:1﹒请爸爸妈妈和幼儿一起收集以往爸爸妈妈喂宝宝以及哄宝宝的照片,让爸爸妈妈告诉幼儿以前是怎样喂宝宝吃饭和哄宝宝睡觉的。
2﹒教师结合照片和幼儿谈谈幼儿小时候爸爸妈妈是怎样喂他们吃饭的,又是怎样哄他们睡觉的,帮助幼儿回忆以往的经验,引导其迁移经验,顺利开展游戏。
3﹒在角色区提供娃娃、小床、碗、勺子、食物、等玩具,让幼儿玩娃娃家的游戏。
物质准备:娃娃、碗、勺子、用木珠做成的食物若干。
环境创设:创设“爸爸妈妈和我”的壁画,张贴有关爸爸妈妈喂宝宝吃饭和哄宝宝睡觉的照片。
通过桌椅的摆放,将游戏场地简单地分割成若干个家。
【游戏过程】:一、教师出示娃娃并引出话题,激发幼儿玩“娃娃家”游戏的兴趣。
1﹒师幼互动为娃娃取名字,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师:你们瞧这是谁啊?我们来给娃娃起个好听的名字吧!2﹒以“谁来照顾娃娃”的问题,引导幼儿玩“娃娃家”主题游戏。
师:娃娃的名字叫宝宝,宝宝还小,需要大人照顾,那么,谁来照顾宝宝呢?谁来当爸爸妈妈呢?我们今天来玩“娃娃家”的游戏吧。
女生当妈妈,男生当爸爸,宝宝是你们家的孩子。
二、教师结合照片,与幼儿一起回忆爸爸妈妈照顾宝宝的情景,并邀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喂宝宝和抱宝宝的动作。
1.谈话回忆爸爸妈妈照顾宝宝的情景。
师:你们看照片上的爸爸妈妈都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抱宝宝的?喂宝宝时饭很烫时怎么办,怎么喂宝宝?宝宝饭滴在身上,要怎么做?师小结:抱宝宝时,宝宝的头应靠在爸爸(或妈妈)的手臂上。
爸爸(或妈妈)一只手拖着娃娃的头,另一只手拖着娃娃的臀部。
饭很烫时用嘴巴轻轻吹一吹,一口一口的喂给宝宝吃,宝宝饭滴在身上,要用餐巾轻轻擦下嘴巴。
2﹒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表演。
师:谁愿意上来当爸爸(或者妈妈),来表演喂宝宝吃饭和抱宝宝?三、教师介绍环境,幼儿在教师的协助下两个两个结合成家庭,分配角色,并知道自己的角色。
四、幼儿分组游戏,教师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观察指导游戏的开展。
1﹒观察指导幼儿使用娃娃家的道具和抱、喂娃娃的动作。
2﹒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通过提建议帮助幼儿学习交流与沟通。
五、整理游戏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提醒、帮助幼儿按照物品的名称整理游戏材料。
2﹒交流游戏情况。
师: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你们抱宝宝了吗?你是怎样抱的?小朋友觉得他这样抱宝宝舒服吗?还可以怎么抱?你们是怎样喂宝宝吃饭东西的?下次游戏,你们还会怎样照顾宝宝? 第二次游戏【上次游戏回顾】幼儿有前期的亲子活动、谈话活动和区域活动的初步经验,虽然是第一次玩“娃娃家”游戏,但是还是完成了游戏任务。
游戏中幼儿特别兴奋,但没有乱跑,都呆在家里喂宝宝吃饭、哄宝宝睡觉。
有的幼儿一边唱着摇篮曲一边哄宝宝睡觉;有的幼儿一手抱着娃娃,一手拿着勺子喂宝宝,喂之前还轻轻地吹一吹。
游戏结束时,幼儿都能将玩具材料放到规定的篮子中。
游戏中,有些幼儿不会抱宝宝,把宝宝倒着抱,还有的随便把娃娃放在桌子上。
游戏的情节比较单一。
个别家庭游戏持续的时间较短,玩了一会儿就把东西都收起来,说:“老师我们玩完了。
” 【游戏目标】1.在观察图片和回忆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收集厨房用品,尝试玩煮饭的游戏。
2.初步学习与合作伙伴轮换活动内容进行游戏。
3.初步学习看标记收拾游戏材料。
【游戏准备】经验准备:1.请爸爸妈妈收集在家煮饭烧菜的照片,让幼儿观察并告诉幼儿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煮饭的。
2.谈话活动:请幼儿根据照片说说:煮饭需要哪些工具?爸爸妈妈在家都是怎么煮饭给小朋友吃的?他们给小朋友都煮了哪些好吃的东西?3.在语言区提供爸爸妈妈煮饭的照片,请幼儿看着照片描述给别人听。
在角色区增加灶台、锅、铲子等玩具让幼儿玩”娃娃家”游戏。
物质准备:增加锅、铲子、游戏道具的盒子(外有材料标志)若干。
坏境创设:1. 增加灶台、桌子,扩大娃娃家的坏境。
2. 继续丰富“爸爸妈妈和我”的壁画,张贴爸爸妈妈煮饭的照片。
【游戏过程】一、教师通过展示游戏材料和照片、回忆上次游戏的问题,引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1. 教师出示煮饭用具、照片和材料盒,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1)教师出示锅和铲子,激发幼儿开展煮饭游戏的兴趣。
教师:上次游戏,小朋友说想玩煮饭的游戏,今天老师带来了锅和铲子,小朋友可以用它们来做什么?(2)介绍娃娃家的坏境,请个别幼儿根据照片来模仿爸爸妈妈煮饭的情景。
教师:今天,我们的娃娃家里有了厨房,锅和铲子要放在什么地方?照片上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煮饭的?谁愿意来学一学?(3)展示材料盒,提醒幼儿看标记收拾游戏材料。
教师:这些材料盒上都画了材料的标记,告诉小朋友盒子里要装哪些材料,游戏结束的时候请小朋友按照标记整理材料,看谁收拾得又整齐又快速。
2. 帮助幼儿回忆上次游戏出现的出现的问题,提醒幼儿注意改进。
教师:今天我要看看爸爸妈妈会不会抱宝宝,会不会轮流抱宝宝、喂宝宝,把宝宝照顾得很好。
二、请幼儿按照意愿两个两个合成家庭,教师观察分组情况并进行协调。
三、幼儿分组游戏,教师以角色的身份介入幼儿游戏并进行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使用锅和铲子煮饭的过程,引导幼儿使用锅铲煮饭时不把食物铲到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