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二王庙李冰塑像
都江堰-二王庙李冰塑像
都江堰-二王庙李冰塑像评委老师好,我抽到的是都江堰景区,重点讲解的景点是二王庙李冰塑像。
我准备好了,请问我可以开始讲解了吗?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观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都江堰市城西,玉垒山下岷江中游,距离成都55公里。
今天我们的游览路线是大门- 伏龙观-宝瓶口-飞沙堰-鱼嘴-秦堰楼,整个游览时间大约为2个小时,在游览的过程当中请大家注意安全,紧跟队伍,以免走失,同时请大家爱护景区环境卫生,文明旅游。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民众于公元前256年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引水道三项工程组成,采取“分流导江、筑堰引水”的科学办法,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形成了自动分水、自动排沙、自动灌溉,无坝引水的特色。
经过历代整修,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和都江堰同时期的郑国渠、灵渠早已荒废,而都江堰至今灌区仍然高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m 立)。
可以说,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的伟大奇迹,更是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生态工程,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二王庙后殿。
二王庙古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是为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李二郎而修建的。
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时迁“望帝祠”于郸县后,为表达对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就被更名为“崇德庙”; 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王庙”;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二王庙”。
现存的建筑也多为清代重建。
请大家看咱们眼前的这尊塑像就是李冰夫妇的神像了。
由于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后人早已将他们神化了。
二王是指李冰父子,但在这里却见不到李冰儿子李二郎的塑像,有些游客朋友们不免有些疑惑。
都江堰-李冰石像导游词
都江堰—李冰石像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抽到的是都江堰——青城山,我自选的景点是都江堰,重点讲解的是伏龙观,请问我可以开始了吗?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都江堰水利工程,在游览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安全,文明旅游。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 256 年,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民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
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引水道三项工程组成,采取“分流导江、筑堰引水”的科学办法,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形成了自动分水、自动排沙、自动灌溉,无坝引水的特色。
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都江堰的伏龙观,传说是因为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制服岷江孽龙,并将其锁于离堆下伏龙潭中而得名,后人为此专门立祠祭祀李冰父子的功劳。
伏龙观建在离堆之上,三面悬绝,石阶和开阔的大坝相连,使得伏龙观显得特别雄伟庄严。
伏龙观的主要建筑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前殿中树立着东汉李冰圆雕石像,后殿陈列有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左侧则是宝瓶口。
最高处建有观澜亭,可以看见鱼嘴、岷江激流、西岭雪峰等壮丽的风光。
伏龙观中文物甚多,其中以东汉李冰石像最为出名。
朋友们请看,大殿正中的石像就是李冰石像了。
李冰石像于 1974 年修建外江节制闸时从河床中挖出,是一座直立全身的大型圆雕,身高 2.9 米,肩宽 0.9 米,肩至足高 1.9 米,用灰白色砂岩筑成,重约 4 吨。
石像的底部有一个方榫(sun)头,残长 18 厘米。
石像头上戴冠,面部肌肉丰满,微带笑容,神态自然。
身穿长衣,腰间束带,两手袖在胸前,衣袖宽大下垂,双脚前部露出衣外。
整个石像造型粗壮稳重,线条简洁有力,这是四川发现最早的一座大型圆雕人像,也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优秀作品。
李冰为蜀地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四川人民为了怀念他,两千多年来,一直把李冰尊为“川主”,关于李冰的故事也被民间广为流传。
成都15个最著名的道观_排行榜
成都15个最著名的道观_排行榜15、读书台读书台道观,位于崇州市王场镇大雨村龙华山(俗名莲花山)。
唐代翰林学士段文昌在两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期间,与广宣和休师两位蜀州僧人一见如故,结为至交,遂在龙华山中龙华寺旁修建别墅,名曰读书台,潜心读书,会僧结友,访贫问苦。
民国《崇庆县志》载:“龙华山,唐段文昌读书之所也”。
14、万缘宫万缘宫座落在成都市双流区协和街道三江社区(原天府新区华阳街道)西南侧,牧马山东麓十八口杏花山下,一条溪流象玉带环绕着万缘宫,从桥下潺潺的流过,宫观依山而建,溪流恰似它的“护观河”。
13、成都市新津纯阳观景区新津纯阳观,又称”古今天下第一忠孝儒林”,距成都38公里,占地120亩,始建于光绪年间,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间有68尊塑像,栩栩如生,有二十四忠臣、二十四孝子等,儒佛道三教合一并存一地。
新津县纯阳观文化庙会,时间是每年春节正月初一到初三。
新津县纯阳观是川西名胜,每逢春节的文化庙会期间,纯阳观内外观者如潮。
有川剧坝坝戏、老年演出队表演文艺节目、民间灯队的传统技艺比赛、灯谜竞猜、书法美术展览和摄影艺术展,有卖民间杂耍小玩具的、现场作糖画的,卖民间风味小吃的等等。
12、千圆道观千圆道观,于1999年3月经大邑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
道观地处大邑县花水湾镇境内,位于芦山、邛崃、大邑三县交界处,距县城35公里,海拔1250米-2280米,道观管辖山林面积约300余亩。
山势雄奇,林壑青幽,是大邑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宗教文化场所和旅游避暑胜地。
千圆道观分上、下两洞,始建于东汉明帝一年(公元58年),距今已有1940余年历史。
道观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
其区内景观集山、水、石、洞于一体。
11、香炉山道观大邑县鹤鸣乡永和村香炉山道观,据清康熙中期碑刻和同治《大邑县志》载,在清初名为大兴庵,后改名为回龙寺。
康熙十五年丙辰(公元1876年)重建正殿,十七年戊午(公元1678年)重建南岳殿,同年佛教禅宗五大家之一的临济僧人来本寺任住持。
都江堰简介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都江堰景区由离堆公园、都江堰水利工程、二王庙、玉垒山四大部分组成。
都江堰这一带风景优美,有不少名胜古迹,又是一处十分理想的游览胜地。
都江堰一带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等名胜古迹。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以解决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
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
庙内主殿分别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
传说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服恶龙,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
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
始建于宋代以前。
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
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
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
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赵公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玉堂镇境内,为岷山支脉,距成都56公里。
赵公山因传说中财神爷赵昱赵公元帅归隐处而得名,是青城“洞天福地”的福地所在, 海拔最高峰为2434米。
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1982年,都江堰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美丽的都江堰作文
美丽的都江堰作文美丽的都江堰作文(通用89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美丽的都江堰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丽的都江堰作文篇1十月份的成都,最理想的就是乘车游览美丽的都江堰。
进入都江堰景区,喧嚣远远地被抛在后面,迎面而来的是山林美景,会使你感到心旷神怡。
碧蓝的天空衬着几座高耸的山峰,太阳下,山峰间的云影就像绿色的丝带上绣着几朵雪白的浪花。
山间的河水缓缓流下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这时候,你如果走到水边,可以看到清澈见底的溪水和五彩斑斓的石子。
你看,斑驳的倒影里,几尾小鱼儿正在水底欢快地游来游去,为都江堰增添了无限生机。
再往里走,都江堰越来越美。
沿着河水往前走,是一片广阔无边的草地,在柔软的草地之中,隐藏着许多五彩缤纷的小野花,像天边的彩虹那么绚烂,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又像太阳发出的光芒那么耀眼。
我不由得赞叹:“都江堰真美啊!”走进都江堰深处,我们可以看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体。
都江堰水利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其中一条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
我们依次参观了宝瓶进水口,分水鱼嘴以及飞沙堰。
整个水利过程在李冰的组织带两下,历时八年,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这每一处,无不渗透着古人的智慧。
看着奔涌的滔滔江水,我想起了一首诗: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开时涌岸边。
喜看杩槎频撤处,欢声雷动说耕田。
不正是美丽的都江堰,造就了成都平原的富饶与繁华吗?虽然,此时的都江堰正值初秋,可是,她的大美,有哪一处能够比得上呢?美丽的都江堰作文篇2都江堰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风景优美,你只要一去到那里就会喜欢上她。
都江堰有一条很长的河流,它的名字叫岷江河。
沿着河岸走,你会看见河水一会儿是浅蓝色的、一会儿是深绿色的、一会儿又是杏黄色的。
二王庙
二王庙座落于玉垒山麓,是纪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
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时迁“望帝祠”于郫县后,为表达对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就被更名为“崇德庙”;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救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王庙”;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二王庙”。
二王庙的建筑有五大特点:一是占地少,仅10072平方米;二是建筑密度高,达到60%;三是不强调中轴对称,这与大多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五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令人赏心悦目,这五大建筑特点我们将边参观边体味。
我们从二王庙的后山往下走,经过存放商代古木和供奉元朝地方官吉当普的亭阁。
穿过有两株“仙人松”的庭院,就到达庙宇的文物陈列室。
在这里有我国两位著名画师的真迹镌刻在石碑上,他们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要问是哪两位?其实不用我在这里多说,大家一看画就知道了,这仕女图是张大千先生画的,这奔马自是徐悲鸿的杰作。
大家再看左边的这个碑,谁能认出这是什么字? 这本来也不是字,是用来降魔镇妖的道符,也难怪大家和我一样“一字不识”。
与陈列室平行是二王庙后殿,现在塑的是李冰夫妇的神像。
由于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后人早已将他们神化了。
我们在二王庙中参观,自然知道二王是指李冰父子,但我们却见不到李冰儿子李二郎的塑像。
“二郎”是神话中与李冰关系最密切的一人。
这个角色的出现,把李冰神话的故事情节又推进一个新阶段。
但史书从未介绍过李冰儿子,所以李二郎只不过是个传说中的人物。
我们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有人崇拜毛泽东,有人崇拜拿破仑,有人则祟拜刘德华,当时的人却非常崇拜李冰。
偶像又都应该是完美的,李冰没有儿子,在封建时代有这么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冰倍受蜀人尊敬和崇拜,自然人们都希望他有一个英雄的儿子,能替他传宗接代,李二郎这个人物也就由此而产生了。
李二郎这个人物的原型可能是跟随李冰一起治水的年青人。
李二郎代表的不是真有这个人,也不仅是治水的年青人。
都江堰重现历史风貌
都江堰重现历史风貌作者:郭之鲲来源:《文化交流》2011年第05期都江堰灌溉系统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这一系统用于调控岷江水资源以分配给土地肥沃的成都平原农田。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以拥有众多古色古香的道家庙宇而知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世界上唯一留存的年代最久、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12”汶川大地震,使都江堰分水堤坝鱼嘴出现裂缝,二王庙片区山体滑坡,秦堰楼下沉,戏楼、厢房、照壁、三官殿、观澜亭等建筑和围墙全部垮塌。
灾后,都江堰景区进行全面修复。
如今行走在郁郁葱葱的都江堰景区,你可能很难再找到被地震破坏的痕迹。
都江堰风景名胜区魅力依旧,旅游业强劲复苏。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都江堰的游客量已全面超越地震前的水平。
李冰修筑都江堰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岷江是长江上游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
每当春夏时节山洪暴发,江水奔腾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
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
同时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李冰任蜀郡太守,他为了排除洪灾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达到了引水灌田、变害为利的目的。
为此,李冰邀集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岷水东流的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
当时,在无火药不能爆破的情况下,他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一个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山口。
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同时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李冰父子率众又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狭长的小岛,形如鱼嘴,岷江流经鱼嘴,被分为内外两江。
都江堰简介
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 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 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dū jiāng yàn]
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录),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 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 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修建过程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 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 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 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 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 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 和宝瓶口进水口。
其他景点 奎光塔、虹口景区、南桥、园明宫、清溪园、都江堰城隍庙、玉垒关、离堆公园、秦堰楼、玉垒山公园、 掷笔槽、青城外山景区、青城前山景区青城后山景区两河漂流药王庙、
景区文化 水文化 由都江堰而产生的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包括水文学、水文物、水神学等,诸如“二王庙”、 “伏龙观”、“观景台”等处的人文景观;改建鱼嘴挖掘出土的东汉李冰石像和“饮水思源”石刻;歌颂 李冰父子降龙治水的民间传说和具有一定宗教神学色彩的祭祀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祭水、祭神、祭人 的诗、词、书画的水文学等,形成独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都江堰有块石碑,上面刻着“深淘滩,低作 堰”字样。
都江堰——李冰
李冰——古代杰出的水利专家(公元前3~2 世纪)我国的四川省,一向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这与李冰父子率领民众修筑的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有着密切的关系。
治蜀必治水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四川西部称为蜀国。
那时水旱灾害连年发生,旱则赤地千里,涝则一片泽国,使老百姓家无隔夜粮,身无御寒衣。
公元前316 年,日益强盛的秦国灭掉了蜀国,改为蜀郡。
秦昭王在公元前约250 年任命李冰为蜀郡守。
李冰到蜀郡后,亲眼见到当地严重的水旱灾情,又听到民众要求治水的强烈呼声,认识到治蜀必治水。
因此,李冰到任不久就着手进行大规模的治水工作。
首先李冰带领他的儿子二郎,还邀请了几位当地有经验的农民,沿着岷江跋山涉水进行实地考察和沿途访问。
岷江是长江上游一支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的岷山,上游沿江两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
从高山急流而下的江水流到灌县附近,地势突然平坦,所挟带的大量泥沙也就淤积在这里,抬高了河床,加剧了水患。
特别是在灌县城外,还有一座玉垒山,挡住了岷江水东流的去路。
因此,每年当山上积雪融化和夏秋洪水泛滥,猛涨的岷江水一出岷山就像脱了缰的野马,在川西平原上漫无边际地奔腾咆哮,几尺高的浪头,就如张着血盆大口的巨兽,将大片大片的庄稼吞没,将一幢幢房屋吞没,把一群群逃脱不及的人们吞没。
等大水过后,幸存下来的人们回到一片荒凉的故乡,只能挣扎着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可是平安的日子又能过多久呢?当第二年洪水再来的时候,又是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由于岷江流域地形特殊,常常是西边涝灾,东边旱灾。
东边的地势较高,灌溉用水非常困难,竟是眼睁睁地望着地里的庄稼枯死。
这样的灾情几乎年年发生,使这里的人们生活在痛苦的深渊中。
因此,征服岷江,变水害为水利,是当时蜀郡百姓的迫切愿望。
李冰父子经过对岷江的水势和地形的勘察,弄清了水势和地势等情况,就制定了治理岷江的宏伟规划。
开凿玉垒山李冰经过实地考察和勘测,决定先把玉垒山凿开一个缺口,使岷江的水分流一股到山的东边去,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一举两得。
[李冰治水文言文翻译]李冰治水
[李冰治水文言文翻译]李冰治水一:[李冰治水]余秋雨《都江堰》赏析《都江堰》是余秋雨的一篇散文,被收录在2022年4月出版的新版《文化苦旅》第四篇。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余秋雨《都江堰》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都江堰余秋雨原文:一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发众输送汩汩清流。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
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
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它,就是都江堰。
二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
连葛洲坝都看过了,它还能怎么样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
李冰父子的故事
李冰父子的故事李冰(约公元前302年~235年)(生卒年、出生地不详),号称陆海,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李冰父子的故事,供大家阅读!李冰父子的故事关于李冰治水的传说,东汉以后不断有所增附,唐代导江县(今都江堰市)已建李冰祠。
北宋开始流传所谓李冰之子李二郎协助治水等神话。
在民间传说中,神话人物二郎神的原型就是李冰之子,《太平广记》有传,范成大指称冰擒神锁镇于伏龙观,南宋朱熹《朱子语类》说:“梓潼与灌口二郎两个神,几乎割据了两川。
”该书又说:“蜀中灌口二郎神,当时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出来。
”。
1974年在都江堰市岷江(外江)发掘出一尊东汉建宁元年(168年)雕刻的李冰石像。
他当然没有在哪里学过水利。
但是,以使命为学校,死钻几载,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
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
长城半是壮胆半是排场,世世代代,大体是这样。
直到今天,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
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结果,它的历史也总显出超乎寻常的格调。
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命令自己的儿子作3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
李冰逝世400年后,也许3个石人已经损缺,汉代水官重造高及3米的“三神石人”测量水位。
这“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
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竟敢于把自己尊敬的祖师,放在江中镇水测量。
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才是他最合适的岗位。
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李冰人物生平李冰,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地理也有研究。
秦昭襄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成都平原富庶起来。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设施。
战国水利工程家李冰与都江堰
都江堰工程约于公元前251年左右建成,它消除了岷江的水
患,有效地控制内江的流量,使它能灌溉成都平原280余万亩的
农田,水旱无患;便利了岷江至沱江的航运。成都平原在灌溉得
以保证的条件下,经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成为西南的米粮仓,
负有“天府之国”的盛誉。
李冰父子修筑了都江堰后,还制定了杩槎截流法、掏挖淤沙
贡献,有力地促进了四川的文化发展,被四川各族人民奉为“川
祖”。
人们为了纪念李冰父子的功绩,在举世闻名的四川灌县都江
堰修有“二王庙”,庙内陈列着李冰父子的塑像,供后人瞻仰。
游人至此,往往流连忘返。
行修建。
都江堰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3个部分组成,以分
流、泄洪、引水。
鱼嘴是采用民间的截流技术,用竹笼装卵石,将其沉入江
中,形成一个人工的江心三角洲。岷江流至鱼嘴,便被成功地按
科学比例分流到内江和外江。外江为岷江的正流,依然南流;内
江可以灌溉,引向水源不足的蒲阳河,东入成都平原。
李冰,战国时水利工程家。秦昭襄王时,他任蜀郡(今四川
成都一带)郡守。
李冰在蜀郡郡守任上,关心民间疾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他与儿子二郎在总结前人治理岷江成果的基础上,修建灌县都江
堰水利工程。李冰善于思考,注重调查,对岷江水文、地理状况
作了周密的考察,精心设计了整个都江堰的工程,并发动民工进
入外江,以使内江灌区不致遭水灾; 同时,由于洪水的漩涡作用,
可以使泥沙不在宝瓶口沉积,保证了宝瓶口的畅通。
李冰父子还在宝瓶口处作石人立于江中,刻上标尺,用以观
测水位,要求水位低时不可露出石人之足,高时不可没过石人之
都江堰二王庙的作文
都江堰二王庙的作文
《游都江堰二王庙》
都江堰的二王庙,那可是个特别的地方。
记得有一次我和家人一起去那里游玩。
那天,阳光正好,我们沿着山路慢慢往上走。
到了二王庙门口,看着那古老而庄严的建筑,心里就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敬畏感。
一进庙门,哇,那种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我们在里面慢悠悠地逛着,看到那些精美的雕像和古老的碑文,仿佛能感觉到千年前的故事在眼前浮现。
我特别留意到了一尊李冰的雕像,他静静地站在那里,眼神坚定地看着远方,好像在守护着这片土地。
我就在那儿盯着那雕像看了好久,想象着当年他治水的艰辛和伟大。
然后我们又在院子里溜达,看着那些参天大树,真觉得时间都在这儿变慢了。
我还和家人在一个亭子里坐了一会儿,享受着那片刻的宁静。
不知不觉就逛了好久,等要离开的时候,我忍不住又回头看了一眼二王庙,心里默默地说以后有机会还要再来。
真的,二王庙就是这样一个让人难
忘的地方,它承载着历史,也带着我们对过去的敬意。
下次,我还想来这里,再好好感受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2023都江堰游玩心得体会
2023都江堰游玩心得体会2023都江堰游玩心得体会1都江堰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位于成都的岷江上,是秦朝李冰父子修建的。
一大早,我们从成都出发,经过两个小时的行程,到达都江堰。
到了之后,天空下起了毛毛雨,雨中的都江堰又有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河上的水蒙蒙的,就像一个披着披肩的女孩。
一进大门,我就沿着石板路走。
道路两旁矗立着各个时期修建和维护都江堰的英雄雕像。
李冰、李二郎、诸葛亮走进陈列室,里面陈列着多年前到现在都江堰的各种珍贵史料和文物。
介绍了都江堰的三大神奇工程:鱼嘴、宝瓶口、飞沙堰。
出了陈列室,远远就听到了水声的隆隆声,顺着台阶爬上亭子看到了“宝瓶口”。
“宝瓶口”呈倒梯形,石壁上刻有观察水位的“水尺”。
它是由李冰带领广大群众,通过焚烧、浇水、滑雪等方式,在坚硬的岩石上凿出一个大洞而建成的。
它转移了从上游流出的多余的水,减少了洪水的发生。
从上面往下看,像花瓶的嘴,所以叫“宝瓶口”。
出了“宝瓶口”,过了一座桥,就到了“飞沙堰”。
古代“飞沙堰”是用笼子和鹅卵石筑成的,现在已经用混凝土筑成了。
它的主要功能是排出从上游冲下来的沙子。
它能排出的石头最多一吨左右,起到防洪、除沙、减灾的作用。
再往前走,就到了“鱼嘴”,三大工程之首。
它是三角形的,就像鱼的嘴。
也是人工修建的引水大堤,将汹涌的河水一分为二,四,四分为八。
站在“鱼嘴”的前端,远远望去,湍急的河水流了下来。
“鱼嘴”分流后,水流变得稳定而缓慢。
在这里,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将被彻底参观。
三大工程相辅相成,密切配合,既保证了灌区的用水需求,又极大地预防和减轻了洪水的威胁,成为古代世界历史上科学治水的伟大创举。
昨天,星期天,我去了都江堰。
都江堰离成都很远。
大概1、2个小时就到了。
我环顾四周,想看看都江堰发生了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快塌的房子是要修了,还是什么都没变?我相信一定会有一些变化。
经过长途旅行,我来到了都江堰。
父亲对我说:“今天是我姑姑的生日。
我们要去她家庆祝她的生日。
都江堰与都江堰水文化
都江堰与都江堰水文化都江堰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约在公元前256年,秦昭王派李冰为蜀郡守,李冰发现成都平原是西北高,东南低,倾斜度较大的扇形平原,由于玉垒山拦住岷江东去的道路,江流被迫折转向西,流到宜宾,汇入长江,使得成都平原大部分土地得不到岷江的灌溉。
李冰充分地利用当地山川平原的优越性,提出了“分流导江,筑堰引水”的治理方案,经过精心计算,合理地调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艰苦奋战了几年,终于建成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
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由渠首工程和灌溉渠道两大系统组成,渠首工主要由分水堤、飞沙堰、宝瓶口构成。
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
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
迄今为止,世界水利史上没有一个水利工程能经二千多年而不衰,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都江堰能够两千多年仍经久不衰?是都江堰工程本身还是都江堰的治水思想、都江堰的水文化?我认为,真正经久不衰、传承千年的应该是都江堰的治水思想、都江堰的水文化。
众所周知,最初的都江堰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都江堰是截然不同的。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都江堰水利工程不断的修了毁、毁了修,是人与自然此进彼退、和谐共存的一个动态过程。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都江堰是现代工程技术对历朝历代治水先贤的治水思想不断总结、完善、发展的结果。
造福万代的都江堰
造福万代的都江堰造福万代的都江堰很早就在历史书上了解到了秦时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造福百姓的故事,今天有机会来到这个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的浩大的工程面前,我自然是激动不已!走进都江堰的大门,便到了观景楼。
在观景楼上,都江堰的雄景一览无余,对面是苍翠而逶迤的青山,山下的滚滚江水击起阵阵浪花……透过都江堰两千年来被人们合理降服的滔滔江水,听到都江堰能灌溉沿途两千万亩土地的介绍,我不由得挺直了腰杆,扬起了头,因为只有勤劳的民族、智慧的民族才能创造出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迹!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我的骄傲。
接着,我们顺着石阶,一路走到了二王庙,庙内有李冰殿及其金身塑像。
顺着二王庙往下走,赫然映入眼帘的是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造福万代”四个大字,它们红得夺目、红得灿烂,既象是对已逝者治水功绩的诠释,又像是对未来者发扬光大的期盼。
转过头,从下往上回望二王庙,只见它负山抱水,规模宏大,错落有致,画栋雕梁,古色古香,参天的银杏,高大的古柏,把整个庙宇掩映在烟波云树里,显得格外的雄伟、肃穆、壮观,再加上那幅楹联“万顷波光归稼穑,四山云气慄蛟龙”,气势磅礴,让人肃然起敬。
走出二王庙,便能看到“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三字经了,这是李冰当年在多年治水经历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我不禁赞叹起李冰的才华来,自己治水功勋卓显,还不忘记把治水经验留给后人,果然是“造福万代”啊!边啧啧称赞边走,不知不觉到了安澜桥桥头。
这是一座铁索桥,又名“夫妻桥”,是由清代邑人何先德夫妇捐资修建的,走过摇摇晃晃的安澜桥,便可以近距离的“接触”都江堰了。
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是由“鱼嘴”、“宝瓶口”、“飞沙堰”三大部分组成。
你看,“鱼嘴”这名字取得多形象啊,它的平面形状似大鱼的嘴巴,这可是一个功不可没的鱼嘴啊,它把滔滔岷江一分为二并且实现四六分水,还利用环流原理,把砂石排入外江。
“宝瓶口”位于内江总干渠前端,紧扼内江的咽喉,它呈倒梯形,而且刻有“水则”,实行限量进水。
都江堰景区里的二王庙是为了纪念李冰和他的...
都江堰景区里的二王庙是为了纪念李冰和他的...都江堰景区里的二王庙是为了纪念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而修建的,我们都以为供奉的是李冰父子,既然是父和子,那么父亲肯定在前殿,儿子在后殿,我们想错了。
实际上二王庙的前殿里供奉的是二郎神,李冰夫妇在中殿,后殿是道教始祖太上老君,似乎不关李冰儿子什么事,而且前殿华丽开阔,中殿却有些局促,令人不解。
二郎神跟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他的风头反而盖过了实际主持修水利的李冰?李冰的儿子又去哪儿了,难道二郎神就是李冰的儿子?如果是这样怎么儿子反而占据了主殿?原来这是官方正史与蜀地民间文化融合的一个结果。
官方正史记载中,都江堰是李冰首创,时值战国末期,秦国灭了蜀国,占据了成都平原的膏腴之地,却发现流经成都平原的岷江喜怒无常,水患频发,于是蜀郡太守李冰带领军民凿离堆、分江流,建成了这项遗泽万世的工程,《史记》和《华阳国志》都采纳了这个观点。
但古代蜀地广泛流行着二郎擒孽龙的传说,传说中岷江里住着一条孽龙,时不时用水害人,让百姓苦不堪言,二郎勇斗孽龙,最后把它用锁链锁住丢进宝瓶口上方的伏龙潭里,让它向宝瓶口吐水,为了防止孽龙再次作乱,老百姓还在宝瓶口下方修了一座锁龙桥,这样,都江堰的雏形其实就出现了。
有人说二郎擒龙的传说很早就有了记载,跟李冰治水的观点几乎同时出现,这个说法不知真假,但是二郎治水的神话在唐五代时期已经流行,这是有记载的。
另外二郎神长着第三只眼,而且是竖立着的“纵目”,很像三星堆出土文物的形象,有人推测二郎神最初的原型就来自古蜀先民,所以二郎治水的神话其实反映的就是古蜀人治水的历史。
真实的李冰治水和神话中的二郎神治水合二为一,经过历史演变,就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神话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李冰治水感动了上苍,玉皇大帝派杨戬化身为李冰之子“二郎”,斩妖治水擒孽龙,助李冰凿离堆,修堰筑堤,分内外江,通九河,护国救民,蜀民感其德,立庙于灌江口,修真容而奉祀,镇守灌江口,称灌口二郎神。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都江堰建”导游词_单元作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都江堰建”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都江堰。
它建于我国战国时期。
这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唯一古仍为今用的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
据说,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水一出山口,流速骤减,常泛滥成灾。
距今约2250年的秦昭王时期,秦国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兴建水利工程。
这项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你们看,这就是鱼嘴,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
它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
飞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
你们看,这像不像一个瓶口?这里的作用是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
这样,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称为“陆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人民受益不浅。
这项工程直到今天还在起作用。
我们再往前走,都江堰一带有不少名胜古迹。
离堆上建有伏龙观,殿宇三重,巍峨矗立,顺山势逐级升高。
前殿陈列着1974年修建外江节制闸时从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高2。
9米,重4。
5吨。
石1 / 2像造于东汉灵帝初年,距今已180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圆雕石像,非常珍贵。
后殿陈列有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
在玉垒山麓有二王庙,是古代人民为纪念李冰父子治水功绩而建,初建于南北朝,名崇德祠,宋代以后李冰父子被封为王,改称二王庙。
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
庙宇依山取势,层层而上,宏伟秀丽,四周古木浓荫,环境幽美。
大殿及后殿内有李冰及二郎塑像。
庙内石壁间刻有李冰治水的口诀:“深掏摊,低作堰”和“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
这里山青青,水粼粼,庙宇古朴,空气清新,长长的安澜桥横江飞架,金刚堤枕水酣卧。
当你亲临其境,目睹这一巨大的工程并了解了其引水泄洪的原理,你不能不被李冰等古代人民的绝世神工所折服!今天,我就介绍到这里了,请大家解散游览,三十分钟后在这里集中,还请大家注意安全!2 / 2。
都江堰二王庙(组图)
都江堰⼆王庙(组图)都江堰附近景⾊秀丽,⽂物古迹众多,主要有⼆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垒关、离堆公园、⽟垒⼭公园和灵岩寺等。
⼆王庙,座落于东岸的,与渠⾸隔内江相望,是奉祀着李冰⽗⼦的宫观。
⼆王庙始建于东汉,原为纪念蜀国望帝杜宇的“望帝祠”。
年间()改为“崇德祠”,改奉李冰⽯像。
五年(),增奉传说中的李冰之⼦李⼆郎⽯像。
之后,随着李冰⽗⼦相继被敕封为王,到重建时正式命名为“⼆王庙”。
⼆王庙建筑群分布在都江堰渠⾸东岸,规模宏⼤,布局严谨,地极清幽。
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
占地约5万余平⽅⽶,主建筑约1万平⽅⽶。
⼆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宇区。
全庙为⽊穿逗结构建筑。
“五步⼀楼,⼗步⼀阁,廊腰缦回,檐⽛⾼啄”的⼆王庙庙寺完全依靠⾃然地理环境。
依⼭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
上下重叠交错。
宏伟秀丽,环境幽美。
⼆王庙⼤殿祀李冰,后殿祀⼆郎,此外还有送⽣堂、圣母殿、⽼君殿、魁星阁等,依⼭势布局,穿插于⼭林之间,从各处殿宇都能俯瞰到都江堰的全景。
庙内⽯壁上刻有李冰传下的等治⽔⼝诀:“深掏摊,低作堰”、“遇湾截⾓,逢正抽⼼”等。
还有许多与李冰⽗⼦以及都江堰相关的匾额、对联和⽯碑。
---------每年都江堰放⽔前,和⼆王庙处都会举⾏盛⼤“官祭”仪式祭祀李冰⽗⼦,祈望他们保佑当年风调⾬顺、五⾕丰登。
⼜传说、分别是⼆郎和李冰的⽣⽇,因此每年六⽉廿四⽇前后为“民祭”。
《灌县乡⼟志》记载:“每岁插秧毕,蜀⼈奉⾹烛,把李王,络绎不绝。
灌区乡民于此间纷纷来⼆王庙祭把,每⽇多达万⼈。
2008年5⽉12⽇四川汶川8级, ⼆王庙古建筑群现已全部垮塌。
转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江堰-二王庙李冰塑像
评委老师好,我抽到的是都江堰景区,重点讲解的景点是二王庙李冰塑像。
我准备好了,请问我可以开始讲解了吗?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观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都江堰市城西,玉垒山下岷江中游,距离成都 55 公里。
今天我们的游览路线是大门-伏龙观-宝瓶口-飞沙堰-鱼嘴-秦堰楼,整个游览时间大约为2 个小时,在游览的过程当中请大家注意安全,紧跟队伍,以免走失,同时请大家爱护景区环境卫生,文明旅游。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民众于公元前 256 年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引水道三项工程组成,采取“分流导江、筑堰引水”的科学办法,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形成了自动分水、自动排沙、自动灌溉,无坝引水的特色。
经过历代整修,2000 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和都江堰同时期的郑国渠、灵渠早已荒废,而都江堰至今灌区仍然高达 30 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m ǔ)。
可以说,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的伟大奇迹,更是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生态工程,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二王庙后殿。
二王庙古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是为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李二郎而修建的。
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时迁“望帝祠”于郫县后,为表达对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就被更名为“崇德庙”;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王庙”;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二王庙”。
现存的建筑也多为清代重建。
请大家看咱们眼前的这尊塑像就是李冰夫妇的神像了。
由于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后人早已将他们神化了。
二王是指李冰父子,但在这里却见不到李冰儿子李二郎的塑像,有些游客朋友们不免有些疑惑。
其实呀,关于李冰儿子的说法有三种。
这第一种说法呢是说李冰本没有儿子,在封建时代有这么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冰倍受蜀人的尊敬和崇拜,自然人们都希望他有一个英雄的儿子,能替他传宗接代,于是李二郎这个人物也就由此而产生了;这第二种说法呢则是说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了四川千千万万的百姓,因此我们都是他的儿子;而这第三种说法呢则是一个民间传说,相传李冰在治水的过程中也是遇到了重重困难,玉皇大帝便派遣二郎神杨戬(jiǎn)下凡来帮助他,两个人在后来的相处过程中感觉十分地投缘,李冰便认
杨戬作为了自己的儿子,因此他有了儿子。
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在中国水利史上,而且在世界水利史上也占有光辉的一页。
它一反近世大型水利工程修筑拦河大坝的普遍模式,采用了无坝引水的独特思路,是“道法自然”和“综合治理”的科学理念的杰出体现。
我国古代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其中颇为著名的还有芍(què)陂(pí)、漳河渠、郑国渠等,但都先后废弃了。
唯独李冰创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经久不衰,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溉和运输等多种功能。
那么,为什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能经久不衰呢?其实呀,这与李冰的四大品质有关,下面我来给大家一一讲解。
这第一呢则是他勤于职守。
李冰为秦灭蜀国后蜀郡的第二任太守。
当时蜀郡亟(jí)须发展经济,使社会稳定;亟须增加物资,支持中央政权的统一战争。
治水,减少洪涝灾害发展农业是当务之急;治水,疏浚(jùn)各处河道,方便交通,便利运输是面临的要务。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冰乃壅(yōng)江作堋(péng),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sè)水门”。
李冰就是这样变害为利,在世界打开了“水利”真正意义的先河,举世无出其右,也成了日后治水有章可循的法则。
第二呢则是他尊重科学。
李冰治水首先是了解地理环境,
实地考察到岷江上游的湔(jiān)氐县天彭阙。
懂得治水导河,必须分清“高卑之宜”,然后“趋自然之势”;其次是掌握天文知识。
了解四季、气候引起的水量变化,何时为害,为害时江水量与洪涝现象。
李冰考虑的这些因素就是尊重自然,依高卑之宜,趋自然之势,从而恰当地作了工程地址的选点和采取相适应的工程配套设施,达到了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目的。
第三则是他讲究实干。
李冰是太守,蜀郡第一高官,但他却为各项工程身先士卒,亲身前往,考察山形水势、决定工程选址,查看民情与施工环境,故能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也正是由于自己亲自的测量考察,方能定出“水竭不至足,盛不没(mò)肩”三石人上的这两个水位标尺点。
这最后呀则是李冰勇于创新。
李冰治水兴蜀,没有停留在前人的基础上,而是将大禹的“东别为沱”和鳖灵的“决玉山”,纳入都江堰水利工程系统内,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不仅继承了前人业绩,还作了更新的、更宏大的开拓,其功能不仅是防水患,而是积极的生利、运输、溉田。
可以说,对蜀郡水利进行全面整治,李冰是历史上第一人,也从此奠定了川西水利的基本格局。
同时他的这种创新精神更是眼下新时代的我们需要学习和发扬的。
好了,朋友们,关于李冰塑像我们就讲到这里。
大家想一览水利工程的全景吗?那接下来就请大家就跟随我一起登
上秦堰楼观景台去俯瞰都江堰水利工程全貌图,一起认识三大主体工程是如何有机运作,实现自动分水、自动排沙、自动灌溉的。
谢谢评委,我的讲解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