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的镇水神兽和神秘的都江堰
介绍都江堰的样子作文
介绍都江堰的样子作文介绍都江堰的样子作文篇一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公元前256年,李冰率众修建的。
这项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等附属工程构成。
我们先走进了一座寺庙。
刚从门口进去,便可看见两尊石像,一尊雕得是李冰,还有一尊是一个堰工,第三尊还没挖出来。
再往里走,便可与宝瓶口近在咫尺。
据讲解,宝瓶口上宽下窄,原先在宝瓶口有一块大石头,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
这块石头挡住了水流,当时没有火药,经过实地勘察,李冰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
我心想,李冰真聪明啊!接着过一个索桥就可以到飞沙堰了。
飞沙堰的主要作用是让多余的水从飞沙堰上面过去,遇到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它的另一作用是“分沙”,不让宝瓶口和灌区淤塞。
我们最后来到“鱼嘴”。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为它的样子像鱼嘴而得名,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四六分水)、自动排沙(二八分沙)的问题。
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这都是李冰父子为人民做的,人们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建了一座李冰父子庙,称为二王庙。
我看了这些工程,不禁赞叹:古人的智慧真无穷,一个水利工程也有这么多学问。
介绍都江堰的样子作文篇二一大早,成都的天还是一如既往的阴蒙蒙的,我们要去都江堰,坐上高铁,因为都江堰属于成都的缘故,所以只需二十多分钟就到了。
在历史书上早有听闻的都江堰,今天终于可以见到真面目了。
我们怀着兴奋与疑惑,买了门票进了门。
在历史长河中,都江堰起着重大的作用,是一个巨大的水利工程。
可是我还是有很多疑问,各个工程的作用是什么呢?于是,我们就请了一位“电子导游”,履行“走到哪,讲到哪”的职责。
首先来到伏龙观,一进门就看见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李冰”。
往前走,就可以从楼阁上看见“宝瓶口”,可惜介绍没听清。
坐着缆车,这就到了传说中的“鱼嘴”。
我最喜欢的就是它了。
都江堰的神话传说_神话故事
都江堰的神话传说关于都江堰,在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为都江堰这个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又增加了一层神秘感。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都江堰的神话传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都江堰的神话传说篇一:李冰降江神传说相传李冰上任之后,听说成都附近的江神年年要娶新妇,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打扮起来,准备送给江神,但是江神毫无动静。
李冰大怒,奋力拼杀,终于杀死由江神变成的苍牛。
后来,李冰塑造了三个大石人放在江心,并与江神约定:水枯的时候不能低于石人的脚背,水张的时候不能超过石人的肩头。
另外,李冰还刻了五条石牛作为自己的化身,沿江放置石牛,来镇守江面,不让江中的妖怪作恶。
都江堰的神话传说篇二:李二郎降恶龙传说又传说,古时的岷江中恶龙为害,李冰的儿子二郎带领海山七圣去降龙。
一场斗恶下来,七圣和猎狗哮天犬全部战死,恶龙也身负重伤向南逃去。
二郎追到青城山,不见了恶龙的踪影,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遇到一位老婆婆。
老婆婆知道他是李冰的儿子,为了促住恶龙来到此地,就对他热情接待,烧好了面条请他吃饱肚子。
不久,化作人形的恶龙也来到老婆婆的家,向老婆婆乞求食物充饥。
老婆婆一眼就看出这是一条恶龙,也煮了一锅面条让它吃,谁知,面条到了恶龙的肚子里,都变成了带铁钩的链条,将恶龙从肚子里锁起来,使它不得不束手就擒。
至今,青城山下还有李二郎坐过的”屁股印“,和恶龙打滚的“滚龙槽”这两处遗迹。
都江堰的神话传说篇三:夫妻桥(安澜桥)传说在都江堰上还跨了一条安澜桥,安澜桥又称夫妻桥,民间流传着夫妻二人修桥的动人故事。
说的是清代嘉庆年间,川西韩家坝的私塾先生何先德决心重修破败了的安澜桥。
他向各方募集资金,带领百姓动工修建,触犯了摆渡口渡头的利益。
渡头就勾结官府,以“草菅人命”的罪名,把何先生抓到牢里,后来死在牢中。
他的妻子决心继承夫志,继续请工匠修桥,终于建成了一座新桥。
这座桥以石头和木排做桥墩,用粗竹缆为栏,每隔十米竖木板紧固栏缆,桥身安稳可靠。
都江堰阅读及答案
都江堰阅读及答案都江堰阅读及答案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
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都江堰阅读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都江堰阅读及答案篇1都江堰余秋雨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
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
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着青城山。
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
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
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
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
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
这里的水,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
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
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
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
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
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遥远得看不出面影的李冰。
四川有幸,中国有幸,公元前251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
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
神奇的都江堰
如果用时间来判定,它是极其遥远的、陈旧的;如果用效能来衡量,它又是超出想象的、无与伦比的。
古今中外,任何一项人类创造的劳动工具,都无法达到它旷日持久利用率,惟有它建造在知识蒙昧的年代,历尽千年风雨依旧效能如初,它就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辉煌创举——都江堰。
李冰作为出神入化的组织建造者,成功地造就了一个“天府之国”,这就是一个自然科学实践者缔造的神话。
更加奇怪的是人类进步到今天,再高明的专家都提不出修改和完善它的设想。
所以说建造它的当初竟是完美无缺的,这就是我们匪夷所思的地方。
我在小学课本里就接触过都江堰,那仅仅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并不知道它的用处。
当我满头白发时第一次走近它,当即愣在那里,搞不清区区一条水坝名扬四海的道理在哪儿。
以往我对“堰”的理解是横贯在江中拦洪蓄水的堤坝,惟有都江堰,是在河道中间纵向修的,这种别出心裁设计竟出现在两千多年之前,难怪说世界水利的鼻祖——李冰父子完成的是一件创世之举。
据说当年日寇侵略者,为了打击战略后方的经济,曾企图毁掉都江堰,但是当数架飞机飞临都江堰上空时,却找不到“拦江大坝”所在,显然小日本也犯了一个判断失误的错误。
我们可以想象,人类刚刚摆脱刀耕火种蛮荒时代,甭说什么科学学说,更没有技术支持,恐怕劳动工具中,铁的成分都不多。
姑且不说开山凿石的难度,水的流向、流量、落差等等复杂技术难题,在今天也是需要多个水利相关部门参与后才能决断的,用现代人思维来判定,当初李冰究竟怎样做精巧构思和决断,想来都有些不可思议。
走近它的那一天,恰好赶上雨季,天公不作美,透过雨幕只能看到摇晃的铁索桥,再向前则是千重雾霭锁乾坤了,它似乎携着固有的神秘有意和游人捉迷藏。
岂不知我是抱定要识庐山真面目而来的,所以就毫不犹豫地隐身到倾盆大雨中了。
从宝瓶口到鱼嘴,不过六、七百米的距离,这样的创世之举,也可以说成简陋、节约、实用。
如果说在一条河上修一条拦水坝并不是很难的,李冰甚至可以修一条稍短的斜坝探入江中,照样可以起到引水目的。
【写物】中国奇迹(二)都江堰_1000字
【写物】中国奇迹(二)都江堰_1000字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和彭州市交界处,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被誉为“水利工程的活化石”,是中国水利文明的重要象征。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由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李庆设计修建。
都江堰的建造目的是为了治理水患和灌溉农田,在长江上游修筑一条水利工程,将长江的水引入成都平原。
经过几十年的修建,都江堰终于建成,成为了蜀地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
都江堰工程全长46公里,分为主堰、副堰、分水堰和灌溉工程等,包括水坝、水渠、闸门等建筑,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都江堰在中国传统水利工程中被誉为“天下第一堰”,其巨大的工程规模和卓越的防洪灌溉功能让后人惊叹不已。
都江堰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更是中国水利文化的一个缩影。
都江堰的建造,标志着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都江堰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文化的象征,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中国水利文化的一张名片。
如今的都江堰,仍然是蜀地灌溉农田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成为了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传统水利工程的魅力,欣赏古建筑的风采,了解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发展历程,领略中国水利文化的博大精深。
都江堰周边还有着许多优美的自然风景和传统文化遗迹,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奇迹,也是中国水利文化的象征。
其巨大的工程规模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让人们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都江堰,承载着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文化的精髓,也承载着中国水利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保护这一传统文化遗产,让其永远流传下去,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都江堰简介
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 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 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dū jiāng yàn]
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录),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 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 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修建过程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 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 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 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 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 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 和宝瓶口进水口。
其他景点 奎光塔、虹口景区、南桥、园明宫、清溪园、都江堰城隍庙、玉垒关、离堆公园、秦堰楼、玉垒山公园、 掷笔槽、青城外山景区、青城前山景区青城后山景区两河漂流药王庙、
景区文化 水文化 由都江堰而产生的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包括水文学、水文物、水神学等,诸如“二王庙”、 “伏龙观”、“观景台”等处的人文景观;改建鱼嘴挖掘出土的东汉李冰石像和“饮水思源”石刻;歌颂 李冰父子降龙治水的民间传说和具有一定宗教神学色彩的祭祀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祭水、祭神、祭人 的诗、词、书画的水文学等,形成独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都江堰有块石碑,上面刻着“深淘滩,低作 堰”字样。
李冰治水修筑都江堰
二、分水鱼嘴,外流内灌
都江鱼嘴,又名分水鱼 嘴,是人工筑起的一条纵向 的大堰,因为头部像鱼头, 所以称为“鱼嘴”。又因为 它的作用在于把上游流下来 的江水分为内、外两股(堤 左西面的为外江,是岷江的 主流;堤右东面的为内江, 是灌溉东面田地的总渠), 所以称为“分水鱼嘴”。
在修筑这条分水堤堰的时候,开 始采用向江心抛掷石块的办法,但由 于江流过急而始终没有成功。后改用 竹子编成的长10米、宽0.6米的特大竹 笼装满大块的卵石沉人江底,才终于 筑成了这条大堤堰。这条分水堤堰, 也就是《华阳国志·蜀志》与《水经 注·江水》所记载的“壅江作堋”的 “堋”。这个分水鱼嘴和灵渠上的铧 嘴、沱江官渠的平水梁很相似,它们 之间究竟是否存在承继或学习启迪的 关系,是许多专业学者们仍在继续深 入研究的。
六、深淘滩,低作堰
相传李冰还制作过石犀,埋在内江中,作 为每年治理时淘挖泥沙的深度标准。当时李冰 所定的岁修原则是“深淘滩,低作堰”,也就 是说每年淘挖江底淤积的泥沙要深,可以使江 水水量有适当的保证;飞沙堰的堤堰不能筑得 较高,以免影响内江江水的外溢与泄洪,可以 保证内江不发生洪灾。李冰所制定的这六字要 诀,后人极为重视。在内江东岸修筑的纪念李 冰父子的二王庙石壁上,就赫然刻着六字要诀 与解释这六字要诀的治水三字经。
在《华阳国志·蜀志》与《水经 注·江水》等文献典籍中,还记载着李 冰父子治理过管江、汶井江、洛水、绵 水,以及建索桥、穿盐井等事迹。这些 传说中难免有附会依托的成分,很难全 部相信。但这些传说的产生,也正是因 为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而享有了极高的 声誉,后人才会把蜀地的诸多水利工程 与善事都归到李冰父子的名下,这也反 映出了李冰父子在历史上的地位与盛名。
五、镇水神兽,预知旱涝
为了控制内江的水量,李冰还刻了3个石 人,设置在“玉女房下白沙邮”(在都江堰工 程区域中)。如果水位浅到石人的脚部,用于
都江堰:李冰父子的治水奇迹
都江堰:李冰父子的治水奇迹简介:本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蜀国(后为秦国的一部分)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如何设计并修建了都江堰水利系统。
通过一个年轻学徒的视角,我们将看到这项伟大工程是如何从构想变为现实的,以及它如何改变了蜀地人民的生活。
这个故事将帮助孩子们理解古代科技的智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正文:在遥远的战国时期,蜀地常常遭受洪水和干旱的侵袭。
一位名叫小杨的少年,正跟随着蜀国太守李冰学习治水之术。
一天,李冰带着小杨站在岷江岸边,望着奔腾的江水,若有所思。
“小杨,你知道我们蜀地为什么常常闹水灾吗?”李冰问道。
小杨回答:“是因为岷江的水太凶猛了吗?”李冰点点头:“没错。
岷江发源于高山,水流湍急。
每到雨季,就会泛滥成灾。
但到了旱季,却又水量不足。
我们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小杨好奇地问:“太守大人有什么好办法吗?”李冰神秘地笑了笑:“我有个想法,但需要你的帮助。
来,我们去实地看看。
”李冰带着小杨沿着岷江逆流而上,来到了江水奔腾的岷山脚下。
“看,”李冰指着江水分叉的地方说,“如果我们在这里修建一道堤坝,把江水分成两股,一股入内江灌溉农田,一股入外江防止洪水,你觉得怎么样?”小杨惊叹道:“太好了!这样就能解决洪涝和干旱的问题了!”李冰欣慰地说:“没错。
这个工程我们就叫它'都江堰'吧。
”从那天起,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就开始了艰巨的修建工作。
小杨作为学徒,也参与其中。
首先,他们修建了一个叫“鱼嘴”的分水堤。
小杨看着工人们将巨大的石块堆砌在江中,惊叹不已。
“鱼嘴为什么是这个形状?”小杨问道。
李冰解释:“这个形状可以让江水自然分流,而且还能抵御洪水的冲击。
”接着,他们修建了“飞沙堰”,用来进一步分流和沉沙。
小杨看到,飞沙堰不仅能控制水流,还能阻挡泥沙进入内江。
“太聪明了!”小杨赞叹道。
“宝瓶口为什么要修得这么窄呢?”小杨不解地问。
李冰笑着说:“这样可以控制进入内江的水量。
水少时,它能保证水流畅通;水多时,它又能起到限流的作用。
北京离奇事件之镇水神兽
北京离奇事件之镇水神兽在现实很多奇怪的事情都会容易发生,而对于在北京的离奇事件里都是很多,而北京的镇水神兽这个又是怎么回事的呢,那么北京离奇事件之镇水神兽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北京离奇事件之镇水神兽北京镇水神兽2013年1月8日天府广场旁发掘出“千年石兽”是犀还是象?是属于唐代还是秦汉?是门神瑞兽还是治水所用?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的工作人员对“石兽”进行现场初步清理,来自川内的多位重量级考古专家也来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
神兽身材高大,高约2米、长3米多,据初步估计重达到了8吨。
值得一提的是,它整个头部长度几乎有身长的三分之二,因此,现场很多工作人员一时也说不清它到底是个什么动物。
神兽作用“石兽”是否就是“李冰治水所用的5只石犀之一”呢?王毅表示,是否与李冰有关系,专家学者还在做进一步研究,“不过这种圆雕石刻在中国目前的发现中极其罕见,可能这是四川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大型圆雕石刻。
这件东西应该是和镇压水精的神兽有关系。
”北京的镇水神兽事件在鼓楼大街后门桥(也有称做万宁桥的)的东侧,那里有一条小河缓缓地流过,河水清澈见底,偶见河中的鱼儿嬉戏,河的两边绿树成荫,鲜花成片,平时来这里散步游玩的人都很多。
在河道两边在不起眼的地方,有两只石雕的有些像传说中的金麒麟一样的神兽默默地端坐在那里。
没有人知道这两只神兽在这里存在了多少年,更不知道它雕刻在什么年代。
只是人们流传在北京建城之前他已经存在了。
传说中它是上古的神物,与天界有着密切的关系。
是从天界来到这里保护北京的。
在有它之前,北京城里到处是洪水的世界,到处是发着腥气污浊的洪水,洪水里面生存着大大小小的怪物,这里水怪蛇妖的世界,根本没有鱼虾这种水类生存的可能。
对于这个传说是怎么流传下来的,没有知道。
不过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很多听到这个传说的人都会不自禁的抽空去看看的。
石螭又称“镇水神兽”,民间传说为龙子的化身,它与德胜桥镶嵌的镇水神牛以及崇文区镇海寺的“镇海铁龟”号称老北京的“镇水三宝”。
李冰治水原文翻译
李冰治水原文翻译李冰到了四川之后,便着手进行大规模的治水工作。
他和他的儿子二郎沿岷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水情与地势。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冰治水原文翻译,欢迎阅读。
【李冰治水原文】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
双溉灌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旱则引水浸润,雨泽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李冰治水翻译】于是李冰让人堵住江水并修筑了分水堤,让分水堤穿过郫江,检江,并分出了支流,形成两股水流从郡下流过。
用这两股水流溉灌这几个郡,又开辟了许多稻田,于是蜀地肥沃的土地纵千里,当时号称为陆海。
干旱时就引水浸润田地,下雨时就堵塞住水闸,把水关住。
所以史书上记载说:“蜀地的天气是降水还是干旱都是由人决定的,那儿的人不知道什么是饥饿,那儿不存在荒年,天下的人称蜀地为天府之国。
”【李冰治水的故事】治理沫水李冰是我国古代最着名的水利专家。
他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人,有关他的生卒年月、家世故里、生平事迹等详情,由于史料的缺乏,如今已大都无从知晓。
现在能见到的,只在《华阳国志·蜀志》与《水经注·江水》中略有记载。
根据记载可知李冰在秦昭王时(公元前256年-251年)被任命为蜀郡守。
据说他“能知天文地理”,极有学识与才能。
他到任以后所做的实事都与治水有关,如主持了沫水航道的治理等。
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都大力发展经济,而兴修水利就是一项很重要的举措。
许多国家在当时都搞了一些很有名的工程,也涌现出了一批着名的水利专家,而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李冰。
李冰上任后即治理了沫水(今青衣江),这是岷江的一条支流,发源于蒙山,因为江中有一个大礁离碓(亦名离堆、涵崖等),加之江水流速漂疾,严重地影响了舟船的航行。
李冰主持将离碓凿除后,使得航道畅通无阻,极大地方便了沫水上的航行。
兴建都江堰设计、建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李冰对子孙后代的伟大科学贡献。
与沫水治理相比,都江堰工程显然要复杂得多而其地位与价值也高得多。
都江堰历史文化
都江堰历史文化四川有太丰厚的文化,太多的景观,但都江堰是一定要看的。
毕竟都江堰“是宜与长城,并耀秦皇代”呢。
都江堰为战国晚期李冰所主持修建。
可以说,是历史选择了李冰。
从鲧筑堤堵水失败,到禹开河疏导成功以及后来蜀国首领鳖灵治水,无疑为认识洪水治理洪水积累了经验。
到李冰时,才能运用前人经验,创造性地组织修筑了都江堰这庞大的水利系统工程。
历史造就了都江堰。
那时,诸侯群雄争霸,而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富兵强,一举统一华夏大势所趋。
“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
”秦王毅然挥兵率先取蜀,使秦最终统一了天下。
李冰任蜀郡守,深知都江堰不仅仅是水利设施,更是中华民族从割据走向统一的一项重大举措。
自此“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蜀为天府之国也由此而来。
近观都江堰,一个无坝引水工程,除庞大水网河渠外,主要是渠首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引水口,以分流分沙,泻洪排沙,引水输沙,保证枯水不缺,洪水不淹,泥沙少淤,水旱从人了。
李冰不仅主持修建了都江堰,而且总结出一套“水经”。
“蜀守李公凿离堆以利蜀,刻‘深淘滩,低作堰’六言于石,立万世治水者法。
”最近,在宝瓶口崖壁发现清代石制量水尺,已是难得的文物了。
而今在此处水中吊装了电脑水位监测仪,千年古堰一跃而“电脑化”了,真正步入古人“水旱从人”的梦境。
李冰官至郡守,秦始皇统一中国,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而李冰之时秦国又设多少郡已不得而知了,那些郡守姓甚名谁更无稽可考了,独有李冰,因都江堰而名烁古今。
不但垂于青史,且祠庙以祭,浩浩五千年,文官武将,享此殊荣者,能有几人两千年来,都江堰不但没有因时间推移而被淘汰,反而一直发挥着作用,且愈加显示出奇迹般的价值。
因此,李冰被后人尊为“川主”,敬奉为神,尽享人间香火。
这就是有情又无情的历史与现实!站在秦堰楼,凭栏眺望,岷江自崇山峻岭中奔腾而来,而烟雨悄然朦胧了千里平原沃野,都江堰就在岷江与沃野间,默默地分洪与灌溉。
【写物】中国奇迹(二)都江堰_1000字
【写物】中国奇迹(二)都江堰_1000字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距离成都市仅有50公里,是中国古代工程史上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被誉为“雨水余沾,万年不竭”的中国水利工程的瑰宝。
都江堰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56年,这时的巴蜀地区常年饱受水灾威胁,灾情频发。
当时的地方领导人李冰提出了修建一条引水渠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大大减轻灾情,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
十三年的不懈努力,李冰和他的儿子修建成了全长50多公里的都江堰,通过引水将岷江水与青城山较高的梁峰山、大观山之间的丰富的天然水源相连接,并经过分流、引流和蓄水等多种手段对水资源进行统筹调配,使巴蜀地区形成了一张覆盖面积达120多万亩的水利网络。
都江堰极大地改善了巴蜀地区的水利条件,缓解了水灾频发的状况,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得巴蜀地区成为了全国赫赫有名的农业大省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江堰的历史地位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都江堰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1994年,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了中国水利工程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被誉为“千岛湖、黄山、都江堰”之一。
如今的都江堰,成为游客们热爱前往的旅游胜地,游览者们可以亲身体验到中国古代传统水利文化的博大精深,探寻着中国古代聪明智慧的印记。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都江堰也在不断地进行着维护与保护工作,为人民的幸福添砖加瓦。
作为中国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代表,都江堰的历史和现实,既是中国古代水利文化的发扬光大,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多元共存和相互融合的写照。
由此可见,都江堰的瑰宝之光所照耀的不仅是巴蜀大地上的神奇人文景观,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
【写物】中国奇迹(二)都江堰_1000字
【写物】中国奇迹(二)都江堰_1000字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我国古代灌溉工程的杰出代表。
几千年来,都江堰以其独特的水利工程技术和卓越的设计理念,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繁荣和富饶。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中国奇迹——都江堰。
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由秦国开国之君李冰主持设计和修建。
他充分利用了岷江和大渡河等自然资源,通过修建渠道、分流堰闸等工程,将水源引入成都平原,解决了当地长期以来的旱涝之患。
整个都江堰工程巧妙地利用了重力和地势的作用,在不同的高度设置了分流口、堰闸等水利设施,使水流能够顺利引导到农田中,有效地进行分洪灌溉。
据史书记载,李冰的设计理念是“上游有永久之水,配以塞空堰转化勿济之深滩,其调授汝快,使永泸之壤吾乡载之”。
都江堰的修建并不简单,需要经历繁琐的工程规划、地质勘测、人力运输等过程。
在当时缺乏现代科技的情况下,修建工程的艰巨性可想而知。
李冰和他的团队却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最终完成了这一宏伟的工程。
都江堰不仅解决了当地的水利问题,也为成都平原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和灌溉条件。
通过灌溉,大量增加了农田的收益和农产品的产量,成为了当地农业的支柱。
都江堰还平衡了岷江和大渡河的水资源利用,减少了洪水和旱灾的发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安定和富裕。
时至今日,都江堰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每年夏季,都江堰成为了成都市民避暑的好去处,也是游客们了解中国传统水利文化的重要地方。
人们可以在都江堰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赏析古人智慧的杰作。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都江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
他们来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欣赏美景,更是为了探寻古代工程师们的智慧和勇气。
都江堰的奇迹感动着人们的心灵,也激励着我们追求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今天的中国,科技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
都江堰的建筑工程展示了古代工程技术的辉煌,也启示着我们应该在保护环境、利用资源等方面继续创新。
都江堰神话故事精选
都江堰神话故事精选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都江堰神话故事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都江堰神话故事精选篇一:李冰显圣二千多年前,秦蜀郡守李冰,是个了不起的水利工程技术专家。
他领导成都平原上的各族人民,凿开离堆,在岷江的江心筑起一条大堰,还开挖通向成都的柏条河和走马河,建成了规模宏伟的都江堰。
从此都江堰以它源源不绝的流水,灌溉成都平原的数百万亩农田,禾稻年年丰收,人民过着丰衣足食的。
李冰在生为民兴利除害,造福后代,建树了不朽的功勋。
他在升仙以后,还念念不忘百姓的灾痛疾苦,经常显圣,保卫成都平原人民财产的。
据传,宋开宝五年八月,成都西北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顿时,千里岷江,波涛汹涌,黑浪滚滚,席卷而下。
滔滔洪水已经钻进府江(今走马河),李冰修建的都江堰也快要被冲毁了。
永康军(今灌县)知军文宝和许多百姓,见此情景,都忧心忡忡,惶惶不安。
正在万分焦虑之时,忽听惊波怒涛之中,轰轰隆隆,尤如打雷一般。
又远见江中涌起浪高十丈,一根好像大木材一样的东西,随着连天波涛漂了下来。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条大蠎蛇,头翘着,身子横起,拦在都江堰上。
当天夜里,都江堰上人声喧天,火把无数,任凭刮着狂风,下着暴雨,那火影也不熄灭。
老百姓只听到闹腾了一整夜,不知发生了什么亊情。
第二天天刚亮,老百姓到都江堰一看,只见一条沙堤巍然屹立江中,那汹涌澎湃的洪水,驯驯服服地沿南江流入新津江口。
再到祭祀李冰的“李公祠”一看,祠内插的彩色旗帜皆湿淋淋的。
后来,百姓听说嘉州、眉州(今乐山、眉山)一带,遭受了严重的水灾,而府江却没有漫堤,成都安然无羔。
才知这是李冰显圣,保祐平安。
都江堰神话故事精选篇二:二郎的故事灌江孽牛年年涌水泛滥,成都坝上百姓不得安生。
玉皇大帝派李冰父子到灌县制伏孽龙。
孽龙听说二郎来了,先是呼风唤雨,二郎息风住雨;孽龙兴波作浪,二郎踏波平浪;孽龙潜入深海,二郎下水追赶;孽龙腾空上天,二郎驾云凌空;孽龙下到山巅,二郎紧追不放。
孽龙斗不过二郎,累得精疲力尽,乃幻化成一条汉子,蒙过二郎的眼睛,囬到岷江岸边。
中国历史故事-成都镇水神兽的来历?李冰造石犀和镇水神兽有何关系?
中国历史故事-成都镇水神兽的来历?李冰造石犀和镇水神兽有何关系?由于古代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往往把降服水患的希望寄托于一些“镇水神物”身上,比如铁牛、铁狮子、铁龟等等,人们往往会打造一个巨型的动物,然后将其沉入河底,希望这镇水神兽能够保佑一方安宁。
在我国,曾经发现了很多的镇水神兽。
在沧州的铁狮,又名“镇海吼”,是大运河的镇水神兽。
沧州多水,而且水多为患,一千零五十三年前的后周广顺三年,沧州人铸造了这尊体阔近丈、重约40吨的巨型雄狮。
这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铸铁艺术品,这尊铁狮躯体高大,面南尾北,昂首挺胸,怒睁双目,巨口大张,四肢叉开,仿佛疾走乍停,又似阔步前行。
威武雄壮,栩栩如生!明朝河南巡抚于谦为镇降黄河洪水灾害而建造了镇河铁犀。
此外还有洞庭湖镇水铁枷,徐州镇河铁牛,漯河镇河铁牛,北京后海镇水神兽等等。
在2013年的时候,在四川成都挖出了一尊千年石兽,由于在发掘石兽的时候,考古学家们发现土质层属于蜀汉末到西晋的那段时期,而根据石兽的外形和制作的风格,他们推测这尊石兽应该是一尊千年石兽不假,它的制造年代很有可能在秦汉时期。
最起码,这尊神兽也该有2000多岁了!虽然有的人认为这个石兽是五代时期的宫苑神兽,还说和张献忠的“江中沉宝”有关系,但是我们还是要根据考古专家们的专业的考古知识来求证,它到底多少岁?出自哪里?有什么特别的功能或者意义?这尊石兽的外形十分巨大,略尖的头部有一道突起,似是上下颌的分界,腮部还绘有卷云纹;身体两侧绘有大小不一的祥云状花纹;四只脚均刻有蹄;屁股和尾巴也是棱角分明。
在场的专家们估计它的体重可能有8吨,也不知道智慧的古代人民是如何将它沉入江底的。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记载中,如《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蜀志》就记载了,李冰在秦朝时期治理水患,修建了伟大的都江堰工程,在做这项工程的时候,李冰还做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那就是他下令雕刻了5只石犀。
这5只石犀其中的两头就在成都,另外的三只在灌县的江中。
李冰治理都江堰埋下的神兽有多厉害?
李冰治理都江堰埋下的神兽有多厉害?今天终于到成都博物馆去走了一遭,感谢颇多,受益之多。
当然最让人难以忘记的还是该馆的镇馆之宝,神兽石犀。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他的传说吧,哈哈。
来龙去脉:他的最早发现的时间是在1973年,天府广场钟楼挖地基时就被发现。
曾经能够“重见天日”的它由于种种原因被回填,这一睡又是几十年,2010年10月7日,代表一代人记忆的钟楼被拆除,将在原址修建天府大剧院。
2013年1月8日在成都市天府广场旁东北侧的四川大剧院工地被发掘出来。
最后于2013年1月8日,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在成都天府广场钟楼下挖出它的时候,它的耳朵、眼睛、下颔和鼻子仍然清晰可辨,局部装饰卷云图案,四肢短粗,身体浑圆,造型极萌。
长3.3米,宽1.2米,高1.7米,重达8.5吨。
天然还是人为:据考古专家说其实施埋藏在西晋地层以下。
最早埋于秦朝、最晚埋于西晋,但它的制作年代早于西晋。
由整块红砂岩雕刻而成,是目前成都市区出土的最早最大的圆雕石刻,具有极高的考古与艺术研究价值。
推测应该是人为埋藏,和当时朝代更替有关。
据相关专家介绍,石兽出土于编号H99的灰坑内,灰坑叠压于第7层(即蜀汉层)下,直接打破生土,填土为青灰色,除石兽外,还夹杂有少量的陶器残片、绳纹瓦和模印有花纹的铺地砖。
根据层位关系和坑内共存遗物的时代特征,考古人员能初步判断石兽的埋藏时间约在蜀汉末至西晋,故石兽的制作年代下限应不晚于蜀汉,由于这类石雕在完工后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目前不便对制作年代的上限时间做准确推测,但界定在秦汉时期却是大致不误的。
是猪还是犀:目前在金沙遗址已出土有犀牛骨,可以说先秦时期成都是有犀牛的。
从石兽的外貌特征,以及相关文献记载,如《华阳国志》卷三:“(李冰)外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穿石犀溪于江南,命曰犀牛里。
后转置犀牛二头:一在府市市桥门,今所谓石牛门是也;一在渊中。
”初步推测:犀的可能性最大。
是否与李冰治水有关:据《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蜀志》等史料记载,秦朝的蜀守李冰在修建都江堰时,曾经下令雕刻了5只石犀,两头运到了成都,另外3头则在灌县的江中,作为镇水石神。
关于都江堰的详细介绍作文
关于都江堰的详细介绍作文好啦,今天我们来聊聊都江堰。
你可能会问,啥是都江堰?它可是个了不起的地方,咱们可以从它的历史、风景和那些有趣的小故事说起。
首先,得跟你讲讲都江堰的历史。
说实话,老祖宗真的是牛掰!都江堰是公元前256年左右建的,那个时候有个叫李冰的老哥,他是蜀汉的水利工程师,真的是当时的“水务大亨”。
那个年代的技术水平还没有现在高,但李冰却凭着聪明才智设计了这个系统,解决了成都平原的水利问题。
你别看现在大家都用水管、灌溉系统啥的,那时候可是全凭这巧妙的设计来防洪排水,保证了农田的丰收,简直就是古代版的“水管工”!都江堰分成三个主要部分: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
咱们先说说“鱼嘴”。
它就像个大嘴巴,河水在这里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流向内江,一部分流向外江。
就像是让水流在河里“说话”一样,聪明极了!再来聊聊“飞沙堰”。
这地方的名字有点酷吧?飞沙堰的任务是把大石块和沙子从水里“打包”好,送到别的地方去。
其实,它是个沉砂池的意思,防止大石头在河里“捣乱”,这样水流才能顺利通过。
最后是“宝瓶口”,这个地方就像个瓶口一样,水流通过这里被精确地控制住。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水流像个调皮的小孩,通过宝瓶口“哇”地一声喷出来,既能灌溉农田,又能防止洪水泛滥。
真是个有魔法的地方!说到这儿,我得给你讲个有趣的事。
去年我带家人去都江堰旅游,那天我们正好遇到一个当地的导游。
导游阿姨特别热情,给我们讲了个关于李冰的故事。
她说,李冰当时为了修建都江堰,居然连续工作了好几年,不吃不喝,真的是拼了命!我们听了之后都觉得特别感动,觉得当时那些干劲真的是没法比。
还有,听说李冰的儿子也继承了他的事业,继续修建和维护这套系统。
他们一家子就像是水利工程的超级英雄,拯救了整个地区。
导游阿姨当时调皮地说:“要是李冰看到我们现在的生活,肯定会笑得合不拢嘴。
”哈哈,真是这样,李冰的智慧让我们今天还能享受美好的生活!总的来说,都江堰不仅是一个工程奇迹,更是一个历史宝藏。
都江堰神话传说_神话故事
都江堰神话传说中国神话故事是中国古代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在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带有浓厚鲜明的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都江堰神话传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都江堰神话传说篇一:开明治水传说在今天的成都平原西北部,古时居住着蜀、羌、仿、微等民族。
这些民族,以捕鱼和打猎为生,过着游牧的部落生活。
周代衰微,国内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都纷纷独立,蜀国也跟着称起王来。
蜀国国王先有蚕丛,以后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传到鱼凫,号为望帝。
望帝当政时期,一天,今湖北省荆州有一个人,名字叫鳖灵,死后,他的尸体随长而上,漂到蜀国的都城郫邑又活了起来,上岸与望帝相见。
望帝听说他很有治水的本事,就让他当了蜀国的丞相。
鳖灵当了丞相,当时顺玉山流出来的洪水,象尧时大洪水一样,汹涌澎湃,严重威胁了蜀国的都城郫邑的。
望帝面对这惊涛骇浪,弄得没有办法。
于是,他让鳖灵决玉山,使江水顺流,蜀国人民的安全,从此有了保障。
以后,在巫山一带的长江里,龙又互相残杀,打起仗来,搅得天翻地覆意地说,山崩地裂,巫山跨塌下来,把长江堵塞了。
江水流到这里,越堵越深,又使蜀国变成泽国。
望帝又让鳖灵去把巫峡凿开,江水顺畅流出,才使蜀国又恢复了陆地。
在鳖灵去四处治水期间,望帝跑去和他的妻子私通,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望帝感到自己既缺德,又少才,就把帝位让给了鳖灵,隐居起来。
鳖灵即位以后,立号开明帝。
都江堰神话传说篇二:李冰斗江神二千多年前,成都平原水灾严重。
毎到洪水季节,岷江从灌县出山,汹涌澎湃,冲向平原,许多地方被淹成一片泽国,良田冲毁了,房屋没有了。
一见大水来了,人们惶恐不安,一传十,十传百呼喊:“水妖来了,水妖来了!”大人、小孩都往山上跑。
百姓畏惧水妖到时兴风作浪,尊称岷江为江神,在江岸边给修建庙宇,塑江神象。
每年定于六月二十三日祭祀,还要杀猪宰羊,奉送童女二人去江中服侍江神,祈求江神息怒,保祐百姓安居乐业。
日子一年一年地过去了,童女白白送去了不知有多少,但江神并未发善心,洪水照样东窜西撞,泛滥为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冰的镇水神兽和神秘的都江堰
时间:2014-02-28 16:11 来源:我爱看历史
李冰的镇水神兽(图)
李冰是秦国蜀郡的太守,也是二千二百多年前的治水大英雄。
蜀郡的成都、灌县(今都江堰市)一带,是个大平原。
平原周围尽是高山峻岭,岷江就发源在蜀郡西北部终年积雪的岷山上。
这岷江一到夏季就泛滥成灾,给灌县及下游的成都平原造成极大的灾害。
于是克服水患,保证农业丰收,便成为古代川西人民长期希望解决的问题。
李冰担任蜀郡太守以后,在前人治河经验基础上,勘察地形,找出了岷江泛滥的原因,研究出防治洪水的方法。
他带领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劳动,基本上完成了这项当时世界最大、最为成功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工程。
它包括鱼嘴、金刚堤、飞沙堰、人字堤及宝瓶口等工程,连绵共约3公里。
内江经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分成三大支流输入灌溉农田。
外江为岷江正流,沿途分成6大支流灌溉农田。
都江堰工程总计分支流520多条,分堰2200多道,渠道总长约1165公里;如今灌溉面积已达1000万亩以上。
《华阳国志·蜀志》记曰,都江堰工程完成以后,“灌溉三郡,开稻田”;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
都江堰工程当时共花去铜钱四万万九千多万缗。
工程完工后,李冰将工程节余下来的二十万一千八百缗留下来,责成灌县政府用来作为以后维修工程和祭祀为工程而牺牲的功臣人员之用,以减轻百姓的负担。
另据《水经注·江水》引《风俗通义》载,当时岷江江神每年都要“娶”民间童女二人为妻,闹得当地人心惶惶。
李冰为了解除人民痛苦,遂跳入大江中,化做一头白牛与江神恶斗,终于刺死了江神,使岷江两岸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这个故事,与中原地区的西门豹治邺严惩恶巫的故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反映出人民对治水英雄李冰的爱戴、敬仰与怀念。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灌县人民奉李冰为灌口神。
1974年3月3日,在灌口都江堰河底,出土了一座圆雕——李冰神石人。
石人高2.9米,胸前刻有三行铭文(图一):
故蜀郡李府君讳冰(中)
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廿五日都水掾(右)
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水万世焉(左)
这里的“府君”是对郡守的尊称,建宁(168—172年)是东汉灵帝的年号,“水”即“镇水”。
这个石人是李冰被当作镇水之神——灌口神的最早物证。
所以张政烺先生在《〈封神演义〉漫谈》里讲:“灌口李冰庙流传已久。
二郎神传到灌口,大约在唐代后期,后来居上,庙大位尊,李冰原来的小庙遂处于偏殿配享
的地位。
”《朱子语类》卷三说:“蜀中灌口二郎庙,当初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
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李冰)第二儿子出来。
”“梓潼(即梓潼帝君)与灌口二郎两个神,几乎割据了两川。
”
令人疑惑的是,宋以前的记载(特别是距离李冰时代最近的《史记》、《汉书》)从未说过李冰有儿子协同治水,即便是有过吧,也仅仅是属于协助之功,怎么后来竟然反倒超过了父亲?其中的奥妙何在呢?
李冰的镇水神兽(图)
首先,这是宋代民间的一种借助钟馗打鬼的寄托所致。
南宋隐士杨无咎有《二郎神·清源寿辰》词赞道:
炎炎欲射,更几日,熏风吹雨。
共说是天公,亦嘉神贶,特作澄清海宇。
灌口擒龙,离堆平水,休问功超前古。
当中兴,护我边陲,重使四方安堵。
新府。
祠庭占得,山川佳处。
看晓汲双泉,晚除百病,奔走千门万户。
岁岁生朝,勤勤称颂,但可民灾无苦。
荐尊俎,愿得地久天长,协佐皇都。
可见,在宋代百姓看来,二郎同父亲一样也是一位治水的英雄、消灾除病的神灵,并且还寄希望于他能够安四方、护边陲、解民苦、助中兴呢!这反映出战乱时代人们的一种精神向往,也是二郎在五代、宋代能被进一步神化的社会原因。
其次,是宋代统治者的一种政治需要和政治安排所致。
《宋会要》(礼二十,郎君神祠):“仁宗嘉祐八年八月,诏永康军广济王庙郎君神,特封灵惠侯,差官祭告。
神即李冰次子,川人号护国灵应王,开宝七年命去王号,至是军民上言,神尝赞助其父除水患,故有是命。
政和八年八月改封昭惠灵显真人。
”据此可知,灌口二郎神在后蜀号护国灵应王,显然还是个武神,但与李冰并不搭界。
正如张政烺所说:“二郎庙是外来的,和李冰毫无关系,只是地点摆在一起”罢了。
可是到了嘉祐八年(1063),宋仁宗皇帝便指定灌口二郎神为李冰的第二个儿子。
到了崇道皇帝宋徽宗时代的政和八年(1118),又进封他为昭惠灵显真人了。
其目的,显然是为了将古代治水的大英雄统统拉入股肱之臣的圈子,以此谕示天下人。
不是么?你看李二郎不就因为辅佐李冰而享受到如此大的荣光么?
顺便指出的是,杨继忠先生曾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就前述出土李冰神石人像上的“三神石人”一语指出,其他二神石人当是李冰侍从。
战国至秦汉时对侍从呼作“郎”,二神石人就叫“石二郎”,久之,两个“郎”合而为一,讹传作一个“二郎”,成了一尊神。
“这个造神的过程大约在初唐以前完成,历时四百年左右。
”
不过,宋代皇帝们将李二郎视为二郎神,并将其塞进道教神系统(目的自是为了弘扬道教,当然最终还是为了巩固其统治),却并未得到道士们的理解与认同;因为道教真正树立与奉祀的二郎神是赵昱。
(参见《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引《龙城录》)至于近代民间所信仰的二郎神,乃是糅合《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杨二郎杨戬、道教清源妙道真君赵昱、印度佛教毗沙门王二太子独健以及都江堰李冰父子之行状而定的。
其外貌神迹,则完全采用了《西游记》中的二郎神的标准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