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教学提示
公共经济学教案
公共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导论1.1 研究内容和目标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学科,主要关注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和决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本章将介绍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目标,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1.2 学习方法和要求本课程将采用理论授课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需要阅读相关的教材、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第二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2.1 市场失灵的概念与分类市场失灵是指在自由市场中由于各种原因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
本节将介绍市场失灵的概念和常见分类,包括外部性、公共产品、不完全竞争和市场力量失衡等。
2.2 政府干预的理论依据政府干预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造成的问题,本节将介绍政府干预的理论依据,包括纠正外部性、提供公共产品、调节不完全竞争和恢复市场力量平衡等。
2.3 政府干预的方式和效果评估政府干预有多种方式,如税收、补贴、管制和公共支出等。
本节将介绍不同的政府干预方式及其效果评估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政府如何通过干预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第三章:公共财政与税收3.1 公共财政的概念和作用公共财政是指政府管理和运用财政资源的活动,包括预算、征税和支出等。
本节将介绍公共财政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公共财政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
3.2 税收原理与税负分析税收是公共财政的重要来源,本节将介绍税收原理和税负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税收对经济体系的影响以及如何评估税制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3.3 政府支出与财政政策政府支出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节将介绍政府支出的分类和影响因素,以及财政政策的种类和效果评估方法。
第四章:市场与社会公正4.1 社会公正的概念和准则社会公正是指资源分配的公平和合理程度,是公共经济学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节将介绍社会公正的概念和常见准则,如效率、公平和需求满足等。
4.2 收入与财富分配的理论和政策收入与财富分配是社会公正的重要方面,也是政府干预的目标之一。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公共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X学分总学时:X学时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公共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部门(政府及其附属机构)的经济活动及其效应的一门学科。
它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了解公共部门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等方面的作用和职能,熟悉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公共预算、公共选择等核心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公共事务、关心民生问题的良好素养。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一)公共经济学概述1、公共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公共经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3、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和职能(二)公共产品理论1、公共产品的定义、特征和分类2、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3、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三)外部效应1、外部效应的定义、分类和影响2、外部效应的矫正3、科斯定理与外部效应的解决(四)公共选择理论1、公共选择的概念和特点2、投票规则和投票悖论3、政治市场中的行为主体及其行为(五)公共支出理论1、公共支出的分类和规模2、公共支出的增长模型3、公共支出的效益分析(六)公共收入理论1、公共收入的形式和分类2、税收原理和税收效应3、公债理论与实践(七)公共预算1、公共预算的概念、功能和原则2、公共预算的编制和执行3、公共预算的监督和评估(八)政府间财政关系1、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理论基础2、财政分权与集权3、政府间转移支付(九)公共经济政策1、公共经济政策的目标和工具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3、社会保障政策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
公共经济学教案
第一部分必要的理论准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1、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内涵2、了解公共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科之间的关系3、懂得公共经济学发展和兴起的原因和背景二、教学内容1、公共经济学的定义2、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公共经济与微观、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科之间的关系三、教学时数3课时四、重难点1、重点:公共经济学的定义2、难点: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五、采用的教学方式讲授为主六、过程考核评价方式和手段采用随即课堂提问并指定学生回答的方式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七、详细教学过程案例呈现:(案例通过PPT呈现)案例一:关于大蒜、绿豆价格的宏观调控案例二:关于商品房价格的调控案例三:关于中国石油定价机制问题:政府究竟在经济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一、公共经济学的内涵Q: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活动的主体的那些?A:企业、家庭、政府1、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公共经济学又被称为公共部门经济学,是专门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及其运行规律的一门学问。
所谓公共部门,主要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
因此人们有时又把公共经济学称为政府经济学。
注意三点:一是西方经济学把所有经济主体分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公共部门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政党、立法、工、青、妇、NGO及国有企业);而私人部门是指企业和家庭。
二是政府的行为方式和目标:既不能忽视收益与成本,又必须以全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为前提和目标。
三是政府的作用有三个:收入分配功能、社会资源配置功能和宏观经济稳定功能。
2、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即政府及其附属物。
注意二点:一是公共经济学中政府的涵义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中央政府第二个层次: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及其附属机构第三个层次: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的各种企事业第四个层次: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的各种企事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二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研究财政收支;第二层次是研究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第三层次是研究包括财政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二、公共经济学的发展旧公共经济学就是财政学,研究范围局限于财政收支,特别专注于税收问题;新公共经济学不仅研究财政收支本身,还研究财政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
《公共经济学》学习指南
《公共经济学》
学习指南
《公共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公共部门的经济与政治行为的学科,被一些人称之为真正的政治+经济的政治经济学。
学习本门课程目的是要让学习者了解相关的一些最为流行与先进的经济学原理、理论范畴,认识和掌握市经济条件下政府各种经济活动的必要性与边界,使学习者既懂得如何做好政府经济工作。
又能监督政府的职能,为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做出贡献。
通过《公共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 具有基本的公共经济学素养,了解掌握我国公共经济问题存在的现状与历史缘由。
2. 了解公共经济问题存在的经济基础,初步掌握解决公共经济问题的理论、方法与方向。
3. 对公共经济学的理论背景、主要内容与政府的经济职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4. 明确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5. 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遇到公共经济学问题。
《公共经济学》教案
《公共经济学》教案一、页《公共经济学》教案二、目录1.页2.目录3.摘要4.背景和现状分析4.1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4.2公共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4.3公共经济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5.项目目标5.1提高学生对公共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5.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5.3促进学生对公共政策的分析和评估能力6.教学方法和策略7.教学内容安排8.教学评估和反馈9.教学资源和支持三、摘要本教案旨在为《公共经济学》课程提供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通过深入分析公共经济学的背景和现状,明确教学目标,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安排教学内容,以及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
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提高他们对公共政策的分析和评估能力。
四、背景和现状分析4.1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和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政府如何通过税收、公共支出、政府规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分配。
公共经济学对于理解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评估政策效果、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2公共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在我国,公共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发展。
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了公共经济学课程,相关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加。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政府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3公共经济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公共经济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公共经济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对公共政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是通过教育研究和实践,探索和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五、项目目标5.1提高学生对公共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5.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本教案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培勇《公共经济学》教案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在掌握微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把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和基本方法。
2.在掌握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及方法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形成分析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探讨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社会经济福利的准则,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公共选择理论,公共财政政策作用的一般原理,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现实的公共经济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有重点的讲授,辅以读原著、课堂讨论、写小论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学习进度表五、各章节的内容、重点、难点和作业题、思考题第一章导论1.内容:公共部门界定;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发展;公共经济学的地位和内容2.重点:公共经济学的发展3.难点:无作业题:1. 什么是社会公共需要?2.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思考题:1.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是如何界定的?2. 公共财政要担负哪些职能?第二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1.内容:资源配置效率;市场失灵:社会公共需要;公共部门的职能2.重点: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及公共部门的职能3.难点: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及实现的条件作业题:1、公共财政要担负哪些职能?2、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思考题:1、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
2、政府经济活动范围是如何界定的?第三章外部效应1.内容:外部效应:分类和事例;外部将就与资源配置效率;外部效应的纠正2.重点: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失效的分析及外部效应的纠正3.难点:科斯定理在纠正外部效应中的应用作业题:举例说明负的外部效应与正的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思考题:对外部效应纠正的政府及非政府措施第四章公共产品理论1.内容:纯粹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纯粹的公共产品与纯粹的私人产品:需求分析;纯粹公共产品的配置效率;林达尔均衡和免费搭乘;混合产品2.重点:公共产品配置效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
《公共经济学》上网教案
《公共经济学》上网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理解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3. 能够运用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公共经济学概述及其研究对象;2. 政府市场失灵理论;3. 政府干预的经济理论和政策。
三、教学流程1. 引入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和作用的学科,涉及到资源配置、市场效率以及公共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学习公共经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影响,以及如何优化政府干预的效果。
2. 知识讲解2.1 公共经济学概述公共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政府、市场、社会公共利益等。
它关注资源的配置效率、收入分配公平以及市场失灵等问题。
2.2 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导致资源浪费或社会公共利益受损的现象。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竞争等。
2.3 政府干预的经济理论和政策政府通过干预经济来改善市场失灵的情况。
政府的经济干预包括税收、补贴和价格管制等手段,通过激励或限制市场主体的行为来实现经济目标。
3. 实例分析以公共交通政策为例,分析市场失灵如何导致公共交通供给不足,并探讨政府应该如何干预以解决这一问题。
4. 讨论与互动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政府干预的利与弊以及如何在实际中优化政府干预的政策和措施。
5. 小结与总结总结公共经济学的要点,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并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该领域。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公共经济学教材;2. 多媒体设备:PPT演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互动参与度;2. 学生对公共经济学原理和政府干预的理解程度;3. 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将本节课的内容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深入分析政府干预的经济效果和社会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知识讲解、实例分析以及讨论与互动等环节,全面展现了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公共经济学英文名称:Public Sector Economics课程编号:C04二、总学时:54三、学分:3四、课程简介:公共经济学是利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广义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一门新颖学科,借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公共部门的职能,职能范围,公共部门职能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现代《公共经济学》在传统的主要分析政府的公共收支问题的基础上,引入了公共选择,政府寻租,政府采购等内容,使公共经济学分析研究的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拓展,进一步充实了公共经济学的内容。
《公共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公共部门的经济与政治行为的学科,被一些人称之为真正的政治+经济的政治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是行政管理专业与公共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内容有:公共部门职能、公共产品供给、公共产品需求、外部性矫正、寻租设租行为、公共支出规模、公共支出结构、税收制度、税收负担、中国主要税种、公共预算、公债制度、财政联邦制、政府规制、公共企业。
通过对公共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公共经济主体、公共产品、公共选择、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公共分配、公共经济政策、公债、公共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理解,具备从事公共管理的能力。
五、教材:《公共经济学》(姜杰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9年2月第3版第3次)六、教学目的:公共经济学是MPA的一门专业课, 学习本门课程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一些最为先进的经济学原理、理论范畴。
使学生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思辨能力,从而为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研究经济问题与执行经济政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认识与掌握市经济条件下政府各种经济活动的必要性与边界。
既懂得如何做好政府经济工作,又能监督政府的职能,为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作出贡献。
七、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八、考试方式:按照《山东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考试管理办法》的规定,采取闭卷考试,百分制,60分为通过。
公共经济学教案
公共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理解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2. 掌握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原因和方法;3. 分析公共政策的效果和局限性;4. 运用公共经济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3. 政府干预的方式和作用;4. 公共政策的评估和优化。
三、教学内容1. 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a.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和含义b. 公共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和目标c. 公共经济学与私人经济学的区别2. 市场失灵与公共物品a.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表现b. 公共物品的特征与供给方式c. 公共物品的分类与案例分析3. 外部性与公共政策a. 外部性的定义和分类b. 外部性的影响和修复方式c. 公共政策对外部性的干预和效果评估4. 市场势力与公共选择a. 垄断与寡头市场的形成与后果b. 政府干预的理论基础与方式c. 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府行为的解释和评价5. 公共政策的实施与评估a.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b. 公共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和指标c. 公共政策的优化与改进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传授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案例,激发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公共经济学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角色扮演法:扮演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色,模拟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决策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公共经济学教材,包括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案例分析。
2. 多媒体:投影仪、电脑和相关PPT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
3. 实际案例:提供与市场失灵、政府干预、公共政策相关的实际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和提出观点的表现进行评估。
2.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作业,如案例分析、论文写作等,综合评估学生对公共经济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高培勇《公共经济学》教案
高培勇《公共经济学》教案一、引言1. 课程背景:介绍公共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强调公共经济学在政策制定和分析中的关键作用。
2.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培养学生分析公共政策和经济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公共经济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二、市场失灵与公共干预1. 市场失灵的概念:解释市场失灵的定义和原因,如垄断、外部性、公共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2. 公共干预的理由:探讨市场失灵对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影响。
分析公共干预的必要性和目的,如促进市场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等。
3. 公共干预的工具:介绍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如税收、补贴、法规和国有企业等。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1. 财政收入:分析税收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如所得税、增值税和财产税等。
探讨税收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和税收负担的公平性问题。
2. 财政支出:介绍政府支出的分类和目的,如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分析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四、财政政策与经济稳定1. 财政政策的工具:讨论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和手段,如财政扩张和紧缩等。
2. 财政政策的目标:分析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和减少失业等方面的目标。
3. 财政政策的效果:探讨财政政策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效果和局限性。
五、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1. 公共选择理论:介绍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假设,如个体理性、投票行为和官僚行为等。
2. 政府失灵的表现:分析政府失灵的原因,如信息不对称、利益集团和政治周期等。
3. 提高政府效率的途径:探讨改善政府管理和决策的方法,如加强监管、优化政府机构和公私合作等。
六、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1. 税收制度:探讨税收制度的设计原则,如公平性、效率和简化性。
分析不同税收制度的优缺点,如比例税、累进税和混合税等。
2. 税收政策:讨论税收政策的目标,如促进经济增长、调节收入分配和控制通货膨胀等。
分析税收政策工具,如税率调整、税收优惠和税收激励等。
《公共经济学》上网教案
《公共经济学》上网教案一、引言公共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公共部门(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对经济运行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本教案旨在通过网络教学的形式,结合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性强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公共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应用,并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决策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理论框架;2.理解和掌握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和职能;3.了解公共经济学的经典案例和实践经验;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公共经济学概述1.1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公共经济学与私人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1.3 公共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方法1.4 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历程2.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2.1 政府的经济角色和市场失灵理论 2.2 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经济稳定政策 2.3 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决策2.4 政府的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提供3.公共经济学的经典案例与实践3.1 公共产品与社会福利3.2 税收与纳税行为3.3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3.4 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4.案例分析与问题解决4.1 利用公共经济学分析实际问题 4.2 讨论政策选择与效果评估4.3 学生小组讨论和报告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与互动答疑相结合2.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3.网络资源的引用与利用4.学生互动与小组合作五、教学手段及资源支持1.网络教学平台2.多媒体课件和演示文稿3.经典案例分析文件4.互动式教学工具和在线测验系统六、教学评估1.定期小测试和作业2.参与度和互动能力评价3.小组讨论与报告成果评估4.期末考试七、教学反思与改进通过上网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同时也能更加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实践联系,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我将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并及时改进教学设计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公共经济学张思锋教案
公共经济学张思锋教案
教案标题:公共经济学
1. 教学目标:
a. 理解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b. 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应用;
c. 培养学生对公共经济问题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2.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a. 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i.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ii. 公共品和私人品的区别;
iii. 政府干预和市场失灵的原因分析;
iv. 公共经济学的经济学模型和分析框架。
b. 公共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应用
i. 公共支出和税收的分析;
ii. 社会保障和福利的经济学分析;
iii. 公共政策的评价和选择;
iv. 公共经济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3. 教学资源:
a. 教材:《公共经济学导论》张思锋编著;
b. 多媒体课件:包括案例分析和图表展示;
c. 经济学相关文献和研究报告。
4. 教学评估:
a.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的程度;
b.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案例分析,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c.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教学反思和调整:
a.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和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b.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注:此教学案例仅供参考,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
行政管理专业《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课程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公共经济学(英文名称:Public Economics )课程编号:00405209学分数:3 (其中讲授学分:3 实践学分:0)学时:48 (其中讲授学时:48实践学时:0)适用专业:行政管理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二' 课程说明《公共经济学》本门课程既从实证角度讨论了政府行为,又从规范角度分析了政府职能, 并提出了评价行政效率的科学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以经济学方法来认识和研究有关政府的活动,深刻认识政府行为目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律,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同学们进一步学好本专业其他相关学科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公共经济学》是的专业必修课程。
是经济学、政治学等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它作为经济学专业必修课和公共管理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和研究政府职能、政府行为、行政效率等问题的理论基础。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促进学习者理解和重点掌握政府与市场、政府经济职能与管理效能、经济体制与政府经济管理机构、政府经济管理方式、政府管理经济的政策、公共产品、公共选择理论、政府采购、政府支出的社会经济分析、政府课税、政府的收入结构、中国政府的财税制度、政府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课程目标2 :能力目标培养学习者掌握观察和分析政府调控市场、管理国有资产、政府采购、政府税收等的正确方法,提高学习者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掌握扎实的政府经济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行政管理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目标3 :素质目标1、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等;3、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4、培养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对应矩阵,其中L表示低相关,M表示中等相关,H表示高度相关)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2.成绩评定:公共经济学课程考核分为两部分,过程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70%)。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56003课程名称:公共经济学英文名称:Public Sector Economics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 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经济学基础、微积分等课程二、课程简介公共部门经济是利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广义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一门新颖学科,借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公共部门的职能,职能范围,公共部门职能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现代公共部门经济学在传统的主要分析政府的公共收支问题的基础上,引入了公共选择,政府寻租,政府采购等内容,使公共部门经济学分析研究的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拓展,进一步充实了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内容。
The public sector economics is to use the methods of economic analysis, analysing economic behavior of generalized public sector, with the basic principle of Marx's Political Economics and western economics. The modern public sector economics based on public expenditure, mainly analyzes public choice, government rent-seeking,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nd other contents, the scope of public sector economics analysis has been further expanded, further enrich the content of public economic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为必修课程。
《公共经济学》学习指南
《公共经济学》学习指南一、学习目标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文、管、医、经等9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以创建国际化、研究型学院为目标,以培养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公共管理与政策研究人才为己任。
学院以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招生,文理兼收。
作为专门研究公共部门资源配置过程、职能与经济活动的课程,公共经济学在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经济学基础理论之后与进行公共管理专业课程学习之前的桥梁课程。
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公共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具备运用理论分析公共管理过程中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高层次的公共管理与政策研究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为实现课程目标,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本课程进行了独特的内容设计:在简述以曼德维尔的自私观念、亚当.斯密的利己主义、边沁的功利主义为伦理基础的18、19世纪经济学市场万能论的基础上,把20世纪迅速发展起来的福利经济学、外部性、政府干预、公共产品作为公共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予以介绍,以表明分析“市场缺陷”、“市场失灵”是公共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回答“政府为什么必须做”的问题;把传统财政学的主体内容公共收入、公共支出和20世纪乘势产生的公共选择、公共规制作为公共经济学的应用理论予以介绍,以表明公共经济学的实践性特征,回答“政府应该做什么”的问题;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政府就业政策、高速公路投融资模式、房地产税收体系、社会保障支出结构、政府征地与安置行为等热点公共经济问题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以体现公共经济学的解释力和洞察力,回答“中国政府做得怎么样”的问题。
由此,课程内容主要分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案例研究三大部分。
其中,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部分,除了经典理论的介绍,每章都设计了专门的章节对理论的历史沿革和最新进展进行了描述,兼具经典和前沿的内容;案例研究部分则是本团队研究成果的体现,是用统一的著述范式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经济学》教学提示(适用于杨志勇、张馨编著:《公共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0 导论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随意点击某个门户网站的新闻网页,教师还可以随意选择一日的报纸,给出新闻标题,将逐条新闻与公共经济学联系起来。
理解什么是公共部门理解国家观或政府观,强调现代经济中,何种政府观更具有现实意义。
0.4节学科发展不适合在课堂上讲授,宜作为课外阅读材料,或在期末讲完其他所有内容的时候,再回过头讲解。
本章所提供的课外阅读材料是介绍与公共经济学课程学习密切相关的资源。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授课对象,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
阅读材料提供的目的,不是要求所有学生都应该去阅读,而是帮助对课程内容感兴趣想要进一步学习的学生以及需要对某个专题作深入研究的学生,提供一个资料来源。
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表现之一就是如何寻找本领域的基本材料。
《公共经济研究·国际财税理论前沿报告2005专辑》(厦门大学公共财政研究中心和厦门大学财政科学研究所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介绍了公共经济学领域主要杂志,并对2004年度该杂志的主要内容作了介绍。
《公共经济研究2007》(/product.aspx?product_id=20278916)也有较多理论综述,可供参考。
登陆可获取相关资料。
总的原则是,围绕每章的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看懂的内容,尽量少讲。
课堂应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讲解重点和难点,并组织适当的分组讨论。
1 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本章的目的是回顾经济学原理或微观经济学的部分内容。
学生如果已经系统学习过此类课程,教师可以只就公共产品、外部性、公平观等内容作简要介绍。
必要时需要回顾经济学原理或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内容。
本章的重点是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
这是贯穿整门课的三条基本线索,是马斯格雷夫创建的公共部门三分法。
政府的经济作用包括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分别对应的是效率、公平和稳定三条线索。
有的书添加了经济发展作用或功能,实则多余,因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作用好的好,经济哪有不增长发展的道理?由于课程设置原因,不少学校经济学原理课程未能就本部分相关内容展开分析。
2 公共产品本章是公共产品基本理论。
MPA学生可以只简要介绍结论。
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讲授对象的不同选择是否讲授。
如果不作详细介绍,那么教师应该简要说明公共产品理论的基本结论,并用较为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仅介绍本章的基本思想不会影响学生对公共经济学整门课基本内容的理解。
3 公共选择公共选择理论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经济学或者政治学的一个分支。
其内容非常庞杂。
本章介绍该理论的基本内容。
教师在讲解时,需要说明公共选择与公共部门经济活动关系的密切性。
理论发展的讲解,应该尽量穿插相关故事。
公共选择理论可能会改变一些学生看问题的视角,特别是投票悖论和阿罗不可能定理,与学生的惯常思维有较大差异。
此时,教师可以强调,经济学理论的有用之处就在于发现常规难以发现的内容,经济学的意义就在于给出让人“令人惊奇”但合理的看法。
该理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教师可以适当选择非财政活动的案例进行讲解。
案例的选择尽量结合最新发生的事件。
例如,政府是否应该干预楼市、股市?救市是否可行?案例应该避免新闻报道的形式,而应该结合专业内容进行讲解。
可以围绕展开的问题有:相关公共决策是怎么作出的?公共部门要采取什么活动,才能避免可能的负面效应?再如,体育事业的举国体制是否合理?4 公共支出理论分类主要掌握根据对市场需求的影响不同的公共支出分类。
这部分与经济分析关系最为密切。
公共支出增长理论:瓦格纳主要是给出命题。
时间型态模型实际上是一种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思路。
教师可以结合公共选择理论进行讲解。
一方面复习公共选择理论,另一方面加深对支出增长理论的理解。
发展型理论,将公共支出从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
回忆尼斯坎南的官僚理论,实际上是从供给的角度对公共支出增长作出的一种解释。
公共支出的微观模型和公共产出水平的决定以及非均衡增长模型,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对支出增长进行解释。
注意,许多结论最后都与公共选择有关。
纯理论的介绍,往往需要结合现实案例进行分析。
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兴趣。
中国财政支出增长与理论相悖之处都可以列为讨论内容。
未来公共支出的发展趋势又会是什么?这是一个国家或政府组织会在未来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
除了教材内容之外,教师可以结合全球化、非盈利性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主要是一套技术方法。
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这种方法。
该方法在商业上也有广泛的运用。
进一步学习,需要学习《投资项目评价》等课程。
5 购买性支出对于知识性内容介绍,学生通常不感兴趣。
建议通过专题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本部分内容。
可以将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的不同,分为行政、国防、教育、公共投资四组,给一周的准备时间,尔后着重由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论。
最后,教师还要对不同组的分析进行比较和总结,同时引出更多的相关案例。
6 转移性支出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孰优孰劣的理论分析是本章的重点。
401K计划可以引出税收筹划问题。
名义账户制值得组织一次讨论。
财政部对中石化这个上市公司的补贴是否合理?财政补贴可以与WTO联系起来进行介绍。
7 税收理论税收原则理论,需要注意的有:公平原则理论之间的争议。
一是由于对公平概念理解的偏差问题。
公平只能是社会公平。
二是公平的种类,每个社会以及不同时期所选择的公平目标可能不同。
三是实现公平的途径。
公平目标确定之后,怎么课税还要考虑可行性问题。
税负转嫁与归宿理论(税负归宿理论)是与税收的收入分配密切相关的问题。
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分离,使得仅仅考虑纳税人的税负,是不足以看清收入分配问题的。
需要了解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是看问题的两个视角。
在时间上,一般均衡理论出现较晚,但并不等于一般均衡理论就可以替代局部均衡理论。
虽然一般均衡更接近现实,但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人们多选择的是局部均衡分析方法。
税负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在实际运用中,可能需要大量的计量分析,构建CGE(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微观数据的处理显得非常重要。
关于中国税负归宿的研究还非常不够。
[有些背景性材料参见杨志勇:《比较财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税收是否有效,发挥作用依靠的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如果要作进一步的延伸,可以讨论总额税是否带来效率损失问题。
相关材料可以参考弗里德曼的《价格理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最优税收理论是技术性较强的理论。
作为导论性的教科书,只要初步了解基本内容就可以了。
国内有的教科书没有区分清楚拉姆齐法则和逆弹性定理。
前者是一般情形,后者是前者的特例。
后者由于讲解的方便,较为流行,让人产生后者就是前者的误会。
平新乔的《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可供参考。
最优税收理论在1970年代开始较为流行。
主要成果发表在1972年创刊的《公共经济学学报》(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上。
80年代后该理论发展较慢。
对于最优税收理论有着不同看法,主要原因在于最优税收理论的基础是福利经济学,而有些学者更偏向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相关问题。
因此,教学时有必要与税制设计理论联系起来。
学生可能对逃避税的经济学分析较有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贝克尔的《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行为经济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期望效用函数的构建有了新的看法。
近年来学术界较为重视行为经济学。
税收理论的教学可以与现实税制改革中的某些问题联系起来,重点放在改革是否和理论要求存在冲突上。
8 商品税第8、9和10章的教学,需要注意与《国家税收》、《税收经济学》、《中国税制》等相关课程的衔接问题。
目前中国没有直接以“销售税”命名的税种,美国有。
注意本书所给出的界定。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把增值税的基本原理讲解清除。
教师可以用银行业征收增值税的困难,将增值税问题和营业税联系起来。
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增值税制在数十年的时间之内就风靡全球?消费税的教学可以就中国消费税制的若干内容,结合税收原则理论进行探讨。
讨论增值税转型扩围问题。
增值税为什么要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型?转型受到哪些条件约束?增值税征收范围要扩大,相应地,营业税征收范围要缩小,为什么?9 所得税所得税是一个较为现代的税种,是对收入扣除成本费用之后的应税所得进行征收的。
现实中,无论是收入的确定,还是成本费用的确定,都是一个难题。
为什么个人所得税在公平方面能够发挥比财产税更好的作用?为什么支出税(直接消费税)从理论上有那么多好处,但就是很难取代个人所得税?教学中可以围绕1990年代中期美国的有关讨论进行。
中国个人所得税还实行分类所得税制,弊病很多,可引导学生讨论。
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并引出相关的税制改革问题。
公司所得税结合中国的分析主要是内外资企业税制的差异为什么能够维持那么长的时间。
以此为中心,可以结合公共选择理论进行分析。
2008年,中国企业所得税制最终实现了统一。
统一之后,中国的企业所得税制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必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数据,采用适当的方法,对税制改革时机的选择作出判断。
社会保障税需要结合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行学习。
10 其他税收关注财产税的历史和现实。
中国未来的财产税制应该是怎么样的?财产税制在未来地方税系中会占据重要地位,原因何在?注意,这是一个牵涉到政府间财政关系中分税制问题。
分税制不是税制,但税制的选择设计是在分税制背景下进行的。
土地税、资源税可以结合现实进行分析。
物业税开征能解决什么问题?资源税定位是否需要变化?中国资源税制问题与资源国家所有制有关吗?遗产税的开征条件是什么?在个人财产尚不透明的情况下,遗产税是否可行?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原因。
反洗钱法的强力推行与税制完善有关吗?可以结合陈水扁洗钱案进行讨论。
11 国有经济每一个国家,国有经济均是其公共经济的组成部分。
但是,不同国家国有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作用大小不一。
现实中,国有经济作用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有历史原因所导致的,在制度经济学上,所谓“路径依赖”的理论解释了这种现象。
有意识形态所引起的,将国有经济视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带动了经济的国有化,在中国有19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
教学中宜从经济全局的视角分析国有经济问题。
最初赋予国有经济的任务,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完成。
为什么不能完成任务?是根本做不到,还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理论上的讨论,可以围绕国有经济改革,产权重要还是不重要进行。
现实中国,国有经济所提供的利润收入已经不再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国有经济所造成的行业垄断在多大程度上带来了效率损失?许多垄断实际上早已不是自然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