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作管理 第七章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笔记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运营管理的概念运营管理是指对企业内部各种运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的过程,以确保企业能够高效、低成本地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或提供优质的服务。
运营管理涉及到企业内部的所有运营活动,包括生产、服务、物流、库存、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
1.2 运营管理的过程与系统运营管理的过程包括: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
这四个过程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运营管理系统。
计划是指确定企业目标、制定战略和策略、安排资源等;组织是指建立组织结构、分配任务和责任、协调各项工作等;实施是指按照计划和要求进行生产或服务活动;控制是指对生产或服务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达到预期的目标。
1.3 运营管理的目标与内容运营管理的目标包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员工素质等。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运营管理需要关注以下内容:生产计划与控制、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设备维护、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等。
1.4 运营管理职能运营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生产管理、服务管理、物流管理、库存管理、质量控制、设备维护、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等。
这些职能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了运营管理的整体框架。
1.5 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工业革命前:手工作坊时代,生产方式主要以手工为主,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 工业革命:机器代替手工,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但生产过程缺乏规范化、标准化。
- 科学管理时代:以泰勒为代表,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强调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 系统管理时代:以全面质量管理、精益生产、供应链管理等为代表,强调系统化、集成化、持续改进。
- 全球化时代: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运营管理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挑战,需要更加注重创新、灵活性和适应性。
2.1 运营管理战略概论运营管理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长期目标而制定的关于运营活动的总体规划和策略。
第七章生产与运作能力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袁付礼
16
生 产 与 运 作 管 理
假定产品劳动量的计算
n
假定产品劳动量的计算公式为:
ts =
tθ i i i= 1
式中 ts——单位假定产品的劳动量; ti——i产品的时间定额; θi——i产品的产量比重; n——产品品种数。
2019/2/1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袁付礼 17
生 产 与 运 作 管 理
三、生产能力的计算
Fe Po t
1、单台设备及流水线生产能力的计算和确定
式中 P0——单台设备生产能力(台或件); Fe——单台设备计划期内有效工作时间(小时); t——产品的工序时间定额(台时)。
工序由一台设备承担时,单台设备的生产能力即为工序生 产能力;工序由S台设备承担时,工序生产能力为P0S。
Fe S P t
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P——设备组的生产能力(件); S——设备组的设备数量(台); t——制造单位产品(具体产品、代表产 品或假定产品)所需该种设备的台时数。
2019/2/1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袁付礼 20
生 产 与 运 作 管 理
(1)以代表产品为计量单位计算 设备组生产能力
C
D 合计
400
150 1 000
0.40
0.15 1.00
10
40
440
165 1 100
2019/2/1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袁付礼
24
生 产 与 运 作 管 理
3、工段(车间)生产能力的计 算和确定
在计算设备组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确定工段 (车间)的生产能力。 各设备组的生产能力。一般是不相等的,因此 确定工段(车间)生产能力时,要进行综合平 衡工作。 通常以主要设备组的生产能力作为综合平衡的 依据。 主要设备组——是指完成劳动量比重最大或者 贵重而无代用设备的设备组。
第七章 作业排序(生产运作与管理,陈荣秋)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4 工人1 4 3 3 4 4 2 2 3 3
星期六 星期日
1 1 2 * 2 * 2 * 1 1 * 0 * * *
工人2
工人3 工人4
3 2
1 0
2 1
0 0 *
3 2 1
1
1 0
* 0 0
2 2 1
0
*
1 1 1
0
工人5
作业 1、有7个作业必须全部进行A和B两种作业,顺序是先A后B。 用约翰逊规则决定各作业的顺序。 工件 1 2 3 4 5 6 7 (小时)
单班次问题: 1、保证工人每周有两个休息日; 2、保证工人每周有两个休息日为连休。
启发式算法:
第一步:从每周的人员需求量中,找出全部具有最少人员需求量 的两个连续日,再从中找出两日需求量总和最小者; 第二步:指定一名人员在上述两日休息,从其余准备安排该人员 工作的各日的人员需求量中减去1人的需求量; 第三步:重复第一、二步
Hale Waihona Puke 三、优先调度规则事例 在理论方面,排序问题的难度随着机床数量的增加而增大,而 不是随需加工的作业数量的增加而增大。 (一)n个作业单台机床的排序 零件 所需标准加工时间(h) 顾客预计取货时间(h) A 8 10 B 6 12
C D E
15 3 12
20 18 22
用SPT规则得出的作业排序 加工 开始 加工 结束 流程 预计取 实际取 提前小 拖延 顺序 工作 时间 工作 时间 货时间 货时间 时数 时间 D B A 0 3 9 3 6 8 3 9 17 3 9 17 18 12 10 18 12 17 15 3 7
生产作业排序对最终使用者或消费者无直接影响 (二)排序内容 服务要定义服务交易的时间和地点 制造业仅仅定义产品生产的操作步骤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七章.第八章讲义
2、成批加工生产类型企业的生产能力计算 ﹝1﹞单台设备及班组生产能力计算
单台设备生产能力计算采用设备能提供的有 效加工时间来计算,称为机时。计算公式 如下: Fe F0
F0:年制度工作时间;
设备制度工作时间计划利用率;
若有多台设备,则相加各设备机时
例:某设备生产甲产品,台时定额为3小时。单机 每班工作8小时,每日开两班,共有10台机器。计 划期有效工作天数为306天,设备利用率为95%。 问能否完成18000件该种产品的计划任务?应 采取何种措施使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达到平衡? 该设备组生产能力 Fe=F0× =306×2×8×95%×10 =46512﹝台时﹞
第二节 几个关于生产能力的概念 一、国内教材上的几个概念 1、设计能力 设计能力是企业建厂时在基建任务书和技 术文件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 2、查定能力 对企业的产能作重新核准,称此结果为查定能力。 它是企业的实际能力。 3、计划能力 企业在年度计划中规定本年度要达到的实 际生产能力称为计划能力,它包括两大部分。 首先是企业已有的生产能力,是近期内的查定 能力,其次是企业在本年度内新形成的能力。
最后解得:x1=1500件;x2=3470件; x3=2000件;x4=1120 件。所得利润为 882200元。
生产进度计划,就是把全年的生产任务, 具体地安排到各个季度、各个月份,决定一年 内产量增长的动态和不同品种产品出产的先后 次序。 一、编制生产进度计划基本策略 1、基本策略 处理非均匀需求的问题有三个基 本策略: ﹝1﹞追赶策略 在计划时间范围内调节生产速 率或人员水平,以适应需求。 ﹝2﹞均衡策略 在计划期内保持生产速率和人 员水平不变,使用调节库存或部分开工来适应 需求。 ﹝3﹞混合策略 几种方式结合使用
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能力的概念和种类报告书
5.有利于发现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富余环节,做到心中有数。
(二)步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确定企业的经营方向
2.思想、组织和资料的准备
3.计算核定 从基层做起,自下而上的进行
(1)设备和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2)生产线和工段的生产能力
(3)车间的生产能力
(4)企业的生产能力
《生产与运作管理》
第一节 生产能力
(三)单一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的计算
《生产与运作管理》
第一节 生产能力
Ⅴ:最理想的情况。 Ⅵ:临时外协或加班加点,不要盲目扩大生产能力。 Ⅶ:当前应抽出力量进行技术改造,职工培训等,也可承接临时
外协和提前准备。 Ⅷ:早作准备,在完成当前任务的同时,挤出力量进行技术改造
和职工培训。 Ⅸ:采取措施扩大生产能力。
2、选择策略(产品生命周期) (1)成熟产品扩大生产能力的策略 ①增加固定资产策略:适用于需求增长比较稳定的情况 ②调整生产组织策略:适用于需求增长不太明朗和不太稳定 的情况 (2)新产品或风险产品扩大生产能力策略
往要包括几个设备组,而设备组的生产能力又往往不相等,这就要进行 综合平衡工作。
4.企业生产能力的确定
包括两个方面:①各基本生产车间能力的平衡; ②基本生产车间与福辅助 生产车间及生产服务部门之间的能力平衡。
《生产与运作管理》
第一节 生产能力
120
110
120
100
90
85
100
80
75
60
40
20
=
占用生产 面积定额
×
单位产品占 用时间定额
《生产与运作管理》
第六章 生产计划
第一节 生产能力
生产与运作管理 张群主编课后答案第七章
一、简答题1、企业的计划系统包括哪几个层次?每个计划的目标和任务有什么不同?1)长期生产计划。
主要任务:进行产品决策、生产能力决策以及确定竞争优势的决策。
2)中期生产计划。
主要任务:根据产品市场预测和顾客订货合同信息,规定企业在计划年度内的生产任务。
3)短期生产计划。
主要任务:依据用户的订单,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使之紧密衔接,确保按用户要求的质量、数量和交货期交货。
2、企业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主要有哪些步骤?主要指标有哪些?应如何确定综合生产计划指标?步骤:1)确定计划期内的市场需求2)统筹安排,拟订初步计划方案3)综合平衡分析,确定综合计划指标。
4)讨论修正,批准实施。
主要指标:品种、产量、产值、质量、产品出产期3、何谓工业企业生产能力?为什么要核定企业的生产能力?工业企业生产能力是某一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企业、车间、工段、班组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和质量的产品的最大能力。
通常用实物量和标准实物量来表示。
一般分为设计能力、核定能力和计划能力3种。
一般情况下,由于原料、燃料、动力供应短缺或市场不景气,产品积压及管理体制等原因,企业往往开工不足,难以达到其生产能力。
所以需要核定企业的生产能力,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生产。
4、应如何核定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之间是怎样平衡的?由于企业种类的广泛性,不同企业的生产能力核定单位会有所不同。
对于调整型和合成型的企业而言,以产出量为计量单位比较明确。
对于流程型企业,以企业年处理原料的数量作为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比较合理。
对于服务行业的生产能力核定,以投入量作为生产能力计算单位比较合理。
确定了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后,生产能力的计算工作通常从底层开始,自下而上,先计算单台设备或班组(生产线)的能力,然后逐步计算各生产单位的生产能力。
企业生产能力是在各生产单位能力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确定的。
5、主生产计划的任务、计划周期与综合生产计划有什么不同?主生产计划的任务:是根据年度综合计划的要求,对企业内部每个生产单位在较短的时间内的生产任务作详细的安排,并明确实现方法,从而保证企业按品种、数量、质量、期限全面完成生产任务,为企业均衡生产创造条件,使生产活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生产运作管理第三版课后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社会组织的三项基本职能是什么?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生产运作管理的定义、内容与目标。
3.分别对制造业与服务业中的大量大批生产与单件小批生产各举一例,并说明其特点。
4.V型、A型和Y型企业各自的特点是什么?5.需求变化呈现什么样的规律?6.举例说明订货型生产与备货型生产的特点。
7.劳务性运作与制造性生产有哪些不同?8.什么是服务型制造?9.假如你要创办一家生产彩色电视机的企业或者创办一家医院,你将会遇到哪些生产运作管理问题?判断题:1.制造业的本质是从自然界直接提取所需的物品。
2.服务业不仅制造产品,而且往往还要消耗产品,因此服务业不创造价值。
3.服务业的兴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4.有什么样的原材料就制造什么样的产品,是输入决定了输出。
5.生产运作、营销和财务三大职能在大多数的组织中都互不相干地运作。
6.运作管理包括系统设十系统运作和系统改进三大部分。
7.生产运作管理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
8.运作经理不对运作系统设计负责。
9.加工装配式生产是离散性生产。
10.按照物流的特征,炼油厂属于V型企业。
11.订货型生产的生产效率较低。
12.订货型生产可能消除成品库存。
13.中文教科书说的“提前期”与英文lead time含义不同。
14.服务业生产率的测量要比制造业容易。
15.纯服务业不能通过库存调节。
16.准时性是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
17.资源集成是将尽可能多的不同质的资源有机地组织到一起。
18.企业的产出物是产品,不包括废物。
选择题:1.大多数企业中存在的三项主要职能是:A)制造、生产和运作B)运作、营销和财务C)运作、人事和营销D)运作、制造和财务E)以上都不是2.下列哪项不属于大量生产运作?A)飞机制造B)汽车制造C)快餐D)中小学教育E)学生入学体检3.下列哪项不是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A)高效B)灵活C)准时D)清洁E)以上都不是4.相对于流程式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的特点是:A)品种数较多B)资本密集C)有较多标准产品D)设备柔性较低E)只能停产检修5.按照物流特征,飞机制造企业属于:A)A型企业B)V型企业C)T型企业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6.按照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和与顾客接触程度划分,医院是:A)大量资本密集服务B)大量劳动密集服务C)专业资本密集服务D)专业劳动密集服务E)以上都不是7.以下哪项不是服务运作的特点?A)生产率难以确定B)质量标准难以建立C)服务过程可以与消费过程分离D)纯服务不能通过库存调节E)与顾客接触8.当供不应求时,会出现下述情况:A)供方之间竞争激化B)价格下跌C)出现回扣现象D)质量和服务水平下降E)产量减少第二章企业战略和运作策略思考题:1.什么是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2.企业总体战略、经营战略与职能策略之间有什么联系?3.从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中能得到什么启示?4.生产运作战略如何保证经营战略的实现?5.生产运作总体策略包含哪些内容?6.产品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7.在产品或服务的开发与设计方面有哪些策略?8.生产运作系统设计有哪些重要决策?判断题:1.当价格是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时,就出现了基于成本的竞争。
生产运作管理 第七章 MRP、MRPⅡ和ERP
第一节 MRP
二、MRP的输入 MRP的输入主要由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库存状态
文件三部分构成。 主生产计划是MRP系统的主要输入部分,也是整个
MRP系统运行的驱动力量,它是在市场预测和已知客户订 单的基础上产生的。主生产计划中所列的是最终产品项,即 企业向外界提供的产品,它可以是完整的产成品,也可以是 零部件。
Thank you
谢谢观看
下节预告 第八章 项目管理
习题精选
1、以下哪项不是MRP的输入( )
A.生产大纲
B.主生产计划
C.物料清单
D.库存状态文件
2、那种行业最适合应用MRP( )
A.机床厂
B.医院
C.造纸厂
D.炼油厂
简பைடு நூலகம்题
1、简述MRP Ⅱ的特点 (1)计划的一贯性与可行性 (2)管理的系统性 (3)数据共享性 (4)动态应变性 (5)模拟预见性 (6)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性
第一节 MRP
四、闭环MRP MRP可以将产品出产计划变成零部件投入产出计划和
外购件、原材料的需求计划。但是,仅仅知道各种物料的需 要量和需要时间是不够的,如果不具备足够的生产能力,计 划将无法实施。在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上,增加对投入与产 出的控制,即对企业的能力进行校检、执行和控制,就产生 了闭环MRP。
第一节 MRP
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BOM)又称为产品结构文 件,是对最终产品的描述,反映了产品项目的结构层次以及 制成最终产品的各个阶段的先后顺序。
库存状态文件保存企业所有产品、零部件、在制品、 原材料等库存状态的数据库。MRP每运行一次,库存状态 文件就发生一次变化。MRP系统关于订什么、订多少、何 时发出订单等重要信息都存储在库存状态文件中。
《生产运作管理》课后习题
生产运作管理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陈荣秋等着只包含判断题和选择题(红色体为不做要求第一章绪论判断题:1.制造业的本质是从自然界直接提取所需的物品。
错2.服务业不仅制造产品,而且往往还要消耗产品,因此服务业不创造价值。
错3.服务业的兴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对4.有什么样的原材料就制造什么样的产品,是输入决定了输出。
错5.生产运作、营销和财务三大职能在大多数的组织中都互不相干地运作。
错6.运作管理包括系统设计、系统运作和系统改进三大部分。
对7.生产运作管理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
对8.运作经理不对运作系统设计负责。
错9.加工装配式生产是离散性生产。
对10.订货型生产可能消除成品库存。
对11.纯服务业不能通过库存调节。
对12.准时性是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
对13.企业的产出物是产品,不包括废物。
错选择题:1.大多数企业中存在的三项主要职能是:BA)制造、生产和运作B)运作、营销和财务C)运作、人事和营销D)运作、制造和财务E)以上都不是2.下列哪项不属于大量生产运作AA)飞机制造B)汽车制造C)快餐D)中小学教育E)学生入学体检3.下列哪项不是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EA)高效B)灵活C)准时D)清洁E)以上都不是4.相对于流程式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的特点是:AA)品种数较多B)资本密集C)有较多标准产品D)设备柔性较低E)只能停产检修5.按照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和与顾客接触程度划分,医院是:CA)大量资本密集服务B)大量劳动密集服务C)专业资本密集服务D)专业劳动密集服务E)以上都不是6.以下哪项不是服务运作的特点CA)生产率难以确定B)质量标准难以建立C)服务过程可以与消费过程分离D)纯服务不能通过库存调节E)与顾客接触7.当供不应求时,会出现下述情况:DA)供方之间竞争激化B)价格下跌C)出现回扣现象D)质量和服务水平下降E)产量减少第二章企业战略和运作策略判断题:1.当价格是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时,就出现了基于成本的竞争。
生产运营管理课件(PPT 46页)
生产B所需时间(小时) 595 680 850 765 510 850 4250
总的生产所需时间 1720 1580 2050 2040 1860 1900 11150
注:X车间可用工时为1880小时/月
均衡生产时X车间的负荷
X车间均衡生产计划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总数
分配时间
1858
与生产能力相关的成本 主要是招聘、解聘工人的成本
库存成本 产品库存占用资金的成本、损坏成本、折旧等
延期交货成本 这种成本通常难以估算。包括延期交货引起的赶工成 本、机会损失等。
综合生产计划的策略
追逐策略:改变劳动力水平 当订货变动时,雇佣或解雇工人,使产量与 订货相一致。
稳定的劳动力水平——变化的工作时间 通过柔性的工作计划或加班改变工作时间进 而改变产量
主生产计划时界
• 主生产计划的结果是一个分时段的计划,在不同的时间分 段上,主生产计划对应的订单状态是不同的。
• 主生产计划订单分类:制造订单、确认的计划订单、计划
订单
总提前期 或 计划跨度
累计提前期(采购+加工)
制造订单 时区1 实际需求
确认的计划订单
时区2 实际需求和预测最大值
计划订单
时区3 需求预测值
MPS
120
120
120
待分配库存 35
90
120
120
量
• 对于上述四个订单,1、2、3号订单均可接受。
• 满足订单1后,第一周ATP量还剩10台(35-25)
• 满足订单2后,第三周ATP量还剩10台(90-80)
• 满足订单3后,第三周ATP量还剩5台(10-5)
• 订单4要求在第四周发货100台,现在第一周和第 三周的ATP总量为15台(10+5),少于订单要求 的量,因此可与买主协商,在第5周交货,否则只 好放弃。
生产运作管理 第7章 清华大学出版社
11
一、综合生产计划的主要目标
综合生产计划的目标是如何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 能力及生产资源,满足用户要求和市场需求,同 时使生产负荷尽量均衡稳定,控制库存的合理水 平并使总生产成本尽可能低。 当产品和服务出现较大的非均匀需求时,很难做 到均衡生产和保持人员稳定。在需求量减少时解 雇工人,需求量增加时就多雇工人,就会带来工 人队伍的不稳定性,会引起产品质量下降,造成 一系列管理问题。这些都可能使成本上升、利润 下降。
2
第七章 生 产 计 划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业企业的计划 体系,掌握运用盈亏平衡分析确定总产量指标 的方法,了解长、中、短期计划的内容与特点, 熟悉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产品出产进度计划 的编制。 【关键概念】 生产计划(production planning);综合生产计 划(aggregate production planning);主生产计 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ing);滚动计划 (rolling plan)
3
第七章 生 产 计 划
【引导案例】 谢尔曼-布朗化学制品公司的总生产计划 (资料来源:Norman Gaither,Greg Frazier著. 刘庆 林等译. 运营管理.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问题: 1.分别对三种产品进行总需求预测。 2.在雇用工人数、解雇工人数、成品年度平均库 存水平方面,比较提高生产能力的两个选择性计划。 3.从对工人就业水平和成品库存的影响方面对提 高生产能力的两个选择进行分析。 4.选择具有最低年度成本的生产能力计划。
12
二、综合生产计划的任务
综合生产计划的任务是对计划期内应当生 产的产品品种、产量、质量、产值和出产 期等指标做出总体安排。综合生产计划并 不具体制定每一品种的生产数量、生产时 间和每一车间、人员的具体工作任务,而 是按照以下方式来安排生产的产品、时间 和人员。 (1) 产品 (2) 时间 (3) 人员
第七章 MRP、MRPⅡ与ERP(生产与运作)
第一节 MRP概述
部件P 第0层 部件A 部件B 部件C 第1层
部件A1
部件A2
部件B1
部件B2
部件B3
部件C1
部件C2
第2层
A1
A2
A3
第3层
图7—1 产品结构或物料清单
第一节 MRP概述
(二)MRP的原理和逻辑 1.MRP的原理 (1)根据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MPS)确定 独立需求产品或备件备品的需求数量和日期。 (2)依据物料清单自动推导出构成独立需求物料的所有相 关需求物料的需求,即毛需求。 (4)由毛需求以及现有库存量和计划接收量得到每种相关 需求的净需求量。 (4)根据每种相关需求物料的各自提前期(采购或制造)推 导出每种相关需求物料开始采购或制造的日期。如图7- 2为MRP的处理过程图。 净需求量=毛需求量-计划接收量-现货量(现有库存量)
(三)能力需求计划
工作中 心文件
工厂 日历
工艺路 线文件
车间在 制任务 文件
零部件 作业 计划
A
零件工序进度计算编制 工作中心可用 能力计算
工序进 度计划 文件
工序进度维护
工作中心负荷计算
负荷与能力的分析
负荷与能力的直方图
负荷分布报告
工作中心可用 能力计算
人工进行 负荷调平
决定加班或替换 工作中心 任务提前或拖期 零部件作业 计划修改
B计划投入量
C 总需求量 可用库存量40 净需求量 计划交货量 计划投入量 D 总需求量 可用库存量30 净需求量 计划交货量 计划投入量 1530 30 30 1560 1560 0 1530 1530 1200 40 40 40
生产运作管理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9/9/5
19
1、对于单品种生产企业,可用产品数进行比 较:
设备生产能力=设备年有效工作小时数/单位 产品台时定额
设备年有效工作小时数=全年工作日数×每天 工作小时数×(1-设备停修率)
取最小的设备生产能力(台数)作为生产线或 企业的生产能力,将其与计划年产量比较。
2019/9/5
生产运作管理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9/9/5
1
第七章 生产计划
本章介绍: 企业计划的层次; 制定计划的一般步骤; 滚动式计划方法; 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平衡; 处理非均匀需求的方法; 综合生产计划和产品计划的编制。
2019/9/5
2
第七章 生产计划
概述; 能力计划; 处理非均匀需求的策略; 生产大纲的制定; 产品出产计划的编制;
2019/9/5
3
7.1 概述
什么是计划管理? 按照计划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叫做计
划管理; 计划管理是一个过程,通常包括编制计划、执
行计划、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和拟定改进措施四 个阶段。
为假定
pj
产品p在机床j加工的台
时定
额;
ni为具体产品i的年计划产量; tij为机床j加工产品i的单位产品台时定额;
则:t pj
i
ni N
tij,
N为各种产品年产量的总和;
2019/9/5
17
范例
折合为代表产品产量换算表
产品 计划产量 (p) (n)
单位产品 台时定额 (t)
代表产品 台时定额
可以实现的最大产出量;
对制造企业,生产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先 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 品的最大数量;
《运营管理》教材作业参考答案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材习题参考答案第七章:P215 练习题1:1)网络图如下图所示:2)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结束时间,如图中标示所示。
工期为:8+4+3=153)关键路线为:1-3-4-7(红色粗线标示)练习2: 解:1)2 关于赶工问题参照教材P202,例7.2。
略第五章:P140答案参见教材:P118,例5.6,略第四章:P95 练习题1:12)车间布置:根据关系分数排序,题目条件或约束,确定好车间7、2、4、1(注意车间1不能位于厂区中间位置,故列于最左下);车间3与车间2的关系为A ,故安排于其左或右;车间8与车间4关系为A ,可安排于其上或其右;车间3、5、8的安排根据其相邻的所有车间的关系密切程度之和可以计算(略),可知车间5位于车间4上,车间8位于车间4右,车间3位于车间1上。
车间6与车间8的关系为A ,故车间6位于车间8上。
最终结果如图示:第三章:P61练习题1:解:Y=0.5X40+0.35X30+0.20X10=32.5 城市2综合得分高,因此是最佳选择。
练习题3. 解:设采用营口冷库,则如下表所示:其运输总费用=210*10+60*12+70*17+10*20+150*11+160*7=6980 由此可知,采用营口冷库更佳。
练习题5:解:首先,建立地图坐标系 9 8 7 65 4 3 2 11 23 4 5 6 7 8 9 10 11 设处理中心(X ,Y ),则利用重心法公式计算如下:∑∑=ii i Q Q x X /)403025926/()408302254942610(++++⨯+⨯+⨯+⨯+⨯==6∑∑=i i i Q Q y Y /)403025926/()40730625791265(++++⨯+⨯+⨯+⨯+⨯==6处理中心坐标为(6,6),位置如图中红色点标示。
第九章:P302 练习题1:解:这是一个存在折扣的库存模型问题。
1) 无论订购多少,订购单价为10元时,库存维持费为:H=10*10%=1 ,订货费用S=225 年需求量为:D=3600,则:EOQ (10)=12731225360022=⨯⨯=H DS单位2) 当订购量为大于等于500时,库存维持费为:H=9*10%=0.9,订货费用S=225,年需求量为:D=3600,则: EOQ (9)=13429.0225360022=⨯⨯=H DS单位3) 当订购量为大于等于1000时,库存维持费为:H=8*10%=0.8,订货费用S=225,年需求量为:D=3600,则: EOQ (8)=14238.0225360022=⨯⨯=H DS单位以上三种经济订货量单位都大于1000的订量单位,显然都是可行的订货量。
(完整版)生产运作管理课后答案
生产运作管理第一章基本概念1、社会组织的三项基本职能是什么?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基本职能:生产运作、财务和营销。
生产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最基本的活动,财务就是为社会组织筹措资金并合理地运用资金,营销就是要发现与发掘顾客的需求,让顾客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并将这些产品和服务送到顾客手中。
三项基本职能是相互依存的。
其中,发现需求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有了资金和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能力,如果该产品或服务没有市场,那将毫无意义;有了资金和市场,但却制造不出产品或提供不了服务,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市场被别人占领;有了市场和生产能力,但没有资金购买材料、支付工资,显然也不行。
所以三项职能都相互依赖于其它职能。
2、阐述生产运作管理的定义、内容和目标。
答:定义: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
内容:生产运作管理大体可以分为对生产系统设计的管理、对生产运行过程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改进过程的管理。
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生产运作设施的定点选择、生长运作设施的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
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
3、订货型生产与备货型生产的概念和特点。
答:备货型生产: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经过市场预测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补充成品库存,通过维持一定量成品库存即时满足用户的需要。
特点:(1)产品标准化程度高(2)生产效率高(3)用户订货提前期短(4)库存水平高(5)难以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订货型生产:指以顾客的订单为依据,按用户特定的要求进行的生产。
特点:订货型生产:(1)产品标准化程度低(2)生产效率低(3)用户订货提前期长(4)库存水平低(5)对顾客个性化需求满足度高第二章企业战略和运作策略1、什么是运营战略,以及它与企业战略的关系?答:运营战略是指在企业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决定如何通过运作活动来达到企业整体目标的总体计划,为实现企业战略提供生产运营部门的行为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5 多周期模型
1、库存费用的构成
①年维持库存费(CH)
是维持库存所必需的费用。包括资金成本、仓库及设 备折旧、税收、保险、陈旧化损失等。 单位年维持库存费 年度内所支出的订货费用。 一次订货费 购买原材料所支出的材料成本费
②年补充订货费(CR)
③年购买费(CP)
④年缺货损失费(CS)
因缺货所造成的损失费用。 故:总费用CT= CH + CR + CP + C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固定间隔期系统
①含义:就是每经过一个相同的时间间隔,发出一次订货, 订货量为将现有库存补充到一个最高水平的库存控制系 统。 库 库存最高水平 存 量
0
t
LT
t
LT
t
时间
LT
②优缺点: A.不需要随时检查库存量 B.较高的安全库存。
3)最大最小系统
①含义:就是在固定间隔期系统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库
库存是指一切暂时闲置的、用于未来 目的的、有经济价值的资源。
说明:资源的闲置就是库存。 ①与这种资源是否存放在仓库中没有关系。 ②与资源是否处于运动状态也没关系。
库存的作用(P208)
缩短订货提前期 稳定作用 分摊订货费用 防止短缺损失 防止生产过程的中断
7.2 库存问题的分类
对库存认识的转变 库存必需 万恶之源
•成本增加
•延缓物料通过系统的流速
零库存
•掩盖生产系统中的问题
?库存会掩盖生产中的哪些问题
库存水平
资源不 平衡 人员 绩效 差 准备 时间 交货 延迟
停工 质量 问题 计划 有误
资源不 平衡 人员 绩效 差 准备 时间 交货 延迟
停工 质量 问题 计划 有误
7.3.1为何要进行库存控制
ABC分类法的运用:
A类物资 严密控制,包括最完整、精确的记录, 最高的作业优先权,高层管理人员经常检查,小 心精确地确定订货量和订货点,紧密的跟踪措施, 使库存时间最短。 B类物资 正常控制,包括做记录和固定时间的检 查; 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赋予较高的优先权; 可按经济批量定货。 C类物资 简单控制,如设立简单的记录或不设立 记录,可通过半年或一年一次的盘存来补充大量 的库存,给予最低的优先作业次序等
金额累计%
100 90 70
0
10 30 100
品种累计%
占 资 金 的 比 例
80% 60%
40%
20% 0
A
B
C
占 品 种 的 比 例
20% 40% 60% 80%
ABC分类法的实施
ABC分类法的做法是将每一种产品的年用量承上 单价,然后按价值的大小排列而成。
如果要对库存商品进行年销售额分析,则: 收集各个名目商品的年销售量,商品单价等数 据 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并按要求进行计算 作ABC分类表 以累计名目百分数为横坐标,累计销售额百分 数为纵坐标,根据ABC分析表中的相关数据,绘 制ABC分析图。 根据ABC分析结果,对A、B、C商品采取不同 的管理策略。
EPL
2 DS d H (1 ) P
2 20000 20 632 80 10(1 ) 100
根据市场预测,市场每年对某公司生产的产品的需求量 为20000台,一年按250个工作日计算。生产率为每天 100台,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为50元,单位产品的年维 持库存费用为10元,每次生产的生产准备费用为20元, 试求经济生产批量、年生产次数、订货点和最低年总费 用。 年生产次数:
7.4.4 ABC 分类
7.4.3 库存费用
随库存增加而增加的费用:
资金的成本 仓储空间费用 物品变质和陈旧 税收和保险
随库存量增加而减少的费用
订货费 调整准备费 购买费和加工费 生产管理费 缺货损失成本
库存总费用
年库存总费用:CT=CH +CR + CP+ CS 年维持费(Holding Cost):CH 年补充订货费(Ordering Cost): CR 年购买费(加工费)(Purchasing Cost): Cp 年缺获损失费(Shortage Cost) :Cs
最低年总费用:
CT H (1
d Q D ) S P D p 2 Q 80 632 20000 10 (1 ) 20 50 20000 100 2 632 1001265 (元)
4)价格折扣模型
库 存 量 P1 P2 P3 P4 Q3 时间
0
假设条件
0
LT
假设条件:
(1)外部对库存系统的需求率已知,需求率均匀且为常量; (2)一次订货量无最大、最小限制; (3)采购运输均无折扣价格; (4)订货提前期已知,且为常量; (5)订货费与订货批量无关; (6)维持库存费是库存量的线性函数; (7)不允许缺货; (8)采用固定量系统。
与EOQ的区别在于全部订货不需一次交付
费 用
CT CH CP
费 用
CT
CH CP CR CR
0
Q*
订货批量 0
Q D S P D 2 Q
Q1
Q2
订货批量
CT C H C R C P H
H ph
费 用
CT
CH CP CR
计算步骤:
0
Q1
Q2
订货批量
第一步:取最低价格代入基本公式EOQ求出最佳订货批量Q0,若Q0可行, Q0 即为最优订货批量,停止。否则,转入第二步。 第二步:取次低价格代入基本公式EOQ求出最佳订货批量Q0,若Q0可行, 计 算订货量为Q0时的总费用和所有大于Q0的数量折扣点所对应的总费用,取 其中最小总费用所对应的数量即为最优订货批量,停止。 第三步:若Q0不可行,重复第二步,直到找到最优订货批量为止。
7.2.1单周期库存和多周期库存
单周期库存又称一次性订货问题,即某物品在一 定时间内只订货一次,消耗完也不再补充订货, 如报童问题、圣诞树问题。
多周期库存又称重复性订货问题,即对某物品 的需求是重复的、连续的,其库存量需要不断 地补充,如加油站的油品库存、超市的商品。
①单周期需求:仅仅发生在比较短的一段时间内或库存时间不可能太长的 需求 ②多周期需求: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对某种物品的重复的、连续的需求,其 库存需要不断地补充
Q1
Q2
(1)外部对库存系统的需求率已知,需求率均匀且为常量; (2)一次订货量无最大、最小限制; (3)有折扣价格; (4)订货提前期已知,且为常量; (5)订货费与订货批量无关; (6)维持库存费是库存量的线性函数; (7)不允许缺货; (8)补充率为无限大,全部订货一次交付; (9)采用固定量系统。
D 20000 n 31.6(次) EPL 632
订货点:
RL d LT 20000/ 250 4 320(台)
根据市场预测,市场每年对某公司生产的产品的需求量 为20000台,一年按250个工作日计算。生产率为每天100台, 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为50元,单位产品的年维持库存费用 为10元,每次生产的生产准备费用为20元,试求经济生产 批量、年生产次数、订货点和最低年总费用。
在不同存储点的库存
第七章
7.1 7.2 7.3 7.4 7.5
库存管理
库存的定义及作用 库存问题的分类 库存控制系统 库存管理的要求 多周期库存模型
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经济生产批量模型 价格折扣模型
7.6 单周期库存模型
连续需求的单周期库存模型 离散需求的单周期库存模型
7.1 库存及其作用 库存的定义
7.4.4 ABC分类法
基本思想
该方法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首创 得。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 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 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 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小的次要因素。
帕雷托社会财富调查
库存的 ABC控制
A类:数量占库存物资总数的 10%、金额占库存总金额的 70%左右的物资 B类:数量占库存物资总数的 20%、金额占库存总金额的 20%左右的物资 C类:数量占库存物资总数的 70%、金额占库存总金额的 10%左右的物资
2、经济订货批量的概念与假设
概念:就是按照库存总费用最小的原则确定出 的订货批量。
假设:
(1)外部对库存系统的需求率已知,需求率均匀且为常量; (2)一次订货量无最大、最小限制; (3)采购运输均无折扣价格; (4)订货提前期已知,且为常量; (5)订货费与订货批量无关; (6)维持库存费是库存量的线性函数; (7)不允许缺货; (8)补充率为无限大,全部订货一次交付; (9)采用固定量系统。
年订购次数:
D 8000 n 20 (次) Q 400
订货点:
RL d LT 8000/ 52 2 307.7(单位)
库 存 Q 量 Q/2 订货点 0 库 存 Q 量
p-d
LT
p
LT
时间
d
Imax 投产点
0
LT
tp
时间
3)经济生产批量模型
库 存 Q 量
p-d
p
d
Imax 订货点 tp 时间
库存问题的分类 7.2.2 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库存
独立需求:来自用户的对企业产品和服务 的需求。 相关需求:又称非独立需求,企业内部物 料转化各环节之间所发生的需求。
7.3 库存控制系统
约束条件
库存控制系统 输入
输出
运作机制
可控因素: ①订货点——何时发出订货 ②订货量——一次订多少
库存思想的发展
h=0.12+0.18=0.3
H=ph=10×0.3=3元(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