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疑难点讲解与课后小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解放战争的胜利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解放战争的胜利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解放战争的胜利
识记知识点:
1.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部强渡黄河,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此外,陈毅、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

人民解放军形成了战略进攻的态势。

2.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宣告国民党统治结束。

理解知识点:
三大战役:中共中央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指挥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林彪、罗荣桓领导的东北野战军于1948年9月12日发起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辽沈战役刚结束,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人的领导下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一次规模最大的决战,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

在淮海战役进行的同时,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发动平津战役。

1949年1月,在共产党的争取下,北平国民党守军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

中国近代史第五单元_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国近代史第五单元_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A

4、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合作,这两次 合作分别是在 ①北伐战争时期 ②十年内战时期 ③抗日战争时期 ④ 解放战争时期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5、下列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是 A、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
攻占 A、北平 B、南京C、武汉 D、上海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时间:1948年9月——1949年1月
辽沈战役 1948年9—11月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解放
经 过
三大战役的意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 歼敌154万余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 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陈、粟率华东解放军主力进军豫皖苏地区
影响:三军“品”字进军,互为犄角,钳制中原,
威胁宁、汉;形成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形势。


人民 为什 解放军首 么选择中 先进攻敌 原地区作 人哪一地 为反攻的 区? 突破口?
陈赓
陈赓 兵团
陈毅
陈粟 大军
粟裕
大 刘邓 别 大军 山
三 路 大 军 挺 进 中 原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知识巩固
选择题
1、下列关于重庆谈判的各项中,错误的是( D ) A、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B、充分表明了共产党的和平诚意 C、签订了《双十协定》 D、如何对付日本侵略者的问题。 2、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是( C ) A、1945年6月 B、1945年8月 C、1946年6月 D、1946年8月 3、1947年2月国民党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 A、山东和陕北 B、东北和西北 C、中原和山东 D、陕北和东北

高中历史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解放战争01知识讲解

高中历史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解放战争01知识讲解

解放战争考点解读考点提示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背景:国内外要求;由于内战准备尚未完成,蒋介石采取“___①___、真内战”的策略,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2)表现:①重庆谈判目的:中共为争取和平。

时间:1945年8月底。

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会谈纪要,即《_____②_____》。

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不足: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②政协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

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全面内战的爆发(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③___解放区。

(2)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国民党军队被迫转为重点进攻。

(3)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___①___,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1)辽沈战役:1948年9月,东北解放军首先攻占锦州,后长春解放;11月初,解放军攻下沈阳,东北全境解放。

(2)淮海战役:以___②___为中心展开。

人民解放军首先在碾庄地区歼灭国民党黄百韬兵团十余万人;在宿县西南围歼援敌黄维兵团十余万人;1949年1月发起总攻,歼灭杜聿明集团军三十多万人,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3)平津战役:东北和华北解放军共同作战,傅作义率军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 ___③___和平解放。

(4)意义:三大战役从战争的规模和取得的战果上看,在中国战争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北平谈判(1)背景:战场上的大溃败,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中国共产党为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提出了和平谈判的条件。

(2)结果: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高中历史知识大全:“人民解放战争”重难点解析

高中历史知识大全:“人民解放战争”重难点解析

高中历史知识大全:“人民解放战争”重难点解析人民解放战争是指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夺领导权,而在中国大陆及海南岛进行的内战,战争以共产党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而告终。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国民党败退台湾。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政治斗争和内战的爆发1.抗战胜利后,长期以来的中日民族矛盾基本上得到解决。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二战后美国的侵华方针:扶蒋反共。

3.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的原因与意图:①迫于和平、反内战的舆论压力;②其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③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的身上。

4.中共参加重庆谈判的原因:①捍卫人民的利益,尽一切努力实现和平、民主、团结;②揭露蒋假和平的阴谋,争取中间力量;③争取政治上的主动。

1/ 45.《双十协定》签订的意义:①迫使国民政府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②揭穿了“共产党不要和平”的谣言;③采取协商的方式解决国内政治问题,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6.政协会议上斗争的焦点、决议及意义。

政协会议上争论最激烈的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问题。

这一问题其实是重庆谈判以来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问题争论的继续和发展。

会议最后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协议,有利于实施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

在许多方面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冲破了独裁统治。

7.对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知识。

(1)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中共制定的战略战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

反内战具有爱国的正义的性质,获得人民的拥护,这是战争取得胜利的政治基础;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即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对薄弱或孤立之敌,在运动中予以各个歼灭。

1946年6月到1947年6月相继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最新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 精品

最新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 精品

单元总复习与小专题梳理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一、阶段特征1、总体特征: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2、具体特征:(1)政治上: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共两党由政治斗争为主发展到以军事斗争为主,其结果是中国人民在中共领导下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经济上:由于美国加紧侵略,国民党的野蛮掠夺和战争的消耗,国统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中共在解放区开展了土地改革,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3)外交上:抗战胜利后,美国在华推行扶蒋反共的反动政策。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势力。

二、重要历史概念:1、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二战后即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

是美国战后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近期目标是支持蒋介石打内战,“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远期目标是在中国扶植起一个稳定的、统一的亲美反共政府,以实现它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野心。

2、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是指改组国民政府,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真正的民主联合政府。

军队国家化是指将全国的军队交给国家。

3、运动战运动战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而创造的一种进行积极防御的战术。

其主要方法是避敌主力,大踏步后退、转移、迂回,集中优势兵力伺机歼敌的方法。

三、重要历史知识:1、抗战胜利后,三种政治势力的较量和结果三种政治势力:国民党要继续实行一党专政,为此不惜发动内战:民主党派(中间势力)主张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共主张建立一个人民广泛参与的民主联合政府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结果:国民党:要实行一党专政,妄图消灭中共而发动内战,最终失败中共: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的反动政策作坚决斗争,并取得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民主党派(中间势力):由对国民党抱有幻想到与国民党决裂,与中共合作共同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不同结果的原因及认识:原因:国民党破产的原因主要在于其自身的腐朽,它依靠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要使中国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中共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它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要把中国引向光明的前途民主党派(中间势力)的主张无法实现的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其主张不符时代要求认识:中共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其主张符合人民的意愿,能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定的,中国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高中历史知识点:人民解放战争难点解析

高中历史知识点:人民解放战争难点解析

[键入文字]
高中历史知识点:人民解放战争难点解析
一、基本历史线索
(一)、从发生时间上讲,本章知识大体处于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到1949 年10月新中国成立之前。

(二)、从知识结构上讲,本章知识可分成两个时期,即1945年8月到1946年6月主要是国共双方围绕中国的前途与命运问题所展开的政治斗争。

1946年6月到1949年9月为三年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主要是国共双方围绕中国的前途与命运问题所展开的军事斗争。

其中,1946年6月到1947年6月为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一年,人民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1947年6月到1948年秋为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年,人民解放军处于战略反攻阶段;1948年9月到1949年10月为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三年,为敌我主力的战略决战阶段。

二、重点难点知识讲解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政治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1、正确把握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抗日战争结束的前后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不同的:日本败降后,长期以来的中日
民族矛盾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不再是支配中国局势的主要矛盾。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
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个矛盾如何发展,如何
解决,决定着整个中国的命运。

2、二战结束后美国的侵华方针:扶蒋反共
3、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1)、注意分析1945年8月蒋介石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内
和平问题的原因与意图
①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

1。

最新-2018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疑难点讲解与课后小习题 精品

最新-2018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疑难点讲解与课后小习题 精品

2018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疑难点讲解与课后小习题一、疑点难点阐释关于土地改革的性质:应注意从土地改革背景和纲领及其总路线内容加以区别分析。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实际上在抗战结束时就已经开始了。

当时中国正处在主要矛盾的转变时期,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也将变为反对国民党独裁专制统治。

1947年,解放区大规模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正是顺应这一变化。

另外,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不能满足农民阶级的土地要求,中国共产党也必须修改其农民政策。

所以1947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在土地改革总路线中又指出:有步骤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这说明此次土地改革运动具有反对封建剥削的性质。

另外《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并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这表明改革保存了农村小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农民成为新的土地所有者;这次土地改革承认了土地小私有,没有建立公有制度。

其经济思想属于民主革命范畴,符合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状况,因而得到了农民的支持,从而保证了革命的顺利进行。

二、点击高考1 试题分析(2000年全国高考题)1947年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时,国民党军队正在实施的战略是()A 全面进攻解放区 B 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C 抢占战略要地和交通线D 集中兵力防守战略要地【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时空概念的迁移应用能力。

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解放区是从1946年夏至1947年春,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开始于1947年6月底,所以项时间不合。

项是出现在全面内战爆发前,蒋介石为发动内战而做的准备工作,也不符合题意。

项对国民党军队来说是在中共发动战略决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出现的局面,也即在1948年秋以后。

剩下项,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是从1947年春至夏,而这一时期,解放军正是乘他们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中原空虚之机发起了反攻,符合题意。

答案:B2 误区诊断(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维护农民的基本利益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诊断】本题考察基础知识的同时,考察比较归纳能力。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解放战争讲解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解放战争讲解

考研政治十九期知识点:解放战争此知识点包含三方面内容: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原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分别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战后的政治形势,在国际上,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力量有了新的发展,世界反动势力已经难以集中起来干涉中国革命。

在国内,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取代了日本在中国的地位,在中国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1945年,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1945年8月,蒋介石连发三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

同一天,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中共中央指出,在政治上,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

在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一年的时间里,人民军队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

人民解放军经过8个月的作战,歼敌71万,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国民党军改为对陕北、山东两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从1947年3月至6月,解放军经过4个月的内线作战,打退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并在东北、热河、冀东、豫南等地开始局部反攻。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考点11解放战争含解析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考点11解放战争含解析

解放战争(一)内战爆发1.重庆谈判(1)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

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2)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3)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4)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5)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2.国民党发动内战(1)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2)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1)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2)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3)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必修1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点

必修1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点

必修1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点推荐文章山西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热度:高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知识点热度:高一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知识点热度:高一历史袁世凯的独裁统治知识点热度:高一历史上册第四章知识点热度: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大陆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必修1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必修1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点导航1.首先要分析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国内外形势,注意社会主要矛盾已由民族矛盾变为中国共产党及全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阶级矛盾,中国出现了两种命运和前途的激烈斗争,国共两党的关系也由抗日战争的合作转为对抗。

2.本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可按解放战争发展的线索来建立知识体系:内战前,围绕着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和共产党及广大民主人士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等整理知识点;国民党发动内战,先后进行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这一时期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粉碎敌人的进攻等内容较为突出;人民解放军反攻直至国民政府覆灭阶段,可围绕国共双方政治、军事、外交几方面整理知识点。

并适当联系相关的世界史内容,形成中外知识网络。

3.分析比较整合教材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从装备优劣、兵力众寡、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力的发展演变,归纳出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

必修1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点:重点讲解一、比较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1.从形式上看,都是国民党主动提出和谈,其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

但重庆谈判是在国民党军事力量处于优势的情况下为其军事部署准备时间,另外给中国人民造成和平民主的假象,将战争的罪责嫁祸于共产党;北平谈判是在国民党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国民党主动求和的,目的是为了延缓时间,通过缓兵之计达到卷土重来或“划江而治”的目的。

2.从结果来看,中共都通过和谈挫败了国民党的阴谋。

15-16高考历史复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点

15-16高考历史复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点

[键入文字]15-16 高考历史复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点解放战争是1946 年6 月至1950 年6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而进行的战争,下面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点,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一、将革命进行到底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

时间地点:1949 年春河北西柏坡村。

主要内容: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力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以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规定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意义:解决了革命胜利以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国共北平和谈国民党:企图用假和平作缓兵之计,与共产党划长江而治。

中共:为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减少人民灾难。

国共和谈:中共代表团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

?国民政府代表团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

结果: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但南京国民政府于4 月20 日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国民党假和谈的骗局被彻底揭穿。

3、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1949 年4 月21 日,渡江战役开始,人民解放军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分三路渡江作战。

4 月23 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1)从国民党方面说: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统治腐败;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2)从中共方面说: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有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1。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解放战争讲解及真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解放战争讲解及真题

考研政治十八期知识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此知识点包含五方面内容: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部国性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胜利的及其意义。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制定侵占全中国的扩张政策。

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事变以后,日本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相继占领了一大批城市。

1938年10月,日本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开始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策略,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在占领区加紧扶植傀儡政权,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抗战后期,日本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豫湘桂战役,占领2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这是日军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诏书。

日本侵华战争最终遭到彻底失败。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就开始了在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

1931年日军占领中国东北后,开始了对东北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

1932年,日军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上台,建立伪“满洲国”。

东北三省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军策动、拼凑了一些地方性傀儡政权。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前后,日本加紧诱降活动。

1938年12月,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投降日本。

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在关内占领区,日本军国主义者允许“中华民国”国号的存在,但是,这些地区实质上仍然是日本的独占殖民地。

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和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

+第29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第29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 渡 江 战 役 : 1949 年 4 月 21 日 , 人 民 解 放 军 发 起 渡 江 战 役 。 23 日 占 领 ___南__京_______,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覆灭。 [小练2] 阅读《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示意图》。想一想,渡江战役时国民党 军队纷纷起义反映了什么?原因何在? [提示] 反映了国民党失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大势已去。原因:国 民党没有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 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
2.争取和平民主的尝试。 (1)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_双__十__协__定_____”。 (2)政协会议:1946年1月10日,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及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全面内战的爆发。 (1)全面进攻:1946年6月,国民党向_____中__原__解__放__区_____发起进攻,全面 内战爆发。同年7—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后又经 过4个月作战,进一步挫败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2)重点进攻。
——张小满、宋广伟《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 妥协与让步》
根据史料,指出国共两党失去和解机遇、共同建国的主要原因,并谈谈重 庆谈判的启示。 [提示] 主要原因: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启示:党派利益应与民族利 益、人民利益联系在一起;在国共两党关系大军千里跃进___大__别__山_____,揭开了战略进攻 的序幕。 (3)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辽沈、淮海、 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 胜利奠定了基础。
(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①时间、地点:1949年春,河北平山___西__柏__坡_____。 ②内容: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党的__工__作__重__心____必 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提出了 “两个务必”。 (5)北平和谈:1949年4月,以____周__恩__来____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和以 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南京政府代表团在北平谈判,但谈判最终破裂。

高一历史下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

高一历史下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基础知识:掌握《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及意义;解放军战略反攻的方向、步骤及意义;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了解三大战役的概况及胜利的意义和原因。

能力培养:1、通过对《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分析,并与近代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及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不同时期所实施的土地政策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历史问题及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2、分析解放军在战略反攻阶段主攻方向的选择原因及具体的反攻步骤,培养学生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阶段性、全面性的能力。

3、通过对三大战役的进程、演变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探究历史事件变化发展因果关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学习,归纳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掌握概括、归纳的基本方法。

2、学习三大战役时,要注意相关图表的运用,学会识图读图的方法和形成时空结合的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是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而1947年土地改革总路线的制定,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已经日趋完善和成熟。

2、人民解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过程;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退出中国大陆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陆确立领导地位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过程。

而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胜利是整个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

三大战役的胜利则奠定了解放战争最终胜利的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战役的胜利及意义。

难点: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主攻方向的选择;三大战役进程及示意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复习提问:解放战争的第一年战况如何?国统区的情况怎样?(共产党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国民党军队人数不断减少,士气低落,战斗力下降。

人民民主运动不断高涨,蒋介石集团在政治上日益孤立。

由于美国侵略的加剧,战争的消耗以及四大家族的掠夺,国统区的统济已陷于崩溃的边缘)这时期的解放区又是怎样的状况呢?在党的领导下,军民一心,英勇抗敌,解放区在不断发展,解放战争也在胜利发展。

高一历史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高一历史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影像资料 能力测试 拓宽视野
选 择 题 材料解析题 问 答 题 能力测试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 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 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部分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 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请回答: ——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1、解放战争第二年解放军外线作战的情况怎样? 2、解放战争第二年解放军内线作战的情况怎样?
返回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影像资料 能力测试 拓宽视野
能力测试
选 择 题 材料解析题
问 答 题
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 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 B ) A、不同时期的斗争策略
问 答 题
下列对三大战役历史作用的评价,正确 的是(B ) ①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②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③使东北、华北和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④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奠定了基础 A、 ① ② ③ C、 ① ③ ④ B、 ② ③ ④ D、 ① ② ④
返回
辽沈战役示意图
1948年9月---11月 东北解放军
是你什么人? 不,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我的父亲是她的继父。 跟随她母亲来到我们家的时候才八岁,扎着羊角辫,沉默、羞涩、瘦瘦小小。眼神明亮、清澈、倔强,笑起来会有酒窝, 很温暖。不像她的母亲,始终挂着看似和善的微笑,其实骨子里很冷漠自私。 我却是第一次,以前也曾到访过许多地方,甚至国家。年少时有时出国旅行,等出国念书时,却少有旅行。后来回国工 作,空中飞人的生活,有时候上午还在北半球,下午就飞到了南半球。但是没有留下印记,只是行程上多出了一个地名, 除此之外并无其他。也没有时间游览景点,来去匆匆。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doc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doc

2019长沙中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人民解放战争的
胜利
初中历史备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㈠重庆谈判: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

(1)蒋介石目的: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

(2)毛泽东目的: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阴谋。

(3)谈判的结果: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等来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

10月10日,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规定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㈡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直插敌人心脏~大别山地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⑵三大战役:
⑶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分三路强渡长江。

1949年4月23日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人民达到22年(1927-1949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⑷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违背民意,坚持独裁,发动内战,失去民心;而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与
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与支持。

②人民解放战争中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顽强,有正确的战略战术。

解放战争历史知识点及练习题

解放战争历史知识点及练习题

解放战争历史知识点及练习题学习高中历史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历史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解放战争历史知识点及练习题,供大家学习。

解放战争知识点:一、解放战争的过程1.过渡阶段:(1945、8~1946、6)(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1)重庆谈判:(1945、8~1945、10)①背景:蒋介石: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内战准备________完成,采取“_______”策略。

②中共: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揭露_______阴谋。

③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署《_______》④影响:中共:政治上取得主动权,赢得民心;国民党:如果发动内战将陷于被动地位。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

2.防御阶段:(1946、6~1947、6)(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解放区。

(2)粉碎全面进攻的影响:国民党军队被迫由全面进攻转入________进攻。

(3)粉碎重点进攻: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对________和________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又被解放军粉碎。

3.反攻阶段:(1947、6~1948、9)(1)经济措施:土地改革。

①时间:1947年。

②文件:颁布《________________》。

③内容:没收________的土地,废除________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④影响: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________,激发了农民________和________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________,支援前线。

后方得以巩固。

(2)军事措施:刘邓挺进大别山。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________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________,揭开________的序幕。

4.决战阶段:(1948、9~1949、1)三大战役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________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________上被消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疑点难点阐释
关于土地改革的性质:
应注意从土地改革背景和纲领及其总路线内容加以区别分析。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实际上在抗战结束时就已经开始了。

当时中国正处在主要矛盾的转变时期,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也将变为反对国民党独裁专制统治。

1947年,解放区大规模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正是顺应这一变化。

另外,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不能满足农民阶级的土地要求,中国共产党也必须修改其农民政策。

所以1947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在土地改革总路线中又指出:有步骤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这说明此次土地改革运动具有反对封建剥削的性质。

另外《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并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这表明改革保存了农村小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农民成为新的土地所有者;这次土地改革承认了土地小私有,没有建立公有制度。

其经济思想属于民主革命范畴,符合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状况,因而得到了农民的支持,从而保证了革命的顺利进行。

二、点击高考
1 试题分析
(2000年全国高考题)1947年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时,国民党军队正在实施的战略是()A 全面进攻解放区B 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C 抢占战略要地和交通线
D 集中兵力防守战略要地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时空概念的迁移应用能力。

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解放区是从1946年夏至1947年春,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开始于1947年6月底,所以项时间不合。

项是出现在全面内战爆发前,蒋介石为发动内战而做的准备工作,也不符合题意。

项对国民党军队来说是在中共发动战略决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出现的局面,也即在1948年秋以后。

剩下项,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是从1947年春至夏,而这一时期,解放军正是乘他们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中原空虚之机发起了反攻,符合题意。

答案:B
2 误区诊断
(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③维护农民的基本利益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诊断】本题考察基础知识的同时,考察比较归纳能力。

它要求掌握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路线、抗日战争的双交双减的土地路线,解放战争时期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是反帝反封建,应该说这些土地政策都是符合这一纲领的。

消灭封建剥削这一项,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的尖锐化,为了发动更多的人参加抗日,允许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所以不能说也是反封建。

双减双交虽然允许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但也确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因此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从以上分析可以体会出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效。

答案:C
3 高考实战
(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了战略反攻的战略意图是()
A与敌军主力进行决战B全面扩大解放区
C解放中原,进取华中D 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
答案:D
三、高考动态
本节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考察了《中国土地法大纲》,2000年春季高考考察了战略反攻。

巩固方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能够普遍实行的因素有()
①《中国土地法大纲》顺应了广大农民的要求②人民解放军已经开始全国性的大反攻③各民主党派支持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④中共制定了正确的土地革命总路线
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 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这里的“最基本条件”是()
A建立稳固的革命根据地B建立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
C取得占人口最多的广大农民的支持拥护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3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的重大意义是()
A决定了战略决战的主攻方向B粉碎了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C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D改变了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4 解放战争中,决战时机成熟的标志是()
A大别山根据地开辟B土地改革全面完成
C敌军集中兵力防守D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5 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
A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B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转入战略反攻D进行战略决战
6 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阶段制定土地改革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根据()
A不同时期的斗争策略B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不同地区农民的状况D反对国民党斗争的需要
7 领导解放军开辟了豫皖苏解放区的是()
A刘伯承、邓小平B陈赓、谢富治
C陈毅、粟裕D陈毅、谢富治
8 以下与淮海战役的发动同时进行的军事行动是()
A攻克锦州B解放长春
C北平解放D东北解放军入关
9 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提出:“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线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线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人力物力,使我们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方针。

”这段话确定了()
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的作战方针B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作战方针
C由防御作战转向反工作战的方针D在国统区开辟第二条战线的方针
10 下列对三大战役历史作用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②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③使华北、东北和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④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
11 材料一没收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下列三种方法分配之: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
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

……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分配后,禁止买卖。

——中共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
材料二没收一切私人的或团体的——豪绅、地主、祠堂、庙宇、会社、富农——田地、山林、池塘、房屋归苏维埃政府公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及其需要的贫民使用。

——中共1930年《苏维埃土地法》
材料三一方面要规定地主应该普遍的减组减息,不得抗不执行;另一方面,又要规定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不得抗不交纳。

——中共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材料四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使全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个人所有。

……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

——中共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请回答:
①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材料二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结果?
②比较材料二、材料三,指出材料三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结果?
③比较材料三、材料四,指出材料四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结果?
④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中共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和基本特点。

二、问答题
12 毛泽东在1947年12月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请用具体事实加以分析说明。

答案:
一、1——5 BCDCC 6——10 BCDCB
二、①材料一实施的是土地公有制,具有社会主义土地革命的性质;材料二没收地主土地,保留农民的土地私有,具有资本主义土地革命的性质。

结果: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制度,使农民积极参加红军,支援革命。

②材料三有条件的保留了封建土地制度。

结果:减轻地主剥削,改善农民生活,提高了抗日积极性,联合开明地主一致抗日。

③材料四是消灭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结果:翻身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④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变化。

特点:将革命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三、①1947年春开始,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反动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②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陈谢兵团挺进边区,陈粟率华北解放军主力进攻地区,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其他解放区军队也转入反攻。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二十年的革命战争第一次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标志着革命军队的空前强大。

③1947年,中共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了全面的土地改革,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成为翻身农民的可靠保证。

这一切都说明,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已在总体上超过了反革命力量,人民革命即将走向全国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