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3章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本科宏观经济学第3章

本科宏观经济学第3章

附件二、消费率不断走低有可能导致中国 经济大起大落 为什么我国消费率持续偏低? 一、教育、医疗、房地产等百姓必需消费 品的价格定价偏高,正在影响到居民的 消费预期 二、由于消费和投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呈 此消彼长的关系,较高的投资率必然带 来偏低的消费率。
三、就业率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会极大地 影响居民的消费信心,从而影响到最终 消费率。 四、收入分配,高收入人口消费倾向低于 低收入人口消费倾向。然而2/3人口却只 消费了1/3的商品,有效需求不足
G I
45°
0
Y*
Y
三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 E A
A
E=(C+I+G) E=C+I+G 推论:在其他条件不 变的情况下,①政府 减少什么②提高什么 都将增加均衡收入。
45°
0
Y*
Y
Y
S+T-TR=I+G
三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 S+T-TR I+G A S+T-TR
0
Y*
在A点,非 I+G 计划的库存 投资为0, Y 经济处于均 衡状态。
乘数(Kx)是指国民收入的某种影响因素 (X)的单位变化,将会引起均衡国民收 入(Y)改变的幅度, 即 Kx=ΔY/ΔX。Kx通常为大于1的数,故乘 数原理也称为倍数原理

一 、投资乘数( 破窗理论) KI=ΔY/ΔI
消费函数为:Ct = 1000 + 0.8Yt-1 t 期 0 1 2 3 4 · · · 消费 Ct 7400 7400 7480 7544 7595.2 ···· ···· 投资 It 600 700 700 700 700 ··· ··· 合计 收入 Yt=Ct+It 8000 8100 8180 8244 8295.2 ·· ·· ·· 消费增量 ΔCt=βΔYt-1 0 0 80 64 51.2 ··· ·· ·· 400 投资增量 ΔIt 0 100 0 0 0 ··· ·· ·· 100 收入增量 ΔYt=ΔCt+ΔIt 0 100 80 64 51.2 ·· ·· ·· 500

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课件

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课件
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
3、菲利普斯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是由结构 参数、单个市场的供给弹性以及受政策影响的变化率影响 的变化率共同作用决定的。因此,如果政策按照某一特定 的方式发生变化,结构参数从而菲利普斯曲线的斜率将会 发生变化(“卢卡斯批评”)。
4、由于存在理性预期,人们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所 以在长期,货币是超中性的。所谓“货币超中性”是指, 甚至在长期,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也不会对经济体系中的 实际变量产生影响。
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
(三)经济波动的根源是货币供给 经济周期波动的是经济人不完全信息下对一般价格水 平作出错误判断的结果,引起一般价格水平变化的原因是 货币冲击,即波动的根源是货币数量的意外变化。
在长期中,由于人们能够获得完全信息,货币冲击的影 响消失,经济恢复到自然率的增长路径。因此,任何稳定 经济的货币政策都是无效的。
ytynt(utut*) ⑤
将④代入⑤并令(ω/μ=α),得到:
yt ynt(P t P te) ⑥
由④和⑥可知,失业率和总产出对各自自然率水平的偏离是 由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造古成典主的义。宏观经济学
第三节 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理论
一、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新古典经济学
价格和工资具有充分弹性,供给决定产出和需求,供给 的变化引起经济波动,价格运动与产出的运动无关。
厂商对价格变化的最优决策取决于对信息的处理和对闲暇、 消费跨时替代的偏好。一般地,对于未预见的价格上升,理 性厂商的行为是增加劳动供给,降低存货和扩大资本积累, 价格下降时,则相反。
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
(二)周期波动与一般价格变化
1、相对价格波动影响经济人行为,不影响经济总量;
在经济中,不断变化的技术和消费偏好引起相对价格的变 化,对单个经济人有很大的影响,如新技术的引入导致新产 品或生产成本的下降,社会资源会从其他产品的生产中转移 到该产品的生产中来。但是技术和消费偏好可能被市场之间 的相互作用抵消,因此,相对价格的波动不影响经济总量的 波动。

第3章宏观经济基础模型

第3章宏观经济基础模型

(二)萨伊定律的假设前提 萨伊定律的有效取决于如下三个假设前提: 1、投资恒等于储蓄(I=S)。 2、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以由工资率进行调整。 3、货币中性。 也即货币只起到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的作用,而对商品的价 值决定不具有任何作用,货币供应量的多寡及其增减变化,既不 影响商品的供需量和供需结构,也不影响商品的交换比率。
3、短期生产函数的主要特征 (1)给定A、K值,就业量L和产出Y有着正向关系。 (2)劳动的收益是递减的。 (3)K增加或A增大,生产函数将向上移动。
(二)古典劳动力市场模型 古典劳动力市场模型反映的是总就业水平决定机制。 1、劳动力的需求决定 劳动力的需求产生于厂商的生产过程,厂商是追求利润最大 化的,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等于产品价格, 也即:
二、模型的基本框架
(一)假设在三部门经济中:
1、y为均衡收入,yd为居民可支配收入,c为居民消费,i为 投资,g为政府购买支出,s为储蓄,t为政府净税收,L1为交易 动机和谨慎动机所产生的货币需求,L2为投机动机所产生的货币 需求,M为名义货币供给量,P为价格指数,m实际货币供给量
2、消费函数为: c yd yd y t
(三)产出与就业均衡的决定 产出与就业的决定可利用图2-2来进行分析:
图2-2表明,在古典劳动力市场模型中,需求与供给决定了
均衡的市场出清的真实工资(W/P)e和均衡的就业水平Le: 1、如果真实工资低于(W/P)e,将会有过渡的劳动需求ZX,
如果真实工资高于均衡水平,将出现过度劳动供给HG。
2、均衡就业水平Le代表了“充分就业”,在这种情况下, 凡是愿意工作的都可以找到一份工作。
二、M-F模型的基本框架 (一)假设在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中 1、总供给具有完全弹性,即价格水平看作是绝对固定的; 2、人们预期的汇率水平变动为零,投资者风险中性; 3、实际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是收入的增函数; 4、货币供给是国内信贷和外汇储备之和,从而在浮动汇率 下,货币供给决定于国内信贷,是一外生变量;在固定汇率下, 因外汇储备受到国际收支余额的影响,无法由国内货币当局决定, 因而是货币供给成为一内生变量。 5、总需求是国内吸收、净出口与政府支出之和,其中国内 吸收是利率的减函数、收入的增函数;净出口是实际利率的增函 数、收入的减函数。 6、国际收支收支余额是国际贸易差额和资本流动差额之和。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定义: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生
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总
和。

上述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规定:

第一,“一国之内…”。GDP按国
土原则计算

GDP以领土为统计范围,强调无
论劳动力和其它生产要素是属于本
国、还是外国,只要是在本国领土
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入本
国的GDP。,
企业家愿意提供的产品越多。

—— 供给定理
34
(2)经济理论的图形表达
P
S
O
Q
35
(3)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达




用函数的形式表达供给定理,该理
论可以表示为:
Q
= f(P)
供给量
价格
函数
上式表示供给量是价格的函数。
36
(4)著名的经济学模型 :供求模型

例如,猪肉的需求函数:

Qd = D(P、Y)
流量而不是存量,通常以年度或季
度为单位度量。
存量 VS .流量

存量:
在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数量。
(洗脸盆中的水,你书架上的书和
你储蓄账户上的货币量也是存量。)

流量:
在一定时期发生的量。
(打开的水龙头流到洗脸盆中的水。
我们在一个月里买的书和我们在一个
月里赚到的收入也是流量。)
存量 VS .流量

化等。
26
值得研究的问题:

(1)为什么会有经济增长?决定因
素是什么?

(2)如何准确测量经济增长的速度
和成本,经济增长如何维持?如何实

宏观经济学全集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全集PPT课件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与方法
01
02
03
GDP核算体系
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核心的核算体系,包括 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核算方法。
GNP核算体系
以国民生产总值(GNP) 为核心的核算体系,注重 国民经济总体规模和结构。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
通过一系列账户体系全面 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包括生产账户、收入分配 账户、消费账户等。
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财政政策效应
指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对经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效 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变动、国际贸易等。
财政政策与国际贸易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关税、出口退税等措施来影响国际贸易,进而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 。例如,提高关税可以保护国内产业,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贸易伙伴采取报复措施,影响国 际贸易环境。
• 总供给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通常向右上方倾斜,表明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总供给量也会增 加。
•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曲线通常向右下方倾斜,表明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总需求量会减少 。
• 模型分析:当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相交时,经济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价 格水平和产出水平分别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出。当经济受到外部冲击时,如财 政政策变动、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总供给曲线或总需求曲线会发生移动,导 致均衡价格和均衡产出发生变化。通过对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分析,可以预 测和解释这些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工具选择考虑因素
经济形势、政策目标、工具特点 等。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
B A
AE0
45°
Y Y0 Y1
图3-2
第二节 消费理论
一、消费函数 1、消费函数:其他条件不变时,消费与可 支配收入间的关系。 C=C(Y) C=a+bY a:自发性消费 b:边际消费倾向(MPC) Y: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影响自发性消费的因素:价格水平;财富状况;价格 与收入预期;利率高低;收入分配政策
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
C+I
AE=C+I
E2
总支出变化, 均衡Y也随之 变化。
E1
I
45°
0
Y0
Y1
Y
二、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2、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支出法统计的Y Y C I 收入法统计的Y Y C S I I0
S a (1 b)Y
APC+APS=1
MPC和MPS的关系
MPC+MPS=1
例:某家庭储蓄表
(1) 收 入 (2) 储 蓄 (3) (4) 边际储蓄倾向(MPS) 平均储蓄倾向(APS)
A

9000
110 0 150 400 760 1170 1640
B 10000 C 11000 D 12000 E 13000 F 14000 G 15000
四部门的收入决定
总支出
(C+I)
C+I+G+(X-M)
C+I+G C+I
C
45o
o
Y*
总收入
Y
第四节 乘数原理
一、乘数概述
乘数即倍数,指影响国民收入的某个变量发生变化 而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量的倍数。

宏观经济学第3章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3章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

“古典”的宏观经济模型基本内容就是在完全竞争条件 下来论证和说明“萨伊定律”,“萨伊定律”的核心是要说 明市场具有一种自动调节机制,可以使社会的经济活动在各 方面达到和谐与均衡的理想状况。萨伊认为,一种产品一旦 生产出来,就会立即为其他产品提供一个和它的价值完全相 等的市场。即只要有一个供给量,就会产生一个相应的需求 量,这样社会的生产和供给就总会创造出对于商品和服务的 足够数量的需求。这种观点被凯恩斯概括为供给总是可以创 造自己的需求的“萨伊定律”。 “萨伊定律”表明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总是存在着一种 恒等的关系,其推论是:任何商品和服务的增加,都会使收 入和支出按照同等的数量增加;任何资源和生产要素也都会 产生同样相等的供给和需求。最终,整个社会就经常处于充 分就业的水平和状态。
• 这种观点其实是把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关系都归结 为把商品作为产品来直接相互交换的关系,并且 把货币看成是瞬间的交换媒介,最终谁也不会把 货币留在手中。只要解决好供给方面的问题,在 市场中,弹性的价格会最终将供求调节到新的均 衡点。 • 总之,以“萨伊定律”为基础与核心的“古典” 宏观经济学模型,代表了赞成市场自动调节机制 总是充分有效的观点和倾向。这一观点倾向在 1929——1933年的大危机中遭到了破产。以凯恩 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其产生了怀疑,提出了完 全不同的理论体系。
Nd f w
p
3.3.3 劳动市场的均衡
按照古典学派的解释,首先,在古典宏观经济模 型中,劳动市场的均衡就业水平就是充分就业水平; 其次,由于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中工资具有充分的伸缩 性,所以,在出现失业时,通过降低货币工资来降低 实际工资就可以恢复充分就业。 实际上,在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中,劳动需求曲线 和劳动供给曲线的交点不仅决定均衡就业量,而且决 定充分就业的产量。生产函数表示总产量是总就业量 的函数,即劳动市场的就业量通过生产函数决定国民 收入。由于均衡就业量就是充分就业量,所以,它通 过生产函数所决定的总产量就是充分就业的总产量。

宏观经济学_第3章增长与积累

宏观经济学_第3章增长与积累



索洛在1957年根据美国1909-1949年间的统计数据, 以上述理论为基础,得出结论认为,美国在1909- 1949年间,如果按照总GDP进行增长核算,总GDP年 平均增长2.9%,其中0.32%归因于资本积累,1.09% 来自劳动投入增加,剩下的1.49%归因于技术进步。 索洛据此发现技术进步、劳动供给增加和资本积累按此 顺序是总GDP增长重要决定因素。 对于人均GDP增长,则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是重要的决 定因素。因为,尽管人口增加会增加总GDP,但增加的 人口实际上会降低人均GDP。更多的工人意味着更多的 产出,但产出并不是等比例增加的。在这里的增长核算 中,劳动力每一个百分点的增加会导致产出3/4个百分 点增加,因此,产出增长比工人数量增长慢,人均GDP 将下降。


需要注意,稳态虽然意味着y和k的值固定,但 总产量和资本存量都在增长。实际上,在稳态 中,总产量和总的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均与劳动 力的增长率相等,即均为n。 理解这一点,只须注意到劳动人口以速度n增 长,因此,由于固定 , K
k N
所以总资本存量K必须与劳动力同比率n增长。

又由于
y
Y N


尽管在解释经济的长期正增长方面不尽如人意,但是 索洛模型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地位。它的最重要意义 是搭建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框架,后面(第四 章)将要介绍的各种内生增长模型实际上都是对于索 洛模型的一种扩展。 第二个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或新 经济增长理论,它强调用模型内部的因素来解释长期 的经济增长。新增长理论可以认为是对索洛模型的扩 展和内生化,主要涉及三种类型:非递减报酬、内生 技术进步以及内生的人口增长和劳动供给。该理论的 基本观点是以内生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投资和知识积 累等来解释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因而该理论也被称 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高校电子课件:宏观经济学(第二版)

高校电子课件:宏观经济学(第二版)
8.3.2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1.再贴现率 2.公开市场业务 3.变动法定准备率
8.3 货币政策
8.3.3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其他途径 第一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影响产出,并不是因为 改变了利率就改变了投资成本,从而改变了投资的 需求,而是因为利率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资产组合。 第二种观点是第一种观点的扩展。
第7章 总供求模型
7.1 总供给曲线
7.1.1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1.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一般形式 2.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特殊形式
7.1.2长期(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7.2 总供给曲线不同特征的经济含义
7.3 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7.3.1当生产函数发生变动时,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7.3.2当劳动需求曲线移动时,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7.3.3当劳动供给曲线移动时,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7.3.4供给冲击所造成的价格上涨引起的总供给曲线变
4.3 投资函数
4.3.4预期收益与投资 1.投资项目的产品的市场需求预期 2.产品的成本 3.加速折旧 4.投资税抵免
4.3.5风险与投资
4.4 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 定与变动
4.4.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4.4.2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4.5 三部门经济模型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 定与变动
8.4 西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的演 变
第9章 消费函数
9.1 消费函数理论的重要意义
9.2 绝对收入假说
9.3 相对收入假说
9.4 恒久性收入假说
9.5 生命周期假说
9.6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及其对相关政策 效果的影响
9.6.1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1.利率 2.价格水平 3.收入分配
目录
第1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第2章 宏观经济活动的衡量 与国民收入核算 第3章 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 第4章 凯恩斯模型: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5章 IS-LM模型: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6章 总需求曲线与需求管理政策 第7章 总供求模型

第三章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第三章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古典学派认为,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函数。
Ls = f(W/P) Ls表示总劳动供给量,f表示函数符号, W/P表示实际工资。
Home
W/P
(W/P)2 (W/P)0 (W/P)1
图3-3 劳动供给曲线
Ls= f(W/P)
O
Home
L1 L0 L2
L
四、 劳动市场的均衡
(图3-4)
W/P
(W/P)2 (W/P)0
Home
二、 货币数量论与古典学派的总需求曲线
根据剑桥方程式 M=KPY

M
P=
KY
货币数量论本来是用于说明价格水平,由于它能够 表示价格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变动关系,为了与凯恩 斯主义相对照,将上式作为古典学派的总需求曲线。
Home
第四节 商品市场
一、总供给曲线 1、厂商对商品的总供给取决于生产函数y=f(L,K*); 2 、 劳 动 市 场 上 工 资 具 有 充 分 弹 性 , 保 证 LS ( W/P )
I(r)
I1 S0=I0
S1
图3-8 古典经济学的挤出效应
I(r)+△G
S、I、G
第三节 货币市场
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 货币数量论与古典学派的总需求曲线
Home
对货币市场的几点理解
不要把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相混同,货币 市场是虚构的 ;
是通过货币数量论对货币市场进行描述的; 古典经济学的“两分法”——“经济理论”
r
图3—6 储蓄 函数(曲线)
S=s(r)
O
S
Home
三、资本市场的均衡
这种储蓄等于投资的均衡情况可以表示为方程: s(r) = I (r)
r

宏观经济学第3章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3章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
总是充分有效的观点和倾向。这一观点倾向在 1929——1933年的大危机中遭到了破产。以凯恩 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其产生了怀疑,提出了完 全不同的理论体系。
求率,即人们为了交易而持有的货币数量对货币 国民收入之比。K的大小取决于社会的商业习惯 和制度等因素,在短期内固定不变。y在达到充分 就业均衡时为常数,所以,价格水平P同货币数 量M成正比例变化。
将k看作1/V,则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本质上 是完全相同的。
3.4.3 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与货币工资水平
• 这种观点其实是把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关系都归结 为把商品作为产品来直接相互交换的关系,并且
把货币看成是瞬间的交换媒介,最终谁也不会把
货币留在手中。只要解决好供给方面的问题,在
市场中,弹性的价格会最终将供求调节到新的均 衡点。
• 总之,以“萨伊定律”为基础与核心的“古典” 宏观经济学模型,代表了赞成市场自动调节机制
在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中,货币数量论被用于解释物价水 平和货币工资水平。当均衡产量和货币数量已知,从而价格 水平也已知时,借助于实际工资W/P,就可以确定同价格相 对应的货币工资率。货币数量增加时,价格水平也增加,从 而货币工资也增加。
3.5 储蓄、投资和利率
当储蓄存在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导致生产 萎缩,失业增加,收入下降。不过,古典学派认为, 在伸缩性利率机制下,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总 供给会自动等于总需求。这样,供给会自动创造自 己的需求的“萨伊定律”依然有效。
古典学派认为,利率富于弹性,利率的任何变动都会引起储 蓄和投资的变动。如果利率高于均衡利率,则储蓄大于投资,社 会未被消费的资源未被投资全部吸收,失业和存货增加,这导致 放贷者之间的竞争,利率下降。
反之,如果利率低于均衡水平,则储蓄小于投资,社会上没 有被消费的资源不能满足投资的需要,导致物价上涨。储蓄不足 将引起投资者之间竞争,推动利率上升。最终,只有利率达到均 衡水平上,储蓄和投资才相等,此时为均衡利率。

曼昆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曼昆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衡量
国内生产总值(GDP)概念及核算方法
GDP核算方法
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
收入法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 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
GDP定义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 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 终成果。
生产法
GDP=各部门的总产出-各部门 的中间消耗。
经济增长放缓
失业导致消费减少、投资不足,进而影响经济增 长。
通货膨胀定义、类型及影响探讨
通货膨胀定义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即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的过程。
通货膨胀定义、类型及影响探讨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导致物价上涨。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如原材料、工资等成本增加。
通货膨胀定义、类型及影响探讨
• 输入型通货膨胀:由于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国内物价 上涨。
通货膨胀定义、类型及影响探讨
01
02
03
实际收入减少
物价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 下降,实际收入减少。
社会财富再分配
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而 不利于债权人,导致社会 财富再分配。
经济秩序紊乱
通货膨胀可能导致价格信 号失真,经济秩序紊乱。
财政政策工具
02
政府支出、税收和公债等。
效果比较
03
通过经济增长率、失业率、财政收入和支出等指标来比较不同
财政政策的效果。
06
国际经济关系与汇率制度选择
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原理和方法介绍
1 2 3
国际收支平衡表定义
记录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与外 国进行经济往来的全部收入和支出的统计报表。

宏观经济学课件 第3章 IS-LM模型

宏观经济学课件 第3章 IS-LM模型
一 货币需求
古典学派认为:投资与储蓄都只与利率相关;投资是 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当投资与储蓄 相等时,就决定了利率。
凯恩斯认为:储蓄不仅决定于利率,更重要的 是受 收入水平的影响;收入是消费和储蓄的源泉,只有收 入增加,消费和储蓄才会增加。
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决定的,而是由货币的供给量 和对货币的需求量所决定的。
· III A
IS
y
区域
产品市场
货资币本市边场际效率
I
i<s 有有超效额需产求品供给 引致投资L<M 有超额货币供给
II总收入 i<s 有超额产品供给
III
i>s 有交超易额需产求品需求
IV
i>s 有投超机额需产求品需求
L>M 有超利额率货币需求 货币需L求>M 有超额货币需求
L<M 有超额货币供给
[案例] 减税还是加税?(2)
[案例] 减税还是加税?(2)
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 2011 年前 8 个月全国财 政收入74286.29亿元, 同比增长30.9%。
在关注财政收入的同时 要注重财政支出,未来 减税是税改的目标。
当一国财政的民生支出 规模较小时,民众往往 觉得没有直接受益。
第三节 货币与银行系统
O
L(m)
L=L1+ L2
L(m)
第三节 货币与银行系统
一 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量与收入的正向变动关系是通过货币需求曲 线移动来表示的,而货币需求量与利率的反向变动关
系则是 通过每一条需求 r 曲线都向右下方倾斜表示。
L = ky - hr
当利率相同时,由于
收入水平不同,实际
r1
货币需求量也不相同。 r2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全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全
回答"应该是什么" 内容无客观性,结论无法用经验事实进行检验
实证经济学:试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 考虑建立经济事物之间关系的规律,并在这些规律的 作用之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回答"是什么"
内容有客观性,结论可通过经验事实进行检验
2、实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理论的形成: 定义〔definition >:经济变量的含义 变量 <variables>:可取不同数值的量 假设<assumption>:理论适用条件 假说<hypotheses>:变量关系的阐述即未经证
特点:不全面
重复
无法比较
2、国民帐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适应于:市场经济制度
目前使用国家: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核心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 gross of national products〕〔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 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动态分析
经济增长—总供求均衡下总供给的增长 经济周期—总需求的扩张与收缩过程
一国的经济环境: 四个主体: 居民〔家庭 the household sector〕 厂商〔企业 the firm sector 〕 政府<the government sector> 国外部门<the foreign sector > 三个市场: 产品与服务市场<the goods and service> 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the monetary market〕 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 the labor market〕
思考题: 学习宏观经济学对企业管理有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