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doc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5篇)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1.认真执行《____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及时准确收集,登记、报告疫情。
2.报告病种为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病人,病源携带者和疑似病人。
3.报告时限为甲类和乙类中的肺____、脊髓灰质炎、非典、禽流感、城镇于____小时内,农村____小时内报告。
乙类城镇____小时内,农村____小时内报告,丙类____小时报告。
4.健全传染病登记,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不得漏登、错登、漏报、缓报、谎报。
5.遇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事件要迅速启动直报网络和灾害报告系统,立即作出报告。
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工作制度1.掌握0—____岁儿童及当月出生数。
2.按免疫程序实施接种,做到人、卡、证、册对口。
3.严格免疫制品的运送、保存与使用,用过物品要严格销毁。
4.接种时要严格查对,并做到无菌操作,发现异常反应立即上报。
5.掌握妇女、孕产妇、0—____岁儿童和____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6.____开展保健知识宣传。
7.实施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服务,搞好登记报告。
8.协助上级做好妇女、儿童体检及疾病筛查。
村卫生室工作制度1.认真执行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执业行为。
2.全面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宣教等综合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3.强化卫生室达标建设,整体环境达到洁、齐、美。
4.坚持____小时应诊,出诊随叫随到,收费及药品价格公示上墙。
5.严格医疗文书和药品管理,确保医疗和用药安全。
6.认真执行有关登记、报告、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制度。
门诊登记及处方书写管理制度1.接诊病人要按门诊登记表所列项目认真填写,漏项、漏登。
2.认真执行____部《处方管理办法》,规范开具、审核、调剂、保管处方。
3.处方由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或助理执业医师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开具。
4.处方书写要做到字迹工整,项目齐全,格式规范。
5.处方用药一般不得超过____日量,急诊不超过____日量,延长须注明理由。
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学生、教职工身体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一、按照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制度要求,开展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二、成立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小组,指定校医/保健老师(专职或兼职教师)担任学校疫情报告人,各班级班主任为成员,开展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三、疫情报告工作组工作职责1、负责建立、健全本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2、疫情报告人负责本校内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课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3、协助医疗单位对本校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区教育局与卫生局对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4、负责组织开展对本校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5、学校校长(或者托幼机构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四、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程序(一)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课监测制度。
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进行记录。
1、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2、各班级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传染病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监测的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监测的报告制度为了加强传染病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提高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监测报告的范围和内容(一)监测报告的范围1. 传染病疫情:包括法定传染病和非法定传染病,以及新发传染病和输入性传染病。
2. 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放射性污染、生物恐怖袭击、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等。
(二)监测报告的内容1. 传染病疫情:包括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流行病学调查情况、防控措施等。
2. 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应急处置措施等。
二、监测报告的机构和职责(一)监测报告的机构1.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传染病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调查、评估和报告工作。
2. 医疗机构:负责传染病病例的发现、报告、隔离、治疗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传染病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报告和协助调查工作。
4.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监测报告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工作。
(二)监测报告的职责1.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建立传染病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网络,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
(2)及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和事件信息。
(3)开展疫情和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指导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监测和报告工作。
2. 医疗机构:(1)建立传染病病例报告制度,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病例信息。
(2)开展传染病病例的隔离、治疗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疫情和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开展传染病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工作,及时向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报告监测信息。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范文(五篇)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范文一、为加强学校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组织,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固定专(兼)职疫情管理人员、消毒人员,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二、学校执行业务的医疗保健、疫情管理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等为义务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和义务报告人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应在规定时限内,向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责任疫情报告人应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熟练掌握常见传染病诊断、报告、隔离消毒及疫情处理程序,切实增强传染病防治能力。
三、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____小时内报告给学校,学校于____小时内报告给镇卫生院。
四、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
五、各班要进一步落实“晨检、午检”制度,对请假、缺课的学生要询问原因,注意追踪,确保对传染病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学生如有发现下列症状应立即报告老师,并及时就诊。
1、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咽痛、咳嗽、咳脓痰、痰中带血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必要的简要隔离措施,如向卫生室老师要求提供一个口罩。
2、出现腹痛、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3、手脚、头皮、躯干出现水疱或疹子,皮肤搔痒;4、眼睛红肿、流泪、怕光、分泌物增多;5、曾被犬、猫及其他动物舔、咬伤,对声、光、风等敏感,出现“恐水怕风”现象;6、其他自己感觉明显异常或身体不适。
六、国家对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儿童入学时,各班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及时向学校。
七、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开设健康教育课、设立宣传栏、举办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随着世界各国的不断发展和交流,各种传染病的传播和爆发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因此,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对公众健康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特殊公共卫生事件,如人畜共患病、传染病、自然灾害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有可能短时间内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不安定。
因此,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和水平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民众的重要任务。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建立完整的应对机制和管理制度。
应对机制最核心的应该是责任划分、预警机制、和应急响应体系。
针对现在的情况,应加强各国之间协调和合作,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交流和协作,建立稳定的应急响应机制。
二、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是指从疫情发生、报告、监测、评估等方面对传染病疫情进行全程监控,实现严密的疫情监测和及时准确的疫情报告。
现代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的核心是信息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的效率不断提高,使得对疫情的监测和报告更加及时和准确。
尤其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可保障疫情应对的高效性和全面性。
本管理制度的核心是采集、处理和分享信息。
如何方便、快速、准确地采集疫情信息,是保证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的基础。
目前,信息采集主要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如互联网、移动通信等。
同时,信息采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可实现无人巡检、实时监控、自动预警和交互式应答。
而信息处理和分享,则需要建立相应的信息共享平台和规范。
疫情的发布应该是需要严格的科学评估之后进行的。
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在现代社会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命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及时掌握疫情信息、制定应对策略以及减少疫情的危害,各国纷纷建立了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本文将就该制度的背景、具体内容以及运行效果进行探讨。
一、背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各地频繁的人员流动以及信息传播加剧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速度。
为了及时掌握和准确通报疫情信息,各国纷纷制定并完善相关报告制度。
二、具体内容1. 确定报告对象:各国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实验室以及公众等被确定为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对象。
2. 报告内容:包括疫情的发生地点、病例数量、病情严重程度、传播途径以及应急措施等内容。
同时,需要准确记录疫情的演变过程,包括爆发的时间节点、传播范围、防控措施的实施效果等。
3. 报告方式: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书面报告、电话报告、在线报告等。
为了提高报告效率,各国还建立了疫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及时上报、传输和共享。
4. 报告时间:要求及时报告疫情信息,尤其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报告。
快速准确的报告能够帮助相关部门及时制定应对策略,遏制疫情的蔓延。
三、运行效果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的实施对于疫情的控制和防控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及时预警、准确通报疫情信息,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疫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此外,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的实施,也有助于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信息共享。
各国之间及时交流疫情信息,能够提高全球卫生安全意识,共同应对传染病的威胁。
总之,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的实施对于保护公众健康、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该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并积极参与其中,以共同应对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
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一、制度背景本制度的制定旨在规范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流程与要求,以及相关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及时、准确地监测和响应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二、报告流程1.报告对象1.1 传染病疫情报告对象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对象2.报告责任主体2.1 卫生监测机构2.2 医疗机构2.3 检验检测机构2.4 其他相关单位3.报告流程3.1 确诊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3.2 立即向上级卫生监测机构报告3.3 上级卫生监测机构下达报告要求3.4 相关单位按要求向上级卫生监测机构报告3.5 上级卫生监测机构及时收集、统计、分析报告信息 3.6 上级卫生监测机构根据需要制定防控措施3.7 上级卫生监测机构向有关单位及时下达防控措施三、报告要求1.报告时间要求1.1 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立即报告1.2 编制报告并提交上级卫生监测机构的时间要求2.报告内容要求2.1 传染病疫情报告内容要求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内容要求3.报告形式要求3.1 传染病疫情报告形式要求3.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形式要求四、管理措施1.信息收集与统计1.1 定期收集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1.2 统计、分析报告信息2.风险评估与预警2.1 根据报告信息进行风险评估2.2 发布相应的预警信息3.防控措施3.1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防控措施3.2 下发防控措施,指导相关单位进行疫情防控工作4.监督与评估4.1 监督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4.2 定期评估制度的有效性4.3 进行报告制度的修订附件:1.传染病疫情报告表格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传染病防治法》:国家法律,规定了传染病的管理措施、报告制度等。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法规,规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监测报告要求等。
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着公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疫情和事件的相关信息,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建立健全的报告制度至关重要。
一、报告的责任主体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采供血机构、学校、托幼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均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责任主体。
这些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和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报告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报告的范围(一)传染病疫情1、法定传染病包括甲类传染病(如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和丙类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
2、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重大传染病疫情在局部范围内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病例,如发生鼠疫、霍乱、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疾病的暴发或流行。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患者,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3、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包括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造成人员伤亡或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事件。
4、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如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核和辐射事故等。
三、报告的程序和时限(一)报告程序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报告。
1、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按规定的时限和程序报告。
2、医疗机构的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收集、审核、登记和报告传染病报告卡。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查重、订正,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报告和反馈。
(二)报告时限1、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应于 2 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 2 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 2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7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7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37号,2006年8月24日修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传染病防治法、应急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中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第三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坚持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鼓励、支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八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具体职责(一)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行政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的报告、咨询和监督;设置专门工作人员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信息。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1.自查制度核对制度网络直报制度doc(全文5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1.自查制度核对制度网络直报制度doc(全文5篇)第一篇: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1.自查制度核对制度网络直报制度doc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制定本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的责任报告人三、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
院及科室分别设专(兼)职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疫情报告、登记和管理工作,并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四、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院及科室分别设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并定期核对,每月至少自查一次。
五、门诊、病房诊治医生首次诊断或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登记后,送交院感科,由院疫情管理员填写总登记后及时网络直报。
六、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七、发现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人禽流感、艾滋病及HIV感染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新生儿破伤风及爆发疫情和突发事件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八、执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内容完整,不得漏项,14岁以下儿童须填写家长姓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令
(卫生部令第37号,2006年8月24日修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传染病防治法、应急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中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第三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坚持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鼓励、支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八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具体职责为:(一)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行政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的报告、咨询和监督;设置专门工作人员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信息。
(二)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和实验室,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标本的实验室检测检验及报告。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2篇)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结合本院情况,特此作如下规定:一、责任报告人所有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二、报告病种1、法定传染病(1)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其他法定传染病。
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庖疹、水痘、恙虫病、肝吸虫病、森林脑病、结核性胸膜炎、手足口病、人感染猪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
三、报告时限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____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
同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其他法定传染病病人应于____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
四、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严格按照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说明(在传染病报告卡背面)进行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
五、诊断报告严格按照《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手册》诊断报告。
六、自查工作防保科对传染病报告卡做好收入登记、核对、录入、及传染病漏报的自查工作。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人,应当在____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流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流程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履行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报告范围和程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务人员和所在科室应当立即电话报院办,通知医务科、院感科、防保科、节假日报总值班。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或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的;(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缘故原由的群体性疾病的;(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防保科或总值班应以最快的通讯体式格局向下级疾控部门报告,同时通知院长和院内相关部门,保证应急工作中上下联系、职员疏散、消毒隔离、防护、现场保护和调查、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取样等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管理制度:(一)基本准绳: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
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在院内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我院行政领导的分级管理体系,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
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
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启动我院应急系统。
(二)按照法令要求实行首诊医院、首诊医生负责制。
(三)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制度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实行院科两级负责制,分管院长负责全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领导工作,各科主任对此项工作负责。
2、医务部负责全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的医疗、救治工作。
3、公共卫生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收集、核对、上报、督查、统计、指导等工作。
4、医院建立疫情监测报告网络组织,各科室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5、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各科室为责任报告单位。
6、各科必须建立住院登记本和传染病疫情登记本,门急诊建立门诊日志。
7、执行首诊负责制,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现有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限,填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登记本,报告卡送交公共卫生科,同时病房在住院登记本、门急诊在门诊日志上进行登记。
如果发现重大传染病,如甲类、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同时上报医务部,晚夜间、节假日报告院总值班。
各科每月定期核对本科室的传染病登记本和住院登记本,门诊核对传染病登记本和门诊日志。
8、任何科室和个人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9、检验科要建立传染病登记本。
检验科出具的阳性报告必须及时送交申请科室,并做好签收工作。
10、放射科做好结核病人的登记工作,检查报告必须及时送交申请科室,做好签收工作。
11、门诊、急诊做好传染病病人的登记、上报工作。
12、公共卫生科有专职的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负责全院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每天负责登记全院上报的传染病,并及时网络直报。
每月到门诊、病区、检验科、放射科、病案室进行漏报检查。
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21年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有关要求,制订本制度。
一、基本要求1、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的相关法律法规。
2、本单位成立由单位领导、责任科室科长及主要业务技术骨干成员组成的法定传染病管理报告领导小组,负责督促、检查、指导本单位的传染病管理报告工作。
二、传染病疫情管理(一)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本中心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统筹本地区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
本中心执行职务的工作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制度1、对本辖区报告的传染病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制度每天24小时实时对《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等系统进行及时监控,如发现问题,及时向报告单位核实、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2、对网络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录入(代录)、查重、订正制度每日至少四次分别对《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等系统进行及时审核,及时做好报告卡的审核、订正、补报、查重工作,随时检查报卡是否准确、缺漏项、报卡医生报告不及时、网络报告不及时,如发现上述问题,应及时向报告单位核实、补充或订正。
每天至少1次对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查重,发现重卡及时进行订正。
3、对传染病报告信息进行定期分析利用制度每月对传染病疫情定期分析,做出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上报县卫计局及下发到各医疗卫生机构;如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分析出来和上报。
4、开展辖区内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督导检查制度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督导检查,对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病做好督导检查记录,检查通报和总结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为加强xx社区卫生服务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特制定xx社区卫生服务站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一、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人
(一)、本站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统筹本社区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
(二)、本站执行职务的工作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二、传染病疫情管理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制度:
1、对本辖区报告的传染病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制度:每日24小时实时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等系统进行及时监控,如发现问题,及时向报告单位核实、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2、对网络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录入(代录)、查重、订正制度:每日8:30分和16:30分别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等系统进行及时审核,及时做好报告卡的审核、订正、补报、查重工作,随时检查报卡是否准确、缺漏项、主治医报告不及时、网络报告不及时,如发现上述问题,应及时向报告单位核实、补充或订正;对没有实行网络直报单位,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由区疾控及时录入;每周1次对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查重,发现重卡及时进行订正。
3、对传染病报告信息进行定期分析利用制度:每月对传染病疫情定期分析,做出“传染病疫情简报”上报区卫生局、市疾控中心;如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和上报。
4、开展辖区内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制度:每年检查2次,上半年1次,下半年1次。
对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做好督导检查记录,检查通报和总结工作。
5、对本辖区的传染病相关数据安全制度:
(1)区疾控中心防病科将本地区每年周报、月报、年报、简报、传染病报告卡导出保存,同当年的疫情工作计划、总结、重点传染病分析资料等一同备份保存。
(2)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按月将《疾疾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传染病卡片导出后保存。
(3)具备网络直报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对所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的原始资料保存3年以上。
(4)定期修改密码,防止传染病信息泄露。
6、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值班制度:双休日由信息管理员负责信息管理、法定假日由疾控中心安排值班人员负责信息管理,按时(8:30—16:30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发生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理,同时通报主管领导和上级部门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
(二)系统管理员和业务管理员职责
1、可以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用户权限管理系统》,为各级责任报告单位建立帐号及分配权限。
2、负责为本级用户建立帐号,并对其和下级系统管理员进行管理,利用上级授予的
权限制定适合本级使用的角色,将系统默认角色和创建的角色授予相应的本级用户和下级系统管理员,使其有权实施相应业务管理活动。
3、负责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评价。
4、负责本地区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督导工作。
执行中心《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规程》
5、按要求做好周报表、月报表、年报表、疫情简报、疫情分析及每年两次的疫情工作检查总结。
月疫情简报于次月五日前,年疫情分析于次年元月十五日前上报市疾控中心。
6、做好传染病自动预警工作:对重点传染病、短期内突然增多传染病、本区未发生过传染病、原因不明传染病等进行不定期的疫情分析,对自动预警程序应在2小时内完成。
7、每年年初召开一次辖区内各级医疗单位防疫人员疫情计划工作会议,布置疫情管理工作任务及要求,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8、防病科及时下载国家最新法律、法规,了解新形势下政策的发展方向,对辖区内各级医疗单位疫情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
9、防病科负责辖区内信息报告系统用户权限的维护,加强对信息报告系统的账户安全管理。
各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发现账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向流防病科报告。
(三)本级用户
本级用户按照分配的权限,进行相关信息查询,并按有关规定履行报告程序。
(四)直报用户
由区级系统管理员分配的可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各类信息的用户。
三、报告内容和范围
(一)、报告病种:
(1)法定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2)其它传染病
上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二)、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急性中毒、环境因素事件、意外辐射照射事件、传染病菌、毒种丢失、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医源性感染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报告程序与时限
(一)、初步报告程序:
系统管理员、本级用户每日应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主动收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并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相关要求,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传染病暴发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立即向主管科长汇报。
(二)、报告程序与时限:
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不明原因肺炎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立即电话通知本单位传染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辖区内医疗单位应于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区疾控中心报告,并在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送达区疾控中心,由区疾控中心实行网络直报。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乙肝病原携带者,可不进行网络直报,但需进行登记,以周为单位报告至属地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xx社区卫生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