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家园林发展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私家园林发展史
姓名:杜晓茜
学号:201003144
专业班级:园林10.1
摘要:在中国传统古建中,私家园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与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传统诗画有着密切的关系。私家园林的诗情画意即使是在今天也是人们陶醉。
关键字:私家园林人工山水园诗情画意苏州园林
中国私家园林的出现稍晚于皇家园林,汉代才出现模仿皇家园林的私人府池。到南北朝时,出现了一些文人雅士为避祸而隐居田园或遨游山水。同时,山水画和山水文学的出现,对后世私家园林的建造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私家园林的雏形是西汉末年出现的庄园,西汉时期萌芽的世家大族到魏晋时期已演变成豪门望族,他们拥有的庄园面积巨大。这些庄园拥有大片的土地、林木、池塘,牛羊成群,僮仆成军,闭门可以为市。这里成为当时隐士们的政治避风港。从一些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庄园主的经济状况是很富裕的,而且生活极富“小资”情调。东晋名士谢灵运曾在《山居赋》中写到自己的庄园:四面环水,东西有山,有林木、田地,更有特地为僧人修建的讲堂和禅室,其富庶程度可见一斑。但这时的住宅,在其附近并没有模仿自然的人工山水,只是选址在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处。
从南朝开始出现了营建人工山水的宅邸,如南朝其实的孔珪曾在宅内造园。列植桐柳,多构山泉。整体来说,这个时期的文人隐逸观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归隐的自然山水现在已被人工山水所取代,而文人雅士们则在人工山水园里恣意聚会欢乐。同时,园林的规模也大幅度缩小。自此,私家园林开始了模仿自然山水之路。
从六朝到隋唐的庄园相较于前朝在功能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除了提供生活必需品之外,还多了很多有游赏功能的建筑。唐代是诗与画高度发达的时期,这必然会对造园艺术产生深远影响,而中国私家园林独具的诗情画意也大多形成与此时。这个时期的园林主人把风景与人生、社会联系思考,使园林情景交融,产生深邃隽永的意境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与魏晋氏族蓄养众多奴仆的庞大庄园已有很大不同,它主要是作为居住及游憩之地的园林,是在一个规模较大的自然山水园的基础上适当经人工加工而形成的人工山水景观。王维以诗人的眼光进行修缮完美,使之浑然天成。
南宋时期的园林一般建筑面积大,精雅而不华丽。园中配有奇石花木,但自然仍是园林的主体,受到当时“中隐”(白居易说“大隐住朝市,小隐入樊丘”都不理想,不如做中隐,隐在留官司。在朝廷做个小官,过着”中朝对云水,有时听管弦“的悠闲生活。)思想的影响,大批人住进闹市区,致使宅地面积减少,从而促进将自然山水景观浓缩引入园林的造园技巧。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沈园了,这处宅子因陆游与表妹唐婉的爱情悲剧而闻名遐迩。
当私家园林发展到元、明时期,受写意山水画的影响园林造园技法也趋向写意风格了,此风一直延续到清代而走向高潮。这个时期的园林大多数为人们所熟知,如元时的狮子林,明时的拙政园、留园、豫园等。这个时期私家园林中的建筑类型已经很完善了,厅堂斋馆,楼榭台阁等一应俱全。[2]而明末出现的《园冶》,则标志着明代文人园的兴盛和其理论与实践成就,并促使清代私家园林进一步繁荣。
入清以后,康乾盛世,经济繁荣,特别是江南地区,土地富庶,气候温暖,文化发达,具备造园的极佳条件,所以江南文人造园的传统在清代进一步高涨。这个时期的苏州园林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均为全国之冠,网师园、耦园均为这个时期的佳作。[3]这个时期的私家园林相比明朝面积更小,所以人工造景的比例更加大了。自然因素如花木和水面则相对退缩,但建筑数量却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但狭小的土地上要取得“小中见大”的效果便得使用建筑来划分不同的区域。清代私家园林大量构建回廊,而在小面积水上建造层次深邃的水景也是清代私家园林的一大特色。总之,这一时期的园林在人工雕凿修饰的方面更生于明代,而这时候的私家园林显然也已经达到了高潮。
中国历代私家园林建筑形式繁多,是中国建筑史上最重要的遗产。其造景形式手法繁多,有借景、漏景、框景等,而借景又包括借形组景,借声组景等。[4]
到如今中国私家园林更是备受外国游客的推崇,不仅因其景更因其境。[5]私家园林的诗情画意是其它园子临摹不来的,山、水、路、楼、台、榭均为其奇葩,尤以奇山怪石为胜,美不胜收。
参考文献:
[1]周宜等,文人园林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2-4
[2]张家伟,钱怡等,苏州百景[M],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9
月,10-14
[3]游多多游行网,上海、杭州、苏州自助游[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8月,94,
[4]李慧峰,园林建筑设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3月,52
[5]陈从周,陈从周讲园林[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