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部编版 八上语文散文两篇
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第15课《散文两篇》教案
(一)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阅读哲理散文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揣摩文章的语言,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2.通过小组讨论和自学展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分析作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感受罗素崇高而博大的胸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再读课文,思考人生:
1、联系实际,怎样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明确: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但是,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前,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的生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
2、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写几句话和同桌交流。
4.拓展延伸(思考我们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三)小组自主学习,分享学习成果
学生小组自学成果的展示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第一小组)
(1)词语的掌握
(2)对内容的把握(罗素活着是为了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
(3)文章的结构
(4)课文的朗读
2.赏析句子(第二小组)
(1)学生展示难以理解的句子
(2)其他组的同学提出问题
让我们共同在这铺满鲜花和荆棘的青春中前行,在乌云和太阳并存的天空下展翅翱翔,让我们的生命灿烂如花!
六、作业布置: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2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生之于宇宙,是何其短暂的一瞬;人生之于岁月,是一个何其匆匆的过客。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罗素是为了什么而活着的。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老师想跟大家先回顾一下这个单元学习的散文,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散文会是什年么类型的散文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大赛获奖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大赛获奖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我的叔叔于勒》两篇散文。
本节课将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两篇散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散文作品,对于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和解读散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散文的特点,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能够分析和解读散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散文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难点:分析和解读散文,理解散文中的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散文。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散文二篇》2.参考资料:相关散文作品、散文阅读方法指导资料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两篇散文的标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分别呈现两篇散文,让学生自主阅读,感受散文的语言特点和情感氛围。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散文的主题和结构,探讨散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散文阅读方法。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主选择一篇喜欢的散文进行阅读和分析,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散文阅读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两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文讲解+知识点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两篇》课文讲解+知识点永久的生命一、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故事背景《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
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三、理解词义1.洗涤:冲荡;清洗。
2.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3.炫耀:照耀;夸耀。
4.混为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5.凋谢:(草木花叶)脱落。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从时光一去不复返入手,谈生命的易逝。
第二部分(2-3):写生命的永久。
第三部分(4-5):歌颂生命的奇迹。
五、问题归纳1.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好处?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些细琐的事情入手,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变化表现出生命的易逝。
这样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更有利于读者感知生命的易逝,通俗易懂。
2.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
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一步赞美生命蓄势。
3.“它充满了希望,……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生命生生不息,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失去的只是暂时的,希望永远就在前方。
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命。
4.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最后一段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篇末点题,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生命是一个奇迹,它将永久存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教案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15、散文二篇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作者,把握课文主要观点,领悟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初步把握哲理性散文特点。
3.探寻作者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一、导入新课生命,总是令人深思。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阅读文章,把握文章观点1.世界上会存在永久的生命吗?阅读文章之前,请说说你对题目《永久的生命》的理解。
明确:(1)没有永久的生命;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寿命,从生物学的角度以及自然规律来看,不会存在永久的生命。
(2)有永久的生命;个体的生命也许总是有生有灭,但是生命总体却永远生机勃勃。
【教学提示】是否存在永久的生命?这本是个有趣而深刻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
或许,思维敏捷的同学已经有了超越表象的答案,这无疑更有利于文本教学。
2.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明确:本文主要表达了“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
探究:请你在文中找寻支撑“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的段落或语句,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1)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理解:结合后文小草生长的事例可知,生命是“流动”着的,这个流动即小草随着寒暑易节的变化有生灭的现象,但它总能长出草,新生的草芽总能破土而出,说明生命的现象一直存在。
(2)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理解:结合后文形象的比喻可知,生命是以个体的方式存在的,一根草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只虫子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个人也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他们作为个体都会出生与死去。
但是,老的个体生命逝去,总有新的生命诞生,因此从整个宏观的生命历程来看,生命是向前奔流不息的,是永久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导学案15、《散文两篇》
15、《散文两篇》导学案第一段——自学质疑(第1课时)【环节一】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学教材(15分钟)1、明确目标(1分钟)熟知本课学习目标,圈划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
2、把握基础(2分钟)文体知识哲理散文:讲哲理,论道理的散文,即以散文的形式讲哲理,给人以启迪。
分为经典哲理散文、爱情哲理散文、生活哲理散文和友谊哲理散文。
中国代表性的有先秦诸子散文和魏晋玄学家哲理散文;西方有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诗学》《形而上学》《工具论》,奥古斯丁《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培根《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
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
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
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
1945——1951年任《东北日报》副总编辑。
到北京后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第一部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出版于1941年。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
1958年出版的中篇童话《“下次开船”港》被译成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
《严文井散文选》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
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全文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水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礼赞生命的奇迹。
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水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3、自学教材(4分钟)(自学指导:标清段落,用红笔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补全词语。
臼.()齿洗涤.()茸.()毛蔓.()延凋.()谢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散文二篇字词梳理”的微课,然后对照导学案订正以上字词4、理解内容(8分钟)(自学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课文,认真体会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怀,结合自学指导,完成下列问题。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9
汇报课《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授课教师:授课班级:八年级6班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结构,理解中心观点。
(知识与能力)2、反复揣摩文章语言,理清文章思路。
(过程与方法)3、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重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为什么”进行探讨。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合作探讨为辅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练习导入,课堂热身小练习“谁丢了”爸爸丢了妹妹妈妈哥哥很着急二、初读感知,理解“为什么”1、自读课文,思考课题中的“什么”具体指什么?要求:初读自读时能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跳读、不回读。
2、指定同学朗读第一段。
指导:注意重音“纯洁”“强烈”“飓风”“肆意”“濒临绝望”等引导学生分析偏正短语:“爱情的渴望”“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从而分析文章作者真正想要表述的“什么”是指:渴望、追求、同情(心)三、再读思考,分析“为什么”1、阅读第二段,思考爱情对于作者罗素来说有什么魅力?用词或短语来回答。
明确:狂喜、解除孤寂、看到神秘缩影2、你怎样看待关于爱情的这三个魅力?明确:短暂、不理智、真实、让人兴奋、具有创造力……爱情不是男男女女的纠缠不清,它是一种“博大”的情感。
3、罗素还“为什么”而活着?明确:追求:人、自然、思想【个体层面】同情心:孤寂、贫困、痛苦(整个世界)【集体层面】4、这三个层次中有没有什么联系?可否从文中找出来一个句子回答?明确:第四段第一句,作用过渡句。
突出他对前二者的追求都是源于第三者。
是个体价值在集体中的体现。
5、作者总结自己的一生,用了一段话,能否找出期中的关键词?明确:值得、乐意6、总结:文章结构:总——分——总课文体裁:哲理型散文(议论型散文)课文特点:结构清晰、说理明晰、情感透析。
四、朗读谈论,体会“为什么”1、“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爱因斯坦2、学生自由分组,续写下面两句话:假如生命只是为了活着,那么(人名)活着是为了(可填诗文、名言、主要事迹等)五、作业布置:总结思考,口语练习“我为什么而努力”知识整理,完成学案。
15.《散文二篇》优质课件(部编本八年级上册)
有意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是我们追
求的目标。只有确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我们的人生才不会无为和虚度。不同性格、
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境遇的人都有不同的生
存观,不同的人生追求,从而也就有了不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结果,或成功,或失败,或碌碌无为,平
平淡淡。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讨论,
都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做
2021/5/27
18
一2对021/流5/27浪的老人.沧桑的眼神,看不到下一站是何方.19
痛苦的世界
2021/5/27
20
体味语言的含蓄,充满激情,富于理性
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 肆意的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像飓风一样”说明激情的无比强烈,“深 深的苦海”指的是人生的苦难,“濒临绝望的 边缘”指的是作者渴望减轻这些苦难但是无能 为力,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作者把自己的感 情溶入形象的比喻中,使的文章的语言含蓄生 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带来狂喜
摆脱孤寂
崇
发现美好人生境界
高
而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
伟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大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
的
饥饿中的孩子
情
被压迫被折磨者
怀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分
总 13
追求知识
(1)罗素一生著书71种,平均每天写作三千多 字,著述涉及哲学、数学、政治等多个领域。代
表作品:《西方哲学史》、《自由之路》、《数
每个人都需要问问自己:
我为什么而活着?
2021/5/27
1
人活着,为了什么?
一个人应当为活着而吃饭,而不是为吃饭而活着。 ——莫里 哀
部编初中八年级上第15课《散文二篇》知识点同步练习
部编初中八年级上第15课《散文二篇》知识点同步练习永久的生命一、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故事背景《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
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三、理解词义1.洗涤:冲荡;清洗。
2.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3.炫耀:照耀;夸耀。
4.混为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5.凋谢:(草木花叶)脱落。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从时光一去不复返入手,谈生命的易逝。
第二部分(2-3):写生命的永久。
第三部分(4-5):歌颂生命的奇迹。
五、问题归纳1.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好处?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些细琐的事情入手,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变化表现出生命的易逝。
这样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更有利于读者感知生命的易逝,通俗易懂。
2.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
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一步赞美生命蓄势。
3.“它充满了希望,……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生命生生不息,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失去的只是暂时的,希望永远就在前方。
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命。
4.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最后一段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篇末点题,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生命是一个奇迹,它将永久存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5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4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 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 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被判两个月 监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29
这几种追求的内在联系是: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 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 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 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 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 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 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 的梦:关爱人类,博爱精神。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
1
①周国平:“人 是唯一追寻自身 存在意义的动 物。”
②1955年2月中, 《罗素―爱因斯 坦宣言》
2
伯特兰·罗素(1872—1970),
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20世
罗
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被西方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作
素
家”。为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 思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
你的人生追求?
人生的追求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很难分出高下。 只要你的追求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的,是有利于 大多数人的,是符合社会的进步要求的。
37
罗素为什么说“人是值得活的”? 他不是说自己很失败、很痛苦吗?
㈠罗素觉得他的人生追求是正确而崇 高的,回顾一生,问心无愧,并且不无 欣慰。
㈡他须要爱,他热爱知识,他要努力帮 助苦难中的人们。
7
释题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一个很古老的哲 学命题。人生的三大问题,即㈠我是谁, 从哪里来?㈡我为什么活着?㈢我将要 到哪里去?
内容:《我为什么而活着》(又译为
《我的人生追求》/《我为何而生》),
是罗素晚年为其所撰自传而作的一则前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课文原文及教案永久的生命严文井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脑门上的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或者就是你那整个的青春。
那些东西和那消逝了的岁月一样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已离开了你,就永不会再返回。
即令你是一个智者又怎么办呢!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生命不像一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你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你如果曾经为什么事忧虑过,顶多你只能尽力地去忘却它,你却不能取消它存在过的迹印。
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然而,一切还都是乐观的。
这是由于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这是一件平常的事,也是一个奇妙的魔术。
就像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地从土壤里钻出来,欣喜地迎着春天的风,似乎对那过去的残酷一无所知一样。
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跳着蹦着的小牛犊,它那金黄色的茸毛像是刚从太阳里取得的。
我不得不想到永久不朽的意义。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并不是一个暂时的东西。
它仿佛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也许只是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便又离开前去了,但它是永远存在的。
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这该是如何值得赞叹的一件事!我的伙伴们,看起来我们应该更加勇敢了。
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我们的心就应该更加光明。
让我们以全部的信心喊出我们所找到的真理吧;没有一种永久的、不朽的东西能被那些暴君们杀害掉的!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永久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工作,以爱情来赞美它。
它是一朵永不会凋谢的花,它将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以芬芳。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我为什么而活着[英]罗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 》课件(共53张PPT)
作者从很多消极、悲观的现象写起,表明
看与标题相去甚远,但这是伏笔,先抑下来, 为后面的扬蓄势。所以这是作者使用了欲扬先
抑的手法。
3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生命自身”的不朽?
小草虽然卑微而柔弱,但是每个严寒
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
钻出来,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 是这样。小牛犊、其他生命也像它一样永
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 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具有
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
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 索和联想的空间。
掌握字音
jiù
臼齿 màn
xuàn
炫耀 diāo
róng
茸毛 dí
蔓延
凋谢
洗涤
理解词义
臼齿: 齿名。在口腔后方的两侧。一般上下颌各六个, 其形如臼。
远延续下去。所以从外在现象来说“生命
自身”是不朽的。
4
第三段中“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分开来”指的是在整个生命活动中的生
命个体一个个单独来看,它们是暂时的。“合 起来”指的是将所有的生命活动看成一个整体,
生命是永久的。
5
作者说“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这样 表达是否矛盾?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员。主要著作有散文集 《山寺暮》,童话集《南
南和胡子伯伯》《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 寓言集》,长篇小说 《一个人的烦恼》等。
文体常识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
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 心的“散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散文两篇课件
学习了《永久的生命》这篇文章后,请简要谈谈你的感悟。 过去的岁月固然令人怀念,但不必惋惜。因为生命是没有
终点的,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它能 够创造新的生命,并快乐地生长着。生命是易逝的,消逝的 成为过去,永不再来;生命又是长久的,它会以新的姿态, 迎接新的生命的来临。所以我们要更加勇敢、更富热情地去 工作、生活,用我们的满腔热血唱出对生命的赞歌。
开头两段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对这句话进行了论述。首先,通 过对生命在时间中消逝的种种自然现象,让人对作者的这种观点 感同身受。接着,进一步提出人们在过去了的时间面前的无能为 力,即“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当然在时间面前的这种无 奈感并没有让作者意志消沉,他旋即看到了生命积极的一面,即 “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类文欣赏
紫藤 叶全新 你种下什么,你就得到什么。
在这棵我已种下十五年的紫藤树下,我开始思索。惜春
的人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可我喜欢“人间四月天”这样的 句子。因为闰月,今年春天来得迟,虽然是四月,阴历还
在二月,但不知为什么,这棵紫藤却开花了。
十五年前种下后,便年年盼它开花,一直盼到第五个 年头,已经有朋友说这是不是一棵公紫藤?一棵月季花确 实有公枝和母枝,但一棵花树也有公树和母树吗?我再一 次为这种简单的无知而困惑。是第五年春天将尽的时节吧, 在高大疏朗的花架上,紫藤已按照我为它设计的路线,或 者说按照阳光的引领,将它的身体不可思议地伸长,并生 出无数枝节,尽一切力量抓住它的机遇,抓住它在这块注 定了的土地上被种下了的命运,开始繁殖绵延。现在它已 是一位清淑的少女,抬头望去,青绿的细叶像它的心思一 样一天天地覆盖着这片天空。这心思终于以最美丽的姿态 出现了,它开花了!
2. (吉林中考,T23) 如何理解第5段“凋谢和不朽混为一 体,这就是奇迹”这句话的含意?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两篇《永久的生命》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 意蕴的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 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 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 命。
新颖构思
导思1.严文井在表达自 己对生命的认识时,采 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安排 内容?有何好处?
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并树立 豁达、乐观的人生观。(难点)
预习检测
臼jiù齿 凋 diāo 谢
茸 róng 毛 牛犊 dú
蔓 màn 延
兴味:兴趣、趣味。 洗涤:洗。 卑微:地位低下。 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
预习检测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 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作家。 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 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 发表作品。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 学系任教。1945一1951年任《东北日报》 副总编辑。到北京后历任《人民文学》主 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品读课文
读课文,明结构
1 (1) 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2
3 (4——5) 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联系现实生活, 高唱生命的凯歌。
品读课文
通过富含哲理的文句,读懂作者对生命的理解。 怎么理解文题“永久的生命”? “生命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却是永久的”里出现了 “永久”一词,作者所说的永久的生命是合起来的生命 整体,不是一个个单独的生命。“永久的生命”指生命 整体,这与个体生命短暂不矛盾。
贡献,这才是生命真正意义上的永久不朽。从重复的“不 断”一词可体会作者的这种对生命的期许。
品读课文
本文作者的感情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告诉我们,岁月在一点点地消逝, 而人们却只能任凭它悄悄地溜走。这是无奈的,显示出作者悲 观、消沉的情绪。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散文两篇》
导学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散文两篇》一、2020年秋《教师教学用书》整体把握1.《永久的生命》从标题看,作者写作意图非常明确,即热情地歌颂永久的生命。
但课文写法是先抑后扬,有一个较低平的起点,渐入崇高的思想境界。
“永久”是课文论说的重点。
课文共5段,每段都有一个中心句。
第1段的中心句是“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似乎是悲观论调。
作者以三十多岁时人们的变化为例,感叹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说人们“非常可怜”。
这一段讲到很多消极、悲观的现象,与标题相去甚远,但这是伏笔,先抑下来,为后面的扬蓄势。
第2—4段正面论说“永久的生命”这一话题。
第2段“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第3段“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第4段“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是各段的中心句。
这些段围绕一个总的中心,从不同的方面展开,传达文章的主要观点。
第2段以小草和小牛犊为例,论说生命的神奇,是从外在现象来说;第3段论说生命本体的流转,以具体的代词“它”来称呼,是着眼于生命的内部特征;第4段转到议论现实,批判暴君,赞美永久的生命。
文章从很远处起笔,最终落到现实中来。
第5段以一个精警的句子收住全文,令人印象深刻。
好的议论性散文并不空谈哲理,总是与现实保持着一定的联系,本文就是很好的范例。
2.《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是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作家,同时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自由斗士,曾经奋起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和平,并为此而多方弃走。
这篇出自他自传的短文就真实地展示了他一贯的人生态度与高尚情怀。
课文的结构比较清晰,为“总一分一总”结构。
第一段直抒胸臆,总结了支配自己生的主要动力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爱情虽属于个人情感领域,但它却是人与人之间最深刻最美的联系。
将追求知识与同情人类苦难列为生活的主要目标则体现了作者的大我意识。
这段文字包含了两句话,是全文的总起,其中第二句较难理解,要结合下文才能更好地明白其含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5《散文两篇》
背景材料
本文选自《严文井选集》下册(人民文 学出版社2001年版)。略有改动。本文是 严文井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它不 仅富有哲理,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 感情充沛。
臼jiù齿 意yì味
卑bēi微 牛犊dú
旅lǚ客
盲máng肠 洗涤dí
炫xuàn耀yào 奇迹jì
蔓màn延
兴xìng味 不朽xiǔ
“它”指生命,说明生命是永远存在的。这句话直 接抒发作者的感情,热情洋溢地赞美生命的永久,表现 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5《散文 两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5《散文 两篇》
5、如何理解最后一段话的内涵? “凋谢”指个体生命的消逝;“不朽”指生命永远存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5《散文 两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5《散文 两篇》
课文详解 1.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品味:先摆出一个简单的真理,引出话题。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 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 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 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个 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 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 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我们都非常可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5《散文 两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5《散文 两篇》
2.人们却不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 不朽。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 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索者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 芦苇 不经过的思考的 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生命的意义比生命 本身更加重要
谢谢你的观看
请阅读丛书的《谈生命》《人生》 两篇文章,梳理它们的脉络,赏析它们 的语言,探究它们的写法,领悟它们蕴 含的人生哲理。
活动四:仿句子,悟人生。
读完这几篇文章,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 请模仿冰心的《谈生命》中的句子:“生命 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
树……”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几句话和同桌
交流。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文结构清晰,为“总— 分—总”的结构。第一段直抒胸臆,总结了支配自己一 生的主要动力——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 类苦难的同情。下面三段分述,是对上述三种人生追求 的详细解释。最后一段可以看作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的总 结,他认为自己这样活是值得的,有意义的,与开头相 呼应。整篇文章采用直接说理的方式,直抒胸臆,且善 于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富有表现力,生动感人。
活动一:理思路,明写法。
《永久的生命》和《我为什么而活着》两文 同为议论性的哲理散文,但是写作思路和写作手 法却截然不同。朗读这两篇文章,看一看两文的
写作思路和写作手法有何不同。
明确: 《永久的生命》,从标题看,作者写作意图非常明
确,即热情地歌颂永久的生命。但课文写法是先抑后扬,
有一个较平低的起点,渐入崇高的思想境界。 课文共5段,每段都有一个中心句。第1段的中心句 是“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似乎是悲观论调,与 标题相去甚远,但这是伏笔,先抑下来,为后面的扬蓄 势。第2——4段正面论说“永久的生命”这一话题。这 些段围绕一个总的中心,从不同的方面展开,传达文章 的主要观点。文章从很远处起笔,最终落到现实中来。 第5段以一个精警的句子收住全文,令人印象深刻。
示例:
(2)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 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境的边缘。 理解:本句大致是说理想很美好,但是现实很残 酷。作者因为追求理想,在现实中遭遇各种困窘, 最严重的时候是已经绝望了,强调追求过程的艰 难。其中“深深的苦海”指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 这是形象的说法。
活动三: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 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 样在他临死的时侯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 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 类的解放而斗争。”
著名作家毕淑敏的观点:
生命本没有意义。没有人会替你确定人生 的意义,但如果你无法确定人生的意义,你将 一辈子活在无意义状态里面。大到每一天,小 到每做一件事,你都会感到无名的痛苦,因为 你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走。所以,每个人必须为 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这是做人的本分之一, 而且确立目标要趁早。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4课时
与生命相拥
导入新课
【学习内容】 教材:《散文二篇》 丛书:《谈生命》《人生》 【学习目标】 1.结合对标题和关键句的理解来掌握文章 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文章的思路,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 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3.思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乐观、豁 达的人生观。
活动二:品语言,悟哲理。
作为议论性的哲理散文,《散文二篇》
中一些精警的语句发人深省,请找出来,深
入理解。
示例:
(1)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
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理解:感叹生命的神奇,揭示生命的规律,又为
这一规律欢呼。暗含着一个意思:正义终将战胜 邪恶,戕害生命的暴君必将被充满生命力的人民 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