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期末陈赓大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赓大将

一.人物介绍

陈赓大将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出身将门,其祖父为湘军将领。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为当时“黄埔三杰”之一。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7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任营长。后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情报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十二师团长、师长,红军步兵学校校长,红军干部团团长,陕甘支队第十三大队队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参加了长征。后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太岳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他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1952年,毛泽东主席点将陈赓筹建哈军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二.军事技术思想

陈赓军事技术思想的形成与其个人经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他的每一段经历都对他军事技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

2.1久经战争实践考验

建国前,陈赓大将就久经沙场,在中国共产党的各个时期都活跃在最前线。大量的实战铸就了将军灵活多变、果断坚决的作风。而在建国后,陈赓大将也多次参加各类战争,在军中并不多见。

1950年7月,陈赓受党中央的重托,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应邀赴越南,协助

指导越共中央取得了边界战役的伟大胜利,一举扭转了越军对法作战的被动局面。1950年底,陈赓从越南回国,征尘未洗,又奔赴朝鲜战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协助彭德怀元帅指挥志愿军与美国侵略者浴血奋战,为保家卫国、赢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可以说,陈赓将军身经百战,智勇双全,战功显赫,具有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同时,他数十年的军事斗争实践,也极大地丰富了他对现代军事技术及武器装备的重要性及其特点的认识,这些都体现在他在漫长的战争岁月中形成的大量的战争经验教训总结、请示、报告、训令和讲话中。

2.2创办军事技术院校

1952年8月22口,军事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成立,陈赓任筹委会主任。1953年9月1口,军事工程学院在哈尔滨正式成立。作为“哈军工”的首任院长兼政委,陈赓主抓了学院的筹备与建设工作,他带领“哈军工”的一班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国防和军队建设路线、方针政策,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他坚持从当时的国情军情出发,认为在经济和军事技术力量缺乏的情况下,各军兵种不可能同时开办各自的高等工程技术院校,而只能办一个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的“联合的”军事工程学院,学院按军兵种设系,按兵器装备设专科。他在军事技术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教学规律,深刻认识到“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创造性地提出了“两老办院”和“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及院校行政管理要为师生服务的宗旨。他主张军事技术教育要和军政教育相结合,提出院校教学必须以政治为统帅,以工程技术教育为主,辅之必须的军事训练。围绕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军事技术人才,他提出从学员招生、培养和考核等方面,都要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他紧跟时代步伐,保持创新意识,在我军技术装备和科研工作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又创造性地向中央军委提出“尖端集中,常规分散”的建议,不断推进新兴学科建设,发展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事技术教育。因此,陈赓所做的工作在新中国军事技术教育史上是具有开创性的,他是中国高等军事技术教育当之无愧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同时,哈军工的创建也成为我军队现代化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里程碑,她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军事技术人才,也为后来的军队院校尤其是军事技术院校的建设和发

展,起到了奠基和示范作用。

2.3领导国防科技事业

1954年10月,陈赓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副总参谋长,主管作战和科研工作。从这时起,陈赓就开始为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而奋力拼搏。1958年10月,陈赓带病出席军委会议,参加研讨成立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问题。作为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主要领导者,陈赓根据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在继承前人和其它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成效显著。他参与了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论证的组织领导工作,在健全国防科研管理体系、组建各级研究机构、理顺科研运行机制等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他深知发展尖端武器事业的重要性,率先向中央和军委建议加速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极力主张要造自己的原子弹、导弹。

陈赓还先后参加了集中技术力量开展导弹研究与仿制、新技术协定签订后所产生的新情况、加强尖端科技、国防工业体制等问题的讨论研究,加深了他对军事技术尤其是尖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对比分析

对于陈赓大将,经常会将他和林彪一起对比。陈赓性格外向,幽默风趣。林彪性格内向,寡言少语。虽然有着不同的性格,但他俩却都选择了相同的革命道路——都从黄埔军校毕业,革命道路也是充满了各自的传奇色彩。而最后虽然陈赓为大将,但是林彪却更高,位列元帅。关于两人的各种争论也是很多。

我个人是偏向于陈赓的,因为在实战指挥方面,林彪从红军时期至抗日战争时期,经历的战役和指挥经验都远不及陈赓。且解放战争时期,林彪直接接手东北。不仅背靠苏联,在东北又从苏军手中接收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及其它物资,而且在我军内部得到了最优秀的配置,这是可以从各战区精选抽调出十几万部队和两万多基干去东北就能看的十分清楚,何况在林彪的周围又配置了罗荣桓、彭真、陈云、高岗、程子华、黄克诚、萧劲光、曾克林和萧华等政治、经济、后勤的高

手辅之,且又有我党在东北的地方组织和抗联的鼎力奉献,相比其它战区,在部队及解放区的建设上,可谓是得天独厚,想不发展都难,在解放战争之初,手中就已十分现成的拥有几十万大军,在东北战场的开局就对国军占有优势,这在全国的其他战场是做梦也不敢去想的美事,也是在全国各个战场中的唯一特例。

可是,在如此优势的战局中,林彪统率的大军,竟然被身处劣势的国军,从山海关一路撵到冰城哈尔滨,这之中丢城失地,损兵折将,败仗连连,万般无奈中十分难堪地撤至松花江以北,开创了我军以多打少惨遭失败的记录。

而陈赓在山西以自已经过多年打拼出来的部队为主,开始了解放战争的军事生涯。在解放战争之初,接连指挥部队发起并取得了闻夏、同蒲和临浮战役的胜利。在临浮战役中,全歼了号称“天下第一旅”的国民党军整编第一旅,活捉了中将旅长黄正诚。随后,又指挥部队接连发起并取得了吕梁、汾孝和晋南战役的胜利。

1947年,中央军委要求陈赓率领部队西渡黄河驰援陕北,对此,陈赓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西渡黄河驰援陕北不如南渡黄河驰援中原战局更为急迫和更有价值,中央听取了陈赓的正确建议后,改变了初衷。1947年7月,陈赓率领部队南渡黄河,挺进豫陕鄂地区,一时间打乱了敌人的军事布署,吸引和牵制了大量敌军,有力的策应了兄弟部队,激活了中原战局。同时,面对猛扑过来的敌军,陈赓从容的指挥部队先在潼(关)洛(阳)间往返作战,后转至伏牛山麓,实施灵活的牵牛战术,歼灭李铁军,开辟豫陕鄂解放区,与陈粟、刘邓大军遥相呼应,呈品字摆开,逐鹿中原。这支名义上是兵团级的野战大军,在陈赓率领下,长期肩负着战略机动任务,在人民解放战争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终归到底,林彪的地位和成就很多都是由于当年毛泽东主席的偏爱,或是由于宣传需要,更是被塑造成“常胜将军”美名传遍神州。而陈赓在经历确实吃亏了!先是有干了不能说的特科二科——情报科长,这里吃的亏看李克农便知。再是因为受伤被捕,肯定要接受审查,以致在长征时只是干部团长-师级干部,土地革命七年时间基本原地踏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