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高中阅读2019)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判断题易混易错
文化生活判断题(后附答案)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明文化因区域、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2.文化现象的实质是精神现象,归结于社会实践。
3.文化不仅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科学等静态的形式,还包括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等动态过程。
4.文化随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5.兔年新春,暮星和月,半人座流星雨上演新年天空,昭示着文化的独特之意。
6.文化决定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状况,并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
7.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产生经济效益。
8.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9.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10.文化就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
11.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12.处在较高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13.文化程度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1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15.原生态的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16.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7.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决定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目标的确定和行动的选择。
18.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19.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0.东北人喜欢以酒会友,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1.“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认识文化的传承”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物质载体之中。
22.知识的力量就是文化的力量。
23.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4.文化是文人创造的。
25.经济实力增强,意味着文化也必然先进。
26.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27.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8.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无形的强制的。
29.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增强城市文化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综合过关3含解析
综合过关(3)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流行语折射多元文化心态所谓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地域中出现的、广为流行的语汇.它以鲜活的形式表达特殊的含义,丰富了我们的话语空间.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和内容有很强的概括性,又不失幽默、调侃的意味.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多元,传媒的发达,尤其是网络的异军突起,流行语往往在一夜之间传遍社会的各个角落.流行语无一不是社会现实、社会风尚的某种折射,借助于网络等传媒,犹如插上了翅膀,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由于这些流行语契合了现代人的某种心理期待,产生了共鸣,成为其快速流行的社会心理基础.其实,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流行语,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何尝不是那个时代的流行语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现在我们翻看《诗经》,依然能够品味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和价值取向.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每年都有相当规模的流行语调查和发布.流行语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属于社会热点,有的属于网络语言,有的是商业化助推的结果.流行语属于典型的大众文化,有鲜明的大众文化的特点.以前可能是小范围的传播,现在由于借助于现代传媒,能够很快地在社会上传播.应该说,流行语的流行,是社会文化有活力的表现.从一个社会说,历有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的分野,流行语显然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虽然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经常有所排斥,但从一定的意义上说,现在的大众文化常常扮演着主体的角色,不少流行语经过沉淀后可以进入主流社会,甚至进入精英文化的范畴.流行语的盛行,也是文化多元的产物.在大众传媒时代,尤其是网络时代,流行语的盛行,说明话语权的下移扩散越越明显,它反映社会冷暖,反映时代节奏,尤其是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心态.当然,部分流行语也呈现出泡沫化现象,浅表化,庸俗化.因而,我们平时经常可以接触到一些非常粗俗甚至不堪的流行语,消解着一个社会应该具有的主流价值观.“流行语强迫症”一定程度上也成为社会庸俗化的表征之一,比如说,每年的春晚小品,为了包装和商业化效果,而刻意制造出一定的“流行语”,但这些流行语总体价值不大,甚至成为廉价的时尚点缀品.流行语是社会和时代的晴雨表,透过流行语,我们可以领略社会和时代某种微妙的文化心理,体味社会和时代的某种深意.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流行语是民间生活的润滑剂,哪儿的民间社会充满活力,哪儿的流行语就大量出现.什么时候的社会生活越宽松活跃,什么时候的流行语就越发达.流行语贴切地反映着时代的变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行语是一种以鲜活的语言形式表达特殊的内容和含义,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出现的广为流行的概括性语汇.B.流行语都是社会现实和社会风尚的某种折射,它能满足人们的某种心理期待并产生共鸣.C.流行语是社会和时代的晴雨表,社会和时代的某种微妙的文化心理、某种深意可以从流行语中领略和体味.D.流行语是文化多元的产物,是民间生活的润滑剂,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消解着一个社会应该具有的主流价值观.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流行语以幽默、调侃的语言形式,概括了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和内容,表达特殊的含义,丰富了人们的话语空间.B.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流行语,从中可以品味时代的社会风尚和价值取向.C.流行语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虽然常常被主导文化、精英文化所排斥,但又常常扮演着主体的角色.D.如果出于包装和商业化效果的需要而刻意制造出流行语,那么这些流行语不仅总体价值不大,甚至还会沦为廉价的时尚点缀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行语的成因比较复杂,社会热点、网络语言和商业化因素都会导致流行语的出现,它是文化多元的产物.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是《诗经》反应的那个时代的流行语,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风尚.C.当今时代,由于以网络为标志传媒的发达,话语权的下移扩散趋势越越明显,因而流行语广为盛行.D.社会生活的宽松活跃,社会心理的开放多样,对于体现民间社会活力和时代变迁的流行语的风行具有推动作用.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流行文化并不容易被定义。
流行文化是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
这个总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阶层和阶级的人口中广泛传播起来的文化。
流行文化是恒变的,并且有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一些被主流社会忽略的事物,当受到小部分人的强烈关注后,有可能渐渐形成流行文化。
但是从少数人迈向多数人的过程,在社会学界就被视为是研究的奥秘所在。
尤其,为何大多数事物都无法流行,仅有少数事物,甚至十分怪异的?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流行文化的商品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吸引力,原因有二。
其一是商品宣传。
制造和发售这些商品的商业机构会强调商品在社会上的认受性,从而获取最大的利润。
二是“文化基因”(meme)的效应。
牛津大学演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Dawkins)采用延伸进化论的理论,提出流行文化也会依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法则在社会上散布:在社会上最受欢迎的文化产物才能生存下来,继续繁衍。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不过从社会学的观点去看,流行严格说与商业运作无直接关联,比方说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他论流行时尚的论文中就倾向此观点;只能说在资本主义里面,商业运作更加速与加深了流行。
事实上在古代,诸如词汇、穿着方式、生活型态、发型与胡子(可见诸于布劳岱《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1-3〉》里面也提过法国与意大利)都有流行,还流行了数十年到百年之久。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流行文化被普遍认为是较为肤浅的。
需要长时间浸淫、练习和反思的文化项目较少能成为流行文化的产物。
在部分学人的认知上,认为流行肤浅而大众,跟经典刚好属于两端。
但事实上流行很多时候透过认证与操作,仍然可以变为经典。
流行与经典若真要判断,应该可以从消退时期去观察:流行必定有衰退期,但是经典由于受到认可,可以维系很长时间。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二单元优秀作文:浅析流行文化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二单元优秀作文:浅析流行文化拿到题目一看,我首先想到的是何为流行文化———是电视剧、广告?还是流行歌、电影、畅销书?不可否认,流行文化对于我们青少年的吸引极大,虽然我对流行文化本身没有任何热爱,比如说有些畅销书,我认为都是粗制滥造的文化快餐,再比如说那些在台上咿咿呀呀的流行歌手,这些在我看来我简直可以用“恶俗”来形容。
伴随着社会的变化,流行文化全方位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似乎成为这个社会当中主流的、强有力的东西,在我们当代生活中无所不在。
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构建着我们的文化,可以这样说,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这一代又一代的人有些开始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可是喂养他们长大的这些流行文化却处在一个尴尬的状态当中。
说实话,我们沉浸在周杰伦字句不清的音乐声中,沉浸在那些速食文化中,我们受流行文化的影响比那些经典文化要大得多。
流行文化的声色感受,流行文化的直观刺激,流行文化的绚丽形式,在当代青少年生活中无处不在地影响着年轻一代,它们巧妙地、不失时机地迎合了身心未定的、缺乏判断能力的青少年。
它们制造着一种如泡泡糖一般的快乐,我们这一代人从未经历风雨,尚未步出教室,哪里领悟社会的繁杂?尚未经历困苦,哪里体味人世的辛酸?尚未健全自己的文化取向,哪里能知所归趋,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完全束手无策,只得任其摆布。
老师讲课,往往拿出一摞书,大谈特谈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一股脑地灌输给我们经典文化,其实我回到家却去看《大话西游》、去看日剧韩流,去听后街男孩、孙燕姿。
我们欣赏并且喜爱这样的文化,觉得它给我提供快乐,虽然只是一种简单的快乐。
它们构造了我的情感方式、我的价值观念、我的生活方式和我的向往。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影响。
当然,真正重要的是要去读那些厚重的、已经经过历史筛选的重要着作,它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提高你、改善你、影响你。
余秋雨说,只有经典,才能将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把历史上一切早已消逝的高贵灵魂的讯号传递给你,把一切的美丽和智慧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网络流行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构建的影响分析
网络流行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构建的影响分析摘要:主流意识形态构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纵深发展,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也愈加广泛、深入。
而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流行,意识形态也发展出了新样态,即网络意识形态,这也成为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方向。
当下已处于融媒体时代,网络流行文化是其中一个十分独特的要素。
融媒体时代下网络流行文化的发展和盛行也给主流意识形态构建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结合网络流行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功能,分析其对主流意识形态构建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并探寻网络流行文化视域下构建主流意识形态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网络流行文化;主流意识形态构建;影响一、网络流行文化概述文化是人类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累积,其植根于社会存在,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反映。
网络的产生和发展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交往形式,这也对文化的发展以及文化的样态产生了影响,直接体现为网络文化的产生。
流行文化同样是文化形态的一种新的体现形式,它区别于传统的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具有通俗性和商业性的特征,通常也被成为通俗文化或大众文化。
网络流行文化则是网络文化和流行文化的有机结合,它既属于流行文化的范畴,同时也是网络文化的体现。
具体来说,网络流行文化是指“传统的流行文化在网络媒体里进行的个性化、非主流化的创造和模仿,并结合网络元素中最流行的网络术语、网络现象、网络话题等一系列元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1]。
换言之,网络流行文化是大众传媒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大众与传媒之间的深入互动的产物。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网络流行文化的技术基础,网络理念和网络价值取向是其主要内容,网络空间是其主要传播领域,青年则是其主要受众群体。
因此,网络流行文化具有群体认同性、内容多样性、选择自由性、以及周期性、消费性等特征。
此外,文化还具有意识形态属性。
马克思唯物史观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作为一种观念系统则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行政职业能力测验-43_真题-无答案
浙江行政职业能力测验-43(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每道题包含一个句子或一段话,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
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
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1. 长期以来,中国成了洋品牌的价格高地,从奢侈品到手机、奶粉,中国消费者如待宰羔羊,备受盘剥。
一些媒体混水摸鱼,“国货不争气论”、“高关税论”、“市场决定论” ______。
平心而论,从某个局部看,这些______并非毫无道理,然而,恰恰外资价格歧视、价格垄断这一原因却被______在一池混水中。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甚嚣尘上论调掩盖B. 层出不穷评论隐藏C. 此起彼伏论断埋没D. 不绝于耳观点淹没2. 流行文化往往是就时代而言,并不天然地意味着______和空洞,当时代过尽、潮流更迭,总有一些流行文化会______下来成为优秀文化甚至传统文明的组成部分,就像宋词曾是风月场上的调情品、水浒三国来自勾栏瓦肆里的惊堂木、梁启超与鲁迅的文章用于报纸上的论战。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通俗累积B. 浅薄记录C. 肤浅沉淀D. 轻浮保留3.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蝉是夏季的______代言人。
没有蝉鸣的夏天,很难说是真正的夏天。
而且习惯了蝉鸣,“寂静的夏天”反而会让人觉得不习惯。
然而,要有蝉鸣,便得有自然泥地,而自然泥地对大城市来说往往是______品。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最佳消费B. 时令艺术C. 首选稀缺D. 自然奢侈4. 在网民数量接近六亿、网民日趋年轻化、平均每周上网时间______20小时的今日中国,出现提笔忘字、甚至写“残”几个字的“手写危机”,乃在情理之中,不必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不足瞠目结舌B. 将近惊慌失措C. 超过大惊小怪D. 大约杞人忧天5. 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蛙虫的______,春晨鸟雀的啾唧,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______。
网络流行语,或许正在为你我这些草根赢得话语权
网络流行语,或许正在为你我这些草根赢得话语权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网络语言应运而生,也同时催生了很多流行语,更是从日常生活中改变了人们的对话习惯。
不少网络流行语表现出幽默、神秘的意蕴,网络语言下的交流就像是一种游戏。
在这种环境中,人们改变或者适应这种新的规则,人们的思维和话语也在潜移默化中被重构。
语言作为网民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其传播语境也一直发生着更变。
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的到来某种程度上污染了语言的环境,但我们也不能忽略这一事实,即丰富的网络语言也使人们的日常交往变得更为生动。
语言与社会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古文到白话文到网络语言到流行语言,每一次语言的更迭背后都是一次社会的变迁。
网络语言的传播语境与交流策略传播语境是指人们之间交流所营造出来的环境,以及人们所处的交流状态,在特定空间里有某种定式。
网络语言似乎重新定义了传播的语境,迎来了新的社会传播体系。
语言研究者们曾对网络语言进行了多重标准的划分,比如按照网络流行语的修辞来看,包括比喻、借代、谐音、缩略、叠音、摹状等方式。
按照网络流行语的来源来看,包括网络热点事件、广告、游戏动漫、电视节目等。
日常生活中,人们自然而然地使用某些流行语,这些流行语通过某种修辞表现出来,已经内化为一种形式。
网民的传播语境呈现出如下几类特征:(一)自黑:日常表演与自我呈现的修养“自黑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就喜欢黑自己,不给你嘲笑我的机会,让你琢磨不透。
”自黑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但其目的都相对模糊,并且不尽相同。
自黑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人们对残酷现实的无奈,他们都热衷于恶搞,通过“自毁形象”的幽默手法去进行自我嘲讽,从而缓解内心的压力,正如常用的网络流行语所说“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
尽管出于不同的使用语境和目的,年轻人不约而同地热爱自黑,从而自我解嘲,这一规则及其背后的机理关系值得我们继续深入讨论。
(二)黑色幽默:网民的“擦边球”幽默的话语也是话语风格的一种,但网络流行语和网络段子中的幽默大多是一种黑色幽默。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语文试题(含答案)
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试题卷”共8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政治隐喻和文化符码,网络流行语以标新立异的语言风格,通过拼接、戏仿、嘲讽等方式,或针砭时弊,或宣泄情感;或寻求身份认同和情感共鸣,虽形式上有些“离经叛道”,但却折射出深层次的社会民意。
通过考察近十五年来《咬文嚼字》、“汉语盘点”等媒体发布的年度网络流行语,我们梳理出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一、从政治性嘲讽到自我解嘲2008——2011年,网络流行语被视为个体与政治社会相关联的纽带,内容多与网络问政、政府社会公信力、民生问题紧密相关。
在网络热点事件的发生过程中,网络流行语往往充当了“弱者的武器”和“舆论监督”的角色,如“喝开水”“躲猫猫”等,均折射出公众的社会不满情绪,并最终沉淀为一种政治文化符码和集体记忆。
从2012年起,这种带有社会批判色彩的抗争类网络流行语逐渐弱化,转为比较个性化的生活解压和自我解嘲类型,旨在以一种更为温婉的方式表达公众的情感诉求。
如2014年后出现的网络流行语“有钱就是任性”“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你们城里人真会玩”“先定个小目标”等,虽然仍与贫富差距和资源分配不公等社会问题有关,但不同于过往“强弱”话语明显对峙的局面,而是更偏向于自我调侃和情感调节,娱乐化色彩更为浓厚。
网络流行语可以让人们宣泄压力,释放不良情绪,调适心情,寻找情感共鸣和认同。
二、①如上,早期网络流行语与热点事件的关联度较高,是公众共同参与的产物,体现了开放性特点。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第四周第1组(含解析)
第四周第1组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姓名得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最近一段时间,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一批短视频应用爆红,成为这两年最流行的一种新文化形态。
这些短小的表演以模仿流行歌曲等的“秀”作为基础,形式随意,花样繁多,虽① ,但却成为现在最流行的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它通过片断式、瞬间性地“表演式”展开生活记录,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短小的片断并不追求很深的意义,而注重某种片刻的“感觉”。
比如今天很多人常挂在嘴边的“爽”或“萌”。
这当然说不上是高雅的趣味,但它确实已经是一种突然兴起并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其中展现出来的活力② 。
它所表现的一些积极内容、所传播的“正能量”,能够与主流文化相兼容,也能让青少年群体③ ,对他们的社会认同起到积极作用。
文化史上历来有“文”“野”之分:一方面,文艺精致化提升的功能是极为重要的;另一方面,④ 。
“文”要提升“野”,“野”要丰富“文”,这样的规律是文化和文艺发展的必然。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它通过片断式、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B.它通过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片断式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C.它通过片断式、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体现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D.它通过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片断式体现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2.依次填入文中①、②、③空白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A.瑕瑜互见不容置疑乐此不疲B.良莠不齐不容置疑乐此不疲C.良莠不齐不容小觑喜闻乐见D.瑕瑜互见不容小觑喜闻乐见3.请在文中④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要求不超过20个字。
(3分)【答案】1.C2.D3.(民间文化)草根文化的滋养和丰富必不可少【解析】1.试题分析:C“表达”跟“追求”不搭配,应为体现追求;“片段式”“瞬间性”都是对“生活记录”特点的描述,不能修饰“体现”。
2016届高考政治必修3总复习课后达标检测:第四单元第八课 含解析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1.流行文化代表着主流文化,就是大众文化。
( F )剖析:流行文化并不代表着主流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 T )3.殖民文化属于落后文化。
( F )剖析:殖民文化属于腐朽文化。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4.近年来,“阴阳先生”时来运转,大摇大摆,登堂入室,生意兴隆。
只是头上那顶不阴不阳的帽子甩掉了,加上了一顶“科学”的桂冠,甚至被尊称为“易学大师”“环境规划师”等。
面对上述现象,我们应该()A.继承传统习俗,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B.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C.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D.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解析:选D。
材料中所说的文化是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文化,与科学无关。
对此,我们需要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D符合题意。
5.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
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
因此,文化建设应当()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A。
材料中的调查内容及其数据说明网络文化环境需要加强管理,因此文化建设应当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①说法正确;作为青少年,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增强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自觉选择健康向上的文化,②说法正确;③④不是针对网络文化中令人担忧的现象提出的措施,与题意不符。
高中政治易错点(三):文化篇
高中政治易错点(三):文化篇1.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纠错: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而不是源自物质载体,因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故错误。
2.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纠错:文化的性质不同,其作用也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故错误。
3.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纠错: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不能将文化的反作用看作基础性的、决定性的,故错误。
4.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纠错: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故错误。
5.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纠错: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6.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纠错: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7.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纠错: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8.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纠错: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9.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式各样的文化现象。
纠错: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0.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纠错: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11.文化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
纠错:文化只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而不能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
12.文化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纠错: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虽然不能说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会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但也不能因此否定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13.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纠错: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流行文化并不容易被定义。
流行文化是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
这个总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阶层和阶级的人口中广泛传播起来的文化。
流行文化是恒变的,并且有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一些被主流社会忽略的事物,当受到小部分人的强烈关注后,有可能渐渐形成流行文化。
但是从少数人迈向多数人的过程,在社会学界就被视为是研究的奥秘所在。
尤其,为何大多数事物都无法流行,仅有少数事物,甚至十分怪异的?流行文化的商品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吸引力,原因有二。
其一是商品宣传。
制造和发售这些商品的商业机构会强调商品在社会上的认受性,从而获取最大的利润。
二是“文化基因”(meme)的效应。
牛津大学演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Dawkins)采用延伸进化论的理论,提出流行文化也会依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法则在社会上散布:在社会上最受欢迎的文化产物才能生存下来,继续繁衍。
不过从社会学的观点去看,流行严格说与商业运作无直接关联,比方说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他论流行时尚的论文中就倾向此观点;只能说在资本主义里面,商业运作更加速与加深了流行。
事实上在古代,诸如词汇、穿着方式、生活型态、发型与胡子(可见诸于布劳岱《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1-3〉》里面也提过法国与意大利)都有流行,还流行了数十年到百年之久。
流行文化被普遍认为是较为肤浅的。
需要长时间浸淫、练习和反思的文化项目较少能成为流行文化的产物。
在部分学人的认知上,认为流行肤浅而大众,跟经典刚好属于两端。
但事实上流行很多时候透过认证与操作,仍然可以变为经典。
流行与经典若真要判断,应该可以从消退时期去观察:流行必定有衰退期,但是经典由于受到认可,可以维系很长时间。
也就是端看社会对其的评价而定。
流行文化
基本概念流行文化是指在文艺复兴之后,也即在资本主义文化产生和蓬勃发展之后,才具有现代基本含意的那种文化。
现代流行文化是同资本主义的发展紧密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流行文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它的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主要特点1. 流行文化更加缩短其生产和在生产的周期2. 流行文化界主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更加技术化和技术复制化3. 流行文化随着电子化和技术化的发展,采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途径,越来越符号化和幻影化4. 流行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关系发生了颠倒现象,当代流行文化将其形式的变化列于比其内容更加优先的地位5. 流行文化更多地采用神秘化的形式,离开理性主义的传统文化形式越来越远,神秘性作为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无非就是「不可理解性」或者甚至就是某种「不需要理解的东西」6. 流行文化更多地同「性」和身体结合在一起,以至于可以说当代流行文化几乎等于性和身体的特殊文化7. 流行文化更加消费化和商业化。
流行文化的特征流行文化具有显著的现时性特征:①世俗性。
流行文化或者产生于大众社会底层,或者迎合社会众生的需求而生,是世俗化的产物,非常贴近大众生活的原生态。
惟其如此,社会大众方能如吃饭穿衣一样不拒绝、不规避、不躲闪。
可以说,世俗性是流行文化的基本面孔,消解神圣、消解经典而归俗、返俗,流行文化与芸芸众生实现了身份上的认同,拆除了二者界别上的壁垒,流行文化走向大众便一路畅通。
②反常性。
通常,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主要是由精英文化、主流文化主导,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凭借着国家赋予的显要地位和优越条件可以覆盖应有的区域和人群,其他文化个体只能在精英文化、主流文化一统天下的情形下寻求生存空间。
流行文化要实现通行社会的目的,常常表现出与精英文化、主流文化明显的对立性,强烈突破既有的文化价值和审美原则的束缚,与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形成强烈的对比,产生比较效应,引发社会大众的关注和接受。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二单元作文:流行文化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二单元作文:流行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流行文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
流行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它还代表着一种社会的生活方式,它的目的是影响社会的价值观,引导社会的发展。
流行文化的影响力非常大,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它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社会的价值观,改变社会的文化。
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它还可以影响社会的发展方向。
流行文化可以激发人们的兴趣,促进社会的发展。
它可以唤起人们的共鸣,激发人们的热情,激励人们去追求更高的目标。
它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流行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它可以改变社会的价值观,改变社会的发展方向。
它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兴趣,也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流行文化,让它成为一种改变社会的文化。
山东省烟台市2019届高考语文诊断性测试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2019年高考诊断性测试高三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流行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在一定时期内影响社会大众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一种重要文化形态。
在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流行文化在文化主体和文化功能上与其它文化形态相比,存在着明显差异.它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具有娱乐性,在一定的时期内成为某些群体稳定的生活行为方式。
②流行文化与其他文化都是在人类长期生产生活的社会交往互动中形成的,它是一种更显著的信息交流传播方式。
在大众传播充分发展的情形下,流行文化才得以产生和扩散,而大众传播媒介也是流行文化中所利用的关键形式.从信息传播角度看,流行文化的形成是人类在信息传播互动中产生的某个文化现象作为一个讯息元素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信息的传播互动被许多人迅速认同、模仿,并将其作为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一种生活方式的过程。
文化行为或实体要被不同群体的人们所接受并形成流行,就要有更多受传者的需求基础。
一条传播的讯息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各种需求,不同群体的成员才会进行记忆和实践,最终形成流行文化。
③大众传媒也会对流行文化产生消极影响。
首先,在人们平日的生活中,人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大众传播媒介,并将其作为娱乐消遣的对象,人们正因此而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使得人们减少了选择各种文化的机会。
大众传媒不知不觉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时间安排,干扰了人们对其他文化的选择.其次,大众传媒由于传递单一的文化元素,削弱了人们的思考能力。
大众传媒的即时消费性致使它不可以深度阐释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它把原先的理念和观点模糊掉。
例如我们经常过度使用手机:造成不可摆脱的媒介依赖,难以摆脱;我们所接受的观点和想法一定要从媒介中查找来源;更倾向于在虚拟的现实中表达自身观点并且逃避真实的社会交往。
④基于此种情况,流行文化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难以引领新风尚,使得文化本该有的功能出现异化。
而文化垄断、强势话语使流行文化开始出现西方价值取向.一些发达国家凭借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优势,利用先进的大众传播媒介,在生活习俗、思考问题方式、价值判断等方面对别的国家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日本的动画片《蜡笔小新》《机器猫》《火影忍者》等,以及美国的好莱坞大片为中国观众所追捧,靠精彩的剧情、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轻诙谐幽默占领了流行文化市场,人们在津津有味地欣赏动画片时,就已经不自觉地接受了发达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因为流行文化拥有强有力的渗透力、感染力、同化力,先进且具有优势的文化会凭借流行文化对弱势文化进行强有力的侵占和改变,从而使落后地区的流行文化出现异化、扭曲.⑤大众传媒对人性的重新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使得个体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可以促进流行文化的合理发展。
“青少年流行文化”与“大众文化”“主流文化”的关系
“青少年流行文化”并非“大众文化”,也不完全是“流行文化”“青少年流行文化”一般来说也具有“流行文化”的大众性、商业性、消费性和享受性特征。
这在“追星”现象和青少年对时尚物品的消费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但是,如果就此将“青少年流行文化”归为“大众文化”(流行文化)又是不妥当的。
这里不仅有年龄差异为基础而带来的文化趣味不同的问题,而且也忽视了“青少年流行文化”在生产和消费方面与“流行文化”的不同。
年龄差异而导致的文化趣味的不同,即文化趣味的代际差异,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我国中年人所喜欢的京剧,青少年不喜欢乃至排斥。
在流行文化中也是如此,中老年人所喜欢的一些文化产品,如某些古装电视连续剧,青少年并不关心;而年轻人喜欢的《流星花园》、《大话西游》也不被其他年龄层的人所接受。
但是,文化趣味的代际差异并不是将“青少年流行文化”与“流行文化”区别开来的主要原因,关键还在文化的生产与消费方面。
“大众文化”(流行文化)主要是商家为了满足市场需要而生产出来的东西,而“青年文化”则不然。
有些青年文化现象,是青年自身生产的或从青年中自发产生出来的,如“出国热”、“考研热”;还有“青年流行语”,如“偶像”(呕吐的对象)、“情圣”(圣即剩:情人都走了,剩下自己一个)、“魅力”(霉力)等等。
有些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看似商家生产,实际上却受青少年的左右,如“偶像剧”、流行歌曲。
换言之,商家生产这些东西,一是根据青少年的需要,二是要看青少年是否欢迎。
因而,这里就有所谓试探性策略和从年轻人中发掘新人的问题。
例如,卡通玩具等一些消费品的生产,就是青少年喜欢某种相关的文化产品(如漫画)之后,商家才去开发的,“蜡笔小新”、“凯蒂猫”之类均是如此。
在消费层面上,一般的“大众文化”之消费并没有“重新赋义”的问题,而“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消费则不然。
换句话说,“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消费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积极的“赋义”过程,如青年对Snoopy、“流氓兔”表征意义的解释,一些有意识的语言的创新性用法或误用(恐龙、美眉、帅哥<蟋蟀的哥哥>、“I服了U”等),特别是对摇滚乐的欣赏等。
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主流文化
区别大众文化的创作主体是谁?ﻭ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受众是谁?作者?受众?ﻭ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
大众文化的特点是: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大众传媒的依赖性等。
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
其有发展方向:人文化发展方向、科学化发展方向、国际化发展方向、民族化发展方向。
大众文化理论滋养的土壤是现代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伴随高科技生产而呈现纷繁的物质文化消费.文化消费是现象,不是文化本身;文化是精神产品,不是具体的物质。
工业化生产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即提供丰富的生活物质,文化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高级需求,即精神提升和美的建构,亦即人类如何实现自身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实现对人性的终极关怀。
大众文化的倡导者显然忽略了这个简单的事实。
社会生产所追求的是物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尽可能为人类提供纷繁复杂的消费构成。
大众文化的平面化、批量复制是以消解文化个性和创造性为目的的,物质追求的丰富多样性与文化追求的简单标准化显然构成了一个人类生存的悖论。
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大众文化思潮是一场反叛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运动。
它是建立在西方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进程,大众的自由意识、思想解放达到某种高度之后产生的。
大众文化的特点:1。
商品性:即它伴随着文化产品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大众文化活动属于一种伴随商品买卖关系的消费行为;2。
通俗性:即大众文化不是特定阶层的文化,而是为社会上散在的众多“一般个人"的文化3.流行性:即大众文化是一种时尚文化,呈忽起忽落的变化趋势;4。
娱乐性:大众文化文本无论其结局是悲是喜,总是最求广义上的愉悦效果,使公众的消费、休闲或娱乐渴望获得轻松的满足。
[关于流行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价值契合与功能互动] 什么是主流价值
[关于流行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价值契合与功能互动]什么是主流价值论文摘要: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文化建设要处理好一元化与多元化的关系,流行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互动发展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流行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价值目标一致性和功能作用互补性的特点,实现文化的整合发展。
论文关键词:流行文化;主流文化;价值契合;功能互动一、流行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辩证关系(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文化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和不可分离的。
因为文化建设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前提和条件。
更进一步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把人从旧的枷锁和旧的时代烙印中解放出来,唤醒并形成人的文化创新意识、培养人的个性及心智能力的发展,是促使人从"丰富的个体"到人全面自由发展的超越性过程。
文化建设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而且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结果,其最重要的和终极的目标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而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就需要多种文化营养,而不是单调的文化来源。
(二)文化的多元化整合: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文化建设具有指导思想的主导性、思想来源的多元性、文化形态的多样性等基本特性,因此,处理好文化建设的一元化和多元化关系,实现文化的多元化整合,是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面对当前社会及其文化结构的日趋开放,形式的日趋多样化,内容的日趋多元化,功能的日趋综合化这个现实,单一的主流文化将不可能再一支独秀,主流文化不可能再完全地、独裁地发生最大作用,它必须要以广阔的社会文化为背景,要与多元化主体、多样化形式、不同性质影响的非主流文化相竞争、相融合。
现代社会应当是一个真正多元文化并存共荣的社会,主流文化、精英文化、流行文化和民间文化共同发展。
(三)主流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双向互动: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1、主流文化主流文化就是在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或能够为该社会确立价值导向,并能整合和引领其他文化的文化。
大众文化、精英文化、群众文化、乡土文化、流行文化之间的关系
作业题目:大众文化、精英文化、群众文化、乡土文化、流行文化之间的关系答题正文:主流的观点认为:“大众文化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的,以全球化为媒介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
对此,我不太苟同这个看法,既然大众文化是以娱乐大众为目的的,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而人民大众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存在的,且每个时代的人民大众都有自己的娱乐活动和娱乐方式,比如宋朝时期的市民文化,勾廊瓦舍里各种娱乐活动相当热闹,这是属于那个时代人民大众的活动,参与人数之多更不必说了,但在那个没有大工业的时代,谁能否认这是一种大众文化呢?所以大众文化不能仅限于某个时代或者说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结果。
与大众文化名称相近的文化活动应该当属群众文化与流行文化了,它们三者都是贴近人民大众生活的。
那能不说群众文化和流行文化就是大众文化呢?显然这是不全面的,因为群众文化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它虽然具有大众文化娱乐性和普及性的特点,但它缺少了商业性;同样,流行文化的流行性和娱乐性毋庸置疑,作业题目:大众文化、精英文化、群众文化、乡土文化、流行文化之间的关系但流行文化有是并不为社会大众所接受,所以不能称之为大众文化。
因此,我个人认为群众文化和流行文化是附属于大众文化的。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所以乡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而最近我国又提出大众文化应向民族化方向发展,使大众文化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反映民族文化思想,体现文化风格,展现民族文化精华。
可以说乡土文化为大众文化提供广泛的物质精神支撑,从而推动大众文化的新发展;而当大众文化也可以把乡土文化的价值与内涵传播到更为广阔的天地,可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谈到精英文化,大家都会认为是空中楼阁,只有小部分知识分子或文化人才能驾驭得了的,其实不然,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word版本
宁夏银川市孔德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流行语折射多元文化心态所谓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地域中出现的、广为流行的语汇。
它以鲜活的形式来表达特殊的含义,丰富了我们的话语空间。
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和内容有很强的概括性,又不失幽默、调侃的意味。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多元,传媒的发达,尤其是网络的异军突起,流行语往往在一夜之间传遍社会的各个角落。
流行语无一不是社会现实、社会风尚的某种折射,借助于网络等传媒,犹如插上了翅膀,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由于这些流行语契合了现代人的某种心理期待,产生了共鸣,成为其快速流行的社会心理基础。
其实,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流行语,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何尝不是那个时代的流行语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现在我们翻看《诗经》,依然能够品味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和价值取向。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每年都有相当规模的流行语调查和发布。
流行语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属于社会热点,有的属于网络语言,有的是商业化助推的结果。
流行语属于典型的大众文化,有鲜明的大众文化的特点。
以前可能是小范围的传播,现在由于借助于现代传媒,能够很快地在社会上传播。
应该说,流行语的流行,是社会文化有活力的表现。
从一个社会来说,历来有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的分野,流行语显然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
虽然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经常有所排斥,但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现在的大众文化常常扮演着主体的角色,不少流行语经过沉淀后可以进入主流社会,甚至进入精英文化的范畴。
流行语的盛行,也是文化多元的产物。
在大众传媒时代,尤其是网络时代,流行语的盛行,说明话语权的下移扩散越来越明显,它反映社会冷暖,反映时代节奏,尤其是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心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
①流行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在一定时期内影响社会大众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一种重要文化形态。
在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流行文化在文化主体和文化功能上与其它文化形态相比,存在着明显差异。
它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具有娱乐性,在一定的时期内成为某些群体稳定的生活行为方式。
②流行文化与其他文化都是在人类长期生产生活的社会交往互动中形成的,它是一种更显著的信息交流传播方式。
在大众传播充分发展的情形下,流行文化才得以产生和扩散,而大众传播媒介也是流行文化中所利用的关键形式。
从信息传播角度看,流行文化的形成是人类在信息传播互动中产生的某个文化现象作为一个讯息元素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信息的传播互动被许多人迅速认同、模仿,并将其作为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一种生活方式的过程。
文化行为或实体要被不同群体的人们所接受并形成流行,就要有更多受传者的需求基础。
一条传播的讯息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各种需求,不同群体的成员才会进行记忆和实践,最终形成流行文化。
③大众传媒也会对流行文化产生消极影响。
首先,在人们平日的生活中,人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大众传播媒介,并将其作为娱乐消遣
的对象,人们正因此而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使得人们减少了选择各种文化的机会。
大众传媒不知不觉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时间安排,干扰了人们对其他文化的选择。
其次,大众传媒由于传递单一的文化元素,削弱了人们的思考能力。
大众传媒的即时消费性致使它不可以深度阐释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它把原先的理念和观点模糊掉。
例如我们经常过度使用手机:造成不可摆脱的媒介依赖,难以摆脱;我们所接受的观点和想法一定要从媒介中查找来源;更倾向于在虚拟的现实中表达自身观点并且逃避真实的社会交往。
④基于此种情况,流行文化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难以引领新风尚,使得文化本该有的功能出现异化。
而文化垄断、强势话语使流行文化开始出现西方价值取向。
一些发达国家凭借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优势,利用先进的大众传播媒介,在生活习俗、思考问题方式、价值判断等方面对别的国家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如日本的动画片《蜡笔小新》《机器猫》《火影忍者》等,以及美国的好莱坞大片为中国观众所追捧,靠精彩的剧情、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轻诙谐幽默占领了流行文化市场,人们在津津有味地欣赏动画片时,就已经不自觉地接受了发达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
因为流行文化拥有强有力的渗透力、感染
力、同化力,先进且具有优势的文化会凭借流行文化对弱势文化进行强有力的侵占和改变,从而使落后地区的流行文化出现异化、扭曲。
⑤大众传媒对人性的重新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使得个体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可以促进流行文化的合理发展。
因此,把握大众传媒对流行文化影响的整体脉络,不仅有利于文化的共荣,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摘编自刘馨政《大众传媒对流行文化传播影响探析》,人民网
2018年5月17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流行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形态,面向社会大众,可以产生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作用。
B. 流行文化与精英文化都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交往互动的结果,但它们的文化主体和文化功能有所不同。
C. 流行文化的产生、扩散和发展离不开大众传媒,没有大众传媒高度介入的文化往往难以成为流行文化。
D. 日常生活中,人们一旦将大众传媒当成娱乐消遣对象,就会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削弱独立思考能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点明了流行文化的本质,第②段则进一步论述了流行文化的形成条件及过程。
B. 第③段“大众传媒也会对流行文化产生消极影响”一句,在行文中起领起下文的作用。
C. 第④段借好莱坞大片等受中国观众追捧的事实,强调西方大众传媒的先进引领作用。
D. 大众传媒促使了流行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也带来消极影响,文章对此进行了客观论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下的一些电视娱乐节目,如《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等,经过大众传媒的广泛传播,为大众所喜闻乐见,也属于流行文化范畴。
B. 某个文化现象常常通过传播互动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而且被人迅速认同和模仿,成为人们唯一不变的生活方式,流行文化便应运而生。
C. 大众传媒的即时消费性特点导致其对文化的阐释过于浅显,因此我们为印证某观点和想法的来源而通过手机网络查到的信息不足为据。
D. 大众传媒对人性重新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可以促进流行文化合理发展,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追求,使其最终演变成主流文化、精英文化。
答案解析
1. D
2. C
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