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年代的小说创作1

合集下载

4.1950、60年代的革命历史小说

4.1950、60年代的革命历史小说
•代表作:梁斌的《红旗谱》、杨沫的《青春之歌》、欧阳 山的《三家巷》等。
3)革命传奇:概念来源于中国古代英雄传奇,同时受到 了解放区文学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孔厥、袁静 的《新儿女英雄传》等的影响,在讲述革命斗争历史的时 候,注重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强调故事的传 奇性和可读性,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往往具有强烈的传奇色 彩。
《青春之歌》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塑造了林道静 这个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革命知识分子的艺术典型 。
林道静的性格具有鲜明的二重性: 一方面,具有出身贵族家庭的小资产 阶级知识分子的幼稚、狂热、软弱、富于幻想等性格,一方面,具有劳动 人民的倔强、善良、富于同情心等性格。性格的矛盾性,使得她在追求光 明的道路中,必然经受更多的痛苦和磨难。
2)成长小说:又称启蒙小说,一般写作品主人公的人生成 长道路,表现主人公思想和性格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历 程。成长小说最早出现在西方,是一种很重要也很常见的 小说艺术形式。概念形成是在德国,后来俄国文学理论家 巴赫金对它进行过科学的总结与阐述。
•在中国1950、1960年代特殊的革命文化语境里,成长小说 更倾向于专指那些描写主人公从一个普通人在中国共产党 的指引下,向一个革命者成长转变的小说。作者希望通过 对一个人由幼稚到成熟、由懵懂到有坚定的革命信念的历 史的叙述,来证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这一伟大结果的 合理性和合法性。
1)就意识形态而言,革命历史小说是典型的阶级 文学、党性文学。
它不仅以中国共产党作为历史叙事的主体,而且全 力以赴地表现中国共产党在整个革命过程中的思想 理念以及方针政策。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整个革 命历史小说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一部中国共产党从成 立到发展再到夺得政权的“宏大叙事”。在这一宏 大叙事中,具体的革命历史小说犹如交响乐中的一 个又一个分乐章,成为了它的有机组成部分。

04.五六十年代小说概述

04.五六十年代小说概述

沈从文曾经提出过第四种道路。就是不依 附共产党、国民党和各民主党派。独立的 进行创作生活。 1948年郭沫若在《斥反动文艺》一文中, 用清算的口气批评沈从文“一直是有意识 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的 《五月三十下十点北平宿舍》
三个源流作家的特点。 国统区作家在新中国时期,再也没有能够产生能与 之并肩而立的作品。在创作轨迹上呈现断裂的趋势。 而解放区的作家虽然在政治思想上进步了,但是在 文学艺术上又倒退了,他们只是衔接起来两个时代 而已。 战火中成长的作家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因此再也 没有写出优秀作品。他们以前的创作只是凭激情和 热血写出了亲身经历的那个时代。但是,再向深层 以及高层发展的话,他们已经没有那个潜力了。 而共和国诞生的作家,没有经历血与火的考验,只 是凭借年轻的热血来反映生活。也能够反映生活的 阴暗面。
3、小说题材的分类与等级制度产 生的影响:
(1)从第一次文代会开始,出现了按照社 会生活领域(如工厂、矿山、农村、军营) 和当时开展的政治运动、中心事件(如“抗 美援朝”、农业合作化、“大跃进”),来 分别“检阅”小说创作的成绩和问题的做 法。在这种情况下,也出现了这一时期特 有的题材分类概念,如革命历史题材、农 村题材、工业题材、知识分子题材、军事 题材等。
2、农业合作化 《不能走那条路》,李准 写翻身贫农宋老定想买地的作品,除了在《人民日报》等全国四, 五十个报刊转载外,还被改编成话剧,梆子,坠子,连环画等,在群 众中广泛流传,对推动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展,起了很大的宣 传作用. 《三里湾》(1955),赵树理 第一部以农业合作化为题材的长 篇小说. 《山乡巨变》,周立波 出现了较明显的矛盾冲突. 《创业史》,柳青 阶级阵线分明,两种思想,道路, 阶级. 3、劳动妇女 《李双双小传》(李准,1960) 烙有"大跃进"时代左倾冒进的 印记. 《静静的产院》(茹志鹃) 《新结识的小伙伴》(王汶石) 社会主义建设热潮把吴淑兰 这样的"好媳妇"卷进了生活的激流,成为和张腊月一样的建设新 生活的闯将

中国近现代文学50、60年代小说

中国近现代文学50、60年代小说

• 第一,家族乃至阶级的世仇,孕育了他强 烈的出于阶级本能的反抗性。这种反抗性 贯串其一生,铸成他嫉恶如仇、刚正不阿 的主导性格。 • 第二,20余年闯荡江湖的传奇经历,造就 了他“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性。他对 乡民穷人救危扶困,不惜用血汗钱给朱老 明治眼病;卖掉心爱的牛犊资助江涛上学, 以及替严家操办丧事,冒险探监等情节, 都表现出朱老忠的粗犷豪爽、慷慨仗义。


他渴望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谋求全 体农民的幸福,创社会主义大业,这 是梁生宝思想的核心。 在创业过程中,面对来自各方面 的困难与阻力,他始终毫不动摇,一 往无前,表现了听党话、跟党走的政 治品质,反映了创业者坚韧不拔的毅 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外出买稻种、推广新法育秧、进 山砍竹子等情节,表现了他勤勤恳恳、 任劳任怨的务实作风。吸收白占魁入 组,耐心帮助继父梁三老汉,正确处 理与郭振山的矛盾,又表现了他的忠 厚、善良、真诚、淳朴的性格。
总之,这是一个完全摆脱了小生 产者私有观念羁绊的新人形象。

朱老忠的形象
朱 老 忠
• 朱老忠是一个具有民族性、时代性、革命 性的新农民英雄的艺术典型。是一个跨越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 史阶段的人物,是一个具有高度的共产主 义觉悟的农民英雄典型。他急公好义、有 胆有识、坚韧不拨,在他身上,体现了深 广的历史内容。不甘屈服的反抗意志和善 用智谋的斗争精神是朱老忠性格的核心。
梁三老汉的形象
• 见教材23页
梁生宝的形象

梁生宝是50年代农村社会主义创业者的英 雄形象。 作为世代贫穷的农民的儿子,他从父辈 血脉中继承了与穷苦命运抗争的进取精神,而 父辈惨败的事实和个人受穷的生活经历,使他 能很快地接受党的教育。质朴的进取精神,在 他身上升华为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它主导人 物的全部行动,支配梁生宝抛弃个人的一切, 把肉体与灵魂毫无保留地献给集体事业。

04.五六十年代小说概述

04.五六十年代小说概述

3、小说题材的分类与等级制度产 生的影响:
(1)从第一次文代会开始,出现了按照社 会生活领域(如工厂、矿山、农村、军营) 和当时开展的政治运动、中心事件(如‚抗 美援朝‛、农业合作化、‚大跃进‛),来 分别‚检阅‛小说创作的成绩和问题的做 法。在这种情况下,也出现了这一时期特 有的题材分类概念,如革命历史题材、农 村题材、工业题材、知识分子题材、军事 题材等。

5、干预生活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王蒙) 《田野落霞》(刘绍棠) 《改选》(李国文) 《灰色的帆蓬》(李准) 6、人情人性 《我们夫妇之间》(萧也牧) 《在悬崖上》(邓友梅) 《红豆》(宗璞) 《小巷深处》(陆文夫) 《达吉和她的父亲》(高缨)
2、战争 《风云初记》(孙犁),滹陀河畔风云 《铁道游击队》(知侠),鲁 《敌后武工队》(冯志),冀中 《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保定 《苦菜花》(冯德英),胶东 3、二三十年代(抗战前) 《小城春秋》(高云览),厦门大劫狱 《青春之歌》(杨沫),30年代前期北平 《三家巷》(欧阳山),20年代南国风云 《一代》第一卷,酝酿达十五年之久,它叙述了一个名叫周炳 的打铁工人出身的知识分子的半生经历,力图反映出从1919 至1949这三十年来中国历史的革命进程. 《红旗谱》(梁斌),从本世纪初叶开始 《党费》《七根火柴》(王愿坚,短篇)长征时期
2、农业合作化 《不能走那条路》,李准 写翻身贫农宋老定想买地的作品,除了在《人民日报》等全国四, 五十个报刊转载外,还被改编成话剧,梆子,坠子,连环画等,在群 众中广泛流传,对推动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展,起了很大的宣 传作用. 《三里湾》(1955),赵树理 第一部以农业合作化为题材的长 篇小说. 《山乡巨变》,周立波 出现了较明显的矛盾冲突. 《创业史》,柳青 阶级阵线分明,两种思想,道路, 阶级. 3、劳动妇女 《李双双小传》(李准,1960) 烙有"大跃进"时代左倾冒进的 印记. 《静静的产院》(茹志鹃) 《新结识的小伙伴》(王汶石) 社会主义建设热潮把吴淑兰 这样的"好媳妇"卷进了生活的激流,成为和张腊月一样的建设新 生活的闯将

3.1950、60年代的小说创作-概述

3.1950、60年代的小说创作-概述
掀起的农村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高潮在小说创作中的艺术反映。主要展现了1950、 1960年代中国农村所经历的一系列巨大历史事件,发生的一 系列巨大变化。如土地改革运动、农村合作化运动、人民公 社、大跃进等;农民是如何从土地的奴隶变为土地的主人, 农村、农民精神面貌究竟发生了那些历史性的嬗变。这类小 说是革命历史小说的补充和延续,主要功能是为新生活立言。
“探求者”是1950年代中期由高晓声、方之、陆文夫等江苏籍青年作家在 “双百”方针指引下自愿组织的一个文学社团。建团之初,便明确提出 “打破教条束缚,大胆敢于生活,严肃探讨人生,促进社会主义”的创作 宗旨。但遗憾的是,该社团还未来得及发展,就在1957年的反右派运动中 被解散,成员全部被打成右派。当时,高晓声有作品《解约》,陆文夫有 《小巷深处》等。
1950、1960年代,一方面是“左”倾思潮愈演愈烈,一方面 是小说创作尤其是长篇创作取得重大成就,原因何在? 1)“左”倾政治运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毕竟属于两 个范畴,前者对后者有影响,但不总是或绝对地决定后者的 全部状况。 2)“左”倾思潮本身有一个萌发、演进、膨胀的过程,一 方面它不断恶化,一方面又在国家意识和文艺工作者的努力 下,不断被纠正、调整。 3)一些作家采取各种方式抵制“左”倾思潮,在创作实践 中或公开、或隐蔽地进行自觉地抗衡。比如有些作家就有意 识地与现实题材保持一定的距离,沉入对历史题材的精心构 筑。 4)小说创作自有规律,经过长时间的艺术提炼,到1950年 代后期1960年代前期,正是到了收获的季节。
•代表作:赵树理的《三里湾》《登记》《锻炼锻炼》,柳青 的《创业史》,周立波的《山乡巨变》,康濯的《水滴石穿》 《春种秋收》,浩然的《艳阳天》,陈登科的《风雷》,李 准的《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马烽的《一架弹花 机》《我的第一个上级》《三年早知道》,谷峪的《新事新 办》,高晓声的《解约》,王汶石的《新结识的伙伴》,茹 志鹃的《静静的产院》,西戎的《赖大嫂》等。

第二讲:五六十年代的小说创作(一)

第二讲:五六十年代的小说创作(一)

2、创作演进路线:
解放最初,与封建制度决裂,鞭挞旧的观 念势力:赵树理《登记》,马烽《结婚》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展开,农村生活发生深 刻变化,表现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新人新 事:康濯《春种秋收》
随着深刻的、革命意义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渐入高潮,鸿篇巨制终于出现:从《三里 湾》到《山乡巨变》再到《创业史》,完 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农村的“史诗”建构。
二是作家多为新中国历史的见证者甚至是创造者, 生活积累和艺术积累早已充分。较为安定的社会生 活也提供了长篇创作所需的充裕创作周期
三是读者精神文化需求的日渐增长,出版发行量由 建国初的几千册到五六十年代之交的数百万册
(二)文体:从传奇到史诗
以传奇体为代表的长篇故事体小说几乎占 了新中国长篇小说的半壁河山
3、(深化)作为对立面的 “城市”
“从农村”到“城市”,是中国革命的基本 命题,内涵深刻而又复杂。
城市的先天属性: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 出现,肯定人的私欲满足,鼓励物质消费。 因此它是“个人”的而非“集体”的,“消 费”的而非“生产”的,“市民的”而非 “人民的”
史诗体以其宏大的规模、丰富的历史内涵、 深刻的思想、完整的英雄形象、庄重崇高 的风格而成为新中国长篇创作的一个理想, “史诗风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为作家所 企慕、所向往,形成了 “史诗情结”。
1954年杜鹏程的《保卫延安》从报道体 小说中蝉蜕而出,这部由“百万余字的 报告文学”经删削而又增补而成的长篇 小说第一次被戴上了“史诗”的桂冠
知侠的《铁道游击队》(1954)引出了一 个小高潮,曲波的《林海雪原》(1957) 更把传奇体推向了高峰,还有刘流的《烈 火金刚》(1958)、冯志的《敌后武工队》 (1958)等连绵不绝。当时就有评论者把 这类作品命名为“革命英雄传奇”

第二章 五六十年代的小说创作

第二章    五六十年代的小说创作

(一)革命历史题材
4、抗美援朝 a、《三千里江山》(杨朔) b、《上甘岭》(陆柱国) c、《洼地上的“战役”》(路翎) 5、其他历史 a、《陶渊明写〈挽歌〉》(陈翔鹤) b、《李自成(第一卷)》(姚雪垠)
(二) 现实生活题材
新的婚姻家庭观 农业合作化 工业建设 干预生活 人情人性
现实题材
新的婚姻家庭观
工业建设
• • • • • • • 《上海的早晨》周而复 《铁水奔流》周立波 《在和平的日子里》杜鹏程 《乘风破浪》草明 《火车头》草明 《百炼成钢》艾芜 《五月的矿山》萧军
《登记》(赵树理) 《结婚》《一架弹花机》 (马烽) 《新事新办》《强扭 的瓜不甜》(谷峪)
农业合作化
《不能走那条路》李准 写翻身贫农宋老定想买地走个人发家致富道路的作品。除了 在《人民日报》等全国四、五十个报刊转载外,还被改编成 话剧、梆子、坠子、连环画等,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对推动 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展,起了很大的宣传作用。 • 《三里湾》赵树理(1955) 第一部以农业合作化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写落后的马家院 被“分家”走合作化道路的故事。因小说中涉及到农村及基 层干部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而长期以来被冷落。 • 《山乡巨变》 出现了较明显的矛盾冲突。1955年,团县委副书记、共产 党员邓秀梅奉命来到偏僻山村清溪乡和农民一起建立合作社, 但一些私心较重的老农却不肯入社。邓秀梅对他们进行耐心 细致的思想教育,并挫败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合作社赢 得了秋季丰收。 • 《创业史》 阶级阵线分明,两种思想、道路、阶级。
• 《七根火柴》写的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个因伤掉 队的战士在临死前从怀中摸出珍藏多时舍不得用得七 根火柴交给战友嘱托他再赶上部队时一定代他交给党 的感人故事。 • 作者王愿坚。

50年代、60年代小说

50年代、60年代小说

历史题材之三:二三十年代革命斗争
• 长篇: 《小城春秋》(高云览),30年代厦门大劫狱 《青春之歌》(杨沫),30年代前期北平 《三家巷》(欧阳山),20年代南国风云(广州和 香港)省港大罢工 广州起义 《红旗谱》(梁斌),从本世纪初叶开始 • 短篇: 《党费》《七根火柴》(王愿坚)
历史题材之四:抗美援朝战争
现实题材之五:干预生活
• 短篇: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王蒙) 《田野落霞》(刘绍堂) 《改选》(李国文) 《灰色的帆篷》(李准) 《被围困的农庄主席》(白危)
现实题材之六:表现人情人性
• 短篇 《我们夫妇之间》(萧也牧) 《在悬崖上》(邓友梅) 《红豆》(宗璞) 《美丽》(丰村) 《幸福》(李威伦) 《小巷深处》(陆文夫) 《达吉和她的父亲》(高缨)
• 《三国演义》蜀汉五虎将: • 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 《水浒传》梁山五虎将: • 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
• • • • • •
主要人物(“五虎将”)性格特征 少剑波:运筹帷幄,神机妙算 杨子荣:胆识过人,大智大勇 刘勋苍:骁勇威猛,谋略不足 栾超家:诙谐幽默,善于攀登 孙达得:耐力过人,长于跋涉
历史题材之五:近代历史与古代历史
• 长篇 《六十年的变迁》(李六如) 《李自成》(第一卷)(姚雪垠) • 短篇 《鸡肋》(徐懋庸) 《陶渊明写<挽歌>》(陈翔鹤)
现实题材之一:土改后农民观念的变化
• 短篇 《一架弹花机》(马烽) 《登记》(赵树理) 《新事新办》(谷峪)
现实题材之二:农业合作化
• 四、本阶段文学创作的缺陷 1、文艺观念政治化 简单、机械地理解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把文艺 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等同于直接服务于政治。 2、文学创作概念化 由于从抽象的政治结论出发,一些小说不是采 用文学的构思方法,而是采用非文学的构思方法, 于是形成了图解理念的思维模式,造成了公式化、 概念化的倾向。

3.50、60年代的小说创作

3.50、60年代的小说创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0、60年代,革命历史小说之所以红火,主要原因在: 1)素材丰富。
2)作家感受深刻。
3)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需要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提倡。 4)和平稳定的创作环境。
周扬在第二次文代会所作的报告《为创作更多的优秀的文学 艺术作品而奋斗 》中,曾这样概括革命历史小说创作的动因: “在反动派统治的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域,几乎是不可能被 反映到文学作品中来。现在我们却需要去补足文学史上这段 空白,使我们人民能够历史地去认识革命过程和当前现实的 联系,从那些可歌可泣的斗争感召中获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 更大信心和热情。”
•革命传奇的概念来源于中国古代英雄传奇,同时受到了解放区文学 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等 的影响,注重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强调故事的传奇性、 可读性。代表作有《铁道游击队》、《烈火金刚》、《林海雪原》、 《红岩》等。这类作品从传奇的角度去表现革命的正义性和艰苦卓 绝,呼应当时文学叙事的主旋律。虽然通常描写的不是正规战争, 只是游击战或攻心战,但是人物和故事的传奇色彩让人久久难忘。
o建国后,在50、60年代,描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小说,一般被 称之为革命现实小说。革命现实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为新生活 立言的农村题材的现实小说,一类是以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和建国初期的工业建设为题材的小说。它们是作为革命历 史小说的重要补充而存在的,成就也很突出。尤其是农村题材的现 实小说,充分反映了50、60年代中国农村所发生的一系列巨大的变 化和农民精神面貌发生的嬗变。 •农村题材的现实小说主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登记》、《锻 炼锻炼》、柳青的《创业史》、周立波的《山乡巨变》、康濯的 《水滴石穿》、 《春种秋收》、浩然的《艳阳天》、陈登科的《风 雷》、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马烽的《一架 弹花机》、《我的第一个上级》、《三年早知道》、谷峪的《新事 新办》、高晓声的《解约》、王汶石的《新结识的伙伴》、茹志鹃 的《静静的产院》、西戎的《赖大嫂》等。

第二章 新文学史五六十年代小说

第二章 新文学史五六十年代小说

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一、五六十年代小说概述1.50年代中期以后,长期小说创作丰收,主要作品:赵树理《三里湾》,高云览《小城春秋》,曲波《林海雪原》,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梁斌《红旗谱》,周立波《山乡巨变》,杨沫《青春之歌》,冯德英《苦菜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吴强《红日》,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冯志《敌后武工队》,刘流《烈火金刚》,欧阳山《三家巷》,草明《乘风破浪》,柳青《创业史》,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欧阳山《苦斗》,姚雪垠《李自成》,浩然《艳阳天》2.杜鹏程《保卫延安》,小说塑造了中共高级将领彭德怀的形象,后随着对彭的批判而遭禁。

3.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

4.曲波《林海雪原》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

5. 都市文学: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6.“山药蛋派”: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

7.周立波,湖南益阳人,他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在50年代初被苏联授予“斯大林文艺奖”。

《山乡巨变》写集体化道路的必然性,刻画众多人物形象,如动摇落后的中农(盛佑亭,绰号“亭面糊”)8.《李双双小传》为李准赢得广泛声誉,小说背景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柳青梁斌杨沫等1.这一时期能代表时代主流特征而包容着复杂性的小说,以柳青《创业史》、梁斌《红旗谱》、杨沫《青春之歌》为代表。

2.柳青《创业史》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

(主题先行)3.梁斌的革命历史小说《红旗谱》由三部长篇构成:《红旗谱》、《播火记》、《风烟图》,主要人物有:朱老忠、严志和、冯兰池。

5.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在1959年被改编成电影作为建国十周年献礼篇,风靡全国,还被翻译介绍到东南亚,也大受欢迎。

主人公为林道静,是一部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改造的小说。

2.“干预现实”的小说主要有: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10.茹志鹃短篇小说集《百合花》(写战争年代生活的短篇小说)是她的成名作第三章五六十年代诗歌戏剧散文一、五六十年代诗歌概述1.三个诗群:(1)建设诗群(由社会主义大建设歌唱者形成):阮章竞、李季;(2)行吟诗群:艾青、闻捷、方纪;(3)政治抒情诗群(这一时期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广泛):贺敬之、郭小川。

第三章 50~60年代中期反映现实题材的小说

第三章  50~60年代中期反映现实题材的小说
第三章 50~60年代中期 反映现实题材的小说
第一节 50-60年代中期 的农村题材小说
一、概 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农村生活的小说 创作有着深厚的传统。自“五四”以来就相继出 现了鲁迅、沈从文、赵树理等成就蜚然的大家。 他们或以俯视的目光,冷静地描摹农村中芸芸众 生的麻木、愚昧、落后的生存状态;或以恣情的 笔调、怀旧的心态,记叙记忆中温馨、神秘的故 乡山水人物;或以传统的形式、革命的激情讴歌 解放区新的时代、新的生活、新的人物。

1947年8月,在晋察鲁豫边区文艺座谈会上,与会者 “同意提出赵树理方向”,将之“作为我们的旗帜”(注: 陈荒煤《向赵树理方向迈进》,1947年8月10日《人民日 报》。) • 在此前后,“解放区”的出版社,编印了多种赵树理 创作的评论集(注:如冀鲁豫书店1947年7月初版的《论赵 树理的创作》,华北新华书店1947年9月编辑印行的《论 赵树理的创作》等。),收入周扬、茅盾、郭沫若、邵荃 麟、林默涵、荒煤、力群、冯牧等的文章。 • 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前后出版的两套大型丛书中,赵 树理被做了颇为特殊的处理。他的创作理所当然地入选展 示“解放区”文学实绩的《中国人民文艺丛书》中,并且 他又和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一起,作为“1942年以前就 已有重要作品出世的作家”,而在《新文学选集》(茅盾 主编)中设有他的专辑。
• • • •
2. 赵树理小说的创作特点 ⑴、具有鲜明的启蒙思想和深刻的反封建思想。 ⑵ 、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 关注现实,服务于现实斗争、服务于农民 需要,是赵树理的创作追求。他的小说创作基 本上属于现实主义范畴,但他的现实主义既不 同于欧美的批判现实主义,又不同于那种肤浅 的现实主义或者假现实主义,我们可以把它称 为“质朴的现实主义”(或“写真实的现实主 义”),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还是相 信自己的眼睛”。赵树理的小说与当时写农村 生活的其他小说相比,没有那么多的理想化色斗争的逐步升 级和文艺领域展开的批判,一些作家受到冲击以 至迫害,严重挫伤了作家的创作热情,农村题材 小说开始走向衰微。 • 这时期,农村题材小说的主题明显地向反映 农村阶级斗争的方面倾斜。甚至不惜曲解生活, 而根据阶级斗争理论的模式来设置人物、情节和 矛盾冲突。 • 从康濯的《东方红》,陈登科的《风雷》,浩 然的《艳阳天》(1964年1月)等长篇小说中, 可以清楚地看到农村题材小说在主题思想、人物 设置、情节模式越来越屈从于阶级斗争理念的演 变轨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逐渐被阶级斗争、 路线斗争所覆盖,变得简单化以至于模式化。

五六十年代的小说

五六十年代的小说
一、大胆干预生活
如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如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等。
二、打破表现人情、人性的禁区,如 打破表现人情、人性的禁区,
宗璞《红豆》等。 宗璞《红豆》 洪子诚称之为“百花文学” 洪子诚称之为“百花文学”,1979年上海 年上海 文艺出版社出版《重放的鲜花》 文艺出版社出版《重放的鲜花》。
2、融入传奇性作品 、
(1)借鉴古典小说的叙事方式,以若干故事 )借鉴古典小说的叙事方式, 形成系列性故事情节。 铁道游击队》 形成系列性故事情节。如:《铁道游击队》 等。 (2)夸张、神奇化,赋予故事、人物以传奇 )夸张、神奇化,赋予故事、 林海雪原》 性。如:《林海雪原》 (3)人物性格表现的传统色彩 )
其次,〈创业史〉还塑造了众多的独具个性和 认识价值的人物形象。 在众多的人物中,梁生宝是作者着力塑造的新 时代先进农民的典型。 梁三老汉是〈创业史〉中塑造得最精彩、最有 代表性的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 此外,蛤蟆滩的”三大能人“郭世富、姚士杰、 郭振山,也都性格鲜明,各具特色。
第三,《创业史》还具有浑厚的恢宏、深沉而 热烈、细密而遒劲的艺术风格。 柳青试图站在历史的高度,探索中国农民的历 史命运,概括出中国农民的生活道路和心理的 巨大变化,使小说的气势磅礴、结构宏伟。 作者还善于将叙述语言、人物内心的独白与自 己的情感、对事物的评价、对人物的剖析结合 在一起,使诗情与哲理相融合,形成了深沉而 热烈的格调,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创业史》的人物形象。
梁生宝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 梁生宝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 他从父辈那里继承了勤劳、朴实、 他从父辈那里继承了勤劳、朴实、坚韧不拔的 劳动者的优秀品质。 劳动者的优秀品质。 听党的话,热爱社会主义,富有牺牲精神, 听党的话,热爱社会主义,富有牺牲精神,创 社会主义大业,谋求全体农民的幸福, 社会主义大业,谋求全体农民的幸福,是他的 最可宝贵的、最核心的思想品质。 最可宝贵的、最核心的思想品质。 梁生宝决心把自已的一切都献给党的事业, 梁生宝决心把自已的一切都献给党的事业, 他觉得只有这样做,才活得带劲儿, “他觉得只有这样做,才活得带劲儿,才活得 有味” 有味”。

第六章_50-60年代小说

第六章_50-60年代小说

当代(当下)评论对作家的评价: 作家自身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艺术视野上的局限造成的思想认识 上的狭隘 二是在创作方法上对事件的重视造成的对 人物的忽视
四、作品分析:
《“锻炼锻炼”》-民间立场的曲折表现
1、作品发表的背景:《“锻炼锻炼”》1958年8月在 《火花》上发表,绵里藏针,用“春秋笔法”。 2、《“锻炼锻炼”》所反映的50年代新农村“大跃进” 的现实。 副主任杨小四是个青年人 王聚海(老主任) --杨小四需要“锻炼、锻炼” “小腿疼” “吃不饱” 好逸恶劳,使人厌恶 第一个冲突高潮是杨副主任利用大字报的形式公开批判 这两个社员,于是引起了“小腿疼”大闹社办公室,但 终于被干部利用法律和政权的力量所制服。
《我们夫妇之间》(萧也牧) 《在悬崖上》(邓友梅) 《红豆》(宗璞) 《小巷深处》(陆文夫) 《达吉和她的父亲》(高缨)
农村题材小说兴盛的原因
1、五四乡土文学传统的滋养 鲁迅、沈从文、蹇先艾、许钦文、王鲁彦、 黎锦明 等乡土作家的创作经验
2、左翼与解放区农村题材创作传统 的影响
《三里湾》(1955)
第一部以农业合作化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山乡巨变》
出现了较明显的矛盾冲突。
《创业史》
阶级阵线分明,两种思想、道路、阶级。
周立波 (1908--1979) 原名周绍 仪,湖南 益阳人。
(三)工业建设和工人生活
《铁水奔流》(周立波) 《百炼成钢》(艾芜)
1957年出版,小说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背景,描写了某 炼钢厂在恢复和扩建过程中既炼钢又炼人的故事。热情歌颂了以秦德 贵为代表的先进工人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
50-60年代的小说
第六章

50年代、60年代小说

50年代、60年代小说
• 短篇 • 长篇 《不能走那条路》(李准) 《三里湾》(赵树理) 《农村散记》(秦兆阳) 第一部以农业合 作化 为题材的长篇 《春种秋收》(康濯) 小说。 《三年早知道》(马烽) 《山乡巨变》(周立波) 《宋老大进城》(西戎)
《创业史》(柳青) 《艳阳天》(浩然) 《风雷》(陈登科)
现实题材之三:大跃进
历史题材之三:二三十年代革命斗争
• 长篇: 《小城春秋》(高云览),30年代厦门大劫狱 《青春之歌》(杨沫),30年代前期北平 《三家巷》(欧阳山),20年代南国风云(广州和 香港)省港大罢工 广州起义 《红旗谱》(梁斌),从本世纪初叶开始 • 短篇: 《党费》《七根火柴》(王愿坚)
历史题材之四:抗美援朝战争
• 四、本阶段文学创作的缺陷 1、文艺观念政治化 简单、机械地理解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把文艺 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等同于直接服务于政治。 2、文学创作概念化 由于从抽象的政治结论出发,一些小说不是采 用文学的构思方法,而是采用非文学的构思方法, 于是形成了图解理念的思维模式,造成了公式化、 概念化的倾向。
现实题材之五:干预生活
• 短篇: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王蒙) 《田野落霞》(刘绍堂) 《改选》(李国文) 《灰色的帆篷》(李准) 《被围困的农庄主席》(白危)
现实题材之六:表现人情人性
• 短篇 《我们夫妇之间》(萧也牧) 《在悬崖上》(邓友梅) 《红豆》(宗璞) 《美丽》(丰村) 《幸福》(李威伦) 《小巷深处》(陆文夫) 《达吉和她的父亲》(高缨)
• 长篇 《三千里江山》(杨朔) 《上甘岭》(陆柱国) 《洼地上的“战役”》(路翎)
本时期革命历史题材中的战争小说具有以下一些 特点: (1)史诗风格:用文学的形式真实地再现某 一时期、某一事件的社会场景,通过宏阔的时空 跨度与规模,完成对历史的演绎和对英雄的塑造。 但是由于时代氛围和文学观念的局限,作者不能 深入历史、反思历史的悲剧性因素。 (2)纪实品格:常常以真人真事为题材,具 有自传色彩。作者多是战争的参与者,多为客观 叙事,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但也由于这个原 因,作者不能将自身生命沉潜于历史,有损于作 品思想内蕴的深化。 (3)政治色彩:体现政治的要求和导向,进 一步强化了文学的社会教化功能。

5.1950、60年代的现实生活小说

5.1950、60年代的现实生活小说
主要写了四个家庭:王金生(王玉生、王玉梅),范登高 (范灵芝),马多寿(“常有理”、“铁算盘”、“惹不 起”、马有翼),袁天成(“能不够”、袁小俊)
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塑造了一大批活灵活现的“中间人物” 形象。
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大众化风格
1、结构上,讲究故事的完整性和趣味性。 2、人物刻画上,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和语言来表现人物。 3、语言上,吸取了民间艺术形式“评书”的语言风格,浅显直白,通俗 易懂,朴素幽默。
《创业史》的主题及史诗性价值
按照柳青的构想,他想从农村成立互助组写起,一直写到人民 公社成立,全面反映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回答“中国农 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这样 一个重大问题。但由于没写完,只是回答了“农民是如何放弃 私有制,接受公有制”的问题。规模较为宏大,形象有代表性, 反映历史真实,具有“史诗”价值。
第二章 1950、1960年代的小说创作 第三节 现实生活小说
一、《创业史》与农村社会主义革命
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吴 堡县人。1938年赴延安,1942年参加了延安文 艺座谈会。受《讲话》影响,从此走上了一条 深入农村、体验生活、与农民群众相结合的创 作道路,即 “柳青式的创作道路”。建国前有 小说《地雷》、《种谷记》等。1951年,出版 《铜墙铁壁》,是新中国诞生最早的长篇小说。 1952年,他带领全家离开北京,到陕西省长安 县皇甫村插队落户,从此开了长达十四年的农 村生活。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中篇《狠透铁》 和彪炳史册的长篇《创业史》(第一部)。 1955年,还发表散文《一九五五年在皇甫村》 等。“文革”中受到迫害,1978年去世。《创 业史》(第二部)没有写完,成为永久的遗憾。
《登记》(1950年),为配合宣传我国第一部《婚姻法》而创 作的一部典型的“问题小说”。主要反映了农村青年男女为追 求婚姻自主而同封建思想进行斗争的事迹。

第三章 50-60年代小说

第三章 50-60年代小说

1、民主革命
(一)革命历史题材
《风云初记》 《铁道游击队》 《敌后武工队》 《野火春风斗古城》 《苦菜花》
2、抗日战争
(一)革命历史题材
《保卫延安》 《红日》《红岩》 《百合花》 《党费》 《黎明的河边》
解放战争
(一)革命历史题材
4、抗美援朝 a、《三千里江山》(杨朔) b、《上甘岭》(陆柱国) c、《洼地上的“战役”》(路翎) 5、其他历史 a、《陶渊明写〈挽歌〉》(陈翔鹤) b、《李自成(第一卷)》(姚雪垠)
A:从干部与群众角度看:小说名为《“锻 炼锻炼”》,指干部需要“锻炼锻炼”, 而暗含群众需要“改造改造”。
B:从民主与专政看:在作品中写民主有两 种形式:大字报和大辩论,这是整风时期 群众发扬民主的武器,利用他们向领导提 意见。但在“发右运动”以后则变成了领 导干部政治群众的工具,而且干部嘴里口 口声声挂着“法院”“乡政府”,他们对 群众的蛮横态度是依仗了国家机器作为后 台,辩论中干部句句逼人。
《我们夫妇之间》(萧也牧) 《在悬崖上》(邓友梅) 《红豆》(宗璞) 《小巷深处》(陆文夫) 《达吉和她的父亲》(高缨)
农村题材小说兴盛的原因
1、五四乡土文学传统的滋养 鲁迅、沈从文、蹇先艾、许钦文、王鲁彦、 黎锦明 等乡土作家的创作经验
2、左翼与解放区农村题材创作传统 的影响
4、处在既无法回避,又不愿违心说假话的 两难境地的赵树理,1959年8月向《红旗》 杂志投寄《公社应该如何领导农业生产之 我见》,正赶上“庐山会议”,文章被陈 伯达转批给作协党组,成为“反右倾”运 动的靶子。
5、1963年发表的《“起码”与“高深”》 一文,受到中央有关方面的追查。 1964年发表小说《卖烟叶》也被当作“写 中间人物”的标本遭到批判。 1966年8月8日,山西省委宣传部召开座谈 会,将赵树理作为“资产阶级反动文学权 威”、“周扬黑帮树立的标兵”展开了彻 底批判,此后,被抓去山西全省各地到处 批斗,打断肋骨。 1970年,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成立“赵树 理专案组”,对他进行隔离审查,同年9月 23日被批斗至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写《百合花》时,还是反右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 社会上是如此,我的家庭也是如此……每天晚上,待孩子睡 后,不无悲凉地思仿起战争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 系……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 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 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个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 生死与共。《百合花》便是这样,在匝匝忧虑中,缅怀追念 时得来的。”
缺陷: “对于中国农民英雄典型的塑造,应 该越完善越好,越理想越好!” 因而不免落入“高大全”的俗套。
(2)严志和 此形象在中国农民中更具有普遍性。 勤劳、朴实、善良,但又软弱、狭隘。反抗 与软弱的两重性格在他身上特别明显。
“什么也别扑摸,低着脑袋过日子吧!”
3. 《红旗谱》的艺术特色
在作品的主题和题材上,《红旗谱》真实描绘了中 国北方的农村生活、风土人情,描写了农民革命斗争, 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性格。 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技法来描绘生活,刻画人物。
茹志鹃的小说创作
一、生平与创作概述
祖籍浙江杭州,出生于 上海。1943年参加新四军。 1945年在华东军区文工团工 作,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道作家 协会上海分会,任《文艺月 报》编辑。1960年以后从事专 业创作。

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集有《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 等。 新时期以来的作品有《冰灯》、《出山》、《剪辑 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儿女情》、《着 暖色的雪地》等。其中《剪辑错了的故事》获1979年全 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如朱严两家几代人的斗争是由大闹柳树林、闯关东、脯红鸟事件、反割 头税等一系列故事来表现的,这些故事中又穿插着若干个小故事,层次 分明、环环相扣。
在语言上,口语化、个性化,明快流畅。
注重作品的地方风俗描写
杨 沫 与 《 青 春 之 歌 》
杨沫其人:
(1914-1995),原名杨成业,主要作品有《青春之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 茹志娟研究专集· 我写<百合花>的经过》
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一开始他就把我撩下几丈远。 我的脚烂了,路又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我想喊他等等我,却又 怕他笑我胆小害怕;不叫他,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包扎所。我 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 嗳!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 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 又蹬蹬蹬地自个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摔下几丈远。我实在没力气赶 了,索性一个人在后面慢慢晃。不过这一次还好,他没让我撩得太远, 但也不让我走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我走快,他在前面大 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 头看我一次,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
从离家出走到与余永泽结合 关键词:姨太太、余永泽 一方面有着狂热的小资产阶级情调,幼稚、软 弱、耽于幻想,一方面又有着倔强、善良、富于 同情心的品质。 苦闷彷徨。
从参加东北流亡学生的除夕聚会到第一次被捕。 关键词:卢嘉川 被捕入狱 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向无产阶级战士转变。 从第二次被捕到“一二· 九”运动。 关键词:第二次被捕 江华 林红 由进步的知识分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人。
柳青
赵树理
工业题材: 周立波的《铁水奔流》 艾芜《百炼成钢》 草明《乘风破浪》 周而复《伤害的早晨》 杜鹏程《夜走灵官峡》
周立波
宗璞
干预生活的小说: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组 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路翎《洼地上的“战役”》 宗璞《红豆》 陆文夫《小巷深处》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
陆文夫
A. 林震: “我们工作中的麻木,拖延,不负责任,是对群众犯罪。” “党是人民的心脏,我们不能容忍心脏上有灰尘,不能容忍党 的机关有缺点。” “要在斗争中使自己变正确,而不能等到正确了才去斗争。” “掌握了情况而不去解决,这正是最痛心的!我们应该向一切 违反党的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你天不怕,地不怕,敢于和一切坏现象作斗争。” 一个热情洋溢,敢作敢为的年青人典型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梁斌《红旗谱》、杨沫《青春之歌》、 吴强《红日》、欧阳山《三家巷》、 罗广斌和杨益言《红岩》、杜鹏程《保卫延安》、 曲波《林海雪原》、孙犁《风云初记》、 知侠《铁道游击队》、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 徐光耀《小兵张嘎》、峻青《黎明的河边》、 王愿坚《党费》、茹志娟《百合花》等
二、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选材上,善于以小见大,看似琐碎平凡,但仔细品味 却意味隽永。 人物塑造上,精心塑造普通人的形象。
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 。
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
二、《百合花》
1、主题
歌颂军民鱼水深情
对人性美、人情美的呼唤
2、人物 通讯员:憨厚、朴实、腼腆,具有牺牲 精神的可爱可敬的战士形象。
梁斌的《红旗谱》
一、作家简介
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河北蠡县人。 全书由三部长篇合成《红旗谱》、《播火记》和 《烽烟图》,而以第一部《红》成就最高。 梁斌的《红旗谱》作为写中国农民在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下从事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在17年 文学中曾经据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于1957年末出 版后,振奋了当时的文坛。
人英雄式的幻想到参加阶级解放的集体斗争,他的生命的价值
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王蒙与《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1、王蒙其人
王蒙(1934~) 当代作家。 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上中学 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 从事青年 团的区委会工作。 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 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 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 划为右派。
——梁斌《漫谈〈红旗谱〉的创作》
2、人物
(1)朱老忠 强烈的阶级爱憎和有勇有谋、既坚且韧的斗争精神。
“回去!回到家乡去!他拿着铜铡铡我三载,我也要回去为咱 四十八村的人报这份血仇!” “出水才见两腿泥” “一文一武”计划:江涛读书、大贵从军 “在目前来说,只好暂时忍过去,等着革命的高潮到来。”
新媳妇:勤劳、纯朴,对战士们有崇敬 的真挚情感。
3、艺术特色 (1)选取生活中的平常事件来反映时代风貌; (2)“道具”的巧妙运用,如“被子”;
(3)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运用了细腻的的心理描 写和细节描写;
(4)语言委婉流畅,自然质朴。
“用主要笔墨,多层次,多方面来写通讯员……说明了正是由 于我军千千万万普通战士,为了人民的利益,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 不惜,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军民之间这种鱼水相依的情 谊,筑成了战无不摧,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王庆生、林志诰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下册) “截取人民解放战争生活中的一个片断,通过一次战斗中前 沿包扎所发生的一段小插曲,小中见大,意味隽永地抒发了军民 之间的骨肉深情,赞美了普通人物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人民对革 命英雄的崇敬与热爱。“ 马德后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评》
二.《红旗谱》
1、主要内容 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 史背景下,冀中平原朱严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 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 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展示了当时 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
2、主题
“从锁井镇农民的斗争方式,可以明显看出一代比一代 进步,朱老巩赤膊上阵,拿起铡刀拼命。……到了朱老忠 和江涛,他们接触了党,党教导他们要团结群众,走群众 路线的道路,于是所发起的反割头税的斗争,就取得了很 大的胜利。这说明了中国农民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 能更好的团结起来,战胜阶级敌人,解放自己。”
2、其他人物
(1)卢嘉川:有卓越的领导才能,英勇顽强、坚 贞不屈 (2)江华:稳重、质朴、刚毅,有更多工人阶级 的气质 (3)林红:坚忍、视死如归 (4)余永泽:自私、庸俗,利欲熏心
3、思想内涵
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下,经历艰苦的思想改造,从个人主义到达集体主义,从个
歌》、《东方欲晓》、 《芳菲之歌》、《英华之歌》,其 中《青春之歌》是她的代表作品。
19岁时的杨沫
1、主要人物——林道静
主人公林道静,就是一个从小资 阶级知识分子向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发 展的“典型人物”。小说通过林道静
个人的成长过程展现中国现代知识分
子走向革命道路的普遍性历史。 林道静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历史小说: 姚雪垠的《李自成》 陈翔鹤的《陶渊明写挽歌》
少数民族生活和斗争的题材: 李乔《欢笑的金沙江》 玛拉沁夫的《在茫茫的草原上》
姚雪垠
三、长篇小说的成就与特色(P115)
1、在反映生活上,注重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的记录,形成 了以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题材为主干,辅之以历史题材和城 市生活题材的基本格局。 2、在人物塑造上,注重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呈现出以英雄 人物为主体,中间人物、转变型人物相环绕,辅之以反面角 色的人物画廊。 3、在艺术风格上,恢宏、明朗、刚健、高昂构成了这批小 说总体性的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
刘世吾 一个冷漠,能而不为的官僚形象
“能”:有高深的理论修养。
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高效率快速度的处理一切工作事是缺乏良好的食欲,饭菜是他们做的,他 们整天和饭打交道。我们党务工作者,我们创造了新生活,生活反倒不 能激动我们。”
“不为”
揭露和批判现实生活中存在的 官僚主义作风。
四、总体评价
1、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是“十七年”文学中成就最 显著的重要门类,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发展极为突出;
2、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尤其关注社会风云变幻和重大事件等社会生活内容; 3、存在明显不足,如过分追求政治功能,理想化、 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塑造等,都削弱了十七年小说的 文学魅力。
……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惶起来,好像他身边埋 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 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我拚命忍住笑, 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 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 …… 当我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我看见他摘了帽子,偷偷 地在用毛巾拭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