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三十年代小说创作介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贫困—陋俗—被任意出典—传宗接代的工 具—人格被典当、母爱被毁灭—没有姓名、 没有言语、没有尊严,默默充当为别人生子 的工具,又默默的思念着任何一个自己亲生 的儿子。 3、封建贞节观念又使女性又因贞节问题难以 见容于丈夫; 贞节观念—要女性守节,重血缘承续的宗法 观念—女性替人生子,“失贞”; 封建观念的虚伪、荒唐:守节与失贞的两难。
• 他的迂渐渐的改变起来,终于也敢和女性的同乡 或朋友一同去走路了,但那距离,却至少总有三 四尺的。这方法很不好,有时我在路上遇见他, 只要在相距三四尺前后或左右有一个年青漂亮的 女人,我便会疑心就是他的朋友。(腼腆、羞涩) • 但他和我一同走路的时候,可就走得近了,简直 是扶住我,因为怕我被汽车或电车撞死;我这面 也为他近视而又要照顾别人担心,大家都苍皇失 措的愁一路,所以倘不是万不得已,我是不大和 他一同出去的,我实在看得他吃力,因而自己也 吃力。(忘年之谊) • 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 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
• • • • •
二、早期普罗小说 洪灵菲《流亡三部曲》 阳翰生《地泉》三部曲 包括《深入》《转换》《复兴》 “革命加恋爱”模式 “先锋与流行” 文学 • “菲哥,家于我何有?国于我何有?社会于 我何有?我所爱的惟有革命事业和我的哥哥! 哥哥,从速离开你的腐败的家庭,到我的身 边来吧!唉!亲爱的哥哥!让我们永远地手 携着手,干着革命去吧!”
• 2、叶紫(1912——1939)
• “作者还是一个青年,但他的经历,却抵 得太平天下的顺民的一世纪的经历。” • ——鲁迅《叶紫作<丰收>序》 • 代表作:《丰收》《山村一夜》(短篇) • 《星》(中篇) • 1933年发表《丰收》(成名作),“丰收 成灾”的畸形社会现象。(叶绍钧《多收 了三五斗》、茅盾《春蚕》) • 1935年出版的“奴隶丛书”:萧军《八月 的乡村》、萧红《生死场》、叶紫《丰收》
• • • • •
• • • •
普罗小说的特色: 题材政治化,人物群像化,风格粗犷化。 普罗小说的不足: 革命理想化,作品概念化。 “有什么东西能比革命还有趣些,还罗曼蒂 克些?” ——《冲出云围的月亮》 三、左翼小说 左联五烈士: “龙华千载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终。 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
• “说实话,对革命文学所宣传的所谓无产阶级 革命,我并不懂。但又朦朦胧胧似乎又懂四 个字:革命和爱情。革命是悲惨的、热情的, 让人感到神秘、崇敬;爱情是寂寞心底的一 颗嫩芽。”
• • • •
源自文库
蒋光慈(1901-1931) 诗歌:《新梦》《哀中国》《乡情集》等。 小说: 1926年,《少年漂泊者》; 1927年,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不到半个月, 写出《短裤党》;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写出《野祭》《菊 芬》《最后的微笑》《《丽莎的哀怨》; 1929年,《冲出云围的月亮》; 1930年,《咆哮了的土地》(又名《田野 的风》)。
• • • • “典妻”题材的小说 1926许杰《赌徒吉顺》,浙江天台; 1930年柔石《为奴隶的母亲》,浙江宁波; 1936罗淑《生人妻》,四川沱江。 “为奴隶 “奴隶”:屈辱 的母亲” “母亲”:爱和痛 无告 悲苦
• 春宝娘的悲剧所揭示的女性处境: 1、女性的依附性地位(无自由决定命运的权 利); “三纲五常”的规定,女性没有作为“人”的 权利和独立性,依附于别人而存在; 2、人(女性)的物化、器具化; 女性:一件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流通的商品,一 件“交易品”,完全剔除情感和人性的成分。
• 创作特色: • ①、时代特色鲜明 • 叶紫农村题材的小说创作始终以大革命时 期的湖南农民运动为背景; • “因为全家浴血着1927年底大革命的缘故, 在我的作品里,是无论如何都脱不了那个 时候的影响和教训的。我用那时候以及沿 着那时候演进下来的一些题材,写了许多 悲愤的、回忆式的小品、散文和一部分的 短篇小说。” • ②、以揭露农村阶级压迫的尖锐性著称。 • “一分为二”的阶级阵营两分法,黑白分 明的阶级阵线。
第十二章 三十年代小说创 作
第一节 左翼作家的创作
• 一、三十年代革命文学受欢迎的原因: 当时社会普遍存在政治文化心理。 • 大众的心理需求:不满的政治情绪的宣泄 • 大众对文学市场的导向: • 左右文学在市场的流通 • “民众虽不能估定作品的价值,但却能规 定文学作品的市价。” ——梁实 秋 • 大众的逆反心理:同情、猎奇,越禁越看
• 1、柔石(1902-1931) • 原名赵平复,浙江宁海人,“左联”五烈士 之一。 • 代表作:《二月》(1929), 《为奴隶的母亲》 (1930)。 《二月》:芙蓉镇 萧涧秋 ,文嫂,陶岚 信奉人道主义思想和个人奋斗道路的知识分 子在现实面前的失败。 《为奴隶的母亲》:春宝娘 “典妻”
• 主题:小说以“典妻”为题材,既写出了重 血缘承续的封建宗法社会的丑陋习俗,更呈 现了一位普通女性(母亲)的心灵痛苦。
4、主体意识的缺乏(女性无意识、不自知的 状态)。 对自己的命运习以为常,欲有所动,又无处 表诉,“默认”、“承受”,没有半点怨恨 和反抗,甚而有“续典”的愿望。
• “沉静而寒冷的死一般的长夜,似无限地拖 延着、拖延着……”
阶级性 社会的 双重 人性 心灵的 悲剧 • 艺术上的白描手法: • “她离开他底大门时,听见她底秋宝的哭 声;可是慢慢地远远地走了三里路了,还 听见她底秋宝的哭声。” • “……一顶没蓬的轿子,轿里躺着一个脸 色枯萎如同一张干瘪的黄菜叶那么的中年 妇人,两眼朦胧地颓唐地闭着,嘴里的呼 吸只有微弱地吐出。”
• 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 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 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 模样的。(朴实) • 看他旧作品,都很有悲观的气息,但实际上 并不然,他相信人们是好的。我有时谈到人 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 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 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 罢?……”(善良)